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考试易错点各系统综合讲解.docx
- 文档编号:8837255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35
- 大小:406.62KB
影像考试易错点各系统综合讲解.docx
《影像考试易错点各系统综合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像考试易错点各系统综合讲解.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影像考试易错点各系统综合讲解
影像考试易错点
技术
X线
1)照片中出现低密度圆形阴影,最易引起的常见原因是:
显影时气泡附着
2)摄胸片,投照条件适当,显影液温度25℃,显影时间5分钟,会造成:
影像灰雾过高
3)胸部投照时,左前斜位:
60°~65°;右前斜位:
45~55°
4)早期乳腺癌最适宜的检查方法是:
钼靶;乳腺钼靶摄影最佳时间:
月经干净后一周内
CT
1)CT发明者是Hounsfield,第一台CT扫描机研制成功于1971年9月
2)CT机房的适宜温度为18℃~22℃,相对湿度应保持在40%~65%
3)CT基本设备不包括:
独立诊断台和独立计算机设备系统
4)与CT图像重建有关的器件是:
阵列处理器
5)CT扫描中,扫描层面越薄,所滤过的X线剂量越大
6)CT单层扫描电子束扫描速度为:
9次/秒
7)CT单层连续容积扫描每层的扫描时间是:
0.1~2s
8)普通CT扫描与螺旋CT扫描的共同点:
X线管连续旋转
9)螺旋CT扫描和传统CT扫描相比最重要的优势是:
体积扫描(容积扫描)
10)滑环说法正确的是:
高频高压技术是低压滑环得以实现的基础
11)图像显示技术中,应用最多而且最重要的技术是:
窗口
12)在日常工作中,通过调节窗宽窗位来观察图像,要提高观察范围内组织的对比分辨率首先应采取:
适当调小窗宽
13)部分容积效应可以通过减少层厚来抑制
14)通常物质的CT值反应物质的密度,CT值高则密度高√
15)当两个物质的密度差大于0.35%时即可分辨时,表明该机器的密度分辨率为:
0.35%
16)在投影数据重建CT图像的方法中,应用最广泛的是:
褶积反投影法
17)扫描时,探测器不动,只有球管旋转的CT机属于:
第四代CT机
18)改良式同层动态CT扫描与常规同层动态CT相比,主要适用于:
1cm~2cm直径的小病灶
19)高分辨率CT扫描适应症:
肺部弥漫性与结节性病变、垂体微腺瘤、肾上腺病变、内耳病变。
无支气管肺癌
20)在CT扫描中,不能用于消化管对比剂的是:
3.0%~4.0%的医用硫酸钡
21)椎间盘CT检查应扫描:
3~5层
22)在临床应用中,螺旋CT检查效果不如常规CT的部位是:
头部
23)经皮椎间盘脱出切吸术开始应用于临床的时间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
MRI
1)MRI:
1946年美国科学家首先发现磁共振现象,1978年英国第一台头部MRI设备投入临床,1980年全身MRI研制成功
2)根据磁感应性不同,物质分类:
铁磁性物质、反铁磁性物质、顺磁性物质、超顺磁性物质、反磁性物质。
没有:
无磁性物质
3)MRI设备的共振频率在连续计算测量中变化量不应大于50ppm
4)临床应用型1.5TMRI设备的常规梯度场强已普遍达到:
30mT/m以上
5)在MRI成像过程中,终止RF脉冲后产生的效应:
质子发生弛豫
6)MRA是利用了:
流空效应、流入性增强效应、相位效应
7)时间飞跃法(TOF)的MRA成像是利用了:
不饱和的质子流入层面
8)相位对比(PC)MRA成像是利用:
血流沿梯度场移动时质子相位的线性变化
9)欲大面积筛选成像,检查非复杂性慢流血管,宜采用2D-TOF发;欲显示有信号丢失的病变如动脉瘤、血管狭窄等,常宜采用:
3D-TOF法,欲单视角观察心动周期,宜采用2D-PC法;欲定量与定向分析流体,宜采用:
3D-PC法;欲较好地显示血管狭窄,宜采用:
黑血法
10)SE序列中90°脉冲的作用是:
使静磁化矢量从Z轴转向XY平面上做旋进运动,随之失相
11)自旋回波(SE)序列中聚相位:
横向磁化矢量的相位一致
12)在具有SE特征的EPI序列中,射频脉冲激发的特征是:
90°~180°
13)在TSE序列中,射频脉冲激发的特征是:
90°~180°~180°
14)FISP和SSP所述的序列是:
GRE序列
15)在GRE脉冲序列中,翻转角(小于90°角)越大所获图像越接近于T1加权像,越小所获得图像越接近于T2成像
16)顺磁场排列的质子是低能稳态质子,逆磁场方向排列的是高能不稳态质子
17)在1Twsla的场强中,氢质子的共振频率约为:
42.6MHz
18)在MR成像过程中,三个梯度磁场启动的先后顺序是:
层面选择-相位编码-频率编码
19)在MR成像过程平面信号的定位中:
频率编码和相位编码共同起作用
20)T1WI—纵向弛豫,自旋-晶格弛豫,纵向磁化矢量达到最终平衡状态的63%。
短TR(<500ms),短TE(小于30ms)
21)T2WI—横向弛豫,自旋-自旋弛豫,横向磁化矢量衰减到原来值的37%的时间,长TR(TR>2000ms),长TE(>90ms)
22)一般说来,纵行弛豫时间远大于横向弛豫时间
23)卷褶伪影——加大FOV抑制,截断伪影——全矩阵采集抑制,脂肪抑制技术可以改善化学位移伪影
24)在SE序列上T1WI上,黄韧带信号表现为:
与肌肉信号相似或略高
25)脂肪组织具有较高的质子密度,在常规SE序列成像中T1WI呈高信号,T2WI呈较高信号
26)在心电门控技术中,其触发波为:
R波
27)在二维层面参数中,层面间距的作用是:
防交叉对话效应
介入
1)Seldinger技术发明于:
1953年
2)心导管检查造影剂的选择和方法,正确的是:
高血压病人应选用离子型造影剂,有造影剂过敏史者选用非离子型造影剂
3)经导管灌注加压素治疗消化道出血,一般首先给药的速度为:
0.2U/min
4)PBPV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临床有效率为:
85%
5)外伤性CCF现阶段最常用的栓塞材料时:
可脱性球囊
6)被膜支架最适合治疗:
腹主动脉瘤
7)PVA是永久性栓塞剂
造影剂
1)碘过敏实验错误的是:
皮下注射
2)碘过敏试验方法:
口服法、皮内注射法、眼结膜试验、舌下试验、静脉注射试验
3)非离子造影剂:
阿米培克、碘必乐;支气管造影剂常为:
碘化油
4)血管内碘对比造影剂副反应的论述错误的是:
减少使用对比剂的剂量可防止副反应的发生×
5)一侧肾积水应慎用血管内碘对比剂
ROC曲线-观察者操作特性曲线,是一种主观的评价方法
中枢神经系统
1)后颅凹CT扫描基线是:
听眶线;常规头颅CT扫描基线取:
听眶线25°
2)作为判断颅脑CT增强效果好坏的参考标准是:
脉络丛显影的好坏
3)颅底位可显示:
卵圆孔、破裂孔
4)颈动脉造影检查,适用于:
大脑半球及鞍区病变
5)椎动脉最大分支是:
小脑后下动脉;额顶升动脉发自:
大脑中动脉
6)颈内动脉虹吸段分3段(海绵窦段、前膝段、交叉池段)
7)卵圆中中心为:
皮层下纤维,为大脑半球中心呈半卵圆形的白质区,主要有胼胝体的辐射纤维以及经内囊的投射纤维等组成。
在半球上部横切面上是半卵圆形,故有此名
8)大脑半球弓状纤维连接:
相邻脑回
9)扣带回的解剖特点为:
为一马蹄形皮质带;中央前回为运动中枢,滑车神经为运动神经
10)间脑diencephalon:
位于中脑之上,尾状核和内囊的内侧。
间脑一般被分成丘脑、丘脑上部、丘脑下部、丘脑底部和丘脑后部五个部分。
11)正常垂体柄直径≤4mm,可强化,90%的基底动脉比垂体柄粗,MRI信号与垂体前叶相似。
可发生偏移
12)边缘系统:
扣带回、海马回、钩回、杏仁核、隔核、下丘脑、背侧丘脑的前核、中脑被盖等。
13)下丘脑包括:
乳头体、视交叉、漏斗、灰结节
14)脑池是:
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的间隙
15)正常成人脑沟宽:
<5mm
16)变异较大的脑池是:
枕大池;与鞍上池外侧角相连的是:
侧裂池;鞍上池:
前为直回,侧为海马,后为中脑
17)胼胝体下连终板池
18)Verga腔为透明隔腔向后缘连续,又称第五脑室,可借一狭窄通道与透明隔腔想通,与脑室不相通。
19)三脑室中部为中间块,正常三脑室宽约为:
≤5mm;室间孔呈:
Y形
20)正中孔梗阻引起扩张的脑室是:
侧脑室、三脑室和四脑室
21)蝶鞍层面可见的解剖结构有:
前床突、脑桥、枕大池、第四脑室、垂体
22)颈静脉孔血管部通过:
迷走神经
23)皮样囊肿起源于:
神经中、外胚层
24)分泌抑制青春期激素的是:
松果体
25)在CT轴位增强扫描天幕形态:
窦汇上层面-“Y”形
窦汇层面----“V”形
窦汇下层面-“八”形,前为幕上的大脑,以后为幕上的小脑
小脑幕在横断层面上的形态可因层面高低不同而有差异,①在经窦汇以上的横断层面上,小脑幕与大脑镰后端连成“Y”形,由于大脑镰与小脑幕的交接处是自前上斜向后下,因此层面偏高时小脑幕被切得少,而大脑镰被切得多,两者连接成长“Y”形;当层面偏低时则呈宽“Y”形。
②在经窦汇的横断层面上,大脑镰已消失,小脑幕直接与后方的窦汇相连成“V”形。
“V”形和“Y”形“杯口”内的脑实质为幕下结构,主要是小脑上蚓和小脑上池;“杯口”之外是幕上结构,主要为大脑枕叶。
③在经窦汇以下的横断层面上,小脑幕呈“M”(“双峰”)形,随层面下移则呈“八”形。
“双峰”形好似一对并列的山峰。
两峰之间的脑实质为幕下结构,两峰以外为幕上结构。
“八”形以前的脑实质为幕上的大脑枕叶,“八”形以后的结构是幕下的小脑。
26)儿童颅内压增高较常见可靠X线征象是:
颅缝分离
27)颅脑外伤侧位平片显示鼻咽腔顶壁软组织肿胀常提示:
中颅窝骨折
28)硬膜下血肿占全部颅内血肿的50%~60%,分为急性(<3d),亚急性(3d~3w),慢性(>3w)硬膜下血肿三类
29)不是硬膜下出血原因的是:
脑膜中动脉破裂(硬膜外出血)
30)脑白质剪切伤的典型部位在:
中央灰白质交界区、周边灰白质交界区、胼胝体、大脑脚
31)颞叶底部血肿,出血动脉是:
大脑后动脉
32)新生儿头颅CT平扫示“矢状窦旁征”,提示:
蛛网膜下腔出血
33)胼胝体周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常继发于:
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破裂
34)与高血压脑出血相比,脑淀粉样变性出血好发于:
皮层
35)腔隙性脑梗死的描述错误的是:
皮层支动脉梗塞(应为脑深部穿支小动脉)
36)新生儿缺氧性脑病,CT呈现的“双圈征”是指:
皮层、白质密度减低,基底节、背侧丘脑密度正常
37)细胞毒性水肿常见于:
急性脑梗死致缺血坏死
38)血脑屏障破坏所致的脑水肿为:
血管源性水肿
39)脑梗死CT水肿高峰发生于发病后2~5天,2~3周模糊效应,增强扫描明显2~3周
40)CT表现为脑基底池增强的炎症性病变通常不包括:
病毒性
41)脑脓肿感染源主要有:
邻近感染向颅内蔓延(60%~70%);血源性感染(25%左右);直接感染(开放性颅脑损伤,占10%);隐源性感染
42)脑脓肿为细菌侵入引起局限性脑内炎症并形成脓腔,称脑脓肿,分期杂乱:
可分脑炎早期、脑炎晚期,脓肿形成早期和脓肿形成晚期或者急性脑炎期、化脓期和包膜形成期;或初期、中期、晚期。
脓肿壁形成早期是:
10~14天
43)脑脓肿CT表现第三期脓肿壁形成早期是:
10~14天(一周-二周初步形成)
44)成人型孢疹病毒性脑炎主要累及:
一侧或双侧颞叶、海马及边缘系统,可有脑出血,邻近脑膜可有强化,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45)多发性硬化依据病变的部位分型:
大脑型、脑干型、小脑脑干型、脊髓型、视神经脊髓型、混合型;最常见的类型是:
大脑型
46)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脑白质病的脑内脱髓鞘改变主要发生在:
双侧枕叶
47)Alzheimer病CT主要表现为:
弥漫性脑萎缩
48)MRI与CT相比较时,MRI显示脑囊虫病的优势为囊虫存活期
49)囊尾蚴寄生人体的部位按顺序排列为:
皮下组织-肌肉-心-肝-肺-眼-脑-腹膜
50)脑膜瘤肿瘤的好发部位:
矢状窦旁-大脑镰-脑凸面-嗅沟-鞍结节
51)蛛网膜囊肿的好发部位依次为:
中颅凹、后颅凹、鞍上
52)CT鉴别小脑星形细胞瘤和血管网状细胞瘤的主要依据是:
壁结节增强程度
53)Sturge-Weber综合征的面部血管痣主要累及:
三叉神经眼支支配区
54)神经纤维瘤病Ⅰ、Ⅱ型同时共有的是:
Ⅰ级胶质瘤
55)血管网状细胞瘤好发于小脑、脑干
56)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常见部位:
下丘脑、脑干、视交叉、小脑半球
57)生殖细胞瘤最常见于:
松果体区
58)生殖细胞瘤与松果体瘤鉴别,最有利于生殖细胞瘤诊断的CT表现是:
松果体钙化被肿瘤包埋
59)颅内动静脉畸形CT平扫,一般可为高,等,低密度,等密度是指:
尚未钙化的血栓
60)脑增强CT扫描,静脉期出现畸形静脉,表现为“伞状”、“水母状”征象的血管畸形属于:
静脉型血管畸形
61)MRI上有出血的脑转移癌常提示肿瘤来自:
黑色素瘤、绒癌、甲状腺癌、肺癌
62)先天性颅脑闭合畸形包括:
脑脊膜膨出、脑膜膨出、胼胝体脂肪瘤、无脑畸形。
无无脑回畸形
63)Parkinson病的继发症状为:
认识能力下降
64)肝豆状核变性: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肝脏表现为结节性肝硬化;基底节区为主的脑内多发低密度变性,与铜代谢异常有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无关
65)脊髓纵裂中间的隔的成分可以为:
骨、软骨、纤维,分裂的脊髓包有蛛网膜和硬膜,但没有血管
66)无脑儿是指:
无颅顶骨、脑组织而颅底骨发育完全
67)先天性颅脑闭合畸形包括:
脑脊膜膨出、脑膜膨出、胼胝体脂肪瘤、无脑畸形。
不包括无脑回畸形
68)脑裂畸形分型Ⅰ型:
闭合型,也称闭唇型、融合型,不常见,多为单侧性病变,位于侧裂旁区,有异位灰质内衬,邻近脑组织多微脑回改变。
Ⅱ型,开放型,亦称开唇型。
多见,多为双侧性病变,内衬皮质,局部灰质发育异常。
开放型可见典型P-e缝:
裂隙外端的软脑膜与内端的室管膜通过裂隙相连续。
根据临床症状分3度,Ⅰ度:
脑裂与正常的脑沟相比无明显增宽,但深入白质,裂底为厚大的异位灰质;Ⅱ度:
脑裂开口可增宽,深入白质深部或侧脑室旁,伴有裂底团块状异位灰质,可达室管膜下,突入脑室;Ⅲ度:
脑裂深入室管膜下,形成P-e缝、侧脑室憩室、室管膜下灰质结节。
69)狭颅症:
颅缝提早骨化、闭合,致头颅畸形
Ø短头畸形:
冠状缝、人字缝提早闭合
Ø矢状缝及顶颞缝提早闭合,头颅左右径生长受限,前后径生长显著——舟状头变形
Ø冠状缝和矢状缝提早闭合——尖头畸形(塔头畸形)(颅内压高)
Ø一侧颅缝提早闭合——偏头变形
五官、颈部
1)X线所见乳突类型哪型可有病理意义:
硬化型
2)额窦透光度以哪项为标准:
华氏位为标准
3)腺样体又称咽扁桃体,位于咽顶壁,为一团淋巴组织
4)横轴位鼻咽腔的CT图像形态为:
咽鼓管隆突水平呈梯形
5)在鼻咽上部横轴位SE-T2WI所示结构中,咽鼓管圆枕显示清楚。
咽鼓管呈弓状弯曲,由软骨部与骨部两部分所组成。
它的外1/3为骨部,内则有颈内动脉,在鼓室前壁的偏上部是鼓室口;内2/3为软骨部,内侧端的咽口位于鼻咽部的侧壁,具体位置是在下鼻甲后端的后下方。
6)经咽鼓管圆枕的鼻咽部冠状位SET1WI显示为:
侧壁见呈弧形隆起的咽鼓管圆枕,经圆孔的鼻咽部矢状位SET1WI显示:
由上缩肌和粘膜围成鼻咽部顶壁
7)舌骨平对颈3~4椎间盘
8)面神经管分三段:
内耳上段、鼓室内壁段、乳突段
9)鼓室血管球瘤:
波动性耳鸣、蓝色鼓膜、传导性耳聋,CT示鼓室内软组织肿块
10)甲状腺侧叶上极不超过:
甲状软骨中部
11)为较好显示中耳与内耳的结构,CT检查常用窗宽3000~4000HU,窗位200~300
12)听小骨:
锤骨柄附着于鼓膜上,镫骨底板覆盖于卵圆窗,锤骨头与砧骨体构成锤砧关节,砧骨长脚与镫骨构成砧蹬关节。
CT周围图像上砧骨短突指向鼓窦入口
13)慢性中耳乳突炎分型:
(1)单纯型:
最常见。
炎性病变主要位于鼓室粘膜层,又称粘膜型。
病变主要局限于中耳鼓室粘膜,鼓室粘膜增厚,一般无肉芽或息肉形成,因此又有粘膜型之称
(2)骨疡型:
又称坏死型或肉芽肿型。
病变可深达骨质,听小骨、鼓窦等可发生坏死。
中耳粘膜上皮破坏后,局部多有肉芽或息肉形成。
颞骨CT扫描示粘膜组织广泛破坏,听骨、上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内有软组织阴影,伴轻微骨质破坏。
乳突多呈硬化型。
(3)胆脂瘤型:
非真性肿瘤。
胆脂瘤形成后,直接压迫周围骨质,或其基质的炎性肉芽组织产生的多种酶和前列腺素等物质的作用,致使周围骨质脱钙,骨壁破坏,炎症循此向周围扩散,可导致一系列颅内、外并发症。
X线拍片或颞骨CT扫描显示在上鼓室、鼓窦或乳突有骨质破坏区,边缘浓密、整齐。
14)乳突窦胆脂瘤的X线表现中常见的骨质破坏位于:
鼓窦部
15)筛窦粘液囊肿特征性表现为:
窦腔呈气球样扩大
16)鼻窦粘液囊肿多认为由窦口阻塞,分泌物在窦腔内大量潴留所致。
多发生于筛窦或额窦,也见于蝶窦,单侧多见。
可突入眶内出现眼球突出、眼球移位及视力障碍。
增强检查无强化,合并感染边缘环状增强。
MRI信号根据囊液中蛋白含量不同信号不同
17)粘膜囊肿分为粘液潴留囊肿和浆液囊肿(粘膜下囊肿),前者为粘膜腺体分泌物在腺泡内潴留而形成,后者为粘膜下积液,为渗出的浆液在粘膜下层结缔组织内的潴留。
多位于上颌窦内,单发或多发。
一般较小不充满窦腔。
骨壁多无异常。
表面粘膜可有轻度增强。
18)鼻窦恶性肿瘤最常见为鳞癌
19)鼻腔癌的X线表现正确的是:
鼻腔内出现软组织团块影,多无鼻中隔移位和鼻腔扩大变形,鼻腔侧壁或鼻中隔、邻近器官部位可有骨质吸收破坏。
肿瘤同侧鼻窦透光度减小
20)鼻咽癌可侵犯脑神经为第2、5、9-12,不包括第7面神经对
21)喉癌的好发部位:
真声带
22)声门型喉癌好发于:
声带前、中1/3处
23)声门区喉癌CT显示向下蔓延超过杓状软骨声带突5mm以上时提示声门下侵犯
24)眶内异物定位方法很多,常用的定位方法为:
几何定位法
25)眼眶肿瘤最常见的为:
血管瘤
26)七条眼外肌中,最长的是:
上斜肌(通过滑环),四条直肌中最长的是:
上直肌,下斜肌最短
27)正常眼外肌最粗的是:
内直肌
28)视神经位于视乳头至视交叉;在轴位图像上,视神经直径为:
3~4mm,成人视神经孔的孔径大约是:
4.9~5.3mm
29)眼球发育异常包括:
先天性囊样眼球、眼球缺裂、小眼球伴囊肿、先天性无眼球;永存原发玻璃体增生症不是
30)好发于巩膜、球筋膜下间隙内肿瘤是:
视网膜母细胞瘤
31)视网膜母细胞瘤临床分为:
眼内生长期、眼压增高期、眼眶扩张期和全身转移期,影像学分期眼球内期、青光眼期(眼球内同时伴眼球增大)、眼外眶内期、眼外眶外期
32)CT、MRI扫描中,视神经胶质瘤最具特征影像表现为:
视神经管扩大(答案给的是这个)
33)支持视神经脑膜瘤诊断CT征象:
相邻前床突骨质增生
34)关于视神经鞘脑膜瘤的叙述正确的是:
穿破硬膜向外离心性生长
35)上颌骨骨折按骨折的好发部位分为三型:
其中的Ⅲ型骨折不穿过上颌窦底部
LeFortⅠ型骨折:
骨折线从梨状孔下部,经牙槽突基底部向后至上颌结节呈水平方向延伸至翼突
LeFortⅡ型骨折:
骨折线横过鼻背,通过眶内下、眶底,经眶下缘、颧骨下方向后达翼突;
LeFortⅢ型骨折:
骨折线横过鼻背、眶部、经颧骨上方达翼突
呼吸系统
1)肺门位于中纵隔
2)中肺野是指上肺野以下至第四肋骨前端下缘的最低点水平线
3)由3~5支终末细支气管组成的肺结构是:
肺小叶
4)肺门影是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和淋巴组织的总和投影,肺动脉和肺静脉的大分支为主要组成部分,尤以肺动脉为主,所以构成肺门的主要结构是:
肺动脉
5)主肺动脉窗层面包括:
气管、上腔静脉、升主动脉和降主动脉、奇静脉弓通常也位于此层面,而无头臂静脉
6)气管隆突是指:
气管分叉部下壁
7)右侧主支气管与体轴中线约成20°~30°,左侧呈40°~55°
8)中间段支气管走形较垂直,是右主支气管的直接延续,无任何分支,其长度为2-3cm,介于右上叶支气管开口与中叶支气管开口间的一段支气管
9)确诊肺动静脉瘘首选的检查方法为:
CT检查
10)大叶性肺炎好发于青壮年,小叶性肺炎好发于幼儿期
11)正常情况下胸部MRI不能显示的结构是:
胸膜,而非气管
12)中叶不张:
右肺下野内侧靠右心缘出现上界清楚下界模糊的片状致密影,侧位片上出现自肺门向前下方倾斜的带状三角形致密影
13)在后前位胸片上哪一叶肺不张最易显示不清而漏诊:
左肺下叶
14)下叶肺不张:
正位表现为底在膈面尖指向肺门的三角形阴影,肺门向下移位。
左下叶肺不张可因与心影重叠而显示不佳,斜位或过度曝光摄片可以显示。
侧位可显示斜裂向后下方移位。
右上、中叶或左上叶出现代偿性肺气肿
15)肺不张时纵隔向患侧移位
16)多数肺泡实变而少数肺泡仍然充气,所构成的影像称为:
肺泡气相
17)肺实质病变的CT表现是:
支气管气相
18)用X线证实少量胸水时,患侧向下侧卧后前位
19)胸片肋膈角变平变钝积液量为:
250ml左右
20)立位胸片肺底积液特征表现为:
横膈抬高,最高点外移
21)气管、支气管异物相关影像:
肺气肿、肺不张、膈肌矛盾运动、纵隔摆动。
无肺门增大
22)肺淤血最早出现可靠征象是:
上肺静脉扩张,与下肺野血管比例改变
23)KerleyB线:
是由于肺间质水肿引起小叶间隔增宽,在两肺下野外侧可形成垂直于侧肋胸膜水平线状影,常位于肋膈角区,为长约1-3厘米、宽约1-2毫米的水平横线,是肺小叶间隔内积液的表现,是慢性肺淤血的特征性表现。
也可见于矽肺
24)婴幼儿在胸片上见两肺纹理呈现小三角形或斑点状致密影和泡性小透亮区,首先诊断:
支气管肺炎
25)婴幼儿肺部炎症早期出现胸腔积液或液气胸,常提示为: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26)间质性肺炎较特征的X线表现是:
网状阴影之间伴小点状致密阴影
27)婴儿间质性肺炎最重要的改变是:
肺气肿
28)血源性肺脓肿以双肺外围较多;ARDS以双肺外周部明显
29)大叶性肺炎分4期,①充血期:
发病12~24小时②红色肝样变期:
2天~3天后③灰色肝样变期:
再经过2天~3天④消散期:
发病1周后。
充血期由于很多肺泡尚充气,往往无明显异常的X线征象。
但有题目是开始后12小时内往往没有明显的X线征象
30)肺炎病程在4周内未全部吸收称为慢性肺炎
31)放射性肺炎错误的是:
病变大小始终与投照范围一致。
病变晚期纤维化时可收缩
32)支气管扩张:
囊状支气管扩张、柱状支气管扩张、静脉曲张型支气管扩张,最常见为囊状支气管扩张
33)肺部X线表现为锁骨下区纤维条索状阴影,应属于:
继发性肺结核
34)胸内淋巴结结核最先受累的是:
气管旁淋巴结、隆突下淋巴结
35)肺结核大于5mm的小结节多为:
干酪性病灶
36)结核瘤多为2~3cm球形影,少数可达4cm以上
37)结核球与周围型肺癌鉴别诊断的关键在于前者有卫星病灶及纤维条索影(引流支气管影),而非病灶内呈斑点状钙化
38)急性粟粒型肺结核病变早期X线仅见肺纹理增强,两肺野呈毛玻璃样密度增高,约在两周左右才出现典型粟粒样结节
39)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的特点为:
渗出、增殖性病灶为主
40)浸润性肺结核最常见的病理改变是:
肺腺泡结节
41)结核性胸膜炎:
肺内结核直接蔓延,肺结核淋巴管引流,结核菌过敏反应。
无血源性感染
42)肺结核空洞一般可为:
薄壁空洞、厚壁空洞、虫蚀样空洞,薄壁空洞最多见
43)肺霉菌病愈后可残留钙化
44)矽肺结节多在两侧中、下肺野内中带区域开始出现
45)肺尘埃沉着病(尘肺)主要影像学表现:
1.圆形小阴影:
最常见和最重要表现,常见于矽肺;2.不规则形小阴影:
石棉肺、非典型矽肺和其他尘肺;3.大阴影:
直径超过10mm的阴影,多见于肺的上、中区,常对称出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影像 考试 易错点 各系 综合 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