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评估审核项目要素释义及引导性问题整理版.docx
- 文档编号:8853325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4.89KB
审核评估审核项目要素释义及引导性问题整理版.docx
《审核评估审核项目要素释义及引导性问题整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核评估审核项目要素释义及引导性问题整理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审核评估审核项目要素释义及引导性问题整理版
审核项目、要素释义及引导性问题
本释义是针对审核项目和要素的解释,其相应要点的内涵要求已含在项目和要素的解释之中。
审核评估范围:
项目(6+1)、要素(24)、要点(69)
1、定位与目标
包含三个要素:
办学定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学校的办学定位与目标是学校的顶层设计,主要指发展目标定位、层次类型定位、服务面向定位、人才类型定位。
要素1:
办学定位
办学定位含两个要点:
学校办学方向、办学定位及确定依据;办学定位在学校发展规划中的体现。
学校办学方向和定位主要看其是否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学校自身发展实际。
要通过审阅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校园建设规划等材料,考察培养方案及培养过程,分析人才培养与办学定位的符合度。
强调发展规划应能体现学校的所生所长的区域(行业)优势和趋势,并应把学校服务的区域和功能用阶段目标明确出来(写实)。
引导性问题:
(1)学校的办学定位是什么?
依据为何?
(2)学校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3)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是什么?
(4)学校发展规划如何体现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
(5)学校教师、学生及校友对学校办学定位的认可度如何?
(6)学校在办学定位的确定及其落实方面存在什么问题?
要素2: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含两个要点:
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及确定依据;专业培养目标、标准及确定依据。
培养目标包含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和专业培养目标两个层面。
学校根据人才培养总目标,对所拥有的每一个专业制定专业培养目标(该专业人才培养的总纲)。
专业培养目标要与学校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定位相符合,要与国家、社会及学生的要求与期望相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应包括学生毕业时的毕业要求,应能反映学生毕业后一段时间(如五年后)在社会与专业领域的预期发展;专业培养目标应体现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引导性问题:
(1)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是什么?
是否符合学校办学定位要求?
(2)学校的每个专业是否都有清晰的专业培养目标?
是否与学校的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总目标相符合?
(3)教师和学生是否熟知培养目标,并清楚自己从事的活动对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所起的作用?
(4)学校是是否对培养目标进行评价?
如何根据评价结果调整培养目标?
(5)学校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与评价是否有业界人士和学生参与?
他们是如何参与的?
作用如何?
(6)学校在培养目标制定、评价等方面存在什么问题?
如何改进?
要素3:
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包含三个要点:
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政策与措施;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体现与效果;学校领导对本科教学的重视情况。
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主要考察学校能否正确处理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考察保障教学工作的具体政策措施及落实情况;考察职能部门服务于教学工作的情况,特别应关注师生对职能部门服务的满意度。
引导性问题:
(1)人才培养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如何?
有何政策与措施保障?
(2)学校领导是如何重视人才培养工作的?
(3)学校是如何确保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的?
是否形成了重视本科教学的文化氛围?
如何体现?
(4)学校教学中心地位是如何体现与保障的?
(5)学校是如何正确处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四大功能之间的关系的?
(6)学校在确保教学中心地位方面存在什么问题?
如何改进?
2、师资队伍
此项目含四个要素:
数量与结构;教育教学水平;教师教学投入;教师发展与服务。
要素1:
数量与结构
数量与结构含两个要点:
教师队伍的数量与结构;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及发展态势。
应重点考察学校专任教师、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数量与结构能否满足教学要求;师资队伍要在年龄、学历、专业技术职务等方面结构合理,符合学校的定位,适应教学的需要,适应专业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学校是否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根据专业与学科发展需要,对师资队伍的数量与结构进行了合理规划,并得到有效落实。
在考察师生比时,不仅应看学校总体比例,更应分析各专业的满足度。
考察师资队伍不仅看现状,也要看发展态势。
引导性问题:
(1)学校专任教师的数量及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等如何?
能否满足教学要求?
发展态势如何?
(2)学校各专业主讲教师队伍的数量及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等如何?
能否满足教学要求?
发展态势如何?
(3)学校实验技术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的数量与结构如何?
能否满足教学要求?
(4)学校以及下属二级教学单位是否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执行情况如何?
(5)学校师资队伍的数量与结构方面存在什么问题?
如何改进?
要素2:
教育教学水平
教育教学水平含两个要点:
专任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措施与效果。
专任教师是指专职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不一定是教师职称系列,也含其他系列的人员。
专任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重点考察学校教师的整体情况,判断教师教学水平高低除听课外,可分析教学内容、试卷水平、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与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符合度,还要看在校学生和毕业生的满意度等多方面情况。
师德师风考察时不仅看学校是否有推动师德师风建设的具体措施,重点还要看实施效果如何;要考察教师履行岗位职责、教书育人等情况,要看大多教师是否做到了为人师表、严谨治学、从严执教、遵守学术道德。
引导性问题:
(1)学校主讲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如何?
(2)学校实验技术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的业务水平如何?
(3)学校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效果如何?
(4)学校采取了哪些奖励措施,激励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
(5)教师能否做到教书与育人相统一,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6)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水平方面存在什么问题?
如何改进?
要素3:
教育教学投入
教育教学水平含两个要点:
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情况;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参与教学改革与建设情况。
考察时应关注学习是否有保障及推动教授和副教授给本科生上课的机制和政策;是否有推动教师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的措施,并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教师是否能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的关系,将科研资源及时转化为教学资源,将最新研究成果及学科前沿知识带进课堂。
应该注意教师的主要精力是否投入到教学中。
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参与教学改革与建设情况,应重点考察教师的参与面和研究成果的应用情况。
引导性问题:
(1)教师是否能将主要精力投入本科教学工作?
(2)教师是如何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的?
(3)教师能否将最新研究成果及学科前沿知识融入教学内容中?
(4)教师能否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与实践?
实际效果如何?
(5)教师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6)学校教师在教学投入方面存在什么问题?
如何改进?
要素4:
教师发展与服务
教师发展与服务含四个要点:
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政策措施;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与青年教师助讲培养情况;服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政策措施;专任教师国内外访学情况。
应关注学校是否重视教师职业发展,满腔热情地关心教师、服务教师,努力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为教师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创造良好环境。
政策主要考察:
一是看学校对教师培训的重视程度,在组织机构和培训经费上是否有保障,是否采取“导师制”“助教制”有效措施;二是看专业带头人培养和教学团队建设计划及成效;三是看是否采取措施促使教师脱产或在职“充电”。
引导性问题:
(1)学校是否重视教师发展?
如何体现?
(2)学校是否设置了类似于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专门机构,为教师教学提供咨询、服务与帮助?
(3)学校是如何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与专业水平的?
(4)学校是如何完善教师分类管理和分类评价办法的?
(5)学校是否明确了不同类型教师的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
制定了相应的聘用、考核、晋升、奖惩办法?
实施效果如何?
(6)学校是如何改革薪酬分配办法?
分配政策是如何向教学一线教师倾斜的?
(7)学校在关心与促进教师发展方面存在什么问题?
如何改进?
三、教学资源
此项目含五个要素:
教学经费;教学设施;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课程资源;社会资源。
要素1:
教学经费
教学经费含三个要素点:
教学经费投入及保障机制;学校教学经费年度变化情况;教学经费分配方式、比例及使用效益。
应关注学校是否建立了保障教学经费优先投入的长效机制,确保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占学校经常性预算内事业费与学费收入之和的合理比例;是否有保证教学经费投入应随着教育经费的增长逐年增长的机制;教学经费的分配是否科学合理,优先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学校是否有强化经费管理的规范性措施,提高经费使用的效率。
引导性问题:
(1)学校是如何重视教学经费投入的?
是否建立了保障教学经费投入的长效机制?
(2)学校教学经费能否满足教学资源建设和日常教学运行的需要?
(3)学校是否有专门经费支持教学改革与创新教育?
(4)学校是否将新增生均拨款优先投入实践教学?
是否将新增经费的50%以上用于实践教学?
(5)学校教学经费使用是否合理?
是否进行年度经费使用效益分析?
结果如何?
(6)学校在教学经费投入和经费使用效益上存在什么问题?
如何改进?
要素2:
教学设施
教学设施含三个要点:
教学设施满足教学需要情况;教学、科研设施的开放程度及利用情况;教学信息化条件及资源建设。
教学设施主要包括实践教学设施、课堂教学设施和辅助教学设施等。
实践教学设施主要包括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等;课堂教学设施主要包括教学、语音室、计算机房等;辅助教学设施主要指与教学有关的公用设施,例如图书馆、校园网、体育场馆等。
应重点看学校的教学设施是否满足教学要求;学校是否有政策措施推动教学设施利用率的提高,为学生自主学习、开展科研训练等提供更多的空间。
同时,在考察实验室、实习场所建设与利用时,要在数量达标的基础上,看设备利用率和伴随行业技术发展情况的设备更新率;对于图书资料,既要考虑数量,也要考察过时书籍淘汰情况和学生利用情况。
引导性问题:
(1)学校的实验室建设能否满足实验教学要求?
实验场地、仪器设备以及管理模式可否满足学生进行主动实践的需要?
教学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与完好率如何?
(2)学校是否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
实习基地的条件与资源能否达到教学要求?
(3)学校的课堂教学设施是否满足课堂教学需要?
能否适应课堂教学改革要求?
(4)学校的辅助教学设施能否保障服务于教学,优先用于教学,方便师生使用?
体育场馆、图书馆、校园网等能否满足教学要求?
(5)学校辅助教学设施的利用率与使用效果如何?
(6)学校教学设施的建设与使用中存在什么问题?
如何改进?
要素3:
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
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含三个要点:
专业建设规划与执行;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优势专业与新专业建设;培养方案的制定、执行与调整。
从三个方面考察。
一是看学校是否制定了专业建设规划,是否有专业设置标准,是否有调整程序,是否有专业动态机制,专业结构合理。
二是各专业的培养方案反映培养目标要求,不应随意变动,有相应的稳定性,特别应关注实践教学的要求是否达到了教育部规定。
三是对优势和特色专业建设以及新办专业(少于三届毕业生的专业)有什么具体的建设措施。
应注意,学科建设不等于专业建设,不能用学科建设代替专业建设,学科建设要主动为专业建设提供支撑。
引导性问题:
(1)学校是否制定了专业建设规划?
执行情况如何?
(2)学校对专业设置是否有严格的管理规定?
执行情况如何?
(3)学校专业结构是否合理?
专业设置是否符合学校办学定位?
(4)学校是如何进行专业结构调整的?
效果如何?
(5)学校专业建设的成效如何?
是否建成了若干能够彰显办学优势与特色、具备一定影响力的品牌专业?
(6)新建专业的教学质量能否得到保障?
教学资源配置是否合理?
发展态势如何?
(7)学校在专业设置与调整方面存在什么问题?
如何改进?
要素4:
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含三个要点:
课程建设规划与执行;课程的数量、结构及优质课程资源建设;教材建设与选用。
课程资源包括课程、教材以及网络资源、学科与科研资源等辅助教学资源。
应关注学校是否加强了课程资源建设,是否有课程建设规划及建设标准,是否有措施,是否有经费,是否有成效,是否开发了一批优秀课程与教材,以及是否形成了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内容丰富的高水平教学资源。
必修、选修等课程比例是否合理,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引导性问题:
(1)学校是否制定了课程建设规划?
执行情况如何?
(2)学校是如何保障课程资源建设的?
学校课程建设的成效如何?
是否建成了一批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优秀课程?
(3)学校是如何加强教材建设的?
是否建成了一批优秀教材?
教材选用程序是什么?
如何保障所选用教材的先进性与适用性?
(4)学校是如何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
建设成效如何?
利用率与使用效果如何?
(5)学校是如何将学科与科研资源及时有效地转换为优质教学资源的?
有什么政策与保障措施?
落实情况如何?
(6)学校在课程资源建设与利用上存在什么问题?
如何改进?
要素5:
社会资源
社会资源含三个要点:
合作办学、合作育人措施与效果;共建教学资源情况;社会捐赠情况。
考察重点关注学校是否有整体推进措施,积极开拓和有效利用社会资源;是否积极开展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共享教学资源、积极开拓社会捐赠渠道等,为学校人才培养和提升创新能力提供更多资源。
四、培养过程
此项目含四个要素:
教学改革;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第二课堂。
要素1:
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含四个要点:
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及保障措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教学及管理信息化;教学改革成果及推广应用。
应关注学校是否形成了符合学校要求的、目标清晰的教学改革思路,并制定相应的计划以落实;学校是否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能发挥示范作用。
引导性问题:
(1)学校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是否有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
(2)学校是如何激励和促进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
效果如何?
(3)学校是如何开展培养模式改革的?
取得了什么成果与成效?
(4)学校是如何开展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
取得了什么成果与成效?
(5)学校是如何开展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的?
取得了什么成果与成效?
(6)学校是如何开展教学管理改革的?
取得了什么成果与成效?
(7)学校在教学改革方面存在什么问题?
如何改进?
要素2: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含五个要点:
课程教学大纲的制订与执行情况;教学内容对人才培养目标的体现,科研转化教学;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式;考试考核的方式方法及管理;小班化教学及分层分类教学情况。
考察要素应关注学校是否对每门课程都制定了课程大纲,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否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学校是否积极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做到科研服务于教学;是否重视备课、讲授、讨论、作业、答疑、考试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是否落实了高教三十条提出的推进教学方法创新要求,课堂教学中是否体现了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是否积极推进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考试评价方法的改革。
此外,还应重视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效果评价,充分发挥网络优质教学资源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引导性问题:
(1)学校制定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学校在制定培养方案时,是如何处理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知识结构、课程体系、教学要求之间的关系的?
(3)学校在制定培养方案时,是否有业界人士和学生参与?
他们是如何参与的?
(4)学校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教学环节是否都能得到落实?
(5)学校是否建立了培养方案的监督执行和评审制度?
该制度的执行情况如何?
(6)学校的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毕业设计(论文)等主要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如何?
如何评价?
(7)学校的培养方案及其制定(修订)、执行、评审等方面存在什么问题?
如何改进?
要素3: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含三个要点: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开放情况;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的落实及效果。
实践教学考察关注教学计划规定的实验是否足额开出,应关注魅族实验人数,已确定保障实验教学效果。
实习实训关注实习实训教学基地,实习和实训经费是否有保障,新增教学经费是否首先投入实践教学,采取什么措施保障实习实训时间,效果如何等。
还需制定实习实训方案,胜任的指导人员。
社会实践主要指学生假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三下乡等有组织的认识社会、服务社会、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活动。
毕业论文(设计)与综合训练是指不同类型学校或专业在毕业前结合专业教育所进行的综合教育环节,如毕业设计、毕业汇报演出、作品展示、医院临床实习、社会调查报告等。
引导性问题:
(1)学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思路与建设效果如何?
(2)学校是如何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的?
效果如何?
(3)学校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开设与实验室开放情况如何?
(4)学校科研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情况如何?
(5)学校是如何保障实习环节的教学质量的?
(6)学校是如何保障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教学质量的?
(7)学校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什么问题?
如何改进?
要素4:
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含三个要点:
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建设与保障措施;社团建设与校园文化、科技活动及育人效果;学生国内外交流学习情况。
考察要素学校是否建立并完善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支持各种类型健康向上的学生社团和俱乐部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学校是否注重建设美丽的校园环境和浓郁的校园文化,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感染、熏陶和激励;是否利用学科和科研资源,为学生提供研究的环境,支持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是否采取措施,引导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是否积极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国内外跨校和跨文化学习交流的机会等。
引导性问题:
(1)学校是否将第二课堂建设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有哪些政策措施保障第二课堂建设?
(2)学校的第二课堂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是如何紧密结合的?
(3)学校第二课堂建设效果如何?
(4)学校在第二课堂建设及发挥第二课堂作用方面存在什么问题?
如何改进?
五、学生发展
此项目含四个要素:
招生及生源情况;学生指导与服务;学风与学习效果;就业与发展。
要素1:
招生及生源情况
招生及生源情况含两个要点:
学生总体生源状况;各专业生源数量及特征。
考察学校是否高度重视招生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吸引优秀学生,提高生源质量。
录取分数线、报到率、第一志愿报考率等指标均能反映生源情况。
引导性问题:
(1)学校总体生源数量、质量和结构情况如何?
(2)学校各专业生源数量、质量和结构情况如何?
(3)学校采取了哪些措施提高生源质量?
效果如何?
(4)在校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如何?
(5)学校为学生在学期间是否提供了转专业的机会?
(6)学校的生源数量与质量方面存在什么问题?
如何改进?
要素2:
学生指导与服务
学生指导与服务含三个要点:
学生指导与服务的内容及效果;学生指导与服务的组织与条件保障;学生对指导与服务的评价。
考察学校是否关心每个学生;是否建立了完善的学生指导与帮扶体系,按国家规定配备班主任、学生辅导员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否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广大教师参与学生指导,关爱学生,形成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机制。
学生服务还应考察学生学习指导、专业选择、课堂选择、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创业教育指导、就业指导、心理健康咨询、贫困生资助等方面的服务机构与服务质量,了解学生的满意度;是否建立了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了解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专业调整和教学改革。
引导性问题:
(1)学校建立了什么样的学生指导与帮扶体系?
该体系的运行情况如何?
学校如何保障这种体系运行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2)学校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开展学生学业指导、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学生指导与帮扶工作?
效果如何?
(3)学校教师如何积极参与学生指导?
参与面与参与程度如何?
学校如何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生指导?
(4)学校学生辅导员和本科生导师(如果设置)在日常工作中如何指导和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效果如何?
(5)学校在学生指导与服务方面存在什么问题?
如何改进?
要素3:
学风与学习效果
学风与学习效果含三个要点:
学风建设的措施与效果;学生学业成绩及综合素质表现;学生对自我学习与成长的满意度。
对学风考察应关注学校是怎样调动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
学校应有规章制度、组织保障等有效措施加强学风建设,形成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机制、环境和氛围。
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德、智、体、美等方面。
“德”是在学生展现出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上,表现出服务国家和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具有团结互助、诚信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
“智”主要体现在学业成绩上,通过考察试卷水平、论文质量、实践环节、职业资格证书获取、就业岗位等方面反映出来。
“体”学生身心健康。
“美”主要看学校是否开设了艺术教育课程,是否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是否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学生对自我成长的满意度主要考察是否能够明确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对自我学习和成长的感受,建立了学生对自我学习和成长的评价机制,以此作为推动学校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引导性问题:
(1)学校在加强学风建设方面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措施?
执行情况如何?
(2)学校是否形成了浓郁的学习风气?
学生是否能够自觉遵守校纪校规,诚实守信,考试违纪、抄袭作业等现象不断减少?
(3)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的表现如何?
(3)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如何?
(5)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否与专业培养要求相符合?
(6)学生对学习效果的满意度如何?
(7)学校在学风建设和增强学生学习效果方面存在什么问题?
如何改进?
要素4:
就业与发展
就业与发展含三个要点:
毕业生就业率与职业发展情况;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毕业生创业情况。
考察学校采取了那些有效措施来推动就业工作,就业率、就业质量如何;学校是否建立了校友或友人部门的跟踪、反馈机制。
就业率可统一规定为初次就业率。
就业质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察:
一是通过毕业生就业方式,了解岗位分布、就业面向是否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二是毕业生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关性如何;三是就业岗位适应性与发展机遇如何;四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评价。
引导性问题:
(1)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就业率、就业质量等)如何?
(2)学校采取了哪些措施提高就业率与就业质量?
效果如何?
(3)学校是如何引导毕业生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与岗位建功立业的?
(4)毕业生在社会特别是专业领域的发展情况如何?
有哪些优秀校友?
(5)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如何?
(6)学生的专业发展是否与学校的培养目标相符合?
如何评价?
(7)学校在促进毕业生就业与发展方面存在什么问题?
如何改进?
六、质量保障
此项目含四个要素: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质量监控;质量信息及利用;质量改进。
要素1: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此要素含四个要点:
质量标准建设;各系(院)质量保障模式及体系结构;质量保障体系的组织、制度建设;教学质量管理队伍建设。
考察点一是学校确定课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二是学校提供了相应的财、物条件保障;三是学校有组织保障机构;四是学校有效开展了自我评估和质量监控,及时收集教学信息;五是学校能及时反馈信息,调节改进工作。
引导性问题:
(1)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模式是什么?
质量保障体系的结构是什么?
(2)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是否做到了组织落实、制度落实和人员落实?
(3)学校质量保障体系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如何?
是否进行定期评价?
如何评价?
(4)学校是否具有健全的教学管理组织机构,高水平的教学管理队伍,并明确各组织机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审核 评估 项目 要素 释义 引导 问题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