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十大经典案例.docx
- 文档编号:8822051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70.25KB
工业设计十大经典案例.docx
《工业设计十大经典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设计十大经典案例.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业设计十大经典案例
工业设计十大经典案例
在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我国第二届工业设计大奖——“红星奖”正在筹备中。
和国外比,中国工业设计起步较晚,需要从国外的工业设计中借鉴经验。
本报推出工业设计史上十大经典案例,从中可以体味出工业设计附加值的意义,何止于金钱!
案例一|ZIPPO74年火焰不灭
设计师:
乔治·布雷斯代
设计时间:
1933年
1932年,美国人乔治·布雷斯代在一个酒馆外看到一个朋友笨拙地用一个廉价打火机点烟后,便产生了设计一个简单不受气压或低温影响的打火机的想法。
1933年,第一款ZIPPO打火机诞生并开始风靡全球。
二战期间,由于ZIPPO卓越的性能成为了美国军队的军需品。
据说美国一名士兵因为ZIPPO挡住了子弹而保住了性命,而那个ZIPPO却依然好用。
艾森豪威尔也对ZIPPO大加赞赏:
“ZIPPO是我惟一在任何时候都能点得着的打火机。
”
1996年4月15日,第三亿个ZIPPO打火机出厂,如果把这三亿个打火机平放,可以把一个包括射门区在内的足球场铺满128厘米厚。
如今ZIPPO的日产量已经超过6.5万个,销往130个国家和地区,被喻为“打火机里的哈雷摩托”,成为雄性美感的代名词和具有高度收藏价值的艺术品。
案例二|拉链男士“裤门看守者”
设计师:
伊莱思·豪
设计时间:
1851年
拉链又称拉锁,是一个可重复拉合、拉开的由两条柔性的可互相啮合的连接件。
目前拉链的使用领域几乎涉及到所有的服装和用品,已成为当今世界上重要的服装辅料。
从1851年美国人伊莱思·豪才申请了一项名叫“可持续、自动式扣衣工具”专利开始,拉链最终占领服装市场的时间是上世纪30年代,期间整整经历了近80年之久。
当时,服装界掀起了一场童装竞赛,最终脱颖而出的是带有拉链的童装,因为人们相信,拉链服装能提高儿童的自信心和自主能力。
借助时装设计师的推动,拉链在1937年又有了一个新身份——男士“裤门看守者”。
如今拉链已经随处可见,据上世纪30年代的统计资料,全球每年生产的拉链数高达6亿条以上。
案例三|匡威帆布鞋踏入美国篮球史
设计师:
匡威公司
设计时间:
1917年
Converse,始创于1908年,拥有近百年的制鞋历史。
匡威AllStar帆布鞋是所有帆布休闲鞋的潮流领导者。
AllStar系列帆布鞋的设计理念追求简单明快,舒适方便,穿到哪里都自由自在,让生活化繁为简。
AllStar系列帆布鞋一直采用码重密度最足、质地最佳的帆布、双边条、原生橡胶加细网布,经久耐用,在推陈出新的同时强调自然材质和环保理念,被誉为鞋中的“劳斯莱斯”。
自1917年帆布鞋诞生以来,已销售了6亿多双,是世界上销售量第一的鞋种。
近一个世纪过去了,AllStar帆布鞋随着篮球运动的普及和发展,已经在美国及全世界成为家喻户晓的帆布鞋代名词,它已和麦当劳、可口可乐、哈雷机车等一样成为美国文化精神的象征。
正如蝉联NBA七届“篮板王”的罗德曼所言:
“AllStar帆布鞋就像牛仔裤一样是每个美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今天,Converse正以其百年历史文化底蕴,结合时代精神和消费者的喜好,不断地推陈出新,再次引领运动休闲时尚潮流。
案例四|易拉罐应用最广的容器
设计师:
艾马尔·弗雷兹
设计时间:
1915年
上世纪30年代,易拉罐在美国成功研发并生产,由罐身、顶盖和底罐三片马口铁材料制成。
目前常用的铝制饮料罐是二片罐——只有罐身片材和罐盖片材组成的深冲拉罐,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初期。
铝制易拉罐发展非常迅速,到上世纪末每年的消费量已有1800多亿只,用于制造铝罐的铝材消费量同样快速增长,1963年还近乎于零,1997年已达360万吨,相当于全球各种铝材总用量的15%。
很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金属罐的回收再利用率也不断增高。
比如美国铝罐的回收再利用率,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超过50%,在2000年已经达到了62.1%。
日本铝罐的回收再利用率也非常高,在2001年达到了83%。
案例五|瑞士军刀独领瑞士冠军风骚
设计师:
卡尔依森
设计时间:
1891年
闻名世界的瑞士军刀在外观设计中采用了瑞士国旗的颜色,亮红色的刀身以及白色十字盾牌图案的商标给了它与以往刀具截然不同的醒目特征。
今天的瑞士军刀已经有了几百种不同版本的设计,主打产品——“瑞士冠军型”军刀可以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工具组合,它除了主刀以外还包含有拔目塞钻、木头锯等众多功能部件。
瑞士军刀凭借着简洁明快与丰富实用的设计风格而获得了极为广阔的国际市场。
瑞士军刀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和创新,从家庭作坊发展成为跨国企业集团;从简单工艺制作发展成为高技术含量的精美工艺品;从单一的生活实用品发展成为高文化含量的艺术品、收藏品。
这一切成就足以使瑞士军刀载入工业设计史的经典名录。
案例六|芭比娃娃女性生活一部分
设计师:
露丝·汉德勒
设计时间:
1959年
1959年,由美泰公司设计的金发娃娃在美国玩具博览会上亮相,设计师露丝用自己女儿的昵称为这个娃娃命名为“芭比”。
“芭比娃娃”是一款普通的玩具,但又很真实:
一方面,她美得不可思议,是“千面女郎”;另一方面,却又离我们如此之近,因为她和任何一个小女孩一样都有自己的喜好。
现在,“芭比娃娃”畅销世界150个国家,总销量超过10亿个。
这个介于小女孩和成年女子之间的美国“少女”,是世界玩具市场上畅销时间最长的玩具,成为全世界男女老少的心爱之物。
“芭比娃娃”的成功为美泰公司带来了大量财富,1966年设计师露丝50岁时,美泰公司已经统治了竞争激烈的玩具世界,占有美国玩具市场12%的份额。
窗体顶端
案例七|圆珠笔像珠宝一样贵的笔
设计师:
拉兹洛·比罗
设计时间:
1938年
匈牙利的一位编辑拉兹洛感觉正在使用的钢笔很不方便:
有时候墨水用完了,措手不及;有时候笔尖堵塞不出水,急得要命。
一次偶然的机会,拉兹洛发现印刷油墨干得很快而且不会弄脏稿纸,于是他决定制造一种使用油墨的笔。
可是这种黏稠的墨水无法从一般的笔尖流出来。
在化学家乔治的帮助下,他们设计出一种能把油墨送至圆珠的笔。
圆珠笔具有结构简单、携带方便、书写润滑,且适宜用来复写等优点,因而,从学校的学生到写字楼的文职人员等各界人士都乐于使用。
最初的圆珠笔像珠宝一样昂贵,直到1949年,采用塑料作为笔杆材料使得圆珠笔售价大降,才使其得以普及。
作为工业设计史上的杰作,圆珠笔的出现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窗体底端
案例八|iPod播放器苹果最得意作品
设计师:
苹果公司
设计时间:
2001年
2007年4月9日,苹果公司正式对外宣布,其最为得意的作品——iPod播放器全球累计销售量突破1亿台。
相比其他多功能播放器来说,iPod的功能让人不敢恭维,可iPod却凭借其优秀的工业设计成为了全球音乐播放器无可争议的霸主,全球占有率达到了70%。
iPod的每一代产品,都为我们带来了无数经典作品,一次次地为我们带来绝美的视觉享受。
如今,苹果iPod播放器已经融入时代,成为了一种文化的概念。
更关键的是苹果如今可以“躲”在家里数美金,并嘲笑那些原来曾经嘲笑他们的人了。
案例九|levi’s牛仔裤载入美国史册
设计师:
李维·司特斯
设计时间:
1853年
1853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位做纺织品生意的犹太青年商人李维·司特斯(Levistrauss)灵机一动,将滞销帆布制成质地坚韧、耐用的几百条裤子到淘金工地推销,因其极佳的实用性能而迅速受到欢迎。
世界上第一条帆布面料工装裤诞生了。
为了实用,他改用靛蓝色粗斜纹布,并以自己的名字“Levi’s”作为品牌。
Levi’s牛仔裤的经典设计体现出了迷人的美国情调,随着好莱坞兴起西部片的热潮。
步入上世纪70年代,牛仔装在美国成了炙手可热的流行装,无论是工人、职员,还是经理,甚至总统都对其“爱不离身”。
尤令其他服装羡慕的是在1976年美国两百年国庆之际,美国人将牛仔裤作为美国人对人类服饰文化的贡献送进了迈阿密的国家博物馆,载入美国史册。
案例十|索尼磁带随身听把音乐放进了口袋
设计师:
索尼设计中心
设计时间:
1978年
1978年,索尼公司总裁盛田昭夫在打网球的时候得到灵感,他意识到人们在户外行动的同时也需要欣赏到音乐,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够随身携带的播放器产品。
由于盛田昭夫的积极推动,世界上第一台Walkman(型号为TPS-L2)终于在1979年的7月1日由Sony正式推出。
将音乐播放器放进口袋里的创意影响了世界。
推出不久,销量就迅速突破了5000千万台。
随著Walkman的流行,它已成为个人随身听的代名词。
事实上,Walkman已成为日常用语,1986年Walkman被收录进牛津英语词典成为随身听的代名词。
它带来享受音乐的全新生活模式,并迅速成为城市生活的标记。
30年来,索尼公司不断对Walkman进行改进和创新,尽可能做到小巧美观,智能耐用。
如今已成为Sony公司最有影响力的经典系列产品。
创意访谈
高端设计版权
可以自我保护
有的设计师埋怨,自己的创意一说出去,很快被盗用,其实一个成熟的“idea”是很难被抄袭的。
我国的工业设计多是一些产品的外形设计、艺术设计,对成熟的工业品略做改良,技术整合、市场研发的能力较差,所以创意很容易被抄袭。
实际上,一个高端的设计,不仅有艺术含量,更有技术含量。
比如说,我认为中国的五笔输入法就是高端的带有划时代意义的工业设计,是典型的创新设计,虽然有发明的成本在里边,也有工业设计的成分在里边,技术含量很高。
一位国外的朋友告诉我,我想要能够设计出中国市场上没有的,又能畅销的家电,这样的公司在中国很难找到,因为我国设计人员的市场研发能力太弱,对市场把握能力不强。
设计人才的培养是需要职业教育的。
中国工业设计现在处于起步阶段,盗版等问题的出现会随着工业设计的技术含量的提高而慢慢减少,对此我们需要时间,要以宽容的态度去对待。
日本、韩国的工业设计发展比我们早,什么时候能够赶上他们,这不太好说,发达工业设计国家由改良到成熟有的经历了30年,有的50年,中国也许会经历20年。
这需要政府、中国企业、媒体、消费者共同努力。
严扬:
工业设计要成为中国创造的推动力
专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教授严扬:
韩国创造的领军者——三星集团总裁李健熙曾说,“21世纪企业经营的最后决胜关键就在设计。
”
这当然不是说说而已,三星的成功有目共睹。
而在严扬看来,提升工业设计能力,还不仅仅是关于企业经营的问题,“工业设计在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上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际上设计是创新产业的一部分,工业设计对“中国创造”无论是从经济还是文化建设上都起到巨大作用。
”
拥有企业工作经历,也曾游学欧美的严扬,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教授,他一直强调要跳出设计谈设计,要从社会和谐、创新国家、中国创造的角度思考工业设计的现在和未来。
为此,他不仅发表文章言论,更是在日常教学科研中身体力行,将这套理念、方法传递给他的学生和接触的每个普通人,以实践带领出一批国内工业设计的后起之秀。
在21世纪经济年会“中国创造”分论坛间隙,严扬教授接受了本报的独家专访,具体阐释了中国创造进行中工业设计的远景和作用。
《21世纪》:
如何认识工业设计与“中国创造”之间关系?
严扬:
工业设计行业是我所见过的最好的行业,这个行业无论是对国家,对企业,对个人,对经济,对文化,都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一个行业。
而工业设计在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上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际上设计是创新产业的一部分,工业设计对“中国创造”无论是从经济还是文化建设上都起到巨大作用,
比如,设计师能通过设计解决环境的问题,解决环境污染,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所以说真正的设计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应该是一个投入少、收益大的这样一个行业。
我们不应该只把设计看作一种美学概念或者艺术形式,20多年前,工业设计(当时叫产品设计)的教育和实践都只强调“美化”。
而经过这么些年的发展,我们应当明白,好的工业设计实际上是在提倡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在这种生活方式和态度中,“美”只是要素之一,但不是全部。
工业设计应当是功能性、艺术性、社会性等多种元素的和谐一体。
我个人认为,工业设计代表着当代社会一种物质文化的精神,精神的内在实质就是创新社会。
《21世纪》:
目前,工业设计在推动“中国创造”实现升级上需要哪些支持?
严扬:
我想首先是工业设计行业自身要不断努力,在推动“中国创造”实现升级上做出踏踏实实的事情,让企业、社会看到设计发挥的巨大作用。
而需要得到的支持也有很多,来自社会的了解,来自企业管理者的认可,来自政府的系统支持,这里我主要呼吁一下政府的支持要素。
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我们的政府总是很强势,它手中掌握的资源最多,力量也最大,所以得到政府支持对于一个行业的发展十分有帮助。
当然,这里我所说的支持,并不是要求政府下命令、出文件,直接行政方式的支持,其实,政府可以有许多“四两拨千斤”的手段。
我所知道的是,许多国家政府很支持设计产业,比如给予贷款、补贴、税收优惠等,但这些措施要通过一套设计合理的制度。
比如西班牙巴塞罗那地区,政府会拿出一大笔资金支持这个产业和优秀的设计师,这笔钱并不是直接给设计公司和设计师本人,而是先给一个类似于协会这样的半官方组织,由其分配并进行考评,根据考评结果,表现优异的公司可以无偿使用这笔钱,相当于政府奖励给它;而一般的则算作无息贷款,公司要按时归还;如果达不到合格标准,则转为商业贷款,这样就形成了一套政府在背后的经济激励机制。
例如韩国、新加坡等设计产业新型的国家都有类似手段。
所以关键的是,政府支持要成为一个有机的系统,是一套长期有效的制度,而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要通过了解这个行业的特点和运作过程,出台一套符合国内行业发展水平和实际情况的措施。
《21世纪》:
创新的工业设计对于一家想要成为伟大企业的竞争力构建,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严扬:
创新是一个企业能够永续生存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我们提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已经提了很多年了,尽管因为本身我们的技术水准离国际一流还有相当的距离。
但是对于设计创新对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很多企业的认识还不足,主要体现在把设计看作一个涂脂抹粉的东西。
因为我10多年前也曾经在企业里呆过,那时不管是作为一个美工也好,或者是设计人员,工作都是产品的最后一个环节。
前期从产品策划、结构设计,甚至工程、工艺都基本完成的时候,这时候把美工叫来,把这个产品打扮打扮、设计得漂亮点。
从这个角度讲,没有充分发挥设计本身应该起的作用。
我认为,设计应该是整合企业中各种各样的资源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比如从前期的市场研究(需求研究)、技术开发、生产开放,一直到后续的研发广告,整个的运作环节中,实际上设计能起到从前到后的贯穿作用,它可以把企业各种各样的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集中的力量,就像是把五指收拢。
另外一方面,设计也可以赋予产品独特的文化基因,现在生产企业只是把自己当做一个生产企业去看,但很多的产品要有文化价值,才能对一部分用户和整个企业起推动作用。
比如美国的哈雷摩托车,实际上都会影响一部分人。
我相信中国人的企业中也有很多现在已经做了,比如明基、华硕、联想、TCL,实际上都在朝着这个方向走,这些企业对设计的重视已经有相当程度的提高了。
我觉得时间会证明的。
《21世纪》:
既然工业设计的作用如此之大,为什么现在国内这个行业发展并不够大,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严扬:
我目前看到的主要有两点:
设计企业恶性竞争与知识产权保护不足。
最近我去了广东一趟,一种现象我不知道该如何界定,我的心里是喜忧参半,这种现象我将之称为“工业设计地摊化”。
比如深圳等地的确有许多设计公司,各个公司人员也不少,可是他们从事的是什么呢?
卖图纸。
设计的图纸明码标价,企业像在一个大超市里选购,不同公司为了卖出更多图纸,就竞相压价。
我不能完全否定这样的盈利模式,但是这一定不符合工业设计的精神与原则。
工业设计与企业产品开发的关系应当像医生和病人一样,设计师要进入产品开发内部,了解企业需要,对症下药。
而“超市模式”就如同药房里的“OTC”(非处方药)柜台,只能针对一些常见问题给出解决方案,对于创新产品则无能为力。
这既可能看作一种“中国特色”,也带来了潜在危机:
设计水平始终无法得到提高,设计师只是为了改变而改变,难免就出现由借鉴到抄袭的下滑。
这就涉及到我说的第二个问题,知识产权保护。
谈创新,就要有机制,创新不是贡献,你不能让创新者变成铺路石,变成堵枪眼的。
谁创新谁倒霉,那你社会创新不了,创新的人也不能够获得成功,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就是这样一个机制问题。
虽然是很难管,但是再往下发展确实这样是不行的,这样真正阻碍了中国自己创新能力的一种培育。
要尽量解决知识产权问题,使我们的老师和学生他的创新的东西能够转化成产品,转化成商品,最后转化成他自己的财富,如果我们能够成功解决这个问题,我只要把这个路一铺好,把这个办法做好,我回家睡大觉去,所有的熬夜去创新,我只要一个班有一个学生把他的设计变成专利转让出去,他得到钱了,后续的班你不用去管它,所有的老师和学生每天熬夜在琢磨着我要做个什么东西去转让出去,我觉得这是核心的东西。
《21世纪》:
如何看待中国工业设计人才问题?
严扬:
坦率的讲,目前国内的工业设计人才状况并不令人满意。
一方面,这个专业在国内只有20多年历史,教育理念和方法在不断调整探索中。
而这几年艺术类高校专业膨胀、招生数急剧增加,学生素质也是参差不齐,许多高中文理科成绩不佳的学生半路改学艺术,导致高校设计专业学生的视野不广、理解力不足、创新能力缺乏。
另一方面,这一行业近几年来需求量很大,不管是制造业公司还是设计公司,都需要大量人员。
但企业往往不明就里,主管无法辨明谁是合适自己的人才;设计公司又缺乏一套培训人才、发现人才的机制,许多学生变成了“画图机器”。
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是需要时间滋润的,不可能一蹴而就。
像我们系1997年的毕业生,已经有一些崭露头角,在许多国内领先的IT、家电大公司担任了总监级别的职位。
所以希望公司要给刚毕业的学生时间和机会,学生自身也要努力。
设计师的知识范围有限,要结合其它的系科、行业来创新,这样的创新价值就很大,方式创新,设计创新,加上技术创新,所以说这是个一体化的东西。
但是要解决这个问题,要达到这样一个效果,我认为恐怕需要少则三年,多则五年的时间,也许更长,但是我们确实是准备认认真真的去做这件事情。
《21世纪》:
那么如何培养设计人才的创造型思维呢?
严扬:
在教学中,我们把创新设计教育作为我们未来培养人才的重要目标,创新设计教育和创新设计研究,是将来主攻的两个方向,我们秉承的社会价值观念是创造和谐的设计价值观,我们对编造一些价值符号的一些东西不感兴趣,就是怎么把东西做的豪华高级,然后让人花很多钱去买,故意拉大这个社会差距,这个我觉得不是我们的责任。
我们要做的事情是创造和谐设计的价值观。
什么叫和谐设计,就是说要更多地关注弱势人群。
我个人比较推崇北欧的设计,北欧的设计朴素,精致,并不是朴素了就简陋,北欧倡导的东西它是一种非常朴素但是很精致的生活方式,很有品味。
所以我们提了两条:
一个是创新设计教育,第二个是促进设计和谐的这种设计价值观念。
工业设计与商业营销成功案例
吉列为牙刷投资7000万美元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目前人们对于工业设计的需求可以归因于经济的繁荣。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情况下,人们的经济负担能力有所增强,他们可以仅仅因为某件东西很“酷”而在它身上花多点钱。
吉列公司的欧乐B分公司投资7000万美元开发了一种牙刷,这种牙刷获得了23项专利,仅产品的包装就有6项专利。
7000万美元足够拍摄一部电影巨片了,为什么吉列公司要花这么多的钱设计牙刷呢?
这很容易解释:
吉列公司认为这种牙刷的售价可以达到普通牙刷的两倍。
在企业努力改善产品的外观、手感和性能的竞赛中,公司与公司之间形成了一些不同寻常的商业联盟:
例如家具制造商和软件设计公司;电子企业与电影制片厂;纺织品制造商与分子生物学家。
汽车设计师正在设计梳头发的梳子,时装设计师们则正忙着装备飞机。
这些不同寻常的越界行为推动了工业设计超越纯粹的商品制造范畴,向着时尚及其诱人的魔力所组成的王国进军:
我+事物=更好、更强大的我。
苹果抓住实用漂亮两法宝
1998年之前,苹果公司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亏损,在此期间,该公司推出了一系列莫名其妙而价格昂贵的产品(这些产品有时候还会起火)。
但是该公司在1998年终于摆脱了这种局面。
苹果公司勇敢地推出了iMac计算机,这无异于给自己注射了一针强心剂。
iMac计算机外壳用半透明材料制成,是一种功能强大同时易于操作的计算机,它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小水滴但有热带海洋一般的色彩。
它没有安装某些基本部件(如软盘驱动器),但是这没有关系。
它看上去非常漂亮。
事实上这种机器漂亮到了可以身兼二职的程度:
既可以分析最深奥的电子表格,又可以对起居室的内部装潢起到补充作用。
苹果公司的股票之所以会在18个月的时间里从每股35美元窜升至每股135美元,很大程度上是得到了以该公司可爱的半透明产品iMac为中心大肆宣传的推动;其它企业很快就推出了大量在外包装上模仿iMac的产品———从打印机到发胶包罗万象。
iMac的成功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市场可以人为创造(或者更有可能是被人发现)的理论—只需通过设计、通过同时运用实用和漂亮两件法宝。
SoLo旅行者咖啡杯盖带起热饮新理念
由于SoLo旅行者咖啡杯盖的问世,人们早晨起来可以顺顺当当地喝上一杯咖啡,进而开始一天的生活。
这种咖啡杯盖的特点体现了这样一个简单的理念:
热饮应该向上流进你的嘴里,而不是向下洒在你的裤子上。
很难想象为什么咖啡杯盖制造商们要过了这么长的时间才想到去改进原来的设计———需要连捏带戳,还要剥去塑料包装,而且常常会搞得一团糟的咖啡杯盖。
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忍受着使用这种咖啡杯盖所带来的不便,因为我们认为咖啡杯盖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
但是现在平庸的设计再也无法蒙混过关了。
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了产品设计黄金时代的到来呢?
为什么我们身边突然出现了许多可爱、漂亮的产品呢?
这看上去可能是一种趋势,但是工业设计的复兴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充满着灵气的互联网世界的诞生。
当然,正是因为互联网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人们才负担得起最好的产品。
它还使人们对工业设计的世界有所了解。
因为消费者的感觉已经被虚拟世界所改变,他们正在提出要求,希望从现实世界中获得程度相似的刺激。
为了满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业设计 经典 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