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化学pH的变化图像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docx
- 文档编号:8914025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303.74KB
青岛化学pH的变化图像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docx
《青岛化学pH的变化图像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化学pH的变化图像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化学pH的变化图像的专项培优易错难题练习题
一、中考初中化学pH的变化图像
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两份等质量的氯酸钾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加热产生氧气
B.
加水稀释盐酸
C.
向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D.
将足量粉末状的铁和镁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两份等质量的氯酸钾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加热产生氧气,催化剂只能影响反应速率,产生氧气的质量相等,故选项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B、向浓盐酸中不断加水稀释,溶液始终显酸性,pH不可能大于7,故选项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C、向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开始不生成沉淀。
稀盐酸消耗完,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沉淀的质量不断上升,完全反应后不变,故选项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D、将足量粉末状的铁和镁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氢气中氢元素来源于稀盐酸,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相等,则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应相等,故选项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故选C。
2.以下四个图像与对应操作描述不相符的是()
A.图A是水通直流电
B.图B是加热分解高锰酸钾
C.图C是向20mLpH=13的NaOH溶液中逐滴滴入pH=1的盐酸
D.图D是t℃时取溶质质量分数为w的KNO3饱和溶液20g,升高温度至90℃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电解水实验中,通电一段时间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
1,图像与对应操作描述不符,符合题意;
B、加热分解高锰酸钾,
,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与生成氧气的质量比为:
316:
32,故31.6g高锰酸钾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3.2g,故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31.6g-3.2g=28.4g。
图像与对应操作描述相符,不符合题意;
C、向20mLpH=13的NaOH溶液中逐滴滴入pH=1的盐酸,氢氧化钠显碱性,pH>7,随着反应的进行,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pH逐渐减小至小于7。
图像与对应操作描述相符,不符合题意;
D、t℃时取溶质质量分数为w的KNO3饱和溶液20g,升高温度至90℃,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升温后,溶解度增加,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图像与对应操作描述相符,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项对应,其中不合理的是( )
A.
往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
B.
某温度下,将KNO3固体不断地加入水中
C.
向一定量CuSO4溶液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D.
持续不断地加热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固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向一定量的NaOH溶液滴加盐酸中至过量,碱性逐渐变弱,酸性逐渐增强,pH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小于7,故选项图象与选项中的操作项对应合理;
B、某温度下,将KNO3固体不断地加入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由0不断增大,当达到饱和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再增大,故选项图象与选项中的操作项对应合理;
C、向一定量CuSO4溶液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先与硫酸反应,开始时不会生成沉淀,硫酸消耗完后再与硫酸铜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沉淀的质量先是零,再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故选项图象与选项中的操作项对应合理;
D、持续不断地加热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固体,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了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剩余固体的质量不为0,故选项图象与选项中的操作项对应不合理。
故选D。
4.下列实验所示的图像中,其纵坐标随横坐标变化关系合理的是
A.
硝酸铵溶于水
B.
等量CaCO3与足量盐酸
C.
稀释一定量浓硫酸
D.
向盐酸中滴加NaOH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硝酸铵溶于水,吸收大量的热,溶液温度降低,不符合题意;
B、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剧烈,所以粉末状的碳酸钙反应最剧烈,反应时间最短,不符合题意;
C、将浓硫酸加水稀释成稀硫酸,溶质质量不变,符合题意;
D、向稀盐酸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pH值从小于7逐渐增大,最终大于7,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下列四个图像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
A.
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反应
B.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pH=3的稀盐酸
C.
向含有硫酸和硫酸铜的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D.
一氧化碳还原一定质量的氧化铜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锌的活动性比铁强,反应速率快,反应时间短;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反应的关系式为
,
,铁生成氢气的质量比锌多,故A不正确;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滴加稀盐酸,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pH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的增大到小于7,但不可能小于3,故B不正确;
C、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先与硫酸反应,开始时不会生成沉淀,硫酸耗完再与硫酸铜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沉淀的质量先是零,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再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故C正确;
D、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固体的质量不断减少,但不可能为0,故D不正确。
故选C。
6.向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H2SO4下列图象中V表示加入稀H2SO4的体积,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会生成水与硫酸钡沉淀,随着反应的进行沉淀量不断增大,直至恰好反应,沉淀量不再改变,图象正确,故此选项正确;
B、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会生成水与硫酸钡沉淀,一开始就有沉淀生成,图象错误,故此选项错误;
C、氢氧化钡显碱性,随着酸量的增加溶液的碱不断减少,pH值变小,直至恰好反应pH=7,再加入稀硫酸酸性不断增强,pH小于7,图象错误,故此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钡显碱性,随着酸量的增加溶液的碱不断减少,pH值变小,直至恰好反应pH=7,再加入稀硫酸酸性不断增强,pH小于7,图象错误,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A。
7.下列四个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
B.
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C.
向FeCl3和H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
D.
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铝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溶液pH值不断减小,最终无限接近与7,但不能小于7;故选项错误;
B、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产生氯化钾和氧气,固体质量逐渐减小;故选项错误;
C、向FeCl3和H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硝酸钠和水,再与氯化铁反应产生氢氧化铁沉淀;故选项正确;
D、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铝产生硫酸铝溶液和铜,溶液的质量减小;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8.下列选项的操作或反应所对应的曲线图正确的是
A.将饱和石灰水升温
B.一定量的锌粉与稀盐酸反应
C.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
D.向等体积不同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中滴加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升温后溶解度减小,会析出晶体,所以溶液质量减小,选项A错误;
B、锌与盐酸反应时氢气是从零点开始的,选项B错误;
C、由于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度,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选项C错误;
D、浓碱溶液的pH值要比稀碱溶液的高,由于加入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所以消耗氢氧化钾的质量相同,但由于氢氧化钾溶液的浓度不同,所以pH值变化有差异,选项D正确。
故选D。
9.实验室有一包白色固体,其中含有Na2CO3,还可能含有Ba(NO3)2、Na2SO4、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
取该固体进行以下实验:
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并不断搅拌,固体部分溶解;接着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并不断搅拌,此时固体质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
B.b→c段对应的溶液pH逐渐减小
C.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NaOH
D.c点对应的溶液中一定含有NaNO3、HNO3、Ba(NO3)2
【答案】C
【解析】
【分析】
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并不断搅拌,从固体质量变化图示可知,固体部分溶于硝酸,说明溶于水后产生的沉淀有碳酸钡和硫酸钡,碳酸钡溶于硝酸,硫酸钡不溶于硝酸。
【详解】
A、a→b段对应的是碳酸钡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实验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A正确;
B、b→c段对应的是加入硝酸,硫酸钡不与硝酸反应,溶液的硝酸越来越多,溶液呈酸性,且酸性增强,溶液pH逐渐减小,B正确;
C、无法证明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NaOH,C错误;
D、c点对应的是碳酸钡已溶解,碳酸钠已与硝酸反应完,硝酸过量,故溶液中一定含有NaNO3、HNO3、Ba(NO3)2,D正确。
故选C。
10.如图分别与相应的操作过程相对应,其中正确的是( )
A.
向一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不考虑温度变化)
B.
向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镁片和锌片
C.
向pH=10的氢氧化钙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D.
向含有硫酸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一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时,硝酸钾能够继续溶解,随着硝酸钾的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不断增大,当达到饱和状态时,硝酸钾不能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不再变化,故选项错误;
B、镁比锌活泼,向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镁片和锌片时,镁和稀硫酸反应需要的时间较短,又因为稀硫酸完全反应,因此最终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故选项正确;
C、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稀释时碱性减弱,pH降低,但是不能降低到7,更不能小于7,故选项错误;
D、向含有硫酸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后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当硫酸铜完全反应后,沉淀质量不再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用同种金属置换不同的盐溶液,盐中金属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后的金属首先被置换出来;用不同的金属置换同种盐溶液,盐中金属先被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前的金属置换出来。
11.以下四种实验操作对应的曲线正确的是( )
A.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B.
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
向稀盐酸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
向等质量的金属镁和铁中分别加入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硝酸钾继续溶解,溶质不断增加,溶质质量分数不断增加,待溶液达到饱和后,溶质质量不再变化,溶质质量分数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B、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随着反应的进行,沉淀质量逐渐增加,待硫酸铜完全反应后,沉淀质量不再变化,符合题意;
C、向稀盐酸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一开始,pH<7,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随着反应的进行,pH逐渐增大至大于7,不符合题意;
D、向等质量的金属镁和铁中分别加入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
,
,由于铁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镁,故最后镁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大于铁,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下列四个图象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
A.
足量的铁片和铝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B.
将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
C.
向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
D.
向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因为是足量的铁片和铝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酸会全部参加反应,生成氢气中的氢元素全部来自于酸中的氢元素,与铁片和铝片反应的酸的溶质质量(HCl)相等,所以生成氢气质量就相等。
又因为铝的活动性比铁强,所以铝的反应速率比铁快,反应完所用的时间比铁短。
即出现拐点时间短。
故A符合题意;
B.将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质氯化氢会挥发走,溶剂质量不变,故溶质的质量分数会逐渐减小,而图中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故B不符合题意;
C.向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硝酸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酸,一开始加入稀硫酸就会产生硫酸钡沉淀。
故C不符合题意;
D.向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氢氧化钠溶液被稀释,但是水无论加入多少,都还是氢氧化钠溶液,会显碱性,pH总是会大于7,但是不可能pH小于7。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如图所示的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向一定质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B.
高温煅烧一定量的石灰石
C.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
D.
向一定质量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氢氧化钠和硫酸先反应,没有沉淀生成,硫酸反应完全后,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当硫酸铜反应完全时,沉淀质量达到最大,图像表达一致,A正确。
B、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固体质量逐渐减小,分解完后为氧化钙的质量,图像表达一致,故B正确。
C、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反应产物的量,图像表达一致,C正确;
D、一定质量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pH在一定范围中增大,但不能无限增大,D错误。
故选:
D。
14.图像能有效地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
下列关于图像的叙述合理的是( )
A.
向pH=9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
B.
向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中加入盐酸
C.
分别向足量的稀盐酸中加入等质量的Fe和Mg
D.
向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原点代表没有加水,溶液的pH应为9,加水过程中溶液的pH不断减小无限趋近于7,故A错误;
B、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加盐酸,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没有气泡,后与碳酸钠反应,且有气体产生,当碳酸钠反应完全,气体质量不再增加,故B正确;
C、镁的活动性大于铁,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铁,想稀盐酸加等量的金属,镁先反应完且产生气体多,故C错误;
D、向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不能继续溶解,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15.下列四个图像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 )
A.
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
B.
将一定量的浓盐酸敝口放置在空气中
C.
足量的铁片和铝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D.
向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氧化钙能与饱和溶液中的溶剂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导致溶剂减少,则会有氢氧化钙析出,溶液质量会减小,故错误;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溶质氯化氢,导致溶质质量分数降低,而图象显示其质量分数增大,故错误;
C、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故反应时铝反应的速度比铁快,而该图象反映铁的反应速度比铝快;由于氢气来自酸中的氢元素,反应的酸相同,生成氢气质量相等,故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碱性减弱,溶液的pH会变小,但不会小于或等于7,故错误;
故选C。
二、中考初中化学科普阅读题
16.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洁厕剂的主要成分一般是酸、表面活性剂、香精、缓蚀剂等,其中酸是最重要的原料.其中主要应用的酸为无机酸,有机酸则很少使用.无机酸盐中多采用盐酸、磷酸、甲酸、氨基磺酸及其它低分子有机酸.而多数洁厕灵以盐酸为其主要原料.
盐酸主要成分为HCl,相对分子质量36.46.盐酸为不同浓度的氯化氢水溶液,呈透明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和强腐蚀性.易溶于水、乙醇、乙醚和油等.盐酸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HNO3)的氯化银.氯化银难溶于水,产生白色的凝乳状沉淀.
洁厕剂不能与其他洗涤用品同时使用,尤其不能与84消毒液混用.因为洁厕灵是酸性洗涤剂,主要成分是盐酸(HCl);84消毒液是碱性洗涤剂,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二者结合会产生有毒的氯气,损害身体健康.
使用洁厕灵时应尽量避免接触皮肤.洁厕灵不宜用于非瓷表面,如水泥地面、大理石及铝制品,也不能与其他碱性洗涤用品(如厨房清洁剂、肥皂等)同时使用,否则将失效.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氯化氢水溶液的物理性质_____.
(2)为什么洁厕灵与84消毒液的用途不同?
_____.
(3)写出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稀硝酸和氯化银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84消毒液是碱性洗涤剂,请再举出一种试剂显碱性_____.
(5)根据洁厕灵的特点,推测将洁厕剂洒到了皮肤上应该采取什么措施_____.
【答案】透明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乙醇、乙醚和油;因为它们的主要成分的性质不同,性质决定用途;HCl+AgNO3═HNO3+AgCl↓NaOH溶液或Na2CO3溶液等合理即可用大量水冲洗,并涂上适量肥皂水
【解析】
【详解】
(1)氯化氢水溶液的物理性质:
透明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乙醇、乙醚和油;
(2)因为洁厕灵是酸性洗涤剂,主要成分是盐酸(HCl);84消毒液是碱性洗涤剂,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它们的主要成分的性质不同,故用途不同;
(3)盐酸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稀硝酸和氯化银,化学方程式为:
HCl+AgNO3═HNO3+AgCl↓;
(4)NaOH溶液呈碱性;
(5)洁厕灵呈酸性,洒到了皮肤上应该用大量水冲洗,并涂上适量肥皂水.
故答案为
(1)透明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乙醇、乙醚和油;
(2)因为它们的主要成分的性质不同.性质决定用途;
(3)HCl+AgNO3═HNO3+AgCl↓;
(4)NaOH溶液或Na2CO3溶液等合理即可;
(5)用大量水冲洗,并涂上适量肥皂水.
17.可燃冰是在低温和高压条件下形成。
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其组成可表示为CH4·nH2O,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
可燃冰具有能量高、燃烧值大等优点。
2017年5月,中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试采成功,成为全球第一个稳定开采可燃冰的国家。
可燃冰开采困难重重,原因之一是可然冰极不稳定易爆炸,当甲烷气体涌入大气层,会产生比二氧化碳更为严重的温室效应。
置换法是开采方法之一,将CO2液化后进入1500米以下的洋面,就会生成二氧化碳水合物沉入海底,因CO2较甲烷易于形成水合物,因而就可能将甲烷水合物中的甲烷分子置换出来。
(1)一个甲烷分子中含有____个原子。
32g甲烷完全燃烧后可以生成___g二氧化碳。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
A可燃冰的开采不存在任何困难
B可燃冰是一种前景广阔的燃料
C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甲烷等气体
(3)某种可燃冰的组成为CH4·nH2O,其中CH4与H2O的质量比是1:
9,则该可燃冰中n=__。
(4)一定条件下,甲烷与二氧化碳反应是回收处理二氧化碳的一种方法,其产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氧化物,都有可燃性,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答案】588BC8CH4+CO2
2CO+2H2
【解析】
【分析】
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甲烷完全燃烧后可以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甲烷为清洁燃料,可然冰极不稳定易爆炸,当甲烷气体涌入大气层,会产生比二氧化碳更为严重的温室效应。
【详解】
(1)甲烷的化学式为
一个甲烷分子中含有5个原子,
设32g甲烷完全燃烧后可以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x.
x=88g
故32g甲烷完全燃烧后可以生成88g二氧化碳。
(2)可燃冰是一种前景广阔的燃料,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是清洁燃料,甲烷燃烧产生二氧化碳,过多的燃烧会引起温室效应,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甲烷等气体,故选B。
(3)某种可燃冰的组成为CH4·nH2O,其中CH4与H2O的质量比是1:
9,则16:
18n=1:
9,所以n=8。
(4)一定条件下,甲烷与二氧化碳反应是回收处理二氧化碳的一种方法,其产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氧化物,都有可燃性,根据元素守恒推测生成物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CO2
2CO+2H2。
【点睛】
甲烷与二氧化碳反应是回收处理二氧化碳的一种方法,其产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氧化物,都有可燃性,会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18.氦气
氦气(He)在空气中含量甚微。
通常它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它的密度为0.1785克/升,大约氢气的2倍,空气的七分之一。
氦气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易燃不易爆,使用十分安全。
近年来在塑料及合成纤维工业上,诞生了一种特殊的生产工艺,是氦气的微泡摻入塑料或合成纤维。
制成特别轻盈的泡沫塑料或纤维,例如,风靡一时的“太空服”轻巧,保暖性好,就是因为它的纤维中含有氮气微泡。
氦气也可作为焊接金属和冶炼金属时的保护气。
在标准大气压下,液氮的沸点是-268.9℃,固态氮的熔点为-272.3℃,它与“绝对零度”(-273.15℃)仅一步之遥,因此,液氮可称得上是“世界上最冷的液体”了。
液氮的这种超低温特性,在生产与科学研究上有很重要的应用。
依据短文回答问题:
(1)氦气代替氢气灌充飞艇,利用氮气的物理性质是,化学性质是。
(2)摻入氦气微泡的泡沫塑料属于材料,区分羊毛和制作“太空服”的合成纤维,方法是。
(3)通过阅读你已经了解了氦气的一些用途,除此之外,请再举一例氦气的可能用途。
【答案】
(1)氦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稳定,不易燃不易爆
(2)有机合成;点燃灼烧,闻气味
(3)可做霓虹灯(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
(1)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物理变化如颜色、状态等;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示出来的性质属化学性质,如可燃性等。
氦气代替氢气灌充飞艇,利用的物理性质是:
氦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利用的氦气的化学性质是:
稳定,不易燃不易爆;
(2)有机合成材料包括:
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羊毛燃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合成纤维燃烧时没有,故可用点燃灼烧,闻气味的方法进行鉴别;(3)氦气属稀有气体,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做霓虹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青岛化学pH的变化图像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 青岛 化学 pH 变化 图像 专项 难题 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