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精讲义+优习题 6.docx
- 文档编号:8857425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63.96KB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精讲义+优习题 6.docx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精讲义+优习题 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精讲义+优习题 6.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精讲义+优习题6
限时规范训练
(时间:
40分钟 满分:
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二十八日,和约签字;我国代表拒绝签字,不出席会场;而发电报告北京政府,说:
“……不料大会专横至此……若再隐忍签字,我国……将更无外交之可言。
”下列选项与该会议相关的是( )
A.割让台湾及附属岛屿
B.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让给日本
C.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提出“两个中国”观点
解析:
选B。
根据材料中“和约签字;我国代表拒绝签字”等信息可知这次会议是巴黎和会。
巴黎和会上,英美等国操纵会议,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让给日本。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故选B项,A、C、D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
2.北京学生发起五四运动后,首先支持他们的是以商会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而那时商会已遍及各地;随之,上海等大城市的工人也投入运动。
吴佩孚6月9日通电说,“莘莘学子……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有可原。
”这反映出( )
A.五四运动是全国性革命运动
B.经济诉求是运动的重要目标
C.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军队支持是胜利的重要原因
解析:
选C。
从材料中关于“北京学生”“资产阶级”“工人”“吴佩孚”的叙述可知,五四运动得到不同阶级的支持和同情,这反映出五四运动具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故答案为C项。
A、B两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3.(2018·安徽“江南十校”一模)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起点,该观点的主要依据是( )
A.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B.中共的成立开辟中国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C.五四运动继承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
D.革命指导思想和领导力量发生重大变化
解析:
选D。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人民民主革命,其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故D项符合题意。
A项无法体现中华民族走向复兴,排除;中共成立于1921年,且材料信息强调五四运动的意义而非中共成立的影响,故B项错误。
C项无法体现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排除。
4.中国国民党农民运动讲习所于1924年在广州成立,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共培养学生400多人,其中1/3的学生担任了农民运动特派员,其他人则回原籍从事农民运动。
该讲习所的举办( )
A.表明革命重心转向农村
B.开辟了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
C.掀起了土地革命的高潮
D.实践了国民革命的政策策略
解析:
选D。
依据材料无法得出A项,错误。
B、C两项与“中国国民党”无关。
国民革命主张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材料所述是该政策实践的体现,故D项正确。
5.(2018·湖南十三校联考)1925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8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将辖下各地方军队名目取消,统一更名为国民革命军,初期国民革命军在军、师两级设党代表及政治部,进行政治教育和政治领导。
党代表及政治部的设立( )
A.使国民革命军主要受中共的领导
B.是学习美英等国军队建设的结果
C.有利于提高国民革命军的战斗力
D.使国民革命军成为工农革命武装
解析:
选C。
国民革命军在军、师两级设党代表及政治部,进行政治教育和政治领导,可以提高军队的政治素养,有利于提高国民革命军的战斗力,故选C项。
当时国民革命军主要是受国民党领导,故A项与史实不符;英美等国军队中并未设立党代表及政治部,故B项错误;国民革命军并非工农革命武装,故D项错误。
6.(2018·广东珠海一模)中国近代某革命政府下达部队动员令,宣布其军事战略为:
“先定三湘,规复武汉,进而与我友军会师,以期统一中国,复兴民族。
”依据该战略展开的军事行动( )
A.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B.收回了列强在中国的部分权益
C.成为中华民族复兴转折点
D.揭开了解放战争中解放南京的序幕
解析:
选B。
根据材料中的军事战略可以判断该军事行动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
在北伐战争中,列强在中国的部分权益被收回,如九江、汉口的英租界,故选B项。
A项属于辛亥革命的成果,C项属于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D项属于渡江战役的意义。
7.(2018·湖南十三校联考)下表是不同史料关于井冈山会师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记述
出处
四月朱、毛两部及湘南农军退到宁冈,再开始边界的割据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1928年)
1928年4月28日,我们南昌起义留下来的这部分队伍和湘南地方武装,在宁冈县的砻市同毛主席直接领导的工农革命军胜利会师了
朱德《从南昌起义到上井冈山》(1962年)
据吉安来人报告,毛泽东部确与朱德部汇合
1928年4月25日《江西省委给中央的报告——目前政治形势与朱毛发展状况》
A.井冈山会师地点是宁冈县砻市
B.井冈山会师的时间是1928年4月
C.井冈山会师后首战失利退宁冈
D.井冈山会师后军队称为工农革命军
解析:
选B。
由第一则材料“四月,朱、毛两部及湘南农军退到宁冈,再开始边界的割据”可知,朱毛两部先会师后再退居宁冈,这与第二则材料讲述的朱毛会师于宁冈县砻市不符,故A项错误;由第二则材料可知1928年4月朱毛会师,而其他两则出自1928年4月的材料均提到了朱毛两部会师,可用来印证第二则材料,故B项正确;第一则材料只提到朱毛两部退到宁冈,不能说明这次战役是朱毛会师后的首战,故C项错误;三则材料中均未提到朱毛会师后的军队名称,故D项错误。
8.(2018·江西五市八校联考)下图反映了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消长和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B.中共开展“工农武装割据”运动
C.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利
D.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完成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国共十年对峙期间中国共产党的发展。
根据材料中a年到b年中共党员数量先减后增,主要组成成分构成由工人转变为农民,结合所学可知a年为1927年,b年为1928年,故A项错误,B项正确;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完成,故D项错误。
9.1927年2月,瞿秋白在《中国革命中之争论问题》中说:
工人阶级要以自己做主干,集合农民兵士及一般反帝国主义的革命分子于国民党,使国民党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而自己努力做这一革命中心的元核——领导者。
这一阐述( )
A.开始认识到工农联盟的重要性
B.准备改组并掌握国民党领导权
C.继续追随国民党进行国民革命
D.触及无产阶级革命领导权问题
解析:
选D。
根据材料“1927年2月,瞿秋白在《中国革命中之争论问题》中说……而自己努力做这一革命中心的元核——领导者”可知,瞿秋白此时已触及了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故D项正确。
10.观察下面的1934年10月江西部分地区农户土地占有状况调查表(%),表中农户的土地占有状况反映了江西( )
地区
安远、寻乌、信丰3县
莲花琴亭村193户
龙州等17村393户
5亩以下
70
74.6
72.77
5-10亩
20
19.2
11.45
10-20亩
5
3.6
3.56
20亩以上
2
无田
3
2.6
12.22
A.土地革命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B.地主依旧占有绝大部分的土地
C.无地群众对社会稳定不具威胁
D.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
解析:
选D。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积极开展土地革命,给予农民一定数量的土地,故D项正确。
11.(2018·广东珠海一模)1929年,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兴国土地法》中:
把“没收一切土地归政府所有,交农民使用”,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1931年,苏区中央局发布通告指出,农民“不仅要取得土地使用权,主要还是要取得土地所有权”。
这表明当时( )
A.军事的失利推动了中共调整土地政策
B.土地革命不利于劳动者积极性的提高
C.农村生产关系调整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D.土地革命受到“左”倾错误严重误导
解析:
选C。
从材料信息可知,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革命根据地的具体情况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其目的是调动根据地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积极性,这表明当时农村生产关系调整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故选C项。
1929-1931年,革命根据地的军事斗争并未失利,故A项与史实不符;土地革命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体现了中共实事求是地解决土地问题,故D项错误。
12.(2018·广东汕头一模)某时期中共的宣传口号先后包括:
“苗人下山来与汉族共同打倒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军阀”“保护喇嘛,信教自由”“抗日反蒋,保护回民”“苏维埃分田地牛羊粮食房屋财产给回番穷人”等。
这些口号( )
A.为国民大革命准备了条件
B.扩大了中央革命根据地
C.有利于红军实施战略转移
D.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
选C。
从材料信息看,中共希望团结苗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共同抗击国民党军阀和日本侵略者,同时实行分田地财产等给穷人,可知此时正值红军长征时期。
这些口号有利于红军实施战略转移,故C项正确,B项错误。
A、D两项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排除。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
13.(2018·孝感六校联盟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5分)
材料一 中国政治经济的根本危机,在全国任何一处都是同样继续尖锐化,没有丝毫的差别,因此在中心城市爆发了伟大的工人斗争,必然形成全国革命高潮……争取一省与几省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
——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议
材料二 经过了一次大革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强大的敌人,弱小的红军,土地革命——这是中国革命战争四个主要的特点。
这些特点,规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指导路线及其许多战略战术的原则。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
材料三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材料一与材料三对当时促成全国革命高潮的决定因素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8分)
(2)材料一中认为中国革命应走什么道路?
是否正确?
结合材料二有关内容加以说明理由。
(10分)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毛泽东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方面怎样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7分)
解析:
(1)本小问的不同,根据材料一“在中心城市爆发了伟大的工人斗争,必然形成全国革命高潮”可以得出工人阶级的斗争决定着全国革命高潮;根据材料三“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无疑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可以得出农民斗争是决定全国革命高潮的决定因素。
(2)第一小问的道路,依据材料一的描述可知,强调的是城市工人阶级的作用,坚持走城市中心道路;第二小问的是否正确,结合所学可知,城市中心道路不符合国情,很明显是不正确的;第三小问的理由,根据材料二“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强大的敌人,弱小的红军,土地革命”可知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城市敌强我弱,仅靠工人阶级的斗争不可能取得胜利,当时中国革命的中心只能是农村。
(3)本小问的简述,马克思认为革命应该在工人阶级力量较强的城市爆发,材料一坚持城市中心正是这一理论的体现,但是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创造性的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新民主主义的胜利指明了方向。
答案:
(1)材料一认为中心城市的工人斗争是促成全国革命高潮的决定因素,材料三则认为农民运动才是促成全国革命高潮的决定因素。
(2)道路:
以中心城市工人暴动取得革命胜利的道路。
不正确。
理由:
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城市敌强我弱,仅靠工人阶级的斗争不可能取得胜利,事实证明这条路走不通。
(3)国民革命失败后,鉴于以城市为中心开展武装斗争一再失败的教训,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上了一条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14.(2018·清华大学学术能力测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苏区主要货币表(部分)
1
1931年鄂东银行贰串文券,正面印着马克思像,背面印有“打倒帝国主义!
……推翻军阀国民党政府!
……拥护工农兵苏维埃政府!
拥护中国共产党!
拥护农民银行!
”等口号
2
1931年江西工农银行银元券壹元券,正面左右印有马克思和列宁头像,右侧印有“增加工农生产”,左侧印有“发展社会经济”口号
3
1934年川陕省工农银行铜元票三串文券,正面印有“土地归农民”“政权归苏维埃”口号。
背面印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坚决保卫赤区”口号和列宁像
——摘编自《中国革命根据地货币文化
“给力”革命斗争的现象透析》
根据上表,提取三则共同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解析:
可以从三则文字信息入手,分析它们的内涵,联系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斗争目标、斗争策略、革命任务等知识进行说明。
答案:
信息一:
货币印有马克思、列宁头像。
说明一:
表明中国革命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
信息二:
货币均体现农民阶级的要求。
说明二:
说明当时中国革命是以农村为中心,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信息三:
拥护政权、发展生产,土地归农民、保卫赤区,等。
说明三:
农村革命根据地主要任务是:
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或巩固政权)。
如学生回答“打倒帝国主义!
推翻军阀国民党政府”说明中国革命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亦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精讲义+优习题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课件 讲义 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