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科技革命.docx
- 文档编号:8902574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105.74KB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科技革命.docx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科技革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科技革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科技革命
微博问政,推进社会民主化建设的新途径
学院:
理工学院
班级:
2011级博士
专业:
生物医学信息技术
姓名:
王岫鑫
微博问政,推进社会民主化建设的新途径
摘要: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高新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微博作为这种技术创新的产物应运而生。
它的出现,带来的革命是信息的自由化和高度的流通化。
通过网络的力量聚焦关注,从而引起舆论的参与。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这种新的传播媒介开始走进人们的政治生活,是我国社会民主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渠道。
但是,微博问政也面临诸多瓶颈,如何通过这种新兴的手段推动中国的民主化进程,是其面临的重要机遇,更是一种核心挑战。
关键词:
微博;微博问政;民主化建设;新途径
一、微博:
官民交流的新途径
微博(MicroBlog),即微小博客的简称。
每次最多输入140个字,可以快速上传文字、图片、视频等的一种移动社交网络工具。
通过网络、手机等多种方式发布信息,实现实时分享。
一句话说一件事,简单方便;同时使阅读者能够快速准确的接收信息。
2009年8月新浪网成为中国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截至4月底新浪微博注册用户数已超过1.4亿,预计年底前超过2亿用户[1]。
这种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得微博所覆盖的人群越来越广,能够代表各个利益阶层。
微博的魅力源于自由言论权和表达与关注的话语权,本质是人民意愿的体现,所以能够成为政府政务公开和搜集信息的最新途径。
根据《2011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统计,截止2011年3月20日,全国范围内共有实名认证的政务机构微博1708个,政府官员微博720个,覆盖中国大陆所有省级行政区域。
目前,机构微博数量多于官员微博数量,所涉及的部门更为广泛。
在各省级行政区域中,江苏省开通机构微博最多,而在官员微博中,北京地区开通最多[2]。
(以下图表均来源于《2011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
图1全国政务机构微博地区排行榜-20强
图2全国政府官员微博地区排行榜-20强
二、微博问政的民主化形式
1.透明化实时发布。
传统的新闻发布都是以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介进行的,受到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微博作为实时传播新闻,迅速及时的报道成为了人们最容易接受的方式。
2010年2月,广东省公安系统率先开设我国首批公安微博群[3]。
此后3个月内,广东公安微博群第一时间共发布信息近万条,使市民能够第一时间了解事件进展。
而在今年的“两会”期间,许多代表和记者都是第一时间通过自己的微博对会场的声音进行报道,与网友共同讨论社会民生问题。
2.有效的舆情监督。
2009年11月1日的一场大雪,让北京首都机场大量乘客长时间滞留。
部分航班乘客被困机舱十几个小时,既不能起飞也不能下飞机。
这天,恰好李开复先生在场,他利用新浪微博平台“现场直播”:
“等了12个半小时,缺水3小时;有人在机舱里因缺氧晕倒……”他通过不间断的发布最新进展,真实记录情况,引发媒体和网友的关注[4]。
最后,首都机场管理部门和北京相关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对乘客以及事件做出了相关说明和道歉。
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微博是代表着民生民意的行为,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了解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它使得行政监管部门介入、调查。
这样的影响力远远大于行政指令、纪检监督,只有广泛的关注才能引发公平、讨论、进步和改革。
因舆论而产生压力,因舆论而汇集关注;因压力和关注引发监察和维权。
3.心与心的交流。
微博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
它没有传统网络新闻的舆论导向性,各种评论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媒体的价值观,更加趋向于普通民众的观点。
微博问政的盛行,其政治意义就在于民众的参政议政不仅仅停留在被动接受“洗脑”的局面,通过言论的互动,思想的融合,促进公民政治参与的热度。
不同的声音代表着社会的包容,政治观念的多元化,这是国家民主化的最直接表现。
微博问政通过其独特的生存环境,开始扮演着中国政治民主化的推动力。
三、微博问政,更好的推进我国的民主化建设。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带来了信息传递的革命性变化,传统行政模式必须要适应这一变化,积极借助新的信息传播手段,大胆转变行政方式,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才能更有效地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提高执政水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首先,微博问政提供了一个官民良性互动的平台。
针对政府的工作和一些社会问题,微博用户可以通过微博进行咨询,官员也可以通过微博给以回答。
另外,官员可以通过微博把自己的工作情况向大家公开,使广大群众尽快了解相关的信息,做到公开、透明,进一步打造廉洁政府、阳光政府。
其次,快速发布权威信息,积极应对突发事件。
微博是辟谣的有力工具,如果运用得当,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就能让谣言没有生存和发酵的空间。
突发事件中,掌握相关信息的官员在调查了解事情的真相之后,可以快速准确地给大众一个权威的回答。
这样就会避免一些谣言的产生,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和损伤。
再次,微博能够使官员更方便了解民情、民意。
微博为每一个人发表自己的看法提供了客观条件。
微博用户可以凭借自己的手机随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其他的用户还可以通过一键转载把信息很快捷地传播出去。
这样,信息会很快传遍所有的微博用户,官员开微博就能够很好地了解民情民意。
这种无缝时效传播显得弥足珍贵,而微博问政凭借其低成本、低门槛、高效率、高到达率,使得这一切变得简单便捷了。
最后,官员开微博体现了官民平等、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在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下,官员往往被认为是权力的象征,是高高在上的。
如今官员开微博体现了官员主动走近群众,与广大博友处于同等的地位。
另外,官员开微博还能够更好地倾听人民的要求和意见,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四、微博问政,如何创新。
第一,政府应明确角色定位,以“群众的利益为最根本的出发点”进行微博问政。
政府和官员都应意识到,微博汇聚了中国最广泛的民意,产生了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民间意见,并时刻影响着中国民主化建设的趋向,这就像是一个“微型政府”,所以政府必须坚持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
微博因其表达平台的自由性、信息发布的简短性,使得民众表达更为直接,反映的情绪更为外露。
这种情绪可能带有一定的非理性成分,尤其在对待公权和政府管理问题上,激烈的言论甚至“网络谣言”的散布,会对官民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沉默的大多数”可能导致真实民意被忽略;“少数民意”的言辞激烈可能被放大;而要在微博上赢得草根们的青睐,官腔官调肯定行不通,官员必须学会个性化、人性化的表达。
而无论什么形式和载体的问政,官民关系仍然是一个老问题,互信是双方互动的基础。
第二,微博问政要使其途径规范划、专业化。
把“微博问政”建设作为加强党建、转变职能、创新管理、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内容。
构建受理一体化、处理快速化、服务优质化的网民意见反馈机制,是推进执政能力建设、公信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有效载体;是推进党务政务公开,落实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实现政府与社会公众良性互动的有效途径;是政府问计于民、倾听民声、了解民意、汇聚民智、改进工作、科学民主决策,更好地推进效能建设的新举措;是加强网络舆情汇集分析判断,科学应对网络舆情与突发事件,处理信访投诉,有效化解矛盾,进一步促进和谐建设的新手段。
第三,微博问政创新化,而非死板化。
让微博问政要落到实处,不能敷衍了事。
让人们可以多维度地、持续地参与、影响公共事务的商讨、决策与实践的全部流程,从而使民主在选举之外的商谈共识中得以实现,公共事务在多元的参与中得以展开。
让微博问政开始在政治生活中扮演新的角色。
五、微博问政,任重道远。
(一)微博问政应加强法制化建设。
尽管微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表达主见,相互交流思想的平台,但是微博的虚拟性和不真实性就注定难以把互动的观点笼统的认为是主流的社会观点。
微博时代的到来,一方面突破了保守的语言禁锢,但另一方面却也导致了人们发表言论更加的自由,没有约束,情绪性的表达也会自然而然的外露。
一些偏激的言论是否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充溢着微博,进而开始影响社会的稳定,是微博问政所面临的最为重大的挑战。
所以,从政府角度来说,应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对网上的一些语言进行净化处理,鼓励网民对政治献计献策的同时理性、客观的发言;从广大的网友来说,如何从海量的微博信息中识别真假,去粗取精,是接下来政府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微博问政是否在“作秀”。
许多官员和政府机构开设微博以后,却关闭了微博的评论功能,不让网友发表自己的观点。
微博的主要功能就是交流,微博最基本的交流形式是评论,政府机构和官员关闭了微博的评论功能,也就掐断了同民意交流的通道。
政府机构和官员的微博尤其需要交流,交流是政府机构和官员对民意的尊重,也是政府机构和官员的必修课,有了活跃的交流互动,政府机构和官员才能探察民意,才能接纳民众的批评建议。
没有交流的政府机构和官员微博就是居高临下的单方信息发布平台,失去了微博问政最本质的精髓。
事实上绝大多数的政府都只是一时兴奋,之后就落于沉寂。
有人就把这归结于“先天诚意不足,后天发育不良”[5]。
很多所谓的政府微博都是由于上级的硬性要求才不得不开通的,而后续的维护更新则没了下文。
从而使民众会对这些流于形式的微博认定为作秀,无论如何也达不到问政的效果。
(三)微博问政能否真正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最新统计,我国的互联网普及率为28.9%,农村网民为10681万,占整体网民的27.8%。
可见,我国的网民数量分布还是呈现出巨大的不均衡性。
一般说来,白领阶层和学生阶层在互联网中一直是相对活跃的群体。
而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网民的基础决定言论的权重,网民的阶层决定言论的走向。
网络发展的“数字鸿沟”,客观上难以实现网络舆论的真正充分性和全民性。
微博的注册数量之高,其增长速度之快令人惊讶,但是,实际在推动微博向前发展的势力依旧停留在相对稀少的一些经常使用互联网的阶层,对于处于社会底层的民众来说,想借助微博来表达自己的意见,进而维护自身利益仍然是不大现实的。
微博问政,固然可以得到很大的民主性的进步,但对于那些被“边缘化”而集体“失声”的社会弱势群体,微博问政的力量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五、微博问政或将成为社会民主化建设的先声
网络与信息技术的便利、快捷与实时性传播的特质,创造出人们通过微博关心政治的社会集体行动的模式:
透过网络民主的诸种实践,人们可以多维度地、持续地参与、影响公共事务的商讨、决策与实践的全部流程,从而使民主在选举之外的商谈共识中得以实现,公共事务在人民的参与中得以展开。
微博问政凭借着其自身的诸多未曾有之的特点,开始在政治生活中扮演新的角色。
尽管很多的评论家认为,“微博的主导形式既不是公共生活的也不是民主生活的,而更加侧重于商业性质和娱乐性质”[6]。
但是无论是在“两会”之中所表现出来的“微博热”,还是在众多社会事件中微博所表现出来的舆论力量,这个网络平台毋庸置疑地正在朝着民主方向发展。
微博问政是构建民主社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政府部门要转化思想、转化职能,在政策的制定发布及实施等每一个环节引导人民的广泛参与,而人民也要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微博问政是人们参与社会民主化建设的新阵地,是政治民主化建设的关键所在,还需要有效地管理和引导,使微博问政在我国社会民主化建设中发挥更显著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微博时代下的应急管理.中国应急管理,2011.
[2]张志安,贾佳.2011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中国舆情网,2011.
[3]中国党政机构和官员开微博成趋势尝鲜官民互动新模式.人民日报,2011-0329.
[4]中国微博演义,微博.XX百科2011-03-31
[5]黎福羽,“微博问政”的发展对策.领导科学,2010.
[6]任剑涛.微博参政助推执政方式变革.中国改革,201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马克思主义 当代 科技 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