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年级语文上册寒假作业答案文档资料.docx
- 文档编号:8974197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9.26KB
初三年级语文上册寒假作业答案文档资料.docx
《初三年级语文上册寒假作业答案文档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年级语文上册寒假作业答案文档资料.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年级语文上册寒假作业答案文档资料
初三年级语文上册寒假作业答案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
”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
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1、C【A、慰藉(jiè)陶冶B、丘壑(hè)自出心裁D、骁勇(xiāo)重峦叠嶂】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
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2、D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
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
“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
“雨下得怎样?
”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
“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3、A(缺主语)
4、B
5、B【符合下定义要求,较符合内容。
】
6、A
7、B【城市发展中既要继承民族传统,也要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
】
8、D【缺乏】
9、C【代词,他们】
10、C【语言朴实】
【译文:
第五伦奉公守法竭尽忠诚,说话办事没有违背法规的。
诸子(有才华的人)有人常劝止他,他就呵斥他们并赶走他们,官吏陈述的书面意见有利于国家的,他都封好上报,他就像这样毫无私心。
他生性诚实,缺少文采,做官时以清廉著称,当时人们把他比作西汉时贡禹(那样明经洁行的人)。
但是他缺少宽容,又不整饬自己的威严,也因此被有些人看轻。
有人问第五伦说:
“您有私心吗?
”他回答说:
“老朋友中有送给我千里马的,我虽然没有接受,但每到朝廷选拔官吏时,我心里总不能忘了他,可始终也没有任用他。
我哥哥的儿子常常生病,我一夜里十次去探望,回来却安安稳稳地睡下;我的儿子有了病,我虽然不去探望,但却整夜睡不着觉。
像这样,难道可以说没有私心吗?
”】
11、【见译文,说明:
(1)“或”与句式;
(2)“竟”】
12、
(1)莫道不消魂
(2)在河之洲(3)千里共婵娟天涯共此时
13、
(1)为我筹集学费(3)和我争着为哥哥换肾
14、两个嫂子自私吝啬,而哥哥又和父亲一样老实木讷,家里的事做不了主,母亲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决定向两个哥哥求助的。
(2分)同时,也暗示了借钱之难,并引出了下文母亲跪在大嫂面前求情的场面。
(2分)
15、具体表现:
①衣锦还乡后对大嫂态度冷淡;②不愿意去哥哥家做客;③见到自己用来孝敬母亲的海鲜出现在哥哥的餐桌上后食不下咽。
(2分,答出两条即可)其用意:
反衬母亲的宽宏大量,表现母爱的纯洁无私。
(2分)
16、变化:
先前母亲向大哥家借钱,大嫂对母亲不理不睬,非常冷漠;后来母亲决定换肾给大哥,大嫂跪在母亲面前痛哭流涕。
(2分)
作用:
文章写大嫂这一变化,显示了母爱的力量,从侧面表现了母亲的伟大。
(2分)
具体表现:
①为了给儿子筹集上学钱,不惜牺牲自己的尊严;②为了给孩子治病,甘愿奉献自己的器官。
(2分)
17、要点:
①因为维权成本太高,②所以大多数消费者在权益受到侵害时放弃了法律维权手段,选择了“自认倒霉”(选择沉默)。
【评分标准:
本小题2分。
每个要点1分。
】
18、消费与服务【评分标准:
本小题2分。
“消费”“服务”各占1分。
】
19、要点:
①消费者维权行动既保护了自身权益,②又维护了其他消费者的权益。
【评分标准:
本小题4分。
每个要点2分。
第二个要点若答成“结束了中国火车不开发票的历史”扣1分。
若没有用“既……又……”的句式扣1分。
】
20、[写作提示]
“秘密”的拥有者是谁呢?
当然可以是你自己,但也可以是他人——包括不在身边、穿越时空的人们。
这样,我们就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写作优势,拓展写作(特别是选材构思)空间。
一、选择。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
(共12分。
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狡黠(jí)悲恸(tònɡ)偃旗息鼓(yǎn)
B.缄默(jiān)忸怩(ní)声名狼藉(jí)
C.木讷(nè)解元(xiè)珠烁晶莹(shuò)
D.兀自(wù)桑梓(xīn)煞有介事(shà)
2.下列词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跋山涉水班门弄斧变本加厉变换莫测
B.层峦叠嶂承前起后高瞻远瞩恰如其分
C.功亏一篑焕然一新见异思迁举一反三
D.流连忘返明查秋毫两全其美千姿百态
3.依据对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判断词语意思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各行其是——搬弄是非
解释:
“是”有“正确”或“以为正确”的意思。
判断:
“各行其是”指各自按照自己以为正确的去做;“搬弄是非”指在别人背后乱加对与错的评论,引起纠纷。
B.不言而喻——家喻户晓
解释:
“喻”有“明白、了解”的意思。
[来源:
Zxxk]
判断:
“不言而喻”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家喻户晓”指每家每户都知道。
C.默默无闻——骇人听闻
解释:
“闻”有“听到”的意思。
判断:
“默默无闻”指独自默默地去做,不听任何外界言论;“骇人听闻”指令人吃惊的事使人容易扬名。
D.莫名其妙——不可名状
解释:
“名”有“说出”的意思。
判断:
“莫名其妙”指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表示事情很奇怪;“不可名状”指不能用语言形容(说出)。
4.结合语境,在下列语句中的横线处填写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多阅读一些文学鉴赏方面的文章不是在浪费时间,而是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例如,关于如何鉴赏文学语言的情感性,有这样的阐述:
文学是人学,表现富有情感的形象及其意义。
雨果说过,比大地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内心。
②。
文学作品以情动人,以情育人。
A.①“磨刀不误砍柴功”②文学反映客观世界,更反映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
B.①“磨刀不误砍柴功”②文学反映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更反映客观世界
C.①“滴水穿石”②文学反映客观世界,更反映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
D.①“滴水穿石”②文学反映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更反映客观世界
5.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来源:
Z.xx.k]
A.天宫一号——即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2018年9月
29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标志着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更进一步。
B.新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实施后,包括茶室在内的20多类室内公共场所开始全面禁烟。
C.北京小吃大约二、三百种,是融合了汉、回、蒙、满等多民族风味小吃以及明、清宫廷小吃而形成。
D.古人把正月称为元,初一称为旦。
“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人萧子云《介雅》诗:
“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6.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正确一项是
柳絮般的雪,在空中飘舞一夜后,终于停了。
第二天清晨,外面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地上铺了一层白地毯,它如绸、如缎、如银、如玉……极目远望,茫茫原野,群山奔驰,镶银点翠,分外妖娆。
没过多久,孩子们都出来了。
他们在雪地里跑一段、滑一段,跑一段、滑一段,玩乐着、欢笑着,谁能说整个世界不是他们的?
A.选段中“柳絮般的雪”,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形象地表现了雪势大而猛。
B.选段中反复运用“跑一段、滑一段”,突出了大雪过后,地面光滑、难以行走的特点。
C.选段中运
用“如……”的排比句式,形象地写出了大地的细腻、柔美、洁白。
D.“谁能说整个世界不是他们的?
”运用了反问的手法,表现了作者从雪后世界感受到的无限生机与活力。
二、填空(共8分)
7.默写(4分)
(1)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1分)
(2)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过零丁洋》)(1分)
(3)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1分)
(4),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分)
8.名著阅读(4分)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是汉代①在原《国策》《短书》《长书》等基础上整理改编而成。
主要记录了②时期谋臣策士们的言行。
这些谋臣策士往往采取巧妙的劝谏方法,让君王采纳建议,有所建树。
其中,《邹忌讽齐王纳谏》就写了③的故事。
三、综合性学习(共11分)
经过一年多的提炼和290多万群众投票评选,由“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为内容的“北京精神”表述语于2018年11月2日在北京正式向社会发布。
学校就此开展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9.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两则材料,请分别概括主要信息。
(4分)
【材料一】
城市精神对城市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巨大的灵魂支柱作用、鲜明的旗帜导向作用与不竭的动力源泉作用。
城市精神
譬如一面旗帜,凝聚着一座城市的思想灵魂,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整体形象,彰显着一座城市的特色风貌,引领着一座城市的未来发展。
一座城市没有精神,就没有灵魂,就没有准确的核心理念定位,就没有奋勇争先的精神动力源泉。
只有打造出自己的城市精神,才能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使全市上下团结一致、共谋发展。
【材料二】
2018年11月2日,北京市公布了“北京精神”——“爱国、创新、包容、厚德”。
作为城市精神,它是首都人民长期发展建设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财富的概括和总结,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体现了首都历史文化的特征,体现了首都群众的精神文化追求。
北京市委副秘书长
傅华表示,“爱国、创新、包容、厚德”是一个有机整体,充分体现了城市精神与核心价值的相互协调、城市共性与北京个性的相互兼容、历史底蕴与未来取向的相互统一、城市特色与市民气质的相互融合,反映了北京特有的文化品位和首善特质。
信息一:
(2分)
信息二:
(2分)
10.“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表述语正式发布后,专家进行了解读。
请你参照专家解读的形式,从“北京精神”的另外三个方面任选一个填在下列横线上尝试解读。
(不少于50字。
4分)
解读“爱国”精神:
“北京是一个最能彰显中华民族爱国传统的城市。
不管是五四运动、卢沟桥事变,还是新中国成立掀起的建设热潮、奥运会北京市民的参与精神,都显现出这座城市强烈的爱国热情和精神品质。
”——国防大学教授公方彬
解读“”精神:
11.学校要开展“践行‘北京精神’,争做时代先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请你设计出三个活动形式的名称并简述主要内容。
(3分
名称及内容:
①②③
第Ⅱ卷理解·表达
四、文言文阅读(共8分)
阅读《师说》(节选),完成第12—14题。
嗟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2.下列词语中“师”字与“不耻相师”中“师”用法不同的一项是(只填字母。
2分)
A.或师焉B.则耻师焉C.耻学于师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4分)
(1)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文:
(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译文:
14.“其皆出于此乎?
”中的“此”指的是什么
?
(用原文回答)(2分)
答:
五、现代文阅读(共21分)
(一)阅
读《听戏》,完成第15—17题。
(共11分)
听戏[来源:
Zxxk]
王国华
有一年,老爹老妈被我从老家接来。
我问他们:
“听过二人转吗?
”老爹说:
“听过,咱们那边有卖碟片的,都是杂耍什么的,没多大意思。
”我说:
“我给你们放一张碟吧,纯唱的。
”
我给他们放了《冯奎卖妻》。
开饭时间到了,喊两位老人吃饭,一看,他们正坐在沙发上抹眼泪。
《冯奎卖妻》是典型的苦戏。
这样的戏还有很多。
有个传统相声叫《哭四出》,讲的是一位老太太高高兴兴去看戏,第一出看的是《白毛女》。
白毛女苦啊,老爹被地主逼债,大年初一喝了卤水自杀。
老太太进入情境,跟
主人公一起哭个昏天黑地。
有人劝她,老太太,别哭了,演完了,看下一出吧。
下一出是《秦香莲》。
秦香莲带着两个孩子,被韩琦追杀到庙里,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只好向韩琦哭诉详情。
台上秦香莲哭,台下老太太哭。
刚哭完,《孟姜女》又开戏了。
这部戏更惨,孟姜女把长城都哭倒了,老太太能不跟着哭吗?
接下来是《祥林嫂》,祥林嫂的命运太悲惨了,老太太哭着说:
“我这不是看戏,我是吊孝来了。
”
所谓戏剧化,不是复杂化,而是简单化,把纷繁的生活简化为对与错、善与恶、真与假、悲与喜,其中尤以悲喜为最,丑角的插科打诨可以让人笑得肚子疼,而旦角的哭天抢地则把苦情做到了极致。
苦戏经过几百年的打磨增删,字斟句酌,抓主轴情绪的能力炉火纯青。
《窦娥冤》中有一句: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无论用哪种戏剧形式去唱,都感天动地,令人潸然泪下。
中老年人爱看戏,大概就是喜欢这种直
逼情绪底线的感觉吧?
还有一种戏,就是卖弄唱腔,跳过来跳过去地逗嘴皮子。
京剧以玩唱腔、玩流派、玩源流著称,一字一板都要讲究出处。
这,却也是很多人喜欢它的原因之一。
人到中老年,情感和精神越来越麻木,一方面需要大爱大恨的刺激,一方面也需要没有任何意义的哼哼哈哈,仿佛儿童下意识地随口唱出的小调。
两种方式,都属精神按摩。
是按摩的两极。
公园里,老人们拉着胡琴,“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面无表情,不带一点感情色彩。
还有什
么需要表达的呢,玩呗!
戏剧有着很强的教化功能。
仁义礼智信,一个一个细数端详。
小时候看过一出戏,叫《墙头记》,木匠张老汉有两个儿子大乖和二乖,老汉年纪大了,轮流在儿子家中养老。
因为每个月有长有短,两个儿子都不想多轮上一天,大儿子就把老父亲撂在二儿子家的墙头上。
表演很滑稽,观众都哈哈大笑。
我不经意间一回身,看到一个中年人也在哈哈笑,笑得前仰后合,鼻涕泡都出来了。
他可是村里有名的不孝之子啊!
谁家孩子对父母不好,人们就愤愤地说,畜生!
你别像某某某一样,打爹骂娘!
这出戏简直就是专门给他演的,他应该惭愧才对,怎么倒像个没事人一样看热闹呢?
戏剧把问题简单化了,无奈人生是复杂的,各种可能性都有。
或许他已经在内心深处论证了一千次,证明自己是孝顺的,如果说有摩擦,也是父母不懂事,是别人不理解自己而已。
戏里演的是别人,跟自己没任何关系——他轻而易举地把自己开脱了出来。
苦戏或许可以让他陪着主人公掉泪,但在大是大非面前,他绝对入不了戏。
戏啊,毕竟是戏。
生活呢,还是生活。
(《读者·原创版》2018年第8期)
15.作者围绕听戏,写出了听戏人的行为感受。
阅读作品,填写下面的表格。
(4分)
戏的功能种类人的行为感受
第一种苦戏①
第二种②③
第三种④不羞愧看热闹
16.阅读画线句子,结合文章内容,揣摩中年人“笑”的对象和原因。
(2分)
①“笑”的对象:
②“笑”的原因:
17.结合文章内容,理解“戏啊,毕竟是戏。
生活呢,还是生活。
”一句的含义(5分)
答:
(二)阅读《萨其马里的硼砂》,完成第18—20题。
(共10分)
萨其马里的硼砂
云无心
①久前,央视-曝光了一些萨其马中使用硼砂的“黑幕”,再次引发了公众对于“食品添加剂”的关注。
其实,在东南亚和中国一些地区,把硼砂添加到食物中有着相当久远的历史。
硼砂并不是“化学合成”,而是真正的“天然产物”。
就来源而言,它跟海盐、蓬灰、卤水这样的“草莽英雄”差不多。
②硼砂的化学组成是四硼酸钠。
它具有杀菌的作用,在洗涤用品、化妆品中也获得了相当广泛的应用。
在医疗上,也经常用来消毒。
既然可以灭菌,那么用在食品中,也就可以防腐。
不过,它之所以被用到食品中,主要是因为在水中呈现弱碱性。
就跟拉面使用的蓬灰,或者做馒头用的面碱一样,弱碱性使得面团更加筋道,从而产生更好的口感。
其实,在食品添加剂引起人们的关注之前,世界上许多地区都把它加到食物中。
比如中国、印尼,就有把它加到拉面或者肉丸中的做法。
而在伊朗,硼砂甚至是鱼子酱的传统原料。
③就象许多其他的食品成分一样,“用的历史悠久”“用的人多”完全不意味着它就没有安全问题。
只是因为它的危害不那么立竿见影,人们没有注意到而已。
美国很早就禁止了硼砂添加到食品中。
因此,伊朗的鱼子酱,因为含有“违禁添加物”,就无法登陆美国。
而美国的鱼子酱,只能使用大量的盐来防腐,在味道和口感上,也就无法象伊朗的“地道鱼子酱”那样美味。
因为鱼子酱不是常规的食物,通常人们也不会吃很多,而其中的硼砂用量也不大,所以美国也有人主张对它网开一面。
④所有的“毒性”都是由剂量决定的,那么硼砂的有毒剂量有多大呢?
从动物实验来看,大鼠的半数致死量是每公斤体重2.66克,而食盐也不过是每公斤体重3克。
也就是说,用硼砂毒死老鼠,需要的量还是很大的。
【甲】不过,食物毕竟不是吃不死人就算安全,【乙】人们更关心的是在什么剂量下,对健康不产生危害。
这方面的数据不是很多,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在2018年发表了一份专家意见,评估结果是如果每天每公斤体重摄入的硼在0.16毫克以下,就不会对健康有任何不利影响。
这大概相当于一个成年人每天吃下10毫克的硼。
对于硼砂,大致是0.1克。
⑤当然,这个量是考虑了“安全系数”的。
意思是说,不超过这个量,基本上对于所有人都安全。
而超过了,可能会有一些体质敏感的人受到伤害。
达到更大的量,可能会呕吐、腹痛、腹泻等。
而长期大量摄入的话,则可能影响生殖发育。
(《读者·原创版》2018年第9期,有删改)
18.硼砂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3分)
答:
19.阅读第④段,说出画线的【甲】【乙】两个语句的位置不能调换的理由。
(3分)
答:
20.
36阅读下面材料,借助文章中的相关知识,分析欧洲居民甚至允许硼砂作为食品添加剂来使用的原因。
(4分)
需要注意的是,硼酸盐是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
这个0.1克的量还要包括从食物、饮水等所有途径摄入的量。
EFSA的评估结果是,欧洲居民的每天摄入量远远低于10毫克。
所以,他们甚至允许硼砂作为食品添加剂来使用。
在欧洲,如果看到编号为E285的食品添加剂,那就是硼砂了。
答:
六、作文(40分)
21.请以“飞跃”为题,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初三语文期末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基础·积累
一、选择(共12分,每小题2分)
1.B2.C3.C4.A5.B6.D
二、填空(共8分)
7.默写(4分)
(1)思而不学则殆
(2)身世浮沉雨打萍(3)自缘身在最高层(4)沉舟侧畔千帆过
(每空1分,有错字、别字不得分。
)
8.名著阅读(4分)
①刘向(1分)②战国(1分)③邹忌用讽喻的方法
规劝齐威王,(1分)齐威王纳谏,修明政
治,使齐国强盛的故事。
(1分)
(有错字、别字不得分。
)
第Ⅱ卷理解·表达
四、阅读《师说》(共8分)
12.C(2分)
13.
(1)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看不出这种人有什
么高明。
(2分)
(将“小学”或“大遗”翻译错误,减1分。
)
(2)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于谄媚。
(2分)
(“位卑”或“官盛”翻译错误,减1分。
)
14.答案示例: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1分)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1分)
五、
(一)阅读《听戏》(共11分)
15.①喜欢情绪直逼底线的感觉(1分)②卖弄唱腔的戏(1分)③不带感情色彩、玩(1分)④有很强的教化功能的戏。
(1分)
16.①笑的对象是:
《墙头记》里的大儿子把老父亲撂在二儿子家的墙头上这出戏中,演员的滑稽表演。
(1分)②他认为,戏里演的是别人,跟自己没任何关系。
(1分)
17.戏剧把问题简单化了,把纷繁的生活简化为对与错、善与恶、真与假、悲与喜。
(2分)无奈人生是复杂的,各种可能性都有。
(2分)苦戏或许可以让听戏人陪着主人公掉泪,但在大是大非面前,有的人绝
对入不了戏。
(1分)
(以上各题,文字表述形式不拘泥答案,意思对即可。
)
(二)阅读《萨其马里的硼砂》(共10分)
18.有杀菌的作用,在洗涤用品、化妆品中有广泛的应用;(1分)在医疗上,用来消毒;(1分)用在食品中,可以防腐或使其产生更好的口感。
(1分)
19.不能调换位置的原因:
【甲】句承接上句“毒死老鼠需要很大的硼砂量”弱转,说明这里讨论的是安全剂量;(1分)【乙】句与下文的“不危害身体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三 年级 语文 上册 寒假 作业 答案 文档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