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复习题.docx
- 文档编号:8866495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57.37KB
细胞复习题.docx
《细胞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复习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细胞复习题
第一章
1、细胞表面是指(D)1-
A、细胞外的糖被B、糖被及细胞膜C、细胞膜D、糖被、细胞膜及膜下溶胶层
第二章
1以下哪一种描述不属于细胞的特征?
(A)2-1
A细胞具有细胞核和线粒体B细胞拥有一套遗传机制及应用规则
C细胞能够自行复制D细胞能对刺激产生反应
2、原核细胞不具备的是(D)2-2
A、细胞膜E、核糖体C、DNAD、核膜、核仁
3、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结构上有何区别?
2-3
1)细胞核:
前者无核膜、核仁,环状DNA裸露于胞质中;后者有核膜、核仁,链状DNA与组蛋白结合
成染色质,存在核内。
2)内膜系统:
前者无或具极简单的内膜系统;后者具极复杂的内膜系统,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
3)细胞骨架:
前者无,后者有。
第三章
1提高显微镜的分辨率最好的方法是(E)3-1
A增加放大倍数B缩短波长
C增加波长D给标本染色
2、在—田胞融合I实验中,作为细胞融合诱导物的是(D)3-3
A、甲醇B、乙醇C、冰醋酸D、聚乙二醇
3最近美国和日本的两个研究小组利用基因重新编排技术,成功将人体皮肤细胞改造成了几乎可以和胚胎
干细胞相媲美的“类胚胎干细胞”被认为是生物学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
3-
(1)胚胎干细胞潜在的主要应用有哪些?
①定向分化为功能性组织或器官用于临床移植治疗重大疾病。
②定向分化为特定细胞用于药物筛选。
③体内无法进行的胚胎发育研究。
第四章
1、影响细胞膜流动性的主要因素是(D)4-2
A、温度B、离子强度C、pHD、脂肪酸不饱和程度
2、膜脂分子分布的不对称性是指(B)4-1
A、脂分子在膜上亲水头部与疏水尾部不对称B、在两层膜脂中脂分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C、在两层膜脂中膜蛋白不同D、细胞膜外表面是亲水的,内表面是疏水的
3、造成细胞膜流动性的主要原因是(C)4-2
A、胞内压力B、膜蛋白的运动C、膜脂分子的运动D、蛋白质与脂类的有机组合
4、根据膜蛋白与膜脂的关系,可将其分为膜内在蛋白和膜周边蛋白。
4-1
5、细胞膜的内外表面都覆盖有一层糖类物质。
(X)4-1
6、细胞膜的分子结构特点是什么?
4-2
1)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连续主体;2)膜蛋白以镶嵌和附着的方式存在脂双层上;3)具有流动性;
4)膜物质呈不对称分布。
7、举例说明细胞膜上蛋白质分布的不对称性。
4-1
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
如:
偶联G蛋白是一类跨膜糖蛋白,胞外区域为与配体结合的调节部位,胞质区域为对G蛋白发挥作用的活性部位,该受体在膜两侧的结构不对称,功能也不同;而与该受体偶联的G蛋白也只存在于细胞膜的胞质面,在膜外表面则无对称的蛋白质。
8影响细胞膜流动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2
1)膜脂分子中脂肪酸链的长短和不饱和程度(链短,分子运动快;不饱和程度高,分子运动频繁);
2)胆固醇的双向调节作用:
一方面防止磷脂过度运动,保持膜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防止磷脂的碳氢链相互
凝聚以保证膜的流动;3)膜蛋白的含量。
(多流动性)
9、在细胞膜上脂类的作用是什么?
4-1
1)构成膜的主体;2)决定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3)其运动决定膜的流动性;4)提供稳定膜蛋白的疏
水环境。
10、根据与细胞膜的结合方式,膜蛋白可分为哪三类?
如何通过实验区分它们?
4-1
答:
膜蛋白分类
(1)膜周边蛋白(依靠离子键或其他非共价键互相作用与膜表面的蛋白质或脂分子相连)
(2)膜内在蛋白(跨膜蛋白)脂锚定膜蛋白(依靠共价相互作用与膜相连)
实验区分
(1)膜周边蛋白(通过改变溶液的离子强度或提高温度即可从膜上分离)
(2)膜内在蛋白(需要表面活性剂破坏膜结构后才才能从膜上分离)
(3)脂锚膜定蛋白(需要酯酶处理才能去除脂部分;需要表面活性剂破坏膜结构后才能从膜上分离;蛋白胶上跑的位置不同)
11、生物膜脂分子的几种热运动方式中,基本的一种是-沿膜平面侧向运动_膜蛋自流动性的一种典型实验
证据是鼠和人的细胞膜蛋白的荧光抗体标记细胞表面的细胞融合宴骑。
莅神经轴突物质转运过程甲,由两种马达蛋白介导,一是动力蛋白(cytoplasmicdynein)介导运输小泡由轴突
顶端运向胞体;二是驱动蛋白(kinesin)介导运输小泡由胞体运向轴突顶端。
第五章
1、易化扩散:
非脂溶性、极性小分子物质借助膜转运蛋白顺浓度梯度过膜的过程。
5-1
2、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在细胞膜的有被小窝上,特定受体与相应大分子物质结合,引发形成有被小泡而
实现选择性快速吞入某物质的过程。
5-3
3、胞吞作用:
胞外大分子物质被细胞膜逐渐包裹、内陷,脱离细胞膜形成含有摄入物的膜泡,进入细胞
质的过程。
5-3
4、Na+—K+泵转运Na+和K+的方式属(D)5-2
A、单运输B、协同运输C、共运输D、对向运输
5、载体蛋白顺浓度梯度转运Na+入胞的同时,将葡萄糖逆浓度梯度一起带入胞内,此转运方式为(A)5-2
A、共运输B、对向运输C、协同运输D、单运输
6、大分子物质要进入细胞,可通过吞噬作用或胞饮作用或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来实现。
5-3
7、在特定条件下才能开放的跨膜通道有配体闸门通道、离子闸门通道和电压闸门通道。
5-2
8载体蛋白的转运方式可根据其转运物质的种类和方向不同分成单运输、共运输和对向运输三种。
5-
9、胞吐作用可分为结构性分泌和调节性分泌两种途径。
5-3
10、
(2)载体蛋白即负责小分子物质的主动运输,又负责易化扩散。
5-1
11、(X)所有的胞吞作用都是经过受体介导的。
5-3
12>(V)胞吐作用和胞吞作用在转运大分子物质的同时,进行细胞膜与细胞内膜的交流。
5-3
13、
(2)有被小窝、有被小泡与细胞选择性转运特定的大分子有关。
5-2
14、膜转运蛋白在物质跨膜转运中起什么作用?
5-1
膜转运蛋白可帮助物质进行跨膜转运,它包括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
载体蛋白通过与被转运物质结合、变构,使物质转运过膜,其转运过程有的是耗能的主动运输,有的是不耗能的易化扩散。
在转运方式中,有的载体蛋白只能转运一种物质(单运输),有的同时同向转运两种物质(共运输),或同时反向转运两种物质(对向运输)。
通道蛋白则是靠在膜上形成极性通道转运物质,此过程都属不耗能的的易代扩散。
通道蛋白形成的通道有的是持续开放的,有的是在特定条件控制下间断开放的,包括配体闸门通道、电压闸门通道和离子闸门通道。
15、小分子物质和大分子物质在细胞膜上的转运有什么不同?
5-1
小分子物质的转运是靠直接穿过细胞膜来实现的,称跨膜转运,包括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简单扩散和易化扩散)。
而大分子物质不能穿过细胞膜,只能靠膜性囊泡的形成和融合来实现转运,称膜泡转运。
大分子进入细胞为胞吞作用,排出细胞为胞吐作用。
胞吞作用中,按吞入物质的性质和形成内吞泡的大小分成吞噬作用和胞饮作用,按特异性则分成非特异性胞吞和特异性胞吞作用一一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16、细胞如何选择性摄入大分子物质?
1)细胞膜上受体选择性地与某物质结合;
3)有被小窝有被小泡(进入胞质)
第八早
1、氧化磷酸化:
在线粒体进行物质的氧化分解的同时,伴随着ADP生成ATP,此过程称为氧化磷酸化。
6-1
2、电子传递链:
即呼吸链,主要由四种酶复合体组成,分布于内膜上,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进行电子和
氢的传递,并释放出能量。
6-1
3、线粒体中进行偶联磷酸化的关键装置是(A)6-1
A、基本微粒B、F1C、OSCPD、HP或F0
4、电子传递和能量转变是在线粒体中的如下结构中进行的(B)6-1
A、线粒体外膜B、线粒体内膜C、基质D、嵴内腔和嵴间腔
5、线粒体的主要功能是(D)6-1
A、由丙酮酸形成乙酰辅酶AB、进行三羧酸循环C、进行电子传递、耦联磷酸化D、以上都是
6、细胞中提供ATP的主要场所是(D)6-1
A、内质网B、细胞核C、细胞基质D、线粒体
7、线粒体DNA是(C)6-1
A、线状DNA,其密码与核DNA的密码有所不同B、线状DNA,其密码与核DNA的密码完全相同
C、环状DNA,其密码与核DNA的密码有所不同D、环状DNA,其密码与核DNA的密码完全相同8氯霉素的抑制作用作用于(D)6-1
A、高等植物细胞蛋白质的合成过程B、高等动物细胞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C、粗面内质网的蛋白质的合成过程D、线粒体内的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9、从线粒体内膜和外膜所执行的功能可以推测二者蛋白质(包括酶)的含量(A)6-1
A、内膜多于外膜B、外膜多于内膜C、二者相等D、以上都不是
6-1
10、关于氧化磷酸化的机制,普遍被人接受的是(C)
A、化学耦联假说B、构象耦联假说C、化学渗透假说D、电化梯度假说
11、(V)只有真核细胞才有线粒体,原核细胞没有。
6-1
12、(V)线粒体只是一个半自主性的细胞器,它本身所具有的DNA上的信息尚不足以编码其本身蛋白质
的需要。
6-1
13、(X)线粒体内膜向内突起成嵴,其结构完全不同于细胞膜,所以二者的分子结构不能用同一种模型
来解释。
6-1
14、(V)从脂类的组成来看,线粒体外膜较内膜更近似于细胞的其它膜结构。
6-1
15、(V)在同一生物体的不同细胞中,线粒体的形态、分布及数量有一定的差异。
6-1
16、(V)在细胞质中合成的蛋白质进入线粒体的过程中,线粒体外膜上的受体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
6-1
17、线粒体是一种自主性的细胞器,原因是线粒体具有自己的DNA和核糖体。
错误6-1
18、细胞色素b6/f、细胞色素c、铁氧还蛋白和质体蓝素等都是叶绿体中的电子载体。
正确6-2
19、超微结构(supper-microscopicstructure):
也称为亚显微结构。
指在电子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细胞结构,
如细胞核、线粒体、高尔基体、中心体、核糖体、微管、维斯等细胞器的微细结构。
6-1
20、光反应(lightreaction):
又称为光系统电子传递反应,是通过叶绿素等光合色素分子吸收光能,并将光
能转化为化学能,形成ATP和NADPH的过程。
光反应包括光能吸收、电子传递、光合磷酸化等三个主要
步骤。
6-2
第七章
1、内膜系统:
指在结构、功能及发生上密切相关的内膜体系,包括核膜、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过
氧化物酶体等。
7-2
2、微粒体:
经密度梯度离心后,内质网断裂成许多封闭小泡,称之为微粒体,它仍具有内质网的基本特征。
7-2
3、信号肽:
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由mRNA上位于起始密码后的信号密码编码翻译出的肽链。
它可与胞
质中SRP结合,形成SRP-核糖体复合物,然后把核糖体带到内质网上,进行蛋白质的合成。
7-3
4、高尔基中间膜囊:
高尔基复合体中,位于形成面与成熟面之间的片层膜囊结构,主要执行糖基修饰、糖
酯形成及多糖合成等功能。
7-2
5、蛋白质分选:
在某些细胞器如高尔基复合体中,蛋白质经修饰加工后带有分选信号,然后通过分选信号
与相应的受体结合,被送到细胞的不同部位,这个过程称为蛋白质分选。
7-3
6、残余小体:
吞噬性溶酶体到达末期阶段时,由于水解酶活性下降,还残留有末消化分解物质,形成在
电镜下电子密度较高、色调较深的残余物。
这种溶酶体称为残余小体。
7-2
7、自噬作用:
溶酶体消化胞内某些物质或衰老损伤的细胞器的过程。
7-2
&下述哪种蛋白质的合成与粗面内质网无关(D)7-2
A、消化酶B、抗体蛋白C、溶酶体蛋白D、大多数可溶性蛋白
9、粗面内质网不具备的功能是(C)7-2
A、核蛋白体附着的支架B、参与蛋白质合成C、解毒作用D、物质运输的管道
10、高尔基复合体的小囊泡主要来自(B)7-2
A、溶酶体B、粗面内质网C、微粒体D、滑面内质网
11、高尔基复合体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是(C)7-2
A、蛋白质合成B、合成脂类C、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D、参与细胞氧化过程
12、高尔基复合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A)7-2
A、扁平囊B、大囊泡C、小囊泡D、微泡
13、所含内质网全为rER的细胞是(D)7-2
A、平滑肌细胞B、癌细胞C、培养细胞D、胰腺外分泌细胞
14、全为滑面内质网的细胞是(C)7-2
A、肝细胞B、肾上腺皮质细胞C、横纹肌细胞D、浆细胞
15、内质网膜的标志酶是(C)7-2
A、胰酶B、糖基转移酶C、葡萄糖-6-磷酸酶D、RNA聚合酶
16、高尔基复合体的特征性酶是(D)7-2
A、磺基--糖基转移酶B、磷酸脂酶C、甘露糖苷酶D、NADP酶
17、蛋白质涉及N—连接寡糖的糖基化作用发生在(A)7-2
A、粗面内质网腔内B、滑面内质网膜上C、粗面内质网膜上D、高尔基复合体内
18、细胞清除衰老破碎的细胞器的作用是(A)7-2
A、溶酶体的自噬作用B、溶酶体的异噬作用C、胞内消化作用D、溶酶体的粒溶作用
19、溶酶体所含的酶的是(D)7-2
A、氧化酶B、ATP合成酶C、糖酵解酶D、酸性水解酶
20、溶酶体的水解酶形成磷酸甘露糖标志的受体在(D)7-2
A、粗面内质网B、滑面内质网C、溶酶体D、高尔基复合体及粗面内质网
21、初级溶酶体内的酶是(A)7-2
A、无活性的酸性水解酶B、有活性的酸性水解酶C、有活性的中性水解酶D、有活性的碱性水解酶
22、溶酶体在胞内作用的基本形式是(D)7-2
A、溶酶体膜破裂释放水解酶B、溶酶体膜可透出水解酶C、将被消化的物质转运入溶酶体内D、初级溶
酶体与吞噬或自噬体等结合形成次级溶酶体进行胞内消化
23、溶酶体酶进行水解作用的最适pH值是(B)7-2
A、3~4B、5C、7D、8
24在下列细胞其中,(D)具有分拣作用。
A溶酶体B内质网C微体D内体
25、蛋白质的糖基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即N—连接和O—连接,N—连接糖基化发生在粗面内质网,O—连
接糖基化发生在高尔基复合体。
7-2
26、溶酶体是一种由一层单位膜包裹,内含40多种酸性水解酶的膜囊结构,其标志酶是酸性磷酸酶,酶
的最适pH值为5,pH值主要是靠主动运输方式把H+泵入溶酶体来维持。
7-2
27、(X)内膜系统包括了细胞内所有的细胞器。
7-2
28、(V)内质网不仅在蛋白质和脂类合成上起重要作用,而且是细胞内许多内膜结构的来源。
7-2
29、(X)肝细胞的解毒作用主要由粗面内质网完成,而骨骼肌细胞的收缩活动是滑面内质网释放和回
收CA2+所致。
7-2
30、(V)高尔基复合体的糖基修饰、糖酯形成和多糖合成等功能主要由高尔基中间膜囊执行。
7-2
31、
(2)溶酶体是膜性细胞器,内含酸性水解酶,其最适pH值为5。
7-2
32、(V)溶酶体酶的包裹是由于高尔基中间膜囊上有M6P受体,而溶酶体酶上具有M6P,形成运输小泡
时,溶酶体酶便被包含于其中。
7-2
33、(X)矽肺的产生与溶酶体有关,是由于肺中巨噬细胞溶酶体酶活性过强所致。
7-2
34、(V)过氧化物酶体的标志酶是过氧化氢酶,其主要作用是催化H2O2分解,免除H2O2对细胞的毒
害。
7-2
35、说明蛋白质合成的信号肽学说。
7-3
大、小亚基信号密码翻译信号肽核糖体mRNA-5?
(胞质中)SRP—SRP(内质网膜上)SRP受体SRP脱
落,与下一个核糖体的信号肽结合rER信号肽进入ER腔被信号肽酶切除,pr合成开始核糖体向3移动,
多肽链不断合成延长并进入ER腔多肽链合成完毕,核糖体脱落,大、小亚基分离,再进入下一次多肽链合成
36、简述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
7-2
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包括:
(1)核糖体被信号肽引导与内质网膜结合;
(2)由结合在内质网膜上
的核糖体合成的不断延长的多肽穿过内质网膜进入内质网腔;(3)在粗面内质网腔内蛋白质糖基化;(4)
糖基化的蛋白质通过芽生的方式被包裹而形成小泡,并运向高尔基复合体;(5)蛋白质经过高尔基复合体
形成浓缩泡(分泌泡)被运输排出细胞之外(分泌)。
37、简述内质网的功能、功能定位。
7-2
(1)rER的pr合成,定位于sER上的核糖体,合成的pr包括分泌pr、膜pr、驻留pr和溶酶体pr等,其中分泌pr还须rER腔的糖基化、转运等;
(2)脂类在ER合成,定位于ER膜上细胞质基质面,其上有脂类合成的酶,若合成的是膜脂从分子层的构件,部分翻转到ER腔面;(3)糖原的合成与分解,定位于ER
膜细胞质基质面,分解所得的葡萄糖转移到ER腔中,最后释放到血液;(4)ER的解毒作用,定位于sER
膜上,其上有氧化酶系,可对药物和毒物进行氧化或羟化,消除其作用和毒性。
38、高尔基复合体由哪些结构组成?
各有何特点?
7-2
高尔基复合体由顺面高尔基网状结构、高尔基中间膜囊、反面高尔基网状结构组成。
顺面高尔基网状结构靠近ER侧,即顺面的最外侧,呈连续分支的管网状结构;反面高尔基网状结构位于高尔基复合体反面的最外层,形态为管网状,与囊泡相连;高尔基中间膜囊位于顺面高尔基网状结构与反面高尔基网状结构之间,呈片层膜囊状。
39、高尔基复合体有哪些主要生理功能?
7-2
(1)在细胞分泌活动中的作用一一对分泌蛋白起修饰和转运作用;
(2)对蛋白质的修饰加工一一蛋白质的糖基化(O—连接);(3)分选蛋白质的功能一一rER合成的蛋白质经高尔基复合体修饰后带有不同的分选信号,通过分选信号与相应受体结合,被送往细胞的不同部位;(4)对蛋白质的水解加工一一某些rER
合成蛋白质,须经高尔基复合体的水解才具有活性,如胰岛素原向胰岛素的转变;(5)参与膜的转化一一
源于ER、高尔基复合体的分泌泡或运输小泡,在分泌或形成溶酶体时,不仅在物质运输上起重要作用,而
且还使膜性细胞器的膜成分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
40、过氧化物酶体有何功能?
7-2
过氧化物酶体中各种氧化酶能氧化多种底物,在氧化过程中,氧化酶使氧氧化成过氧化氢,而过氧化物酶把过氧化氢还原成水。
为后一步反应提供电子的物质常为甲醇、乙醇等对细胞有毒的小分子成分,反应后这些物质被氧化去毒。
41、内膜系统中各构成在结构、功能和发生上如何密切相关?
7-2
核膜连sER合成脂类补充、更新各种膜内质网运向出芽小泡高尔基复合体rER合成pr,微体分泌分
泌泡再由细胞膜运输小泡运送到初级溶酶体,初级溶酶体与底物结合使底物衰亡或损伤内体,再由内体性
溶酶体和作用底物结合产生吞噬性溶酶体,吞噬性溶酶体彻底分解底物,最后通过外排作用或由运输小泡与细胞膜融合将残余物排出细胞
42、网格蛋白fclathrin):
分子量为180X10重链和35X103—40X103的轻链组成的二聚体,三个二聚体形成三脚蛋白复合物的包被结构。
受膜受体和配体的激活,在膜下形成有被小窝和有被小泡,参与膜泡运输。
7-3
43、溶酶体的膜成分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有质子泵,有各种载体和膜蛋白质的高度糖基化。
7-2
44、采用电镜放射自显影的方法,可以显示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各膜囊间隔中寡糖合成的活性,如:
用_3H
甘露糖_进行脉冲标记,标记物集中在粗面内质网上;用_3H岩藻糖_或3H半乳糖进行脉冲标记,标记
物集中在高尔基体的反面膜囊中。
7-2
45、内质网中滞留的蛋白质之所以不能外运。
是因为他们不能正确折叠。
错误7-2
46、何谓信号序列(肽)假说?
简述其提出过程。
7-3
答:
核糖体与内质网的结合受制于mRNA中特定的密码子序列(可翻译为信号肽)。
信号序列SRP结合,
引导核糖体与内质网结合;并通过信号序列的疏水性引导新生肽跨膜转运。
主要内容包括:
(1)内质网转运蛋白的合成仍然起源于有力核糖体;
(2)信号序列与信号识别颗粒(SRP)结合;
(3)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结合有信号肽序列的SRP通过第三个位点和内质网中的受体(停靠蛋白,
DP)结合;
(4)SRP的释放与转运通道的打开,使核糖体与通道结合。
新生肽可进入通道;
(5)信号序列与通道中的受体(信号序列结合蛋白)结合,蛋白质合成重新开始,并向内质网腔转运;
(6)信号肽酶切除信号序列;
(7)蛋白质结合结束,核糖体脱离内质网进入胞质溶胶。
1972年Blobel提出信号序列的建议,1975年正式提出信号肽假说。
1984年研究人员对早期信号假说做了一些补充,增加了SRP以及DP的概念。
第八章
1、膜受体:
细胞膜上能特异地识别、结合配体,并引起胞内一系列反应的跨膜蛋白。
8-1
2、膜受体具备的功能是(C)8-1
A、识别、结合配体B、引起胞内一系列反应
A、与GTP结合,与B分离B、与GTP结合,与B聚合
C、与GDP结合,与B分离D、与GTP结合,与B聚合
6、偶联G蛋白的CAMP信号途径中刺激型和抑制型途径的共同点是(A)8-3
A、G蛋白都作用于ACB、都有同样的G蛋白
C、都有同样的受体D、都使CAMP含量上升
7、AMP信号途径和IP3和DG途径的共同点是(C)8-3
A、都活化ACB、都活化特异的磷酯酶C
C、都要通过G蛋白活化特定的酶D、都只产生一种第二信使
&下列连接方式中,除(A)夕卜,都具有通讯的作用。
8-1
A桥粒连接B间隙连接C胞间连接D化学突触
9、膜受体的生物学特性是特异性、高亲和性、可饱和性和可逆性。
8-1
10、通常膜受体的胞外区域为调节部位,而胞内区域为活性部位。
8-1
11、根据不同的结构和功能,膜受体可分为离子通道受体、催化受体和偶联G蛋白受体三类。
8-1
12、催化受体是靠自身的TPK活性来转导信号,其第二信使为磷酸化的靶蛋白。
8-1
13、
(2)当配体与受体结合时,直接引起离子通道的开启,此类受体是离子通道受体。
8-1
14、(V)CAMP、cGMP、IP3和DG都是第二信使。
8-1
15、(X)细胞识别仅指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相互辩认和鉴定。
16、
(2)胞内受体一般处于受抑制状态,细胞内信号的作用是解除抑制。
8-2
17、膜受体分为哪几类?
它们各有何特点?
8-1
根据膜受体的结构和功能,可将其分成三类,即离子通道受体、催化受体和偶联G蛋白受体。
离子通道受体本身是离子通道或与离子通道偶联,它与配体结合时,靠开启或关闭离子通道来转导信号。
催化受体的胞质区域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TPK)活性,配体与该受体结合时,后者靠自身的TPK活性来
转导信号。
18、在AMP信号途径中,刺激型途径与抑制型途径有何联系?
8-3
1)有共同的效应器(腺苷酸环化酶AC),两条途径靠不同的G蛋白作用于AC,前者激活AC,后者抑制
AC;2)Gs与Gi具有共同的Gs靠Gsa起作用,Gi靠
Gia起作用,但二者在与B聚合时都会失去活性。
在两条途径中,其中一条途径发挥作用时,可通过解离
出的B抑制另一途径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细胞 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