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管理学科研究动态.docx
- 文档编号:8909427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3.28KB
土地资源管理学科研究动态.docx
《土地资源管理学科研究动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资源管理学科研究动态.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地资源管理学科研究动态
土地资源管理学科研究动态
1土地资源管理学科发展简史
1.1土地资源管理学科的起源
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学科起源于何时无从考究,古代对土地的丈量和分配。
据古书记载黄帝“经土设井,以赛争端,立步制亩,以防不足。
”以防不足”。
早在秦汉时期我国疆城已基本形成,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汉平帝元始2年(相当公元1年)全国土地面积为145.1亿亩。
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开始,我国进入了奴隶社会,氏族公社逐渐形成为村落公社。
公元前1066年,我国古代西周时期实行井田制。
井田制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制度,是以井田的区划形式为基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孟子),公田上之收获全部归奴隶主所有。
将一大块土地划分9小块,每块一百亩即一夫(家)百亩的份地制,田块周围以沟渠和道路为界。
井田制度下土地丈量和分配构成了原始型土地利用组织形式。
乃至历代统治者把正其经界作为仁政的首要任务,从殷周的井田制到晋朝的占田制,北魏的均田制,宋朝的经界法、推排法,明代的鱼鳞图册等,所以,我国自古就有“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正,则庶民兴”(孟子)的说法。
一直到民国时期,孙中山为了推行其土地政策,于1924年聘请德国的单维康博士作为他的土地政策顾问,并委以草拟广东省并都市土地登记测量及征税条例之任。
1927年奠都南京后,全国各省市逐步开展地籍管理,成立地政机关主办土地测量及登记,在三角测量与导线测量的基础上实施户地(宗地)测量,全面开展包括地籍、地价、地权和地用四项内容在内的地政业务。
联系今天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展土地资源调查、城镇和农村地籍调查、土地登记、土地评价等地籍管理方面的工作,可视作古代的丈量土地和分配土地的现代轨迹,虽然经历了改朝换代却至今未变。
新中国成立以后,土地资源管理学科以普通高等学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建设为载体,在传统测量学和地籍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土地利用规划学、土地整理复垦、土地生态系统保护、土地评估、不动产估价、土地资产管理、土地法学、土地信息系统等研究领域。
我国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起源于农业院校。
自1956年,东北农学院(现东北农业大学)设立土地利用规划专业以来,我国土地资源管理高等教育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奠定和发展时期。
继东北农学院之后,20世纪60年代初至20世纪80年代初期近30年间,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学科处于缓慢发展时期,其他一些农业院校相继开设了土地规划工程专业,如南京农学院(现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学院(现华中农业大学)等。
但学科建设发展缓慢,曾经一度处于停滞状态,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土地资源管理教育才迎来了“科学的春天”。
1979年,在武汉华中农业大学召开了土地规划与管理学术研讨会,一致呼吁“加强土地管理是当务之急”,之后,许多高等院校相继恢复或新建了土地规划与利用、土地管理本科专业。
1.2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建立
1986年,国家土地管理局成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出台,各大农业院校对土地问题的研究范围拓展,不再局限于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还加强了对土地经济、土地行政、土地估价等方面的研究。
1987年华中农业大学和东北农业大学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农业资源经济与土地利用管理”硕士点,开创了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学科研究生教育的先河。
1988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土地管理系,1992年全国第一个土地管理学院在南京农业大学成立,并于199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了全国第一个“农业资源经济与土地利用管理”博士点,至此形成了土地资源管理学科从本科到博士的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
之后相继又成立了东南土地管理学院(1995)、华中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1996)。
1997年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将“地籍测量与土地信息学”专业、“农业资源经济与土地利用”专业合并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1998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原先的土地规划与利用专业、土地管理专业和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被撤消,正式设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各院校的土地管理专业与土地规划与利用专业更名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大部分院校的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也并入其中,少部分院校的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调整为工商管理专业和工程管理专业。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末,是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学科发展的黄金时期,高等院校土地管理教学与研究机构纷纷建立,研究内容中增加了房地产相关学科的研究,不断充实和完善了土地资源管理学科体系。
至此,土地资源管理学科基本形成,它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边缘科学,是一门集行政管理、信息管理和工程技术管理等为一体的综合学科,具有经济、管理、法律和工程技术四方面的学科性质【赵 凯等,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几个关键问题,2009】。
1.3土地资源管理学科的丰富和完善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矛盾的激化,人类对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重视,数理方法,3S技术等新理论、新方法的引进,为土地科学的发展步人新台阶创造了有利条件,把土地资源管学科的发展带人了一个新的时期。
3S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土地资源调查评价与管理、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土地优化配置、土地利用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中。
通过对土地利用的动态监测、预侧,来为土地管理提供可靠依据,并实现土地信息化,在土地信息方面,开发了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土地详查信息系统。
2土地资源管理学科研究动态
2.1学科属性和定位研究
从学科发展简史来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起源于农业院校的土地规划工程专业,属工科性质。
随着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矛盾的激化,人地矛盾问题日趋激化,人类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势在必行,土地管理方面的人才越来越需要。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许多高校相继恢复或新建土地规划与利用、土地管理本科专业,并逐步形成从本科到博士的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
土地资源管理学科在土地规划、土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等方面的研究逐渐加强,并向土地信息学、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土地生态学等方面纵深发展。
1998年,国土资源部成立后,一些综合性大学依托公共管理学科招收培养土地资源管理人才,一些理工院校及社科师范院校也相继设立该专业。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由农林院校向综合性大学转移的趋势。
同年,国务院学科建设委员会将土地资源管理(二级学科)划归于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系列,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规定土地资源管理既可以授管理学学位,也可以授工学学位。
这表明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背景复杂、专业综合性强,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边缘科学,研究内容综合行政管理、信息管理和工程技术管理等为一体,同时具有经济、管理、法律和工程技术四方面的学科性质。
不同高校土地资源管理高等教育依据自身发展的背景不同,或者说各高校通常都是在原有的学科基础上开办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因此使得各高校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各具特色。
陈龙高等,【以产学研为导向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建设探讨,2007】将目前国内开办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大学分为以下四类:
(1)以测绘与信息技术为依托发展起来的,如武汉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
(2)以农业经济、土壤农化为依托发展起来的,如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浙江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
(3)以地理学为依托发展起来的,如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
(4)以经济、管理为依托发展起来的,如中国人民大学等。
【卢新海等,关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考,2007】通过对开办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高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和研究特色进行分析,粗略总结出以下几类各具特色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分别是:
(1)侧重于土地资源学研究
侧重于土地资源学研究办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其土地资源评价方面的研究往往颇具特色。
部分师范大学则是在地理系的基础上开办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主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农用地与城乡建设用地规划等研究。
(2)侧重于土地规划与利用研究
侧重于土地规划与利用研究的主要是农林类院校,研究特色领域集中在农村土地问题、耕地保护问题、农用地开发整理、土地利用规划等。
如华中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
(3)侧重于土地工程技术研究
侧重于土地工程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地矿类和测绘类高校。
如生态恢复与重建、土地复垦技术等方面是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的特色研究领域;而土地信息技术、“3S”技术的应用则是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等测绘类院校更为出色。
(4)侧重于土地经济问题研究
这类学校通常是原来的财经类院校,具有较为强大的经济学背景,研究对象从单纯的土地资源到房地产经营与管理。
(5)侧重于从公共管理的角度研究土地问题
综合性大学主要是依托公共管理背景来研究土地问题的,和侧重进行土地经济问题研究的学校比较类似,几乎不涉及土地科学技术方面的研究。
在土地资源管理学科建设过程中,各高校根据自身特色,土地资源管理学科边缘性、交叉性质,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对本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进行学科定位。
如王占歧等【关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考,2000】依据现状和市场未来发展情况,将中国地质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定位为工科专业,主要特色体现在应用“3S”(GIS、GPS、RS)等高新技术手段进行管理,培养具有坚实的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和数理基础及计算机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2.2学科体系与课程设置
1.土地资源管理学科体系
土地资源管理学科同时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性质,各地高校因为内外部环境差别较大,专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向各有特色,我国目前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土地资源管理学科体系。
中国地质大学王华等【对土地资源管理学科建设的思考,2000】认为建立在高新技术基础上的技术科学、社会科学、经济学、法学、环境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土地资源管理、土地生态学、土地复垦整理、土地规划、土地信息等是土地资源管理学科建设、研究的发展方向。
由于土地科学比土地资源管理学科更加成熟和完善,以及二者之间的特殊关系,不少学者在探讨土地科学学科体系的过程中,探讨过土地资源管理与土地科学之间的一些有关学科建设的问题,即土地资源管理与土地科学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土地管理学是否构成一门独立学科?
若是,则学科性质,地位如何?
陆红生等【关于土地科学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2002】认为土地资源管理学科没有涉及土地经济学、土地利用学、土地资源学、土地法学、土地信息学等,是土地科学其中的一个研究领域。
王万茂等[中国土地科学学科建设的历史与回顾2001、论土地科学学科体系建设2002]认为土地管理学是土地科学重要的分支学科,它由土地资源管理学和土地资产管理学两门次级分支学科组成。
何君等【土地资源管理学科的建设与发展,2001】认为土地资源管理学科从属于土地科学,它是以协调人地关系、合理组织土地利用为其特定研究领域,融自然-技术-经济于一体的管理科学范围的边缘科学。
总的来说,目前学术界对土地资源管理和土地科学的关系存在两种看法,有人认为两者属于不同层次的学科关系,土地资源管理既是公共管理学科的二级学科,同时,也是土地科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也有人认为土地科学与土地资源管理科学是同一学科的不同表达,即土地资源管理科学就是土地科学。
两种看法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但都不否认土地科学与土地资源管理科学之间的相似性。
依据土地科学与土地资源管理科学之间的相似性,黄义忠等【土地资源管理学科建设探讨,2007】认为土地资源管理作为土地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体系,较为成熟的学科有土地资源学、土地测量学、土地规划学、地籍管理学、土地经济学、土地法学、土地管理学、土地评价学、土地估价学、土地工程学、土地信息学等。
2.课程体系设置
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设置应当围绕学科定位、专业规范、人才培养目标和自身条件设置,同时兼顾学科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就业形势等因素。
为了适应土地资源管理学科发展和社会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学术界就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黄贤金等,[我国土地资源管理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改革研究,2001]在分析我国不同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我国土地资源管理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地方特色和院校特色。
同时,还分析了我国土地资源管理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中存在的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社会经济转轨时期课程体系建设目标的难确定性;二是高等教育的功利性与课程研制成本高之间的矛盾;三是课程结构的失衡性与变革的艰巨性之间的矛盾;四是课程体系评价机制不完善,尤其是课程体系评价反馈机制不健全。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我国土地资源管理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的五点建议:
一是从公共课和专业课等多方面优化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二是强化技术类、理论类等课程的实践环节;三是在专业专门化和课程设置方面建立能动机制;四是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研制;五是不断完善课程评价反馈机制。
吴壮金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广西师范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为例,2006】系统地分析了全国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情况,认为当前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在设置上存在着专业设置的标准不够规范,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设置差异较大;课程体系不够成熟,没有体现出培养不同人才的特点,主干课程的教学大纲没有统一;在人才培养上重理论、轻技术和能力等问题。
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结构入手,结合新的教育理论、专业特点和社会需要等,对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将其分为资源、经济、管理、技术、应用和选修等六个模块,并已在广西师范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实践。
课程体系是一个担负特定功能、具有特定结构、开放性的知识组合系统。
同其他专业一样,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结构应设置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术课、专业应用课、选修课”的分段组合模式。
就目前国内土地资源管理课程体系设置研究成果而言,土地资源管理是一个专业特点较强,涉及学科较多的公共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一要体现公共管理学科的基本属性,二要正确地反映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的目标和专业规格,三要兼顾原有基础,四要反映土地资源管理学科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并适应社会需求和就业形势,符合学制及学时限制【周伟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修订与特点,2004】、【吴壮金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广西师范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为例,2006】。
2.3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
1.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是学科建设的关键内容,学科定位,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改革等都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土地资源管理学科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学科内容的边缘性、交叉性等都决定了土地资源管理人才的复合性,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计算机技术等能力。
人才的培养没有定式,土地资源管理人才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人才的培养随着社会发展需求变化而变化。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3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对只依据统计数据来进行资源清查和管理的传统方法产生了极大的冲击,现代的土地资源管理与传统的土地资源管理相比具有新的内容和方法。
现代土地资源管理新内容和新方法需要与之相对应的新型人才,首先必须是具备开展土地资源管理基本工作的管理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其次要是创新型人才,只有具备一定应用或科研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够快速掌握和运用高速发展的新型土地资源管理理论与方法。
彭文英等,【土地资源管理人才培养现状及改革思考,2005】系统地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现状及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认为未来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需要的新要求包括:
能够适应多种角色的厚基础型人才;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的高级管理人才。
21世纪的土地管理已具有现代化、科学化、专业化的要求[陆红生,土地管理学总论,2002]。
针对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有许多专家及学者进行了研究,如在新形势下如何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及模式[梁宏等,实施创新教育、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2003;陶长元等,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2005;杨小雄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探讨,2007;栾乔林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2008;胡伟艳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初探,2009],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研究[陈小虎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研究,2004;张大良等,南京大学理科人才培养理念与实践,2004],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等【王永东等,构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2007;曲晨晓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2008;喻燕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团队学习模式研究,2009】。
2.教学改革
通过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内容、方法、模式的变换等教学改革来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学科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点。
近年来国内专家学者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给予了高度重视。
在几乎整个学科教学环节中,都可以见到教学改革的例子。
王占歧等,【关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考,2000】在自身办学条件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提出了“校内外联合办专业”的新思路,这样不仅解决了师资短缺和实验设备不足的困难,而且加快了专业建设的步伐。
陈银蓉,【用素质教育观念改革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教学的思考与实践,2001】在教学中进行了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实践。
唐焱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创新研究,2002】教学改革创新在课程建设与改革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陈龙乾等,面向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发展,2003】提出了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陈银蓉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2004】 确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单科课程教学改革陈伟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土地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实践,2006】【梁栋栋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测量学》课程的教学改革,2007】,【杨亚杰,浅谈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改革,2007】从1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2课程体系的改革;3加强实践教学。
三方面进行改革。
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定位研究改革,吕巧灵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研究,2007】【袁 春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2007】。
教学方法或模式的改革【郭朝霞,项目教学法在《遥感基础与应用》教学中的尝试——以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为例,2005】。
【徐丽华,STS理念下的《遥感图像信息处理》教学探索——以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为例,2008】【孟庆香等,土地资源管理研究生专业讨论教学改革实践,2008】【丁忠义等,研究型教学法在“土地规划学”教学中的尝试,2008】【杨忠学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探索,2008】【刘勇,研究型教学改革探讨———以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为例,2010】。
3土地资源管理学科未来发展趋势
3.1发展方向
【杨忠学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探索,2008】土地资源管理与相关学科的相互渗透是现代土地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除了传统的测绘学、农业经济和土壤农化、地理学以及管理学和经济学这四个依托方向外,计算机科学、哲学、心理学、环境科学和数学等相关学科对本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也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
3.2研究热点
卢新海,【关于设置资产管理学科方向的探讨,2005】从设置土地资产管理学的意义出发,认为不管是从整个国家或者社会的角度,还是从社会经济单元的企业角度,实施并强化土地资产管理,无疑都是十分重要的。
土地资产管理学涉及到企业管理学的研究领域,是土地经济学、土地管理学和企业管理学的交叉学科,随着该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将会逐渐渗透到工商管理和城市管理的学科体系之中。
卢新海等,【不动产估价师培养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建设,2006】在现有的学科分类体系下,借鉴注册会计师的培养模式,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中确定不动产估价师的专业方向。
提出面向不动产估价师培养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不动产估价学科的理论研究;增加不动产估价学科方向研究生的技能培养;建立不动产估价教学实践基地;加强与不动产估价行业的互动联络。
3.3土地变化研究——一个科学前沿(蔡运龙)
ZGBP和IHDP进入第二阶段,整合LUCC和GCTE两大核心项目而形成一个新核心计划GLD,并提出了一个新的科学范式LCS(landchangescience)。
土地变化研究空间尺度从全球深入到地方,时间尺度从远期细致到全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地资源 管理 学科 研究 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