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建设方案 2重点.docx
- 文档编号:8810199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3.66KB
小组建设方案 2重点.docx
《小组建设方案 2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组建设方案 2重点.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组建设方案2重点
南街小学小组建设
方案
组建和评价学习小组,是班主任实施班级自主管理和提升课堂效率的有效保障。
科学合理的组建学习小组是实施高效课堂的第一步。
学习小组的组建并非简单地把几名学生放在一块,而是需要班主任老师全面考虑并且同任课教师商量后进行分组。
(一)合作学习小组的创建原则
1.组间同质,实力均衡。
组间同质就是小组之间尽量减少差异,使各小组的整体水平相当,组与组之间要做到基本的实力均衡,小组内的男女生人数也应做到均衡分布,这样就有利于每个小组能进行充分的讨论,有利于学生互相帮助和深入交流,并据此获得积极的学习情感体验,也有利于各小组在同等条件下形成竞争态势。
2.组内异质、同质结对。
组内异质就是将班上的学生分成四至六个人左右的合作学习小组,小组内学生的心理性格、动手操作、语言表达、学习成绩是不同层次的,有优秀生、中等生、希望生之分。
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使每个学习小组都成为合作互助,独立运行的团队。
同质结对是指在组内实行同层次的学生结对,组合成AA、BB、CC对子,体现交流的平等对话。
另外,把优秀生和中等生结成一个帮扶对子,把中等生与希望生结成一个帮扶对子,便于进行“对学”和“异质帮扶”,达到整体推进、同步提高的学习效果。
3.适时调整,动态管理。
一个学习小组确立后,不能一成不变,在必要的时候要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调整。
包括组员之间的调整,学习组长的调整,也包括组名、组规及小组发展目标的变化。
只有适时调整,才能保证小组学习有序、持续地开展。
(二)合作学习小组的划分
1.确立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小组的人数因学段高低不同而不同。
确定小组人数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年龄大小和自主性强弱等因素,适度增减小组人数。
一般年龄越小,自主性越弱,合作小组人数就越少;反之合作人数可以适度递增。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一年级座位形式不变,同样要进行合作学习的训练。
每组4人,同桌对学。
二至五年级每班以8个小组为宜,二至四、六年级每组4人,五年级每组5人,采取以班为单位,班主任、任课教师共同协商方式进行划分。
每组学生编好座位后每个学习小组4或5人中,按照学生知识基础、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分为A、B、C三类,4人形成AA、BB、CC的组内成员结构。
四人小组组员结构是A、B、B、C。
A类学生我们称作希望生,B类学生称作中等生,C类学生称作优秀生。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实现A对A、B对B、C对C的分类合作交流,使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同时,可以实现C教B、B教A的目的,充分利用了学生间的差异资源,进一步优化了班内、组内学生学习的最佳环境,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每个小组男女比例要适当,而且每组都要有女生,女生书写认真,步骤规范;男生思路灵活,讨论积极,这样男女生可以取长补短。
再者,从思维方式上看,男生侧重理性思维和抽象思维,而女生侧重形象思维,可以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2.选举学习小组组长。
小组长不一定是组内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却一定是各方面能力最强的学生。
学习小组组长应具备以下条件:
有很强的组织和协调的能力;②有很强的口头表达能力;③学习成绩良好;④有很强的责任心与集体荣誉感;⑤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有服务同学的意识。
每个小组还可以设立一个副组长、学科组长、督察员等。
这样可以增强小组成员参与小组、管理小组的意识,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3.编写学生的学习代码。
按照一定的标准分好小组之后,按照学生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进行编号。
全班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代码,并且每组学业水平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代码相同。
小组成员可划分为AA、BB、CC三个层次,每个同学的代码便是A1、A2、B1、B2、C1、C2(A类学生我们称作希望生,B类学生称作中等生,C类学生称作优秀生。
);也可以是1-6号(1、2号为希望生,3、4号为中等生,5、6号为优秀生)。
四人小组1号为希望生,2、3号为中等生,4号为优秀生。
这样既便于组长分工,小组内成员按一定的序号发言、交流、讨论;又便于教师抽查、指定同一层次的学生代表小组发言,并给予及时评价。
4.学习小组的座位排列。
一般情况下,在四人小组中1号和2号同质,3号和4号同质,也就是学习能力和水平接近。
教师可以安排1号和3号同桌,2号和4号同桌;让2号、4号分别坐在1号和3号的对面。
需要帮扶时或互考时,可以同桌之间合作;需要讨论和交流时,4人小组就可以进行合作。
6人小组座位的排列是优秀生居中(通常是正副组长),中等生和希望生坐在两边,这样可以多向交流,自然会提高合作的效率。
(三)合作学习小组的文化建设
1.创建组名——让全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磋商,为小组取—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
事实证明,只要教师相信学生,给学生以表现的机会,学生的潜能和智慧必定能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
2.凝炼口号——由各学习小组成员通过讨论选择名言、警句或者格言,形成小组的口号,以便激发学习小组的进取心、凝聚力。
3.确定目标——由各学习小组成员通过讨论,制定本学习小组的目标。
在遵规守纪、行为习惯、预习效果、课堂展示、学业成绩等方面要达到什么目标,在班级的所有团队中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目标清晰,人人明确。
4.制定公约——由各学习小组成员通过讨论,制定本学习小组的公约,公约必须结合本组实际,起到规范小组行为的作用。
将上述内容制作成小组牌,以年级组统一规格,正反两面,一面印制内容,一面贴小组成员的“平时学习表现”评价表,利于组与组的识别。
(四)合作学习小组的管理
1.明确学习小组分工。
组长发挥组织、主持、监督、评价、协助作用。
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重点做好“课堂”“检测”“作业”的评价,记录员负责“习惯”的评价。
监督员负责核对以上各项的得分记录。
2.建立学习小组制度。
(1)职责轮换制度:
小组中设立组长、副组长。
组长、副组长为轮换制(任期一学期或一学年,由班主任与任课老师协商决定)。
(2)学习规范制度:
自学学习时段,组员独立学习和组内帮扶学,;展示交流时段,组间互相学和教师提升学。
(3)小组展示制度:
展示小组的同学要面向大家,身体直立,声音洪亮,自信地表达;其他小组聚焦展示小组,认真倾听,用心思考,做好笔记,做好展示准备。
展示结束后,组长主动邀请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在互动过程中,真诚回应,灵活应对。
(4)限制机会制度:
每个小组最多两次发言的机会,优秀生每节课发言不超过2次,希望生每节课发言不少于1次;如优秀生和希望生同时起立,优秀生应请希望生优先发言,把更多的机会让给希望生。
3.完善学习小组培训。
(1)对组长、副组长的培训
明确职责和作用。
提高他们在学习小组中管理、指导、组织、协调、检查、评价等方面的能力;定期召开学习会议。
洞悉他们在思想、学习和管理中遇到的困难并及时予以解决。
①组织:
独立学习结束后,小组长根据学习任务进行合理分工,组织组员及时按序交流,不说无关话题。
组长做好纠错、示范、总结工作,把握好交流时间。
组长根据组员课堂表现在“课堂”一栏及时记录成绩。
②主持:
展示过程中,小组长用规范语言介绍本组展示内容,可以由小组代表展示,也可以组员按序展示。
展示后组长做出总结,并邀请其他小组进行评价与交流。
③监督:
小组长要监督本组组员遵守课堂纪律,督促组员认真听讲,积极发言,自主完成课堂检测,根据检测情况在“检测”一栏及时记录成绩。
④评价:
小组长要做好每天“平时学习表现成绩测评记录表”的记分工作,认真、公正、实事求是地记录本组同学在课堂、检测、作业、习惯等方面的表现。
(作业、习惯两项在课下评价。
)
⑤协助:
小组长要协助教师完成以下工作:
统计当天组员得分,评选出每日优胜者(至少两名),在测评表其姓名前方做标记。
周五第六节课后,评选出本周本组优秀个人,在展台奖励张贴小红花。
(2)对小组成员的培训
①加强学生互助意识的培养。
开展优秀组长的评选,以此激发优秀生帮扶希望生的积极性;开展学习小组竞赛活动,营造小组间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从而培养团队意识。
②给希望生更多学习、答题、汇报、展示的机会。
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即使答错了也要肯定他们的精神,让他们勇于积极参与到小组的学习和探讨中来。
③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听取发言要专心,眼睛注视对方;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思考,记住要点,并考虑他说的话是否符合实际,有没有道理;别人发言时不随便插嘴打断,有不同意见,要耐心听别人说完后再提出来。
④培养学生质疑、评价的习惯。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重要。
能恰当地进行评价,就能更好地付诸实践。
质疑、评价会得到较大的分值,让学生学得更灵活,更有效。
⑤转变传统的学生评价方式。
在学习的每个环节、学生日常管理的每个环节,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
个人的表现再好、成绩再优秀不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以此强化学生的集体观念、团队意识。
4.培训方式:
集中培训与个别培训相结合,定时培训与即时沟通相结合,方法指导语时间操作相结合。
及时沟通很重要,随时发现问题,立马解决问题。
不让问题留存,更不会让问题蔓延。
(五)学习小组的流程:
(1)自主学习:
学生独学、组员帮学有序有效。
①独立学习:
学生接受学习任务后,先独立学习,尝试完成。
②组内学习:
独立学习未解决的问题,在组内通过帮学完成。
组长根据学习任务合理分工,组织组员按序交流,并做好在班上展示的准备。
(2)展示交流:
组间互学、教师助学相得益彰。
①组间互学:
学习小组互动交流,或补充,或讲解,或质疑,或评价。
各组之间要真诚回应,灵活应对,最后形成共识。
②教师助学:
教师要适时引导,相机点拨,适度提升,适时有效评价,带领学生达成共识,实现共赢。
(六)学习小组的评价
小组评价在整个小组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果没有评价或评价不到位的话,那么学习小组就相当于形同虚设。
全面而适时地评价,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
形成体系阶段:
一表:
当天小结,次日公示。
一栏:
当堂亮“画”,每日统计。
一展台:
定期评价,阶段奖励。
(1)一表:
“平时学习表现测评成绩记录表”,有组长组织组员进行评价,组内成员相互监督。
堂堂评价,每天小结,并在教师指定位置进行公示。
“平时学习表现测评成绩记录表”总分为60分。
其中“课堂”表现每节课3分;“检测”反馈每节课3分;“作业”主要指家庭作业,每科3分(语、数、综合),3分是最高分,根据实际表现依次得2分、1分。
前三项合计最高分为45分,学生一日行为习惯最高分为15分,根据一日常规要求,每违规一次扣1分,15分扣完为止。
(2)一栏:
“小组评价栏”,作为代课教师、班主任对小组进行管理、评价的平台。
堂堂评价,每周评比。
教师根据小组成员每节课的课堂表现和一日常规表现,对小组进行评价,组间成员相互监督。
课堂表现主要是指学习习惯的8项;一日常规主要是指行为习惯的12项。
在一次表现优秀的小组,奖励一画,教师在评价栏内左侧用红色粉笔写一画;对于违规的同学处罚一画,在评价栏内右侧用白色粉笔写一画。
红色正字的笔画减去白色正字的笔画,为本组当日综合得分。
(3)一展台:
“我成长,我快乐”,每周、每月胜出的个人秀、小组秀在此亮相。
“一表、一栏”为当日评价,“一展台”为每周、每月的奖励评价。
(七)学习小组的奖励
1.每周由班主任组织对各小组及其成员进行评价奖励,最少按50%进行表彰,命名“红花小组”,优秀组员发放“小红花”,在“我成长,我快乐”评价台展示。
2.每月由班主任对各小组及其组员进行评价奖励,最少按50%进行表彰,命名“红星小组”,优秀组员发放“小红星”,在“我成长,我快乐”评价台展示。
3.连续荣获小红星的同学,在“六一”学校表彰时,有资格参加“四好少年”“优秀队干”“优秀小组长”等综合奖项的评选。
每学期末,学校政教处各班连续四次或三次获“红星小组”称号的小组进行表彰。
每班表彰三名“金星小组”和三名“银星小组”。
同时,对获得“金星小组”“银星小组”的小组进行奖励,命名本学期的“金星小组长”和“银星小组长”。
班级统一评价时间:
每周一7.50到8.10,以班级对上一周或一个月个人表现和小组表现进行汇总,并进行总结,表彰先进,处理问题。
就小组评价工具的使用,我们分别对教师及小组长进行了培训,之后学校领导组进行督导检查,每天由各班指定的学生对每堂课“小组评价栏”的使用情况进行登记,当天由年级组长收齐交回教研室,教研室汇总后把未使用的班级公布到学校的OA系统,每位领导负责不定期抽查,通过这一系列的跟进措施老师们很快就能运用自如了。
三、学生课堂实战
1.全员参与,全面推进,校本教研扎实有效
推进课改,重在落实。
课改不是花拳绣腿,必须干真事、求实效。
10月份我校骨干教师先行先试,为课改先锋。
首先展开各骨干教师示范引领课,接着利用三周的时间全体教师紧跟其后,为课改助阵,进行小组推进全员普讲课,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全面推进。
学校领导每人负责一个年级、一个学科,深入课堂听课指导。
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评价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定以“优化小组建设”为突破口,主要从小组划分、小组文化、小组管理、小组流程、小组评价、小组奖励六个方面跟进,重点创新评价机制,形成“一表、一栏、一展台”的评价阵地。
发现学生互动不起来就培训课堂用语。
2.全科展示,全程亮相,结对帮扶合作共进
学期初,我校领导、骨干教师亲临太行小学学习,确定本学年教研活动的目的及主题为推进“四步八环节导学”模式,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抓手,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此基础上,协商制定本学年联片教研计划,明确了各个学科磨课的时间、讲课人选等,接着就进行各校的选课、联片点的选课活动。
2014年9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组建设方案 2重点 小组 建设 方案 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