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引领工程.docx
- 文档编号:8863432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36.73KB
中关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引领工程.docx
《中关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引领工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关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引领工程.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关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引领工程
中关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引领工程(2013-2015年)
一、中关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的形势1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3
(一)指导思想3
(二)基本原则3
(三)发展目标4
三、加快六大优势产业集群引领发展5
(一)下一代互联网产业集群5
(二)移动互联网和新一代移动通信产业集群8
(三)卫星应用产业集群10
(四)生物和健康产业集群13
(五)节能环保产业集群16
(六)轨道交通产业集群19
四、推动四大潜力产业集群跨越发展21
(一)集成电路产业集群22
(二)新材料产业集群24
(三)高端装备与通用航空产业集群26
(四)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29
五、促进现代服务业集群高端发展32
(一)重点任务32
(二)推进技术突破与商业模式创新融合33
(三)实施一批重大培育工程34
(四)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35
(五)支持现代服务业产业技术联盟发展36
六、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机制措施36
(一)完善协调发展机制36
(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36
(三)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37
(四)完善多元化产业投入机制38
(五)培育创新生态系统39
(六)面向全球开放创新发展40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首都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京发〔2012〕12号)和《市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京政发〔2011〕38号),加快实施国务院批复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充分发挥中关村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的引领示作用,特实施中关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引领工程。
一、中关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的形势
自2009年国务院批复以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区(以下简称中关村)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科技与经济相结合,持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先行先试,积极营造创新创业有利环境,大力促进资源整合和协同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充分发挥了中关村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的引领示作用。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对中关村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中关村肩负着我国推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历史使命。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浪潮席卷全球,科技创新更加广泛地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科技发展水平更加深刻地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
世界各国都在努力通过大数据、新能源等新技术抢占产业制高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关村作为我国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创新中心,必须紧抓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调整的重大机遇,积极吸引和整合全球科技要素资源,努力抢占产业创新链和价值链的高端环节,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中关村承载着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先行探索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战略任务。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科技创新已成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核心。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中关村作为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区,要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中关村承担着促进首都在全国率先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格局的重大责任。
当前,首都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人口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凸显,经济发展与城市承载力矛盾日益突出。
首都必须在更高起点上全力依靠创新驱动提高发展质量,充分发挥自主创新对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率先形成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
中关村作为首都创新发展的引擎,必须始终保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增长和高端辐射,高起点构建符合首都经济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引领首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首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提供强大动力。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紧抓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坚持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聚焦中关村六大优势产业、四大潜力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以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为突破口,以重大技术集成与应用示为着力点,以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为载体,以集群创新引领为目标,促进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培育原创技术和原创产业,推动形成互动融合的产业集群发展新格局,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技术产业基地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前瞻布局。
始终面向全球科技前沿,按照国家战略需求,立足首都定位,加强顶层设计和重点产业布局,优先发展符合首都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持续创新能力强、新技术和新业态不断涌现、成长性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创新突破。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围绕国家需求和市场导向,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推动产业发展与前沿技术创新相结合,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重点支持提升产业主导权的核心技术发明专利和关键技术标准创新。
集聚资源。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和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针对产业链关键环节,在全球围集聚人才、资本、技术等各类创新要素和资源,强化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提高持续创新能力和整体效能,推动产业高端发展。
引领发展。
以全球视角研判中关村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和发展方向,应用和转化一批在行业引起重大产业变革的科技创新成果,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市场掌控力的品牌企业,抢占产业制高点和话语权,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中关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主要实现以下目标:
--总收入力争超过2.5万亿元,占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总收入的比重超过70%;形成1-2个5千亿级的产业集群,5-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其中六个优势产业集群的总收入超过1.6万亿元,成为首都创新驱动发展的支柱和引擎,对全国的创新引领和辐射带动更加显著。
--在下一代互联网等六大优势产业以及集成电路等四大潜力产业取得20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实施20项全产业链带动效果明显的重大应用示工程,建成20个在全国具有示作用的特色产业基地。
--培育5家规模超千亿的龙头企业,50家规模超百亿的行业领军企业,2000家规模超亿元的特色企业;形成一批快速成长、创新活跃的“瞪羚企业”群体;应用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的创新创业企业不断涌现。
--有利于原创技术、原创产业发展的环境进一步完善,造就和聚集一批高端领军人才和高层次团队,培育和吸引一批天使投资人,建立一批高水平公共技术平台和孵化器;在人才、技术、资本等方面与全球创新集聚区的更加紧密。
三、加快六大优势产业集群引领发展
按照国家战略要求和市场需求,聚焦中关村具有高成长性、持续创新能力强、具有领先优势、未来市场空间巨大的下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新一代移动通信、卫星应用、生物和健康、节能环保、轨道交通等六大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其成为拥有技术主导权的产业集群。
(一)下一代互联网产业集群
下一代互联网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广泛融入安全生产、教育医疗、环境保护、社会管理等领域。
近年来,中关村创制了无状态地址翻译技术(IVI)、泛在绿色控制网络协议(IEEE1888)等30多项国际标准,建成了全球最大的IPv6认证测试与服务中心。
2011年,中关村下一代互联网产业收入达到1800亿元。
未来三年,中关村将继续保持全国下一代互联网战略高地地位。
到2015年,力争实现收入3000亿元。
1.重点任务
在“宽带中国”战略中发挥核心作用,根据下一代互联网“十二五”规划和市“智慧城市”建设要求,组织产业技术联盟及企业积极承接下一代互联网国家重大专项,引导相关国际组织机构、国际新增根域名服务器落户。
实施中关村下一代互联网提升计划,率先在中关村各专业园、产业技术研究院部署下一代互联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搭建关键技术和评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在政务、金融、农业、能源等行业的创新应用,全力推动市成为国家首批下一代互联网示城市。
2.关键技术突破
--系统设备
支持可信计算、身份认证、数据防护等网络安全技术研发,支持网络高速数据缓存和分发技术等关键技术研发。
--运营支撑
支持大容量IPv6性能及安全评测、大规模网络运营、网络虚拟化、IPv4/IPv6过渡演进、IPv6与TD-LTE融合等关键技术研发。
--行业应用
支持智能无线传感器、低功耗传感器、无线射频识别(RFID)等物联网技术研发;支持信息设备互连、协同等关键技术研发。
3.重大应用示
面向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和城市管理、城市应急等方面的需求,结合中关村在云运营和大数据应用、网络过渡、测试认证等方面的优势,在政务、金融、农业、能源等重点行业开展应用示。
下一代互联网过渡示工程。
率先开展IPv6网络过渡试点,加快IPv6网络部署,推动域名系统、系统、应用服务的升级改造,实现IPv4和IPv6主流业务互通。
下一代互联网评测服务平台示工程。
开展下一代互联网的网络测试、监测和规划服务,建设IPv6评测公共平台,完成面向终端、设备、网络、的IPv6支持度评测体系。
云运营和大数据应用示工程。
建设云计算应用支撑平台、虚拟化平台、支持开展海量数据存储、数据挖掘和分析等技术的行业应用,以及大规模云运营服务和大数据挖掘服务。
智慧城市管理示工程。
面向城市管理的需求,以市TD-LTE政务专网试点为依托,部署智能终端和业务平台,开展教育、交通、城管等社会管理服务的应用示,实现全市围的行业信息化综合部署。
物联网综合示工程。
开展物联网技术在应急管理、智能交通、安全管理等行业的应用示,整合现有数据采集设备,搭建行业各部门数据共享和分析的平台,为监管部门和公众提供相关信息服务。
智能家居无线物联网示工程。
面向个人家庭和社区服务,开展支持跨平台的家居和电子产品管理网关及管理系统的应用示,通过信息采集、融合、分析、处理和控制,为家庭提供及时、互动和高效的娱乐、安防、健康、节能等信息服务。
4.产业基地建设
在海淀园北部、园、顺义园等园区已形成了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相关的通信设备、计算机设备、软件和互联网信息服务产业聚集区。
下一步将依托永丰产业基地、国际电子总部产业园、数字电视产业园等,重点建设下一代互联网重大应用创新园、三网融合创新园等特色产业基地,打造下一代互联网研发应用产业集群。
5.产业技术联盟
重点支持下一代互联网产业技术联盟、物联网产业技术联盟、闪联信息技术产业技术联盟、云计算产业技术联盟等,新推动成立大数据、网络安全等产业技术联盟。
(二)移动互联网和新一代移动通信产业集群
移动互联网和新一代移动通信产业已经成为信息产业中发展最快、创新创业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中关村具备移动互联网和第四代移动通信(4G)的先发优势,在产业链关键环节聚集了国80%的龙头企业,形成云到端的完整产业链。
2011年,中关村移动互联网和新一代移动通信产业收入达到3000亿元。
未来三年,中关村将打造全球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最活跃的移动互联网和新一代移动通信产业集群。
到2015年,力争实现收入5000亿元。
1.重点任务
支持移动通信标准、芯片、系统设备、终端、操作系统、浏览器、安全服务、应用服务等从标准到应用的全产业链开展关键技术研发。
强化商业模式创新,推动移动互联网技术在电子商务、新媒体、移动娱乐、互联网金融等领域规模应用。
加快建设新一代移动通信基础设施,支持TD-LTE设备及芯片的研发制造及网络规模部署,率先开展4G接入和应用示,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产业群体实现海外突破。
针对移动互联网和新一代移动通信产业特点,积极营造有利于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推动天使投资人、创业投资机构、新型孵化组织、产业技术联盟开展合作,共同建立优秀创业者和创业团队的发掘和支持机制;探索以共同参股等方式引导新型孵化器投资移动互联网和新一代移动通信企业。
2.关键技术突破
--核心硬件
支持智能终端与TD-LTE相关设备等的研发、制造。
--基础软件
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和云操作系统、基于HTML5的应用开发技术、TD-LTE测试验证技术等的研发。
--应用服务
支持基于近场通信、身份认证、加密算法的电子支付技术,智能语音识别、触摸、体感等人机交互技术,基于云计算的用户行为分析、病毒监控等信息安全技术的研发;支持移动互联网领域智能化资源调度、大数据挖掘和处理、个人互联网、非结构化数据分析等技术研发。
3.重大应用示
面向科技和文化融合的需求,以移动智能终端及应用服务为着力点,实施一批移动互联网和新一代移动通信应用服务的示工程。
移动互联网综合应用示工程。
面向移动支付、移动社交、远程教育、移动办公等领域开展应用示,探索新型商业模式,扩大移动互联网对社会生活的支撑和影响力。
新一代移动通信行业应用综合示工程。
面向石油、电力、制造等行业,采用TD-LTE开展高清视频监控与传输、应急指挥等行业示,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在多个行业领域实现成熟应用。
云服务示工程。
面向个人与行业需要,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向用户提供存储、同步、计算等云端服务,提升生活与工作的效率。
4.产业基地建设
在海淀园、园、石景山园、大兴-亦庄园等园区已形成了通信设备、终端设备、软件服务的产业聚集区。
下一步将依托中关村软件园、清华科技园、数字娱乐产业基地等,重点建设中关村移动互联网产业基地、移动智能终端与云计算服务创新园、新一代移动通信产业园等产业基地,打造服务全国的产业聚集区。
5.产业技术联盟
重点支持TD产业技术联盟、移动互联网产业技术联盟、新一代移动通信产业技术联盟、WAPI产业联盟等,新推动成立移动智能终端和社交网络产业技术联盟。
(三)卫星应用产业集群
卫星应用产业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其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列入国家战略,是我国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核心推动力。
中关村聚集了国卫星应用产业链半数以上关键环节的领军企业,上市企业占全国该领域的80%。
2011年,中关村卫星应用产业收入达到260亿元。
未来三年,中关村将建设成为全国卫星应用产业研发总部基地、高端服务集成应用示基地。
到2015年,力争实现收入1000亿元。
1.重点任务
围绕卫星导航(GNSS)、地理信息(GIS)、遥感(RS)、卫星通信等优势领域,重点突破芯片、数据分析处理、系统集成、运营服务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大力建设基础数据、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导航与卫星通信综合应用系统的公共服务平台。
支持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标准体系研究,促进卫星应用产业规发展。
积极争取“北斗城市”试点,推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智能交通、车联网、电信、电力、应急救援、气象、物流、水利、林业、渔业、测绘等重点领域开展应用示。
2.关键技术突破
--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
支持开展北斗多模芯片、多模接收终端系统、高精度单点定位系统研发;支持室外联合导航技术研发;开展公共位置服务数据挖掘、车联网服务端计算与服务整合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地理信息
支持全息导航地图获取融合与更新技术、二三维一体化地理信息系统等的研发。
--遥感
支持基于云服务模式的遥感一体化服务技术研发。
--卫星通信
支持新一代大容量宽带卫星系统、新一代通信卫星地面应用软硬件系统研发。
3.重大应用示
围绕保障民生需求及特大型城市提升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的需要,以行业应用服务为核心,开展卫星应用示。
智能交通示工程。
推动在公安系统车辆、公共交通车辆、出租车等特殊营运车辆上安装北斗多模车载终端,加强对特殊运载车辆的时空定位,搭建车联网信息共享平台,制定行业标准,实时掌握车辆的运行情况及道路运输状态,为营运单位及监管部门提供信息整合服务。
卫星应用应急管理示工程。
以旅游景点等应急重点区域为试点,推动卫星综合应用,提升安全防控能力。
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的地区以及城市涝的地点进行实时监控并预警,利用位置服务实现灾情信息的快速搜集、整理、调查和评估。
特殊人群位置服务示工程。
推动卫星综合应用在市老龄、学龄、特殊疾病等特殊人群试点,开展基于北斗多模导航定位系统的位置服务应用示工程,搭建特殊人群位置服务综合平台,提升对特殊人群位置、状态的监控服务能力,解决老龄人群养老、学龄儿童在校与出行安全等社会管理难题。
物流管理示工程。
推动基于卫星综合应用的物流监控系统建设,加强对交易产品、运载车辆的时空定位,为物流企业与监管部门提供信息整合、配送决策等服务。
4.产业基地建设
在海淀园北部已初步建成了北斗与空间信息服务产业基地,聚集了北斗多模芯片研发、终端设备集成、遥感及地理信息数据处理等领域的领军企业。
下一步将在此基础上推动成立地理信息、遥感等专业园区,重点建设中关村北斗及空间信息服务产业基地、国家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国家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基地、国家气象科技产业园,打造辐射全国的卫星应用产业总部基地。
5.产业技术联盟
重点支持空间信息产业技术联盟、应急管理产业技术联盟、智能交通产业技术联盟、车联网产业技术联盟、小卫星遥感产业技术联盟,新推动成立地理信息、卫星通信等产业技术联盟。
(四)生物和健康产业集群
生物和健康产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促进生物和健康产业发展,抢占新经济制高点,是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
中关村生物和健康产业创新资源和医疗资源居国首位,“十一五”期间产业平均增速达到20%,利润率连续8年在全国排名第一。
2011年,中关村生物和健康产业收入达到900亿元。
未来三年,中关村生物和健康产业将进一步提高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农业和健康服务等四大板块的产业规模和空间聚集,大力发展医疗保险等新服务模式。
到2015年,力争实现收入1500亿元。
1.重点任务
从医学临床应用需求出发,开展针对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突发传染病等重大疾病,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蛋白抗体药物和新型制剂;着力发展医学影像、放射治疗、应急医疗器械等高端数字诊疗设备,促进药物支架、齿科材料等医用材料高端发展。
整合中关村创新资源,推动生物农业新品种选育,完善农业籽种培育与转基因新品种选育技术平台。
结合国家医改契机,适应居民对医疗康复、养老护理、健康养生等服务需求,大力推进转化医学、个性化医疗技术在医疗机构临床推广应用,开展电子医疗档案等健康服务管理系统建设,实现远程医疗服务资源共享,促进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和多元化发展。
实施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工程(G20工程),支持企业做强做大,协调推进专业园区、医药孵化器建设研发、中试、生产等服务外包平台,完善创新研发环境。
2.关键技术突破
--生物医药
支持蛋白质复性制造、基因修饰和表达、疫苗应急制备、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规模化生产、缓控释制剂等关键技术研发;支持研制手足口病、多价联合疫苗等新型疫苗。
--生物医学工程
支持核磁共振超导磁体、医用直线加速器、PET-CT环形探测器、微创介入治疗、手术机器人导航系统等高端医疗设备核心部件开发;支持临床检测及疾病控制基因芯片、蛋白芯片和快速诊断试剂开发。
--生物农业
支持转基因育种、分子标记等关键技术突破;支持开展动物疫苗、生物农药等关键技术研发。
--健康服务
围绕临床需求,支持转化医学、功能基因检测、远程医疗、独立医学检验等生物技术和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现代诊疗技术研发和临床推广应用。
3.重大应用示
围绕蛋白抗体生产、手术急救、独立医学检验、远程医疗、健康服务等重点领域,大力开展生物和健康产业有关领域的应用示。
高端蛋白和抗体生产服务示工程。
针对重大疾病和罕见疾病,建立国际高通量、高技术水平的蛋白和抗体生产服务平台,形成国际规模最大的蛋白试剂库,研发生产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蛋白抗体新药,提升我国新药开发能力。
数字化手术室示工程。
整合呼吸治疗、一体化吊塔、安全供气、智能净化等手术急救系统,建设一体化数字手术室,并在大型医院实现应用示。
独立医学检验中心示工程。
建设具有资质的独立医学检验中心,提供难检、特检项目的第三方独立医学检验,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服务。
医学影像远程传输信息系统示工程。
开展医学影像远程传输信息系统示,将超声、磁共振、数字病理和PET-CT机等影像信息实现远程传输,使基层医疗机构得到三甲医院等高端医疗资源共享,实现疾病准确诊断。
医疗信息化及健康服务综合示工程。
开展电子健康档案、医疗信息管理等信息化平台的应用示,建设“健康小屋”社区医疗中心,整合血压、血糖、骨密度等一体化数据分析技术,推动覆盖城乡社区的健康管理系统建设。
4.产业基地建设
在昌平园南部、大兴-亦庄园、通州园已初步形成了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为创新中心、亦庄生物医药园为高端制造中心、大兴生物医药基地为新兴研发和制造中心的互动发展格局。
下一步将重点建设中关村生命园三期、大兴高端医疗器械园和通州国际种业园等现代农业科技城,进一步完善亦庄国际生物医药孵化器中试生产平台,打造国高端生物和健康产业聚集区。
5.产业技术联盟
重点支持中国生物技术创新服务联盟(ABO)、中关村生物医药研发外包服务联盟、中关村医疗器械产业技术联盟、中关村农业生物技术产业技术联盟等,新推动成立蛋白质抗体研发服务联盟等。
(五)节能环保产业集群
节能环保产业是我国现阶段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选择。
中关村在工业及建筑节能、水处理和烟气脱硫脱硝等领域,国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保持领先,在咨询、设计、运营服务等全产业链环节均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聚集了一批行业领军企业。
2011年,中关村节能环保产业收入达到2000亿元。
未来三年,中关村有望在工业高效节能、水处理、烟气治理、固废资源化利用等领域打造优势产业集群,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系统解决方案中心。
到2015年,力争实现收入4000亿元。
1.重点任务
重点推动高效节能、水处理、烟气治理、城市固废处理及污染源监测技术与设备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大力推广多种模式的合同能源管理、环境合同管理、碳交易等新兴商业模式,重点培育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集成服务商。
支持企业参与国家和市城市固废资源利用示基地建设,承接重点行业和区域节能环保重大示工程。
探索建设中关村节能环保技术产品网上展示(交易)平台,促进中关村技术及产品的推广应用。
设立“中关村云能效生态投资基金”等政府引导型产业投资基金,缓解企业工程融资难题,提升企业市场开拓能力。
2.关键技术突破
--高效节能
推动工业锅炉节能改造、电机(泵)节能、汽车节能、余热余压利用、节能检测设备等高效工业节能关键技术研发和系统技术集成;支持建筑能效综合管理等关键技术研发。
--先进环保
支持污水脱氮除磷、城镇污水处理相关的超滤膜、反渗透膜、生物膜组件、催化剂等污染物处理关键技术研发;支持非电燃煤锅炉脱硫、烟气脱硝、除尘设备等烟气治理关键技术研发;支持水质在线监测、烟气排放在线监测、重金属污染快速检测等污染源监测技术及设备的研发和产业化。
--资源循环利用
支持开展废旧电子垃圾资源化技术突破和综合利用,推动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餐厨废弃物及大宗工业废弃物等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3.重大应用示
立足重大行业、社会需求和城市管理需求,推进一批自主研发的节能环保技术和新产品在重要领域的应用示。
节能环保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示工程。
立足工业重点耗能行业、智能建筑和生态园区建设,支持领军企业和产业技术联盟组织推广一批关键共性核心技术装备,建设一批示效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关村 战略性 新兴产业 集群 创新 引领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