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docx
- 文档编号:8862384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8.66KB
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docx
《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
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
(2013-06-1414:
52:
10)
转载▼
标签:
转载
分类:
亲子关系与家庭教育
原文地址:
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作者:
广大教育
交通事故、绑架、食品安全、洪水、火灾、地震……这些天灾人祸造成的伤亡事故屡屡见诸报端,成人的安全暂且不讲,孩子们的安全如何保障?
记得前两年,教育部就发布了《中小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学校在教学中贯穿公共安全教育,使学生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中小学生造成的伤害。
卫生部抽样调查指出,意外伤害已成为我国少年儿童总死亡率第一位的死亡原因,其中人为因素占了90%以上,多数是由于对孩子的安全教育不够、孩子自救自护能力极差以及社会隐患增加等原因造成的。
有关部门曾专项调查7—10岁的学龄儿童,当问及“如果你遇到洪水、火灾或者是地震,大人又不在身边怎么办”时,“拼命跑”、“喊救命”是孩子们普遍的回答。
安全教育单靠学校是不够的、作为家长、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把自卫自护的意识和技能教给孩子。
让他们在危险来临时,能够从容应对,死里逃生。
如何教?
看看专家和家长们的说法吧!
案例
干般呵护不如自护
孩子在生活中所面临的危险都是不可预料的,家长和老师不可能为孩子排除一切危险因素。
1994年12月8日克拉玛依市的那场大火使325人丧生,其中有288名中小学生,最小的年仅8岁。
然而、其中却有一名三年级的学生不仅奇迹般地保护了自己,而且还救护了好几名比他年级高的女同学。
原来,这个小学生曾看过有关火灾中如何逃生的电视科普节目,当他发现失火时,不是随着人流涌向那唯一的出口,而是按电视中所教的方法逃进了水源多的洗手间,等待营救。
有关部门曾专项调查7—10岁的学龄儿童,当问及“如果你遇到洪水、火灾或者是地震,大人又不在身边怎么办”时,“拼命跑”、“喊救命”是孩子们普遍的回答。
我们的社会、家庭、学校已经开始重视培养儿童的自我保护的意识,通过电视、报纸、书籍、网络等多种途径都可以获得自救的知识。
可是效果不佳。
为什么?
专家认为原因有两个方面。
想帮孩子挡住所有危险
之所以造成幼儿安全及自我保护意识薄弱的原因是与一些家长认识上存在一定误区有直接关系。
我国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孩子一生下来就受到太多太多的“呵护”,他们的日常活动多在成年人的“监护”下,还有些家长意识到外界存在着一些对儿童发展不利的因素,但只是一味地对儿童采取全方位的保护,认为“少活动、少出事”,许多本该孩子做的事情他们全部代劳,严格限制儿童的各种活动。
比如,孩子鞋带松开了,如果自己不回系,为避免危险,家长多选择给孩子买不用系带的鞋,而不是教会孩子系鞋带,自己去避免危险的发生。
这样就剥夺了孩子通过实践锻炼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机会,结果孩子缺乏基本的对危险事物的防范能力,发生了许多不该发生的事故。
此外,在应试教育影响下,成人只重视对孩子的“知识”教育,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其他方面的知识学不学都无所谓。
通过调查发现,在3~6岁儿童中有近一半的孩子有一定的安全意识,有一成多的孩子安全意识极其薄弱,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危险缺少应有的防范知识,不知道躲避风险。
其实孩子在生活中会面临的危险都是不可预料的,家长和老师都不可能喂孩子排除一切危险因素。
纸上谈兵缺乏锻炼
中国青少年安全技能多限于“纸上谈兵”。
对于各种安全知识,许多孩子能耳熟能详,但多数从未“操练”过。
入队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口诀背得很熟,但没练习过。
有的孩子在学校从录像上学过遇火灾用湿毛巾捂嘴逃生,但真的碰到火灾了,却不知所措。
老师和家长似乎更多地重视诸如“不要玩火”,“不到溪边、池边、并沿玩”、“不要玩电”、“不要一个人出去玩”等等书面知识的说教。
学校派发给学生的安全手册,也多是以“不要”等简单说辞来训导学生。
在安全教育的内容上比较单调,往往是老师照本宣科,学生听了就忘。
对于充满好奇心的好动的孩子来说,往往越是不让他做的事情他月要去做,这些说教不仅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而且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反感和抗拒。
由于缺乏实战演练,孩子在发生危险时,没有形成条件反射和习惯,难以将书本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在家庭教育方面,或许人们还都认为大的灾难离自己太远,不必跟孩子说这样的意外发生时该如何自救。
家长的安全教育更多的都是注重在交通安全和日常生活的安全,忽视紧急灾难、危险的应对措施。
还有一些父母自己本身就缺乏意外事故中自救和互救的知识,更加不知道该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褚平认为:
“青少年安全知识并非高深的学问,关键是把这方面知识从专家手中解放出来,变成广大青少年自防自救的武器运用到生活中,在他们遇到危险时,可以自救互救而非茫然无措。
”儿童安全教育要改变“远离危险”的传统思维,倡导“了解危险、体验灾难”的新方式。
分析
少儿意外伤害主要因素
我国目前还没有系统的关于儿童意外伤害的全国监测网。
但是根据妇幼卫生项目的局部抽样调查,意外伤害死亡已占0~14岁儿童死亡的第一位,意外死亡人数占总人数的26.1%。
来自全国死亡监测网的报告显示,无论城市或农村,意外死亡均为1~4岁儿童的第一位死因,死亡率高达685~941/10万人。
意外死亡与损伤的比例为1:
6~11,显示出我国儿童意外伤害来势凶猛。
那么意外伤害的主要危险因素是什么?
儿科专家们列举了若干条:
车祸:
已经成为意外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事故发生率上升极快。
车祸后果轻重不一,多见头部受伤、骨折、内脏出血、休克、死亡。
在步行交通事故中,危险人群为5~9岁儿童;在驾车事故中,危险人群是10~14岁儿童和15~24岁青少年。
溺水:
在水缸、浴池溺死的多为0~4岁儿童,在水渠中溺水的多为5~9岁儿童,在游泳中溺水的多为10~14岁儿童。
烧、烫伤:
可因失火、炉火、火柴、电器、电熨斗、电炉、热水、蒸汽、爆竹、强碱、强酸等造成。
中毒:
误服药物发生中毒多见于0~4岁儿童。
毒物有氟乙酰胺类灭鼠药、有机磷农药、鱼胆等,此外还有煤油、汽油、油漆等。
跌落:
随着高层楼房逐年增多,阳台、门窗、楼梯缺乏保护装置,儿童坠落事故的发生有增多趋势。
小儿好奇心强,喜欢爬高。
或有的家长外出将小儿反锁房中,孩子由于恐惧由阳台或窗口翻出造成坠落。
窒息:
吸入异物是主要原因,高危人群为0~4岁儿童。
异物的种类繁多,以植物性异物占多数,比如花生米,瓜子、果冻等。
另外,还有其他的物品,如塑料插饭、玩具零件、纽扣、笔帽甚至铁钉、图钉;此外,也有因被子盖住婴儿面部造成窒息死亡的。
近年来,小儿气管异物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其原因与小儿餐外食物增多有关。
专家说法
方法要适合孩子心理
首先应当从幼儿园开始,编写一些常用的自救自护的教材或读物。
从小强调孩子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形式上要多种多样,要符合不同年龄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
如可采用问题式:
“发现失火怎么办?
”“看见小伙伴触电了怎么办?
”“迷路了怎么办?
”“发生食物呛噎怎么办?
”等,通过一问一答的游戏方式,使孩子碰到这些问题就知道怎么办,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思维能力。
也可采用孩子们最喜欢看的卡通片形式,把碰到突发事件怎么进行科学自救自护的科普片的方式形象地告诉孩子。
电视台在播出少儿节目的同时,播出一些如何开展自救自护的科普片也不失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式,克拉玛依大火中那位三年级孩子得以幸免于难就是通过这方面的科普节目。
自救能力需要训练
自救自护技能的培养需要训练。
根据孩子好动的天性,结合游戏和开展有针对性的自救自护演习、训练,让孩子在游戏、演习中认识危险、意外,接受自救自护训练和培养处变不惊的能力,这是任何书本和电视都难以做到的。
增强体育锻炼可减少意外伤害
德国有一份重要报告《给儿童更多安全》指出,在德国每年会有180万儿童出现事故,但是发生事故的是那些不经常运动的儿童。
因为经常不运动的儿童,缺少经验、力量和技巧,而这些正是日常生活中从事最基本的运动必不可少的能力,如果缺少的话,一碰到什么东西当然就容易受伤。
有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可以改善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控制能力,使人体的反应速度、准确性和集体协调能力得到提高。
科学工作者在对出生六周的婴儿进行脑生物电流测量时发现,长期对婴儿进行右手的屈伸练习,能加速大脑左半球语言区的成熟。
这足以表明体育运动有助于孩子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完善。
抓住时机适时教育
儿童意外伤害干预中心韩涛研究员说,不要把安全课只局限在家里,当孩子外出的时候,在KFC或者麦当劳游戏的时候,或者去儿童公园的时候,父母可以适时地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还可以掌握一些公共规则,如:
要遵守次序、要排队等候、小朋友要轮流玩游戏等等。
教育孩子敢于求助
幼儿体力小,生活经验不足,适应环境能力差,遇到险情时身心难以应付,所以求助是幼儿自护的最好方法。
许多幼儿遇到困难只会哭泣、发脾气,遇到陌生人非难时就惊恐失措,连呼喊求助的胆量都没有,又因受语言能力的限制,幼儿在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往往说不清楚事情的经过,所以教师和家长传授幼儿求助的技能要从“敢”字入手,教给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
平时要求幼儿讲清楚一件事的内容、地点、世界,讲清请别人帮什么等。
在电话已经普及的当今社会中,利用电话求助是获得帮助的有效办法。
中班以上的幼儿要学会拨通自己家及父母工作单位的电话,并且知道110、119、120等呼救电话的含义。
让孩子直觉体验
孩子有受伤的体验,对自身痛苦的记忆是最深刻的,所以当见到别的小朋友摔伤跌破时,能把自己的痛苦记忆类推到他人身上。
这种直觉体验有助于幼儿理解自护的意义,也有利于在情景中对幼儿进行随机的自护教育。
平时还可以做一些自护实验,如怎样灭火、怎样防地震、流血了怎么办等。
在训练中避免强迫
家长在教育和训练中,还要掌握孩子的心理特点,尤其全家人对儿童的要求和教育方法必须一致,否则会造成儿童心理紊乱。
一岁半至二、三岁的孩子,常表现一定的抵抗性,喜欢说“不”,对此应采取策略,凡事必须正面诱导,向小儿提出明确要求,并指出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不能那样做。
儿童喜欢学榜样,模仿性极强,故在睡眠、遵守交通规则等生活习惯上,同其他行为一样,成人应做出良好榜样,并鼓励儿童之间相互学习,养成良好习惯,改正缺点。
运用“危险后果”进行教育
有这样一篇文章:
一位旅游者租了一辆马车,行至盘山路时,旅游者对马车夫说:
“您让马向路里边走走,马车要跌到山谷里去了。
”马车夫说:
“马是很聪明的,它也知道跌下去的后果。
”
作为成年人,我们经常认为孩子年龄小,阅历浅,什么都不懂。
在教育他们时避开一切反面事物,生怕造成负面影响。
特别是家长,生怕孩子受到伤害。
每次送孩子知识反复叮嘱,不能干这个不能干那个,不能吃这个不能吃那个,恨不能将孩子装进一个铜墙铁壁的堡垒里,使之不受任何金额伤害。
老师也是如此,孩子一有出格的行为就非常担心。
但是,简单说教并不能引起孩子的足够重视,而且反复叮嘱还会引起孩子的厌恶。
此外,孩子整天关在教室或家里,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一旦放出他们就像久困的鸟儿出笼一般,什么都想去尝试,这样一来谁能保证不出危险呢?
以上这些都是很消极的做法,我们应适时适当地将“危险后果”告诉幼儿,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来教育幼儿,让幼儿从不同侧面了解事物的本质。
当然,让幼儿了解的危险后果应有选择,注意适可而止,更不能吓唬幼儿,造成负面影响。
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真正学会如何去思考和分析事物,如何去面对这个大千世界。
家长心得
游戏化解孩子危险行为
嘎豆妈:
我曾经接受过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科普培训,知道小孩子扔东西的最大危害不是把东西搞坏,而是东西摔碎了之后,碎片可能会飞溅到身上,甚至眼睛里,后果非常严重。
不久,我就把自己所学的知识用在了孩子嘎豆身上。
嘎豆一岁多,简直就是一个小飞侠,在屋子里到处乱跑,一会儿上床,一会儿钻衣柜,一会儿又到被窝里和大人们捉迷藏。
最让人担心的是,他喜欢乱扔东西,玻璃杯子、小瓷器,还有电视、空调的遥控器等,都没有逃出他的“魔爪”。
一天晚上,他又开始折腾,先把包着电视遥控器的塑料皮给撕下了,接着开始摔遥控器,随后他做出了一个非常危险的举动,把遥控器的一个小橡胶钮给抠下来,塞进嘴里,还装模作样地嚼起来。
当时,嘎豆姥姥的第一反应是想把橡胶小按钮从他嘴里抠出来,无论怎么诱惑他,他就是不张嘴,反而得意洋洋地嚼着。
我想起科普培训上学到的相关知识,给老公使了个眼色说:
“嘎豆,看看爸爸和妈妈怎么玩游戏。
”我低着头一边装着往地上吐东西,一边说:
“呸!
呸!
呸!
呸你一脸黑。
”老公也和我一样,做着同样的动作,说着相同的“台词”。
不一会儿,嘎豆就学我们俩的样子,把橡胶小按钮给吐出来了。
培养孩子的自卫意识
王先生:
我儿子原本手特别善,从来不打人,曾经被三个女孩子把脸抓得留下疤痕。
教育自己的孩子千万不要打别的小朋友,这种观念不太可取,因为孩子也是社会的人,肯定要有自我保护意识。
“你不要主动去打别的孩子,但是如果有的孩子老是欺负你,那你就要适当地打他。
”儿子问:
“怎么打呀?
”我也不好给儿子说把握分寸,就说:
“他打你,你就打他。
”
有一件事情极大地刺激了我。
有一次,我孩子不下心把尿撒在别的小朋友的裤子上,那个小朋友也没有什么事,后来他妈妈来了,说:
“去,朝王甲的小鸡鸡那儿踢。
”他儿子仗着他妈妈就朝我儿子踢了三脚,把我儿子的小鸡鸡踢肿了,经及时抢救,没有留下什么后遗症。
可是半个月内我儿子的小鸡鸡一直是青的。
这是非常残忍的事情。
妻子要告他们,我想算了,因为那个孩子的妈妈藏起来了,都是他爸爸出来赔礼、道歉、还赔医药费。
那孩子的妈妈是开缝纫店的。
后来我问儿子是不是故意把尿撒在别的小朋友的裤子上,孩子说是不小心撒在别的小朋友身上,如果我儿子是故意的,那他也有错。
把新闻当故事讲
方女士:
每当我看到关于儿童意外伤害的新闻时,对孩子安全的到那时又会增加一分。
她才三岁多,特别好动,而且开始进入第一叛逆期,越是不让她做的事情她越要尝试一下。
怎么教她远离危险?
曾让我非常头痛。
后来,我发现她特别喜欢听故事,而且对故事的情节记得很清楚。
于是我想到把现实世界里发生的真实案例改变一下讲给她听。
我尝试把江西南昌市广播电视幼儿园特大火灾的事情编成故事:
有一天,有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都睡觉了,老师点上了蚊香后,就去上厕所…….一个叫成成的小朋友特别能干,其他小朋友都只会哭,他就想起妈妈曾经叫他的方法,把水杯里的水倒到枕头上,用枕巾捂着嘴巴,弯着腰跑出去。
女儿听得特别认真,听一次不够,反反复复地叫我讲。
有时侯我自己忘了先前是怎么编的,她还会纠正我。
还学着用枕巾捂嘴,问:
“妈妈,是不是这样啊?
”发现效果不错,我又把几个真实事件编成故事,比如一个孩子在动物园如何被老虎咬死、一个女孩子如何被拐。
她不仅自己听,还讲给别人听。
允许孩子“调皮捣蛋”
林妈妈:
我发现几乎每个孩子到了两三岁以后都开始喜欢爬上爬下,专挑路边的高处走“钢丝”,从高处往下跳,喜欢跑。
这些在父母眼里“调皮捣蛋”的行为,现在不仅发生在男孩身上,女孩也一样。
我认为,可能这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
人类以前是生活在森林里的,到了一定年龄,就开始学习怎么爬树,怎么走崎岖的道路,这是一种学习自我保护和生存技能的过程,就像其他动物一样。
只不过人类后来离开了森林,就把这些本能当成了无谓的举动。
我认为,孩子的这些技能对于他以后自我保护还是有意义的,所以我允许孩子的这种调皮捣蛋行为,这是在旁边多加保护,并且告诉他正确的方法,比如从高处往下跳,要用脚尖着地,着地后双膝要弯一下以化解冲击力。
孩子对这些教导很容易接受。
让孩子学武自卫
李女士:
我觉得要让孩子懂得自我保护,就要让他学会基本的自卫技能。
所以我让他学跆拳道,遇到危险,可以自卫。
当然,也要告诉他,要观察形势,如果坏人人多势众,还是能逃就逃。
国外儿童的安全教育
幼儿园教育:
结合实践注重体验
安全教育的内容——渗透于游戏和生活中
由于国外幼儿园中游戏活动的时间比例非常大,他们的安全教育是与孩子们的游戏融合在一起的,并更多地与生活相结合,让儿童在玩乐中自己去体会什么是安全,逐渐形成一种安全意识,以及对危险的能力等。
一消防安全教育这一主题为例。
首先教师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关于消防安全的孩子们感兴趣的任何内容,如消防演习有哪些步骤,怎样逃离火灾现场,有哪些消防用品等;接下来在各种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就可以去亲身体验刚才所讨论过的内容。
在艺术后动中,孩子们根据录像或画册等来自制一些消防用品,如灭火器、消防员制服、灭火用的长长的水管等。
制作完后,大家一起讨论这些东西各自的用途,他们自制的消防用品接下来作为角色游戏的道具,老师也会为他们准备大量的道具,如由一个大纸箱和四个小椅子组成的消防车、消防队员的微章等。
角色游戏中一些孩子表演救火队员。
练习怎样使用一些灭火器材,而另一些孩子则表演逃离现场的人,练习一些逃生的动作或自救技能,如假装滚灭身上的火苗,趴在地上匍匐前进等。
在写作角色中,孩子们可以自己画或从网上下载一些关于消防安全的有趣图片,然后自己写关于这些图片的小故事,或者看图说话,给大家讲一个关于消防安全的故事。
美国一些幼儿园每学期还有一个“防火周”,参观附近的消防站,消防队员给他们做真正的消防演习,介绍一些自救技能等,每个幼儿还会得到一本防火画册,在涂涂画画的游戏中,了解掌握一些消防的安全知识。
安全教育——环境创设
日本、美国等相关部门都曾做过调查统计,表明儿童受伤种类一般有:
骨折、挫折伤、擦伤、扭伤等,而事故发生地点最频繁的就是户外活动场地、游戏设施等处,例如滑梯、秋千、攀登架等。
他们对这些事故高发场地及设施等所采取的对策,是尽量保证有足够的场地与设施供孩子们户外活动使用,也尽量维持设施有提供给孩子以运动经验的功能,创设充满“危险”的环境,让孩子亲身体验这些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的同时,尽可能地降低活动场地、游戏设施的危险性,或在恰当的时候给孩子以适当的安全提醒。
美国幼儿园的户外活动操场多是采用橡胶木之类的材料,但同时也有适合幼儿开展不同活动的不同地面,如草地、水泥地、沙地等。
他们非常重视安全检查工作,因为他们认为在现在看上去安全的环境设施不一定在一周后甚至24小时后还是安全的,因此他们有每日每周每月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检查。
日本幼儿园的绝大部分户外活动场地采用了硬沙土地,以减少摔倒后的损伤程度;单杆、爬竿等攀爬类设施下面垫上塑胶垫子;秋千周围设置围栏或用白线标示,以提示孩子秋千摆的安全位置。
安全教育的支持者——家长、社区
幼儿园的安全工作,安全教育的目的,就是保障儿童的安全,这不仅仅只是幼儿园及教师的任务,家长和社区的参与也是必不可少的,与家长的沟通,社区资源的共享等都是幼儿园安全教育顺利进行的前提。
许多到国外幼儿园参观的中国教师看到外国孩子拿着锯子或斧头等工具正在认真地敲着钉子时,都会瞪目结舌、惊叹不已:
因为这在中国是绝对不可能的,即使教师提供这些工具,家长也决不会同意孩子使用。
这就是我们的家长与国外家长在“什么对孩子是安全的”这一问题存在的观念上的差异,这就是导致了与家长沟通时不同成效。
日本家长普遍的认同是:
孩子在活动中磕磕碰碰是难免的,不必为一点小事而“大惊小怪”,被保护过度的孩子将来可能会“没有用”,关于幼儿园的安全及安全教育方面,国外的幼儿园始终与家长保持沟通交流,许多幼儿园在外出参观游览时都会向家长发放专门的意见书,家长签字后表示家长同意为外出危险承担一定的责任。
安全教育的实施者——教师
在幼儿园中保护幼儿的安全是教师的职责之一,教师也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实施者。
国外的幼儿园教师,在保护幼儿园的安全及进行安全教育时,角度是多重的,也是灵活多变的。
在户外活动时,为了培养孩子预测、判断、回避危险的能力以及探索、创新、自主的精神,教师允许孩子尝试各种他们自创的具有“冒险性”的活动及自己发明的一些游戏设施的“非常规”玩法,不会轻易制止或强调幼儿完成某一项动作或活动,相反,他们还会参与到孩子们新奇刺激的活动中去,成为孩子们活动中“同伴”。
安全教育的新焦点——情感安全
美国在经历了“9.11”事件后,怎样在经历灾难后给儿童以情感上的安全得到了幼儿园越来越多的重视。
由于儿童敏感于成人的言行,他们会因为成人的担忧焦虑而产生一种不安全感,因此幼儿园中照料孩子的教师们开始关注给孩子以情绪情感上的安全经验。
例如经常给孩子以拥抱、微笑或身体接触等,给孩子确定的安全感,并确定自己是受关爱的;让孩子了解一日作息的每一个环节,减少他们因无法预知而产生的恐惧;和孩子们讨论可能使孩子害怕的灾难等。
家庭和社会教育
英国
认识家庭住址:
英国父母在孩子开始懂事时,就有意识地教他识别自己家庭周围的环境以及父母的姓名和单位等。
通过这些日常的教育,孩子走失后找不到家的可能性就小多了,并且增加了孩子应付外界环境的自信心,使其遇事不会惊慌失措。
了解用药常识:
家庭中通常都存有一定数量的药品备急,父母会把一些常用药品拿出来教孩子辨认,使其逐渐了解药品名称、用途及用法,这样既让孩子增长了知识,又降低了发生危险的可能性。
另外,在带孩子去医院看病的时候,还顺便教孩子认识医院,以便解除孩子对医生的恐惧感,学会配合治病,或在发生意外时能自己到医院求助。
认识常用工具:
父母在使用一些小工具(如剪刀、钳子)时,会告诉孩子这些工具的名称及安全使用的方法,有时还会给孩子提供一些比较安全的小工具,诸如餐刀、不带尖的剪刀、小型的锥子钳子等。
让孩子边玩边学,熟悉各种工具的种类和功能,并且发展了动手能力。
美国
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政府教育部门特别为儿童制作了一辑主题为“不要开门!
”的专题节目:
一男性工作人员,乔装成送货员,带着大堆礼物与五彩缤纷的气球,到一些父母不在家、孩子“独守空房”的家庭造访(事先已得到父母的同意)。
结果显示,半数孩子表现良好:
对“送货员”的百般诱惑,要么不予理睬,要么隔着门应答。
但是另有半数的孩子,则让父母们担心不已:
他们不但引“狼”入室,还以小主人公的姿态,带“送货员”逐个房间参观。
这次节目引起了父母们的普遍关注和担心,政府与民间想出各种办法,竭力保护儿童的安全。
有的幼儿园也策划了一次造访警局的“远足日”活动。
活动中最吸引孩子们的就是警方精心制作的那本独自在家安全手册了。
因为它是一本可以自己涂色的画册,孩子们在涂涂画画的同时,能领悟到很多道理。
当然,仅仅一次填色游戏还不足以让孩子们牢记这些安全手册,把经常在幼儿园的“假设游戏”教给父母们,让“安全守则”成为亲子游戏的一部分。
让孩子在玩中学习,更能训练孩子的反应能力。
比如父母充当陌生人的话。
● 大雨时,一个陌生人说,他能用他的车载你回家,你该怎么应付?
● 在游乐场,一个陌生人说,他的宠物狗丢失了,问你“能帮我找一找吗?
”你怎么办?
● 如果爸爸妈妈不在家,一个陌生人来敲门:
“我的车坏了,想借个电话用用”,你答应吗?
● 如果一个能叫出你名字的陌生人对你说,你妈妈受伤了,嘱咐他来接你,你跟他走吗?
此外,父母在大众媒体播出节目中寻找教育孩子的机会,比如看到孩子被绑架的电视新闻,就可以借此问问孩子:
“如果你也碰到同样的情况,会怎么做?
”如果晚报上报道,某个孩子在一个僻静的地方玩被骗子带走了,也不妨与孩子一起讨论一下,哪些地方对小孩子来说是不安全的,在这种探讨的过程中,孩子多会比平时更认真地听大人的话。
不过,不管事先怎样灌输,“演习”中还是有不少孩子会作出错误的回答,专家会明确告诫父母:
不必大惊小怪;即使经过你的纠正,仍不尽人意时,也不必过分担心,以大人应有的智慧,加上足够的耐心,多几次与孩子一起找出恰当的回答堵塞“漏洞”,孩子最终会在游戏中学会自我保护的。
日本
在日本,国民具有极强的防灾意识和抗灾能力。
日本一年级的孩子就能组织小伙伴们实地勘测居住区哪些地方危险、哪些地方可供避难,并制作出防灾地图。
不少孩子还能列出详细实用的防灾必需品。
日本各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孩子 学会 保护 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