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梦龙《故乡》教学实录语文.docx
- 文档编号:8854119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18.84KB
钱梦龙《故乡》教学实录语文.docx
《钱梦龙《故乡》教学实录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钱梦龙《故乡》教学实录语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钱梦龙《故乡》教学实录语文
钱梦龙:
《故乡》教学实录
(上课之前,钱老师委托金华市教研员布置学生自读课文,提出疑问。
但钱老师到金华时却被告知“学生已看过课文,没有问题”。
于是立即补上了一堂“提问指导课”,结果全班共提出了600多个问题)
一、导入新课
师:
昨天,同学们书面提出了许多问题,都提得很好。
有两位同学提了二十多个问题,又多又好。
大家提的问题涉及课文的各个方面,我把它们分为七类。
板书:
一、一般疑问
二、回乡途中的“我”
三、闰土
四、杨二嫂
五、宏儿和水生
六、离乡途中的“我”
七、写景
大家提了这么多问题,第一步走得很好。
那么第二步该怎么走呢?
大家说说看。
生:
(齐)解决问题。
师:
好。
在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之前,我先来考一考大家:
《故乡》是在什么时候写的?
生:
1921年。
师:
很好。
那么,在1921年的十年前,我国有一次很大的社会变动,是什么?
生:
辛亥革命。
师:
这《故乡》写的就是辛亥革命后十年间的事。
那么,当时的社会情况怎样呢?
……我提醒一下,可以联系本学期读过的另一篇鲁迅的文章《一件小事》,它的写作年代和《故乡》差不多同时。
回忆一下,《一件小事》写到了当时的社会状况没有?
怎么写的?
生:
其间耳闻目睹了许多所谓国家大事:
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
师:
很好,袁世凯、张勋是什么人?
生:
卖国贼。
师:
对。
是卖国贼,是军阀。
当时辛亥革命的成果被军阀夺走了,辛亥革命有局限性。
那么,农民问题解决了没有?
生:
(齐)没有!
师:
怎么知道的?
生:
从《故乡》里可以看出,农民生活日益贫困。
师:
对,当时的农民是日益贫困的。
这就是《故乡》的时代背景。
这个问题明白了,我们就可以来解决同学们提出的各类问题了。
现在,先请提出第一类问题——一般疑问。
二、讨论“一般疑问”
生:
92页第5行“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乡村”,为什么用一个“横”字?
师:
你很会“咬文嚼字”!
为什么用“横”字?
可以换上别的字吗?
生:
“有”。
师:
好。
“远近有几个萧索的村庄”,也行。
生:
用横字就显得这些村庄是乱七八糟的。
生:
村庄好像是横躺着。
生:
给人悲凉的感觉。
师:
对。
这“横”字使人感到村庄是死气沉沉的,而不是生气勃勃。
从这里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很注意用词。
还有问题吗?
生:
97页倒数第3行,母亲说:
“这些人又来了,说是买木器,顺手也就随便拿走的……”为什么顺便拿走呢?
生:
贪小便宜。
师:
对,是有这种思想。
但这也似乎反映了一种情况,可以看到当时农民的情况……
生:
生活贫困。
师:
对。
还有,课文里说,木器卖掉了,只是收不起钱来,为什么?
生:
也是因为贫困。
师:
对了。
看上去只是一个细节,但也反映了这样一个大问题。
还有吗?
生:
“亲戚本家”是什么意思?
师:
先说“本家”,“本家”是什么意思?
生:
本家是同姓的。
师:
说得好。
那么亲戚呢?
生:
亲戚是不同姓的。
师:
你们看,这个问题他解决得多好啊!
还有别的问题吗?
生:
现在的闰土不如以前的闰土,这样看对不对?
师:
你们看对不对?
生:
(齐)对。
师:
那么,记得有个同学提出,社会是发展的……这个问题是谁提的,说说好吗?
生:
历史是发展的,但故乡却倒退了,难道历史会倒退吗?
师:
对啊。
这问题怎么解决呢?
生:
辛亥革命后,历史倒退了。
生:
我不同意。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这是很大的发展。
生:
历史发展有兴旺的时期,也有衰败的时期。
师:
对,对。
我补充一点,好不好?
就是历史的发展是有曲折的,在前进中也有倒退。
例如我国在解放后有没有过倒退?
生:
(齐)有!
师:
什么时候?
生:
(齐)文化大革命!
师:
对了。
你看历史总的看来是向前的,“四人帮”不是粉碎了吗?
但在“文革”那几年,历史的发展也有了点曲折。
在辛亥革命后,由于军阀的混战,历史也有过倒退。
……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
96页倒数第5行,“他不咬人么?
”这“他”应该是“它”。
师:
是啊,有的同学说鲁迅先生写了许多错别字,是么?
(众笑)谁能解决?
生:
在“五四”时期,“他”和“它”是通用的。
师:
你怎么知道的?
生:
书上看来的。
师:
对啊!
看到的就马上能用。
的确,“五四”时期,“她”、“他”、“它”都是一个“他”。
还有问题吗?
生:
102页倒数第6行,“可以听他自己去选择”,“听他”是什么意思?
师:
谁能回答?
生:
随他自己。
师:
对,也可以叫做“听便”。
还有问题吗?
生:
93页第2行,“公同卖给别姓了”,为什么不用“共同”?
师:
啊,鲁迅又写错字了,是吗?
(笑)这个老屋是“我”家的吗?
生:
(齐)不是。
师:
不是,所以要卖掉就要几房本家公议(板书),公议后决定卖,就是“公同卖给别姓了”。
这里鲁迅没错,我为他辩护。
生:
93页第9行,“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为什么用“飞出”?
师:
母亲是迎出,宏儿是飞出,能对调吗?
生:
(笑)
师:
为什么笑?
生:
老太太走得慢。
生:
宏儿活泼。
师:
不能倒,这就是用词准确。
还有问题吗?
生:
“我”叫闰土是“闰土哥”,闰土叫“我”是“迅哥儿”,他俩谁大些?
师:
对啊。
都是哥,谁是弟弟呢?
(笑)
师:
哥是通称。
生:
迅哥是小名。
师:
是小名,大家同意吗?
生:
(齐)同意。
师:
我也同意。
生:
杨二嫂说:
“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鲁迅先生不是只有一个叫许广平的夫人吗?
(笑声)
师:
谁能回答?
生:
迅哥儿是书中的人物,不是鲁迅。
生:
迅哥儿是作者所塑造的艺术形象。
师:
这话说得多好啊!
语言多丰富啊!
录音机已经把这句话录进去了。
(笑)
生:
这是杨二嫂胡说八道。
师:
那么“我”究竟是不是鲁迅呢?
生:
《故乡》中的“我”,《社戏》中的“我”,还有一些鲁迅作品中的“我”是不是就是鲁迅?
如果不是,为什么都很相似?
师:
这问题提得很好。
这位同学把许多课文联系起来了,想得很广。
那么你认为这样,我想先听听你的意见。
生:
不是。
师:
什么理由?
(生不能答。
老师继续启发)你们知道鲁迅写的《孔乙己》吗?
生:
(齐)知道!
师:
那里面的“我”是个酒店的小伙计。
鲁迅卖过酒吗?
生:
(齐)没有!
师:
所以这个“我”是作者在小说中所塑造的……
生:
(接话)艺术形象!
师:
小说的情节是可以虚——
生:
(接话)虚构的!
师:
你们真聪明!
所以我们看作品中的“我”是不是作者自己,只要看看这作品的体裁是不是小说就行了。
那么,《故乡》中的“我”是不是鲁迅自己呢?
生:
(齐)不是。
师:
为什么?
生:
(齐)《故乡》是一篇小说。
师:
你们怎么知道的?
生:
《呐喊》是小说集,《故乡》是从《呐喊》中选出来的一篇,当然是小说。
(笑)
师:
你们看这位同学推理得多好!
那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我”呢?
生:
是鲁迅自己。
师:
为什么?
生:
《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是回忆自己童年生活的散文。
师:
对。
以后看作品中的“我”会看了吗?
生:
(齐)会看了。
师:
好。
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
鲁迅在小说中写的事,鲁迅先生有没有都经历过?
师:
你的问题使我想起了有位同学提的一个问题,究竟有没有闰土这个人。
生:
有!
师:
你怎么知道的?
生:
书上看到的。
师:
对啊。
那么,他叫闰土吗?
生:
闰水。
师:
你对了一半。
生:
运水,运动会的运。
师:
全对了,你们两个知道的很多。
鲁迅把这名字改成了闰土。
这样改是有道理的。
谁还记得,闰土这个名字的由来是怎样的?
生:
五行缺土,闰月生的。
师:
这样取名,为什么?
生:
封建迷信。
师:
是迷信,这个问题我们以后还要讲。
闰土这个人,是鲁迅先生根据生活中的原型,再——
生:
(接话)艺术加工。
师:
哦,你们懂得真多。
对,艺术加工。
写在小说里的事,是鲁迅自己经历过的,但又经过了艺术加工,这就使作品是的形象更加完善了。
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
鱼怎么会有青蛙似的两只脚呢?
师:
是啊,鱼怎么会有两只脚呢?
师:
有!
师:
什么鱼啊?
生:
娃娃鱼。
(笑)
师:
啊,见多识广!
我想跳鱼也有两只脚,你仿看到过没有?
生:
(齐)没有。
师:
这说明什么问题?
书上怎么说?
生:
这说明闰土见多识广。
生:
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
师:
对了。
我们以后可以到运水的家乡去看看,大概会看到这种跳鱼的吧。
还有什么问题?
生:
为什么把杨二嫂叫做豆腐西施?
师:
是啊,为什么呢?
生:
西施是个有名的美人,杨二嫂长得漂亮。
师:
还有个同学在提问题的小纸条上说因为杨二嫂的豆腐做得好,做得又白又嫩。
(大笑)是豆腐好还是她有点漂亮?
生:
是有点漂亮!
师:
你怎么知道的?
生:
是打扮出来的漂亮!
生:
因为杨二嫂的关系,豆腐店的生意都特别好。
师:
大家去看杨二嫂,豆腐生意就好起来了,是吗?
(笑)这样写有点什么意味啊?
生:
讽刺。
生:
我还有个问题。
99页第2行“我却并未蒙上一毫感化”,“感化”是什么意思?
生:
是印象的意思。
师:
好。
还有什么解释?
生:
在意识与情绪上起反应。
师:
你这个解释哪儿来的?
生:
字典上。
师:
对了。
两种意思都有。
感化,有点影响的意味。
生:
因为“我”当时年纪小,所以豆腐西施虽然漂亮,“我”也一点不感兴趣。
(笑)
师:
啊,我很同意你的意见。
还有什么问题?
生:
101页第7行“一层可悲的厚障壁”,“障壁”是什么意思?
生:
障是障碍,壁是墙壁。
师:
对。
这就是说他们之间产生了一层什么?
生:
隔膜!
师:
“隔膜”是什么意思?
生:
思想感情不相通。
师:
对了。
还有什么问题?
生:
92页第3行,“时间既然是深冬”,这里为什么用“既然”?
师:
是啊?
什么意思?
生:
“既然”是“已经”的意思。
师:
对啊,但这儿为什么不用“已经”呢?
恐怕还和后面的某个虚词有点呼应关系,是哪一个呢?
找得到吗?
生:
“又”。
师:
对。
“既……又”是前后呼应的。
同学们还有问题吗?
(稍顿)你们看,事实证明了同学们确实是既能提出问题,又能解决问题的,有的问题解决得比老师还要好。
这就说明你们真正成了——
生:
(接话)学习的主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故乡 钱梦龙 教学 实录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