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起好步.docx
- 文档编号:8790465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47.26KB
作文起好步.docx
《作文起好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起好步.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作文起好步
作文起好步 掌握三要点
关于起步作文,广义地看,整个小学作文就人生的起步作文;狭隘地看,从整个小学作文教学江段性来看,三年级的作文教学可称之为起步作文。
在这里,我们主要探讨三年级的起步作文。
万丈高楼平地起,起步作文三年级。
三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刚刚从写话向习作过渡,习作质量难免不高;但许多老师要求过高,往往寄希望于一步到位,于是就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学生感到难写,教师感到难教。
于是出现了许多困惑:
起步作文如何起步,起步作文应该教什么,提高三年级作文教学质量有什么窍门、应把握哪些原则等等。
《语文课程标谁》对中年级的习作的阶段性的目标是:
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达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针对目标要求,我们怎样才能做好三年级起步的作文教学呢?
一、具体指导兼注重积累
三年级的起步作文教学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途径,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写出生动真切的好文章。
我认为在指导过程中,还应该把握三个原则:
一是宜慢不宜快,尽可能降低难度,放慢速度。
充分把握学生的练习和进步的过程,在过程中求发展,看进步。
二是宜分不宜合,尽量把习作内容分解成几个步骤来练习。
如写喜欢的小动物,就可以分解成写外形、写习性、写感情三个步骤来练习。
然后指导开头和结尾,合成作文。
三是宜激趣不宜强迫。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起始“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
古人云: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只凭老师的压力而强迫学生多读多写,往往事与愿违,南辕北辙。
起步作文教学最有效的方式是积极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他们自觉地投入到写作的活动中。
我们应该积极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做到作文材料情趣化,教学策略情趣化,教学活动情趣化。
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语言积累,多引导,多练笔,多鼓励,适时引导学生下笔成文。
使起步作文教学的情趣指导成为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颗心灵唤醒另一颗心灵的美好境界。
起步作文的有趣指导应注意积累。
小学作文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互促,教学相长的过程,是激发师生的生命潜力、焕发生命激情的过程,是揭示人的真、善、美,显示人的本质、力量、价值的过程。
小学作文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培养学生重积累的好习惯。
作文课程以人为本,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积累。
作文要有材料,材料来自积累。
学生手中掌握了丰富的作文材料,习作时就会有事可叙,有人可写,有景可摹,有情可抒,作文的难就转化为易,心理上的惧怕也就变为喜欢了。
作文材料积累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
它好比良庖之于各种原料,厨房中有了林林总总的原料储藏和品类齐全的佐料供给,高明的厨师才能轻松自如、游刃有余地做出令我们常人眼花缭乱、啧啧称奇的美味佳肴。
试想,仓储空空如也,佐料山穷水尽,任是手段再高明的厨师不也会陷入无米之炊的巧妇般的窘境吗?
因此,要使小学生成为结构和组织语言文字的“烹饪高手”,生活中悉心做好积累材料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实际上,小学生从入学开始学习语文,就已经开始了有意识的写作积累。
先是对字的积累,再是对词的积累,直至句、段、篇的积累。
一个学生写的作文,不管是好是糟,他都在写的过程中运用了自己积累的字、词、句等内容。
积累得多的孩子往往语言丰富,作文生动优美,作文结构合理,构思也巧妙。
而积累得少的孩子写的作文往往苍白简单。
如果一个学生腹中空空,要让他把作文写好,就如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样。
所以,学生把作文写好的基础就是进行大量的、科学的积累。
⑴、明确积累的范围。
积累是写作的基础,积累越厚实,写作就越有基础,文章就能根深叶茂开奇葩。
没有积累,胸无点墨,怎么也不会写不出作文来。
小学作文积累具体有四个方面:
一是生活材料的积累。
小学作文要指导学生学会时时处处留心周围各种各样的事物,熟悉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不断扩大自己的生活领域,捕捉生活热点,在生活中多留心多思考,有意识的捕捉有意义的事,有趣的人,并随手记下。
二是习作语言的积累。
小学作文三老师要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如要写好文章,基本功要打好,好比盖房子要打好地基。
读是写的基础,通过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语感和思想认识,提高写作手法,引导和鼓励学生同优秀的文学作品结缘,让他们从中感受体会,直接受益。
要有意识的指导学生积累语言,读书看报,碰到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句;听广播看电视,甚至听别人说话,得到的美妙言语,都要记下来。
平时碰到的成语、歇后语、名言警句等等,只要自认为生动美妙的,就积累。
这样,积沙成塔,集腋成裘,从而逐步建立自己的语言词典。
同时,生活中碰到的生字词,要查字典。
经过积累,语言丰富了,写作文时自然左右逢源。
三是情感体验的积累。
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
小学作文要注意指导学生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自己的真情、深情、纯情、至情(如对师长的敬爱,对同学的友爱,对弱者的同情,对坏人的憎恶等等)付诸写作对象,文章才能情深意切,字字动心。
四是精妙写法的积累。
“《文选》烂,秀才半”之说,形象道出了古人学习写作的经验。
大凡优秀的作品,本身就告诉我们,文章该怎么些,不该怎么些。
通过熟读、多读各大家的作品,达到心领神会的程度,自然学到作文的方法和技巧。
阅读多了,积累多了,用于写作实践,必能提高写作水平。
⑵、把握积累的阶梯。
作文积累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指导小学生进行积累,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地分出层次。
不能让一个刚刚会写几个字的孩子就去背诵高深的名篇。
文章再好也要学生能够理解、能够消化。
小学作文以为,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们可以大致给他们划分三个层次。
就好比一个阶梯,让学生们沿着阶梯逐步上升。
一二年级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积累大量的词汇。
并要求运用积累的大部分词汇造句,还可以让其背诵大量的古诗。
不要求孩子能理解其意思。
只要将那些琅琅上口的诗句熟背于心就可以了。
三、四年级的学生可要求他们积累的词汇以成语、谚语、歇后语为主,尤其是多积累成语。
同样要求能用上积累的词汇写优美生动的句子。
五、六年级的积累应该以观察和阅读为主。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要把生活引入课堂,让他们在一定的活动化的情境中再现生活,同时也要把课堂延伸到社会:
如到野外去领略自然风光,亲近大自然;到社区去体察世态人情,拉近与现实生活的距离;通过观察来获得准确的,详细的,具体的写作材料,感受生活的真谛。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养成留心生活的习惯,勤于观察,善于观察,掌握观察的方法,养成观察的习惯,学会记录观察笔记等等。
⑶、指导积累的方法。
小学作文必须加强作文积累的方法指导。
(1)、背诵积累。
指导学生熟读背诵教材中优秀篇章、精彩片断、优美语句,能使学生从中得到较多的语言储备,是积累作文材料的有效方法。
一般说来,教学每册教材,教师要做到:
①选择一些写人、叙事、绘景、状物的优秀课文,让学生整理背诵掌握全篇。
②对于不便全篇背诵的课文,可选择其中片断,指导学生背诵。
并要他们抄录在自己的小本子上,利用课余饭后,一早一晚,进行吟诵、品味、内化。
③指导学生摘录课文中的佳句,在理解的基础上牢记。
这样,学生不仅能从中熟悉各种各样的句式、段式、篇章结构方法,了解句与句、句与段、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联系,巩固学习成果,而且便于把书本里的东西变为自己的东西,作文时想用某些句式、段式结构方法,也就如探囊取物了。
(2)、生活积累。
①指导观察,让学生运用教材中学到的观察方法,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留心身边的事情,从中捕捉和积累作文材料,提高观察分析事物、认识自然和社会的能力。
②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如参观、旅游、劳动、科技活动等,引导学生通过电视、电影、广播等视听途径积累材料。
每次活动都要有目的。
活动前要有准备,活动中要细心指导学生感受生活,活动后要认真帮助学生回顾总结。
③鼓励学生勤动笔,及时作些记录,坚持写观察日记,作好文字积累。
(3)、阅读积累。
小学作文的积累应该把读、背、记、理解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教师要指导学生从课外阅读中搜集和积累材料,鼓励他们自学阅读,随时摘录,坚持写读书笔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把材料分类,如按内容分成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
一方面即可以帮助他写完作文,另外一方面培养他自己写作文的好习惯。
通过以上多种渠道的积累,学生胸中有材料厚积而薄发,作文时就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写作能力的提高,便是指日可待了。
⑷、培养积累的兴趣。
兴趣是成功的种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小学作文要培养学生积累的兴趣。
千万不能让学生觉得积累是一种负担。
①、认识自我,体验素材。
认识自我生活指的是让学生注意观察和认识自己的学习、生活实践。
认识自我生活能够让学生随时留意自己、审视自己,这不但有利于他们积累素材,并且在文章中更能够随意地抒发自己的感情。
在留心自己生活中的大事小事时,要鼓励学生多动脑、勤思考,并把自己的心得写出来。
同时,要求学生不做生活的旁观者,而要做生活的小主人,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热爱生活,积极地参与生活,在这样的过程中,积累下丰富的作文素材。
②、创造生活,捕捉素材。
为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学习劳动本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便在生活中有所作为,可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基础上,向学生布置一定的“生活作业”。
“生活作业”主要是难度适易、学生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
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之后,再指导学生练习描述自己的生活,把自己创造出来的素材写进作文。
为了丰富学生生活,尤其是为让学生自己动手组织活动,创造作文素材,应引导学生多开展文艺、体育、科技、义务劳动等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义务打扫大街卫生活动,活动中同学们积极争取任务,互帮互助,体现了他们那纯真而友爱的心,教师抓住时机指导学生观察、认识活动,让他们活动后以《记一次义务劳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学生不会无话可说。
③、参加活动,获得素材。
活动有学校活动,家庭劳动实践,社会活动。
学校活动包括学习、课外活动和学校班级组织的其他活动。
小学生如能积极参加与这些活动,就能拓宽视野,丰富知识。
在家里,小学生应参加家务劳动和力所能及的其他体力劳动,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在劳动中发现美。
小学生应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爱憎分明、诚实勇敢。
在活动中,通过自己所做、所见、所闻,激发情趣,获得第一手材料。
④、聆听谈论,搜集素材。
小学生的实践活动,必然受年龄、活动环境等限制,获得的素材有限,但可以从邻里、亲人、老师、同学等处得补充。
他们所经历的、所看到的、所听到的,他们的喜怒哀乐,必在平时的谈论中说出来。
这时,只要认真聆听,从他们的嘴中将展现更广阔的生活画面。
他们的谈论,或者使你熏陶,或者使你激奋,或者使你黯然神伤……这些谈话,为你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
⑤、学会选择,使用素材。
素材积累了很多,但到作文时,却感到难以取舍,无法落笔,那该怎么办呢?
作文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选择,使用素材。
使小学生获取积累素材的成功感,从而激发习作的兴趣。
据态度出说,指导小学生选择材料应该做到“三个要”:
一是要选择亲身经历的。
亲身经历的,回想起来,如在眼前耳傍,当时的一情一景,一言一行,历历在目。
写起来,文如泉涌,一泻成河。
道听途说的,却难以把当时的场面情景写得详细。
二是要选择有真情实感的。
文章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可起画龙点睛的效果。
也只有融入情感的文章,才会感人。
有些事情,知者无动于衷,有些事情,知者心潮起伏,或快乐或感激,或愤怒……要使小学生明白,作文时,如把自己的情感写下来,才能很感人的。
四是要选择健康的,有意义的材料。
事情有好坏,情感有高尚与卑劣、积极与消极之分。
高尚的,积极的情感使读者受到美的感受,美的启迪;卑劣的,消极的情感使人厌恶。
要使小学生明白,写文章,就要选择能给人美的,健康的材料。
⑸、养成积累的习惯。
小学作文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构建过程。
只有坚持不懈,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才能打下扎实的作文功底。
第一,教师要有一个慧根,要树立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指导小学生做材料的积累,初始未免稍嫌枯燥、单调和乏味,但坚持不懈地做下去,终会欣享到柳暗花明的一份快乐。
小学生若养成习惯,面对精彩的生活,独对神奇瑰丽的文学艺术世界,那时就怕让他停下勤奋采撷“奇葩”的手来,只怕欲罢难休呢?
第二,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和及时捕捉学生生活中的亮点。
生活就是一个舞台,丰富多彩的人生内涵,时时会让我们有数不胜数的收获。
因为小学生有意注意还处于萌芽阶段,往往缺乏主动观察与发现,生活中的一些亮点便会如流水般悄悄溜走。
为了培养学生善于发现身边事情的主动意识,教师首先要做捕捉素材的能手。
教师应细心地从生活中积累材料电视、电脑等众多媒体的广告语,电视剧情中精彩纷呈的人物对白,甚至那些感人泣下的情节,让你魂牵梦萦的故事等等都可以用自己独特的语言浓缩于笔记本上。
教师要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生活中去,陶冶他们的性情,净化他们的心灵,丰富他们的情感,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从而发现生活之美,生活之乐,生活之味,从而,让笔下流淌出漏漏的清泉。
先让学生“心动”,再让学生“笔动”,学生才能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第三,教师要有一颗慧心,做写作教学资源的开发者。
开发学校生活,联系家庭生活,抓住社会生活;安排随文练笔,设计课堂练笔,捕捉时事练笔……教师应该从平凡的交往沟通中引导小学生学会积累平凡的生活,有时因为“有心人”的营造,反添出许多不凡的韵味来。
置身这个生动而又美丽的世界,教师完全有责任和义务把那些让人心动,引人深思的内容加以提炼和升华。
源自生活中的平凡人物口中纯朴可亲的俗语、发人深省的警句、诙谐幽默的掌故、让人捧腹的笑料,以及刻骨铭心的心路历程等,教师均可以指导小学生用详略得宜的笔法,速录于笔记中。
这些真实、可亲、可感的材料有着其他材料无可取代的特殊魅力。
第四,教师要有一颗慧“手”,指导小学生时时用勤奋的“手”翻晒积累下的材料。
材料积累多了,要做到时时翻晒一下,让它们在阳光下暴晒暴晒,以防它们褪化变质,经不起光阴的考验而早早“消失”。
如果小学生有了一个今日翻看昨天的,昨日翻看前天的,隔一段时间集中翻看以前的笔记的习惯。
反反复复几次后,那些材料因为翻晒次数多而失了水分反而可化成永久保存的菁华,化为他们的一部分。
日后面对文字的海洋时,他们就能展示“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从心所欲”地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倘若如此,彻底摆脱为文时一筹莫展、望文兴叹的窘境就不会再现了。
二、综合策略和分解训练
起步作文教学不能想一口吃个胖子,不可能一步到位,不应该追求完美无缺。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实施综合练习与分解指导两大策略。
1、起步作文指导应注意综合练习。
综合练习是指导在指导策略上注意综合各种习作资源,整合各种习作素材,形成复合式的教学思路。
其具体操作有八个要点:
第一是在生活体验中教会学生作文。
作文既是生活,生活既是作文。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是生活的写照。
因此作文教学生活化,回归了自然,回归了主体。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在这广泛的空间里吸纳独特感受,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形成态度,认识价值。
学生能把生活中现实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既是作文的所在。
例如让学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开展有趣的课外活动,参观、访问、游览等形式,这些都是作文的铺垫。
第二是在游戏活动中教会学生作文。
儿童有好奇、好玩、好动的特点,应顺应儿童的心理,构建作文过程。
游戏活动是他们的乐园,游戏不仅使他们情绪盎然,而且感悟深刻,他们乐于把游戏的过程介绍给他人,乐于把游戏的情趣表达出来与他人共享。
第三是在观察想像中教会学生作文。
不会观察,不会想像是学生作文的一大障碍,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学会观察的方法。
观察能力来自于实践,教师要有意识的创设条件、手段、背景。
只观察不想像也不能表达丰富的情感和独特思想,因此要做到观察和想像的密切统一。
例如写一种花,学生按次序,抓特点,不同的角度观察了,要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就需要创造性的发挥,在这创造的过程想像尤其重要。
想像对于学生来讲不是很难的,而是我们过去对学生的要求过于严格和规范,局限了学生的想像力,教会学生想像首先让学生敢想,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联系,这样才能使想像丰富起来。
第四是在阅读实践中教会学生作文。
阅读是学生作文的积累、感悟、体验、迁移、模仿。
因此不可忽视阅读实践的过程,要让学生边读书边领悟,渗透作文方法的指导,做到读中学写,读写结合。
例如,学习《荷花》一课后,可以让学生仿照荷花的写法写另一种花;补充课文的情节,续编故事结尾等都是练笔的好方法。
第五是在合作互动中教会学生作文。
过去的作文教学多独立少合作,每个人都是封闭的个体,使他们的作文思路变得狭隘起来。
现在强调,作文也应体现对话的过程。
学生对问题、对事物、对现象的理解,需要有一个交流的过程,通过讨论各自的见解,相互促进,相互启迪,相互沟通,从而更好地学会表达语言。
例如,写《夏日的夜空》,让学生针对夜空的景色展开讨论,学生对天色、星星、月亮、云朵有不同的感受。
如月亮在不同学生的眼里变的丰富多彩,他们描述月亮的特征,想像月亮的情感,创造月亮的童话,他们的对话虽是支离破碎,但富有情趣,打开了思路,激发了写作欲望。
合作互动应体现在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中。
第六是在社会交往中教会学生作文。
社会是一个大家庭。
人与人的交往,使学生对现实、对生活、对价值的认识不断的改变和加深,让学生把社会的体验表达出来,这就走向了与做人相结合的道路。
社会的交往,是情感的交往,是做事态度的交往,是价值取向的交往,因此作文应重视交往的过程。
例如,有的学校搞联校活动,把农村的孩子接到城里来,感受城市的生活。
再把城市的孩子送到农村去体验农民的辛苦,在这交往的过程中,学生生成了独特的体验。
学生很愿意把这种体验表达出来,既反映了作文的真实,又反映了人生的态度。
第七是在问题探究中教会学生作文。
问题是打开知识的钥匙,是探索奥秘的航船。
问题能启迪学生思维,激励学生想像,促使学生实践。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揭示了现象的本质,生成了情感态度,产生独特的体验。
学生作文就是把发现的现象、思考的价值、生成的情感用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述出来。
“问题——探索——表述”构建了作文的完整过程。
因此作文教学一定要让学生会抓住问题,带着问题学作文。
探究的问题应该是“为解决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自己身边,大家关注的问题”“学习和生活感兴趣的问题”“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探索自然,寻求发现的问题”。
第八是在课程开发中教会学生作文。
语文课程由单一性(文本)走向综合性(人文),注重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拓展语文教学的途径。
作文教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的组成的部分,作文过程应充分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创新性。
课程标准也指出: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的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故此,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关注自然,面向未来,实现内容选材的综合性、多样性、人文性。
语文是很强的实践性课程,课程资源无处不在,应在开发过程中,注重让学生去积累、感悟、体验。
例如,观察大自然、游览名胜古迹、参加社区活动、了解民情风俗、了解国内外重要事件、关注热点问题、网络信息的搜集等,这些都可以成为作文选材的内容。
2、起步作文指导应注意分解项目。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个人拿着竹竿过城门,横竖都过不去,顺过来就过去了。
因为前两种方式要想让竹竿整体都过去,必须使竹竿的每一个点都要同时过去方能实现。
简单的“顺过来”的方法是,让一部分先过去,另一部分后过去。
这不禁使人联想到作文教学的分步理论。
目标是惟一的,而方法是多样的。
譬如我们在三年级起步阶段指导小学生练习写小动物的文章,一下子写一篇,小学生力不能及,300字会把小学生吓的晕头转向。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像拿着竹竿过城门那样,“让一部分先过去,另一部分后过去”。
一次,我指导三年级的小学生写一篇关于“小鸡”的作文,我的做法是,先观察一个小动物的外形,读一段关于描写小动物的外形的片段《翠鸟》的外形描写,再指导学生总结描写外形特点的写作方法,然后模仿课文写一段外形。
一个小学生写道:
花公鸡的主色是红色,尾巴是墨绿色的。
脖子上的羽毛是金黄色的,像戴上了一副金项因。
它有一双圆圆的眼睛,像两颗小黑豆;直竖着的冠子,像一朵鲜艳的鸡冠花;黄黄的嘴巴,像支锋利的矛。
它的爪子是金黄色的,像穿了一双金光灿灿的战靴。
第二次我指导学生观察小动物的习性,阅读一两段关于描写习性的文章,如《翠鸟》捕鱼的一段,而后总结描写动物习性的方法,让学生模仿练习写习性的一段话。
一个小学生写道:
每天凌晨,人们还沉浸在甜美的梦乡中,花公鸡就放开了它甜美的歌喉。
“喔——喔——”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催着人们早起。
喂食的时候,母鸡们一拥而上,飞快地啄食,花公鸡却很有礼貌地站在母鸡后面,像在站岗放哨。
母鸡们吃饱了以后,花公鸡才过去吃点残羹剩饭。
还真有点绅士风度哩。
闲着没事时,花公鸡喜欢找几只“谈得来”的母鸡一起蹲在地上,“咯——咯——”“闲谈”着心事。
第三次我指导小学生做一做,与小动物交朋友,给它喂食,逗它玩耍,与它谈话,然后写一段“一与小动物的片段。
一个小朋友写道:
有一次,我拿了一条蚯蚓悬在一米高的空中,小鸡都扇着翅膀向上跳,展开了一场跳高比赛,可都相差十多厘米,就是扑不到,急得围着我团团转。
突然,“白马王子”跳上我的膝盖借势再跳,从我手中啄走了蚯蚓,“真是个小调皮鬼!
我摇摇头,开心地笑了。
春节前,爸爸要杀这只公鸡,我赶快抱住它。
我看着它那金黄的羽毛,眼里浸出了泪水……爸爸说:
“既然你这么爱它,那就留下吧!
”我一听,高兴得笑了,泪珠从脸上滚了下来。
从此,我更爱这只公鸡了。
最后,我指导学生把三段话联起来,按“外形→习性→人与动物的感情”的顺序,写成一篇文章。
这样,小学生写起来就轻松自如,洋洋洒洒,三四百字一挥而就。
他们看到自己能写出一篇长文章,那个高兴劲儿不言自明。
结果是人人都能“拿着竹竿过城门”,人人体验到了习作成功的乐趣。
三、有效练习共解放学生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当学生能够真正“自由表达”时,才可能出现“有创意的表达”。
因此,我们必须“换个积极的方法”,首先要营造自由表达的氛围。
儿童涉世不深,社会化水平不高,常常说一些幼稚的话语。
这正是儿童天真无邪、憨态可掬、童趣洋溢的表现。
老师们不应急于用所谓“规范化”的语言来强行加以修正,而是要因势利导,给学生提供宽松、民主的土壤,逐步引导学生树立“真实、真诚、自然地表达自己”的观念。
其次要激发学生有创意表达的勇气。
让学生在习作中“真实、真诚、自然地表达自己”是初步要求,另外还要让学生表达得好,表达得有创造性。
帕斯卡尔曾说过: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孩子虽小,但随着自身的成长,他们对许多事情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可他们为什么不习惯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呢?
主要是怕别人笑话,怕没有价值。
其实,一切独立思考的成果都是有价值的,即使幼稚,因为是属于自己的,也就具有了他人的思考不能替代的独特价值。
因此,我们应当大力倡导孩子在作文中多写“我想”“我认为”,当孩子说出有创意的话时,要用“这是你的”“这是你的独立创造”等话语来鼓励,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有创意表达的习惯。
起步作文的有效指导应以科学的发展观为前提,以情趣激励为手段,建立和谐的写作教学机制,呈现出起步作文的魅力和生命力。
1、自由练习需要科学有效的指导。
“自由作文”是与“命题作文”相对而言的,自由作文是指那些不由他人出题目、给材料、设需要,而由小学生自己自由进行的作文练习。
自由作文有六大特征:
即自由选材,自由立意,自由拟题,自由布局,自由表达,自由修改。
它强调各种形式的自由写作。
如:
日记、周记、随笔、课外练笔、编报活动等。
自由作文教学遵循大量读写原则,自主作文原则,开放感受原则,张扬个性原则,思维训练原则,少改重评原则,自主修改原则,鼓励肯定原则。
自由作文有四大优越性:
1、减轻学生的紧张心理。
自由作文没有时间长短的限制,学生心理压力减轻,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作文 起好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