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解析山东省泰安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x
- 文档编号:8821748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34.88KB
名师解析山东省泰安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x
《名师解析山东省泰安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解析山东省泰安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名师解析山东省泰安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试卷综析】本试卷是高三年级期中考试试卷,其中1——25题选择题,26、27、28、29、30题为综合题。
考查了高中地理的全部内容。
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注重考查学科核心知识的同时,突出考查考纲要求的基本能力,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考查。
本试题重点考查点为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日影变化、岩石圈物质循环、洋流、水循环、气候成因、气候类型判断、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风带、气压带、全球气候变化、地质灾害、人口数量变化及人口问题、城市功能分区、天气系统、地质构造、内力作用、等温线走向描述及影响因素分析、植被带、区域生态环境、自然环境整体性、我国人口流动数量变化特点及成因分析、城市区位分析、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内部结构、城市形态等,考查知识点较多,自然地理比重较大,整体题量和难度适中。
【名师解析】山东省泰安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2014.11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9页,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试题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改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50分。
)
【题文】A1读“某风景区等高线图(单位:
米)”,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①-⑤各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点位于河谷
B.②点可以拍摄到该风景区的主峰
C.③点的海拔高度约为1130米
D.④点位于⑤点正西方向
2.下面地形剖面图是依据图中哪一条剖面线绘制的
A.L1B.L2
C.L3D.L4
【知识点】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判读。
【答案解析】1.B2.B
解析:
1题,①点等高线向数值小的方向弯曲,应该位于山脊,A错;②点与主峰之间的等高线剖面图为凹型坡,所以可以拍摄到该风景区的主峰,B正确;图中等高距为25米,所以③点的海拔高度大于1150米,C错;根据图中指向标可知,④点位于⑤点西南方向,D错。
2题,本题要主要等高线关键点,即山谷和山脊的个数,最高点和最低点数值大小,结合图中信息可知,L2符合条件,B正确。
【思路点拨】熟悉等高线地形图判读方法及准确解读图中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
【题文】C4B2B3M12014年5月4日~11日,李克强总理前往非洲,开启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安哥拉(首都罗安达)、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四国和非盟总部的访问之旅。
读埃塞俄比亚及附近等高线图,完成3~4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区域河流呈向心状
B.图中洋流出现时长江流域正值伏旱天气
C.甲地年降水比乙地少
D.甲区域比乙区域易出现泥石流
4.从总理访问之日到夏至日期间,四国首都
A.同一天,亚的斯亚贝巴(9°03′N,38°42′E)日出最早
B.阿布贾(9°12′N,7°11′E)昼长于夜,但昼在缩短
C.内罗毕(1°17′S,36°49′E)日出东南
D.罗安达(8°50′S,13°30′E)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要调小
【知识点】本题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地球运动部分知识点。
【答案解析】3.D4.A
解析:
3题,根据图中等高线分布可知,该地中间高,四周低,所以图示区域河流呈放射状,A错;图中洋流出现时,说明该海域盛行东北风,此时为我国冬季,B错;甲地受地形抬升作用,多地形雨,而乙地地形平坦,所以甲地年降水比乙地多,C错;甲区域比乙区域降水多,而且地势坡度大,所以易出现泥石流,D正确。
4题,从总理访问之日到夏至日期间,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北运动,北半球各地昼长越越长,纬度越高,昼长越长。
所以同一天,亚的斯亚贝巴(9°03′N,38°42′E),经度最靠近180°E,所以日出最早,A正确;阿布贾(9°12′N,7°11′E)昼长于夜,但昼在变长,B错;内罗毕(1°17′S,36°49′E)日出东北,C错;罗安达(8°50′S,13°30′E)位于南半球,太阳高度角越越小,所以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要调大,D错。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难度中等。
【题文】B2B3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某校在操场积雪融化期间,测得的某日每隔2小时记录的旗杆影子方向和长度(图中时间均为地方时)。
读图完成5~6题。
5.与图示测量日期最接近的是
A.12月22日B.6月22日
C.3月21日D.9月23日
6.上述测量结束后一个月内,该旗杆正午的影长将
A.逐渐变长B.逐渐变短
C.先变短后变长D.先变长后变短
【知识点】本题考查日影变化。
【答案解析】5.C6.B
解析:
5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日日影时间为6点到18点,说明其6点日出,18点日落,所以此时应该为春秋分,结合题目信息可知,此地位于东北地区,此时为积雪融化期间,所以可以推断为春分,C正确。
6题,上述测量结束后一个月内,即从春分日向后推迟一个月,东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越越大,所以旗杆正午的影长将逐渐变短,B正确。
【思路点拨】根据日影出现时间段判断日出和日落时间,结合东北地区积雪融化期时间进一步推断此时为春分日,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
【题文】E1D2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读下图完成7—8题。
7.若此图表示岩石圈物质循环图,且④为变质作用,则
A.a为岩浆,b为沉积岩
B.②为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C.c为沉积岩,d为沉积岩
D.③为重熔再生作用
8.若此图表示的是某大洋环流示意图,且c、d两地全年昼夜等长,则
A.此洋流圈是北半球中低纬海区的大洋环流
B.①洋流为西风漂流,性质属于寒流
C.②洋流附近可能有沙漠或大型渔场分布
D.④洋流势力强大,沿岸地区形成面积广大的温带落叶阔叶林
【知识点】本题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洋流。
【答案解析】7.D8.C
解析:
7题,根据所学岩石圈物质循环知识和图中信息可知,④为变质作用,则a为变质岩,b为岩浆,c为岩浆岩,d为沉积岩,①为侵蚀、搬运、沉积作用,②为冷却凝固,③为重熔再生作用,D正确。
8题,若此图表示的是某大洋环流示意图,且c、d两地全年昼夜等长,说明c、d位于赤道上,该洋流位于南半球,①为南赤道暖流;②为秘鲁寒流或者本格拉寒流,在秘鲁沿岸和非洲西海岸地区,有沙漠或大型渔场分布;④洋流为暖流,沿岸地区形成面积广大的热带雨林带,C正确。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知识点较多,熟悉岩石圈物质循环、洋流分布规律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中等。
【题文】C4D1下图是北半球亚热带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
读图,完成9—10题。
9.该地水循环最不活跃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10.该地气候形成的原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
C.信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
D.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知识点】本题考查水循环、气候成因。
【答案解析】9.B10.B
解析:
9题,该地位于北半球亚热带,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地冬季降水较多,夏季降水较少,所以其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少,所以夏季水是循环最不活跃的季节,B正确。
10题,根据9题分析可知,该地是地中海气候,其是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造成的,B正确。
【思路点拨】准确判读该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
【题文】C2下图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
读图,完成11~12题。
11.上述“某月”是
A.1月B.4月
C.7月D.10月
12.该月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华北平原地区盛行西北风
B.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伏旱天气
C.罗马多阴雨天气
D.印度半岛受高压控制
【知识点】本题考查风带、气压带。
【答案解析】11.C12.B
解析:
1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赤道低气压带北移,此时应该为北半球夏季,结合选择项可知,7月符合条件,C正确。
12题,根据11题分析可知,此时为7月份,我国华北平原地区盛行东南风;长江中下游地区位于副高的控制,正值伏旱天气;罗马为地中海气候,此时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天气晴朗;印度半岛受印度低压控制,B正确。
【思路点拨】熟悉风带、气压带分布及移动规律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
【题文】C4F2读下图,完成13~14题。
13.下列地区气候类型与甲地相同的是
A.德干高原B.巴西高原
C.黄土高原D.伊朗高原
14.乙气候类型区的地带性植被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热带雨林
【知识点】本题考查气候类型判断。
【答案解析】13.B14.A
解析:
13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地最低气温高于20℃,而且6月气温较低,应该位于南半球热带地区,根据降水可知,甲地有明显的干湿季节,所以甲地气候为热带草原气候,巴西高原符合条件,B正确。
14题,乙地最低气温高于0℃,降水均匀,应该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其植被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A正确。
【思路点拨】熟悉气候类型判断方法及准确解读图中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
【题文】F2读四川省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15~16题。
15.甲植被类型最有可能是
A.针阔混交林B.常绿阔叶林
C.热带雨林D.荒漠
16.影响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水分B.热量C.海拔D.土壤
【知识点】本题考查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答案解析】15.B16.A
解析:
15题,该山地位于四川省,其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带为常绿阔叶林。
根据山地基带带谱与所在纬度带谱一致,所以甲植被类型最有可能是常绿阔叶林,B正确。
16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山地东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为森林带;西坡为背风坡,降水较少,植被带为荒漠草原,所以影响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水分,A正确。
【思路点拨】熟悉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及准确解读图中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
【题文】G4读“北极冰川面积逐月变化图”,完成17—18题。
17.北冰洋冰川面积最小值推迟至9月份出现的原因是
A.此时北极地区极昼时间渐长
B.海洋水体升温较慢
C.秋季北极地区多阴天
D.此时北极冰川融化慢
18.为减小北极冰川面积变化的幅度,下列做法均合理的有①发展城市公共交通②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工业③利用太阳能发电④改进农业灌溉技术⑤提高能利用效率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
【知识点】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
【答案解析】17.B18.D
解析:
17题,冰川面积最小,表明此时北冰洋地区气温最高,6月22日北极地区极昼范围最大、正午太阳高度最大,而最高气温推迟到9月份,是因为北极地区大部分为海洋,接受太阳辐射增温慢,B正确。
18题,北极地区冰川面积变化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全球气候变暖与化石能使用,放出二氧化碳增多,温室效应增强有关,因而措施要围绕减少化石能使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进行,五种做法中只有⑤与该问题没有联系,故选①②③⑤,D正确。
【思路点拨】全球气候变化是常考的热点,要主要总结和结合题目灵活分析,本题难度不大。
【题文】G319.在下图所示的山区自然灾害链中,①②③④依次是
A.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
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
C.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
D.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
【知识点】本题考查地质灾害。
【答案解析】19.C
解析:
19题,根据地震与其次生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关系可知,结合图中信息可知,①②③④依次是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C正确。
【思路点拨】熟悉地震与其次生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关系及准确解读图中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
【题文】H1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2005—2010年人口净迁移率(迁入率与迁出率之差,正数表示人口净迁入.反之为净迁出)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布图。
读图完成20~21题。
20.下列有关我国部分省区2005—2010年人口变化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江西省净迁入人口数增加②天津人口增长率大于四川③广东自然增长人口数大于净迁入人口数④贵州人口净减少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1.图中人口数量的变化
A.加剧了北京、上海、天津城市交通拥堵
B.引起江西、贵州的人口合理容量增大
C.增强了广东、浙江第一产业的活力
D.使北京、上海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严重
【知识点】本题考查人口数量变化及人口问题。
【答案解析】20.C21.A
解析:
20题,根据净迁入率定义及表格可知,江西省净迁入率小于0,所以净迁入人口数减少;天津净迁入率和自然增长率都大于0,人口增加率数值大,而四川人口净迁移率小于0,自然增长率大于0,口增加率数值相对天津小;广东自然增长增长率大于净迁入率,所以广东自然增长人口数大于净迁入人口数;贵州人口自然增长增长率大于净迁入率,所以人口净增加。
结合选择项可知,B正确。
21题,图中可知,北京、天津人口增长迅速,而且净迁入率很大,说明外人口很多,这部分多为打工人员,基本都涌入城市,所以会导致北京、天津城市用地面积增加,A正确。
【思路点拨】准确解读净迁入率定义及表格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
补充:
国际人口迁移
现代国际人口迁移的形式主要有科技移民、劳务输出和国际难民迁移三种,其迁移人口类型、迁移原因、方向及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形式
科技移民
劳务输出
国际难民迁移
迁移人口类型
高素质人才
外国廉价劳动力
战争难民、政治难民
迁移的原因
寻找更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
发达国家劳动力不足,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
战乱、种族冲突、政治迫害
迁移的方向
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发展中(贫穷)国家流向发达(富裕)国家,人口稠密国家流向人口稀疏国家
流向和平国家、能对其提供避难需要的国家
产生的影响
发展中国家在人才和经济上蒙受双重损失
使发展中国家缓解就业压力赚取外汇
给迁入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带许多问题
【题文】I2读“某区域城市发展统计图”,完成22~23题。
22.根据图中地理信息,判断该地
A.城市人口数量波动上升B.区域耕地面积增加
C.人均城市用地没有变化D.处于逆城市化阶段
23.该城市发展产生的影响有
A.改变局部大气环流,使城区气温下降
B.城市建筑面积扩大,生物多样性有所增加
C.促进农业结构调整,蔬菜、乳畜、花卉等农业部门发展较快
D.城区地表径流汇集速度减慢,洪涝灾害减少
【知识点】本题考查城市化。
【答案解析】22.A23.C
解析:
22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城市人口数量波动上升,A正确;区域耕地面积减小,B错;城市用地面积比城市人口增加幅度不同,所以人均城市用地有变化,C错;城市人口比重较小,城市化水平较低,所以不可能处于逆城市化阶段,D错。
23题,该城市面积扩大,热岛效应明显,所以使城区气温上升,A错;城市建筑面积扩大,破坏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有所减少,B错;城市化水平提高,能够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使得蔬菜、乳畜、花卉等农业部门发展较快,C正确;由于城市面积增加,路面硬化面积增大,使得城区地表径流汇集速度变快,洪涝灾害增加,D错。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知识点较多,熟悉城市化特点、影响及准确解读图中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
【题文】I1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该市功能区主要包括中心商务区、工业区、教育文化区和居民住宅区。
图中标注的数值为年二氧化硫的平均污染量(克/立方米)分布。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4~25题。
24.若图中二氧化硫的污染只有一处,则该地主要盛行
A.西北风B.东南风C.东北风D.西南风
25.以教育文化为主体定位的功能区宜设在
A.①②B.③④C.⑤⑥D.③⑤
【知识点】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
【答案解析】24.C25.A
解析:
24题,根据“越靠近污染,二氧化硫的平均污染量越大;上风向二氧化硫的平均污染量大,下风向二氧化硫的平均污染量小”,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该地主要盛行东北风,C正确。
25题,以教育文化为主体定位的功能区应该分布在环境优美、无二氧化硫的平均污染量的地区,结合图中信息和选择项可知,①②符合条件,A正确。
【思路点拨】准确把握“越靠近污染,二氧化硫的平均污染量越大;上风向二氧化硫的平均污染量大,下风向二氧化硫的平均污染量小”知识点,及准确解读图中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
【题文】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第II卷共4页,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二、综合题(共50分)
【题文】C326.下图为2012年4月某日我国的地面天气图(单位:
hPa),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说出图中以多云和阴雨天气为主的城市。
(2分)
(2)AB天气系统48小时后进入山东境内,说明未48小时石家庄市的天气变化过程。
(3分)
(3)比较甲、乙两地风力大小,并说明理由。
(2分)
(4)说出D天气系统强烈发展时的天气状况,并把该天气系统气流水平运动方向和垂直运动方向画在下图中。
(3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天气系统。
【答案解析】
(1)扬州长沙(2分)
解析:
扬州和长沙位于低压槽附近,此地容易形成锋面气旋,扬州和长沙位于暖锋锋前和冷锋锋后,多阴雨天气。
(2)AB天气系统到之前,这里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到时,有较大风,可能出现阴雨天气;过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3分)
解析:
根据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AB天气系统为冷锋,所以AB天气系统到之前,山东此时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到时,有较大风,可能出现阴雨天气;过后受到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3)甲地大于乙地;甲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或者乙地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2分)
解析:
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甲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而乙地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所以甲地风力大于乙地风力。
(4)狂风、暴雨天气。
(3分)
解析:
D为热带低压,当其强烈发展时会形成台风,带狂风、暴雨天气。
台风水平运动方向为逆时针辐合,垂直方向为上升运动。
【思路点拨】天气系统是常考的热点内容,要熟练掌握其判读方法及对天气的影响,本题难度不大。
【题文】C1D1E227.下图中数字表示大气受热过程,字母表示水循环的环节。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简述甲处地貌的形成原因。
(2分)
(2)地面反射率是指地面反射辐射量与入射辐射量之比。
一般讲,草地的反射率为15~25%,深色土壤的反射率为5~15%。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乙处的草地大面积消失,裸露出深色的土壤。
说明乙处地表植被减少在白天对过程②的影响及原因。
(3分)
(3)说出丙处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其对过程①会产生什么影响?
(2分)
(4)人类对水循环的各环节影响最大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简述该环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内力作用、水循环。
【答案解析】
(1)甲处为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物质易受侵蚀,形成谷地。
(2分)
解析:
根据岩层的弯曲状况和分布状况可知,甲地为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物质易受侵蚀,形成谷地。
这种现象称为地形倒置。
(2)②会增加。
(1分)原因:
地面反射率变小,地面吸收太阳辐射量增多,温度升高,辐射增强。
(2分)
解析: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②为地面辐射。
根据材料信息“一般讲,草地的反射率为15~25%,深色土壤的反射率为5~15%”可知,深色土壤的反射率大于草地的反射率,当“乙处的草地大面积消失,裸露出深色的土壤”时,说明地面反射率变小,那么地面吸收太阳辐射量增多,温度升高,所以地面辐射会增加。
(3)丙处是岩浆活动(火山喷发)大量的火山灰导致①作用明显减弱(2分)
解析: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①作用为大气的削弱作用,丙处是火山喷发。
当火山喷发时,会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火山灰,火山灰会导致①作用明显减弱。
(4)d(1分)形成河谷等河流侵蚀地貌(1分)形成冲积平原等河流堆积地貌(1分)
解析:
d为地表径流,是人类对水循环影响最大的环节。
地表径流在地势较陡峭的地区,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河谷等河流侵蚀地貌;在地势较平缓的地区,以堆积作用为主,形成冲积平原等河流堆积地貌。
【思路点拨】地质构造、内力作用、水循环是常考的知识点,虽然本题把此类内容放在一起考查,但是设问难度不大。
【题文】C4F2L1L428.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材料:
1220年,道教领袖丘处机西行途经张家口的野狐岭时,叹曰:
“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北顾但寒沙衰草,中原之风,自此隔绝矣。
”下图为华北部分地区示意图。
(1)描述图示地区多年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特点,指出其主要影响因素。
(3分)
(2)分别说出丘处机登高之地南、北的自然带名称。
(2分)
(3)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永定河下游常处于断流状态,试说明其原因。
(2分)
(4)运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张家口以北地区植被破坏对环境的影响。
(3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等温线走向描述及影响因素分析、植被带、区域生态环境、自然环境整体性。
【答案解析】
(1)特点:
由东南向西北递减;(1分) 影响因素:
地形、纬度。
(2分)
解析:
本题为多条等值线描述。
其基本方法是先整体宏观把握其变化趋势,然后微观突出极值点。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图示地区多年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为:
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无明显极值点,可以不写。
主要是受纬度和地形的影响。
(2)南:
温带落叶阔叶林,北:
温带草原。
(2分)
解析:
丘处机登高之地以南为温带季风气候区,植被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以北为温带大陆气候区,植被带为温带草原。
(3)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少雨;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
解析:
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分析。
自然原因:
全球气候变暖,蒸发旺盛;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人为原因:
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
(4)植被破坏会导致蒸发旺盛;地下水位下降;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严重;沙尘暴等灾害更加频繁(3分)
解析:
植被破坏会导致蒸发旺盛,进而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而地下水位的下降和蒸发的增强,会导致草场退化和土地荒漠化严重;草场退化和土地荒漠化,加上蒸发强烈,会导致沙尘暴等灾害更加频繁。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都是常考的知识点,熟悉多条等值线描述方法及理解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
【题文】H1H229.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21亿人。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
我国1982-2010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
材料二:
八大经济板块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表。
(1)据材料一分析,1982—2010年间我国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名师 解析 山东省 泰安市 届高三 上学 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