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
- 文档编号:8842348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4.40KB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一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来源:
网络2014-08-0322:
31:
30
[标签:
数学教材四年级人教版教案][当前6664家长在线讨论]
12
教材说明
关于整数乘法运算的学习,本学期已进入了尾声。
即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
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
口算乘法,笔算乘法,常见数量关系──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以及乘法的估算。
这些内容的结构如下: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1.创设与教学内容相融的学习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学计算。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
”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涉及的知识背景十分广阔,在广阔的知识背景中,哪些是学生感兴趣的、又与本单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呢?
面对眼花缭乱的众多素材,编者选择了不同的交通工具作为学习素材。
这是因为速度、路程和时间之间的抽象关系是以不同交通工具的运动为载体的。
因此,本单元选取不同交通工具的运动为素材,引领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为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源。
2.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一个因数的位数由两位变成了三位。
教材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将旧知迁移到新知。
教材安排的多道例题(例1:
145×12、例2:
160×30、106×30和例5:
49×104≈?
)基本上是让学生通过“自己试一试”,在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整数乘法的算理,达到自主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用它解决简单问题的目的。
3.加强估算,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单元以单列一个例题的方式(例5),组织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估算是生活中常用的计算方法,估算的方法虽不确定,但必须符合以下两个要求:
一是符合实际,二是计算方便。
如,例5的教学通过解决购票的具体问题,使学生理解将票价和购票的张数适当的估大一些,并把它们分别估成整十数、整百数或几百几十的数,这样才能方便算出足够的钱买票。
另外,教材在练习十中安排了6个需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的简单问题,
使学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理解什么时候应将因数估大一些,什么时候应将因数估小一些,形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辨证观点。
4.适当加大练习量,同时体现弹性要求。
三位数乘两位数是整数运算中有关乘法学习的最后一部分知识,具有一定的总结性和概括性。
为了让学生掌握好这最基本的运算知识,本单元练习的题量与第一学段相比稍有增加,使学生通过一定题量的练习,牢固掌握整数乘法的相关知识。
同时,带“*”的题与思考题的数量也增加了,本单元每个练习都配有一定数量的带“*”的题和思考题,以体现“让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课改理念,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多更广阔的学习内容。
教学建议:
1.注意让学生自主掌握乘法运算的基本方法。
本单元学习的乘法运算,不论是口算还是笔算,估算还是用计算器算,其基本算理和运算方法学生是不陌生的。
因为在第一学段,在学完两位数乘两位数后,学生已掌握了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
从这个角度上说,本单元所学知识,属于旧知。
所不同的,仅仅是运算数据由万以内扩充到了亿以内。
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个知识基础,在教学时,可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自行总结出口算、笔算、估算的一般方法。
如,口算乘法中例1,笔算乘法中例1.例2.例5的学习,都应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运算的基础上,概括出一般性的通法。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准确把握不同算法中的特点,尽可能选择多种算法中较优化的一种,采用合理、简洁、灵活的方法进行计算。
2.重视引导学生探索运算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习模型化的数学方法。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技能,还应当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具有实际背景的常见数量关系,并且能够用关系式或数学符号去表达它们。
本单元学习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社会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中的一种,刻画这三者关系的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将三者简明逻辑地联成一体。
教学时,应注重让全体学生通过解决例3中的具体问题,感悟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
经历将运动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的全过程,经历将抽象的数学模型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全过程。
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解释并说明模型──再用模型解决问题”这样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建立初步的模型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以探索运算中数值规律的练习为载体,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利用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特别是合情推理能力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任务。
本单元在练习设计中,安排了多个引导学探索数值规律的练习,如练习六中的第8题、思考题,练习七中的第12、13题、练习八中的第10题等等。
这些题虽然都打上了“*”号,不作教学要求,但却是发展学生推理能力的好素材。
教学中,应鼓励、引导学生参与到探寻运算中数值规律的活动中去,通过观察数据特点,尝试用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解释计算的合理性等有序活动,不但可使学生形成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推理能力。
4.这部分内容可以用9课时进行教学。
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乘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数,掌握口算方法,理解乘法意义。
这节课的教学对学生来说并不难,都是在以前学的乘法的基础上再学习的,所以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探索,以合作的方式总结出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方法。
学生学习兴趣很高,参与面较广。
教学中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学生根据画面内容提出数学问题。
这样很快唤起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一开始便以一种愉快的情绪进入学习情境,为能主动探索新知打下了基础。
当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
列出了算式后,我又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与归纳。
通过学生的自由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了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不但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的理念,而且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同时将学生置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之中来学习数学。
既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课题:
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
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情况。
(课文第58页的例4,“做一做”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经历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3、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4、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5、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教具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一、研究“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变化,它们的积如何变化饿规律。
1、研究问题,概括规律。
(1)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怎么变化。
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
你能根据每组算式的特点接下去再写两道算式吗?
试试看
6×2=8×125=6×20=24×125=6×200=72×125=组织小组交流。
归纳规律:
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也要乘几。
(2)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有怎么变化?
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有发现了什么?
8×4=25×160=
40×4=25×40=
20×4=25×10=
引导学生概括:
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也要除以几。
(3)整体概括规律
问:
谁能用一句话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
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2、验证规律
1)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用笔算或计算器验算。
26×48=17×12=
26×24=17×24=
26×12=17×36=
自己举例说明积的变化规律
3、应用规律
完成例4下面的做一做和练习9的1-——4题。
二、研究“两数相乘,两个因数都发生变化,积变化的规律“。
1、独立思考,发现规律完成下列计算,说规律。
18×24=(18÷2)×(24×2)=(18×2)×(24÷2)=105×45=(105÷5)×(45×5)=(105×3)×(45÷3)=
2、组织全班交流,概括规律: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几,它们的乘积不变。
三、巩固新知
1、书上练习九的1、2、3。
2、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56平方厘米,如果长缩小到原来的,宽扩大到原来的4倍,这个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它的边长是多少?
五、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第59页4、5。
第六课时
课题:
乘法估算
教学内容:
乘法估算的基本方法。
课文第60页的例5、相应的“做一做”,以及练习十中的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
2、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归纳概括、迁移类推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学习乘法估算的全过程,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
学校组织秋游活动,我们四年级同学去××公园,去那里的费用是每人49元,包括客票和公园门票,四年级全年级共有104人,老师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呢?
出示图片:
二、探究方法,学习新知:
1、师:
你们能帮老师估算一下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吗?
1)独立估算,并写出估算过程
2)小组内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和结果。
并说明理由。
3)全班交流。
反馈学生估算结果。
4)鼓励学生说出多种想法。
对估算结果进行评价。
师:
你认为谁估计得更接近准确的钱数呢?
为什么?
在估算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
小结:
接近准确值(符合实际);计算方便(将两个因数看成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
2.运水公司为居民运送纯净水,一月份运送718桶,照这样计算的话,估算一下,全年可以运水多少桶?
三、巩固新知
1.你是怎样估算的?
《新编小学生字典》有592页,大约是()页。
小明每分钟打字108个,大约是()个。
李平大叔今年收橘子1328千克,大约是()千克。
2小明同学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62cm,他从操场这头走到那头共走了252步。
操场大约长多少米?
a1800米b1200米c1500米
3沙坪小学有学生612人,全乡有这样的小学19所,全乡约有多少名小学生?
燕鸥从北极飞到南极行程是17000千米,如果他每天飞780千米,20天能飞到吗?
4、第62页的5、6、7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作业:
第63页8、9、10、11、12。
第三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角的度量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角的度量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重难点:
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下列三种椅子问学生:
你喜欢坐哪种椅子,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作如下小结:
根据刚才同学们的交流,看来椅子靠背的角度不同,它的作用也不同,像第2种椅子就是专门给登月的宇航员设计的,要造这样的椅子就要知道靠背的角度,你有办法知道它的角度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
角的度量)
二、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1)师:
量角用什么工具?
师:
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
注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
根据回答作出下列板书:
中心、0度刻度线
使学生认识量角器的构造和角的度量单位
内刻度和外刻度。
(如果学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教师可提下列问题启发:
根据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数,你想一想量角(小编推荐你关注好范文网:
)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多少份的?
)
2、建立1°角的观念。
(1)让学生把量角器上平均分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对的角用细丝游戏棒(在一种塑料扫帚上剪下的)在课桌上摆一摆大约有多大。
(2)与学生共同讨论,得出同学们刚才摆出的这个角就是1°角。
第四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商的变化规律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个知识点,它是在学习了比算乘法和笔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与旧教材相比,本知识点作了适当调整:
旧教材中只研究了商不变的规律,而新教材中却改为了商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探讨被除数不变上随除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和除数不变商虽被除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这就使是这一部分知识更加系统、更加全面。
本节课从乘法变化规律入手,利用乘除法的密切关系,使学生不由自主的想到:
在除法中是否也存在着这样的变化规律?
它们可能是什么?
从而激起学生一探究竟的兴趣。
但只有猜测是不够的,要想证明猜测是否正确,就必须予以事实证明,通过对三次验证过程不同角度的指导,促使学生在理解、掌握本课知识点的同时,经历猜测——验证——结论——应用的数学研究过程,尝试大胆合理猜测、举例加以验证的数学研究方法。
这既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目标,也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学理念。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3页例6。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探究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被除数、除数和商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结论应用的一般研究过程,培养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发现、积极探索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发现并理解商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被除数不变,除数和商之间的变化规律。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利用迁移、大胆猜测。
师: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积的变化规律谁还记得?
生1: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随之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生2:
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另一个印数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师:
我们都知道乘法和除法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在我们发现了乘法中有这样的规律,大家有什么想法?
生:
在除法中是否也存在着类似的规律呢?
师:
对呀,我也有这样的疑惑。
那么我们能不能大胆的猜测一下:
除法中有没有类似的规律?
如果有会是什么规律呢?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我认为一次成功的教学活动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活化教材,建构生命课堂
教学是一门艺术,一节好课更是一个精雕细琢的艺术品。
可见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但教材是静态的,作为知识点的载体—教材,这就要求我们不能照本宣科,而应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灵活地,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使课堂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之中。
本节课内我创设了“通过闯关进入除法王国的城堡”的童话式故事,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地进入新知的学习,故事情境贯穿课堂始终,这样引起他们探究的欲望,激发他们的兴趣。
2、提供充分的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独立思考是小组合作的前提,只有经过独立思考才能进行有效的合作。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让他们独立思考,同位交流和小组合作几个环节,让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合作归纳出商不变的规律,并让学生展示小组合作的成果,体验探究与成功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以情感激励为导向贯穿全课
宽松的氛围,愉快的心境,和谐的交流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保证。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评价多是关注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除此之外,我也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认识自我,学会评价欣赏他人,使评价成为他们主动发展的动力。
4、适当的游戏,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一节课40分钟,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如果一直认真坐着听课,再加上教材的枯燥无味,无然会开小差,影响学习激情。
在教材设计过程中,适当的游戏有利于教学,所以在设计练习时,我主要让学生采用比赛形式,这样,学生既可以放松,又能如愿完成教学任务。
这次教学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只有关注课堂的活,关注学生的学,才能使课堂教学由单一传输转向双向的互动;才能由重知识的落实转变为重人的发展,由重学习结果转变为重学习过程,这样才能真正上好一节课。
第五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口算乘法》教案教学设计《口算乘法》教案
教学内容
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的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探索,使学生知道一位数乘整十、整百的数的计算原理。
2、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整百的数的计算方法。
3、结合练习中的有关内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计算法则。
难点:
积末尾的“0”比因数末尾的“0”的多的情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教学
1、让学生回忆本学期的秋游,简要的说一说
2、引入光明小学也去秋游,引入主题图。
3、教学例1的每一小题。
①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钱?
学生列式计算,问:
表示几个几是多少?
②出示“10人要多少钱?
”
要求学生列式,并四个小组讨论:
等于多少?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③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4、出示修改后的第二小题
①坐碰碰车每人3元,2人要多少钱?
学生列式计算,说出表示几个几是多少,教师用电脑演示用算珠演算的过程。
②出示问题:
坐碰碰车每人3元,20人要多少钱?
学生列式:
3×20=,问:
表示几个几是多少,并要求用算珠来计算。
指名学生上台演示用算珠来计算的过程。
③出示问题:
坐碰碰车每人3元,200人要多少钱?
学生列式:
3×200=,问:
表示几个几是多少,并要求用算珠来计算。
指名学生上台演示用算珠来计算的过程。
5、把3道算式板书一起,提出要求:
观察这3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加以引导:
你用了什么乘法口诀?
乘完后在哪里添“0”?
你是根据什么来添“0”的?
从而总结出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计算方法:
先按表内乘法计算,然后根据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得数的末尾添上几个“0”。
二、课堂练习
1、基础练习
20×7=200×7=2014×7=
-1-
20×4=40×6=60×8=
600×5=500×4=500×8=
在学生回答的时候,先问用了什么乘法口诀,再问在得数的末尾添上几个“0”?
最后一行的题目结果出示时,把添上的“0”用红色标出,在做完题目后反问学生:
为什么这里的“0”有不同的颜色,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自己发现有的“0”是在做表内乘法时产生的,并非全是添上去的“0”。
2、提高练习
40×()=12014×()=210
80×()=24050×()=250
700×()=4900600×()=3000
3、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①出示神州六号的图片与有关的资料,然后出示题目:
神州六号的飞行速度大约每秒8千米,1分钟它大约飞行有多远?
请班里的男同学作答。
②出示嫦娥一号的图片与有关的资料,之后出示题目:
它的飞行速度大约是每秒9千米,半分钟大约飞行多远呢?
请班里的女同学作答。
4、游戏
以刚才做完的两个题目为男生命名――神州队,为女生命名――嫦娥队。
指名选取队长各一名。
各队代表从袋子里先抽一张数字卡片(1~9的数字卡片各有两张),任意放在其中的一个因数上;再抽一张放在另一个因数上。
所得的积较大的队获胜。
游戏一共进行两到三次。
三、课堂总结
教师问学生: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
在计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的数时你会注意什么问题。
-2-
本网向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四年级 上册 数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