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单元综合翻译练习山东省济南市.docx
- 文档编号:8976182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73
- 大小:81.57KB
本单元综合翻译练习山东省济南市.docx
《本单元综合翻译练习山东省济南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单元综合翻译练习山东省济南市.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本单元综合翻译练习山东省济南市
九下第六单元诗文整理:
王孝珍
20《庄子》故事两则
一、课文及译文
[原文:
]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
“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
“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刍鸟,子知之乎?
夫鹓刍鸟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刍鸟过之,仰而视之曰:
‘吓!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
“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
“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之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
[译文:
]1、惠子相梁
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
有人告诉惠施说:
“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
”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
庄子前去见他,说:
“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刍鸟,你知道吗?
鹓刍鸟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
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刍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吓’的怒斥声。
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
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
“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施说:
“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说:
“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施说:
“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
”庄子说:
“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
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
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
二、作家作品简介
(一)关于庄子:
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人,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他曾做过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
相传,庄子自幼聪明好学,与惠施为同学、挚友,曾南游楚越,探访古风,率性认真,崇尚自然,非毁礼法,傲视王侯。
楚威王曾以厚礼聘其为相,被他拒绝,从此终身不仕,退隐江湖,以编草鞋为生,寓言传道,著书十余万言。
(二)关于《庄子》:
(1)《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
《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
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郭沫若也评价说:
“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2)《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第一,想象奇幻;第二,构思巧妙;第三,善用寓言故事和比喻;第四,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三、主旨把握
《惠子相梁》中庄子将自己比作鹓刍鸟,将惠子比做鸱,把功名利禄比做腐鼠,运用设喻说理,生动形象,既表明自己清高自守、志向高洁、视功名利禄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的态度,又辛辣地讥讽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薄情寡义、无端猜忌的小人嘴脸。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通过庄子与惠子充满机智的论辩,表现了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与外界契合无间,超然物外的思想。
表现出他愉悦的心境,也反映了庄子推崇“自然”,反对“人为”的思想。
四、写作特色
1、故事发展常常出于人的意料之外。
《惠子相梁》中惠子做了大官,好朋友来看望自己,这是令人高兴的事情,可是在别人的挑拨下,他马上对庄子起了疑心,进而大动干戈,在城里进行大搜捕,气氛骤然紧张。
庄子对此的反应呢?
他没有躲,没有逃,而是大大方方地主动来到惠子面前。
面对利欲熏心、薄情寡义的惠子,庄子不是破口大骂。
他远远地从奇鸟“鹓刍鸟”讲起,直到最后勾连一句,才让惠子意识到原来“鹓刍鸟”的故事是在骂他。
2、人物形象形成鲜明对照。
《惠子相梁》中惠子以自己的心思猜度庄子的心思,以为庄子像他—样,贪图高官厚位,却不知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
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薄情寡义、无端猜忌的小人嘴脸,与庄子的清高自守、蔑视功名形成鲜明对比。
3、比喻巧妙贴切,收到言简义丰的效果。
《惠子相梁》中以鹓刍鸟比喻志向高洁之士,以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尖锐深刻。
尤其是写鸱卫护“腐鼠”的丑态,更是传神。
刘凤苞说:
“一赫(即“吓”)字,且护且拒。
如见其状,如闻其声,真传神之极笔。
五、庄子和惠子之间的关系
《惠子相梁》中,惠子是一个醉心于功名利禄,并无端猜忌好友的小人,庄子狠狠地奚落了他;《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和庄子在濠梁上游玩,并就庄子能否知道“鱼乐”的问题发生辩论,可见两人是可以言谈往还的朋友。
庄子与惠子在认知态度上有显著的不同:
惠子好辩,重分析。
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
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
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庄子与惠子在现实生活中确实与很大的距离:
惠子处于统治阶层,免不了会染上官僚的气息,这对于“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清高自守的庄子当然是鄙视的。
他们两人,在现实生活中固然有距离,在学术观念上也对立,但在情谊上惠子却是庄子生平惟一的契友,这从惠子死后庄子所讲的“匠石运斤”的故事可以看出: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
“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斲之。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
‘尝试为寡人为之。
’匠石曰:
‘臣则尝能斲之。
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出自《庄子·徐无鬼》)。
(译文:
庄子给亲朋送葬,经过惠施的坟墓,回头对随从的人说:
“郢人在他的鼻尖上涂象苍绳翅膀那样大小的白土子,让匠石把白点砍掉。
匠石运斧如成风,声声作响地砍它,砍尽了白土子而没伤鼻子,郢人站立面不改色。
宋元君听到此事,召匠石说:
‘试试为我砍一次看看。
’匠石说:
‘我以前砍过,但是,我砍的对象已经死很久了。
’自从先生死了后,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辩论的对象了!
”)
惠子死后,庄子再也找不到可以谈话的知己了。
庄子的话很深沉,也很动人,在整部《庄子》里都是少见的。
这则寓言足以看出在庄子心目中,惠子是难得的知己。
那么,“惠子相梁”的故事完全是虚构吗?
也不全是。
惠子可能确实比较热衷于功名富贵,但不大可能做出伤害朋友庄子的事来。
练习题:
一、文学常识填空:
《〈庄子〉故事两则》,均选自______________。
________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
庄周,是________(朝代)哲学家,是诸子百家中________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二、文言知识积累:
1、给划线的字注音。
①惠子相梁()②夫鹓刍鸟( )()()③醴泉( )④鸱( )⑤汝( )⑥濠梁()⑦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⑧鯈鱼()
2、分析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惠子相梁 ()
3、指出通假字,并解释。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4、分析词语的古今意义。
鯈鱼出游从容①古义:
②今义:
5、一词多义:
(1)“之”①庄子往见之()②是鱼之乐也()
③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④我知之濠上也()
(2)“于”①搜于国中三日三夜()②发于南海()③飞于北海()④游于濠梁()
(3)“固”①汝心之固()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③吾义固不杀人。
()④我非子,固不知子矣()⑤子固非鱼也。
()
(4)“国”①搜于国中三日三夜()②国恒亡( )
(5)“而”①仰而视之()②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③而飞于北海( )
(6)“或”①或谓惠子曰()②或异二者之为()③或千或百()
(7)“于是”①于是惠子恐()②于是鸱得腐鼠()
(8)“子”①于是惠子恐()②欲代子相()
(9)“为”①其名为鹓刍鸟()②公输盘为我为云梯之械()()
③为坻,为屿()④为宫室之美()⑤解带为城()
(10)“是”①是鱼之乐也()②斯是陋室()
6、分析文言句式,并翻译句子。
(1)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2)夫鹓刍鸟发于南海
(3)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4)是鱼之乐也
(5)子非鱼
(6)惠子相梁
(7)仰而视之曰:
‘吓!
’
7、解释重点词语。
(1)夫鹓刍鸟发于南海()
(2)非梧桐不止()(3)练实()
(4)醴泉( )(5)安知鱼之乐()(6)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7)请循其本( )(8)鹓刍鸟过之()(9)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8、翻译中线句子。
(1)或谓惠子曰:
“庄子来,欲代子相。
”
(2)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3)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4)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5)请循其本。
(6)子曰‘汝安知鱼之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9、划分句子停顿。
(1)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划1处)
(2)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划1处)(3)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划1处)(4)夫鹓刍鸟发于南海(划1处)
(5)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划2处)
三、写法探究:
1、《惠子相梁》中比喻巧妙贴切,“鹓刍鸟”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鸱”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腐鼠”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庄子讲鹓刍鸟故事的用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说理方式叫____________,这样说理的好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涵泳品味《惠子相梁》在写法上有哪些高妙之处。
(写出两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内容理解:
1、两则短文分别反映了庄子的什么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第一则中两位人物的性格特点:
惠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庄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二则中,庄子为什么会认为鱼儿是快乐的呢?
这表现了它怎样的心境?
反映了庄子什么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两则故事,比较庄子与惠子在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思维训练
1、你认为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则,庄子最后一句的辩解显然是不符合逻辑的诡辩,如果你是庄子,你将怎样回敬惠子,取得辩论的真正胜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链接中考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
“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
“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之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 ②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
③固不知子矣( ) ④请循其本( )
2、 翻译句子。
(1)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2) 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3、 庄子坚持主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七、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题目。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岸渚崖之间,不辨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而叹曰:
“野语有之曰: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秋水》)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秋水时至:
(2)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3)东面而视:
(4)而轻伯夷之义者:
2、下列句子中的“于”与“至于北海”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吾非至于子之门 D.生于忧患
3、翻译句子
“我之谓也”译为:
4、本选段主旨为:
参考答案:
一、文学常识填空:
《庄子·秋水》《庄子》战国道
二、文言知识积累:
1、①xiàng②fúyuānchú③lǐ④chī
⑤rǔ⑥háo⑦hèyé⑧tiáo
2、相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
3、“邪”通“耶”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4、①古义:
安闲自由 ②今义:
在危险面前冷静不慌忙
5、
(1)“之”①代词,“他”指“惠子”②结构助词“的”
③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意④代词,这件事,指“鱼之乐”
(2)“于”①在②从③到④在
(3)“固”①顽固②巩固③坚决④固然⑤本来
(4)“国”①国都②国家
(5)“而”①表修饰②来③表顺承“然后”
(6)“或”①有人②或许③有时
(7)“于是”①在这时②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
(8)“子”①古代特指有学问的男人,是男人的美称。
②第二人称代词,你
(9)“为”①叫做或是②替、给;制造③成为
④为了⑤当作、作为
(10)“是”①这②判断动词“是”
6、
(1) 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
状语后置的倒装句
(2)鹓刍鸟从南海起飞状语后置的倒装句
(3)庄子与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状语后置的倒装句
(4)这是鱼的快乐啊。
表肯定的判断句
(5)你不是鱼表否定的判断句
(6)惠子(在)梁国做宰相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7)(猫头鹰)仰头看着鹓刍鸟,发出‘吓’的怒斥声。
省略句(省略主语)
7、
(1)句首发语词,用在议论或说明的开头,无实意。
(2)栖息
(3)竹实,竹子所结的子。
(4)甘甜(5)疑问代词,怎么
(6)完全,确定的。
(7)遵循(8)飞过(9)已经
8、
(1)有人告诉惠施说:
“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
”
(2)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3)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
(4)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
(5)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
(6)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
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9、
(1)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2)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3)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4)夫/鹓刍鸟发于南海(5)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三、写法探究:
1、志向高洁之士(文章中喻庄子);
醉心功名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文中比喻惠子);功名利禄
既表明了自己清高自守、志向高洁、视功名利禄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的态度,又辛辣地讥讽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薄情寡义、无端猜忌的小人嘴脸。
比喻说理(设喻说理)运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体现了《庄子》语言机敏、幽默、诙谐,富有想象力的特点。
2、①情节出人意料。
朋友来贺,不喜却疑;搜捕在即,不躲自迎;义愤填膺,泰然相答;委婉比喻,一针见血。
②人物形象对比鲜明。
惠子利欲熏心,庄子清高自守。
③比喻巧妙贴切。
巧借鹓刍鸟故事尖锐地批评了惠子的卑劣。
④描摹生动传神。
鸱卫护“腐鼠”,丑态十足,活灵活现。
四、内容理解:
1、第一则庄子讲鹓刍鸟的故事里,庄子将自己比作鹓刍鸟,将惠子比做鸱,把功名利禄比做腐鼠,运用设喻说理,生动形象,既表明自己清高自守、志向高洁、视功名利禄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的态度,又辛辣地讥讽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薄情寡义、无端猜忌的小人嘴脸。
第二则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反映。
也反映了庄子推崇“自然”,反对“人为”的思想。
2、惠子:
醉心于功名利禄(利欲熏心)、薄情寡义、无端猜忌君子的小人。
庄子:
清高自守、志向高洁、淡泊名利的君子。
3、庄子有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他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
这种思想使作者和大自然的关系更加亲密,这就必然影响了他看待自然界的思想。
作者在看待万物的时候,必然打上自己情感的印记,使万物也具有了和人一样的“灵感”。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也反映了庄子推崇自然,反对人为的思想。
4、《惠子相梁》中,惠子利欲熏心,薄情寡义,以自己的心思猜度庄子,却不知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
在《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好辩,重分析。
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
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
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五、思维训练
1、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
(1)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
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
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或“怎样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
(2)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
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3)从逻辑上看,庄子其实并不应该输,只是他没找准方向,以至给惠子留下了可乘之机。
惠子最初的发问是这样的: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这里暗含有这样的判断:
惠子能够知道庄子“非鱼”。
因此,庄子完全可以这样回敬惠子:
你既然可以知道我不是鱼,我当然也可以知道鱼快乐。
2庄子完全可以这样回敬惠子:
你既然可以知道我不是鱼,我当然也可以知道鱼快乐。
(子非我而知吾非鱼,吾非鱼亦可知鱼之乐。
)
六、链接中考
1、①完全,确定是 ②怎么 ③固然,当然 ④遵循
2、
(1)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2)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
3、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七、拓展阅读:
1、
(1)按季节时令而发洪水
(2)认为(3)面朝东(4)轻视
2、C3、这是说的我啊。
4、不要自以为是,不要有点成就就沾沾自喜,不要坐井观天,须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要虚怀若谷.
(参考译文:
秋天的雨水按季节来到了,许许多多的小水流都注入黄河。
畅通无阻的流水是这样大,两岸和沙洲之间,都分不清是牛是马了。
这时候,河神乐滋滋地高兴起来,觉得天下的美景全在自己这里。
他顺着河流往东走,到了北海,面朝东一看,看不到水的尽头。
这时候,河神才转过脸来,对着海神若迷茫地感叹说:
“俗语有一种说法:
‘听到的道理很多,就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
’说的就是我啊。
我曾经听说过,有小看仲尼的学识、轻视伯夷的义的人,开始我还不相信;现在我亲眼见到您的广阔无边,我要不是来到您的门前,就危险了。
我将长久地被大方之家耻笑。
”)
21、《曹刿论战》
一、课文及译文
[原文: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刿曰: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刿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译文: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单元 综合 翻译 练习 山东省 济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