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化学氯碱行业行业简要分析0831.docx
- 文档编号:8787493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102
- 大小:3.06MB
中泰化学氯碱行业行业简要分析0831.docx
《中泰化学氯碱行业行业简要分析083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泰化学氯碱行业行业简要分析0831.docx(10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泰化学氯碱行业行业简要分析0831
中泰化学调研及
氯碱行业
调查报告
一、公司主营业务与主要产品及设立以来的变化公司所处行业的基本情况
(一)公司简介:
公司全称:
新疆中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简称:
中泰化学(002092)
营业住所:
新疆乌鲁木齐市
注册资本(万元):
214644.9558
公司类型:
其他股份有限公司(上市)
成立日期:
2016年12月
(二)公司主营业务:
烧碱,聚氯乙烯树脂、塑料制品的生产和销售;化工产品、机电产品(专项审批除外),金属材料(稀贵金属除外),建筑材料的销售;盐酸的生产和销售;仓储服务,汽车运输;氯化聚乙烯、液氯、氯化。
(三)公司简介:
公司前身为新疆氯碱厂,是全国大型氯碱化工企业之一。
公司主营聚氯乙烯树脂(PVC)、离子膜烧碱、纳米PVC、盐酸等氯碱化工产品,并从事相关的物资流通和进出口业务。
公司生产能力为年产30万吨聚氯乙烯树脂、25万吨离子膜烧碱,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轻工、纺织等20多个大行业,除供应新疆市场外,还远销内地省区并出口到中亚五国、越南、非洲等国家和地区,享有较高的市场知名度和信誉。
中泰化学属生产基本化工原料的氯碱行业,主营聚氯乙烯树脂(PVC)、离子膜烧碱、纳米PVC、盐酸等氯碱化工产品,并从事相关的物资流通和进出口业务。
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轻工、纺织、建材、国防等20多个大行业,拥有年产37。
9万吨聚氯乙烯树脂、33。
9万吨离子膜烧碱、18万吨电石、50万吨工业盐和其他化工产品的生产能力,是全国大型氯碱化工企业之一。
中泰化学设立以来,充分依托新疆的优势资源,坚持以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连续七年保持了40%以上的经济增速,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经营业绩水平将不断提升。
中泰化学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中泰化学不断创新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中泰化学的法人结构完善,董事会保持着富有成效的沟通决策机制。
中泰化学拥有熟悉氯碱行业生产经营特点的高级管理人员、掌握先进技术并运用于生产实践的核心技术人员、熟悉市场的专业营销人员,以及技术熟练,操作规范的一线员工和形成了中泰化学特有的人才梯队,为中泰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泰化学进行了有效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在生产系统实现了全程的计算机控制,并在财务、销售、质量等系统实施ERP项目管理,实现管理流程的快捷高效,使中泰化学的管理水平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中泰化学生产的氯碱产品,是广泛用工于国民经济各领域的重要基础化工原料,不仅符合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也符合新疆自治区优势资源转换战略。
(四)历史沿革:
中泰化学系新疆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新疆化工集团”)、乌鲁木齐环鹏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环鹏公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技术改造投资公司、新疆准噶尔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新疆盐湖制盐有限责任公司等五家法人股东经新政函[2001]166号文批准,共同发起成立。
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新政函[2003]104号文批准,2003年6月公司增资扩股,吸收了乌鲁木齐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新疆三联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新疆三河石油燃料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由6,000万元增加为13,600万元。
经2005年3月公司股东大会决议,自然人巩维平受让新疆盐湖制盐有限责任公司持有的公司股份。
2006年4月公司股东大会决议,中国化工新材料总公司(以下简称“化工新材料”)受让新疆化工集团持有的本公司4,080万股份,新疆中原富海投资有限公司受让新疆三河石油燃料有限公司持有的本公司900万股份。
2006年11月15日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发行字[2006]124号文核准,向社会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10,000万股。
2007年11月21日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发行字[2007]409号文核准,向社会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3,243万股。
2007年12月31日公司注册资本为26,843万元。
其中有限售条件股份5,440万股,无限售条件股份21,403万股。
2008年6月30日公司注册资本53,686万元,其中有限售条件股份10,880万股,无限售条件股份42,806万股。
二、公司所处行业的基本情况
(一)行业简介
氯碱行业,所涉及的产品包含:
烧碱、聚氯乙烯、盐酸、液氯、氯化钙、氯化钡、三氯化铁、漂白剂、甲烷氯化物、环氧化合物、氯溶剂、氯化石蜡、金属钠、氯酸钠、直链烃、芳烃氯化物等有机、无机化工产品200余种。
目前我国氯碱行业产能及产量均列世界第一,由于严重的供大于求以及国内大小企业装置落后,连续十几年来未能对国外市场形成有力冲击。
(二)行业监管部门
PVC及烧碱属于化学工业中的氯碱行业。
本行业的宏观主管部门是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家发改委通过不定期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列明化工行业中鼓励、限制和淘汰类的技术和项目,对本行业的发展进行宏观调控。
氯碱行业的行业协会组织为中国氯碱工业协会,其主要职能为:
贯彻国家发展氯碱行业的政策,通过信息咨询、技术经验交流等各种形式为企业提供服务等。
此外,氯碱行业还受到工商、质检、环保、安全等部门的监督。
(三)行业法律法规和政策
目前,对氯碱行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经济政策或产业政策主要有:
(1)《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
2005年11月9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规定》(国发[2005]40号),对国家未来产业结构发展方向进行了原则性规定,标志着氯碱行业在未来几年中产业整合力度会不断加大。
未来我国氯碱产业发展将呈现产业资源整合、装置大型化以及发展安全型工艺技术等趋势。
(2)《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为规范市场竞争格局,促进产业健康发展,2005年12月2日,国务院批准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将“20万吨/年及以上氧氯化法制聚氯乙烯”列为鼓励类项目,将“新建年产20万吨以下乙烯氧氯化法聚氯乙烯项目、年产12万吨以下电石法聚氯乙烯项目”列为限制类项目。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将有利于我国氯碱行业的产业整合,使产能逐步向有资源优势、成本优势、技术优势、市场优势的龙头企业集中。
(3)《关于完善差别电价政策的意见》
2006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关于完善差别电价政策的意见》,规定对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烧碱、水泥、钢铁、黄磷、锌冶炼八个高耗能行业实行差别电价政策。
自2008年1月1日起,淘汰类企业的加收电价从原来的每千瓦时0.05元调高到0.20元,限制类企业提价标准由0.02元调高到0.05元,同时规定各地已经实行优惠电价的要立即停止执行。
差别电价的实施对于淘汰落后产能、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促进氯碱产业结构调整具有积极作用。
(4)《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差别电价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
2007年10月12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电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差别电价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各省级电网公司严格按照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确定的企业名单,全面、及时地将差别电价政策落实到位,取消对电解铝、铁合金和氯碱企业的电价优惠政策。
其中对氯碱行业的电价优惠,原则上2008年内取消。
对于聚氯乙烯行业而言,尤其是电石法工艺,原材料电石生产过程中主要的成本消耗即为电,此外聚氯乙烯生产过程中耗电量也比较大,因此优惠电价的取消将使得聚氯乙烯的生产成本有较大提高。
但是,对于拥有电力资源的氯碱企业,成本优势则得到进一步强化。
内蒙古君正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意向书2-1-98
(5)《氯碱(烧碱、聚氯乙烯)行业准入条件》
2007年11月2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氯碱(烧碱、聚氯乙烯)行业准入条件》,从产业布局、规模、工艺与装备、能源消耗、安全、健康、环境保护以及监督与管理等方面对氯碱行业的进入标准进行了规定,其中明确规定:
新建氯碱生产企业应靠近资源、能源产地,除搬迁企业外,东部地区原则上不再新建电石法聚氯乙烯项目和与其相配套的烧碱项目。
新建烧碱装置起始规模必须达到30万吨/年及以上,新建、改扩建聚氯乙烯装置起始规模必须达到30万吨/年及以上;新建、改扩建电石法聚氯乙烯项目必须同时配套建设电石渣制水泥等电石渣综合利用装置,其电石渣制水泥装置单套生产规模必须达到2,000吨/日及以上。
鼓励新建电石法聚氯乙烯配套建设大型、密闭式电石炉生产装置,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6)《关于鼓励利用电石渣生产水泥有关问题的通知》
2008年4月30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鼓励利用电石渣生产水泥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规定:
现有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装置配套建设的电石渣制水泥生产装置规模,不受产业政策所定规模的限制,但须达到1,000吨/日及以上,同时鼓励规模较小的电石法聚氯乙烯企业通过与周边水泥企业或其他可消纳电石渣的企业合作,使电石渣得到充分利用;新建、改扩建电石法聚氯乙烯项目,必须同时配套建设电石渣生产水泥等电石渣综合利用装置,其电石渣生产水泥装置单套生产规模必须达到2,000吨/日及以上;现有电石渣水泥生产线可以采用湿磨干烧生产工艺进行改造,新建电石渣水泥生产线装置必须采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利用电石渣生产水泥的企业,经国家循环经济主管部门认定后,可享受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其他与氯碱行业相关的规定还有国家对PVC、烧碱产品制订的产品质量标准和产品能耗标准等。
(四)氯碱行业发展概况
1.国内行业发展概况
(1)氯碱行业发展现状
1.1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但增速放缓
“十二五”期间,国内氯碱行业发展迅速。
烧碱和聚氯乙烯产能、产量继续稳居世界首位,主要氯产品产能产量增长较快,部分产品产能也已位居世界第一,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氯碱生产大国。
2015年底,我国在产烧碱生产企业163家,总产能达到3873万吨/年,其中离子膜法产能3818万吨,约占98.6%,相比2010年,总产能增幅在28.2%。
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内蒙古、新疆、河南和浙江六省份,产能合计占总产能的61.5%。
2015年底,我国在产聚氯乙烯生产企业81家,总产能达到2348万吨/年,其中电石法产能1918万吨,约占81.7%。
产能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山东、天津、陕西和河南六省份,产能合计占总产能的62.2%。
烧碱和聚氯乙烯产能增长放缓,退出产能日益增多。
“十二五”期间,烧碱和聚氯乙烯产能年均增速由“十一五”期间的15.5%和16.0%分别下降到6.7%和4.0%。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内经济增速放缓,我国氯碱行业改变了以往只增不减的发展态势,并且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不断被强化。
我国氯碱行业在快速外延式发展之后也不得不直面市场规律带来的小规模、分地域装置淘汰问题。
“十二五”期间,约有835万吨烧碱产能和625万吨聚氯乙烯产能退出市场。
1.2产业集中度提高 产业布局逐步合理
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烧碱企业产能规模10万吨/年以下(含10万吨/年)的比例由2010年的15.4%下降到了2015年的9.08%,产能40万吨/年以上(含40万吨/年)规模企业数量由2010年的17家增加到23家,产能占比由27.1%提高到37.7%;聚氯乙烯企业产能规模10万吨/年以下(含10万吨/年)的比例由2010年的9.4%下降到了2015年的4.8%,产能40万吨/年以上(含40万吨/年)规模企业数量由2010年的17家增加到22家,产能占比由45.8%提高到55.8%。
行业分布逐渐清晰。
东部省份氯碱产业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同时东南部沿海地区也是我国氯碱产品的主要消费市场,依托下游产业的需求支撑和相对便利的对外贸易条件,有利于产品的消化。
此外,东部地区氯碱产业也探索出与化工新材料、氟化工、精细化工和农药等行业结合的跨界发展新模式;西部地区氯碱产业发展迅速,在我国氯碱行业整体布局当中的重要地位日益突出,依托资源优势建设大型化、一体化“煤电盐化”项目已成为西部地区氯碱产业发展的重要特点;以河南为代表的中部地区,则在烧碱下游氧化铝行业发展的带动下,烧碱装置能力增长较为明显。
东、西和中部地区不同成长路径和发展特点的氯碱产业带已逐渐形成。
1.3市场格局不断变化 交易方式多样化
不断开拓海外市场、利用海外资源已经成为我国氯碱行业发展的趋势。
“十二五”期间烧碱每年出口稳定在200万吨以上,出口遍及澳大利亚、美国、东南亚及非洲等国家和地区。
聚氯乙烯出口到印度、俄罗斯、东南亚和中亚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十二五”期间PVC出口量同比“十一五”增长约40%,进口量减少约30%。
同时工业盐、乙烯基原料等资源进口已成为我国氯碱行业发展的有益补充。
期货和现货电子交易对行业传统营销模式的创新起到了重要影响和促进作用。
“十二五”期间,聚氯乙烯期货和现货电子交易处于不断探索和发展之中,电子交易与现货贸易的结合,不仅提高了市场资源配置效率,而且可以更好的满足企业在贸易、融资、物流和风险控制等方面的多元化需求,为企业营销方式的转变打开了新的通道,为行业营销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新的选择。
1.4生产工艺不断优化 节能环保水平不断提高
生产工艺不断优化,能源和资源消耗有所降低,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环保和清洁生产水平进一步提升。
隔膜法装置不断淘汰退出,烧碱离子膜电解槽膜极距改造节电效果明显,氯碱生产过程的余热余压得到进一步利用,相比“十一五”末,行业万元产值耗能源和耗水量分别下降了约23%和47%。
“十二五”期间,新扩建项目不仅是规模的简单扩大,更多的采用了大型装备和自动化控制系统,促进了能耗、资源消耗和成本的下降,生产环节产生的废物采用先进适用技术进行综合处置,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通过膜法除硝技术、聚合离心母液废水处理技术、电石渣脱硫技术等末端治理技术的推广应用,“三废”排放量、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大幅下降,以及低汞触媒、高效气相除汞技术、盐酸解吸技术、含汞废水处理技术等汞污染防治技术的不断应用,行业环保和汞污染防治水平进一步提高。
此外,通过产业链设计和技术工艺的创新,实现氯、钙和钠资源的多次利用,以及实施资源、能源闭路循环,使得资源整合利用更优化,产品结构更合理,环境更友好,效益更明显。
2.氯碱行业存在的问题
2.1氯碱行业产能过剩
“十二五”期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各地区项目投资拉动,新建烧碱和聚氯乙烯产能增幅明显。
同时,下游行业的消费虽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增长势头,但增速明显滞后于产能的增长,供需矛盾突出造成的产能过剩有所加剧。
此外,烧碱和聚氯乙烯产能区域性过剩,地区分布不平衡。
“十二五”期间,东部地区新扩建烧碱产能主要是为了实现氯资源的平衡,配套建设的一些主要耗氯产品,例如甲烷氯化物、环氧氯丙烷、含氯芳烃系列产品、氯乙酸、氯化石蜡、三氯氢硅、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等产品的产能都呈现了过剩迹象。
中西部地区已成为烧碱和聚氯乙烯产品的主要供应区域,而主要消费区域则集中在东部和南部地区。
产能扩张与下游消费区域分布的不匹配造成大量聚氯乙烯和固态烧碱货源需要从中西部地区通过“西货东进”、“北货南下”长途跋涉流向华东、华南等主要消费地区。
2.2产品结构相对单一,同质化竞争激烈
氯碱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不只是凭借某单一产品的规模实力,更重要的是企业“碱氯平衡”和产品结构的总体竞争力。
我国目前有机氯产品、高档产品、专用产品、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特别是对氯碱行业发展有十分重要意义的精细化工产品比例小,开发力度不够。
聚氯乙烯产品通用牌号多,专用树脂少,低附加值产品多,高附加产品少,聚氯乙烯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应用领域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很多在国外已经大量应用的领域尚未完全开拓,导致产品在传统应用领域过度竞争,在新兴应用领域竞争不足,不适应行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的要求。
2.3效益下降,发展形势严峻
2015年底,我国烧碱和聚氯乙烯开工率分别为78%和68%。
“十二五”后期,开工率虽然呈现缓慢上升趋势,但是行业盈利能力却呈现下降趋势。
据中国氯碱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3~2015年期间氯碱行业全行业连续三年亏损,亏损面高达50%以上。
“十二五”前半期,上下游行业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进入氯碱行业的步伐加大,对原有的行业格局产生较大冲击。
“十二五”后半期直至进入“十三五”,随着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产品消费增速下降,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主要产品价格仍将维持在低位震荡,氯碱行业盈利状况不会得到太大改善,企业将面对更加严峻形势。
“十二五”期间,国内市场仍旧受到进口产品的冲击和压力,特别是北美页岩气技术和中东廉价油气资源带动了相关氯碱产品的出口。
随着中国氯碱产能的释放,出口量不断增加,初级产品海外市场的争夺将日趋激烈。
由于中国是最大的氯碱产品消费市场,国外公司通过技术封锁和在周边国家设厂,争夺新兴国家和中国市场,对国内企业在高附加值产品发展方面形成较大压力。
技术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在自主创新意识的推动下,行业装备技术水平缓步提升。
例如,烧碱生产用离子交换膜已经成功实现国产化,已在10多家企业进行评测和推广应用;未来可能带来技术变革的氧阴极技术和催化氧化制氯技术,同样已取得了一定研发进展。
行业在产能高速扩张的过程中,对技术进步的要求日益提高,自行研发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工艺、技术和装置不断得到应用。
但与此同时,国内氯碱行业技术创新与国外氯碱强国仍有一定差距。
我国氯碱产品市场呈现需求层次低、市场空间大、结构不合理的特征,而技术创新又是一个充满风险和不确定的过程,使得相当部分氯碱企业以旧技术、低成本的生产方式尽可能多地获取短期利益,而且同类比拼,无序竞争,客观上限制了技术创新的空间。
相比发达国家的氯碱企业,国内氯碱企业大部分仍是生产型企业,对先进技术和工艺存在普遍存在“拿来主义”思想,我国氯碱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支撑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产业结构升级还很不足。
国外发达国家均走氯碱行业与石化行业相结合发展大型的乙烯氧氯化法聚氯乙烯装置。
尽管我国煤化工技术不断完善和成熟,乙烯和丙烯来源多元化,我国由于长期缺乏地方之间、行业之间总体的协调性,乙烯氧氯化法聚氯乙烯项目发展缓慢。
有限乙烯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聚氯乙烯产业的总体竞争力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并难以实现装置规模的大型化、经营集约化。
(五)行业内典型上市公司
1.氯碱化工(600618)
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现为国家520家重点企业之一,主要生产烧碱、聚氯乙烯、氯产品和氟产品,综合实力列全国氯碱行业之首。
氯碱化工烧碱的年生产能力达到40万吨、氯乙烯40万吨、聚氯乙烯树脂37万吨、糊状聚氯乙烯树脂6万吨、盐酸25万吨。
产品主要销往国内的中、东部地区,并出口东南亚、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南非及欧美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根据公司2016年半年报,公司今年上半年变更每年4万吨高性能氯化聚氯乙烯项目的建设计划,不仅降低投资成本,且有利于技术掌握和成果转化,有助于加快项目建设周期。
以此同时,公司拥有自主研发的水相法氧化聚氯乙烯等一批新技术研发成果的储备,2015年已完成了氯化聚氯乙烯树脂研发平台改造和氯化聚氯乙烯树脂消防管材、管件配方研究和应用开发,形成了消防喷淋用氯化聚氯乙烯树脂混合料系列产品,形成了“人无我有”的差异化市场优势。
2.湖北宜化(000422)
湖北宜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在化工领域主要以氯碱产品和聚氯乙烯为主,占主营构成的25.84%。
湖北宜化拥有114万吨PVC产能,总产能位居国内第三,其中位于新疆和内蒙的各30万吨产能盈利能力强劲,位于青海的30万吨产能和位于宜昌的24万吨产能在目前行情下也能实现一定盈利;此外,公司的90万吨烧碱产能在过去一直都能实现盈利,此次烧碱价格的爆发,对利润的增厚更加明显。
在拥有与公司相当PVC和烧碱产能的各上市企业当中,湖北宜化的市值最小,在此轮PVC和烧碱价格上涨的行情中,湖北宜化利润弹性最大。
3.金路集团(000510)
四川金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氯碱化工、塑料制品的生产与经营、房地产开发、化工设计、仓储、物流等业务的上市公司。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形成年产PVC树脂40万吨、烧碱32万吨的生产能力,成为国内氯碱行业的骨干企业。
“金路”牌聚氯乙烯树脂被确定为大连商品交易所PVC期货指定交割品牌、广东塑料交易所电石法通用型聚氯乙烯树脂的主要交割品牌。
4.英力特(000635)
宁夏英力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电力、热力生产销售,氯碱类和氰胺类产品生产销售。
生产规模为年发电量20.5亿千瓦时;年产电石46万吨、聚氯乙烯26万吨(其中:
糊状树脂4万吨)、烧碱21万吨、盐酸3.6万吨、石灰氮5万吨、双氰胺1万吨。
经过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的业绩负增长,英力特2016年业绩企稳回升。
根据公司发布的2016年半年报,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0.33亿元,同比增长18.21%。
据民生证券分析,公司目前市值仅41亿元,拥有26万吨PVC产能,PVC价格每上涨1000元/吨,净利润增加1.67亿元,EPS提高0.55,公司业绩弹性巨大。
5.中泰化学(002092)
新疆中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新疆氯碱厂,是国内最大的氯碱生产企业,生产和销售多型号聚氯乙烯树脂。
截至目前,中泰化学具备年产150万吨PVC的能力。
公司围绕氯碱主业上下游产业链进行全面延伸,一方面,下游构建“氯碱—粘胶纤维—纺纱上下游一体化”发展的协同效应;另一方面,上游延伸至电石原材料,推动托克逊能化60万吨/年电石配套230万千瓦动力站项目建设,电石项目的8台电石炉已于7月全部投用,配套的动力站1号机组已并网发电。
6.天原集团(002386)
宜宾天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早的氯碱化工企业,也是中国西部最大的氯碱化工企业、中国最大的电石法聚氯乙烯制造企业。
天原集团主导产品PVC和烧碱的生产规模行业排位上升至前3位,效益连续六年保持中国氯碱行业首位。
目前天原集团的PVC报价已超过8000元/吨,涨价受益程度明显。
7.鸿达兴业(002002)
鸿达兴业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PVC、烧碱、PVC制品、土壤调理剂、环保脱硫剂等业务,构建了“煤炭、石灰石、原盐—电力—电石—PVC等氯碱产品、PVC制品—副产品综合利用生产土壤调理剂、环保脱硫粉、水泥”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发展模式,已成为国内PVC行业中唯一一家PVC全产业链运营的龙头企业。
子公司中谷矿业的PVC/烧碱综合项目进入试生产阶段,项目投产后,公司PVC、烧碱产能将实现翻番,分别增加至60万吨/年,未来公司计划PVC产能拓展到80万吨/年。
2015年鸿达兴业实现了电石的自我供给,2016年计划生产电石100万吨。
受益于上游原材料的自我供给、以及下游新产品的不断研发,公司近年来的PVC毛利率持续上涨。
8.亿利节能(600277)
亿利洁能股份有限公司,打造以PVC为核心的“煤—煤矸石发电—电石—离子膜烧碱、聚氯乙烯(PVC)—合成新材料—工业废渣综合利用生产水泥”的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
该产业链包括公司全资的年产64万吨环保型电石项目;控股的年产50万吨PVC、全资的100万吨高端PVC合成新材料项目等。
2015年,亿利洁能全年共生产PVC50万吨,较上年增长7.31%;生产烧碱37.63万吨,较上年增长5.44%。
与此同时,全年PVC树脂一等品以上比率99.07%,较上一年提高0.17%。
9.君正集团(601216)
内蒙古君正能源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属于国内较少的完整拥有“煤-电-氯碱化工”及“煤-电-特色冶金”一体化产业链的循环经济企业。
作为内蒙古地区氯碱化工行业的龙头企业,君正集团拥有聚氯乙烯产品产能70万吨。
君正集团的PVC生产综合成本最低,随着未来国内氯碱产业进一步向西北地区的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学 行业 简要 分析 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