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集锦.docx
- 文档编号:8926499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42
- 大小:54.09KB
古诗词鉴赏集锦.docx
《古诗词鉴赏集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鉴赏集锦.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诗词鉴赏集锦
古诗词鉴赏集锦
一、鉴赏古典诗词的思想内容——了解常用典故
1、投笔:
《后汉书》载:
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
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如辛弃疾《水调歌头》:
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
《南史 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
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
“乃坏汝万里长城!
”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如陆游的《书愤》: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
《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
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
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如:
从 军 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疆域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1)、具体分析, 为何说“黄沙百战穿金甲”一句富于概括力?
(2)、此诗一、二句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的胸怀有什么作用?
阅读李白的《塞下曲》回答后面的问题。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 无花只有寒。
苗中闻折柳, 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 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 直为斩楼兰。
注:
折柳:
即 “折杨柳”, 古乐曲名, 多为伤春悲离之辞。
本诗抒发了什么情感?
请任选一联或一个角度, 谈谈本诗语言或表这技巧上的妙处。
4、折腰:
《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
“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
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5、化碧:
《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
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
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鸿雁:
《汉书 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
单于只好放了苏武。
后来就用“红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
如晏殊《清贫乐》: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红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
7、尺素:
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
如秦观《踏莎行》:
“驿寄梅花,鱼传尺索,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
8、青鸾:
《仙海经》载,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让一只青鸾报信。
后人便用“青鸾”“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人。
如李商隐《无题》:
“彭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
9、双鲤;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双鲤”就用作书信的代称。
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蒿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
10、五柳: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
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
如阅读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回答问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 秋水日潺湲。
倚仗柴门外, 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负值接舆醉, 狂歌五柳前。
① 本诗写景有何特点?
本诗的首联与颈联写景, 诗人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
② 简析颔联、 尾联分别刻画的人物形象的特点。
③ 全诗在写景和写人之中,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④ 尾联连用两个典故,诗人将 比作 ,又将 比作 ,表这了诗人 和对友人的 。
11、东篱:
陶渊明《饮酒》: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
如李清照《醉花阴》: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12、三径: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
如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
13、劳歌:
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
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
“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阅读许浑《谢亭送别》, 回答后面的问题。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1)、第二句的“急”字在写景抒情上有何作用?
(2)、 本诗二四句写景的色调不同, 人物心情是否相同,为什么?
(3)、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悄感?
14、长亭:
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
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如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
15、南浦:
屈原《楚辞 河伯》:
“送美人兮南浦。
“南浦”指南面的水滨,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后来常用来指称送别地。
白居易《南浦别》: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
16、阳关: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作“围城”、“阳关”。
17、柳岸:
古人送别有折柳的习俗,后来就用“柳岸”指送别的地方。
如柳永《雨霖铃》: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18、风骚;原指《诗经》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后泛指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指文采。
如毛泽东《沁园春》: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
19、雕虫:
语出汉代杨雄《法言》:
“童子雕虫篆刻,状夫不为也。
”后来比喻微不足道的技术,多指文学技巧。
阅读李货《南园》, 回答后面的问题。
南园十三首 李贺
寻章摘句老雕虫, 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当年辽海上, 文章何处哭秋风?
注:
雕虫:
诗中的意思是说吟诗作赋是没有什么大用韵技艺。
辽海:
指辽东地区, 因濒临渤海,故称,唐时这里常发生战争。
就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写一段赏析文字。
20、鸿鹄;《史记 陈涉世家》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涉少有鸿鹄之志,后揭竿起义大泽乡。
后来就以“鸿鹄”比喻有远大志向。
如吴潜《八声甘州》:
“矫首看鸿鹄,远举高 飞。
”
21、杜鹃:
俗称布谷,又叫子规、杜宇、望帝。
望帝传说是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苦啼,以致口中流血。
后来多用“杜鹃”来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
如辛弃疾《定风波》:
“百紫千红过了春,杜鹃声苦不堪闻。
”又如李白《蜀道难》: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
阅读文天样的《金陵驿》, 回答后面的问题。
金陵驿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漂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具体分析作者通过那些景物的描写及典故的运用,表这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 回答后面的问题。
鹊桥仙 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
但日夜常啼杜鹃,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1)、这首词“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描绘了怎样一种景象?
诗人描绘这样景象的目的是什么?
(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3)、词的最后两句麦达了诗人怎样—种思想感情?
22、鹧鸪;鹧鸪的鸣叫声似说“行不得也哥哥”后多用来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
如辛弃疾《菩萨蛮》: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
2l黍离:
《诗经 黍离》中有“彼黍离离”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到长满禾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
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如许浑《登洛阳故城》:
“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
24、桑榆:
《淮南子》:
“日西垂,景在数端,谓之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
如王勃《滕王阁序》:
“东榆已失,桑榆非晚”。
25、商女;杜牧《泊秦淮》: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 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
如王安石《桂枝香》: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
26、杜康:
《说文解字》中说:
古代的杜康(也叫少康)发明制作了箕帚和高粱酒。
后就用“杜康”作为酒的代称。
如曹操《短歌行》: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
27、瑟瑟:
愿为绿色宝石的名称,后来借指绿色。
阅读下的诗,回答问题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①残阳照射在江面上, 诗人不说 “照”面说“铺”, 有什么表这效果,
②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
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28、红豆:
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如王维《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
29、鸡黍:
《论语》载,子路随孔子出游时落了后,遇见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
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
送别类:
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如柳永的《雨霖铃》抒写了与情人难分难舍的感情。
怀古类:
或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
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表达的是面对越宫遗址的凄凉景象所产生的昔盛今衰的感慨;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表达的是面对古赤壁战场所产生的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思乡类:
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如2002年高考所选的李白的《春城洛城闻笛》,作者由笛声勾起了无限的思乡之情。
战争类:
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如曹植的《白马篇》前半部分写少年英雄飒爽英姿,表现他的“勇”,后半部分写他为国征战,表现他的“忠”。
闲时类:
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通过对田园景象和现实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弃官归隐的决心;1998年高考卷所选的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通过描写夜访李凝幽居,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借景抒情类:
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景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
如杜甫的《登高》,借对登高所见的秋江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老病多愁而志不得伸的复杂感情。
托物言志类:
或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托物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如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作者以梅花自喻,表达孤高自赏的高尚节操。
爱情类;在古代诗词中占的比重相当大。
其中不少精品以其丰富的内容、美好的情感、多样的手法,被人们世代传诵。
二、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态度
1、概括全诗主旨。
“主旨”,或是全诗表达的某种感情,或是作者阐述的某种哲理,或是诗人对社会、对人生、对历史的某种总结。
例如,2002年高考卷题目的设计就体现了把握主旨的要求,很多考生在理解《春夜洛城闻笛》时,把该诗的主旨理解为是写离别之情,而实际上这首诗主要表达的是思想之情。
2、评价诗歌意义。
或评价该诗的积极意义(对认识诗人所处的社会有何意义,对认识某个历史事件有何价值),或指出该诗的局限性(要实事求是,不要违背历史唯物主义)。
3、分析作者的态度。
作者态度包括:
对某个人物的态度、对某件事情的态度、对社会的态度、对历史的态度、对人生的态度,等等。
态度往往是抽象的,它或者用某句话来表达,或者借景抒情来表达,或者托物言志来表达。
三、强化格律意识
古代诗歌,多数讲究格律,所以必须强化格律意识,对诗词平仄、对仗、韵脚、词牌等有一个清楚地了解。
唐朝的诗歌从总体上看,可以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
古体诗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近体诗份律诗和绝句。
古体诗不受格律的束缚,而近体诗十分讲究格律。
五七言律诗,每首八句,四韵。
一、二两句叫首联或起联,三、四两句叫颔联,五、六两句叫颈联,七、八两句叫尾联或结联。
每联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中间两联应当对仗,首尾两联可对仗也可不对仗,
阅读杜甫的购《江汉》, 回答后面的问题。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
———— ,———— 。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 下面是《江汉》诗的中间四句, 它们的恰当顺序是
(2)这首诗中, 诗人用哪些具有比喻意味的意向来作自我比况?
(3)这首诗麦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试作简要概括。
四、捕捉感情体会意境
所谓诗的意境,就是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意)和生动的客观事物(境)相契合,在艺术表现中所创造的那种既不同于生活真实、有可感可信,并且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从美学角度看,诗中的“意”包括作者的“情”与“理”,诗中的“境”指事物的“形”与“神”:
“意境”即情理形神的合理统一。
捕捉感情,体味意境,主要靠分析诗歌的形象来完成。
如元代马致远著名小令《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廋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浓缩了作者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感受,将悲秋与乡愁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是一首游子怀乡思家的伤感之作,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的凄凉画面: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廋马、夕阳、断肠人。
我们由此仿佛看到古老的驿道上徐徐走来一匹廋马,风尘仆仆,一身的疲惫和困顿,马上的“断肠人”——一个浪迹天涯的游子正望着不远处黯然神伤,一株苍老的树上静静缠绕着枯藤,归巢的乌鸦在暮色中呀呀的叫着,一条小河逶迤流过,河上小桥那边,炊烟袅袅,这时,西边的天幕上,残阳如血。
整个画面给人以迟暮、渺茫、凄凉、低沉的感觉。
与这位飘泊异乡的游子暗淡的心绪协调一致,这就是诗的意境。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 回答后右面的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 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 寒鸦飞尽水悠悠。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1)、对两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两诗写的都是送别,送别的地点都是长江岸边。
B.严维之友是从江南渡江北上, 李白之友是顺江南下。
C.严诗用一“秋”字, 主要是为了交待送别的季节。
D.李诗则用“烟花三月”点明送别是在拂柳如烟的春季。
E.严诗中有诗人出现, 而李诗中则看不到诗人的形象。
(2)、简析严维诗三、四两句的意境。
阅读下面一首诗, 回答问题。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鹏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感情?
最能体现着一感情的是哪一个字?
(2)、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向?
这些意向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
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五、艺术形式的把握
1、有关表情达意的方法方面的:
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寄情于境、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形散而神不散、欲抑先扬、先抑后扬、首尾呼应、细节中见真情、巧用修辞、虚实结合、由虚入实、对比鲜明、以小见大、巧用(妙用、化用、活用)典故(诗句)、虚构想象、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以静写动、以动写静、动静结合。
2、有关语言方面的:
用字精练、语言清鲜自然(质朴自然、清闲淡雅)、脍炙人口、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登峰造极、言简意赅、含蓄有韵味、委婉含蓄、细腻传神、华美、实无华、言有尽而意无穷、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音节和谐富有音乐性。
3、其他方面的:
言近旨远、沉郁中见豪放、形神兼备、境界壮阔、形象鲜明生动、意境优美(平淡纯朴、深邃)、别具匠心、联想丰富、见解独到、平淡(朴素)之中见真情、清新隽永、给人以哲理的启迪(心灵的慰藉)、引起共鸣、情调旷达洒脱。
因为某方面的原因心情不舒畅常用的术语有:
沉郁、忧愁、怨恨、报国无门的愤慨之情、徘徊、惆怅、记分、壮志难酬、感伤、悲愤、痛心等等。
4、反映古诗总体表现手法的词语:
直接抒情(或说“直抒胸臆”“即事抒怀”)、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此外还有欲扬先抑、明贬实褒等。
5、反映诗人心情(感情)的词语:
愉快、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
6、反映古诗语言特色的词语:
凝练,简洁、幽默、诙谐,质朴自然、清新秀丽、生动形象,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等。
7、反映古诗结构特点的词语:
开门见山、逐层推进、环环相扣、前后呼应等。
8、反映古诗总体风格的词语:
刚健、雄奇、悲壮、旷达、苍凉、沉郁、飘逸、委婉、含蓄、缠绵、清新、明丽、秀美、恬淡、凄美、明快等。
9、反映古诗表达效果的词语:
真挚感人、动人心魄、催人泪下、意境高远、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等。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寞,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释)《秋词》共二首,此诗是第一首,是刘禹锡被贬郎州时的作品。
排云:
冲天。
(1)、一、二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
是用什么手法表现的?
(2)、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
有何深意?
(3)、这是一首抒发议论的即兴诗,作者在被贬郎州后写的。
诗篇一翻悲秋成案,谱成一曲高亢的秋歌。
请简要评析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台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千门万户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墟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
六朝皇帝在金陵豪华的台城,营造了结绮、临春、望仙三座高楼,奢侈荒淫,然而笙歌未尽,隋兵已迫近都门。
(1)、从诗的内容上看,这两首诗都是什么诗?
(2)、你更喜欢哪首诗,请你就喜欢的其中一首诗,从诗人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方面作简要的赏析。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
诗的前两句从什么角度来绚染这种景象?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简析之。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发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注:
分:
情份。
蔡家亲:
即表亲。
卢纶于司空曙是表兄弟。
(1)、请分别用一个词归纳前四句、后四句所表达的作者心情。
(2)、这首诗是怎样抒情的?
写一段80字左右的赏析文字。
(3)、“雨中黄叶树”之景,寓有怎样的情感,作者为表弟卢纶来访见宿而“喜”,此诗是以“喜”之情贯穿始终的吗?
比较阅读下面的唐诗和元曲,回答问题: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注:
辽西:
即辽河以西,今辽宁省西部。
(中思 喜春来) 春思 胡祗通
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
绿窗春睡觉来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
(1)、比较《春怨》中“打起黄莺儿,莫救枝上啼”和《春思》中“谁唤起,窗外晓莺啼”两句写黄莺的目的和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答:
(2)、《春怨》和《春思》在语言上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甘露僧舍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创地送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注:
甘露僧舍即甘露寺,在江苏镇江的北固山上,北临长江。
(1)、诗家评说,待中“放入”二字最显气魄。
你是否同意此说?
为什么?
(2)、这首诗在表达技巧的运用上很有特色。
请你就感受最深的一点作出简评。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本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从诗中能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一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秋风无形,何以用“见”;谈谈你的理解。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本诗有一处成功的细节描写,正体现了王安石的评价,请你找出来,并作简要地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及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本诗运用拟人手法有何妙处?
本诗的主旨有人认为是劝人珍惜光阴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为什么?
阅读下面一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
行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这首隽永的诗,倾诉了宫女无穷的哀怨之情,其中第二句话“宫花红”是何目的,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锦 薛宝
轧轧弄寒机,功多力渐微。
惟忧机上锦,不称舞人衣。
(1)、试分析“寒”“微”二词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本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1)、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
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
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2)、请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
阅读下面一首词, 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1)、该词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有人说这首词的最后两句是全词的画龙点睛之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词 鉴赏 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