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分类汇总古诗词鉴赏专练.docx
- 文档编号:8842610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6.73KB
中考语文分类汇总古诗词鉴赏专练.docx
《中考语文分类汇总古诗词鉴赏专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分类汇总古诗词鉴赏专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分类汇总古诗词鉴赏专练
2021年中考语文分类汇总—古诗词鉴赏专练
1.下面句子表达连贯、得体的一项是
A.食堂管理员对把剩馒头扔进垃圾箱的同学说:
“你这是在学校,在家就可以随随便便,自由散漫吗?
”
B.护士对排队候诊的患者们说:
“请大家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相信一定会迎来柳暗花明的一天。
”
C.公交车司机对—位刚上车的老人说:
“老头儿,赶紧找个座儿坐下吧。
你摔倒了,我可不负责啊!
”
D.交警对正要闯红灯过马路的行人说:
“请您遵守交通规则,等绿灯亮起时再走,多谢您的合作。
”
2.下面对《黄鹤楼》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A.两个“空”字可以体会到诗人吊古伤今、无限怅惘的情感。
B.前两联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了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
C.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远远望去,鹦鹉洲上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
D.尾联由景生情,形象鲜明,诗人凭栏远望,望不见故乡而生无限愁思。
3.下列对《次北固山下》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A.首联写景叙事,写诗人乘船时所见的大江两岸的景色。
“客路”“行舟”点出诗人漂泊羁旅之情,“青山”“绿水”则点出季节为春末夏初。
B.颔联描绘了开阔的江面,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的景象。
“正”和“悬”相互对应,写出了江风的和缓与行船的平稳,意境十分开阔。
C.颈联的“生”“入”二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日”“春”人的意志和情思,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时间的流逝与更替,蕴含自然理趣。
D.本诗描绘了停泊所见的秀丽风光,表达了诗人放眼山川的广阔胸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并流露出羁旅在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4.某知名教授接到一份请他参加“十三五城市规划”学术讨论会的通知,但他因病不能出席。
如果他给大会秘书处写信说明情况,比较得体的一句话是()
A.我因病不能参加大会,失去了一次学习的良机,对此深感内疚。
B.我因病不能前去参加大会,失去了一次与同行切磋学问的良机,对此深感遗憾。
C.我因病无法前去参加大会,失去了一次学习的绝好机会,对此深感不幸。
D.我因病无法参加这次会议,辜负了你们的美意,对此深感惭愧。
5.下面对《满江红》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青衫湿!
A.词中写了“篱下黄花”“秋容如拭”等中秋景物,写出了环境的静谧和寂宴,为后面的抒情蓄势。
B.“四面歌残终破楚”,词人用“四面楚歌”典故来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的牢笼;“八年风味”写出了词人的身世之感。
C.这首词将叙事、描写、抒情融为一体,语言铿锵有力,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属于婉约风格的作品。
D.作者以“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青衫湿”作结,表达了知音难觅的情怀,也表达了不能走向社会参与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感慨。
6.下面对《兼葭》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兼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兼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A.全诗分为三章,每章前两句以凄清的景致起兴,形成一种沉郁悲凉的氛围。
后六句描写访求“伊人”而未得的迷惘之情。
B.“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沚”是说伊人一会儿出现在水边,一会儿又仿佛置身于州岛上,可望而不可即。
C.“伊人”是诗人访求的对象,是美的化身,诗人矢志不渝地追求,强烈地感受到那“在水一方”的倩影。
D.这首诗描写了“伊人”生活的环境和诗人在不同时间不懈地寻找“伊人”的过程,因此,从诗的内容看,它应是一首叙事诗。
7.下面对诗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这首诗写景富有层次,从远望到近望,写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神奇秀丽。
B.颔联中的“割”字生动地写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和雄伟挺拔的气势。
C.颈联中“生”“入”二字,具体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瓶颈的心情和开阔的眼界。
D.诗人通过指写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子自己攀登顶峰,俯瞰一切的雄心壮志。
8.下面对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A.首联写了关于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
一是他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亡之时起兵抗元。
B.颔联运用对偶、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的坎坷不平。
C.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D.全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融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炉,慷慨悲壮,感人至深。
9.下列对《渔家傲·秋思》一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A.上阕后半部分景物描写极具感染力,边声、号角声写动,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写静,动静结合,生动地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画面。
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揭示了词人与征夫们的一种矛盾心理:
他们思念家乡,却又因战功未建,不能如愿而归。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在悲怆的情调中,鲜明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腐朽软弱的控诉和批判。
D.整首词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词中描写的是词人身临目见的景物,表达的是词人和他所理解的征夫们的感情,读来真切感人。
10.下列对《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A.词人登上京口北固亭望远,所见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之事的感慨。
B.“悠悠”一词既指时间的漫长久远,同时暗含词人的思绪无穷无尽。
C.最后一句运用典故,直接讽刺苟且偷安的北宋朝廷,表达了词人的爱国情怀。
D.本词的构思巧妙,以设问的方式层层推进,感情深沉,意境高远。
11.下面对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A.词题为“壮词”,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诸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道出了
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一片壮心。
B.“八百里”描绘了秋天沙场点兵场面的辽阔宏大与苍凉,烘托出一幅肃杀、庄严
的战争画面。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从气势上向人们预示着战争的激烈和胜利。
D.最后一句中的“可怜”,有特定的意味,写出了作者壮志难酬的郁闷和惆怅。
12.下面对《过零丁洋》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A.一二句写诗人回顾身世、追述战斗生涯,暗示其对现在艰难困苦生活的不满。
B.三四句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
C.五六句诗人巧妙的运用了地名与心情的双关语,寓意深刻,富有情味。
D.最后两句诗人直抒胸臆,表现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
13.下面对诗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诗句通过一个局部特写,表现了悲愤痛苦的情感恒久萦绕于“我”的心中。
B.“沉舟侧畔干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两句诗蕴含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C.“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描绘了沙场征战的场面。
日行“八百里”,写出了行军速度之快;“五十弦翻塞外声”,写出了军乐的雄壮。
D.“兼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兼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烘托了主人公思求“伊人”而不得的心情。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气概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时登楼远眺,由渺不可知的感觉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
C.尾联紧承前三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归思,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14.下面对《望岳》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开篇以问答的形式,表明泰山的青色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表现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
B.“阴阳割昏晓”意思是说在不同时间,山南山北明暗不同,山南是晴朗的,山北仍是黑沉沉的。
“割”字将诗人极目仰望时的神态描写得活灵活现。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青年杜甫决心有朝一日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而小天下,.“会当”“凌”表现出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气概,贴切传神。
D.这首诗扣住“高大“二字进行描写,前六句写望中所见,直接描与泰山的景物,表现了泰山高大雄奇之美,后两句用众山的“低小“进一步反衬岀泰山之“高大“。
16.对下面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A.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
B.从全诗的构思上看,前面四句把悲愤艰危的气氛渲染到了极致,后四句则笔锋一转,情绪由悲愤转为激昂,由压抑转为高亢。
C.“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易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D.“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是语意双关的“天然妙对”,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已遭危难而颤栗的痛苦心灵。
17.下面对《使至塞上》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首联诗人用“属国”借指自己的使者身份,写诗人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
B.颔联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诗人身为使者的自豪感。
C.颈联则画风一转,境界转而阔大起来。
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
D.尾联与首联呼应,继续写出使一事。
经过长途跋涉,诗人终于“萧关逢候骑”却没有遇见前线统帅;一问才
知道“都护在燕然”,将军正在前线呢!
18.下列对《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A.词人登上京口北固亭望远,所见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之事的感慨。
B.“悠悠”一词既指时间的漫长久远,同时暗含词人的思绪无穷无尽。
C.最后一句运用典故,直接讽刺苟且偷安
北宋朝廷,表达了词人的爱国情怀。
D.本词的构思巧妙,以设问的方式层层推进,感情深沉,意境高远。
19.下面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诗的开头,作者概写自己“二十三年”的被贬遭遇。
“凄凉地”三个字,点明是被放逐、被“抛弃”。
“弃置身”三个字,表现出诗人刚健昂扬的精神。
B.第二联,用了两个典故,写被贬归来的感触:
当年参加政治改革的诸多友人多已离世,自己孤身归来,物是人非,恍若隔世,无限悲痛怅惘之情,油然而生。
C.第三联,格调从沉郁中振起,抛开个人的悲苦,表达了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这一联堪称千古警语,充满哲理意味,尽显慷慨激昂的气概。
D.末联点明酬答之意,回应首联,扣住诗题,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情,也表达了共勉之意。
20、下面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倒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这是首回赠诗,是刘禹锡在扬州为答谢白居易所赠之诗而作。
B.“凄凉地”“弃置身”写出了诗人无罪而长期遭贬的痛苦经历。
C.诗人运用“闻笛赋”“烂柯人”的典故表达了悲痛帐惘之情。
D.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表现其消极悲观自暴自弃之意。
21.下面说法最得体的一项是()
A.询问一位文盲老奶奶的家庭情况时说:
“老奶奶,您的配偶还健在吗?
”
B.你的同桌向你请教问题时,你说:
“好吧,咱们一起研究研究。
”
C.对正在住院的朋友表示安慰时说:
“你这点病是死不了的,安心养病吧!
”
D.原来崭新的书,朋友还你时却破了,他连声“对不起”也没说。
你说:
“这本书你留着吧,给我另买本新的!
”
22下面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A.“杨花落尽子规啼”描写了“杨花”和“子规”两个意象,形象地表现出诗
人的飘零之感以及浓郁的离愁别恨。
B.“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龙标”本是地名,在此指王昌龄。
C“我将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了比喻的修避手法,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与无奈。
D.这首诗运用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诗人对被贬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23下面对《望岳》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开篇以问答的形式,表明泰山的青色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表现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
B.“阴阳割昏晓”意思是说在不同时间,山南山北明暗不同,山南是晴朗的,山北仍是黑沉沉的。
“割”字将诗人极目仰望时的神态描写得活灵活现。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青年杜甫决心有朝一日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而小天下,.“会当”“凌”表现出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气概,贴切传神。
这首诗扣住“高大"二字进行描写,前六句写望中所见,直接描与泰山的景物,表现了泰山高大雄奇之美,后两句用众山的“低小“进一步反衬岀泰山之“高大“。
24、下面对诗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满江红小住京华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青衫湿!
A.“拭”是擦拭
意思,“秋容如拭”的意思是秋色就好像是刚刚被擦拭得干干净净一样,清澈明净。
B.“四面歌残终破楚”化用“四面楚歌”的典故,与“八年风味徒思浙”一起表现民族与国家的危难和自己的命运。
C.下阙以一组三字句开篇,写出了秋瑾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
D.词的末尾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的诗意,表达了词人对白居易的崇敬之情。
25.对下面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A.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
B.从全诗的构思上看,前面四句把悲愤艰危的气氛渲染到了极致,后四句则笔锋一转,情绪由悲愤转为激昂,由压抑转为高亢。
C.“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
D.“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是语意双关的“天然妙对”,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而颤栗的痛苦心灵。
26.下面对《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A.问答入词,层层深入。
词人登楼望远,所见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B.千古兴亡,往事悠悠。
“悠悠”一词指时间漫长久远,同时暗含词人的思绪无穷无尽。
C.“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化用典故,详写硝烟弥漫的战斗场面。
魏蜀吴三国战事频发,也出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历史事件。
D.“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对英雄的仰慕,对主和派的愤慨以及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
27.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这两句分别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写了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一个画面。
B.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
这两句中,作者想到现实之路充满坎坷险阻,前途迷惘无所适从,因而内心愁苦。
C.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这两句表面上是对月亮有怨恨之意,实际上是写自己心中与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D.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艾青《我爱这土地》)
这两句写出倾尽全力为土地而歌唱的鸟生命耗尽之后,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体,寄寓了诗人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决心。
28.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万里赴戒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
这两句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赴战场,飞越关口高山。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
这两句先用实笔后用虚笔,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C.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这两句好像是诗人对月有怨怼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D.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这几句体现了诗人个人的悲欢与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语文 分类 汇总 古诗词 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