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上学期解剖学复习题知识点汇总.docx
- 文档编号:8779537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7.45KB
大一上学期解剖学复习题知识点汇总.docx
《大一上学期解剖学复习题知识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一上学期解剖学复习题知识点汇总.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一上学期解剖学复习题知识点汇总
名词
1.解剖学姿势:
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双下肢靠拢,足尖朝前,双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朝前。
2.矢状面:
从前后方向,将人体或器官纵切为左、右两部分的切面。
3.额状面:
与矢状面垂直,从左、右方向,将人体或器官纵切为前后两部分的切面。
4.水平面:
与人体的长轴呈直角的切面,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
5.矢状轴:
呈前后方向,与身体的长轴和冠状轴垂直相交。
6.额状轴:
呈左右方向,与身体的长轴和矢状轴垂直相交。
7.垂直轴:
与身体长轴平行,垂直于地面。
8.胸骨角:
胸骨体与胸骨柄相接处形成突向前方的横行隆起,两侧接第2肋软骨,可依次计数肋和肋间隙。
胸骨角相当于第4胸椎体下缘水平。
9.肋角:
肋骨的肋结节外侧一弯曲较明显处。
10.翼点:
在颞窝区内,额、顶、颞、蝶4骨呈“H”形的连结处,称翼点(相当于“太阳穴”的位置),翼点的骨质比较薄弱,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的前支经过,翼点处骨折时,容易损伤该动脉,引起颅内血肿。
11.颧弓:
位于上颌骨的外上方、外耳门的前方,与眶下缘和枕外隆凸之间的连线处在同一水平线上。
由颞骨的颧突和颧骨的颞突融合而成的一弓状骨梁。
12.动关节:
又称关节、间接连结、有腔隙连结。
骨与骨间借关节面、囊、腔相连结,出现腔隙并失去连续性,有较大的活动性。
13.复关节:
由两个以上的骨构成,被一个关节囊所包裹,其中每一块骨都能独立活动的关节,称为复关节。
如肘关节,膝关节。
14.关节面:
是相关节骨的接触面。
其中关节面凸者为关节头,凹者为关节窝。
关节面上覆盖有关节软骨,它坚韧、光滑而富有弹性,厚薄不一,有孔隙,无神经血管。
可减少运动时的摩擦,缓冲震荡。
15.关节盘:
位于关节腔内两骨关节面之间的纤维软骨板,多在运动频繁而相连骨关节面又不相适应的关节中,属于关节内软骨。
其周缘附着于关节囊,多呈圆形,中间稍薄,周缘略厚,把关节腔分为两部分。
它能使两骨关节面更为适合,增加关节的运动范围,并可缓冲外力冲击。
16.半月板:
膝关节内的呈半月形的纤维软骨板。
位于胫骨内、外侧髁(平台)上。
分为前角、体部、后角,借9条韧带与骨性部相连。
外缘肥厚与关节囊愈着,内缘薄而锐利。
上面凹陷,下面平坦,表面被覆有滑膜。
外侧半月板呈盘状,内侧半月板呈“C”形。
能使股骨髁和胫骨髁关节面相吻合;传递负荷,吸收震荡,保护相连关节面;增强润滑,减少摩擦;加深了关节窝,使关节更加稳固;调节关节内压。
17.钩椎关节(Luschka关节):
在下6个颈椎体之间(第2-7颈椎之间),共5对,由椎体上面两侧缘的钩状突与上位椎体下面两侧缘的凹陷构成。
关节的周缘有滑膜囊包绕。
此关节病变可引起椎间孔狭窄,压迫脊神经,导致颈椎病的症状。
18.椎间盘:
位于相邻椎体间的纤维软骨板,共23个。
外围是纤维环,由多层呈同心圆状排列的纤维软骨环组成,前宽后窄,坚韧而有弹性,围绕在髓核的周围,防止髓核向外突出。
位于纤维环中部的是髓核,是一种凝胶冻状物,富有弹性和水分,有缓冲的作用。
髓核被限制在纤维环内,施加压力则有向外膨出的趋势。
椎间盘的作用是,连结椎体,承受压力,吸收震荡,减缓冲击以保护脑,利于脊椎相各个方向运动。
19.胸廓:
由12块胸椎、1块胸骨、12对肋借胸椎间盘、关节和韧带连结而成的笼状骨性支架。
胸廓围成胸腔,保护、支持胸腔内的重要脏器及神经、血管。
通过胸廓的运动,完成胸式呼吸运动。
20.骨盆:
由骶骨、尾骨、及左、右髋骨借关节、韧带连结而成的穹窿结构。
自骶骨岬向两侧经弓状线至耻股联合上缘为分界线,分为上方的大骨盆和下方的小骨盆(又称骨盆腔)。
骨盆的主要功能是支持体重,缓冲震荡,保护盆腔脏器,为肌肉提供附着点,还与女性孕育胎儿和分娩关系密切。
21.足弓:
为足的跗骨和跖骨借韧带和肌的牵拉,以及足部的关节、肌腱构成的凸向上方的弓形结构。
分为前后方向的足纵弓(内侧纵弓和外侧纵弓),和内外侧方向的足横弓。
足弓的拱形结构以及良好的弹性,有支持负重,缓冲震荡,使足底神经、血管免受压迫的作用,利于完成行走、跑跳等人类所必备的生活机能。
22.屈、伸:
运动环节绕额状轴在矢状面内所进行的运动,向前运动为屈,向后运动为伸(膝关节及其以下关节相反)。
23.内收、外展:
运动环节绕矢状轴在额状面内进行的运动。
环节末端远离正中面为外展,靠近正中面为内收。
手指则以中指为标志,远离中指为外展,靠近中指为内收。
24.旋内、旋外:
运动环节绕其本身的垂直轴在水平面内进行的运动,由前向内的旋转(顺时针方向,右臂为例)为内旋;由前向外的旋转(反时针方向,右臂为例)为外旋,在前臂称旋前和旋后。
25.关节运动幅度:
指一个动作从开始到结束,该关节处相邻的两环节运动范围的极限角度。
26.克制工作:
肌肉收缩克服阻力,肌力大于阻力,使运动环节朝肌拉力方向运动的工作,又称向心工作。
如三角肌和冈上肌使肩关节外展的工作性质就是向心工作。
27.退让工作:
肌肉在阻力作用下逐渐被拉长,阻力大于肌力,使运动环节朝肌拉力相反方向运动的工作,又称离心工作。
如体操下法动作中屈膝缓冲,股四头肌的工作性质就是离心工作。
28.静力性工作:
肌纤维紧张持续一段时间,收缩和放松不交替,使运动环节固定、维持一定身体姿势的肌肉工作称为静力性工作。
分为支持工作、加固工作和固定工作三种。
如马步站桩,平衡木。
29.肌肉伸展性:
肌肉在外力作用下,可被拉长的这种特性叫做伸展性。
30.肌肉弹性:
当外力解除后,被拉长的肌肉又可恢复原状,这种特性叫做弹性。
31.肌肉粘滞性:
是肌肉收缩或被拉长时,肌纤维之间、肌肉之间或肌群之间发生摩擦的外在表现。
32.多关节肌“主动不足”:
多关节肌作为原动肌工作时,其肌力充分作用于一个关节后,不能再充分作用于其他关节的现象。
其实质是肌力不足。
33.多关节肌“被动不足”:
多关节肌作为对抗肌出现时,已在一个关节处被拉长后,在其他关节处再被拉长时有困难的现象。
其实质是肌肉伸展不足。
34.肌肉初长度:
肌肉在收缩前的长度。
肌肉处于适宜(感到便于用力时)的初长度时,肌肉收缩才能产生最大的力量。
35.肌肉生理横断面:
横切一块肌肉所有肌纤维的断面的总和。
肌肉的生理横断面的面积越大,肌肉的绝对力量就越大。
36.咽峡:
是口腔通向咽的门户。
由腭垂,左、右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是口腔和咽的分界处。
37.咽淋巴环:
咽壁的粘膜下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形成的咽扁桃体和咽鼓管扁桃体,它们和腭扁桃体、舌扁桃体共同围成咽淋巴环。
围绕在口腔、鼻腔和咽腔连通处的附近,具有重要的防御功能。
38.咽鼓管咽口:
在鼻咽的两侧壁上,相当于下鼻甲后方约1㎝处各有一个咽鼓管咽口,空气由此口经咽鼓管进入中耳鼓室。
39.腹膜腔:
脏、壁腹膜两层互相移行,共同形成一个潜在性腔隙,称腹膜腔。
腔内仅有少量浆液。
男性腹膜腔是一封闭的囊,与外界不通;女性腹膜腔借输卵管腹腔口,经输卵管、子宫、阴道与外界相通。
40.齿状线:
各肛瓣和肛柱的下端共同连成一锯齿状的环形线,称齿状线或肛皮线,是皮肤和黏膜的分界线。
41.肠系膜:
最长的系膜,呈扇形,是将空肠、回肠系于腹后壁的双层膜结构。
它附着于腹后壁的部分称肠系膜根。
42.十二指肠大乳头:
在十二指肠的降部中份肠腔后内侧壁上有一纵行的黏膜皱襞,称十二指肠纵襞。
此襞下端有一乳头状隆起,称十二指肠大乳头,有胆总管与胰管的共同开口,它距中切牙约75㎝,可作为插放十二指肠引流管深度的参考。
43.十二指肠悬肠肌(Treitz韧带):
十二指肠空肠曲被一平滑肌纤维和结缔组织共同构成的十二指肠悬肌固定于腹后壁,临床上称Treitz韧带,有悬吊和固定十二指肠空肠曲的作用,也是腹部手术中确认空肠起始端的重要标志。
44.肝胰壶腹括约肌(Oddi括约肌):
在肝胰壶腹的管壁内,有环形平滑肌,称Oddi括约肌,可控制胆汁的排出和防止十二指肠内容物逆流入胆总管和胰管内。
45.肩胛线:
经肩胛骨下角所作的垂直线。
46.麦克伯尼点(McBurney点):
是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位于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
急性阑尾炎时,此点可有压痛或反跳痛。
简述/论述题
1.试述肩、肘、腕、髋、膝、踝关节的组成、结构、运动、运动肌群的名称
肩关节:
组成:
肩胛骨的关节盂,肱骨头
结构:
关节面:
头大窝浅小,有面积差。
关节囊:
薄弱松弛,下壁尤甚,并有缺损。
关节腔:
宽大。
盂唇:
附在关节盂的周围,加深关节窝,增大关节面。
韧带:
喙肩韧带:
构成“喙肩弓”,从上方保护肩关节,防止肱骨头向内上方脱位。
喙肱韧带:
增强关节囊上部,防止肱骨头向上脱位。
盂肱韧带:
加强关节囊前壁。
运动及运动肌群:
绕额状轴(屈大于伸):
屈:
胸大肌,三角肌(前),肱二头肌,喙肱肌
伸:
三角肌(后),肱三头肌长头,背阔肌,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在上臂屈后做伸的
动作开始有胸大肌下部纤维参与)
绕矢状轴(内收小于外展):
内收:
肩胛下肌,胸大肌,背阔肌,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喙肱肌
外展:
三角肌,冈上肌
绕垂直轴(内旋大于外旋):
内旋:
三角肌(前),胸大肌,背阔肌,肩胛下肌,大圆肌
外旋:
三角肌(后),冈下肌,小圆肌
环转;水平屈伸;
并常常伴有肩带的运动(肩带的运动常常用肩胛骨的运动来表示)
肩胛骨上提:
斜方肌(上),菱形肌,肩胛提肌,胸锁乳突肌
肩胛骨下降:
斜方肌(下),胸小肌,前锯肌(下)
肩胛骨前伸:
前锯肌,胸大肌,胸小肌
肩胛骨后缩:
斜方肌,菱形肌
肩胛骨上回旋:
斜方肌(上、下),前锯肌(下)
肩胛骨下回旋:
菱形肌,胸小肌,肩胛提肌
肘关节:
组成:
肱尺关节:
肱骨滑车,尺骨滑车切迹
肱桡关节:
肱骨小头,桡骨头关节凹
桡尺近侧关节:
桡骨头环状关节面,尺骨桡切迹
结构:
关节囊:
包含3个关节。
前后壁薄弱松弛,两侧紧张。
关节腔:
宽大,3个关节有一共同的关节腔。
韧带:
尺侧副韧带,桡侧副韧带,桡骨环状韧带
运动及运动肌群:
绕额状轴(肱尺、肱桡关节):
屈:
肱肌,肱二头肌,肱桡肌,旋前圆肌
伸:
肱三头肌,肘肌
绕垂直轴(肱桡关节,桡尺近、远侧关节):
前臂内旋(旋前):
旋前圆肌,旋前方肌,肱桡肌
前臂外旋(旋后):
旋后肌,肱二头肌,肱桡肌(后两块肌肉是在前臂
内旋的情况下外旋)
上臂或前臂可在肘关节处进行屈伸运动。
(桡)腕关节:
组成:
桡骨下端的腕关节面和尺骨头下方的关节盘构成关节窝,手舟骨、月骨、三角骨的近侧面构成关节头
结构:
关节面:
尺骨下端不参与桡腕关节的形成;手舟骨、月骨、三角骨之间被坚韧的腕骨间韧带紧密连结成一个整
体,几乎没有活动。
关节囊:
前后松弛
关节腔:
宽广
韧带:
腕尺侧副韧带,腕桡侧副韧带,桡腕掌侧韧带,桡腕背侧韧带
运动及运动肌群:
环转;
绕额状轴:
屈:
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尺侧腕屈肌,指浅屈肌,指深屈肌
伸:
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尺侧腕伸肌,指伸肌,示指伸肌
绕矢状轴:
内收:
位于手关节矢状轴内侧屈腕、伸腕的诸肌(即尺侧腕屈肌和尺侧腕伸肌)
外展:
位于手关节矢状轴外侧屈腕、伸腕的诸肌(即桡侧腕屈肌,桡侧腕长、短伸肌和示指伸肌)
髋关节:
组成:
股骨头,髋臼
结构:
关节面:
头小臼深,关节面面积差小
关节囊:
很厚,紧张而坚韧,后下方缺乏韧带加强,较薄弱
关节腔:
窄小
韧带:
髂股韧带:
呈扇形,是人体强有力的韧带之一。
限制大腿过度后伸,对维持人体直立有重要作用。
耻股韧带:
限制大腿外展和外旋。
坐股韧带:
限制大腿内收和内旋。
股骨头韧带:
位于关节腔内,营养股骨头的血管从此韧带中通过。
髋臼唇:
位于髋臼周缘。
加深髋臼,并缩小其口径,从而抱紧股骨头,增加关节的稳固性,使股骨头与髋臼更
为适应。
运动及运动肌群:
绕额状轴:
屈:
髂腰肌,股直肌,缝匠肌,阔筋膜张肌,耻骨肌
伸:
臀大肌,大收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绕矢状轴:
内收:
大收肌,长收肌,短收肌,臀大肌(下),股薄肌,耻骨肌
外展:
臀中肌,臀小肌,臀大肌(上),梨状肌
绕垂直轴:
内旋:
臀中肌(前),臀小肌(前),阔筋膜张肌
外旋:
髂腰肌,臀大肌,梨状肌,臀中肌(后),臀小肌(后),缝匠肌
膝关节:
组成:
股胫关节:
股骨内、外侧髁,胫骨内、外侧髁,髌骨
股髌关节:
股骨下端关节面,胫骨上端关节面,髌骨关节面
结构:
关节面:
股骨内、外侧髁关节面,胫骨内、外侧髁关节面都与股骨髁关节面的曲率不相应,因此在股骨、胫骨
髁关节面间有半月板存在,使之形状吻合。
关节囊:
广阔松弛,薄厚不一。
关节腔:
分为三部分:
股骨内、外侧髁与内、外侧半月板之间;
内、外侧半月板与胫骨内、外侧髁之间;
股骨髌面与髌骨关节面之间
韧带:
髌韧带:
位于关节囊前方,是股四头肌肌腱的延续,从前方加固膝关节。
胫侧副韧带:
位于关节囊内侧(囊壁韧带),与内侧半月板周缘相愈合。
腓侧副韧带:
呈条索状。
位于膝关节外侧。
(两侧副韧带在伸膝时紧张,屈膝时松弛)
膝交叉韧带:
位于关节囊内,是强有力的韧带。
分为前交叉韧带和后交叉韧带。
前交叉韧带:
伸膝时最紧张,限制胫骨上端向前移动。
后交叉韧带:
屈膝时最紧张,限制胫骨上端向后移动。
腘斜韧带:
位于关节囊后方,从后面加固膝关节。
滑膜皱襞:
最大的是翼状襞:
位于髌骨下方,髌韧带两侧,襞内充满脂肪组织。
有填充关节腔内空隙,防震、
加固关节的作用。
滑膜囊:
位于膝关节周围,与关节腔相通或单独存在。
有髌上囊、髌下深囊。
囊内充满滑液,可减少肌腱运
动时与骨面的摩擦。
半月板:
位于胫骨内、外侧髁(平台)上。
内侧半月板呈“C”形,外侧半月板呈盘状。
功能:
使股骨髁和胫骨髁关节面想吻合;传递负荷,吸收震荡,保护相连骨关节面;增强润滑,
减少摩擦;加深了关节窝,使关节更加稳固;调节关节的内压。
运动及运动肌群:
绕额状轴:
屈:
腓肠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股薄肌
伸:
股四头肌
屈膝位时,绕垂直轴,轻微地:
内旋:
缝匠肌,半腱肌,半膜肌,股薄肌,腓肠肌(内侧头)
外旋:
股二头肌,腓肠肌(外侧头)
髌骨在小腿屈伸运动时,可做上下滑动。
踝关节:
组成:
胫骨的下关节面,内踝关节面,外踝关节面共同构成叉状关节窝,距骨滑车的关节头
结构:
关节面:
距骨滑车关节面前宽后窄。
关节囊:
前后松弛,两侧有韧带加固
韧带:
三角韧带(内侧韧带);
外侧韧带:
相对薄弱,分为前方的距腓韧带,中部的跟腓韧带,后方的距腓后韧带
运动及运动肌群:
绕额状轴:
跖屈:
小腿三头肌,踇长屈肌,趾长屈肌,胫骨后肌,腓骨长肌,腓骨短肌
背屈:
胫骨前肌,踇长伸肌,趾长伸肌
绕矢状轴:
内收:
踇长屈肌,趾长屈肌,胫骨前肌,胫骨后肌
外展:
腓骨长肌,腓骨短肌,趾长伸肌
2.试述脊柱的整体结构、侧面观特点、功能、运动及其完成运动的肌群
(简述:
胸廓,骨盆,足弓的组成、结构、运动)
脊柱:
整体结构:
组成:
24块独立的椎骨,1块骶骨,1块尾骨,23块椎间盘借关节和韧带紧密连结。
位置:
位于躯干背面正中,形成躯干的中轴。
上承颅骨,下连髋骨,中附肋骨。
参与构成胸腔、腹腔和骨盆腔的后壁。
整体结构特点:
成年男性脊柱长约70㎝,女性(约为65㎝)及老年人的略短。
脊柱的长度因姿势不同而略有差异。
呈拱形结构,有良好的弹性。
侧面观的特点:
脊柱有4个生理弯曲,分别是:
颈曲:
凸向前;胸曲:
凸向后;腰曲:
凸向前;骶曲:
凸向后。
这些生理弯曲的功能是:
使脊柱更具有弹性,可减轻震荡,并与维持人体的重心有关。
扩大了胸腔和骨盆腔的容积,使其能容纳众多的脏器。
脊柱的功能:
保护脊髓;支持体重;正常的生理弯曲有利于维持身体平衡、人体直立和行走;参与一些腔壁的构成;
拱形结构,具有良好的弹性,可传递压力,缓冲震动;可完成各种基本动作,是运动时的杠杆;为肌肉
提供附着点。
运动及运动肌群:
绕额状轴:
屈:
胸锁乳突肌,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腰方肌,腰大肌斜角肌,颈长肌
伸:
斜方肌,竖脊肌,上后锯肌,头夹肌,颈夹肌,骶棘肌,横突棘肌,背短肌,
绕矢状轴:
侧屈:
单侧胸锁乳突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竖脊肌,腰方肌
绕垂直轴:
左旋:
左侧腹内斜肌,右侧腹外斜肌
右旋:
右侧腹内斜肌,左侧腹外斜肌
胸廓:
组成:
12块胸椎,1块胸骨,12对肋借胸椎间盘、关节、韧带连结而成
结构:
肋与椎骨间借肋椎关节(分为肋头关节和肋横突关节)连结;
第1—7对肋借肋软骨与胸骨相连结;第8—10肋对借肋软骨与上一肋的肋软骨相连;第11、12对肋前端游离。
运动:
肋椎关节可绕肋头与肋结节中心连线所构成的轴做回旋运动,此时肋的前端或升或降。
胸式呼吸吸气时,肋向外扩张、上提,胸骨向前上方举;
胸式呼吸呼气时,肋下降。
骨盆:
组成:
骶骨,尾骨,左、右髋骨借关节、韧带连结而成
结构:
从骶骨岬向两侧经弓状线至耻骨联合上缘为分界线,上方是大骨盆,下方是小骨盆(骨盆腔)
运动:
绕两侧髋关节共同的额状轴:
向前、向后的转动(如体前屈、体后伸);
绕一侧髋关节的垂直轴:
侧向转动(如跑步时增大步幅的动作);
绕一侧髋关节的矢状轴:
向上、向下转动(如上下台阶的动作);
骨盆可与下肢一起运动:
绕额状轴:
前屈(收腹举腿),后伸(向后背腿);
绕矢状轴:
侧屈(鞍马单腿摆越);
绕垂直轴:
回旋(双杠前摆转体180°)
足弓:
组成:
足纵弓(内侧纵弓,外侧纵弓),足横弓
结构:
足纵弓:
内侧纵弓(弹性足弓):
跟骨,距骨,舟骨,3块楔骨,第1、2、3跖骨
外侧纵弓(支撑足弓):
跟骨,骰骨,第4、5跖骨
足横弓:
骰骨,3块楔骨
3.简述足弓的组成、特点、功能。
组成:
足纵弓:
内侧纵弓(弹性足弓):
跟骨,距骨,舟骨,3块楔骨,第1、2、3跖骨
外侧纵弓(支撑足弓):
跟骨,骰骨,第4、5跖骨
足横弓:
骰骨,3块楔骨
特点:
组成足弓的关节多,并多为短骨,显示它灵活、轻便等特点,方便运动。
内侧纵弓:
较高,有较大弹性,可缓冲震荡。
外侧纵弓:
较矮,弹性较差,有维持直立的作用。
功能:
足弓的拱形结构,可支持负重,缓冲震荡,免使足底神经、血管受压;
足弓弹性好,利于完成行走、跑跳等人类所必需具备的生活机能。
4.简述锥间盘的位置、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椎间盘:
位置:
位于相邻椎体间
结构:
上、下软骨板:
与上、下椎体骨面相邻。
纤维环:
位于外围,由多层呈同心圆状排列的纤维软骨环组成,前宽后窄,坚韧而有弹性,围绕在髓核的
周围,防止髓核向外突出。
髓核:
位于纤维环中部,是一种凝胶冻状物,富有弹性和水分,有缓冲的作用。
功能:
连结椎体;承受压力;吸收震荡,减缓冲击以保护脑;有利于脊柱向各个方向运动。
5.简述颈椎、胸椎和腰椎的主要区别。
椎骨
关节面
横突
棘突
椎体
颈椎
约水平位
有孔
分叉,短平
小
胸椎
约额状位
横突肋凹
细长,斜向后下方,呈覆瓦状
较大,(上、下、左、右)有椎体肋凹
腰椎
约矢状位
粗短,呈垂直板状,直伸向后
肥厚,粗大
6.分析骨的化学成分与物理特性的关系并简述骨的年龄特征(简述不同年龄段骨的特征)。
骨的化学成分与物理特性的关系:
化学成分
物理特性
有机物:
主要为骨胶原,约占1/3
使骨具有韧性和弹性
无机物:
主要为钙盐,约占2/3
使骨具有硬度和脆性
骨的年龄特征:
年龄
有机物(骨胶原)与无机物(钙盐)的含量的大约比例
年龄与骨折的关系
少儿
1:
1
柔韧性好,但易变形,易青枝骨折
成人
1:
2
相对不易骨折
老年
1:
4
柔韧性较差,脆性较大,易粉碎性骨折
7.简述新鲜骨的构造。
骨由骨膜、骨质、骨髓、关节软骨及神经、血管构成。
8.简述股骨、肱骨、肩胛骨的主要骨性标志。
肩胛骨的主要骨性标志:
肩胛冈:
内侧端平对第3胸椎棘突。
肩胛骨上角:
平对第2肋。
肩胛骨下角:
对向第7肋,在皮下可触知,是测量胸围的骨性标志。
肩峰:
高耸在关节盂上方,是肩部的最高点。
是测量肩宽及上肢全长的骨性标志。
肱骨的主要骨性标志:
肱骨大结节:
在肩峰的下方,为三角肌所覆盖。
肱骨小结节:
在肩胛骨喙突的稍外方。
肱骨内、外上髁:
在肘关节两侧的稍上方,内上髁突出较明显。
股骨的主要骨性标志:
股骨大转子:
为股骨颈与体交界处向上外侧的方形隆起,构成髋部最外侧的骨性边界。
是测量自由下肢长的骨性标志。
股骨内、外侧髁:
在膝关节两侧皮下。
9.简述肱骨上段、股骨上段的骨性标志和附着的肌肉。
肱骨上段:
骨性标志:
肱骨大结节,肱骨小结节。
附着的肌肉:
冈上肌:
肱骨大结节上部(止点);肩胛下肌:
肱骨小结节(止点);
冈下肌:
肱骨大结节中部(止点);大圆肌:
肱骨小结节嵴(止点);
小圆肌:
肱骨大结节下部(止点);背阔肌:
(扁腱)肱骨小结节嵴(止点);
胸大肌:
肱骨大结节嵴(止点);三角肌:
肱骨体外侧面的三角肌粗隆。
股骨上段:
骨性标志:
股骨大转子。
附着的肌肉:
髂腰肌:
股骨小转子(止点);
臀大肌:
股骨的臀肌粗隆(止点);
股四头肌:
股中肌:
股骨体前面(起点);
股内侧肌:
股骨粗线内侧唇(起点);
股外侧肌:
股骨粗线外侧唇(起点);
股二头肌短头:
股骨粗线外侧唇下半部。
10.列表写出上、下肢的主要骨性标志。
上肢:
肩胛冈,肩胛上、下角,肩峰,喙突,锁骨,肱骨大结节,肱骨小结节,肱骨内、外上髁,尺骨鹰嘴,桡骨头,
桡骨茎突,尺骨茎突,豌豆骨。
下肢:
髂嵴,耻骨结节,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股骨内、外侧髁,髌骨,胫骨内、外侧髁,胫骨粗隆,腓骨头,外踝,
内踝,足舟骨粗隆,跟骨结节。
11.比较肩关节与髋关节的组成、特点及运动。
关节
组成
特点
运动
肩关节
肩胛骨关节盂,肱骨头
灵活性大,稳固性较差
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环状,水平屈伸
髋关节
髋臼,股骨头
灵活性小,稳固性强
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环状,水平屈伸
12.试述肩关节与髋关节的组成,并比较其特点差异。
肩关节:
组成:
肩胛骨关节盂,肱骨头。
特点:
是多轴关节;相连骨关节面的面积差较大;关节囊薄弱松弛;关节腔宽大;关节本身的韧带少而弱。
因此,肩关节是人体中最灵活,稳固性较差的一个关节。
髋关节:
组成:
髋臼,股骨头。
特点:
关节窝深,关节头小,髋臼周缘还有髋臼唇来加深髋臼;关节囊很厚,紧张而坚韧;关节腔窄小;周围的
韧带和肌肉粗大;因此,髋关节是人体中稳固性很强的一个关节,而灵活性较小。
13.简述骨盆的组成、特点、功能。
组成:
骶骨,尾骨,左、右髋骨借关节、韧带组成。
特点:
是一个穹窿结构;形态上有性别的差异。
功能:
支持体重;缓冲震荡;保护盆腔脏器;为肌肉提供附着点;在女性还是胎儿娩出的产道。
14.简述骨盆的组成与界线。
简述肩袖的组成、位置和作用。
骨盆:
组成:
骶骨,尾骨,左、右髋骨借关节、韧带组成。
界线:
从骶骨岬向两侧经弓状线至耻骨联合上缘为分界线,上方为大骨盆,下方为小骨盆(骨盆腔)。
肩袖:
组成:
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的肌腱
位置:
关节囊。
作用:
加固和保护肩关节。
15.简述骨骼肌的物理特性。
伸展性,弹性,粘滞性。
16.简述腹前外侧肌群的名称、层次和肌纤维排列方向。
腹直肌:
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两侧。
肌纤维由下向上走行。
腹外斜肌:
位于腹前外侧壁浅层。
肌纤维自后上行向前下方。
腹内斜肌:
位于腹外斜肌深层。
肌纤维上方大部分自外下行向前上方,其下部肌纤维行向前下方。
腹横肌:
位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一 上学 解剖学 复习题 知识点 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