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防灾减灾》导学案.docx
- 文档编号:8848122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85.74KB
高中地理《防灾减灾》导学案.docx
《高中地理《防灾减灾》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防灾减灾》导学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防灾减灾》导学案
专题五:
防灾减灾导学案
【课堂目标】
1.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灾情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
2.举例说出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3.以一两种自然灾害为例,列举适当的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
【知识点问题化】
1.举例说明我国的主要减灾工程(如三北防护林体系、长江防洪体系建设工程等)
2.分析3S技术与防灾减灾的关系
【知识点梳理过程化】
一、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一)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1.遥感(RS)技术的特点:
观测范围广、信息获取量大、获取速度快、实时性好和动态性强等。
从空间尺度看,遥感具有全球观测能力,可从多波段、多时相和全天候角度获得全球自然灾害的观测数据;从时间尺度看,在遥感平台上能够对地球进行同步观测,可获得地球表层及其瞬间变化的灾害信息。
2.应用范围:
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军事、生活等各个方面,重点用于水灾、火灾及台风灾害等监测。
(二)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1.信息集成与分析:
主要是对各种监测系统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空间数据分析,具有空间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功能。
2.灾害评估与预报:
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报预警、动态监测、灾害发生成因与规律分析、灾害损失调查、灾情评估等,还可以为制定减灾预案和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据。
3.RS与GIS结合为减灾救灾提供可靠、高效的服务
RS是数据获取手段(搜集、获取原材料——海量信息),GIS是数据分析手段(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并得出结论,指导防灾减灾工作),这两个工具有机结合,可实施动态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强大功能,从而为减灾救灾提供可靠、高效的服务。
二、举例说出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讨论:
1、1998年长江洪水灾害严重的原因
2、“三北”地区环境问题的发展;“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建设过程及其作用。
3、总结淮河多水灾的原因。
三、自然灾害的防御
1、洪涝灾害
(1)生物措施:
恢复植被,即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湖;
(2)工程措施:
修水利工程;裁弯取直;修建分洪、池洪区;加固大堤;开挖入海河道(淮河)。
(3)防御措施:
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
2、干旱高温
防御措施:
因地制宜实行农林双结合农业结构;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
即在缺水易发生干旱地区生活、生产用水的节约使用。
3、台风
预测和预防为主
4、沙尘暴
生物措施:
恢复植被(退耕还林,还牧)。
工程措施:
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人工草场。
政策措施:
制定草场保护法律,加强管理;推广轮牧,控制载畜量等。
5、寒潮
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船在大风前返航。
提醒有关部门作防寒准备。
6、地震
减轻灾害措施:
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减灾意识;建立灾害滥测预报体系;提高建筑物抗震强度;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等。
7、滑坡、泥石流
恢复植被。
8、赤潮
预防和治理措施:
加强监控;控制污染,减缓或扭转海域水体富营养化。
9、咸潮
节水,保护水资源,不过度开采地下水等。
四、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
(一)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
1.震前——防震准备——通常以家庭为单元
2.震中——避震
(1)黄金12秒预警时间:
是跑还是躲,瞬间抉择
(2)室内避震——“伏而待定”:
就地躲避,利用三角空间,蹲或趴下,护住头部。
(3)室外避震——尽量到开阔的空地,降低重心,护好头部。
3.震后自救与互救
(1)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
地震对人的伤害主要是倒塌的建筑物对人的埋压和砸伤,所以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是必要的。
(2)保护好呼吸系统,尽量减少体力消耗。
(3)要有顽强的毅力和旺盛的求生意识——最重要的一点。
(二)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
1.防洪准备
可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关注汛期天气预报;二是学习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技能;三是准备逃生物资。
2.洪水应急
措施:
①尽量逃向高处,登上坚固建筑的屋顶、大树、山丘和高坡等,
②如果不能逃脱,要借助家中的木制家具或尽可能抓住木板、树干等漂浮物,尽量不让身体下沉,等待救援。
③警惕和防止被毒蛇、毒虫咬伤以及倒塌电杆上电线的电击。
3.洪水中的救助
洪水中救助的重点在于互救,因为洪水的发生具有可预报性和一定的滞后性,转移过程中的互救显得尤为重要。
(三)其他自然灾害的自救和预防
①风灾自救的重点是不要外出,尽快回家,隐蔽在室内或地下,或野外的低洼处。
②滑坡、泥石流大多发生在持续暴雨后,山区、半山区的村庄,在暴雨过后应格外警惕滑坡现象的发生。
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
泥石流的面积一般不会很宽,可根据现场地形,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逃避。
在山区扎营,不要选在谷底排洪的通道,以及河道弯曲、汇合处。
③大雾和沙暴均属于大气能见度低的灾害性天气。
如果遇到大雾天气,尽可能减少驾车出行或减速慢行;如果遇到沙暴天气,出行时准备好防风用品,如风镜、口罩等,用以保护眼睛和口鼻。
[能力训练]
下面是世界最大的再保险公司——慕尼黑再保险公司对全球20世纪后50年的特大自然灾害作出的统计,根据表格判断1~3题。
年代
1950-1959
1960-1969
1970-1979
1980-1989
1990-1999
重大自然灾害次数
20
27
47
63
82
经济损失(亿美元,折算为1998年水平)
385
690
1242
1929
5385
1.关于20世纪后50年自然灾害的发展趋势,正确的叙述是()
A.由于战争和自然环境的恶化,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越来越大
B.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越大,死亡的人数也越多
C.自然灾害出现的频率和造成的经济损失都在增大
D.发展中国家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增大,发达国家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减少
2.20世纪后50年的自然灾害中,危害范围最大的是()
A.暴雨造成的水灾B.台风形成的风暴潮
C.全球变暖造成的干旱D.地壳运动造成的地震
3.关于20世纪后50年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关系,正确的论述是()
①人类对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过度开发,增加了自然灾害发生机率
②沿海人口稠密地区经济发展快,气象灾害对这类地区造成的危害程度也因此增大
③人类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增多,诱发了自然灾害的发生
④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有时会诱发地质灾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李同学为撰写有关地质灾害分布的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到网络查资料,他发现下表所列国家都是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
请回答4题。
代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国家
冰岛
伊朗
土耳其
墨西哥
美国
印度
印尼
新西兰
中国
日本
4.表中哪些国家位于环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
()
A.①②B.③⑩C.④⑧D.⑥⑦
从2006年4月16日夜间开始,受蒙古气旋南部偏西风的影响,我国内蒙古地区中西部、西北地区中东部和华北北部部分地区出现了大范围浮尘天气。
这是自2003年以来,我国北方地区出现最大范围的强浮尘天气。
其中5次是强沙尘暴。
据此回答5—8题:
5.沙尘暴属于()
A.气象灾害B.海洋灾害C.地质灾害D.天文灾害
6.本次浮尘天气大都出现在夜间,原因是()
A.风力较大,沙尘容易吹起
B.夜间湿气大,沙尘容易被吸附在地面附近
C.建筑工地大都在夜间施工,导致浮尘扩散
D.夜间上升气流少,主要是下沉气流,使沙尘从高空降落
7.吸入沙尘量过多容易引起肺部疾病,特别是对儿童危害最大。
主要原因是()
A.儿童抵抗能力差B.儿童个子矮,吸进去的都是大颗粒的扬尘
C.沙尘对成年人几乎没有影响,但对儿童影响非常强烈
D.儿童贪玩,在野外停留的时间长,吸入的浮沉多
8.浮尘天气期间,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打开窗户,让空气流通,以吹散尘土
沙尘天气人们要尽量减少出行
城市建筑工地也要注意提前做好防风降尘工作
通过人工降雨的方式驱散浮尘
A.
B.
C.
D.
2006年第一号热带风暴“珍珠”(CHANCHU)于5月9日20时在菲律宾南部棉兰老岛以东550千米左右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形成,15日2时进一步加强为强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2级(45米/秒)。
强台风“珍珠”经我国南海北上,18日凌晨2时15分左右在广东省饶平到澄海之间登陆。
进入福建省境内后逐渐减弱为强热带风暴。
受台风影响的各地政府积极开展抗灾救灾工作,福建、广东、浙江等省紧急转移人口一百多万。
据此回答9—11题:
9.右图为台风中心经过我国东沙群岛的某气象站时测量到的的风速变化示意图,则台风中心接近该气象站的时间为()
A.5时B.11时
C.17时D.21时
10.当台风于5月18日凌晨2时15分左右在广东省登陆时()
A.处于18日的范围大约相当于全球的四分之三B.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C.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属于西半球D.孟买正是烈日当空
11.从5月14日到18日,广东、福建等地受一股北方强冷空气南下的影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形成强劲的东北风,将迫使台风向左偏转
B.加剧南方的干燥
C.华南地区上空的冷空气有助于削弱强热带风暴的势力
D.形成大量的对流雨
12.读下面两幅图示,分析回答
(1)Ⅰ地区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_________;与其他地区相比,Ⅳ地区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___________的特点。
(2)右图中死亡人数最多的自然灾害___________。
(3)综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
(4)分析近年来我国各种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和成灾强度上升的人为原因。
(5)列举我国加强防灾减灾所采取的工程措施措施。
(不少于三项)
13.2005年11月8时49分38.6秒,江西九江、瑞昌间发生5.7级地震,截至26日11时55分,九江县死亡6人,伤247人,倒房8000余间,损房2.9万余间……瑞昌死亡6人,受伤130余人,倒房500余间……湖北有2人死亡……
材料二:
江西九江地震示意图
(1)地震发生时,九江、南昌、长沙震感较轻的是______,主震震级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2)这次地震从成因上说属于______地震,从震级和破坏程度来说,属于______地震.
(3)在教室里当地震发生时,以下作法正确的是()
A.听说地震,夺路逃命B.遵守纪律,坚持上课
C.下楼不及,纵身跳楼D.双手抱头,有序撤离
(4)下列不属于地质灾害的是()
A.飓风B.地震C.火山D.滑坡
参考答案
第二课时
[例3]【解析】
(1)海啸从成因上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即由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形成的海啸、海底地质作用引起的地震海啸。
印度洋海啸属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引发大地震形成的海啸。
本题以社会热点为背景考查板块学说原理,自然贴切。
(2)本题体现了“对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的考查。
防灾减灾措施既要有科学性,又要结合实际,不能违反自然规律。
题中B、C两项叙述明显不正确。
【答案】
(1)BD
(2)AD
[例4]【解析】⑴第一问从图中分析即可回答。
第二问,关键是判断甲位于四川盆地,其四周多山地,尤其是北部的秦巴山地阻挡北方冷空气南下,使这里的柑橘受冻害影响很小。
(2)图中轻冻害区主要分布在西南山区、丘陵地带,这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有色冶金工业分布广泛,酸雨严重、水体污染严重;陡坡开荒,破坏植被,多暴雨,土壤侵蚀严重等。
(3)图中严重冻害区主要分布在35°N附近,其同纬度的大陆西岸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影响温和多雨。
【答案】
(1)冻害程度随纬度升高(或大致由西南向东北)加重,受周围山地阻挡,冷空气不易入侵
(2)酸雨,土壤侵蚀,土壤和水体污染等(3)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影响温和多雨
[例5]【解析】
(1)根据“源于西太平洋洋面的台风”判断该台风属于北半球的气旋型的天气系统,当台风中心位于南海时,广东沿海地区正好位于该气旋的北部,故吹东北风。
(2)夏秋季节的台风主要影响我国的南部、东部沿海地区,广东沿海正好位于该地区,受到的影响较大;广东沿海是我国经济非常发达的地区,富含有N、P、K等营养元素的工厂生产、农业生产、生活废水的排放导致海水中的藻类物质大量繁殖,水中的溶解氧减少,鱼类因窒息而死亡的现象在该地区时常发生。
(3)从题干中提供的信息分析可知,6月末至7月初为北半球的夏季,因是短期的高温,与正常年份相比出现异常天气是因副热带高压和热带气旋外围下沉气流共同影响。
【答案】
(1)C
(2)C(3)A
[能力训练]
1.C 2.C 3.D 4.C5.A6.D7.B8.B9.C10.B11.C
12.
(1)旱涝、关联性
(2)地震(3)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洪涝、暴雨、干旱等灾害频繁;国土广大,地质条件复杂,滑坡、泥石流频发;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交汇处,地震多发;海岸线漫长,常受台风、风暴潮侵袭。
(4)土地资源的过度使用、植被破坏、使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加重,水旱灾害频发,风沙危害加大;围湖造田降低了调蓄洪水的能力;地下水超采,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城市防洪工程标准降低、内涝加重;大型工程造成地质灾害加剧;沿海红树林、珊瑚礁的破坏加剧了台风、风暴潮的威胁。
(5)兴建长江三峡(小浪底)等大型水利枢纽;营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三北防护林工程;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
13.
(1)长沙相同
(2)构造地震破坏性地震(3)D(4)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防灾减灾 高中地理 防灾 减灾 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