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面诊实用诊法.docx
- 文档编号:8806397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667.06KB
中医面诊实用诊法.docx
《中医面诊实用诊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面诊实用诊法.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面诊实用诊法
中医面诊实用诊法
现代面诊法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结合生物全息论发展起来的。
因此在面
部相应脏器分布、诊察方法上与传统中医面诊有所不同。
身体的异常变化,可能
发生在面部变化出现之前或之后。
检查面部,可发现有骨的形状、肌肉紧张度、
弹性、收缩力的变化,还可有肿胀、皱纹、结痂、缺陷、面部皮肤颜色改变及充
血、疼痛等。
如欲知哪一脏器有病,只要看一下面部所表示的部位,有无上述异
常变化,如有,即表明其对应脏器有疾病,一般判断如下:
1、如果在面部出现皱纹、斑点和皮色改变,表明所在部位的相应脏器失调。
2、如面部出现小疙瘩、充血、肿胀,表明所在部位的相应脏器遭受病菌感
染,侵入血液。
3、黑眼眶,表明肾脏、卵巢或膀胱有病。
4、巩膜黄染表明肝脏有病。
现代面诊方法简便易掌握,而且诊断准确率亦较高,是现代中医诊断疾病的
主要手段。
现代面诊研究
由于面诊在中医诊断疾病上有很重要的价值,不仅已引起许多现代中医学者
的重视,且对面诊双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成果,对临床诊断、治疗疾病有重要的价
值。
一、面部蟹爪纹颁与疾病
根据临床观察,蟹爪纹在面部颁与主病有一定规律,心病以颞区布纹为主;
肝病、肝肾同病以鼻、颊区为主;肺病以颧区为主;肾病以颊区为主;脾病缺乏
特异性。
经对肺癌、阻塞性肺气肿、冠心病、脑血管意外、高血压等观察,发现
面部蟹爪纹的颁和深浅对诊断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面部色诊与危重
面部色诊不仅对慢性病有诊断价值,而且对危重病也有诊断意义。
如心衰病
人面色黧黑,凡心脏病二尖瓣狭窄、闭锁不全者面色萎黄,双颧微红;肝硬变和
肝癌病菌人面色甚黑;慢性肾炎尿毒症病人面色黯黑萎黄。
总之,色深沉、重晦暗,主内病、重病、久病;色浅光泽明显主外病、轻病、
新病;介于枯晦与明润之间者,其病不甚;若病色如云之飞,则病将愈;如博聚
凝滞一团,则病进而难治。
三、胃胆疾病与色诊
据临床观察证明,胃下垂患者脸部多呈青褐色,形如豆状,色素的深浅与病
程长短有关,其色深者为久病。
胆囊炎患者鼻翼两则呈浅黄色或深绿色,豆样,
呈椭圆形。
四、小儿疾病与色诊
临床因小儿脉来疾速,难以凭其诊断疾病,帮以察色为主,如面赤多泪,眼
泪汪汪为麻疹之前驱症状;面青主惊风;面白为中气不足,多主泄泻吐利;面黄
为脾虚久伤或湿热内蕴等,此外,在小儿患急腹症时,面呈灰色;重症白喉患儿
呈蜡样苍白。
总论
l、脸上长痣、痦子;表示该部位脏器先天功能不足。
2、脸上长斑:
表示该部位长期慢性耗损形成的慢性疾病(3~5年形成)。
3、脸上长青春痘:
表示该部位脏器现阶段正存在炎症病变(短期形成)。
4、全脸青春痘、斑:
是内分泌失调或肝脏免疫功能下降。
面部反映整体各部位生理信息,使面部成为整体完整的缩影。
面部的各部分属不同的脏腑,是面部望诊的基础。
古今面部分属则有所不同。
传统的面部脏腑是在《内经》有关脏象、气血、经络分布的理论基础上而形成的。
古代面部分属——根据《灵枢.五色篇》的分法,把整个面部分为:
鼻部称为明堂,眉间称为阙,额称庭(颜),颊侧称为藩,耳门称为蔽。
庭(额)为首面;阙上(眉心上)为咽喉;阙中(印堂、眉心)为肺;阙下(下极、山根、鼻根)为心;下极之下(直下、年寿、鼻柱)为肝肝部左右(鼻柱旁)为胆;肝下(面王、准头、鼻尖)为脾;方上(鼻翼、脾两旁)为胃;中央(颧骨下)为大肠;挟大肠(颊)为肾;明堂以上(鼻翼旁)为小肠;明堂以下(人中)为膀胱、子处。
1、心理压力:
反射区域在额上1/3至发际处(即发际一圈),此处出现青春痘:
(疙瘩),或和面部额色不一样,说明此人心理压力比较重。
若出现斑;说明心脏有疾病(如:
心肌无力);有痣、痦子,说明心脏功能先天不足。
2、心脏:
反射区域在两眼角之间的鼻梁处,此处出现横纹或横纹比较明显,证明心律不齐或心脏状况不好;若出现的横纹深而且舌头上面也有很深的竖纹(沟),可能是有比较严重的心脏病。
心脏病者一般小肠功能不好;还能引发血管、脑、甲状腺、甲状旁腺等疾病。
下耳唇有皱纹是冠心病,嘴唇发紫是心脏病。
3、脑:
反射区域在两眉头之间,此处出现竖纹,竖纹很深并且本部位发红的话,证明此人心脑血管供血不足、头痛、神经衰弱、多梦、睡眠不良、心悸、烦躁等
4、肺:
(呼吸系统、咽喉、气管、扁桃腺等):
反射区域在两眉1/2之间;额头1/3以下的部位。
若额头中间比较凹,且颜色晦暗、或发青、或有斑,说朗此人肺部有疾病,呼吸不畅;如有粉刺,证明此人近期患过感冒或喉咙疼。
若两眉头部位有痣、痦子或发白,则证明此人有咽.喉炎、或扁桃体炎,或胸闷气短,或肺有病。
眉头向上部有凸起,也是有肺疾。
肺功能不好的人,一般大肠排泄功能不好。
5、胸(乳):
反射区域在两眼角与鼻梁之间。
若男性此部位晦暗或发青,说明他胸闷气短。
若女性此部位晦暗或发青,说明她经期时乳房胀痛。
上眼皮内侧部位有痣、痦子或闭上眼睛此部位有粉痘状的突起,说明女性乳房有小叶增生、男性胸膜炎。
若女性眼角部位有小包,说明女性乳腺增生或乳腺积瘤。
6、肝;反射区在两眉1/2处至太阳穴以上,额头1/3以下的部位,及鼻梁中段(即鼻梁最高处)。
若这两个部位发青暗或有斑,而此人比较年轻或是有钱的老板或是大官,可能是脂肪肝。
若这两个部位或其中一个部位有青春痘(疙瘩),证明此人肝火旺。
若太阳穴处有斑,证明肝功能衰弱。
若鼻梁高处有斑,还可能是肝火大,情绪不稳定、更年期等。
若这两处都有明显的班,且脸色晦暗无华,看起来很难看,人也比较清瘦,即说明此人有肝病(肝炎或肝硬化)。
眉中央有痣,眼球发黄,且面色非常黄是乙肝。
从鼻梁处一直青到鼻头可能是癌或瘤!
7、胆:
反射区域在鼻梁高处的外测部位。
若此部位有红血丝状、青春痘,或早晨起床后嘴里发苦,说明胆部有了较微炎症;若有斑,可能有胆囊炎。
若此部位有竖褶子、或笑时有竖褶子,说明此人胆囊有问题。
若此部位有痣、痦子,证明胆功能先天不足。
若把右手放在右肋下(胆就在此部位),左手握拳击打右手背,若此部位疼痛的话,即是胆囊炎;若刺痛的厉害的话,可能是胆结石。
胆有问题的人可能肥胖。
眼下面胆区有一对明显的斑或有痣、痦子,是胆结石。
眼袋晦暗亦证明胆不好。
8、肾:
反射区在眼外角平线与耳中部垂起直线相交向下至下巴的部位。
若此部位有红血丝,青春痘,或有斑,证明此人肾虚,一般倦怠,腰背及腿部酸疼。
此部位有很深且大的斑,极有可能是肾结石。
若此部位有病或痞子证明此人肾功能先天不足,也会腰、腿及背部酸疼。
肾虚可导致膀胱、生殖系统、性腺等疾病。
眼角有很深的鱼尾纹。
耳旁有竖褶子,也是肾虚的表现。
肾区如有病或痦子且脑区竖纹很深,证明此人患有高血压或预示将来要患有脑血栓疾病。
9、膀胱:
反射区域在鼻下人中两侧的鼻根部位。
此部位发红,有红血丝、青春痘、生疮等,证明有膀胱炎,会出现小便赤黄、稍频急等症,膀胱炎也可引起腰部酸痛。
女性患膀胱炎,有时是妇科有问题。
鼻根发红,但尿不频、急且整个鼻梁骨发红,证明是鼻炎。
10、脾:
反射区域在鼻头。
若鼻头发红或酒糟鼻者或鼻头肿大,证明脾热或脾大,一般感觉头重,脸颊疼,心烦等。
若鼻头发黄或白,是脾虚,会出现汗多、畏风、四肢懒动,倦怠、不嗜食等。
11、胃:
反射区域在鼻翼。
若鼻翼发红,是胃火,易饥饿,口臭。
有红血丝且比较严重,一般是胃炎。
饭前胃疼,一般是胃炎。
饭后一、二小时腹疼是胃溃疡,压痛点在腹部正中或稍偏左处;饭后二到四小时腹痛是十二指肠溃疡,痛法在两排胁骨中间靠近心窝的地方,类似针刺一般,严重者可痛到后背,压痛点在腹部稍偏右处。
若鼻翼灰青,是胃寒,与其握手时能感到此人手指尖发凉,此人受风寒肚子痛,拉稀等。
而鼻翼部青瘪者,一般以前胃痛,形成病根,可引起萎缩性胃炎,而萎缩性胃炎引发胃癌的可能性较大。
鼻翼薄且沟深证明是萎缩性胃炎。
12、小肠:
反射区域在颧骨下方偏内侧部位。
若此部位有红血丝、青春痘、斑、痣或痦子,证明小肠吸收功能不好,一般人会瘦弱。
13、大肠:
反射区域在颧骨下方偏外侧部位。
若此部位有红血丝、青春痘、斑、痣、痦子,说明此人大肠排泄功能失调,一般会大便干燥、便秘或便溏,若此部位有呈半月状的斑,证明此人是便秘或痔疮。
鼻根下部线和外眼角下垂线交点处是直肠反射区,此处有斑是痔疮,若此处发红或有白点,有直肠癌变的可能。
14、生殖系统:
反射区域在人中及嘴唇四周部位。
若女性嘴唇下面有痣、痦子、下巴发红、而肾的反射区域比较光洁的话,证明此人子宫后倾,腰部酸痛。
若女性嘴唇四周有痣、痦子,而肾反射区域也不好,或女性的嘴唇四周发青、发乌或发白,肾的反射区域也不好,这两种情况一般都证明此人性冷淡。
若女性人中有痦子,一般是她子宫有疾病。
若男性嘴唇上周有痣、痦子,而肾反射区域也不好,说明此人生殖系统有问题。
若40岁以上的男性的上嘴唇比较厚,可能是前列腺增大;若上嘴唇有粉刺,且好了又生者,可能是前列腺炎。
男性上嘴唇不平,有沟沟,是男性性功能障碍,男性上嘴唇两边发红,也是前列腺炎。
附:
(1)上眼皮有痣,证明头晕。
(2)任何部位反射区有痣或痦子,证明祖上都患过该部位疾病。
(3)糖尿病:
鼻头坑坑洼洼且肾区有红血丝及鼻翼发红。
大眼皮浮肿嘴爆皮舌中间有红线可能是糖尿病。
(4)眼睛周围发暗,证明大脑供血不足。
易引起三叉神经疼及睡眠不良。
(5)喉咙如有两条青筋,证明是风湿性关节炎。
(6)整个面部有斑,属于血小板减少症。
额头靠近发迹三分之一处,如果有症状,代表心血管机能不良或精神压力大。
如果有痣,则表示心血管机能先天不良。
如果是疙瘩或红肿、发青、发紫、发黑、发暗,则表示现在或已有一段时间心血管机能不良或精神压力大。
如果是斑或色素沉淀,则表示心血管机能长期不良或长期精神压力过大。
两眉间及两眉二分之一处,靠中间画圈部分,代表呼吸系统肺、咽、喉。
两眉二分之一处靠外画圈部分包括太阳穴,代表肝脏。
两眼下方,颧骨上方代表胆。
两眼之间的鼻根处,代表心脑血管。
两眼与鼻根两侧间,男代表胸腔、女代表乳腺,男女都是交叉着看的。
肝脏的另外一个位置是在鼻梁中断,胆的位置在鼻梁中断两侧,所谓肝胆相连,肝胆相照。
鼻头代表脾,鼻翼代表胃。
颧骨下方至鼻头下端大U字平行处,偏外侧代表大肠。
偏内侧小U字处代表小肠。
颧骨至耳之间包括耳朵、脸颊区域,代表肾功能。
人中代表膀胱。
嘴四周代表生殖系统。
下巴代表肾或身上有酸痛;全脸青春痘,代表精神压力大或体内机能失衡。
中医面诊实用诊法
现代面诊法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结合生物全息论发展起来的。
因此在面部相应脏器分布、诊察方法上与传统中医面诊有所不同。
身体的异常变化,可能发生在面部变化出现之前或之后。
检查面部,可发现有骨的形状、肌肉紧张度、弹性、收缩力的变化,还可有肿胀、皱纹、结痂、缺陷、面部皮肤颜色改变及充血、疼痛等。
如欲知哪一脏器有病,只要看一下面部所表示的部位,有无上述异常变化,如有,即表明其对应脏器有疾病,一般判断如下:
1、如果在面部出现皱纹、斑点和皮色改变,表明所在部位的相应脏器失调。
2、如面部出现小疙瘩、充血、肿胀,表明所在部位的相应脏器遭受病菌感染,侵入血液。
3、黑眼眶,表明肾脏、卵巢或膀胱有病。
4、巩膜黄染表明肝脏有病。
现代面诊方法简便易掌握,而且诊断准确率亦较高,是现代中医诊断疾病的主要手段。
现代面诊研究
由于面诊在中医诊断疾病上有很重要的价值,不仅已引起许多现代中医学者的重视,且对面诊双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成果,对临床诊断、治疗疾病有重要的价值。
一、面部蟹爪纹颁与疾病
根据临床观察,蟹爪纹在面部颁与主病有一定规律,心病以颞区布纹为主;肝病、肝肾同病以鼻、颊区为主;肺病以颧区为主;肾病以颊区为主;脾病缺乏特异性。
经对肺癌、阻塞性肺气肿、冠心病、脑血管意外、高血压等观察,发现面部蟹爪纹的颁和深浅对诊断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面部色诊与危重
面部色诊不仅对慢性病有诊断价值,而且对危重病也有诊断意义。
如心衰病人面色黧黑,凡心脏病二尖瓣狭窄、闭锁不全者面色萎黄,双颧微红;肝硬变和肝癌病菌人面色甚黑;慢性肾炎尿毒症病人面色黯黑萎黄。
总之,色深沉、重晦暗,主内病、重病、久病;色浅光泽明显主外病、轻病、新病;介于枯晦与明润之间者,其病不甚;若病色如云之飞,则病将愈;如博聚凝滞一团,则病进而难治。
三、胃胆疾病与色诊
据临床观察证明,胃下垂患者脸部多呈青褐色,形如豆状,色素的深浅与病程长短有关,其色深者为久病。
胆囊炎患者鼻翼两则呈浅黄色或深绿色,豆样,呈椭圆形。
四、小儿疾病与色诊
临床因小儿脉来疾速,难以凭其诊断疾病,帮以察色为主,如面赤多泪,眼泪汪汪为麻疹之前驱症状;面青主惊风;面白为中气不足,多主泄泻吐利;面黄为脾虚久伤或湿热内蕴等,此外,在小儿患急腹症时,面呈灰色;重症白喉患儿呈蜡样苍白。
面部的天庭,是人体头部和面部器官组织的反应区,这一区域如果出现病色,说明头部或面部出现了病变。
天庭直下,眉心区域之上的这一块范围,称之为“阙上”,是人体咽喉的反应区。
这一区域如果出现病色,则反应咽喉区域器官组织的疾病。
两眉之间的这一区域,既称之为“眉心”,又称之为“阙中”,它是肺的外部表现区。
如果这一区域出现病色,则说明肺脏的病变。
从阙中直下,是鼻的根部,也称为“山根”,古称“下极”,此地是心脏的外部显象区。
当此处出现病色时,反应出心脏的内部病变。
从下极直下的部位,古代医家称为“鼻柱”,相家称为“年寿”。
鼻柱应当平而直,不宜起节、偏斜、歪曲。
鼻柱年寿区的对应内脏是肝脏。
肝和胆互为脏腑表里,所以年寿的左右区域,是胆的反应区;年寿的下方,是鼻尖区,古代医家将这一区域称之为"面王"和"明堂"。
相家则将它称为“准头”、“土星”和“中岳”。
准头的位置处于整个面部的中央,它的五行属性为土,对应于内脏则是脾。
准头左右两侧是鼻翼,古代医家称为“方上”,相家则将它们称之为“兰台”和“廷尉”,脾和胃这一对脏腑互为里表,脾居内而胃处外,所以它们是胃腑的外反对应区。
鼻翼的外侧即相家所说的“法令纹”内侧,这一区域有针灸所用的迎香穴,这个区域是大肠的对应区,在横断面上仍然处于面部的中央,所以医经里还是把它称为“中央”。
肺、心、肝、脾四个内脏在腹部内,都处于腹膜之中,它们的外部反应区,都居于面部中线上的鼻区。
唯独肾脏,由于它在解剖学上居于腹膜后位的脊柱两侧,所以它在面部的对应区也远离于中线,分布于法令纹外侧的大肠区水平线上。
此即"挟大肠者,肾也"。
肾脏与脐相对,脐在面部的对应区位于两颊肾区的下方。
鼻准头水平线的上方,胆区的外下方,所对应的是小肠。
此即"面王以上者,小肠也"。
准头中线之下是“人中”区,对应于膀胱和繁衍后代的生殖器区。
此即"面王以下者,膀胱子处也"。
子处,指男女内外生殖器。
相家也指出"
人中平浅而且不生胡须者,多主无子。
妇人也以人中深长者,善于产育。
"
以上重点先介绍五脏六腑在面部的对应反应区,国内近代中医的少数著述者,在标注和解释部位时,可能由于未经师传,或没有经过自己的内功验证,因而有错误的阐述出现,应当引起研究者的注意,以免错讹相传,误了后人,使传统中医这一诊断绝技蒙羞。
望面部诊病法父母每天和孩子生活在一起,通过面部观察来测知孩子的健康状况是极为方便的一种方法。
有素称望面识病的说法,主要是观察面部的气色,中医说:
“看病必察色,察色必观面。
”正常人的面色微黄,略红润而有光泽。
患病时色泽异常,即是疾病变化的表现,称为病色。
望诊对观察孩子健康状况有一定意义。
中医理论中,将面部颜色分为青、赤、黄、白、黑五色。
每种颜色又主不同病症。
(1)面色青紫:
一般来说,面部青紫为缺氧的表现。
中医认为是气血不通,经脉阻滞。
多见于寒证、疼痛、惊风。
当小儿高热时,面部出现青色,以鼻柱与两眉及口唇四周较易察见,此是惊风的预兆。
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缺氧,如窒息、先天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等都可能出现面色青紫。
当胃部或肠痉挛性疼痛、胆道疾病引起的绞痛发作时,亦可使面色青紫。
(2)面色红:
为血液充盈皮肤脉络而致。
血得热则行,用脉络充盈,所以热证多见赤色。
但有实热、虚热的不同,实证红色,常满面通红;虚证面红,多在久病后再现出现,如肺结核午后两颧发红。
赤色见于面颊及腮上,是心脏有病的表现。
煤气中毒时,面部也会泛出樱桃红色。
如面色通红、伴有口渴舌燥甚至抽搐,常见于急性感染所引起的高热性疾病。
(3)面色发黄:
面色黄有面色萎黄和面色鲜黄之分。
对于面色发黄的儿童首先要区别是因为进食不当引起发黄还是由疾病引起发黄。
如食胡萝卜过量,或小孩子吃桔子汁时,鼻旁会发黄,停食后即消退。
如果不是进食引起发黄,面色萎黄,多是脾胃虚弱。
面黄还多见于黄疸病。
如巩膜及全身都为黄色,多为黄疸型肝炎、胆道结石等。
此外,新生儿出生后2-5天,皮肤可有发黄的现象,一周内消退,叫生理黄疸。
如果一周后黄疸仍不消退或是消退后再重新出现黄疸,这就是疾病现象。
(4)面色白:
健康儿童的皮肤是白里透红而且细嫩。
如果面如白蜡无红润之色,多为贫血之病态。
如面色苍白可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失血、剧烈腹痛、外寒的恶寒战栗,寄生虫病、血液病、休克等。
中医认为,面色苍白属于虚证和寒证。
苍白枯槁、唇淡为血虚。
(5)面色发黑:
面色暗黑多是慢性病的征兆,患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慢性心肺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肝硬化者可出现面色变黑的现象。
此外,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砷剂等,亦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面色变黑,但停药后又恢复正常。
中医认为,面色黑多是寒重或血瘀的表现。
望面色要注意区别正常颜色的客色与病色,中医所说的客色即是健康儿童的面部随着季节、气候的变化,或由运动、情绪变化、日晒、情绪激动、哭闹时都能引起暂时的面部潮红;寒冷、惊恐等刺激引起的毛细血管强烈收缩,则可使面色变得苍白。
应当说明,望诊所见是身体或疾病变化在外在现象,只能把这些现象作为诊断的向导,还必须结合其他诊法,才能得出正确的诊断.
此外《素问.刺热篇》把五脏与面部相关部位划分为:
左颊为肝,右颊为肺,额为心,颏为肾,鼻为脾。
一般内伤多应用《灵枢.五色篇》面部分候脏腑,而外感风寒则多按《素问.刺热篇》面部分候脏腑。
望目(五轮学说)“眼的五轮分属”图
五轮学说源于《内经》。
如《灵枢·大惑论》说:
“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
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
”大体指出了眼的各个部分与脏腑的关系。
后代医家在此论述的基础上发展出将眼局部划分为五轮,分属于五脏,借以说明眼的解剖与生理、病理,并用于指导临床辨证论治的理论,即五轮学说。
之所以谓之为“轮”,是取其形圆如车轮,能灵活运动之意。
目为肝之窍,心之使,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
在《灵枢?
大惑论》中又将眼的不同部位分属于五脏,后世据此发展形成了五轮学说,进一步明确了目与脏腑的关系:
内眦及外眦的血络属“心”,称为“血轮”,因为心主血,血之精为络;黑珠属肝,称为“风轮”,因肝属风主筋,筋之精为黑睛;瞳人属水,称为“水轮”,因为肾属水,主骨生髓,骨之精为瞳人;白睛属肺,称为“气轮”,因为肺主气,气之精为白睛;眼胞属脾,称为“肉轮”,因为脾主肌肉,肌肉之精为约束(眼睑)。
因此,观察目部不同部位的形色变化,可以诊察脏腑的病变,对眼科和内科疾病的诊断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指纹是浮露于食指桡侧缘的脉络,是手太阴肺经的一个分支,所以望指纹与诊寸口脉有相似的临床意义。
由于小儿切脉部位短小,诊脉时常啼哭躁动,影响脉象的真实性,而指纹处皮肤薄嫩,脉络易于暴露,故对三岁以下的小孩常结合指纹的变化以辅助诊断。
指纹分“风”、“气”、“命”三关,即食指掌指纹为“风关”,近节指间纹为“气关”,远节指间纹为“命关”。
(一)望指纹的方法将患儿抱到向光处,医者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握住患儿食指末端,以右手大拇指在其食指掌侧,从命关向气关、风关直推几次,用力要适当,使指纹更为明显,便于观察。
(二)望指纹的临床意义
正常指纹,络脉色泽浅红兼紫,隐隐于风关之内,大多不浮露,甚至不明显,多是斜形、单枝、粗细适中。
1、纹位变化--三关测轻重:
纹位是指纹出现的部位。
根据指纹在手指三关中出现的部位,以测邪气的浅深,病情的轻重。
指纹显于风关附近者,表示邪浅,病轻;指纹过风关至气关者,为邪已深入,病情较重;指纹过气关达命关者,是邪陷病深之兆;若指纹透过风、气、命三关,一直延伸到指甲端者,是所谓“透关射甲”,揭示病情危重。
2、纹色变化--红紫辨寒热:
纹色的变化,主要有红、紫、青、黑、白紫色的变化。
纹色鲜红多属外感风寒。
纹色紫红,多主热证。
纹色青,主风证或痛证;纹色青紫或紫黑色,是血络闭郁;纹色淡白,多属脾虚。
3、纹形变化--浮沉分表里,淡滞定虚实:
纹形,即指纹的浅、深、细、粗等变化。
如指纹浮而明显的,主病在表;沉隐不显的,主病在里。
纹细而色浅淡的,多属虚证;纹粗而色浓滞的,多属实证。
总之,望小儿指纹的要点就是:
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纹形色相参,留神仔细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