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三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讲义.docx
- 文档编号:8861156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37.86KB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三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讲义.docx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三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三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讲义.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三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讲义
专题三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考情解读
学案引语
高考对这一考点的考查可以体现在试卷中所有涉及语言表达的试题,也会专门设置考题。
如今年新呈现的语言表达“准确”推断类试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语句衔接类试题和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类试题和情境表达题,以及地方卷的语言表达“简明”类试题。
题目选材贴近生活,现实性强;题型多样,综合性强。
本专题是高考热点,每年必考,因此复习时应多下功夫。
关于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这一考点,对“连贯”考查最多,并且命题的样式也比较多,如排序题、一句话衔接题和嵌入填空题等。
前两种属于客观题,后一种是主观题。
试题的难度一般,但个别题目难度大一些,尤其是嵌入式填空题,有一定的难度,由于综合性较强,所以一直被命题者青睐。
至于“简明”“得体”和“准确”(推断),2017年课标全国卷针对“得体”和“准确”(推断)考点设题进行了考查;在山东卷中有所体现,一般会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与词语和语病结合在一起考查。
解构真题 引领规范
类型一 准确
[2017·全国卷Ⅰ]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
高考之后,我们将面临大学专业的选择问题,如果有机会,我们要选择工科方面的专业,因为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培养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而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①不是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好奇心。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梳理
1.明确考点 辨别要求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的能力,要求“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语言准确与否,关键看表达是否合乎逻辑。
2.研读试题 细致分析
从所给的例句来看,根据“因为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进行推断,这种说法明显绝对化,因为激发强烈的好奇心的,不只是学工科,所以可推断出“不是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好奇心”;由此可以对第②处进行推断,并不是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这说明“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的表述不准确;第③处“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的推断也是不合理的,即使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也不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由此,可以得出答案。
3.组织语言 做出答案
②不是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③不是成绩好,毕业后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失分剖析
现场答案
失分剖析
答案一:
②我们需要培养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
③我们也需要取得好的成绩
这个失误答案展示的主要问题就是没能理解命题者的意图,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逻辑推理能力,需要根据语段的内容进行推断,从而指出不合理的地方。
答案二:
②不是上了大学就不需要努力
③不是毕业之后就有工作
这个失误答案展示虽也是推理,但是这个推理没有建立在对语料的理解之上,只是根据个人对问题的认识给出了两个命题,这样的答案看似有理,实际上是脱离了材料依据,这也是不符合答题要求的。
类法总结
设问方式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答题思路
1.审准题干要求。
不要形成思维定式,认为准确类试题都这样考查。
↓
2.审读整个语段。
审读语段,找出不合逻辑的句子。
↓
3.根据要求修改。
根据所给的例句形式,对不准确、不合逻辑的地方进行改写。
核心要点
1.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对生活的常识有所了解,因为只有了解生活常识,才会对一般的逻辑进行合理推理。
2.此外就是掌握一些简单的推理方法,虽然逻辑并不是语文讲授的范围,但是逻辑推理却是考生应该掌握的,如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等。
3.最后就是,在日常的学习中,可以进行学科的交融和渗透,如把数学(充要条件)或物理中的一些方法用于推理当中。
类型二 填空连贯
[2017·全国卷Ⅰ]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药品可以帮我们预防、治疗疾病,但若使用不当,__①__。
以口服药为例,药物进入胃肠道后逐渐被吸收进血液,随着时间推移,__②__。
当药物浓度高于某一数值时就开始发挥疗效。
然而,__③__,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产生毒性,危害身体健康。
答: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梳理
1.明确考点 辨别要求
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也是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
要求在一段文字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字数也有要求。
2.研读试题 细致分析
①处,根据横线前“药品可以帮助我们预防、治疗疾病”“若使用不当”可以推断出此处填写表示“就有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意思的句子;②处,根据横线前“逐渐进入血液”“随着时间推移”和横线后“药物浓度高于某一数值”可以推断出此处填写表示“血液中药物浓度越来越高”意思的句子;③处,根据横线前“然而”和横线后“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产生毒性,危害身体健康”,可以推断出此处填写表示“药物浓度不是越高越好”或者是“药物浓度过高”意思的句子。
3.组织语言 做出答案
①就有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 ②药物浓度会渐渐上升
③药物浓度不是越高越好
失分剖析
现场答案
失分剖析
得分
答案一:
①就可能损害人的健康 ②药物积累越来越多 ③并不是数值越高越好
答案②缺乏对语境的理解,原语境有“当药物浓度高于某一数值时就开始发挥疗效”,但该答案表述与语境不符;答案③大意符合语境,可以承接“当药物浓度高于某一数值时就开始发挥疗效”,但宜围绕“药物浓度”这一关键词拟写答案。
3
答案二:
①就会损害人的健康 ②药物堆积会越来越多 ③毒性也会越来越大
答案①在表述上有些绝对;答案②的“药物堆积越来越多”与原语境不符,应该是说“药物浓度会渐渐上升”;答案③没能弄懂原语段的意思。
2
类法总结
设问方式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题思路
1.审读整个语段,明确话题,抓中心。
2.瞻前顾后,理清关系,划层次(并列、顺承、递进、总分等)。
3.再读语段,关注细节(标点、关联词、提示语等)。
4.整合信息,斟酌词句,拟答案(内容全面、句式一致)。
核心要点
1.所填语句必须与语段整体协调。
也就是说,所填的语句与所给语段是一个整体,这是最符合要求的。
2.词句可以从语段中找根据。
一般我们可以根据对语段的理解,把其中的关键词句摘录下来,然后进行整合。
3.注意关联词的运用。
保证前后语句顺畅、连贯。
类型三 排序连贯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近来,网络上流传着一种名为“人品计算器”的测试软件,虽然版本众多,但其操作方法如出一辙:
输入姓名,然后点击“计算”栏,就会获得人品分值和相应的人品评价。
如果输入“雷锋”,得到的结果却是“雷锋,人品得分:
2。
评价:
算了,跟你没什么好谈的……”。
教育专家孙云晓认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低俗无聊的“恶搞”,对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肯定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
①软件的制作者尽管特意标明“仅供娱乐之用”
②却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通过网络在接触它
③“人品计算器”本身就是“恶搞”
④但忽略了未成年人并不具备成年人的辨别力和判断力
⑤误以为是科学的计算成果
A.①④③②⑤B.①②⑤③④
C.③④①②⑤D.③②⑤④①
思路梳理
1.明确考点 辨别要求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要求选出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2.研读试题 细致分析
本语段为议论性语段:
先摆出现象,再分析其不好影响,最后提出论点。
题目给出的5个句子,一是孙云晓的观点,二是作者的分析。
根据横线前面的内容可知陈述对象为“测试软件”,因而排第一的句子应是①句。
①中有“尽管”一词,②中的“却”和④中的“但”都可与之照应,从语意上来看,④和①连接最紧密,因此①④应连排。
利用排除法,不难得出答案。
3.细致辨别 做出答案
A
失分剖析
现场答案
失分剖析
答案一:
B
解题没有明确的思路,全凭个人感觉解答。
表现在不注意语段的性质,不懂记叙、议论、说明、描写等表达方式的特点,盲目作答。
答案二:
C或D
不会抓答题的切入点,如关联词、过渡句、标点符号等,导致答题错误。
类法总结
设问方式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2.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答题思路
1.审读题干句及各选项,了解整个语段性质,厘清思路。
2.找过渡句、关联词,结合句意筛选出衔接最紧密的句子。
3.本着先易后难、先分后合的原则,最终确定每个句子在语段中的位置。
核心要点
1.首先要明确语段性质,是议论性语段还是描写性语段,抑或是说明性语段。
2.明确语段在逻辑关系、描写角度等方面的明显特征。
3.寻找要求排序的语句中的标志性词语。
类型四 简明
[2016·山东高考]下面是某中学学生会向各班班长所发通知的正文,请阅读并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4分)
为了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同学们的国学素养,校学生会定于10月18日下午4点,在报告厅举办“走近孔子”读书交流会。
届时在孔子研究领域享有极高盛誉的孙荣教授将光临指导,并向各班奉送其最新研究著作。
请拨冗组织班委推荐两名发言的同学,并告知他们一定务必按时到会。
(1)在不改变语意的前提下,为了表达简明,文中必须删掉两个词语,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2分)
思路梳理
1.明确考点 辨别要求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的能力。
要求在不改变语意的前提下,必须删掉文中的两个词语。
2.研读试题 细致分析
本题中两处需要删除的内容都是出现了表意功能相同的成分,“盛誉”是指极大的声誉,极力称赞,或好的口碑的意思;“极高”与“盛”重复,去掉“极高”。
“务必”是一定、必须的意思;“一定”“务必”重复,保留一个即可。
3.组织语言 做出答案
极高 一定(或务必)
失分剖析
现场答案
失分剖析
得分
答案一:
届时 极高
该答案误把“届时”和“将”当成了矛盾。
1
答案二:
素养 一定
该答案误把“素养”当成不简明的词语,这样改就出现了搭配问题。
1
类法总结
设问方式
在不改变语意的前提下,为了表达简明,文中必须删掉两个词语,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答题思路
1.审准题干,明确要求差异。
2.审读语段,看是否出现表意功能完全相同的成分、可用可不用的词语、合理使用代词。
3.根据要求删掉或修改。
核心要点
1.围绕中心 抓住要点
要做到语言简明,首先是每一句话都要围绕既定中心,不要节外生枝。
不过仅仅围绕中心还是不够的,还应该抓住要点。
俗话说“简明扼要”,从表达上说,只有扼住“要”,才能做到简明。
2.善于概括 巧用指代
无论是书面表达还是口头表达,都不能总是具体叙述而不作必要的概括。
只有把必要的叙述和概括结合起来,表达才能简明。
再者,运用必要的复指成分,也是表达中不可少的。
不用复指成分,就会啰嗦。
3.避免重复 删除多余
鲁迅在谈到自己的写作经验时曾说过:
尽量删除可有可无的文字。
这是确保表达简明的又一方法。
类型五 得体
[2017·全国卷Ⅰ]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
A.真是事出意外!
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
“献丑,献丑!
”
C.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D.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
思路梳理
1.明确考点 辨别要求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要求选择“表达得体”的一句。
语言得体与否,关键要看词语的谦敬、是否符合场合、是否符合表达目的等。
2.研读试题 细致分析
B.“献丑”一词不当,因为它是谦辞,用于表演技能或写作的时候,表示自己的能力差。
但语境是“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所以此处用“献丑”不当。
C.“垂询”一词不当,该词是一个敬辞,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
对象有误。
D.“内人”是对他人称自己的妻子。
对象误用。
3.认真辨析 做出答案
A
失分剖析
现场答案
失分剖析
答案一:
B
该答案最容易误选,主要是不清楚“献丑”一词运用的语境,它是一个谦辞,不能用于自己出错时的道歉。
答案二:
D
该答案也容易误选,主要不清楚“内人”应该是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而不是称别人的妻子。
类法总结
设问方式
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2.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 )
3.下列语段中,表达不得体的有哪些,找出来并修改。
答题思路
1.阅读语段或句子,掌握语境(内部、外部)。
2.再次阅读,注意各种情境条件(对象、场合、目的、语体)。
3.根据要求选择或修改。
核心要点
语言得体“四查”
1.查称谓语
称谓是得体的首要因素。
2.查敬谦语
查看敬谦语是否错位,这是重点关注的内容。
许多问题都出在敬谦语的使用上。
3.查语气词
查看表达语气的词语是否生硬、武断。
如“现决定”“务必”等命令性词语是否符合对象。
4.查语体色彩
查看语体色彩的词语。
如口语、书面语的使用是否合乎文体、人物方面的要求。
强化训练 提能增分
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多年感恩教育的积淀,能决定国家的兴亡,育人需要“温火慢炖”,如果是“大火快煮”,将会走向反面;感恩教育需要循序渐进,才能使我们的国家富强。
①感恩教育不能决定国家的兴亡。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②感恩教育中“大火快煮”不一定会走向反面
③感恩教育循序渐进不一定能使国家富强
解析 本语段除了给出的示例外,还存在两处推断问题,如“感恩教育中‘大火快煮’,将会走向反面”“感恩教育需要循序渐进,才能使我们的国家富强”,这两句表述都过于绝对化,普通的教育都具有反复性、复杂性、持续性等多重特性,感恩教育同样具有多重特性,所以片面地认定其发展方向或肯定其作用都存在推理问题。
理清这些再仿照例句即可做答本题。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植物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每个植物都具有全能性,而动物则与它们不同,__①__,不像植物体就是一整个松散的联合体。
所以,即使植物失去了大多数组织后,__②__,所谓“枯木逢春”就是这个道理。
理论上,只要有一个植物细胞存活,__③__,但这对环境条件要求非常高,必须让这个细胞在试管里慢慢分裂,直到可以分化出根茎叶。
答: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每个器官都有严格的分工 ②遇到合适的条件仍可再生 ③这个细胞就能变成一个植株
解析 ①处上文说“每个植物都具有全能性”“一整个松散的联合体”,然后与动物作比较“而动物则与它们不同”,提示考生,此处应填动物器官的特点,而且是与植物的“都具有全能性”相反的,可填“每个器官都有严格的分工”;②处上文假设“植物失去了大多数组织”,下文“‘枯木逢春’就是这个道理”,提示考生,此处要填“逢春”的可能条件,也就是“遇到合适的条件仍可再生”;③处所在句子是对上文所说情况的理论总结,根据上下文“只要有一个植物细胞存活”和“慢慢分裂,直到可以分化出根茎叶”等提示,可确定,此处应填“这个细胞就能变成一个植株”一类的内容。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其实,孔子对于读书有他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类似于“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样的话,《论语》中至少重复了四次。
①他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②他还主张读书是为完善自己,鄙夷那种沽名钓誉的文人
③而无须在乎外在的名声和遭遇
④他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态度
⑤他曾说: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
⑥他一再强调,一个人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学
A.④①②⑤⑥③B.⑥③⑤②④①
C.④①⑥②⑤③D.⑥③⑤④②①
答案 A
解析 此类题可以用排除法。
④①为一组,中心是“兴趣”。
②⑤为一组,中心是“完善自己”。
⑥③为一组,中心是“真才实学”。
④句是作者对“孔子读书看法”的理解与总结,然后再说孔子的具体言行,故置于空缺处的首句。
且③句与“类似于”及整个句顺接自然,故置于最后。
所以选A。
4.下面文段在表达上有多处词语使用不够简明、准确,请找出来并删除。
①12月2日是全国交通安全日。
②根据市交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在中国,每年由于酒后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有数万起。
③超过50%以上的重特大交通事故都是酒驾造成的。
④不少耳闻目睹的亲身事实告诉我们,⑤只有禁止杜绝酒驾,⑥才能“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
⑦我国酒驾造成的事故屡屡见诸于报端,⑧原因之一就是我国酒后驾车者的违法成本太低,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太小。
(1)将(序号)________句中的________删除。
(2)将(序号)________句中的________删除。
(3)将(序号)________句中的________删除。
(4)将(序号)________句中的________删除。
(5)将(序号)________句中的________删除。
答案
(1)将②句中的“根据”或“显示”删除。
(2)将③句中的“超过”或“以上”删除。
(3)将④句中的“亲身”删除。
(4)将⑤句中的“禁止”或“杜绝”删除。
(5)将⑦句中的“于”删除。
解析 本题考查简明、得体的能力。
②句“根据……数据显示”出现杂糅,“根据”和“显示”删其一。
③句“超过”与“以上”重复,删其一。
④句“耳闻目睹的事实”就隐含“亲身”,故删除“亲身”。
⑤句双重否定表肯定,“禁止”与“杜绝”,删其一。
⑥句“诸”即为“之于”之意,与句中“于”字重复。
5.下面是四个日常生活交际情景,其中语言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
A.这次校庆承蒙贵集团慷慨解囊,热情鼎力相助,取得圆满成功。
他日有托,本人定当投桃报李,全力相助。
B.这本古籍是我的恩师惠赠给我的,我现在把它敬赠给你,希望你能有所得。
C.小王同学站起来说:
“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是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
”
D.我们家家教很严,家父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答案 C
解析 C.“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该成语是谦辞,只能用于自己,句中把它用在“陈教授”身上,明显不恰当。
适考素能特训
时间:
40分钟
分值:
52分
一、语言运用题组
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
将基因研究清楚了,人类在生命科学领域就可以随心所欲。
基因专家杨焕明说,了解了基因,我们的确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合成所需要的蛋白质,改良生物品质,有效治疗人类疾病,延长人类寿命,等等。
但是基因不能决定一切,环境因素也很重要。
因此,必须解决环境因素的影响问题,研究基因才有价值。
科学家生活在脱离社会的“象牙塔”里,基因研究必然失败。
①人类将基因研究清楚了并不一定就能在生命科学领域随心所欲。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
②并非必须解决环境因素的影响问题,研究基因才有价值
③科学家生活在脱离社会的“象牙塔”里,基因研究并不一定就会失败(一处3分,两处5分)
解析 解答此题,需要理清语段的思路。
基因与环境因素的作用都不可忽视,研究基因的价值不容置疑,解决环境因素的影响不是确定基因研究价值的条件;基因研究属于科学领域,需要大量的案头工作和试验操作,脱离社会,基因研究不一定就必然失败。
搞清了文段中的这两处逻辑推理问题,此题也就不难作答。
2.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
强降雨、强对流天气要来,高考考生需注意防范,以免严重影响自己成绩;另外降雨可能引发城市内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考生们要提前做好防雨防雷措施,以免耽误考试,没有高校就读,将来找不到政府机关的工作,使生活走向贫困。
①不是强降雨、强对流天气要来就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成绩。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②不是耽误考试、没有高校就读将来就找不到政府机关的工作
③不是找不到政府机关的工作生活就走向贫困(一处3分,两处5分)
解析 解答此题,要理清文段的思路。
另外两处如“耽误考试,没有高校就读,将来找不到政府机关的工作”,这种说法太绝对,各个时期都有通过后天努力取得不俗成绩且从政的人物;还有“找不到政府机关工作,使生活走向贫困”这样的说法明显有问题,很多非政府机关的工作也有不错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又何谈生活走向贫困。
明确这两处问题即可仿例作答。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在身体所需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水、膳食纤维与矿物质元素七大营养素中,矿物质占身体重量的比重不超过5%,__①__。
矿物质参与人体各项的酶活动、体液平衡及能量补给等生化反应。
__②__,会影响到免疫功能或内分泌等生理功能的正常运作,也可能造成情绪失衡、抗压性减弱、记忆力衰退或对环境不适应等现象。
但这些元素人体无法自行制造,__③__。
因此,人类的食物里要含有均衡且足够的矿物质。
答: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二轮 复习 第一 部分 语言文字 运用 专题 语言表达 简明 连贯 得体 准确 鲜明 生动 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