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选修1王安石变法word学案.docx
- 文档编号:8845265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7.88KB
人民版历史选修1王安石变法word学案.docx
《人民版历史选修1王安石变法word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历史选修1王安石变法word学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民版历史选修1王安石变法word学案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学生预习课文用)
内容标准
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学习要求
1.历史背景:
⑴了解王安石变法前北宋社会危机的表现:
“三冗”、“两积”。
⑵了解庆历新政的内容及其失败。
2.主要内容:
归纳王安石在“富国”、“强兵”、“育才”等方面采取的主要变法措施。
3.历史作用:
⑴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⑵养育以天下为己任,为社会作贡献的担当意识。
一、积贫积弱的北宋:
王安石变法的原因
一、变法的原因
(一)经济上:
冗官,冗兵,冗费——造成积贫局面
1.出现背景:
赵匡胤为防止割据和分裂,将地方行政权、财权和军权收归中央,加强集权.弊端也明显
2.弊端表现:
⑴冗兵:
①从开始每逢灾年将流民编入军队。
②从全国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
③为防止侵扰,在边防大量。
⑵冗官:
①为削弱官员的权力,实行。
②每年通过和方法大量授予官职。
③官吏因循苟且,相互牵制,效率低下,庞大官僚机构日益糜烂。
⑶冗费:
①庞大(冗官,冗兵)。
②大兴土木,修建寺院。
③开支不断增大。
④每年给辽夏“”(冗费)。
3、产生危害:
“”导致国家财政危机,形成积贫局面
4、产生根源:
北宋初年加强的措施。
(二)军事上:
策略失当,对辽夏战争失败——造成局面
1、策略失当:
⑴军事部署:
实行“”政策,一半禁军驻守及附近,造成相对空虚。
(目的是?
)
⑵频繁调动:
实行禁军轮流驻守,形成“,”的局面。
(目的是?
)
2、对辽夏作战失败:
(外患)
⑴对辽作战:
太宗被动防御,1004年之战胜利却订立屈辱“”,岁币银十万两,绢20万匹
⑵对夏作战:
屡败和议,给西夏“”白银万两,绢万匹,茶3万斤。
⑶战争结果:
不仅没有解除辽、西夏的威胁,还是人民饱受战争之苦。
(三)阶级关系上——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和统治集团矛盾尖锐(内忧)
1.原因:
⑴北宋纵容土地兼并,使北宋期大量土地被官僚和豪强兼并。
⑵变相增加苛捐杂税,拼命压榨农民。
2.影响:
造成阶级矛盾激化,各地起义此起彼伏,给北宋统治者以强烈震撼和沉重打击。
(四)揭开序幕——“庆历新政”(人物:
宋仁宗、范仲淹、富弼)
1、背景:
对惨败后,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迅速加深,有远见的官僚要求革新弊政。
2、方案:
《》。
3、中心:
。
4、结果:
历时仅一年多,于年失败。
(范仲淹被罢官后创作《》)
5、原因:
⑴触犯了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
(根本原因)
⑵逐渐动摇,下诏罢废新法。
6、影响:
改革虽然失败,但它揭开了北宋革新除弊、变法改革的。
二、变法目的和性质:
1、时间:
1069年。
2、人物:
宋神宗、王安石。
3、中心:
富国(理财)。
4、目的:
,,巩固和加强封建统治。
5、性质:
在不触动的前提下,对局部调整;是地主阶级挽救统治危机改革。
三、变法措施:
(一)富国之法(理财之法)
1、思想和策略:
⑴对社会问题认识:
①认为国家贫困的症结不在于,而在于。
②农民贫困是由于,由于政府把加在农民身上。
⑵变法的指导思想:
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依靠农民积极开发自然资源,积极开源而不是消极节流)
2、具体举措:
(商业措施:
均输法、市易法。
农业措施:
青苗法、役免法、农田水利法)
内容
作用
均输法
必须了解各地生产情况和北宋宫廷需要情况,采购。
①物资需求和物资供应得到配合
②不合理负担有所减轻;
③节省和,增加财政收入,也避免。
市易法
①政府设立“”,收购商贩不易脱售的货物,等时再卖。
②商贩向缴纳抵押品,可成批官府的货物到各地出售,半年利息。
限制对市场的控制,
增加的财政收入。
青苗法
各州县在每年时,两次或给农民,收获后偿还并加收利息。
使农民免受,
又能增加政府的收入。
役免法
废除轮流充当州县官府差役办法,改由州县充役,征收募役费用。
减轻农民负担,保证了,扩大了生产。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农田
水利法
规定各地兴修,其工料由当地居民高下分派。
农田水利有了很大发展,大量薄地变良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方田
均税法
政府重新,根据划分等级,作为赋税负担的依据。
克服官僚地主,的弊病,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二)强兵之法
内容
作用
将兵法
①对禁军,整编后军队进行训练;②各路设置负责操练的将官,教阅戍守当地的军队
改变了中兵将脱节、战斗力薄弱的局面,提高。
保甲法
①十家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
②农闲保丁操练,维持治安。
壮丁受到军事训练并和相参为用,国家费用减少,负担减轻。
保马法
废掉依靠政府的,由代养官马;同时以优惠政策,使民户踊跃养马。
节约,降低。
设军器监
在开封内设置,专门管理武器制造,依其制作的精粗进行赏罚。
军器的制造逐步改善;产量提高,数量足够十年之用。
(三)育才之法
1、改革科举制度(王安石认为科举的变更是除旧布新的开端)
⑴内容:
废除原来的科举考试,改以取士,在《》《书》《易》《》《》中选一经。
⑵作用:
选拔大量能够的有用人才。
(也是目的)
2、改革学校制度
⑴认识:
要统一思想,培养改革派人才在于的变革和发展。
(也是目的)
⑵原因:
①作为全国最高的学府,长期以来是高官子弟的地方,已徒有虚名。
②太学被保守派所把持,成为反对变法的。
(甚至以“王莽变法”考题攻击王安石)
⑶内容:
整顿太学,把改革派编纂的《》《》《》(合称《》)作为必读教材,也使科举考试的依据。
⑷作用:
使成为变法造舆论、育人才的地方。
3、育才之法的影响:
使王安石革新思想得到广泛传播,直到仍在太学中流传。
四、改革的结果和认识(短暂的变法)
1、变法的巨大成就:
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局面
⑴改变积贫局面:
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增长,社会经济很大发展,国库积蓄够年之用.(理财中哪五个?
)
⑵抑制兼并,人民负担减轻:
如:
青苗法
方田均税法
市易法
募役法
农田水利法
取代高利贷
限制隐田漏税行为
使商业利润中一部分收归国家
使农户赋税剥削减轻
促进农业的发展
⑶改变积弱局面:
扭转屡战屡败局面,1072年拓地千里,是北宋军事空前大捷.(强兵措施)
2、改革的失败
⑴失败标志:
任宰相,新法被相继废除。
⑵失败原因:
①变法触犯了、的利益遭强烈反对(主要原因)
②指导思想上,且新法实行。
③宋神宗在变法的后期动摇及其死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了新法。
④在变法过程中,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
⑤指导思想有误,违背规律。
⑶失败教训:
改革是艰辛的,必然会充满阻力,改革者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而且要注意用人。
3、改革评价:
⑴变法不足:
①它是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没有触及,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危机。
②变法以的统治为出发点,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⑵进步意义:
①增加了,加强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北宋局面。
②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
③王安石大刀阔斧的改革精神,值得肯定。
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
⑷改革启示:
见探究一的认识部分。
思考:
1、王安石认为国家贫困的原因是什么?
“三冗”给北宋带来了什么后果?
2、北宋在澶渊战胜了辽,为何要每年给辽岁币?
3、王安石认为最好的理财方法是什么?
变法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你对王安石的富国政策怎么看?
“富国”与“富民”相同吗?
5、最能体现王安石变法“民不加赋而国用饶”思想的措施有哪些?
6、王安石变法中增加政府收入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7、你认为王安石变法的失败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
【探究一】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点,并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1)相同点:
(2)不同点:
(3)认识:
【探究二】王安石变法与庆历新政的异同点?
庆历新政
王安石变法
不同点
中心内容
改革程度
改革
经济、军事、教育全面改革
历史地位
王安石变法的作用和影响要大
相同点
背景
为解决期社会危机
目的
解决(直接目的),(根本目的)
性质
特点
在当时皇帝支持下自上而下进行的,有曲折性、复杂性
结果
遭到、反对而失败
联系
虽然失败,但为王安石的全面改革奠定了基础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教师讲解参考用)
一、积贫积弱的北宋:
王安石变法的原因
内容标准
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学习要求
1.历史背景:
⑴了解王安石变法前北宋社会危机的表现:
“三冗”、“两积”。
⑵了解庆历新政的内容及其失败。
2.主要内容:
归纳王安石在“富国”、“强兵”、“育才”等方面采取的主要变法措施。
3.历史作用:
⑴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⑵养育以天下为己任,为社会作贡献的担当意识。
一、变法的原因
(一)经济上:
冗官,冗兵,冗费——造成积贫局面
1.出现背景:
赵匡胤为防止割据和分裂,将地方行政权、财权和军权收归中央,加强集权.弊端也明显
2.弊端表现:
⑴冗兵:
①从赵匡胤开始每逢灾年将流民编入军队。
②从全国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
③为防止辽和西夏侵扰,在边防大量屯兵。
⑵冗官:
①为削弱官员的权力,实行一官多职。
②每年通过科举制和恩荫赏赐方法大量授予官职。
③官吏因循苟且,相互牵制,效率低下,庞大官僚机构日益糜烂。
⑶冗费:
①庞大军费官俸(冗官,冗兵)。
②大兴土木,修建寺院。
③皇室开支不断增大。
④每年给辽夏“岁币”(冗费)。
3、产生危害:
“三冗”导致国家财政危机,形成积贫局面
4、产生根源:
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二)军事上:
策略失当,对辽夏战争失败——造成积弱局面
1、策略失当:
⑴军事部署:
实行“守内虚外”政策,一半禁军驻守京师及附近,造成边境相对空虚。
(目的是?
)
⑵频繁调动:
实行禁军轮流驻守京师,形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局面。
(目的是?
)
2、对辽夏作战失败:
(外患)
⑴对辽作战:
太宗被动防御,1004年澶州之战胜利却订立屈辱“澶渊之盟”,岁币银十万两,绢20万匹
⑵对夏作战:
屡败和议,给西夏“岁币”白银万两,绢万匹,茶3万斤。
⑶战争结果:
不仅没有解除辽、西夏的威胁,还是人民饱受战争之苦。
(三)阶级关系上——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和统治集团矛盾尖锐(内忧)
1.原因:
⑴北宋纵容土地兼并,使北宋中期大量土地被官僚和豪强兼并。
⑵官僚豪强变相增加苛捐杂税,拼命压榨农民。
2.影响:
造成阶级矛盾激化,各地起义此起彼伏,给北宋统治者以强烈震撼和沉重打击。
(四)揭开序幕——“庆历新政”(人物:
宋仁宗、范仲淹、富弼)
1、背景:
对西夏战争惨败后,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迅速加深,有远见的官僚要求宋仁宗革新弊政。
2、方案:
《答手招条陈十事》。
3、中心:
整顿吏治。
4、结果:
历时仅一年多,于1045年失败。
(范仲淹被罢官后创作《岳阳楼记》)
5、原因:
⑴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
(根本原因)
⑵宋仁宗逐渐动摇,下诏罢废新法。
6、影响:
改革虽然失败,但它揭开了北宋革新除弊、变法改革的序幕。
二、变法目的和性质:
1、时间:
1069年。
2、人物:
宋神宗、王安石。
3、中心:
富国(理财)。
4、目的:
挽救危机,富国强兵,巩固和加强封建统治。
5、性质:
在不触动封建所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局部调整;是地主阶级挽救统治危机改革。
三、变法措施:
(一)富国之法(理财之法)
1、思想和策略:
⑴对社会问题认识:
①认为国家贫困的症结不在于开支过多,而在于生产过少。
②农民贫困是由于官僚豪强兼并土地,由于政府把繁重的徭役加在农民身上。
⑵变法的指导思想:
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依靠农民积极开发自然资源,积极开源而不是消极节流)
2、具体举措:
(商业措施:
均输法、市易法。
农业措施:
青苗法、役免法、农田水利法)
内容
作用
均输法
发运使必须了解各地生产情况和北宋宫廷需要情况,就近采购。
①政府物资需求和东南物资供应得到配合
②纳税户不合理负担有所减轻;
③节省运费和购价,增加财政收入,也避免囤积居奇。
市易法
①政府设立“市易务”,平价收购商贩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市场短缺时再卖。
②商贩向市易务缴纳抵押品,可成批赊购官府的货物到各地出售,半年一分利息。
限制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
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青苗法
各州县在每年青黄不接时,两次借钱或粮食给农民,收获后偿还并加收20%利息。
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
又能增加政府的收入。
役免法
废除按户等轮流充当州县官府差役办法,改由州县出钱募人充役,按户等征收募役费用。
减轻农民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扩大了生产。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农田
水利法
规定各地兴修水利工程,其工料由当地居民按照户等高下分派。
农田水利有了很大发展,大量薄地变良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方田
均税法
政府重新清丈土地,根据土地肥瘠划分等级,作为赋税负担的依据。
克服官僚地主隐产逃税,田赋不均的弊病,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二)强兵之法
内容
作用
将兵法
①对禁军精简裁并,整编后军队进行训练;②各路设置负责操练的将官,教阅戍守当地的军队
改变了更戍法中兵将脱节、战斗力薄弱的局面,提高军队战斗力。
保甲法
①十家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
②农闲保丁操练,夜间维持治安。
壮丁受到军事训练并和正规军相参为用,国家养兵费用减少,财政负担减轻。
保马法
废掉依靠政府的牧马监,由民户代养官马;同时以优惠政策,使民户踊跃养马。
节约朝廷开支,降低马匹死亡率。
设军器监
在开封内设置军器监,专门管理武器制造,依其制作的精粗进行赏罚。
军器的制造逐步改善;产量提高,数量足够十年之用。
(三)育才之法
1、改革科举制度(王安石认为科举的变更是除旧布新的开端)
⑴内容:
废除原来的科举考试,改以经义取士,在《诗》《书》《易》《周礼》《礼记》中选一经。
⑵作用:
选拔大量能够从事实际事务的有用人才。
(也是目的)
2、改革学校制度
⑴认识:
要统一思想,培养改革派人才在于教育制度的变革和发展。
(也是目的)
⑵原因:
①太学作为全国最高的学府,长期以来是高官子弟装饰门面的地方,已徒有虚名。
②太学被保守派所把持,成为反对变法的舆论阵地。
(甚至以“王莽变法”考题攻击王安石)
⑶内容:
整顿太学,把改革派编纂的《诗义》《书义》《周礼义》(合称《三经新义》)作为必读教材,也使科举考试的依据。
⑷作用:
使学校成为变法造舆论、育人才的地方。
3、育才之法的影响:
使王安石革新思想得到广泛传播,直到北宋末年仍在太学中流传。
四、改革的结果和认识(短暂的变法)
1、变法的巨大成就:
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局面
⑴改变积贫局面:
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增长,社会经济很大发展,国库积蓄够20年之用.(理财中哪五个?
)
⑵抑制兼并,人民负担减轻:
如:
青苗法
方田均税法
市易法
募役法
农田水利法
取代高利贷
限制隐田漏税行为
使商业利润中一部分收归国家
使农户赋税剥削减轻
促进农业的发展
⑶改变积弱局面:
扭转西北边防屡战屡败局面,1072年王韶拓地千里,是北宋军事空前大捷.(强兵措施)
2、改革的失败
⑴失败标志:
司马光任宰相,新法被相继废除。
⑵失败原因:
①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强烈反对(主要原因)
②指导思想上偏重于理财,且新法实行过于急进。
③宋神宗在变法的后期动摇及其死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了新法。
④在变法过程中,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
⑤指导思想有误,违背经济发展规律。
⑶失败教训:
改革是艰辛的,必然会充满阻力,改革者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而且要注意用人。
3、改革评价:
⑴变法不足:
①它是地主阶级挽救统治危机的改革运动,没有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②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⑵进步意义:
①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加强了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②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
③王安石大刀阔斧的改革精神,值得肯定。
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⑷改革启示:
见探究一的认识部分。
思考:
1、王安石认为国家贫困的原因是什么?
“三冗”给北宋带来了什么后果?
2、北宋在澶渊战胜了辽,为何要每年给辽岁币?
3、王安石认为最好的理财方法是什么?
变法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你对王安石的富国政策怎么看?
“富国”与“富民”相同吗?
5、最能体现王安石变法“民不加赋而国用饶”思想的措施有哪些?
6、王安石变法中增加政府收入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7、你认为王安石变法的失败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
【探究一】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点,并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1)相同点:
①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
②变法都得到王权的支持。
③个人命运基本相同。
④变法内容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
⑤变法都对生产关系调整。
(2)不同点:
①背景不同:
商鞅变法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王安石变法则发生在北宋中
期统治危机四伏时。
②根本目的不同,商鞅变法要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王安石变法则是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部分调整生产关系。
③性质不同:
商鞅变法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王安石变法则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
④结局不同:
前者成功;后者失败。
(3)认识:
①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复杂性和艰巨性。
②改革成败关键要看其积极成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维持,不以改革者个人命运为转移。
③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推行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
④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探究二】王安石变法与庆历新政的异同点?
庆历新政
王安石变法
不同点
中心内容
整顿吏治
富国(理财)
改革程度
局部改革
经济、军事、教育全面改革
历史地位
王安石变法的作用和影响要大
相同点
背景
为解决北宋中期社会危机
目的
解决社会危机(直接目的),维护封建统治(根本目的)
性质
地主阶级的封建改革
特点
在当时皇帝支持下自上而下进行的,有曲折性、复杂性
结果
遭到大官僚、大地主反对而失败
联系
庆历新政虽然失败,但为王安石的全面改革奠定了基础
⑴均输法:
①内容:
发运使必须了解各地生产情况和北宋宫廷需要情况,就近采购,以节省价款和转运的劳费。
②作用:
A.政府的物资需求和东南财富的物资供应得到较好的配合;
B.纳税户许多不合理负担有所减轻;
C.节省运费和购价,增加财政收入,也避免囤积居奇。
⑵市易法
①内容:
A.政府出资在开封设立“市易务”,平价收购商贩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市场短缺时再卖。
B.商贩向市易务缴纳抵押品,可成批赊购官府仓库里的货物到各地出售,半年出一分利息。
②作用:
限制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⑶青苗法
①内容:
各州县在每年青黄不接时,两次借钱或粮食给农民,收获以后偿还,加收20%的利息。
②作用:
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又能增加政府的收入。
⑷募役(役免)法
①内容:
废除以前按户等轮流充当州县官府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出钱募人充役,按户等征收所需募役的费用。
②作用:
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扩大了生产。
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⑸农田水利法
①内容:
规定各地兴修水利工程,其工料由当地居民按照户等高下分派。
②作用:
各地农田水利有了很大发展,大量薄地变良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⑹方田均税法
①内容:
政府重新清丈土地,根据土地肥瘠划分等级,作为赋税负担的依据。
②作用:
克服官僚地主隐产逃税,田赋不均的弊病,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二)强兵之法
⑴将兵法
①内容:
A.对原来禁军进行精简裁并,淘汰老弱,对整编后军队进行训练;
B.在全国各路设置专门负责操练军队的将官,分别教阅戍守当地的军队。
②作用:
改变了更戍法中兵将脱节、战斗力薄弱的局面,提高军队战斗力。
⑵保甲法
①内容:
A.每十家农户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
B.农闲时保丁按时集合、练习技艺,夜间则轮流值班巡查,维持治安。
②作用:
使各地壮丁受到军事训练,并和正规军相参为用,使国家养兵费用日渐减少,国家财政负担有所减轻。
⑶保马法
①内容:
废掉依靠政府的牧马监,推行民户代养官马的办法;同时以优惠政策,使民户踊跃养马。
②作用:
节约朝廷开支,降低马匹死亡率。
⑷设军器监
①内容:
在开封内设置军器监,专门管理武器制造,依其制作的精粗进行赏罚。
②作用:
军器的制造逐步改善;产量提高,数量足够十年之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民 历史 选修 王安 变法 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