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百所重点校届高三联合考试生物精校解析 Word版.docx
- 文档编号:8802710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273.55KB
湖北省百所重点校届高三联合考试生物精校解析 Word版.docx
《湖北省百所重点校届高三联合考试生物精校解析 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百所重点校届高三联合考试生物精校解析 Word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百所重点校届高三联合考试生物精校解析Word版
湖北省百所重点校2018届高三联合考试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Fe和I分别参与构成血红蛋白和甲状腺激素
B.C是构成细胞最基本的元素,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C.梨汁含有丰富的果糖,是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良好材料
D.细胞中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酶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
【答案】D
...........................
2.下列关于乳酸菌、酵母菌和青霉菌这三种微生物的共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活细胞内时刻发生着ATP和ADP的相互转化
B.mRNA都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发挥作用
C.都能在核糖体上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并合成多肽链
D.遗传物质都是DNA,并且都能发生基因突变
【答案】B
【解析】所有活细胞内都时刻发生着ATP和ADP的相互转化,A项正确;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没有核膜和核孔,B项错误;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酵母菌和青霉菌属于真核生物,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内都有核糖体,并且都能在核糖体上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并合成多肽链,C项正确;所有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并且都能发生基因突变,D项正确。
【点睛】
本题以乳酸菌、酵母菌和青霉菌为素材,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等知识,首先要求考生明确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其次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表皮生长因子(EGF)是人体细胞中的一种蛋白质,由53个氨基酸构成。
下图是EGF分子结构的示意图,图中“○及字母”代表氨基酸,每2个CYS(半胱氨酸)之间都脱去2个H形成1个二硫键。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氨基酸形成1分子EGF的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936
B.在人的肌细胞中,存在控制EGF合成的基因
C.该物质经双缩脲试剂染色后,需要水浴加热才能显紫色
D.水浴加热会使肽键断裂,从而导致EGF失去生物活性
【答案】B
【解析】由题意知,1分子EGF由53个氨基酸构成,这些氨基酸形成1分子EGF的过程中,会脱去53-1=52个水分子。
每2个CYS(半胱氨酸)之间都脱去2个H形成1个二硫键,该EGF分子中含有2个二硫键,所以氨基酸形成1分子EGF的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18×52+2×2=940,A项错误;人体内的体细胞都是由一个受精卵分裂分化形成的,含有的遗传物质都相同,故B项正确;该物质经双缩脲试剂染色后,不需要水浴加热即可显紫色,C项错误;EGF经加热变性后,肽链充分伸展,导致其失去生物活性,特定功能丧失,但肽键并未断裂,D项错误。
4.下列有关细胞中糖类和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糖和脱氧核糖不能同时存在于原核细胞内
B.纤维素和淀粉的功能不同,彻底水解的产物也不同
C.肌糖原不能水解为葡萄糖,不属于细胞的能源物质
D.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胆固醇参与人体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答案】D
【解析】原核细胞内同时含有DNA和RNA,DNA中含有脱氧核糖,RNA中含有核糖,故A项错误;纤维素和淀粉的功能不同,彻底水解的产物相同,都是葡萄糖,B项错误;肌糖原是肌肉中糖的储存形式,在剧烈运动消耗大量血糖时,肌糖原可分解供能,但肌糖元不能直接分解成葡萄糖,必须先分解产生乳酸,经血液循环到肝脏,再在肝脏内转变为肝糖原或合成为葡萄糖,故C项错误;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胆固醇参与人体血液中脂质的运输,D项正确。
5.某科学家对线粒体的内、外膜及组成成分进行了分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线粒体外膜先破裂是因为其内、外膜的组成成分
B.线粒体外膜及膜间隙中含有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
C.有氧呼吸产生的ATP与含FO—F1颗粒的内膜小泡密切相关
D.用健那绿染液对线粒体进行染色前需要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处理细胞
【答案】C
【解析】线粒体内膜向内腔折叠形成嵴,嵴使内膜的表面积大大增加,而线粒体外面没有此特点,其表面积较小,所以在低渗溶液中,由于渗透吸水,线粒体外膜先破裂,A项错误;线粒体的内膜上和基质中含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B项错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能产生的ATP,可推知ATP的产生与含FO—F1颗粒的内膜小泡密切相关,C项正确;用健那绿染液对线粒体进行染色前不需要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处理细胞,直接染色即可,D项错误。
6.下列有关物质进出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泌胰岛素能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且需要消耗ATP
B.台盼蓝能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从而将细胞染成蓝色
C.人体成熟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会使细胞中ADP含量增多
D.物质进出细胞之于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有关,与磷脂分子无关
【答案】A
【解析】胰岛素通过囊泡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且需要消耗ATP,A项正确;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正常细胞不能吸收台盼蓝,被台盼蓝染成蓝色的细胞的细胞膜已失去选择透过性,即为死细胞,B项错误;人体成熟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ATP,不会使细胞中ADP含量增多,C项错误;物质进出细胞之于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有关,也与磷脂分子有关,D项错误。
7.蔗糖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下图是植物细胞间的蔗糖运输、转化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蔗糖通过胞间连丝进行逆浓度梯度运输
B.图中两种单糖转运载体运输的是相同的物质
C.单糖转运载体进行物质运输时需要消耗ATP
D.植物细胞通过胞间连丝可进行物质运输和信息交流
【答案】D
【解析】据图可知,蔗糖通过胞间连丝进行顺浓度梯度运输,A项错误;蔗糖水解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两种单糖,由此可推知图中两种单糖转运载体运输的是不同的物质,B项错误;两种单糖通过单糖转运载体顺浓度梯度运输,属于被动运输,不需要消耗ATP,C项错误;植物细胞通过胞间连丝可进行物质运输和信息交流,D项正确。
8.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细胞的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B.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主要通过膜蛋白实现
C.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D.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的过程中,囊泡可以由高尔基体向内质网转运
【答案】D
9.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双缩脲试剂在使用时,需要将A液和B液混匀后再加入组织样液中
B.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可用染色剂直接染色
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做材料来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
D.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过程中,需要将低倍镜换为高倍镜
【答案】C
【解析】双缩脲试剂在使用时,需要将A液加入组织样液中,混匀后再加入B液,A项错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需先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水解,再用蒸馏水的缓水流冲洗后,才可用染色剂染色,B项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无色且含有线粒体,可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做材料来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C项正确;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过程中,不需要将低倍镜换为高倍镜,D项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高中课本中常考的几个重要实验的相关知识。
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条件及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归纳和积累。
10.下图是渗透装置(单糖可以透过半透膜,二糖不能通过),漏斗中是蔗糖和麦芽糖的混合溶液,烧杯中是清水,两侧溶液形成一定的高度差(h)并维持稳定。
向漏斗中加入少量的蔗糖酶后,漏斗内外液面高度差的变化是(不考虑蔗糖酶分子对溶液浓度的影响)
A.一直下降,直至漏斗内外液面无高度差
B.一直上升,直至漏斗内外液面高度差维持稳定
C.先上升后下降,稳定状态时的高度差大于h
D.先上升后下降,稳定状态时的高度差小于h
【答案】D
【解析】实验开始时,漏斗中的蔗糖和麦芽糖混合溶液浓度大于烧杯中的清水,烧杯中的水分向漏斗中渗透,漏斗液面升高,两侧溶液形成一定的高度差(h)并维持稳定。
一段时间后,加入的蔗糖酶,使蔗糖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引起漏斗中溶液浓度进一步升高,漏斗液面继续升高。
由于半透膜允许单糖分子透过,漏斗中的葡萄糖和果糖可通过半透膜进入烧杯中,漏斗中的溶液浓度下降,漏斗液面随之下降,最终漏斗中加入的蔗糖酶,维持着一定的液面高度差。
由于有一部分单糖进入烧杯,导致此时的半透膜两侧的浓度差小于实验开始时的浓度差,所以实验达到稳定状态时的高度差小于h。
因此,D项正确,A、B、C项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的渗透装置。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水分的总体运输方向是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分析图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用所学知识,对图表进行分析与综合,最后通过分析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11.下列关于细胞中酶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有ATP存在
B.剧烈运动消耗大量的ATP,ATP与ADP的转化加快
C.温度和pH都能影响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能力
D.一个细胞中酶的数量和种类不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细胞质和细胞核中的生命活动都需要ATP直接提供能量,A项正确;人体在剧烈运动时,需要大量的ATP水解释放能量,ATP与ADP的转化速度加快,以满足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B项正确;温度和pH都能影响酶的催化活性,即影响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能力,C项正确;同一个细胞在不同的分化阶段所发生的生化反应可能不同,催化这些生化反应的酶的种类、数量也会发生变化,D项错误。
12.下图是向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中通入不同浓度的O2后,CO2的产生量和O2的消耗量的变化曲线。
据图判断,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曲线Ⅰ、Ⅱ分别表示CO2的产生量和O2的消耗量
B.O2浓度为b时,约有2/3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的酒精发酵
C.O2浓度为c时,酵母菌产生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基质
D.O2浓度为d时,细胞呼吸产生的[H]都在线粒体内膜上被消耗
【答案】C
【解析】根据曲线图分析可知,随着O2浓度的增加,有氧呼吸增强,消耗的氧气将逐渐增多,由此可推知曲线Ⅱ可表示O2的消耗量,则曲线Ⅰ可表示CO2的产生量,A项正确;由图可知在O2浓度为b时,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6molO2,根据有氧呼吸反应式可推知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1mol、产生6molCO2。
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CO2的量为10-6=4mol,则根据无氧呼吸反应式可推知酵母菌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2mol。
因此可知O2浓度为b时,约有2/3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的酒精发酵,B项正确;O2浓度为c时,酵母菌产生的CO2量大于消耗的O2量,说明此时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则酵母菌产生的CO2来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C项错误;O2浓度为d时,酵母菌产生的CO2量等于消耗的O2量,说明此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则细胞呼吸产生的[H]都在线粒体内膜上被消耗,D项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相关知识。
解题的关键是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识图、析图能力和利用题图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计算能力,平时应该加强训练。
13.下列有关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隔绝O2的一组为对照组,通入O2的一组为实验组
B.葡萄糖培养液煮沸的目的是杀灭微生物并去除培养液中的O2
C.可以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无氧呼吸的产物——酒精
D.可以通过是否产生CO2来判断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答案】B
【解析】隔绝O2和通入O2两组都是实验组,通过对两组实验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O2与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关系,属于对比实验,A项错误;葡萄糖培养液煮沸的目的是杀灭微生物并去除培养液中的O2,B项正确;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可以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情况,C项错误;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CO2,所以不能通过是否产生CO2来判断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D项错误。
14.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透气纱布包扎伤口能防止厌氧菌的繁殖
B.对板结土壤松土,有利于根系吸收无机盐
C.稻田定期排水,能防止根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导致烂根
D.慢跑等有氧运动,能防止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避免肌肉酸胀
【答案】C
【解析】由于氧气的存在能抑制厌氧菌的繁殖,所以选用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可以避免厌氧菌的繁殖,从而有利于伤口的痊愈,A项正确;对板结土壤松土,能够增加土壤的通气量,有利于植物的根系进行有氧呼吸,并能促进其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土壤中的无机盐,B项正确;稻田需要定期排水,如果稻田中的氧气不足,水稻根部会因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酒精(而不是乳酸)的毒害作用,而使根系变黑、腐烂,C项错误;慢跑等有氧运动,能防止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避免肌肉酸胀,D项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解决此类试题的关键是掌握细胞呼吸的基础知识,理解细胞呼吸原理的相关应用,并能结合生产实践,解释自然界或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15.下列有关绿叶中光合色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绿叶中的光合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和液泡中
B.缺Mg会导致叶片黄化从而使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C.可根据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的原理来提取色素
D.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答案】D
【解析】绿叶中的光合色素只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A项错误;Mg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一段时间的缺Mg会导致植株基部的老叶失绿,影响其光合作用,但幼嫩的新叶由于可利用从老叶转移过来的Mg合成叶绿素,所以新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B项错误;可根据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的原理来分离色素,C项错误;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D项正确。
16.[H]是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还原剂,下列有关[H]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H]是同种物质
B.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过程中都在生物膜上产生[H]
C.光合作用中的[H]都来自水,呼吸作用中的[H]都来自于有机物
D.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产生[H]的过程都伴随ATP的产生
【答案】D
【解析】细胞呼吸中产生的[H]实际上是还原型辅酶Ⅰ(NADH),光合作用中产生的[H]实际上是还原型辅酶Ⅱ(NADPH),故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都能产生[H]不是同一种物质,A项错误;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H]的场所在类囊体膜上,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阶段产生[H]的场所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B项错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的[H]来自于有机物丙酮酸和无机物水,C项错误;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产生[H]的过程都伴随ATP的产生,D项正确。
【点睛】
本题着重考查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等方面的知识。
解题的关键是需要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知识网络。
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多注意对所学知识进行对比和归纳总结。
17.滨黎是一种适合在沙漠中生活的阳生植物,绿萝是一种适合在室内生活的阴生植物。
下图表示在自然状态下,两种植物光照强度和O2吸收速率之间的关系。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曲线表示滨黎,乙曲线表示绿萝
B.c点时,两植物CO2的固定速率相等
C.适当提高环境中的CO2浓度,b点和e点都可能左移
D.在b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下,乙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小于甲值物
【答案】C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甲曲线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均低于乙曲线,由此可推知甲曲线表示阴生植物绿萝,乙曲线表示阳生植物滨黎,A项错误;c点时,两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相等,CO2固定速率(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由于两植物的呼吸速率不相等,所以两植物CO2的固定速率也不相等,B项错误;适当提高环境中的CO2浓度,两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均可能加快,所以它们的光补偿点b点和e点都可能左移,C项正确;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据图可知在b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下,乙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均大于甲植物,所以乙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大于甲值物,D项错误。
【点睛】
本题通过光照强度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实验结果(曲线图)为载体,考查考生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影响因素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有关光合作用曲线图分析问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基本过程,抓准光合速率的实质,横纵轴含义以及图中起点、转折点、终点等点的含义。
18.下列有关细胞分化、癌变、衰老和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化导致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细胞趋向专门化
B.细胞衰老后,染色质收缩,不利于遗传信息的传递
C.机体内癌细胞易转移,与细胞间的黏着性下降有关
D.细胞凋亡是编程性死亡,有利于多细胞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答案】A
【解析】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分化,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A项错误;细胞衰老后,染色质收缩,不利于遗传信息的传递,B项正确;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C项正确;细胞凋亡是编程性死亡,有利于多细胞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D项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细胞生命历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理解细胞分化的概念、特点及意义,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识记细胞的癌变、衰老和凋亡的特点,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9.下列有关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裂间期,细胞有适度的生长,其相对表面积增大
B.分裂前期,染色质形成染色体并散乱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
C.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和DNA数量加倍
D.分裂末期,高尔基体聚集在细胞中央合成赤道板
【答案】B
【解析】分裂间期细胞有适度的生长,即细胞体积增大,但相对表面积减小,物质运输效率降低,A项错误;分裂前期,染色质形成染色体并散乱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B项正确;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细胞中染色体数量加倍,但DNA数量没有加倍,C项错误;分裂末期细胞中央由高尔基体囊泡形成细胞板,之后形成细胞壁,D项错误。
20.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某生物(2n)体细胞有丝分裂的固定装片,视野中的图像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胞中出现纺锤体结构,该细胞是植物细胞
B.该细胞中共有8条染色体,4对同源染色体
C.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共有16个DNA分子
D.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不能发生染色体变异
【答案】B
【解析】该细胞中含有中心体结构,没有细胞壁,可推知该细胞是动物细胞,A项错误;该细胞中共有8条染色体,4对同源染色体,B项正确;该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点已经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形成的染色体正在移向细胞两极,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共有8个DNA分子,C项错误;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可能发生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变异,D项错误。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和掌握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主要特点以及细胞内的物质变化规律,根据题意进行分析,准确判断细胞类型、所处时期、染色体和DNA的数目变化规律。
21.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授粉前,对母本进行套袋的目的是防止豌豆自交
B.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是假说中最核心的内容
C.孟德尔通过演绎推理过程,证明了其假说的正确性
D.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是分离定律的实质
【答案】D
【解析】授粉前,对母本进行套袋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A项错误;孟德尔所作假说中最核心的内容是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配子中,B项错误;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证明了其假说的正确性,C项错误;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是分离定律的实质,D项正确。
22.某雌雄同株植物基因型为DD、dd的植株分别不能产生卵细胞和花粉,基因型为Dd的植株正常。
该植物的某种群中,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分别为DD:
Dd:
dd=2:
2:
1,该种群的植株随机传粉,则子代中正常植株的比例是
A.1/4B.1/2C.1/12D.7/12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该种群中能产生雌配子的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2/3Dd、1/3dd;能产生雄配子的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2Dd、1/2DD。
由此可推知该种群中含D基因的雌配子占2/3×1/2=1/3、含d基因的雌配子占1-1/3=2/3、含d基因的雄配子占1/2×1/2=1/4、含D基因的雄配子占1-1/4=3/4,。
该种群的植株随机传粉,则子代中正常植株(Dd)的比例是2/3×1/4+2/3×3/4=7/12,因此,D项正确,A、B、C项错误。
23.西瓜的瓤色素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基因B、b分别控制黄色素和红色素的合成,当基因W存在时,色素不能合成而显白色。
现有纯合的3株植株,其中甲为白瓤,乙为黄瓤,丙为红瓤,它们相互杂交及其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杂交组合
亲本
F1
F2
组合一
甲×乙
白瓤
白瓤307株、黄瓤102株
组合二
乙×丙
黄瓤
黄瓤306株、红瓤103株
组合三
甲×丙
白瓤
白瓤252株、黄瓤70株、红瓤21株
A.植株甲、乙的基因型分别是WWBB、wwBB
B.杂交组合一的F2中某白瓤植株的基因型为WWBB或WwBB
C.杂交组合二的F2中黄瓤植株随机交配,子代中黄瓤植株占5/6
D.杂交组合三的F2中黄瓤植株与红瓤植株随机交配,F3中黄瓤:
红瓤=2:
1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植株甲、乙、丙大致的基因型分别为:
甲(白瓤)W___、乙(黄瓤)wwB_、丙(红瓤)wwbb。
组合二乙(wwB_)×丙(wwbb),F1全为黄瓤wwBb,由此可推知乙的基因型为wwBB。
组合一甲(W___)×乙(wwBB),F1全为白瓤(WwB_),由此可推知甲的基因型是WW__,再根据组合一的F1(WwB_)自交后代F2中没有红瓤(wwbb)植株出现,可推知F1的基因型为WwBB,因此,甲的基因型为WWBB,A项正确;由前面分析可知,杂交组合一的F2中某白瓤植株的基因型为WWBB或WwBB,B项正确;杂交组合二的F1的基因型是wwBb,F2中黄瓤植株的基因型是1/3wwBB和2/3wwBb,其随机交配的子代中只有黄瓤和红瓤两种植株,其中红瓤wwbb所占比例为2/3×2/3×1/4=1/9,则子代中黄瓤植株所占比例为1-1/9=8/9,故C项错误;杂交组合三的F1的基因型是WwBb,F2黄瓤植株中,基因型为wwBB的植株占1/3,基因型为wwBb的植株占2/3,这些黄瓤植株与红瓤植株(wwbb)随机交配,F3中只有黄瓤和红瓤两种植株,其中红瓤植株(wwbb)所占比例为2/3×1/2=1/3,则黄瓤植株所占比例为1-1/3=2/3,所以F3中黄瓤∶红瓤=2∶1,D项正确。
24.油菜花是两性花,其雄性不育性状(不能产生可育的花粉)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其中m基因控制雄性不育性状,r基因会抑制m基因的表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型为mmRR的植株作为母本进行杂交前,需要做去雄处理
B.基因型为Mmrr的植株自交,产生的子代都是雄性可育
C.基因型为mmRr的植株的自交子代中,雄性可育:
雄性不育=1:
3
D.存在两株雄性可育植株进行杂交,子代均为雄性不育的现象
【答案】B
【解析】m基因控制雄性不育性状,所以基因型为mmRR的植株不能产生可育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百所重点校届高三联合考试生物精校解析 Word版 湖北省 重点校 三联 考试 生物 解析 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