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届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 文档编号:8859743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41.46KB
江西省赣州市届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江西省赣州市届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赣州市届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赣州市届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江西省赣州市2022届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传统年节的文化密码
人们习惯称农历过年的那个一月为“正月”,这是为什么?
一种说法认为“正岁之首月”,表示农历新年第一个月的意思。
另一种说法认为“正”的本意蕴含着“正统”的意思,在古代,每年以哪一个月当第一个月,有时是随着朝代的更换而变化的。
不同王朝更改了月份的次序,便把更改后的第一个月叫作“正月”。
在帝王看来,既然他们占据了天下,居了正位,一年十二个月的次序,也得跟着他们“正”过来,还有一种说法是因秦始皇姓熹名政,他嫌“正”字的读音同他的名字同音犯了忌讳,就下令把“正月”读作“正(征)月”,一直沿用至今。
《淮南子·时则训》记载,“孟春之月,招摇(即北斗星柄)指寅”。
古代以北斗星斗柄初昏时所指的方位作为确定季节的标准,称为斗建,亦称月建。
这是说一年的第一个月开始的时候斗柄指在寅位上,此月即为建寅之月,即正月。
正月名谓的出现甚早,《诗经·小雅》有《正月》的诗篇:
“正月繁霜,我心忧伤。
”史传夏商周至秦汉各朝,正月的月份次序,各有一定的更改。
战国秦汉年间对此尚有所谓“三正论”:
认为夏正建寅,殷正建丑,周正建子是夏商周三代轮流更改正朔。
司马迁《史记·历书》还有记载:
“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
”
然而,诚如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所言“这并不可言”。
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改建亥即夏历的十月为岁首。
汉沿秦制,汉武帝时改用“太初历”,以建寅之月为岁首,以后约两千年,除王莽、唐武后等一度改为殷正、周正外,大多沿用夏正。
由此可见,历史上大多王朝似乎没想到将正月和改朔“正统”绑在一起。
而自汉以降,历史上那么多朝代以夏正为一年的开始,这恐怕也就是正月通常被人们视为岁首的原因。
清黄生《字诂·正》中认为:
“世传秦始皇讳政,故民间呼正月之正作征音,此说非也……占者因斗柄所指之方,以其月为岁首,盖准此以为标的,故曰正,犹言斗柄所指之月耳。
”由于斗建为确定月份的标准,故斗建也称为正。
唐王冰注“正,斗建也”,即为此意。
另外,黄生也认为,正月之正本来就有平声的读法,并非由于避秦始皇的讳而改读平声。
正月写作“征月”,可知正月之正早在秦始皇之前就读平声。
如何准确解读“正月”呢?
“正”在这里是“以此为正”的准则、标志。
如此,“正月”即为一年刚开始时,年内所确立的标志性月份的意思。
在新的一年开始之际,人们就要借“时新”而除旧布新,以新的标准、新的气象塑造人生,由此而形成一系列新年前夕和正月风俗。
正月实施除旧立新的方式,见证于文献的是先秦时期的逐除。
据《吕氏春秋·季冬纪》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
(摘编自陈勤建《传统年节的文化密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商朝、周朝、秦朝分别把11月、12月、10月算作每年的第一个月,一直到汉武帝时期才恢复夏朝的月份排列法。
B.正月通常被人们称为岁首,这是因为从汉朝以后的约两千的时间里,采用的是太初历,以夏正为一年的开始。
C.如今我们习惯称农历一月为“正月”,但在我国的古代时期,这并不是固定的,历史上有好几个朝代,正月不是一月。
D.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吕氏春秋·季冬纪》,“除夕”就是在新年的前一天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列出农历一月被称为“正月”的三种原因:
“岁之首月”,朝代更换后的第一个月,为避秦始皇的讳。
B.第二段引用《诗经》《史记》的记载,都是为了论证夏历、殷历和周历所定的正月的时间各不一样。
C.第四段多次引用黄生的观点,呼应第一段,有的放矢,否定了“正月之正”是因为避秦始皇的讳这一说法。
D.文章提出议论的话题后,分析了农历一月被称为“正月”的真正原因,进而准确解读了“正月”的文化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以北斗星斗柄初昏时所指的方位确定季节,如正月指寅,为建寅之月,二月指卯,为建卯之月。
B.战国秦汉年间所谓的“三正论”揭示了夏历、殷历和周历三者的区别,即各朝历法岁首的月份不同。
C.“正月”之“正”为“准则、标志”之意,古时人们就会在这个标志性月份里除旧布新,以新的标准来塑造人生。
D.“农历”又称“夏历”,是因为它产生于夏朝,且自汉武帝从新使用夏历后,除个别朝代外大多沿用夏正。
2.阅读线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灯
侯发山
周末,小伟回乡下看望父亲。
看到小伟回来,父亲的眼角、眉梢,还有皱纹,舒心的笑意都一起弥漫出来。
小伟还算个孝子,虽然在城里上班,平时没少回家看看,有时忙,回不来,打个电话,或是在微信上视频聊天,真的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这一切都让父亲自豪、欣慰。
吃罢晚饭,父亲提出要带小伟到东江捉鱼。
晚上用鱼竿捉鱼?
黑灯瞎火的能钓到吗?
父亲要给自己做鱼吃?
还是父亲缺钱花啊?
小伟心里打了不少的问号,嘴上还是爽快地答应了。
他知道,老还小,人上了年纪,往往跟小孩子一样,会做出一些看似可笑或是愚蠢的事;小伟还知道,什么是孝顺,顺着老人的意思就是最好的孝顺。
母亲死得早,是父亲一手把自己带大的,风里来雨里去,靠捕鱼供自己吃喝,供自己上学。
小伟毕业参加工作后,想把父亲带进城,父亲执意不去,说自己在乡下惯了,说自己还能干得动,每天活动活动筋骨对身体有好处。
小伟也就没再坚持,他心里清楚,最主要的,家里有母亲的影子和味道,父亲舍不得离开。
来到江边,天已经完全暗下来,江和天似乎连接到一块了,只能听到江水不安分的波涛声。
父亲没有拿出鱼竿,没有带鱼饵。
小伟以为父亲忘了,正要自责自己没有提醒他,父亲笑了笑,说,孩子,不用鱼竿,照样可以捉鱼。
小伟吃惊不小,心想父亲什么时候会徒手逮鱼了?
从未见过,也从没有听说过啊。
难道是父亲早就有的绝技,今天要露一手给自己瞧?
小伟正在胡乱猜测,父亲拉着他来到浅水处,让他往水里看。
顺着父亲的手势,小伟辨认半天,才看清水底下有个闪闪发光的东西。
那是什么?
小伟心里疑惑,正要问父亲,父亲说,小伟,那是蛤蟆鱼,也叫老头鱼,学名安康鱼。
还有这种鱼?
它怎么会发光呢?
小伟惊诧不已。
他又往水里细看,看到这种鱼头顶上有一根钓竿,这根钓竿不时会发出星星一样的闪光,象一只悬挂明灯的钓鱼杆。
父亲说,蛤蟆鱼基本上是吃等食的,平时潜伏不动,以背鳍第一棘的皮瓣为钓饵,诱捕那些趋光的鱼虾类。
说到这里,父亲挽起裤脚悄悄下水,探下身子,手猛地一伸,就抓到了那只蛤蟆鱼。
蛤蟆鱼在父亲手里扭曲着身子,但被父亲牢牢抓在手里。
小伟打开手机的电灯,看到这种鱼头大,口宽,胸鳍宽大,尾部细小,背紫褐色,腹面淡色。
小伟呵呵一笑,对父亲说:
“爹,这就叫做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
这种鱼肉少,吃起来不过瘾。
父亲甩手把鱼扔进了江里,然后继续说道,咱江边好多渔民都喜欢逮蛤蟆鱼,好逮,不费劲。
孩子,人跟这蛤蟆鱼一样,不能太出风头。
父亲这是哪里话啊?
小伟心里打了个愣。
父亲说,你下乡扶贫,你改造危房,你资助贫困大学生,这些都没错,不要传到朋友圈嘛。
原来父亲天天去自己的朋友圈里转,时时关注着自己呢!
小伟恍然大悟,心里一下子热乎起来。
天天点赞的不一定是朋友,不点赞的不一定就不是朋友,看来这话真是没说错。
父亲说,你若挺不下来,或是做得不够圆满,让人揪住把柄,可就不好喽。
你是单位的一把手,有时不能太招人眼了。
小伟说,爹,我是故意那样做的。
父亲愣怔了一下。
小伟说,我那样做,一是督促自己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二是让大家监督自己,杜绝自己有谋私利的行为,还有一点,就是做一个样子给他们看!
爹,无欲则刚,有什么好怕的呢?
龟儿子,咋不早给我说呢?
害得我担惊受怕,好几个晚上都睡不着。
父亲说着,拿起拳头轻轻捶了小伟的胸脯一下。
有轮船的汽笛声从江面上飘过来。
父亲指着远处的灯塔,自豪地说,小伟,爹希望你能像你说的那样,要做灯塔发出的光,不要做蛤蟆鱼身上的光!
小伟看着父亲,感觉到父亲的身板还是那样的结实,那样的硬朗,那样的温暖。
回家的路上没有路灯,黑瞎瞎的,有父亲在身边,小伟走得很踏实,一点也不用担心会迷路。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小说善于设置悬念,第四段开头的四个问句既表现了小伟的复杂想法,也设了悬念,引发读者对“父亲”真实意图的猜测,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小说第五段是景物描写,交代了“父亲”捉鱼时的地点、时间以及昏暗的环境,其中“不安分”一词赋予江水人的情感,写出了江水波浪起伏的状态。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在本文中指的是蛤蟆鱼要诱捕那些趋光的鱼类,却被“父亲”抓住的情景,“父亲”以此情景启示小伟,让他明白为官不贪的道理。
D.小伟作为单位的一把手做了许多有利于民的事,他正直无私,愿当先锋模范,在小伟将自己的行为传到朋友圈这件事上,“父亲”开始时有些不大赞同。
2)小说中“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请简要分析“要做灯塔发出的光,不要做蛤蟆鱼身上的光!
”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镜中人
杨绛
①我屋里有三面镜子,方向不同,光照不同,照出的容貌也不同。
一面镜子最奉承我,一面镜子最刻毒,一面最老实。
我对奉承的镜子说:
“别哄我,也许在特殊情况下,例如‘灯下看美人’一霎时,我会给人一个很好的印象,却不是我的真相。
”我对最刻毒的镜子说:
“我也未必那么丑,这是光线对我不利,显得那么难看,不信我就是这副模样。
”最老实的镜子,我最相信,觉得自己就是镜中人。
其实,我哪就是呢!
②我曾用过一个最丑的老妈,姓郭。
她第一次来我家,我吓得赶忙躲开了眼睛。
她丑得太可怕了:
梭子脸,中间宽,两头狭,两块高颧骨夹着个小尖鼻子,一双肿眼泡;麻皮,皮色是刚脱了痂的嫩肉色;嘴唇厚而红润,也许因为有些紧张,还吐着半个舌尖;清汤挂面式的头发,很长,梳得光光润润,水淋淋地贴在面颊两侧,好像刚从水里钻出来的。
③从前的老妈子和现在的“阿姨”不同。
老妈子有她们的规矩。
偷钱偷东西是不行的,可是买菜揩油是照例规矩,称“篮口”。
如果这家子买菜多,那就是油水多,“篮口”好。
我当家不精明,半斤肉她报一斤,我也不知道。
买鱼我只知死鱼、活鱼,却不知是什么鱼。
所以郭妈的“篮口”不错,一个月的“篮口”比她一个月的工资还多。
她讲工钱时要求先付后做,我也答应了。
但过了一月两月,她就要加工钱,给我脸瞧。
如果我视而不见,她就摔碟子、摔碗嘟嘟囔囔。
我给的工钱总是偏高的。
我加了工钱嘱她别说出去,她口中答应却立即传开了,然后对我说:
家家都涨,不止我一家。
她不保密,我怕牵累别人家就不敢加,所以常得看她的脸子。
④她审美观念却高得很,不顺眼的,好比眼里夹不下一粒沙子。
一次,她对我形容某高干夫人:
“一双烂桃眼,两块高颧骨,夹着个小鼻子,一双小脚,走路扭搭扭搭……”我惊奇地看着她,心想:
这不是你自己吗?
⑤我们家住郊外,没有干净的理发店。
我自己进城做个电烫,自己做头发,就可以一年半载不进城。
我忽然发现她的“清汤挂面”发式,也改成和我一样的卷儿了。
这使我很惊奇。
一次我宴会遇见白杨。
她和我见面不多,却是很相投的。
她问我:
“你的头发是怎么卷的?
”我笑说:
“我正要问你呢,你的头发是怎么卷的?
”我们讲了怎么卷:
原来同样方法,不过她末一梳往里,我是往外梳。
第二天我换了白杨的发式。
忽见郭妈也同样把头发往里卷了。
她没有电烫,不知她用的什么方法。
我不免暗笑“婢学夫人”,可是我再一想,郭妈是“婢学夫人”,我岂不是“夫人学明星”呢?
⑥她来我家不久,钟书借调到城里工作了,女儿在城里上学、住宿。
家里只我一人,如果我病了,起不了床,郭妈从不问一声病,从不来看我一眼。
一次,她病倒了,我自己煮了粥,盛了一碗粥汤端到她床前。
她惊奇得好像我做了什么怪事。
从此她对我渐渐改变态度,心上事都和我讲了。
⑦她掏出贴身口袋里一封磨得快烂的信给我看,原来是她丈夫给她的休书。
她丈夫是军官学校毕业的,她有个儿子在地质勘探队工作,到过我家几次,相貌不错。
她丈夫上军官学校的学费,是郭妈娘家给出的。
郭妈捎了丈夫末一学期的学费,就得到丈夫的休书。
那位丈夫想必是看到郭妈丑得可怕,吃惊不小,结婚后一两个星期后就另外找了一个女人,也生了一个儿子。
郭妈的儿子和父亲有来往,也和这个小他一二个月的弟弟来往。
郭妈每月给儿子寄钱。
我最受不了的事是每月得起着鸡皮疙瘩为郭妈读信并回信。
她感谢我给她喝粥汤,我怜她丑得吓走了丈夫,我们中间的感情是非常微薄的。
她太欺负我的时候,我就辞她;她就哭,又请人求情,我又不忍了。
因此她在我家做了十一年。
⑧奇怪的是,我每天看她对镜理妆的时候,我会看到她的“镜中人”,她身材不错,虽然小脚,在有些男人的眼里,可说袅娜风流。
肿眼泡也不觉肿了,脸也不麻了,嘴唇也不厚了,梭子脸也平正了。
⑨她每次给我做了衣服,我总额外给她报酬。
我不穿的衣服大衣等,还很新,我都给了她。
她修修改改,衣服绸里绸面,大衣也称身。
十一年后,我家搬到干面胡同大楼里,有个有名糊涂的收发员看中了她,老抬头凝望着我住的三楼。
他对我说:
“你家的保姆呀,很讲究呀!
”幸亏郭妈只帮我搬家,我已辞退了她,未造成这糊涂收发员的相思梦。
我就想到了“镜中人”和“意中人”的相似又不同。
我见过郭妈的“镜中人”,又见到这糊涂收发员眼里的“意中人”,对我启发不小。
郭妈自以为美,只是一个极端的例子。
她和我的不同,也不过“百步”“五十步”的不同罢了。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花了大量笔墨描摹郭妈外貌的丑,又写她批评高干夫人、学作者卷头发,塑造了一位虽条件不好但却有着自信人生的底层女性形象。
B.作者自己屋里的三面镜子,是指人对自我的三种认知状态,郭妈的认知属于奉承的镜子,作者的认知则属于老实的镜子。
C.杨绛散文结构开合自如,技巧娴熟,不着痕迹却独具匠心,第⑥段看似闲笔,但在文章结构上却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出了下文郭妈和丈夫的关系问题。
D.文章写郭妈的特点,同时从郭妈来反观自己,进而以此来揭示人们在自我认知方面常常会美化自己,存在偏差的普遍现象。
2)在作者笔下,郭妈身上体现出了各种矛盾特点的交织,请简要分析。
3)文章主体部分是写郭妈,却不用“郭妈”作题目,而以“镜中人”为题,为什么?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铉,字宗器,长洲人。
生弥月而孤。
及长,割股疗母疾。
母卒,衣毁,以孝闻。
永乐中,用善书征入翰林,举顺天乡试,授中书舍人。
宣德时,预修成祖、仁宗《实录》,迁兵部主事,仍供事内廷。
正统中,再修《宣宗实录》,进侍讲。
以学士曹鼐等荐,与修撰王振教习庶吉士。
景帝立,进侍讲学士,直经筵。
三年以高谷荐迁国子祭酒时以国计不足放遗诸生不愿归者停其月廪。
铉言:
“养才,国家急务。
今仓廪尚盈,奈何靳此?
”遂得复给。
又令甄别六馆生,年老貌寝,学艺疏浅者,斥为民。
铉言:
“诸生荷教泽久,岂无片长?
况离亲戚,弃坟墓,艰苦备至,一旦被斥,非朝廷育才意。
乞拣年貌衰而有学者,量授之官,”帝可其奏。
寻以母丧归。
服阙,赴都,陈询已为祭酒。
帝重铉,命与询并任。
天顺初,改少詹事,侍东宫讲读。
明年十月卒。
帝及太子皆赐祭,赙赠有加。
宪宗立,赠礼部侍郎,谥文恭。
铉性介特,言行不苟。
教庶吉士及课国子生,规条严整,读书至老弥笃。
仲子瀚以进士使南方,诚行,阅其衣箧,比还,箧如故,乃喜曰:
“无玷吾门矣。
”瀚官终副使,能守父训。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五十一》)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三年/以高谷荐/迁国子祭酒时/以国计不足/放遣诸生/不愿归者停其月廪
B.三年/以高谷荐/迁国子祭酒时/以国计不足/放遣诸生不愿归者/停其月廪
C.三年/以高谷荐/迁国子祭酒/时以国计不足/放遣诸生不愿归者/停其月廪
D.三年/以高谷荐/迁国子祭酒/时以国计不足/放谴诸生/不愿归者停其月廪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兵部,六部之一,主管武官的选用、考查以及有关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B.《宣宗实录》,是以明朝宣德皇帝谥号命名的一部编年史,专记其统治时期的大事。
C.服阕,守丧期满除去丧服。
根据与死者关系的亲疏,所穿丧服由重至轻,分为五服。
D.祭酒,为国子监最高负责人,中央官职之一。
主要任务为掌管大学之法与教学考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铉以孝闻名。
他曾割下大腿肉为母亲治病;母亲去世时,因为哀伤过度,健康受到损害。
B.刘铉爱惜人才。
皇帝欲斥退部分六馆生为民,刘铉认为与朝廷育才本意不符,建议量才任官。
C.刘铉深受器重。
他去世时,皇帝和太子都赐赠财物治丧,并追赠他礼部侍郎官衔,谥号文恭。
D.刘铉治学严谨。
他喜好读书,至老弥笃;教导庶吉士和国子生时,制定了严整的规章制度。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永乐中,用善书征入翰林,举顺天乡试,授中书舍人。
(2)濒行,阅其衣箧。
比还,箧如故,乃喜曰:
“无玷吾门矣。
”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苏轼《赤壁赋》)
5.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璧有瑕,请指示王。
”王授璧。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
“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议不欲予秦璧。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曰,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何者?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
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大史公曰:
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
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
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颜,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璧有瑕,请指示王指示:
指出给……看
B.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逆:
违背,触犯
C.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引:
执持
D.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威信:
威望与信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曰羝乳乃得归
B.相如因持璧却立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C.秦贪,负其强阉竖恐终为其患
D.传之美人,以戏弄臣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章台宫是秦国最重要的宫殿,是接见各国使臣、举行国宴、处理重大政务的地方。
B.斋戒包括斋和戒两方面,通常指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洁身清心,以示虔诚。
C.有司是古代朝廷中专司职事的各级各部门官吏的泛称,“司”有掌管、职掌之意。
D.太史掌管修史及天文历法等,秦汉称太史令,司马迁曾任此官,故自称“太史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何者?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2)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
三、选择题
6.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父亲会做各种灯,特别是用浅绿透明的“鱼鳞纸”扎的纺织娘,可谓是惟妙惟肖。
B.陈锋虽然来自贫困的山区,但他勤奋好学,刻苦专研,在高二就自学完成了全部高中课程,各省表示愿意免试录取他的知名大学已经罄竹难书。
C.有些地方的球迷,对主队的平庸绝不谩骂,而是将大家耳熟能详的老歌即兴换上新词,齐声歌唱,委婉的表达不满。
D.《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虽然没有明星和绚烂的舞台,但播出仅数期便成功登堂入室成为中央电视台黄金档节目。
7.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当:
抵押
B.使人遗赵王书遗:
送
C.阴知奸党名姓阴:
阴险
D.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穷厄:
陷于困境
8.下列诗句与漫画内容理解吻合的一项是
A.凭君满酌酒,听我醉中吟。
B.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C.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D.九转灵丹那胜酒?
五音清乐未如诗。
9.下列各组中有关祝贺词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宜室宜家(贺人乔迁)②弄瓦之喜(贺人生儿子)③琴瑟和调(贺人新婚)
④洙泗高风(贺校庆)⑤齿德俱增(贺寿辞)⑥杏坛之光(贺医生开业)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⑥
10.下列所选名著与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论语》
儒家经典
语录体、对话体
孝、忠、信、恕
欲速则不达
B
《红楼梦》
《石头记》
红学
脂砚斋评点
紫鹃试玉
C
《三国演义》
历史小说
东汉末年至晋朝统一
拥刘反曹
大闹飞云浦
D
《风波》
鲁迅
短篇小说
七斤嫂
一代不如一代
A.AB.BC.CD.D
四、名句默写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以雕刻为喻,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用比喻手法写出生命的短暂和渺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琵琶女多次被邀请后才出场的矜持之态。
(4)《论语·卫灵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是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五、诗歌鉴赏
12.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汴河①怀古二首(其二)
皮日休②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③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注释)①汴河,即通济渠。
隋唐大运河的首期工程,连接了黄河和淮河。
隋亡后被称为“汴河”。
②皮日休(约838年-约883年):
晚唐诗人。
由于唐末政治腐败,晚年参加黄巢起义。
③水殿龙舟:
高四层、三层的大船。
1)本诗是怀古咏史诗,咏了隋炀帝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二事。
2)颈联和尾联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试简要分析。
六、语言表达
13.下面这则应用文在文字和表达上有五处表述不当的地方,请找出并作修改。
招领启示
各位同学们:
本人于9月26日下午放学后捡到红色钱夹一只,内有人民币伍拾圆,请失主速与高一(9)班张宇同学联系,本人十分感谢!
高三(8)班,张宇
2018年9月26日
七、作文
14.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正视你自己的一切,这是一种态度,是一条路径,也是一种智慧,更是你人格中的一部分。
要求:
结合材料的内容及自己的经历、体验、感悟,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不限、文体特征明显,自拟题目。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C
解析:
1)C
2)B
3)B
2.C
解析:
1)C
2)
(1)命运坎坷,爱家爱子:
父亲早年丧偶,尝尽艰辛;靠捕鱼供“我”上学,将“我”养大,时时关注“我”朋友圈,担心“我”犯错,借用蛤蟆鱼来劝说;
(2)勤劳独立,有情有义:
不愿跟“我”进城,仍在农村劳动;不愿离开有母亲的影子和味道的家;(3)不爱张扬,富有正气:
支持“我”下乡扶贫等,劝“我”不能太招人眼。
3)作用:
这句话是指人应该有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精神,不能太张扬和自私。
既表明了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省 赣州市 届高一上 学期 期末考试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