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试题四含答案 4.docx
- 文档编号:8916167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1.44KB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试题四含答案 4.docx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试题四含答案 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试题四含答案 4.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试题四含答案4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试题四(含答案)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爆米花飘香的童年
王纯
走在小城的街上,忽然闻到一股香味。
扭身一看,是爆米花。
买了一小袋吃,文香又脆,还有奶油味。
可是,爆米花摊前人迹寥寥。
孩子们从超市里提着大包的零食出来,走到爆米花摊前面,连眼神都不会停留一下。
'
不由想起我小时候那些爆米花飘香的岁月。
乡村的曰子简单质朴:
冬季一到,小村庄就像一只冬眠了的小兽,一切都是寂静、安然的。
农闲季节,人们出门也少了。
我正在炉火旁打盹的时候,听到一声吆喝“爆米花喽……”我一个激灵跳起来,让母亲准备好玉米粒,然后飞快地跑出家门。
这时候,孩子、大人已经从不同的胡同口出来,涌到了街上。
小村庄一下子醒了,热闹起来。
对于孩子们来说,爆米花师傅的到来,无异于一场充满生机的好事,让我们在单调的冬天里看到了温暖缤纷的色彩。
孩子们都兴奋极了,把爆米花师傅围起来。
只见他不慌不忙地摇动着一个铁桶罐,说着“别着急,排好队”。
我的眼睛盯着那个铁桶罐,它黑乎乎的,肚子滚圆,玉米粒在里面不知要翻滚多少次。
那时候,我觉得铁桶罐很普通,一定是爆米花师傅身怀绝技,巧妙发功,才能爆出喷香的爆米花。
你看他多么镇定自若,还有几分得意。
等待的时间总是很漫长。
爆米花师傅终于把铁桶罐拿下来。
那一刻,我们欢呼起来。
只见他用力一拉,“砰”的一声巨响,爆米花炸开在事先准备好的一个口袋里。
瞬间,浓香四溢。
孩子们沸腾了,不管是谁家的爆米花,先抓过一把解解馋。
又甜又脆,还带着热乎气,真好吃。
终于轮到我了,我讨好地对爆米花师傅说:
“大伯,我喜欢吃甜的!
给我做甜一点儿。
”爆米花师傅咧开大嘴一笑,说:
“好!
”其实,那时候,所谓的“糖”不过是一种叫作“糖精”的东西,可它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是无法估量的。
我把爆米花端回家,我们姐妹们先吃了个够。
母亲把剩下的爆米花藏好。
她嘱咐我们,不能太贪心,如果三两天吃完了,过后就没得吃了。
我明白,母亲想让我们细水长流地享受这点儿美味和快乐。
天太冷了,爆米花师傅很久不来了。
下了一场大雪,母亲招呼我们姐妹三人扫雪。
母亲说:
“扫完了,奖励你们好吃的!
”我们干得很起劲:
妹妹扫,我把雪堆到一处。
不一会儿,雪扫完了,我们呵着冻得通红的手问母亲:
“妈,给我们什么好吃的?
”母亲神秘地笑着,从柜子里拿出一些爆米花。
我们都惊喜地跳起来:
“还有爆米花呢!
”聪明的母亲,用小小的爆米花,让我们尝到了劳动果实的滋味。
爆米花飘香的童年,让我们学会了知足和惜福。
时光飞逝,二十多年过去了。
如今,爆米花的口味更丰富了,制作过程也与原来不一样,街上随处可以买得到。
可是,它却沦落为孩子们不屑一顾的食物。
我想,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孩子们却丢失了一份珍贵而持久的快乐。
爆米花,仿佛岁月深处的一幅画,带给我们节日般的欢欣。
童年远去,那些飘香的记忆却会永存。
(摘自《祝您健康》,有改动)
29.“快乐”一词在文中多次被使用,文章围绕爆米花写出了哪几种快乐?
30.分析“我一个激灵跳起来,让母亲准备好玉米粒,然后飞快地跑出家门”中的加点词语的作用。
31.如今,爆米花已不是什么稀罕物了,可“我”为什么对童年的爆米花情有独钟?
【答案】
29.去爆爆米花的快乐;等待爆米花出锅的快乐;吃加糖爆米花的快乐;扫完雪能吃到爆米花的快乐。
30.“跳”和“跑”两个动词写出了“我”听到卖爆米花的吆喝声后的兴奋和喜悦以及急切地想吃煺米花的心情。
31.因为那个时代物质匮乏,爆米花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快乐与满足,那种急切的盼望与极大的满足、那种香喷喷的味道是现在街边卖的爆米花所无法代替的。
【解析】
29.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
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
快乐表现在:
去爆爆米花的快乐;等待爆米花出锅的快乐;吃加糖爆米花的快乐;扫完雪能吃到爆米花的快乐。
30.本题考查对关键词语的含义的理解。
解释某句话或某句话中关键词的含义,是中考阅读试题中常见的题型。
解答这类试题,既要紧扣目标段,又要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推断,结合作者运用的比喻、夸张、象征、衬托等手法,理解其深层含义。
“跳”和“跑”两个动词写出了“我”急切地想吃爆米花的心情。
3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
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进行理解分析即可。
因为那个时代物质匮乏,爆米花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快乐与满足,所以“我”对童年的爆米花情有独钟。
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蒿,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
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32.第①段中的“轻松”和“舒展”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33.请从第①段中找出描写少年朋友们开船动作的动词(至少4个),这些动词对于刻画这群少年朋友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4.第②段中的画线句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35.第②③两段中,作者是从哪些感官角度来写景的
36.用四个字或一句简短的话概括这三段内容
37.请探究②③段写景的作用。
【答案】
32.表现了“我”欢喜、轻快的心情。
33.拔、点、磕、退、上、架。
这些动词刻画了这群少年朋友驾船时熟练敏捷、勤劳能干的特点和去看戏的愉快心情。
34.侧面描写。
写出船行之快,衬托出“我”想看戏的急切心情。
35.嗅觉、触觉、视觉、听觉。
36.月夜行船,或月夜行船去看戏。
37.示例:
表现“我”对江南美景的热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也衬托出航船速度之快。
【解析】
32.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我”最想到赵庄社戏,戏前波折,出现转机后,能去看社戏了,“轻松”和“舒展”表现了“我”欢喜、轻快的心情。
33.考查对动词的品析。
第①段中找出少年朋友们开船动作的动词四个动词不难,拔、点、磕、退、上、架。
这些动词是少年开船时的动作,这些少年长在水乡,平时干多了这类的活,所以动作敏捷而又熟练,也写出去看戏的愉快心情。
34.考查侧面描写方法。
船行在水上,不说船快,而说连山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侧面衬托出船行速度之快。
35.感官角度有嗅觉、视觉、听觉、触觉。
“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是嗅觉,“扑面的吹来”是触觉,“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是听觉;“淡黑的起伏的连山”是视觉。
36.考查对文段内容的概括。
这几段是伙伴们去赵庄看戏途中,月夜点明时间,船行在水上,概括为“月夜行船”。
37.②③段通过嗅觉、听觉、视觉、触觉展现了江南的美景,又运用比喻写法,写出船开的飞快
38.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描写方法。
(1)忽然间,一个最聪明的双喜大悟似的提议了,他说,“大船?
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
”(__________)
(2)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______)
(3)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
(___)
(4)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
(______)
【答案】1)语言描写
(2)心理描写(3)景物描写(4)动作描写
【解析】考查人物描写方法。
常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有肖像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结合句子不难辨析。
看采茶戏
赖世春
采茶戏,顾名思义,当然与茶有关,由茶而生。
明朝时期,在我盛产名茶的家乡九龙山茶区,茶农为了接待"粤商茶客,常用采茶灯的形式即兴演出以采茶为内容的节目,故俗称“茶灯戏”“灯子戏”。
又因它的角色过去一般是由三人(两旦一丑或生旦丑)组成,故又称“三脚戏”“三角班”。
至二十世纪中叶,才统称为“采茶戏”。
电视连续剧《长征》的主题曲采用的就是赣南采茶戏旋律。
农闲时节一到,采茶戏便到了。
每逢演出村里便张灯结彩,里里外外洋溢着一种喜庆的气氛,不亚于过大年。
没等太阳落山,放牛娃就早早地吆喝着牛回家,一走到村口,便破着稚嫩的嗓门大叫:
“看三角班啰……”喊声刚息,另一处又响起同样的欢呼声:
“噢——噢
——看戏!
”大人们在这时候也叼着烟,预备收工了。
孩子们最早从饭桌上出来,袋子还鼓鼓的,装满米倮、番薯干等小食品。
他们各自扯着父亲的衣襟,催促着上路。
翻过一座幽暗的山冈,走过几段湿漉的田埂,依稀地听见了喇叭、小鼓的声音。
接着,看见一团红红的火光,夹杂着大人、小孩的各种喊声,那便是戏台了。
戏台很简陋:
在一块平地上,用几根木桩搭起,上面铺上十多块木板。
戏台下人头攒动,黑压压的一片。
大人们早已坐好,只有小孩子不老实,老在旁边钻来钻去,惹得大人们一声又一声地叫唤着。
戏开场了,上演的是《睄妹子》。
一些曲目大人、小孩都非常熟悉,例如《补皮鞋》《钓》《挖笋》《上广东》等。
稍能懂事的孩子开口就会唱:
“阿哥上广东呀,表妹妹。
”“正月里,花里花朵开。
”所以,只要合上的喇叭、二胡、小鼓、笛子、土琵琶、钹一响,全场的人都能跟着调子哼起来。
半场戏下来,大人们还在有滋有味地看着。
小孩子不行了:
瞌睡虫飞来了。
他们伏在大人的腿上,呼着均匀的鼻息。
斗转星移,曰月更替,有着400多年历史的采茶戏在赣南地区这块土地上已是生根发芽了,代代相传,几乎是家喻户晓。
2010年5月,国务院公布首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赣南采茶戏榜上有名。
如今,春节或农闲时,放眼赣南各个乡村,到处可见一个个采茶戏班。
他们走着矮子步,甩着长水袖,唱着采茶调,替乡村百姓驱除劳累烦恼,送去笑声和欢乐,鲜活着山村的曰曰夜夜。
39.读完上文,请给“采茶戏”下个定义。
40.从第二至四段中概括出采茶戏的特点。
41.精读第三段,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作者将看戏途中所经过的山冈、田埂等都作了详细的说明?
(2)采茶戏给孩子们带来的是什么?
请结合这一段文字进行分析。
42.如何理解文末画线句子的含义?
4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39.采茶戏就是用采茶灯的形式即兴演出,以采茶为内容,一般由三人组成的一种剧目。
40.—是农闲时节才唱;二是唱时村里会张灯结彩,很热闹;三是舞台简陋;四是唱的剧目大人小孩都会唱。
41.
(1)写出了路途的遥远,从而突出了人们喜欢看戏的热情。
(2)是欢乐。
他们带上好吃的东西去看戏,看戏时又在人群里钻来钻去,尽享热闹的快乐。
42.采茶戏为人们驱除了劳累烦恼,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是受欢迎的节目。
43.对民俗文化的赞美与热爱。
【解析】
【分析】
39.下定义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的说明方法。
下定义是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
“下定义”必须抓住被定义事物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根据第一段对采茶戏的介绍,概括出采茶戏的定义。
40.考查对内容的概括。
题干要求概括二到四段的内容。
仔细阅读这几段,二段写的是农闲时节一到,采茶戏便到了;每逢演出村里便张灯结彩,里里外外洋溢着一种喜庆的气氛。
三段写的是戏台很简陋:
在一块平地上,用几根木桩搭起,上面铺上十多块木板。
四段写的是一些曲目大人、小孩都非常熟悉。
注意概括语言要简练。
41.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1)人们吃完饭,去看戏途中,翻过一座幽暗的山冈,走过几段湿漉的田埂,写出为了看戏,惜翻山越埂,写出了路途的遥远,从而突出了人们喜欢看戏的热情。
(2)看戏最高兴的是孩子们,“孩子们最早从饭桌上出来,袋子还鼓鼓的,装满米倮、番薯干等小食品”“只有小孩子不老实,老在旁边钻来钻去,惹得大人们一声又一声地叫唤着”。
42.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他们”指的是唱戏人,替乡村百姓驱除劳累烦恼,送去笑声和欢乐,鲜活着山村的曰曰夜夜,写出了采茶戏对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的作用。
43.考查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
采茶戏,是流行于江南地区和岭南一些省区的一种传统戏曲类别,产生年代大多是清代中期至清代末年,种类繁多,各地特色鲜明。
此文通过对采茶戏为人们驱除了劳累烦恼,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表达了对对民俗文化的赞美与热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试题四含答案 人教版八 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一 单元 复习 试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