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教学设计.docx
- 文档编号:8830638
- 上传时间:2023-02-02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78.45KB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教学设计.docx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7~29页例1例2。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人人在数学学习中有成功的体验,人人都得到发展”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
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
1、积极了解儿童的现有经验
2、重视数学活动的建设和开展
(1)倡导“自主探究”式学习
(2)倡导在“触摸”中学习数学
(3)倡导自主讨论、交流
3、让数学走进生活
设计思路: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它是在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基础上展开教学的。
为今后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作好铺垫。
因此,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理解它们内在规律及联系是非常重要的。
本课多次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在看一看、量一量、摸一摸等实际操作中不断积累空间观念的。
在认识长方体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学习迁移自主讨论正方体的特征,再比较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异同。
明确它们的内在联系,最后用学到的新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能力目标:
指导启发学生运用观察、测量等方法,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特征,开发学生智能。
3、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观察、摆弄实物帮助学生建立起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建立长方体、正方体的空间观念.
教学对象分析: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与教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紧紧围绕由直观感知—概括特征—抽象特征三个层次来设计.通过日常生活中长方体实物牙膏盒、砖块等进行整体感知,建立表象,然后通过长方形围成长方体,动态演示面、棱、顶点的特征,让学生对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加以概括,然后再抽象出长方体的特征,建立长方体的空间观念.
教师准备:
墨水盒、牙膏盒、魔方、乒乓球等。
学生准备:
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每组至少8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
请同学们来回忆:
我们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
(生答)这些图形都是由什么围成的?
(线段)。
课前老师曾让同学们把数学书最后两页的组合图形纸板沿虚线内折,然后围起来,你围成了什么形体?
举起来让大家看看。
(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与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它们是由面围成的,有一定的厚度。
)
师:
像这样由面围成的图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我们把他们叫做立体图形。
比如:
(出示实物)墨水盒、魔方、牙膏盒、皮球、灯罩等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
你能不能举出几个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例子?
(学生举例)
那么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哪些特征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板书课题)
(评析:
用学生熟悉的墨水盒、牙膏盒、魔方、乒乓球等实物引入长方体和正方体,充分说明长方体和正方体是现实世界中客观存在的。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现实世界,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种设计符合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引起儿童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教与学双方共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
二、引导探究,理解新知
(一)初步感知,建立表象
1、整体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等,同时结合电脑演示去初步感知
(1)请你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的物品,用手摸一摸。
师:
介绍长方体上平平的部分叫作长方体的面。
(2)师边指边说:
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部分叫做长方体的棱。
请你找出长方体的棱。
(3)指导学生观察:
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叫作长方体的顶点。
用手摸摸看。
(4)师:
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边说师边用课件分别演示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独立观察、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特征。
师:
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现在请你拿出长方体的物品,仔细观察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看看有什么发现?
(课件出示)
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把你们的发现填在数学书中的表格里。
提示:
同学们在数面、棱、顶点的数目时拿着长方体的手不要来回转动,要想一想怎样数比较好,不重复也不遗漏。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
2、汇报交流,归纳长方体的特征。
(课件一步步出示问题及答案)
在汇报交流时注意:
(1)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数面、棱、顶点的个数。
在数棱的数目时,如果学生不理解相对的棱,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相对的棱。
(2)学生介绍长方体面及棱的特征后教师分别再用课件演示加深理解。
(3)让学生指一指特殊的长方体中哪些面是相同的,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3、拿出学具按照表格中的问题完整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4、师小结:
通过刚才的观察、探究,我们知道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三)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1)拿出学具动手插一个长方体的框架,想想应该选用哪些小棒,怎样插比较快,可以同桌合作也可以自己动手。
(2)师:
在制作中你发现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
每一组棱的长度怎么样?
生1:
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3组,每一组棱的长度都相等。
2、认识长、宽、高。
(1)师:
我想知道做这个长方体的框架共需要多长的铁丝(出示教具),需要量出几条棱的长度,为什么?
生2:
可以全部量出来,在把它们加起来。
生3:
只要量出其中的三条就可以。
师:
那你说说量哪三条?
为什么?
生3:
只要量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这三条棱,因为长方体的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师:
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这三条棱的长度相等吗?
怎样求总棱长?
生4: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或者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4+宽×4+高×4
(2)师:
像这样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认识不同位置放置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横着、竖着、侧着摆放长方体框架,分别让学生指它的长、宽、高。
(三)练习巩固
1、深化理解长、宽、高。
拿出自己做的长方体,摆放好位置后,量出它的长、宽、高。
(汇报后板书)
小结:
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都可以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因此由于长方体摆放的位置不同,大家量的长、宽、高的长度也不同,但是长、宽、高的和是不变的。
2、填空并口答。
若分别改变长方体的长、宽、高,长方体的形状会怎么样改变?
(课件分别演示)
自学正方体,发现它的特征
师:
想一想:
如果将长方体的长、宽、高调整,使长、宽、高相等,会得到什么形体呢?
(教师演示将长方体变成一个正方体)它也叫立方体。
出示魔方:
它有什么特征呢?
(出示自学提纲):
1、正方体有几个面?
大小怎样?
2、正方体有几条棱?
长短有什么关系?
3、正方体有几个顶点?
请同学们边观察边自学22页。
(汇报、板书)
〖学生对长方体特征有一定认识后,运用迁移规律,自学归纳正方体特征。
〗
3、拿出学具按照表格中的问题完整说一说正方体的特征。
(评析:
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的基础上学习正方体就比较容易了。
因此,这个环节直接采用电脑演示,充分利用电教媒体的优势,让学生在看一看、说一说的的活动中,归纳、表述正方体的特征。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初步逻辑思维能力。
)
三、引导辨析,掌握本质
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
(1)多媒体动态演示,比较分析。
揭示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内在联系,得出: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教师板书集合图:
(2)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的。
(评析:
开放学习的方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发展尝试总结,验证,实现知识的“再创造”。
、比较是认识事物的主要方法之一,特别在几何体教学中,运用比较方法,加强形体间的联系和区别,提高识别能力。
同时渗透事物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
联系生活,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
)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与图形,归纳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还分析了二者的关系。
下面我们来做做练习,检验自己是否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了明确的认识。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电脑出示)
1.填一填:
(开火车口答)
(1)、长方体有()个面,相对的面面积();有()条棱,相对的棱长度();正方体有()个面,每个面都是()形,面积都();正方体有()条棱,长度();正方体是特殊的()。
2、三条棱相交处叫(),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长方体的()、()、()。
下图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
()厘米、()厘米、()厘米;
所有的棱长总和是()厘米。
3、在上面这个长方体中,前面和()面完全相等,长是()厘米,宽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右侧面是()形,长是()厘米,宽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面和()面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
指一指:
看图指出下面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
说一说:
下图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由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的,它们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
(二)变异题
辨一辨:
1、长方体有8个面、6条棱、12个顶点。
()
2、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
3、正方体的六个面面积一定相等。
()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选一选:
右图中长方体前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①15②10③16)
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3米,棱长的总和是()米。
(①18②24③36)
(三)综合题
算一算:
(书中24页8题)分别计算出下面每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向上的面的面积。
摆一摆:
1、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稍大些的正方体,至少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
摆摆看。
2、小组合作:
用8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有几种拼法?
拼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如果用24个呢?
(创新题)想象练习:
师:
同学们展开想象,如果给你一点,学了这节课你会联想到什么?
(由一点引出的三条线段)由这三条线段你会想到什么?
(三个面)继续想象:
(由三个面可以想到它们相对的三个面形成一个长方体)。
〖这个练习使学生建立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的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
〗
五、全班小结:
用“让我感到高兴的是……”开头说一句话。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知识、学法、兴趣)
六、拓展练习:
(课下研究)
有一个棱长30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每面都涂上红漆。
现在把它锯成棱长是10厘米的小正方体。
请问:
需要锯几次?
能锯成多少个小正方体?
四面都有红漆的小正方体有多少个?
三面都有红漆的小正方体有多少个?
两面有红漆的小正方体有多少个?
一面有红漆的小正方体有多少个?
没有红漆的小正方体有多少个?
师:
后面我们将要学习更多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呢,我们下节课再见吧!
七.板书设计:
面
棱
顶点
长方体
6个;长方形(可能有两个相对面是正方形)相对面面积相等
12条;
相对4条棱长度相等
8个
正方体
6个;正方形
面积都相等
12条;
长度都相等
8个
八.教后反思:
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已经了解了哪些知识。
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组织教学。
2、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在解决“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我让学生把一个长方体放在课桌上,然后坐着观察,站着观察,再换个角读观察,学生在观察后得到结论:
最多能同时看到3个面。
在探究长方体特征时,我先和学生认识面、棱、顶点,然后把学生分成四人一小组,运用长方体事物,在小组内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发现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
学生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很快发现了长方体的很多特征,我想这样发现的特征学生肯定印象深刻。
3、注重知识的条理性,培养学生有条理地研究问题,有条理地总结结论。
在研究长方体特征时,我让学生分别从面、棱、顶点三方面去研究,学生对于研究有了方向。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结束后我组织学生有条理地总结,并有条理地板书。
4、新增了有两个面是正方体的特殊长方体。
同样让学生自己先研究再交流,发现这样的长方体除正方体外的四个长方体完全相同,为后面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做铺垫。
5、在练习中注重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如在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棱的特征以后,我增加了一些题目,已知长方体的长、宽、高,求棱长总合;已知正方体的棱长总合,求棱长。
本节课学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自主性、积极性,为他们创造了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知识建构过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学人 教版五 年级 下册 长方体 正方体 认识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