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人民版总复习经济史检测试题.docx
- 文档编号:8781560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41.76KB
高考历史人民版总复习经济史检测试题.docx
《高考历史人民版总复习经济史检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人民版总复习经济史检测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人民版总复习经济史检测试题
经济史检测试题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8·河北衡水调研)公元前679年,齐国会盟诸侯达成协定,“市赋(市场交易税)百取其二,关赋(进出口关税)百取其一”。
公元前678年,齐国再度会盟诸侯,达成“修道路,偕度量,一称数(统一斤两称数)”的约定。
材料反映了( )
A.交通改善便利了商业发展
B.区域之间长途贸易兴盛
C.区域性统一市场日渐形成
D.齐国通过会盟成为霸主
解析:
C 材料反映了齐国会盟诸侯采取改善交通、统一税收、度量等多种方式促进商业经济发展,故排除A项;区域间长途贩运兴盛是在明清时期,B项错误;通过会盟采取多种推动商业经济发展的措施,有利于春秋时期逐渐形成区域性统一市场,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齐国会盟诸侯采取的经济举措,而未提及其政治地位的变化,故排除D项。
2.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
“亳州出轻纱,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霞。
一州唯两家能织,相与世世为婚姻,惧他人家得其法也。
”上述材料表明( )
A.市场需求促进手工业技术的推广
B.家庭手工业技术保守封闭
C.亳州成为当时丝织业的生产中心
D.手工业技术通过家庭传承得以发展
解析:
B 从材料“一州唯两家能织”“惧他人家得其法也”可知反映家庭手工业技术保守封闭,不利于手工业技术的传承发展,故B项正确,D项错误。
“惧他人家得其法也”说明手工业技术没有得到推广,故A项错误;材料只反映亳州出的轻纱比较出名,并没说明亳州成为当时丝织业的生产中心,故C项错误。
3.(2018·江苏卷,5)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
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
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
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C.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解析:
C 从材料中“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地主收租时间的变化分析可知,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丝织业等家庭副业的收入已超过了种植业,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C项正确。
小农经济开始瓦解是在鸦片战争以后,A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家庭手工业的发展,没有反映农耕技术的信息,B项错误。
题干只说明了地主催收田租时间的变化,没有反映出地主剥削程度的减轻,D项错误。
4.(2018·湖南长郡中学三模)北宋崇宁年间(1102~1106年),政府成倍地扩大纸币发行量;大观元年(1107年)改“交子”为“钱引”时,又“较天圣一界逾二十倍”,史称“不蓄本钱,而增造无艺”。
北宋政府的这些做法( )
A.有利于遏制经济危机
B.增强了纸币的购买力
C.加强了对经济的调控
D.实则是国家与民争利
解析:
D 据材料可知北宋政府先后两次大量发行纸币,造成百姓手中纸币贬值,实际购买力下降,损害了百姓的利益,故D项正确,B项错误。
滥发纸币会造成恶劣的经济后果,A、C两项错误。
5.以下是有人对清前期对外政策情况的统计,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时间
概况
康熙二十四年(1685)
设粵(广州)、闽(泉州)、浙(宁波)、江(上海)四海关
康熙三十七年(1698)
舟山置浙海关征榷机构,并设商馆,当地称为“红毛馆”
乾隆朝
为防止宁波沦为第二个澳门,加重浙海关的关税,但收效甚微
乾隆二十二年(1757)
规定西洋番商只能到广州通商,闽、浙、江三海关只对朝鲜、日本等国开放
1793年、1816年
英国马戛尔尼、阿美士德使团请求增开互市口岸,清廷拒绝
A.康熙年间并未实行朝贡贸易体制
B.清前期对外开放受到了严格的限制
C.乾隆朝举措阻断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
D.19世纪初清政府的行为导致了战争
解析:
B 材料提及的是康熙年间对外贸易受到限制,没有提及朝贡贸易,A项排除。
从表格信息中可以看出,清前期对开关数量、海关关税、海关针对区域等都有严格限定,并拒绝英国使团增开互市口岸的请求,说明清前期厉行严格限制对外开放的闭关锁国政策,B项正确。
乾隆年间规定外商在广州贸易,可见其并未阻断中西间的交流,C项排除。
19世纪初的清政府拒绝增开互市口岸的要求,并未导致战争,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6.(2018·河北保定二模)15~17世纪的欧洲海外扩张,首先意味着巨大的空间革命,同时意味着全球经济、政治及文化国际权力的中心已从伊斯兰世界移向基督教世界。
这场“空间革命”的意义是( )
A.东西方贸易壁垒被打破
B.基督教对世界文化征服的成功
C.世界近代政治文明得以确立
D.世界文明之间的交流加强
解析:
D 材料中“意味着全球经济、政治及文化国际权力的中心已从伊斯兰世界移向基督教世界”强调的是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扩张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的影响,D项正确。
A项表述只牵涉经济,缺乏全面性,排除;世界文化之间是相互交融的,B项表述错误;C项表述仅限于政治,缺乏全面性,故C项错误。
7.(2018·江苏卷,16)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需要的结果,不如说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
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
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 )
A.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
B.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
C.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D.体现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
解析:
B 材料说明由于棉布需求量的增加,促进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的发明,从而进一步推动了蒸汽机的改良,说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是为了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B项正确。
棉布的需求增加推动了机器的发明,不是源于人们的无意发现,A项错误。
垄断组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材料反映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C项错误。
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D项错误。
8.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1835-1919)描述某一经济现象时说:
“从苏必利尔湖开采两磅铁石,并运到相距900英里的匹兹堡;开采一磅半煤,制成焦炭并运到匹兹堡;开采半磅石灰,运至匹兹堡;在弗吉尼亚开采少量锰矿,运至匹兹堡——这四磅原料制成一磅钢,对这磅钢,消费者只需支付一分钱。
”这反映了(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工业革命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C.美国建立了完善的福利制度
D.垄断组织控制了国家经济生活
解析:
B 材料说明外地的各种原料运达匹兹堡制成钢铁,反映了工业革命后社会化大生产形成规模化;“消费者只需支付一分钱”说明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效率,生产成本降低,导致产品价格下降,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世界市场的有关内容,故A项错误;材料与福利制度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出垄断组织控制国家经济生活,故D项错误。
9.(2018·江西上饶一模)中国1843~1850年间白银与制钱比价波动表
年份
白银兑换
制钱文数
指数
年份
白银兑换
制钱文数
指数
1843
1656.23
123.93
1847
2167.44
162.16
1844
1724.12
128.96
1848
2299.34
172.02
1845
2024.74
151.51
1849
2354.98
176.19
1846
2208.36
165.22
1850
2230.32
166.86
推动上表白银与制钱比价波动的主要因素是( )
A.清王朝实施银本位制度
B.政府镇压农民运动
C.民众对制钱需求量增大
D.白银大量流向外国
解析:
D 材料反映的是白银价格整体上不断上涨,不能体现出银本位制度,故A项错误;1843~1850年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当时并未爆发大规模农民运动,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制钱的流通问题,故C项错误;鸦片战争后,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导致白银大量外流,银价上涨,故D项正确。
10.(2018·河北衡水二调)1890年由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制铁企业,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而且还出口到日本、美国、泰国等地,被西方人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
“中国觉醒”的主要含义应是( )
A.洋务派开始在实践上向西方学习
B.政府意识到发展工业的必要性
C.在民族土壤中植入工业文明的因素
D.发展工业与抵制外来侵略并举
解析:
C 据材料可知,“中国觉醒”是洋务运动中所发起的一系列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活动及其影响,汉阳铁厂只是一个缩影,即通过自身发展实现工业化的初步过程,故C项正确。
A项只是体现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实践,没有体现学习带来的影响,故排除;B项未体现学习西方的实践及影响,排除;D项“中国觉醒”是西方人的观点,不会出现“抵制外来侵略”一说。
11.(2018·河南郑州一模)1953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植物油也实行了统购和统销;1954年9月又对棉花实行统购,对棉布实行统购和统销。
这一政策的实行( )
A.表明工农业产品极大丰富
B.有利于保障工业化战略实施
C.反映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D.促进了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
解析:
B 根据所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经济不发达,不会出现工农业产品极大丰富的情况,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1953~1957年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根据材料中央政府在1953~1954年逐步实现了对粮食、食用油、棉花、棉布的统购统销,可知此制度属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内容,这种体制对于推动工业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故B项正确;经济体制改革始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题目所给时间不相符,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为1949~1952年,与题目所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12.(2018·江苏海门一模)197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应该稳定》的读者来信。
信中陈述了对农村分田到组或到户的不满,号召纠正错误做法,稳定“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制度。
不久安徽的肥西县委,还专门发文要求停止包产到户。
这表明( )
A.推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并非一帆风顺
B.安徽的农村所有制形式开始发生转变
C.包产到户违背了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施行后效果不佳
解析:
A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遇到阻碍,并非一帆风顺,故A项正确;包产到户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性质,故B项错误;包产到户顺应了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提到有人“陈述了对农村分田到组或到户的不满”,无法体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施行后的效果如何,实践表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故D项错误。
13.(2018·江苏南京模拟)20世纪90年代初,国务院制定《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变经营机制条例》,要求国有企业打破“三铁”,即打破“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建立能高能低的分配机制,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劳动用工制度;解决“双轨制”,给予企业充分经营自主权。
这说明当时( )
A.国有企业改革拉开帷幕B.从供给端重新优化配置
C.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D.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
解析:
C 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于1984年,故A项错误;从供给端重新优化配置是在21世纪,故B项错误;20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打破“三铁”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故C项正确;到21世纪初,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故D项错误。
14.从1984年到1986年,我国引进各类先进技术(设备)达1.4万多项,用汇额达100亿美元,其中沿海14个开放城市到1986年底累计引进技术4200项,用汇31亿美元,项目和金额都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这反映出我国( )
A.对外开放的领域不断深入
B.公有制经济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
C.对外开放形成全方位格局
D.沿海地区在对外开放中最先受益
解析:
D 材料中没有涉及对外开放的领域,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公有制经济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故B项错误;对外开放形成全方位格局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故C项错误;据材料“沿海14个开放城市到1986年底累计引进技术4200项,用汇31亿美元,项目和金额都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可知材料主要说的是我国引进各类先进技术(设备),特别是沿海14个开放城市引进技术的力度比较大,也说明了沿海地区在对外开放中最先受益,故D项正确。
15.(2018·江苏盐城三模)1877年6月29日,(李鸿章)复刘仲良中丞曰:
“日来由东局(天津机器局)至敝署(直隶总督府天津衙署)电线置妥,仅费数百金,通信立刻往复。
即用局内学生司之,神奇可诧,各使均相道贺。
执事闻之,将又哑然笑,数十百年后必有奉为开山之祖矣。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天津机器局是民用工业代表
B.天津电报业是由中国人自办
C.当时中国电报技术世界领先
D.国人通讯方式发生普遍改变
解析:
B 天津机器局是洋务企业中军事工业的代表,不是民用工业,故A项错误;材料“日来由东局(天津机器局)至敝署(直隶总督府天津衙署)电线置妥,仅费数百金”表明天津电报业是国人自办,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把中国电报业与世界其他国家进行比较,且C项也不符合史实;国人通讯方式发生普遍改变,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16.(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二模)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申报》连续报道前线战况和中法间的交涉并发表评论,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和探讨,在社会上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这反映出当时( )
A.中法战争的危害前所未有
B.富国强兵成为社会共识
C.新的舆论工具为人们所接受
D.时政成为媒介宣传的主流
解析:
C 材料涉及报道中法战争的内容,但没有体现中法战争的危害程度,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人们通过《申报》了解中法战争的信息,没有涉及富国强兵成为社会共识,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申报》及时报道了中法战争的相关内容,吸引了人们的关注,反映了报纸作为新的舆论工具为人们所逐渐接受,故C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宣传中法战争的内容,无法推断出时政成为媒介宣传的主流,故D项错误。
17.(2018·福建莆田二模)1930年,美国政府成立紧急就业委员会负责指导社会经济;1931年,成立失业救济局。
此外,胡佛还提出工作制度,即公务员无薪休假一个月,以此减缓就业压力。
这些措施( )
A.体现胡佛政府对经济进行有限干预
B.表明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
C.说明《全国工业复兴法》得到落实
D.反映政府干预经济的理念全面贯彻
解析:
A 紧急就业委员会、失业救济局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A项正确;B、C、D三项所述均与题干中时间不符。
18.(2018·北京东城区一模)为了整顿工业,罗斯福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要求各大资本家遵循公平竞争的原则,对企业生产规模、商品价格以及销量范围做出了规定。
该措施表明罗斯福政府( )
A.完全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
B.用扩大生产方式刺激消费
C.与企业的关系发生了改变
D.由市场经济转向计划经济
解析:
C “完全放弃”说法错误,罗斯福新政改变了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故A项错误;由材料“对企业生产规模、商品价格以及销量范围做出了规定”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是通过减少和限制生产刺激经济,故B项错误;由材料“罗斯福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要求各大资本家遵循”可知,政府对企业关系进行调节,结合所学可知新政前自由放任的行为发生改变,故C项正确;罗斯福新政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其维护的仍是资本主义制度,故不可能转向计划经济,D项错误。
19.(2018·陕西榆林一模)1953~197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
美国3.5%,英国3.5%,法国5.2%,联邦德国5.9%,日本9.8%。
其经济的高速发展皆因为( )
A.信息产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B.刺激需求、扩大消费以推动经济发展
C.鼓励出口、限制进口以实现经济增长
D.充分发挥市场对于经济的调节作用
解析:
B 信息产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是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的内容,故A项错误;刺激需求、扩大消费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期,故B项正确;鼓励出口、限制进口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二战后成立了关贸总协定,有利于打破贸易保护主义,实现贸易自由化,故C项错误;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国家干预经济,减少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故D项错误。
20.1920年,许多农民向各级苏维埃机关提交请愿书,奥格涅茨的一个农民在信中写道:
“与穷凶极恶的资产阶级强盗的斗争已经三年了,这需要国家做出巨大的牺牲和忍受极度的困苦,而这一切都给我们带来新的沉重负担……”。
这说明( )
A.农民对苏维埃政府有不满情绪
B.农民拥护和支持余粮收集制
C.三年国内战争中农民贡献最大
D.粮食税的实施增加农民负担
解析:
A 从材料“而这一切都给我们带来新的沉重负担”可知,农民对政府政策不满,故A项正确;余粮收集制实际是农民无偿交粮食给国家,严重损害农民的利益,导致农民不满,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三年国内战争中的余粮收集制对农民剥夺严重,但不能反映出三年国内战争中农民贡献最大,故C项错误;粮食税出现于192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21.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政府在各地组建了数千个拖拉机站。
每个站配备一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
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村缺少机械操作员B.农业正在进行集体化
C.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D.农庄没有土地所有权
解析:
C 材料“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表明农村并不缺少机械操作员,故A项错误;农业集体化是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相对于个体经营能有效促进农业的发展,不是导致农业增产不明显的原因,故B项错误;随着苏联“一五”计划的深入,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的现象反映了斯大林模式下,国家片面发展重工业,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导致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严重阻碍了农业的发展的史实,故C项正确;苏联的土地归国家或集体所有,农庄拥有土地所有权,故D项错误。
22.赫鲁晓夫上台后,对一些重点科研项目采取打破地区、部门界限,组织各方面力量联合攻关的办法,使得科技发展速度快于西方同类项目。
然而,1954~1962年,苏联的工业劳动生产率却仅仅是美国的1/2,农业劳动生产率仅仅是美国的1/5。
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苏联( )
A.经济体制僵化不利于科研成果转化
B.计划经济体制的经济活力仍然存在
C.攻势外交政策极大消耗了经济实力
D.不重视农业投入导致经济比例失调
解析:
A 根据所学我们不难得知,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单纯依靠行政手段管理经济而忽视商品货币关系,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科技成果转化为直接的社会生产力,故A项正确;如果计划经济体制的活力依旧存在,就不会出现材料中科技不能及时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现象,故B项错误;主要原因在苏联内部体制上尤其是经济模式的僵化,外部因素不是主要的,故C项错误;赫鲁晓夫时期农业建设反而是其改革和建设的重点,故D项错误。
23.下面为1965~1995年期间不同类型国家的国际贸易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示意图。
此图反映( )
A.世界贸易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
B.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处境恶化
C.发达国家主导世界贸易的发展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贸易冲突加剧
解析:
C 从图片可知各时期世界贸易以发达国家间贸易为主,世界贸易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故A项错误;图片显示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比重不断增加,“处境恶化”一说不正确,故B项错误;从发达国家间贸易比重可知世界贸易由发达国家主导,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贸易冲突,故D项错误。
24.1987年,英、法、意等12国签署了单一欧洲文件,一致同意制定共同的生产标准,消除资本流动的障碍,寻求统一的税率,相互承认别国颁发的专业和商业执照,遵守共同的劳动权利宪章。
各国将共同创建一个“没有国界的欧洲”。
该文件的签署( )
A.启动了欧洲经济的多领域合作
B.为欧盟成立奠定基础
C.表明了欧洲政治一体化的实现
D.为欧元发行扫清障碍
解析:
B 自煤钢共同体成立后,欧洲经济展开多方面合作,A项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故错误;1987年,英、法、意等12国签署了单一欧洲文件,有利于消除经济一体化的障碍,也有利于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为欧盟成立奠定基础,故B项正确;1993年欧盟的成立,推动了欧洲政治一体化,但是没有真正实现政治一体化,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故错误。
25.(2018·山东青岛二模)国际大豆种植者联盟成立于1960年,由来自巴西、美国等国的种植者以及行业代表组成,是世界大豆生产与销售的主要组织。
1971年成立的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由国家、区域组织、私人基金会组成,致力于为全球创造公共福利并让所有人共享。
这表明( )
A.经济外交有利于消除贸易壁垒
B.经济全球化推动国家间合作
C.单边贸易主义已退出历史舞台
D.发达国家主导农业生产消费
解析:
B 国际大豆种植者联盟和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并不是国家间的组织,所以并不是经济外交,故A项错误;这些联合组织的建立致力于为全球创造公共福利,所以这是全球化的结果,促进了国家间的合作,故B项正确;单边贸易主义已退出历史舞台这种说法错误,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这些组织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26.(2018·山东潍坊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古代不少史书记载了海事活动。
《晋书·扶南传》记载,孙权于赤乌年间派遣康泰、朱应出使扶南(今柬埔寨、老挝南部、越南南部、泰国东南部一带)。
贾耽《海内华夷图》记述唐代著名航线“广州通海夷道”。
从广州直通波斯湾,全长14000千米,是举世无双的国际航线。
扬州、明州、泉州、广州等对外贸易大港亦应运而生。
当时,广州港可以停泊上千艘大小海船,“番坊”聚集12万外国商人、水手和家属,于是在此设置市舶使专门管理,按规征收关税,接待保护外国商人等。
一直到元朝为止,中国政府对海外贸易大都持着开放和鼓励的态度。
——刘兴诗《中国古代海事活动与海权意识》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后,清朝部分大臣认识到“今我国通商各口无论长江内河、苏杭二州,皆任洋商轮船往来,是船业之利几尽为彼族所夺矣”。
1873年1月,轮船招商局正式成立,成立的目的是“挽回江海已失航利。
”鉴于轮船招商局的发展势头,为收回更多的航海权益,清政府解除了航运业的禁令,由此又带动了一批民营轮船商行的兴起。
中法战争后,光绪帝发布上谕:
“上年法人寻衅,叠次开仗,陆路各军屡获大胜,尚能张我军威;如果水师得力,互相应援,何至处处牵制。
当此事定之时,惩前毖后,自以大治水师为主。
”1885年,清政府设立海军衙门,统一海军指挥权。
1889年,海军衙门要求沿海各省一律创设水师学堂。
——谢茜《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中国海洋战略的演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海洋事业发展的表现及其作用。
(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后期我国海洋事业发生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13分)
解析:
第
(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出使扶南”得出出使东南亚等地国家;据材料一“从广州直通波斯湾,全长14000千米,是举世无双的国际航线”得出具有远洋航线,交通发达;据材料一扬州、明州、泉州、广州等对外贸易大港,“番坊”聚集12万外国商人、水手和家属得出出现大型对外贸易港口,外商众多,海外贸易繁荣;据材料一“设置市舶使专门管理”得出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管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历史 人民 复习 经济史 检测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