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通海二中届高三历史复习质量检测试题七.docx
- 文档编号:8924141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7.40KB
云南省通海二中届高三历史复习质量检测试题七.docx
《云南省通海二中届高三历史复习质量检测试题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通海二中届高三历史复习质量检测试题七.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通海二中届高三历史复习质量检测试题七
云南省通海二中2018届高三复习质量检测(七)
高三文综历史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与1952年相比,1957年我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210%,消费资料的生产增长83%,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35.5%提高到45%。
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
A.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B.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
C.工农业生产比例协调D.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
2.蔡元培在1918年撰文说: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之崇实论与理想派;经济学之干涉论与放任论并列其中,此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此处蔡元培所说“大学之所以为大”的主要意义是( )
A.学风开放,思想自由B.重文轻理,倡新抑旧
C.学科齐全,综合性强D.规模宏大,名师众多
3.“其一为土地属于天子或诸侯,大贵族可以把土地封与小贵族,但不得买卖,百姓黎民更不得私有。
其二是居统治阶层的贵族实行世袭制,黎民百姓不能进入统治阶层。
”材料描绘的是( )
A.王位世袭制B.封邦建国制C.郡县制D.礼乐制
4.《南浔丝市行》一诗绘声绘色地描绘了19世纪中期湖州南浔生丝买卖情景:
“蚕事乍毕丝市起,乡农卖丝争赴市。
市中人塞不得行,千声万语聋人耳。
纸牌高扬丝市廛(古代房屋),沿门挨户相接连。
喧哗鼎沸晨至午,并肩累迹不得前。
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界。
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
”以下对诗文信息的理解,正确的有( )
①鸦片战争后上海逐渐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
②外国的商业势力侵入中国
③中国的生丝贸易已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④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
A.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④
5.有学者认为,美国克林顿20世纪90年代实行的经济政策属于新版的罗斯福新政。
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面临着处理政府干预与自由放任的关系问题
C.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彻底解决了失业问题
D.都创造了美国经济发展奇迹,消除了经济危机
6.著名历史学家周宝珠在他的一篇经济学论文中说“(它)是宋代以前商品经济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使宋代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创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新道路。
”材料中的“新事物”指的是( )
A.街市B.瓦肆C.夜市D.草市
7.一个历史事实可以有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
A.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人是万物的尺度”
B.启蒙运动——理性主义——“人非工具”
C.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D.资本主义萌芽——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
8.16世纪末西班牙“无敌舰队”覆灭后,取代其海上霸主地位的国家是( )
A.英国 B.荷兰C.法国 D.葡萄牙
9.1964年在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上,即将被赶下台的赫鲁晓夫发表了他的“最后的政治演说”。
他流着泪说:
“在座的各位,从来没有公开地、诚实地指出我的任何缺点和错误,总是随声附和,对我的所有的建议都表示支持,你们也缺乏原则性和勇气。
”赫鲁晓夫的痛悔之泪说明( )
A.党内教条主义盛行B.党内作风问题严重
C.改革制约苏联发展D.改革过于追求社会稳定
10.傅吾康曾说:
“抗日战争开始时,一种抵抗敌人到底的民族感和决心的浪潮弥漫了全中国。
统一战线的口号首先克服了一切中国国内的纠纷。
抗日战争被认为是1927年中断的革命战争的复活。
中国人对进犯的敌人所作的抵抗超出了日本人最初的一切预料。
”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抗日战争与国民大革命有着相同的目标
B.中国军民团结抗战贯穿了抗战的全过程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解决了国内的党派矛盾
D.抗战初期的坚决抵抗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企图
11.1951年,欧洲六国签订建立煤钢共同体的条约,规定其最高机构为共同体的总体利益而行使职责,不接受任何政府和组织发出的指示,其委员实行招聘制,由各国政府协商一致后任命。
这表明,该共同体是( )
A.政府之间的合作B.独立于政府的能源组织
C.企业之间的联合D.独立于政府的经济组织
12.1649年1月,英王查理一世在审判法庭上说:
“国王是世袭。
已经有一千多年了,你得告诉我究竟是什么权威传我来的。
我愿意用下议院的公平的权利。
不敢吼于在场的任何人……必须有贵族,才能构成议会,但是贵族在哪里呢?
”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
A.贵族地位开始没落B.传统议会制度瓦解
C.议会拥有绝对权力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
共37分)
13(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我国家欲恢扩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四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 我们为志士的,总要择地球上最文明的政治法律来救我们中国,最优等的人格来待我们四万万同胞。
——孙中山《在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大会的演说》(1905年8月13日)
材料三 持中国近代之文明以比欧美,在物质方面不逮固甚远,其在心性方面,虽不如彼者亦多,而能与彼颉颃者正不少,即胜彼者亦间有之。
彼于中国文明一概抹杀者,殆未之思耳。
且中国之心性理想无非古人所模铸,欲图进步改良,亦须从远祖之心性理想,究其源流,考其利病,始知补偏救弊之方。
——《建国方咯·孙文学说》(1917—1919)
材料四 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仿效,可以盲从,搬进中国来也可以行得通。
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像学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权主义》(1924年4月20日)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孙中山所认为的“欧洲富强之本”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在后来的实践中是如何用“地球上最文明的政治法律来救我们中国”的。
(3)材料三中孙中山是如何看待中西近代文明的?
依据材料四,概括孙中山对西方文明的态度。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对西方文明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14(1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
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
红灯停,绿灯行。
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
1903年,美国颁布实施了首部交通法规,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后为世界各国所仿效。
1914年,美国的克利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些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
随着美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道路通行提出更高要求。
此后,美国开始把多个交叉路口信号灯联接为一个联动式信号系统,由人工集中控制,使路口通行能力有所提高。
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成为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起点。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开始使用车辆感应式信号控制器,雷达、超声波、电磁等检测器相继问世。
1952年,美国丹佛市首次把模拟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控制。
1964年,加拿大多伦多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电子计算机交通控制系统的城市。
这是道路交通控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拥挤、阻塞、交通事故和噪声、环境污染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人们认识到,只有综合考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套的城市交通法规,才有望改善城市交通,消除相关社会问题。
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应运而生,它采用实时侦测数据并自动调控信号灯,以保证道路的顺畅。
——据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20世纪交通信号灯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
(3)根据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说明技术进步在哪些方面改善了城市生活。
44、(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同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主曰:
“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
此间用开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
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材料二北魏时一位皇帝决心把都城迁到洛阳,但迁都的决定遭到许多鲜卑贵族的反对。
于是,公元493年,这位皇帝以南征为名,亲率二十万大军南下。
一路上秋雨连绵,道路泥泞,长途跋涉的鲜卑贵族和官兵们疲惫不堪,到洛阳后不愿意继续前进了,于是这位皇帝趁机说,行军中途,怎么可以无功而返?
如果不愿意继续南征,可以先定在此,以后再做南征的打算!
于是宣布定都洛阳,次年正式迁都,……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了洛阳经济、文化兴盛的景象后,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原因。
(2)孝文帝迁都有什么历史影响?
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45(15分)[历史一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一、德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考虑到苏台德领土割让给德国在原则上已达成协议,同意于有关上述割让的下列条款和条件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措施,并且通过本协定它们对保证履行本协定所必要的步骤各应负其责任。
二、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同意从领土上撤退应于1937年10月10日完成,不得破坏存在的任何设备,并且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将被责成履行撤退,不得损害上述设备。
四、自10月1日起,德国军队将分阶段占领德意志人(在数量上)占优势的领土。
在附图所标出的四块领土,将由德国军队按照下列次序加以占领。
其余德意志特征最突出的领土将由上述国际委员会迅速确定,并由德国军队在10月10日占领。
六、边界的最后确定将由国际委员会完成。
该委员会也将有权在某些例外情况下,严格地从人种学来确定有些地区可不必举行公民投票予以移交,向四国即德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建议作出非主要的变动。
八、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将在同时期内释放因政治罪行而在服徒刑的犯人。
1938年9月29日订于慕尼黑。
阿道夫·希特勒爱德华·达拉第
内维尔·张伯伦本尼多·墨索里尼
——节选自《慕尼黑协定》
(1)概括指出材料中对捷克斯洛伐克不公正的条款,并加以说明。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慕尼黑协定》的实质及影响。
46(15分)【历史选修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以阅读下列材料:
以前史书尤其是教科书,给陈炯明的历史结论是“军阀”、“勾结英帝国主义”、“背叛孙中山”。
一九七九年版《辞海》有他的专门条目,全文是:
“陈炯明(一八七五———一九三三)广东军阀。
字竞存,广东海丰人。
清末秀才出身。
一九一一年参加辛亥革命,被推为广东副都督,后任都督。
一九一三年国民党讨袁失败时下台。
一九一七年,任援闽粤军总司令。
一九二○年驱逐桂系军阀莫荣新,任广东省长兼粤军总司令。
一九二二年六月,勾结英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背叛孙中山。
一九二三年被粤军许崇智击败,率部退守东江。
一九二五年所部被广东革命军消灭。
一九三三年在香港病死。
”
历史上真实的陈炯明是:
早年参加同盟会,黄花岗之役为先锋(敢死)队第四队队长,武昌起义后,率师进占惠州,为广东独立(任副都督)作出重大贡献。
一九二〇年出任广东省长后,他最先提出联省自治,在全省九十二个县推行自治。
全省各县推行民选县长、县议员。
广东省议会通过《广东省宪法草案》,声明“人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
他还邀请陈独秀到广东主持教育全局,创立公办学校,实行免费教育,私立学校也大为发展。
一九二一年,陈炯明创立中国城市史上第一个建制市——广州市,并设了财政、公安、工务、教育、公用和卫生局长,……在经济建设方面,广东全省成立总商会,成立经济调查局,成立股票交易所,等等。
陈炯明还特别颁布了禁烟(鸦片)令,让广州数十年的烟、赌大害绝迹……陈炯明出台令人目不暇接的新政,让广东成为全国最开放、民主的省份,得到了全国的承认。
…….为半个世纪后广东全方位的改革开放埋下了伏笔。
———2014年11月7日香港《大公报》《重新认识陈炯明》请回答: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陈炯明主要活动。
(2)为什么会对陈炯明有这些不同评价?
评价历史人物应注意哪些基本原则方法?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进行解题,生产资料增长210%,消费资料生产增长83%,生产资料增速高于消费资料增速,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加大,改变了建国初期,重工业发展缓慢的形势,工业结构得到改善。
2.【答案】A
【解析】从题干看,学术思想、诸多流派都存在,说明当时学风开放,思想自由,故答案为A项。
3.【答案】B
【解析】王位世袭制是针对国王的王位继承,与贵族世袭无关,故A项错误;分封制是周王将土地、人口分封给诸侯,贵族世袭,符合材料内容,故B项正确;郡县制长官是由皇帝任免,不是世袭,故C项错误;材料与礼乐制无关,故D项错误。
4.【答案】C
【解析】1840年鸦片战争后,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开放了上海等通商口岸,故①正确;鸦片战争后,外商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了一些在华经济特权,故②正确;鸦片战争后,列强主要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并掠夺工业原料,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③正确;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是在19世纪末即甲午中日战争后,题中信息为19世纪中期,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
5.【答案】B
【解析】罗斯福新政前是世界性经济危机,胡佛反危机失败,而克林顿时期实行新经济是美国经济出现复苏之后,故A项错误;罗斯福面对胡佛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实行国家干预经济,克林顿政策是“宏观调控,微观自主”,故B项正确;资本主义社会由于自身矛盾存在,不可能彻底解决失业问题,故C项错误;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必然引起经济危机,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故D项错误。
6.【答案】D
【解析】瓦肆是随着宋代市民阶层的形成而兴起的一种游乐商业集散场所,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宋代以前”,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地域信息“扎根于农村”,故A、C项错误;草市原来是乡村定期集市﹐东晋时城外就有草市,宋代由于商业发展已经突破了市坊界限,草市也随之有了很大发展,故D项正确。
7.【答案】B
【解析】材料的意思是各事件之间是包含、递进关系的,“人非工具”是理性主义思想的一部分,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选择B项。
A项中“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智者学派的思想,C项中三个事件是并列关系,D项是因果关系。
8.【答案】B
【解析】1588年,随着“无敌舰队”被英国海军打败,西班牙丧失了海上霸权,商业资本发达的荷兰起而代之,故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
9.【答案】B
【解析】教条主义是指照搬书本,不知变通,与材料涉及的现象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赫鲁晓夫悔恨大家没有公开、诚实指出自己的问题,反而随声附和,表明苏共党内一言堂严重,属于党内作风问题,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改革问题,只是反思自己的做法,故C、D项错误。
10.【答案】D
【解析】抗日战争的目标打败日本侵略者,与国民大革命目标不同,故A项错误;抗战期间,国民党也破坏过抗战的团结局面,故B项错误;国共两党阶级立场不同,党派矛盾不可能解决,故C项错误;“中国人对进犯的敌人所作的抵抗超出了日本人最初的一切预料”,反映出抗战初期国共两党团结抗战,坚决抵抗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企图,故D项正确。
11.【答案】D
【解析】首先我们明白煤钢共同体表面上看是能源组织,但实质上是经济组织,排除B;再通过题干中“不接受政府和组织发出的指示”,可以看出该组织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排除A;再分析该组织是欧洲六国在煤钢方面共同签订的组织,可以分析出不属于企业之间简单的联合,排除C;正确答案为D。
12.【答案】B
【解析】本题具有极大的迷惑性。
从题干中“必须有贵族,才能构成议会”,说明当时贵族地位没落;“但贵族在哪里呢”,说明当时的议会没有贵族的席位,故“贵族地位开始没落”说法错误,是已经没落,没有社会地位,A错误;本题时间是1649年1月,处死国王查理一世,说明议会的权力大,但还没有拥有绝对权力的地步,因为1660年出现了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
议会拥有绝对权力是出现在1689年议会颁布《权利法案》后,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故C错误;题干中始终没有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故D错误。
传统的英国议会是国王控制的议会,是有贵族参加的议会,而1649年的议会国王没有了权威,也没有贵族参加的议会,说明当时的传统议会制度已经瓦解。
故正确答案为B。
13.【答案】
(1)“欧洲富强之本”: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
(2)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共和政体);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主张:
中国近代物质文明不如西方,但在心性方面,中国文明有一定优势。
态度:
西方物质文明可以效仿,但政治文明不可以照搬。
(4)原因:
革命屡遭挫折;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
【解析】第
(1)问考查孙中山的思想主张,分析归纳材料一即可。
第
(2)问,考查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列举相关史实,注意材料的出处。
第(3)问考查孙中山对西方文化的态度,依据材料分析归纳即可。
第(4)问,综合分析题干材料,分析孙中山思想转变的原因。
14.【答案】
(1)背景:
工业革命;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城市出现);城市交通状况日益复杂(交通运输工具数量和种类增多)。
(2)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新式交通工具不断出现;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的产生和普及;网络技术的出现与应用。
(3)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日益突出的交通问题,改善了城市生活环境;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了城市文明程度(规则意识、法制观念、行为方式)。
【解析】解答第
(1)问要结合时间“1868年”,联系这一时期与城市相关的背景知识回答,主要是工业革命、城市化引发的交通问题。
第
(2)问,核心的信息是“20世纪”,明确20世纪初的科举成果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20世纪后半期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
第(3)问回答说明技术进步促进改善城市生活的表现,应该从交通发展、交通与城市化、交通与制度化管理等角度把握。
44、【答案】
(1)政治改革上考虑,迁都是为了冲破鲜卑族上层贵族对改革的阻力,取得汉族地主对改革的支持.在旧都平城,鲜卑族守旧势力是占据了上风的,而洛阳是汉族地主势力的中心;经济:
北魏原都城平城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防御上考虑:
平城的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文化上:
也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所以北魏孝文帝要迁都洛阳.
(2)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巩固统治;促进了汉与鲜卑族之间的民族融合.启示:
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受到旧势力的阻碍与反对,在遇到阻碍时,可以采用一些策略来达到目的.
【解析】
(1)根据“文轨未一”“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政治、经济、防御、文化等角度分析,政治从冲破鲜卑族上层贵族的阻力,取得汉族地主对改革的支持分析;经济:
可从平城气候干旱,不利于农业发展分析;防御:
可从平城的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分析;文化上:
可从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分析。
(2)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巩固统治和促进民族融合等角度回答。
启示:
可从改革的艰巨性和曲折性分析。
45、【答案】
(1)强迫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地区给德国,侵犯领土主权;以人种作为划分领土的依据,为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领土制造法理依据;与德国的领土争端交由国际委员会裁决,这是强权政治的体现;强迫捷克斯洛伐克释放政治犯,粗暴干涉别国内政。
(2)实质:
绥靖政策的顶峰。
影响:
牺牲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增加了德国的实力;助长了德国的侵略气焰;加深
了苏联与西方国家之间的不信任感;加速了二战的到来。
【解析】
(1)根据材料信息“苏台德领土割让给德国”“德国军队将分阶段占领德意志人(在数量上)占优势的领土”“边界的最后确定将由国际委员会完成”“严格地从人种学来确定有些地区可不必举行公民投票予以移交”“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将在同时期内释放因政治罪行而在服徒刑的犯人”分别分析说明。
(2)实质:
结合所学,《慕尼黑协定》是绥靖政策的顶峰。
影响:
结合所学,可从牺牲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增加了德国的实力,助长了德国的侵略气焰,加深了苏联与西方国家之间的不信任感,加速了二战的到来等角度分析回答。
46、【答案】
(1)为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做出贡献;提出联省自治,在广东民主政治建设;推动广东教育发展;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广东经济发展和广州城市建设;作为近代军阀也有以帝国主义为依靠,参与军阀混战、镇压人民的一面.
(2)不同评价原因:
人的复杂性和多面性;时代背景不同,角度立场不同.原则:
以事实为依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以是否顺应时代潮流,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为准绳,客观公正着眼大局;设身处地,历史的、辩证的、一分为二的既看到成就又看到局限.
【解析】
(1)活动:
依据材料“一九一一年参加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后,率师进占惠州,为广东独立(任副都督)作出重大贡献”、“一九二〇年出任广东省长后,最先提出联省自治,在全省九十二个县推行自治”、“他还邀请陈独秀到广东主持教育全局,创立公办学校,实行免费教育,私立学校也大为发展”、“陈炯明创立中国城市史上第一个建制市─广州市,并设了财政、公安、工务、教育、公用和卫生局长,…在经济建设方面,广东全省成立总商会,成立经济调查局,成立股票交易所”、“陈炯明还特别颁布了禁烟(鸦片)令,让广州数十年的烟、赌大害绝迹…陈炯明出台令人目不暇接的新政,让广东成为全国最开放、民主的省份,得到了全国的承认”、“勾结英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背叛孙中山”概括得出。
(2)原因:
可从人的复杂性和多面性、时代背景、角度立场不同等角度分析。
原则方法:
结合史学研究的方法可知,评价历史人物应以事实为依据,以是否顺应时代潮流,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为准绳,设身处地,历史的、辩证的、一分为二的评价。
本文档仅供文库使用。
XX文库是XX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XX文库的文档由XX用户上传 ,需要经过XX的审核才能发布,XX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XX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XX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文件格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云南省 通海 二中届高三 历史 复习 质量 检测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