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版高考语文考前冲刺必考题型四周循环练辑第一周.docx
- 文档编号:8894154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397.67KB
江苏专用版高考语文考前冲刺必考题型四周循环练辑第一周.docx
《江苏专用版高考语文考前冲刺必考题型四周循环练辑第一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用版高考语文考前冲刺必考题型四周循环练辑第一周.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专用版高考语文考前冲刺必考题型四周循环练辑第一周
语言文字运用+古代文化常识+名句名篇默写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日本政府公布对158个所谓“无名离岛”的命名,企图用障眼法________中国钓鱼岛的5个附属岛屿,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已全部命名,并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日本政府无权给中国的领土命名,任何企图________的伎俩都不过是荒唐拙劣的表演。
日本政客的险恶用心,再次引发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警惕。
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________,根本在于日本对曾经的侵略罪责缺乏正确认识和深刻反省。
A.窃取 瞒天过海 大错特错B.夺取 瞒天过海 一错再错
C.窃取 偷梁换柱 一错再错D.夺取 偷梁换柱 大错特错
解析 窃取:
偷窃,多用于比喻。
如“窃取胜利果实”。
夺取:
用武力强取;努力争取。
根据语境可知,第一空应选“窃取”。
瞒天过海:
用欺骗的手段,暗中行动。
偷梁换柱:
比喻用欺骗的手法暗中改变事物的内容或事情的性质。
根据语境可知,第二空应选“偷梁换柱”。
大错特错:
完全错了,强调错误严重。
一错再错:
一次又一次地犯错误,强调错误次数多。
根据语境可知,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多次犯错,故第三空应选“一错再错”。
答案 C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有人埋怨说,不让“蹭凉”,显得没气魄,允许“蹭凉”,有些人又不自爱,真拿他们没办法。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以管理促进秩序,用监督催生文明。
①其实,文明“怨”不来,等不到 ②市民懂得文明,学会自律,这样城市才能更加和谐美丽 ③不妨在制度层面多做一些工作 ④好一副恩赐者的腔调 ⑤但是在市民自律与文明缺失的情况下 ⑥与其一味埋怨市民素质低,不如加强管理和监督
A.①⑥④②⑤③B.④①②⑥⑤③
C.④①③②⑤⑥D.①③④②⑤⑥
解析 本题可结合答案排列情况来确定正确选项。
排在首句的非④即①,比较这两个句子,④与横线前的内容联系更紧密,它是对横线前“有人埋怨”的内容的直接评论,故④应当在最前面,这样可以排除A、D两项。
⑥中的“管理和监督”与横线后面的内容联系紧密,故应排在最后。
据此排除B项。
答案 C
3.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3分)
A.广播里国歌响起,刚刚还跃动的孩子们就像被摁下了暂停键,同时停住脚步,齐刷刷地原地立正,面朝国旗的方向行注目礼和少先队礼。
B.践行互联网文明,人们在使用互联网时应该时时刻刻把文明放在心上;让网络群成为正能量的扩音器,每位网民都要坚守责任田。
C.这位女外长,放下高官的身份,像一位老妈妈那样与中国边防官兵互动,赢得中国网友甚至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的热情点赞。
D.如此下去,国学可能会走入狭隘化、极端化、边缘化的境地,钻进狭小天地里孤芳自赏,与文明发展割断联系,最终成为一块化石。
解析 A项,以“摁下了暂停键”喻孩子们停下脚步。
B项,以“扩音器”喻网络群,以“责任田”喻心中坚守的信念。
C项,“像一位老妈妈……”不是比喻。
D项,以“化石”喻走入狭隘化、极端化、边缘化境地的国学。
答案 C
4.下列概括分析与语段无关的一项是( )(3分)
清代李渔认为,“编戏有如缝衣,其初则以完全者剪碎,其后又以剪碎者凑成。
剪碎易,凑成难,凑成之功,全在针线紧密。
一节偶疏,全篇之破绽出矣。
每编一折,必须前顾数折,后顾数折。
顾前者,欲其照映;顾后者,便于埋伏”。
A.戏曲写作选材要取舍,去粗取精,留其精要。
B.戏曲写作构思要缜密,上下勾连,通盘考虑。
C.戏曲写作结构要匀称,起承转合,自然流畅。
D.戏曲写作布局要严谨,各部衔接,前呼后应。
答案 C
5.针对下面漫画的评论,切中寓意的一组是( )(3分)
①遍地洋地名,说明文化自信不足。
②城市日新月异,中国正赶超欧美。
③保持本土特色,留住文化之根。
④农民进城不识路,到底是谁之过?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 解答此题,要认真观察漫画内容。
漫画内容为:
一人在十字路口看路标,上面标明的地名为加州1885、威尼斯、曼哈顿、伊丽莎白,他对此感到莫名其妙。
据此可知,漫画所批评的是遍地洋地名而丧失民族特色的现象。
①和③与漫画寓意吻合。
②是对此种现象的褒扬,与漫画寓意正相反。
漫画中没有信息显示此人是农民,且④与漫画寓意相差很大。
答案 A
二、古代文化常识(3分)
6.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
明清时,户部掌管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长官为户部尚书,副职为左、右侍郎。
B.大计,是明清两代考核官员的制度,分为京察、外察,每三年举行一次。
通过考核来决定在京和在外官员的任免及职位的升降。
C.嫡母,是封建家庭中子女对亲生母亲的称呼。
在古代,嫡妻所生子女称作嫡出,而姬妾所生的子女称作庶出。
D.登极,本指登上屋顶,后指皇帝即位。
古代还有很多指皇帝即位的词语,如:
践极、践祚、荣登大宝等。
解析 “是封建家庭中子女对亲生母亲的称呼”错,嫡母是“妾生的子女对父亲的正妻的称呼”。
答案 C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8分)
(1)蒹葭苍苍,____________________。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
(2)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子罕》)
(3)_____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4)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5)____________________,望美人兮天一方。
(苏轼《赤壁赋》)
(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____________________,吾未见其明也。
(韩愈《师说》)
(8)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答案
(1)白露为霜
(2)不舍昼夜 (3)征蓬出汉塞 (4)唯见江心秋月白 (5)渺渺兮予怀 (6)赢得仓皇北顾 (7)小学而大遗 (8)断肠人在天涯
语言文字运用+古代文化常识+名句名篇默写 (共26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从南北朝到晚唐宋初,中国佛教雕塑艺术大放异彩,其规模、造诣足以和希腊雕塑艺术________。
在此期间涌现出的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大型雕塑群,无一不让今天的艺术家们________。
可是,唐宋以来的文人画家对这些艺术作品却________。
A.并肩 望洋兴叹 视而不见B.并肩 赞不绝口 侧目而视
C.比肩 赞不绝口 视而不见D.比肩 望洋兴叹 侧目而视
解析 并肩:
肩挨着肩;一起,共同。
比肩:
肩挨着肩;一起,共同;指相当,比美。
这里将中国佛教雕塑艺术和希腊雕塑艺术比较,认为二者相当,所以应用“比肩”。
望洋兴叹:
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今多指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赞不绝口:
赞美的话说个不停,形容对人或事物十分赞赏。
这里指艺术家们对大型雕塑群十分赞赏,所以应用“赞不绝口”。
侧目而视:
不正视而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或愤恨不满的神情。
视而不见:
尽管睁着眼睛看,却什么也没看见,指不重视或不注意。
这里指唐宋以来的文人画家对敦煌石窟等艺术作品不重视,所以应用“视而不见”。
答案 C
2.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3分)
A.人生的开始总是在摇篮中,摇篮就是一条船,它的首次航行目标必定是那座神秘的桥,慈祥的外婆就住在桥边。
B.天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出落得更精神了,岸上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
C.雅舍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
D.江南小镇有过升沉荣辱,但实在也未曾摆出过太堂皇的场面,因此也不容易产生类似于朱雀桥、乌衣巷的沧桑之慨。
解析 A项,将“摇篮”比作“船”。
B项,将“天”比作“一汪水”。
C项,将“月”比作“红盘”。
D项,“朱雀桥”“乌衣巷”代指世间的沧桑,使用的是借代手法。
答案 D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为了方便请教,想惠存您的电话号码。
B.拍摄工作已经完成,感谢您的鼎力相助。
C.令郎天资聪颖,他日定成国家栋梁之才。
D.小店刚刚开业,欢迎各位大驾光临。
解析 A项,“惠存”,请保存。
敬辞,多用于赠人照片、书籍等时所用的上款。
此处说惠存别人的电话号码,使用不得体。
B项,“鼎力相助”,大力相助。
敬辞,一般用于请托或表示感谢时的客气话,使用得体。
C项,“令郎”,对对方儿子的敬称,使用得体。
D项,“大驾光临”,形容尊贵的客人到家或单位做客,现在一般当“来”的客气说法,使用得体。
答案 A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到了天池,有人脱口说了一句:
“春水碧于蓝。
”________这样的风景就像在明信片上看到过的一样。
①它们长得非常整齐,一棵一棵挨着,依山而上。
②天池的水,就是碧蓝碧蓝的。
③池水极平静,雪山和塔松倒映在池水当中。
④上面稍远处,是雪白的雪山。
⑤山上密密匝匝地布满了塔松。
A.②①③⑤④B.②④⑤①③
C.③②④①⑤D.③④⑤①②
解析 作答连贯题,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语统一,句序合理,衔接自然。
本题中,②句的内容与“春水碧于蓝”照应,所以②句应放在最前面。
虽然③句依旧写水,但后面提到了“雪山和塔松”,故在③句前面应该有对“雪山和塔松”进行解说的内容,从③句中“雪山和塔松”推断,④⑤句应放在③句的前面。
“塔松”是长在“山上(雪山上)”的,所以④在⑤前。
①句的“它们”又紧承⑤句,指塔松,所以①紧跟⑤。
据此可得出答案。
答案 B
5.某校园小记者准备将同学们的投稿进行归类,给每一类文章拟一个标题。
以下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第一组:
《做第一太累》《新学期遇见“断舍离”》《班主任的幽默》
第二组:
《无情岁月有情诗》《闪光的句子》《六首最短禅诗,美极了》
第三组:
《不一样的孔子》《冰心与萧乾的姐弟情》《李白传奇的一生》
A.校园之窗 趣味阅读 人物天地
B.成长忧乐 趣味阅读 风流人物
C.成长忧乐 有味文学 风流人物
D.校园之窗 有味文学 人物天地
解析 第一组中“班主任的幽默”主要突出的是班主任的性格,与学生本身成长的忧乐关系不大;三篇文章都与校园有关。
故应选“校园之窗”。
第二组,“有情”“闪光”“美极了”强调的都是文学有韵味,强调的并非文学的趣味。
故应选“有味文学”。
第三组介绍的是一些人物,除了“李白”,其他的并不算风流人物。
故应选“人物天地”。
答案 D
二、古代文化常识(3分)
6.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太子宾客,古代官职名,从唐代始置,为太子东宫属官,掌管侍从规谏等。
B.进士,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是对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的称呼,凡应试者亦谓之举进士。
C.侍郎,古代在中央设吏、户、礼、工、刑、兵六部,侍郎是各部的副部长。
D.权,指暂代官职。
在文言文中表示代理官职的词还有假、摄、领、署等。
解析 “领”是兼任(较低职务)的意思。
答案 D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8分)
(1)夙兴夜寐,____________________。
(《诗经·氓》)
(2)顺风而呼,____________________,而闻者彰。
(《荀子·劝学》)
(3)____________________,恐美人之迟暮。
(屈原《离骚》)
(4)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5)__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6)____________________,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
(7)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8)____________________,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答案
(1)靡有朝矣
(2)声非加疾也 (3)惟草木之零落兮 (4)可以横绝峨眉巅 (5)无边落木萧萧下 (6)野芳发而幽香 (7)凌万顷之茫然 (8)伤心秦汉经行处
语言文字运用+古代文化常识+名句名篇默写 (共26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幽默,可以说是一个________的心灵,在精神饱满、趣味洋溢时的自然流露。
这种境界不能作假,也不能________,事先筹备。
世界上有的是荒谬的事,虚妄的人,诙谐天成的心灵,自然________,取用不尽。
A.敏锐 苦心经营 左右逢源B.敏感 苦心经营 信手拈来
C.敏锐 费尽心机 信手拈来D.敏感 费尽心机 左右逢源
解析 敏感:
生理上或心理上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
敏锐:
(感觉)灵敏;(眼光)尖锐。
“敏感”强调的是对一件事或某种东西察觉快速,能很快判断或反应过来。
“敏锐”是一种能力和素质,强调感觉灵敏、眼光锐利、反应迅捷,是人的悟性所致。
根据语境,用“敏锐”更合适。
苦心经营:
费尽心思去筹划安排某事。
费尽心机:
用尽了心思,形容千方百计地谋划。
多含贬义。
根据语境应用“苦心经营”。
左右逢源:
形容做事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顺利。
信手拈来:
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
“左右逢源”的使用范围比“信手拈来”要广。
语境并不局限于“写文章”,故用“左右逢源”更合适。
答案 A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现在的孩子不光缺少玩的时间,就是玩起来也很安静:
他们和书本玩,和积木玩,和自己从来没说过话的布偶玩,很少气喘吁吁,大笑大叫。
B.北京冬奥会的标识以“冬”字为主体,将冰雪运动形态和中国书法艺术巧妙融合,不仅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而且传递出冬季运动的活力。
C.2018年“3·15晚会”围绕“共建秩序,共享品质”为主题,通过强化对市场秩序的监督,共建法治道德消费环境,实现全社会对商业诚信的积极追求。
D.近日,82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弥曼荣获2018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人们被她夹杂多国语言的获奖致辞征服,更敬佩她60年来孜孜不倦地从事研究。
解析 A项,成分残缺,“和自己从来没说过话的布偶玩”中的“和”字后面缺少介词“与”。
B项,语序不当,“不仅”和“而且”后面的内容应互换位置。
C项,句式杂糅,“围绕……的主题”与“以……为主题”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可将“围绕”改为“以”。
答案 D
3.下列悬挂在商店门口的对联与商店所卖商品对应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邀来日月悬隆准 揽得河山入玉眸
②瑶台未必如斯洁 玉宇何尝若此明
③明月入怀团圆可抱 仁风在握披拂当襟
④玉管香浓花研雨露 金壶汁洒纸泼云烟
A.①眼镜 ②玻璃 ③书画 ④宣纸
B.①玻璃 ②眼镜 ③书画 ④笔墨
C.①玻璃 ②眼镜 ③扇子 ④宣纸
D.①眼镜 ②玻璃 ③扇子 ④笔墨
解析 ①中“隆准”指高鼻梁,“玉眸”指眼睛,整体对应“眼镜”。
②使用对比手法,突出“洁”与“明”,对应“玻璃”。
③中“团圆可抱”与“仁风在握”是扇子的特点。
④中“玉管”与“汁洒”分别对应“笔”和“墨”。
答案 D
4.将下面的六个句子组合为意思完整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中国戏曲最初的成熟 ②它不是一条孤立的河流 ③戏剧的发展既有其独立性 ④就得益于与说书讲史的密切关联 ⑤又与其他文学艺术的发展互为因果 ⑥而是纵横交错的文明水网的有机组成部分
A.①④②⑥③⑤B.①④③⑤②⑥
C.③⑤②⑥①④D.③⑤①④②⑥
解析 首先通过抓关联词等特殊标志,对句子进行组合,比如根据“不是”与“而是”的关系,可把②⑥组合起来;根据“既”与“又”的关系,可把③⑤组合起来。
而根据语意,可知①④语意相承,可组合起来。
然后,就是这三组语句的排序问题。
首先要明确②中的“它”指谁,“它”是“文明水网”的组成部分,“文明水网”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比较①中的“中国戏曲”与③中的“戏剧”,显然“戏剧”与“文明水网”更匹配,所以“它”应指“戏剧”,由此可确定③⑤②⑥的顺序;再根据④中表示承接前面内容的“就”字,可判断①④应该在语段的末尾,是以“中国戏曲”为例来证明前面的内容。
据此分析可得出答案。
答案 C
5.某书店开启24小时营业模式。
每到深夜,当大部分顾客离去时,有一些人却走进书店。
他们中有喜欢夜读的市民,有自习的大学生,有外来务工人员,也有流浪者和拾荒者。
有些人看书经常看着看着就睡着了,有些人进来只是为了休息。
针对这样的现象,下列为该书店所做的欢迎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欢迎你,亲爱的读者。
B.读书的你最美。
C.你的到来,就是书店存在的价值。
D.不论你是不是读者,我们都真诚欢迎你。
解析 材料中的“当大部分顾客离去时,有一些人却走进书店……只是为了休息”,说明进入书店的一部分人不属于“读者”。
那么欢迎语就应该兼顾这部分人,且注意语言要得体。
A项像是只欢迎“读者”,B项突出的是“读书”,D项突出了一部分人不是读者,会使到书店而不读书、不购书的人产生尴尬。
因此,这三项都不合适。
C项欢迎的是“你”,不论“你”是谁,不论“你”来书店做什么,都是这家24小时书店存在的意义。
据此分析可知,C项最恰当。
答案 C
二、古代文化常识(3分)
6.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户部,古代官署“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之一,管理全国土地、赋税及户籍等事务。
B.禁内,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
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宫禁。
C.六宫,本义是指古代皇后的寝宫,所以后来往往用六宫代指皇后,如同后世用中宫代指皇后一样。
D.士庶,士人和庶民,泛指百姓。
古时将人的社会地位简单分为四种:
公、卿、士、庶。
解析 六宫后来非专指皇后,而泛指后妃。
答案 C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8分)
(1)想当年:
____________________,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风之积也不厚,____________________。
(《庄子·逍遥游》)
(3)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4)日月忽其不淹兮,______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
(5)____________________,老大嫁作商人妇。
(白居易《琵琶行》)
(6)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望岳》)
(7)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8)____________________,则远怨矣。
(《论语·卫灵公》)
答案
(1)金戈铁马
(2)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3)金就砺则利 (4)春与秋其代序 (5)门前冷落鞍马稀 (6)决眦入归鸟 (7)会挽雕弓如满月 (8)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语言文字运用+古代文化常识+名句名篇默写 (共26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文化工作者________。
最近由央视精心打磨的一档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令人眼前一亮。
《登鹳雀楼》《将进酒》等国民________的诗词作品,被配以流行音律演唱出来,带领国民再次________经典的魅力,获得无数好评和点赞。
A.当仁不让 耳熟能详 领悟B.责无旁贷 耳濡目染 领悟
C.当仁不让 耳濡目染 领略D.责无旁贷 耳熟能详 领略
解析 当仁不让:
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
责无旁贷:
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工作者的使命所在,不容推卸,故第一空应选“责无旁贷”。
耳濡目染:
形容听得多见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耳熟能详:
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
语境强调的不是国民“无形之中受到影响”,而是“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故第二空应选“耳熟能详”。
领略:
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
领悟:
领会,理解。
第三空与“魅力”搭配,选“领略”更合适些。
答案 D
2.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 )(3分)
A.橄榄又苦又酸又涩,你第一次吃的时候难免错愕,竟然有如此不近人情的水果。
B.不管怎样,且把这矛盾重重的诗篇埋在坝下,它也许不适合秋天的季节,但到明春准会生根发芽……
C.每年的三四月间,岭南地区各处羊蹄甲尽数开花,开成满目白昼焰火,令人赏心悦目。
D.这庞大的城市在阳光里盹着了,把头搁在人们的肩上,巨大的重量压住了每一个人。
解析 A项,说橄榄“不近人情”是拟人,属于比拟的一种。
B项,把“诗篇”当成能够生根发芽的植物来写,是拟物,属于比拟的一种。
C项,将盛开的羊蹄甲花比作焰火,是比喻。
D项,说城市“盹着了,把头搁在人们的肩上”,是拟人,属于比拟的一种。
答案 C
3.下列对联,不适合悬挂在孔庙的一项是( )(3分)
A.面壁十年求道力 渡江一苇济时心
B.至圣无域泽天下 威德有范垂人间
C.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德参天地道冠古今
D.泗水文章昭日月 杏坛礼乐冠华夷
解析 孔庙,是纪念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
A项,“面壁十年”“渡江一苇”是指达摩祖师东来,并在嵩山苦心修炼之事。
B项,“至圣”是对孔子的尊称。
C项,《中庸》中说“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德参天地道冠古今”也是对孔子德行与思想的评价。
D项,孔子曾在泗水边为学生讲“水”的品性,“杏坛”为孔子讲学的地方。
答案 A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中国的戏曲在世界戏剧中有自己独特的地位,有它自成一套的体系。
但是中国戏曲的体系究竟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弄清了体系,才能发展戏曲。
①这样讨论问题时才有所依据 ②到现在还没有人说出个所以然来 ③你说你继承了传统,他说你脱离了传统 ④我希望有人能迅速写出几本谈中国戏曲体系的书 ⑤是一个有几段台词的什么别的东西 ⑥否则你说你写的是一个戏曲剧本,他说不是
A.②③⑤④①⑥B.②④①⑥⑤③
C.⑤②③④⑥①D.⑤④⑥③①②
解析 横线前的语句问的是中国戏曲的体系究竟是什么,分析六句话可知,只有②是对这一问题的直接回答,首句应为②;既然“到现在还没有人说出个所以然来”,由此作者就希望有人能解答,因此②后面接④;有人写出后就有了讨论的依据,因此④后面接①;剩下的几句,根据关联词语“否则”以及标点符号“;”即可判断顺序为⑥⑤③。
答案 B
5.下列诗句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 )(3分)
A.独对春光还寂寞,罗浮道士忽敲门。
B.晚来花下敲门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 专用版 高考 语文 考前 冲刺 必考 题型 四周 循环 练辑第 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