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docx
- 文档编号:897679
- 上传时间:2022-10-13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145.66KB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咸丰县丁寨乡蒲草小学张敏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P30、31页的《平移和旋转》。
教材分析
平移和旋转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图形与变换”部分的重要学习内容,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认知发展的实际,重点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
教材从丰富的生活例子入手,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在感知的基础上体会、发现平移和旋转的运动规律,并通过数一数、移一移、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加深学生对平移的方向和距离的理解。
和传统教材相比,平移和旋转显然属于新增加的内容,因此,有必要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一些更深入的分析和思考,以提高教学效益,全面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结合实例,感知与区分平移和旋转现象。
(2)过程与方法:
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3)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善于合作、勇于探索的精神,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1)感知与区分平移和旋转现象。
(2)理解平移的距离,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难点:
理解平移的距离。
教具学具:
教具:
多媒体课件(主题图、平移和旋转动画)、格子图。
学具:
学生学习环境中的书、文具盒、桌子、椅子等。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空间观念较差,形象而直观的教学能够为儿童多种感官接受。
多媒体的优势在于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能够模拟仿真的特点,帮组学生化抽象为形象。
所以在进行《平移和旋转》一课教学设计时,我充分采用多媒体这一能融形、光、色为一体的教学手段,通过生动、形象、动态地演示思维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教学内容,降低教学难度,扩阔学生的知识层面,科学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
游乐园里好玩的东西可多啦,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游乐园里玩一玩,你们愿意吗?
播放游乐园场景课件
视频有摩天轮、旋转木马、缆车、转椅等等,很多好玩的游乐项目。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欢去的游乐园为突破口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从生活中来的数学才会是“活”的数学,有意义的数学,本节课创设了学生去游乐园玩的生活情境唤起了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让课堂真正成了生活化的课堂,让数学课堂真正的由枯燥变得活泼起来。
)
二、合作交流,构建概念
师:
你喜欢玩哪个游戏,想—想它是怎样运动的?
(学生汇报)
师:
这些游戏的运动都一样吗?
那么你们四人小组想办法给它们分分类,看看可以分成哪几类?
请同学们按要求操作:
①小组合作讨论②怎么分类?
为什么这样分类?
(课件出示)
1、学生小组讨论、代表汇报。
学生把转圈的摩天轮、转椅、旋转木马等等分为一类,把缆车等直线运动的分为一类。
2、师归纳:
像缆车、小火车、滑滑梯等沿着笔直的路线运动,在数学中这种现象叫做平移;像大风车、摩天轮、转椅等它们运动的路线是成一个圆,这种现象叫做旋转。
3、揭题并板书:
平移和旋转。
【设计意图】分类是一种基本的教学思路。
在这里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按运动方式的不同,对游乐园的各种游戏进行划分。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进一步感知了平移和旋转,在头脑中自然形成了这两种运动方式的表象。
三、动手操作,深化概念。
1、观察、判断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现象?
课件出示:
升国旗、风扇、观光梯、花车、风车、电梯、木马。
2、操作演练
①现在请你们用桌上的学习用品移一移、转一转,看看能否创造出平移或旋转的动作?
分别请同学上台演示,并说明理由。
②你能用身体做平移或旋转的动作吗?
要求:
先在小组内表演,比一比,谁做的动作最有创意,和别人做的不一样。
学生活动。
然后让一个小组的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学生判断属于什么现象。
3、学生枚举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刚才同学们在动手的过程中发现了平移与旋转现象,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现象,你能试着说一说吗?
(学生独立思考)
指名说:
推拉窗户、拉拉索、滑滑梯、射箭、运动中的汽车等都是平移,飞机的螺旋桨、转动的风车、转动方向盘、玩陀螺等是旋转。
当学生提到汽车时,要特别强调汽车行驶在笔直的公路上,整个车身是在做平移,而车轮是在做旋转动作。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中充分为学生创造了“做中学”的机会,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找一找、说一说身边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引导学生用手势、动作、学具表示平移和旋转,充分调动学生手、脑、眼、耳、口等多种感观直接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相互协作、相互竞争中体验成功、获得进步,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四、故事引趣,平移距离。
1、导入:
(背景和课件出示情景图)
森林里正下着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黄蚂蚁和蓝蚂蚁的家快要被洪水淹没了,他们俩齐心协力的搬着家,可是搬到新家后,他们却争吵起来。
黄蚂蚁说:
我走的路比你长?
蓝蚂蚁说:
不对不对,我走的路要比你长?
他俩都认为自己经过的路长,小朋友你能帮他们评评理,到底谁走的距离长一点?
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2、(课件出示带方格的情景图)动手实践,理解平移的距离。
当学生对平移的格数出现不同看法时,教师并不及时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而是通过两个操作活动来引导学生理解平移的距离。
3、学生讨论并反馈。
(学生可能的想法)
(1)黄蚂蚁(蓝蚂蚁)经过的距离长一点。
(2)黄蚂蚁向前移一格,蓝蚂蚁也移一格,它们走的路一样长。
(3)他们都在搬房子,房子从原地到目的地正好走了7格,所以它们走的路一样长。
对于学生的每一种发现,教师都给予恰当地鼓励性评价,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在学生得出结论后,最后师生达成共识,用数格子的方法来验证结果。
教师再次用课件分别演示家、黄蚂蚁和蓝蚂蚁平移的过程,使学生明白无论看房子的哪个点都平移了7格。
(注意点的相对位置不变,移动的方向不变)
5、结合学生回答小结:
不管哪个点,都是向右平移了7格,正好和房子平移的距离是一样的,我们以后数一个图形平移了几格,只要在这个图形上找到一个点,看这个点平移了几格,它所在的图形就平移了几格。
【设计意图】平移距离是本节课的难点,从建构主义观来看,学生很难想到要数一个图形平移了几格,只要知道其中一个点平移了几格就可以了。
因此,我注意将问题情景化、童趣化,巧妙地设计了“蚂蚁搬家”这个故事,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了点的移动。
再利用课件演示,使学生更深刻理解求几何图形平移的距离,只要数出图形中的任意一点平移了几格就行了,从而有效地突破难点,也为学困生提供有力的帮助。
五、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画一画。
(1)(课件出示)画出三角形向右平移6格后的图形。
(2)学生完成后,汇报是怎么画的。
(3)教师课件演示三角形每一点的移动情况。
小结:
三角形每个点、每个部分经过的距离是一样的,它们都向右平移了6格。
2、涂一涂。
(1)(课件出示)把小船向右平移4格,你能涂吗?
请大家拿出“涂一涂”这张练习纸。
(2)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准确地知道移了多少格?
(3)课件演示小船平移的结果。
让学生从中体会到:
观察一个图形的平移过程,只需要观察该图形上任意一点的平移过程。
3、移一移
先说哪些鱼可以通过平移与红色小鱼重合?
为什么?
(有什么共同点)怎么移?
然后课件演示哪几条小鱼可以重合。
练习时,教会学生平移的方法是:
找点→移点→描点→连线。
【设计意图】在“做中学”,让学生亲手去移一移,再一次落实感知平移的过程。
通过判断物体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和动手画一画,巩固理解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发展学生的平面空间变换观念。
六、总结评价,体验成功
1、谈谈这节课自己有什么收获?
2、欣赏几何图案,感受美的魅力。
师:
平移和旋转现象不仅在生活中处处可见,人们还运用平移和旋转创造了美丽的图案,看一看,这些图案用到了我们学习的哪种运动方式,看谁第一个发现。
(课件展示中老师进行讲解)舞蹈演员运用旋转和平移可以跳出欢快的舞蹈;体育运动员运用旋转和平移可以提高自己的竞技能力,在运动会上为国争光;艺术家运用旋转和平移可以创造出美丽的图案。
3、“小小设计师”创作活动
师:
你们想创作出这样美丽的图画吗?
课后大家可以运用平移和旋转画一画、剪一剪、贴一贴,老师相信你们的作品会更出色,更漂亮!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动画和图片,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个孩子,激发了学生爱数学、发现美的情感。
这样安排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美的自觉意识,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开放性问题,给了学生一个想象和发展的空间,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去创造美、感受美。
七、教学反思
《平移和旋转》这节课主要内容是结合生活经验和事例,让学生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运动方式。
本人巧秒地运用这份教案设计进行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其中较为成功的地方有:
1、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伊始,借助课件出示学生去游乐园游玩的生活情境,从“游乐园”的游戏项目开始让学生们说运动的方式,这一活动的设计,极大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接着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按运动方式的不同,对游乐园的各种游戏进行划分。
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出发,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使学生学得更轻松。
2、动手实践、让学生亲身经历新知识的形成过程。
整个数学课堂留给学生较多的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机会,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本节课的难点是平移的距离。
在教学时,每次出现求平移距离的情况时,我都让每个学生通过看一看、想一想、数一数、移一移的方式进行学习,再通过小组互动共同验证。
通过多次动脑、动口、动手的演练后,使学生感悟出求平移距离时,只要数出图形中的任意一点平移了几格,也就是整个图形平移的格数了,从而有效地突破难点。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虽然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但要让学生准确地用语言来表述很困难。
所以教学时我用手指比划、实物操作、课件演示等来弥补语言表达上的不足,使学生在活动化的情景中学习,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儿童思维发展具体形象性的矛盾。
本节课,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发挥其技术优势,化“静”为“动”,展示平移、旋转的全过程,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表象,进而突出本课的重难点,使旋转、平移的表象在学生的头脑中形象、生动地建立起来,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练习、训练到位,使学生对知识学以致用,得到了巩固和提高。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修一条路甲队单独完成要20天,乙队单独完成要30天,前4天甲乙合作,以下说法正确的有()个。
①这条路还剩没修
②已修的路占整条路的
③剩下未修的路,继续由甲完成还需要天
④甲、乙工作效率的比值是3:
2
⑤剩下未修的路,按照甲、乙、甲、乙、甲、乙……的顺序完成,则最后是由乙完成的。
A.4B.3C.2D.1
2.闰年的上半年有()天
A.181B.182C.183D.184
3.从A城到B城,甲车要行10小时,乙车要行8小时,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
A.10:
8
B.8:
10
C.5:
4
D.4:
5
4.下列形体,截面形状不可能出现长方形的是( )。
A.
B.
C.
D.
5.已知∠1和∠2是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锐角,∠2=63°,∠1=( )
A.∠1=117°
B.∠1=100°
C.∠1=27°
D.∠1=127°
6.下图中( )是圆柱.
A.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平移和旋转 人教版 小学 数学 年级 平移 旋转 教学 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