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吕梁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化学试题.docx
- 文档编号:878848
- 上传时间:2022-10-13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192.40KB
山西省吕梁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化学试题.docx
《山西省吕梁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吕梁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化学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吕梁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化学试题
山西省吕梁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S-32Mg-24Na-23O-16N-14C-12Cr-52Cu-64Fe-56Cl-35.5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化学深入我们生活,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B.“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
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钢",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D.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A.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属于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故A正确;B.青蒿素的提取用的是低温萃取,属于物理方法,故B错误;C.铁置换铜属于湿法炼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故C正确;D.剑刃硬度要大,所以用碳铁合金,故D正确是铁的合金。
【考点定位】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胶体的性质;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合金。
【名师点睛】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加足量盐酸时有气体产生
②ClO2具有还原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③SiO2和CO2都是酸性氧化物,都能与强碱溶液反应,但不能与任何酸反应
④玻璃、水泥、水晶项链都是硅酸盐制品
⑤氢氧化铁胶体与氯化铁溶液分别蒸干灼烧得相同的物质
A.①⑤B.①②④C.①②D.①②④⑤
【答案】A
所以选A。
点睛:
加热蒸发和浓缩盐溶液时,对最后残留物的判断应考虑盐类的水解
(1)加热浓缩不水解的盐溶液时一般得原物质.
(2)加热浓缩Na2CO3型的盐溶液一般得原物质.
(3)加热浓缩FeCl3型的盐溶液.最后得到FeCl3和Fe(OH)3的混合物,灼烧得Fe2O3。
(4)加热蒸干(NH4)2CO3或NH4HCO3型的盐溶液时,得不到固体.
(5)加热蒸干Ca(HCO3)2型的盐溶液时,最后得相应的正盐.
(6)加热Mg(HCO3)2、MgCO3溶液最后得到Mg(OH)2固体.
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300mL2mol/L乙醇溶液中所含分子数为0.6NA
B.1mol的Na2O和Na2O2混合物中含有的阴、阳离子总数为3NA
C.22.4L氯气和足量NaOH溶液反应转移电子数为NA
D.100mL0.2mol·L-1的AlCl3溶液中,含Al3+数为0.02NA
【答案】B
【解析】A.300mL2mol/L乙醇溶液中所含分子有乙醇分子还有水分子,所以分子数比0.6NA多,故错误;B.Na2O和Na2O2都含有两个阳离子和一个阴离子,所以1mol的混合物中含有的阴、阳离子总数为3NA,故正确;C.22.4L氯气没有说明是否在标况下,不能确定氯气的物质的量,故错误;D.100mL0.2mol·L-1的AlCl3溶液中,铝离子发生水解,所以离子数比0.02mol略少,故错误。
故选B。
点睛:
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判断方法:
(1)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混合气体。
(2)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乙醇等。
(3)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
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稀有气体He、Ne等单原子分子,Cl2、N2、O2、H2双原子分子。
胶体粒子及晶体结构:
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4)要用到22.4L·mol-1时,必须注意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下,否则不能用此概念;
(5)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在水溶液中能发生水解反应,使其数目减少;
(6)注意常见的的可逆反应:
如NO2中存在着NO2与N2O4的平衡;
(7)不要把原子序数当成相对原子质量,也不能把相对原子质量当相对分子质量。
(8)较复杂的化学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的求算一定要细心。
如Na2O2+H2O;Cl2+NaOH;电解AgNO3溶液等。
4.25℃时,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大量共存的是()
A.pH=1的溶液中:
K+、Fe3+、NO3-、Cl-
B.0.1mol·L-1NaHCO3溶液:
Na+、Ba2+、NO3-、AlO2-
C.0.1mol·L-1的AlCl3溶液中:
H+、NH4+、SO42-、S2-
D.由水电离出的c(H+)=10-13溶液中:
Na+、K+、Cl-、OH-
【答案】A
【解析】A.四种离子之间不反应,在酸性溶液中能存在,故正确;B.HCO3-与AlO2-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碳酸根离子,故不能大量共存,故错误;C.H+与S2-反应生成硫化氢气体,不能大量共存,故错误;D.由水电离出的c(H+)=10-13溶液中可能酸性或碱性,所以OH-不一定大量共存,故错误。
点睛:
离子共存的正误判断是中等难度的试题,也是高考的重点。
注意明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能生成难溶物的离子之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之间等。
解决离子共存问题时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
警惕题干中常见的陷阱:
例如常见的限制条件:
如无色,有颜色的离子不能大量存在;pH=1或pH=12,水溶液显酸性或碱性;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共存,注意只能氧化或还原性的离子不共存,不是其他离子反应类型。
常见的易错点:
透明,不等于无色。
不共存,易看成共存。
有些题目有隐含的条件:
与铝反应生成氢气的溶液可能酸性液可能碱性。
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或氢氧根离子浓度为某数值,溶液可能酸性液也可能碱性。
5.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图1图2图3图4
A.用图1装置将硫酸铜溶液直接蒸干得到胆矾B.图2装置可用于收集氨气并进行尾气吸收
C.用图3装置电解精炼铝D.图4装置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备Fe(OH)2
【答案】B
【解析】A.用图1装置将硫酸铜溶液直接蒸干得到的为硫酸铜,不是胆矾,故错误;B.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水吸收尾气,使用倒置漏斗可以防止倒吸,所以图2装置可用于收集氨气并进行尾气吸收,故正确;C.电解精炼铝时应该将粗铝连接电源的正极,纯铝连接电源的负极,故用图3装置不能电解精炼铝,故错误;D.实验室制备Fe(OH)2时应该将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胶头滴管伸入到液面以下再挤出氢氧化钠,避免反应生成的氢氧化亚铁与空气接触而反应,故图4装置错误。
故选B。
6.W、X、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
W、Y同主族;四种元素原子核外L电子层的电子数分别为0、4、8、8,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是氧元素B.离子半径:
r(Y+)>r(Z-)
C.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
X 【答案】C 【解析】W、X、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 W、Y同主族;四种元素原子核外L电子层的电子数分别为0、4、8、8,所以分别是氢和碳,W、Y同主族,所以Y为钠,根据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计算Z为氯元素。 A.X是碳元素,不是氧元素,故错误;B.离子半径: r(Y+) 碳酸比高氯酸弱,故正确;D.W与X形成的化合物为烃,但不一定为气体,故错误。 故选C。 7.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N2 NH3 NH4Cl(aq)B.FeS2 SO2 H2SO4 C.FeO Fe(NO3)2 Fe(OH)2D.MgCO3 MgCl2(aq) Mg 【答案】A 【解析】A.N2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生成NH3,氨气和氯化氢生成NH4Cl,故正确;B.FeS2与氧气反应生成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不是硫酸,故错误;C.FeO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不是硝酸亚铁,故错误;D.MgCO3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氯化镁溶液电解不能得到金属镁,故错误。 故选A。 8.通过实验、观察、类比、推理等方法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 对下列反应的推断或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可能的实验现象 解释 A 向FeCl2溶液中滴入用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 溶液变黄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氧化性: H2O2>Fe3+ B 将CO2通入Ba(NO3)2溶液中 有白色沉淀生成 CO2与Ba(NO3)2反应生成BaCO3 C 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D 向淀粉-KI溶液中通入少量Cl2 溶液变蓝 Cl2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 A.AB.BC.CD.D 【答案】A 【解析】A.亚铁离子在酸性条件与过氧化氢反应生成铁离子,溶液变黄,故正确;B.二氧化碳和硝酸钡不反应,故错误;C.某溶液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原溶液可能是硫酸根离子或亚硫酸根离子,故错误;D.氯气和碘化钾反应生成碘单质,遇到淀粉显蓝色,不是氯气和淀粉反应,故错误。 故选A。 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氨水中通入过量SO2: 2NH3·H2O+SO2=2NH4++SO32-+H2O B.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 2Fe2++Cl2=2Fe3++2C1- C.用石墨作电极电解MgCl2溶液: 2Cl-+2H2O Cl2↑+H2↑+2OH- D.向淀粉碘化钾溶液中加稀硫酸,在空气中放置后溶液变蓝: 4H++4I-+O2=2I2+2H2O 【答案】D 【解析】A.氨水中通入过量SO2生成亚硫酸氢铵,故错误;B.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氯气和碘离子反应生成碘单质,不是和亚铁离子反应,故错误;C.用石墨作电极电解MgCl2溶液,生成氢气、氯气和氢氧化镁沉淀,故错误;D.向淀粉碘化钾溶液中加稀硫酸,在空气中放置后溶液变蓝,碘离子在酸性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碘单质,故正确。 故选D。 10.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C(s)+O2(g)=CO2(g)△H=-393.0kJ·mol-1 ②CO(g)+1/2O2(g)=CO2(g)△H=-283.0kJ·mol-1 ③4Fe(s)+3O2(g)=2Fe2O3(s)△H=-1640.0kJ·mol-1 则2Fe(s)+3CO(g)=Fe2O3(s)+3C(s)的反应热△H为() A.-490.0kJ·mol-1B.+301.5kJ·mol-1C.+663.5kJ·mol-1D.-257.0kJ·mol-1 【答案】A 【解析】根据盖斯定律分析,(③+②×6-①×6)/2即可得反应2Fe(s)+3CO(g)=Fe2O3(s)+3C(s),反应热为(-1640.0-283.0×6+393.0×6)/2=490.0kJ·mol-1,故选A。 11.锑(Sb)在自然界一般以硫化物的形式存在,我国锑的蕴藏量为世界第一,从硫化物中提取单质锑一般是先在高温下将硫化物转化为氧化物,再用碳还原: ①2Sb2S3+3O2+6Fe Sb4O6+6FeS;②Sb4O6+6C 4Sb+6CO↑,关于反应①、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②中的氧化剂分别是Sb2S3、Sb4O6 B.反应①中每生成3molFeS时,共转移6mol电子 C.反应①中FeS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D.每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西省 吕梁 市届高三 上学 第一次 阶段性 测试 化学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