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三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docx
- 文档编号:8775315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44.86KB
高中高三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docx
《高中高三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高三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高三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高中高三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一、高中诗词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寻春①
苏轼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②,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③。
【注】①题目为编者所加,原诗仅有诗前小序。
此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诗人被贬黄州期间。
②酽,yàn,(汁液)浓;味厚。
③招魂,即《楚辞·招魂》。
传说宋玉因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见弃,作《招魂》讽谏怀王,希望他能悔悟,及时召回屈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两句设想“东风”为春之信使,城居的诗人没有感觉到春意,渴望春意的诗人于是主动出郊寻春、旧地重游。
B. 颔联宕开一笔,不写寻春所获,而作起议论来,表达感慨,诗意警策。
可结合作者同时期写的《前赤壁赋》来理解。
C. “江城”诗中指黄州。
味道醇厚的江城白酒、笑意温和的野老,既表明这次春游的欢聚畅饮,也表现了苏轼在黄州的生活状况。
D. 最后两句是告慰故人,诗人表明自己在黄州过得很好,并邀请京城的朋友到此相聚,让友人不必为自己返京之事多操心。
(2)颈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请简要分析。
【答案】
(1)D
(2)表现了诗人虽身处逆境,却超然旷达的人生态度。
江城欢聚之乐、人情朴野之纯,都可以让人抛却烦恼的往事。
虽遭贬谪,诗人却欢聚此间,乐在此间,不以为意。
【解析】【分析】
(1)D项,“邀请京城的朋友”错误,“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意思是“我们已经约定了,每年春季的时候都要出东门踏青,所以,我的老朋友们啊,你们就不必因为此事担心挂念了”,后一句中的“故人”是指老朋友,而前一句中的“约定”的不是京城老朋友,结合颈联“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可知,这里是与“野老”相约。
故选D。
(2)“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意思是“让我们去江城边上的酒馆,喝上三杯酒家自酿的好酒吧。
这里的民风淳朴,乡间的老人会用饱经沧桑的脸孔上温暖的笑容来欢迎你的”,而从注释“诗人被贬黄州期间”可知,诗人此时是被贬之人,而味道醇厚的江城白酒,笑意温和的野老苍颜,展示了诗人此次春游的欢聚畅饮,诗人以此为乐,甚至要以此为归宿了,这表现出诗人的超然旷达的人生态度。
故答案为:
⑴D;
⑵表现了诗人虽身处逆境,却超然旷达的人生态度。
江城欢聚之乐、人情朴野之纯,都可以让人抛却烦恼的往事。
虽遭贬谪,诗人却欢聚此间,乐在此间,不以为意。
【点评】⑴此题考查古诗词的理解鉴赏能力。
主要集中对诗意理解、诗歌主旨、诗歌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诗歌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诗歌要读懂诗意,注意情感、形象、技巧等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
⑵此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不但要细读诗文本身,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明确注释中点明的时局背景,联系诗人境遇、所用典故、主观志向,做到知人论世,进行综合解读。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从崔中丞过卢少尹郊居①
唐·柳宗元
寓居湘岸四无邻,世网难婴每自珍。
莳②药闲庭延国老,开樽虚室值贤人。
泉回浅石依高柳,径转垂藤闲绿筠。
闻道偏为五禽戏,出门鸥鸟更相亲。
【注释】作者元和九年在永州时作。
②莳:
种植。
(1)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叙事诗,叙述的是作者跟随崔中丞应邀造访郊外居住的卢少尹一事。
B. 首联点明郊居之地是在湘江岸边,四周无邻,渲染出一种孤寂凄清的氛围。
C. 古代称甘草为国老,浊酒为贤人,此处既写药、樽照应,又暗示崔中丞的身份。
D. 尾联自然高妙,语意双关,“为五禽戏”既写实,又暗指自己被小人戏弄。
(2)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
(1)D
(2)颈联描绘了一幅环境清幽的闲居画面。
清泉浅浅,回漩在石上,傍依着高高的柳树,而小路婉转在垂下的藤条间隔的绿竹中。
抒发了作者对卢少尹郊居生活的羡慕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闲适、诗意、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解析】【分析】
(1)D项,“‘为五禽戏’既写实,又暗指自己被小人戏弄”错误。
“五禽戏”,后汉名医华佗创造的一种强身运动,因动作模仿五种禽兽的姿态而得名。
听说你还善于作五禽之戏,难怪出门时鸥鸟都与你亲密无间。
这里是指胸中没有机心的自然无为状态。
领悟了某种道理后,就可以锻炼形体、修身养性为已任,忘却机心,胸中坦荡,这样就真正地融人大自然。
而不是“又暗指自己被小人戏弄”。
故选D。
(2)“泉回浅石依高柳,径转垂藤闲绿筠”,清泉萦回在浅浅的石滩上,高高的柳树也种植在周围;小路弯曲在青藤之间,时时有绿竹相衬。
写一路上的景色,泉、径、石、藤、高柳、绿筠,诸种景致都显示出一种田园雅趣,身处其中的诗人一行自然也觉得心清神爽,飘然尘外。
这两句也有提起下文的作用:
在如此环境中归隐田园、忘却尘世,也应该是必然的选择吧。
结合标题“从崔中丞过卢少尹郊居”及注释内容“此诗是作者元和九年在永州时作”等分析可知,诗中极力描摹卢遵摆脱尘网后的欣悦生活,虽然其居所清冷寂寥,但可以心无挂碍、悠然自得。
抒发了作者对卢少尹郊居生活的羡慕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故答案为:
⑴D;
⑵颈联描绘了一幅环境清幽的闲居画面。
清泉浅浅,回漩在石上,傍依着高高的柳树,而小路婉转在垂下的藤条间隔的绿竹中。
抒发了作者对卢少尹郊居生活的羡慕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闲适、诗意、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的画面、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
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
3.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社日
(唐)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村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陆诗首联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
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B. 陆诗“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是全诗的总结,也是漫游山村心情的表述。
C. 陆游写此诗正罢官闲居在家。
诗人对诈伪的官场心灰意冷,只想在家乡安度晚年,忘掉朝廷国事。
D. 陆诗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
(2)两首诗都写了“社日”这古老的乡土风俗,但在描写手法上却有明显的不同。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1)C
(2)陆诗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来写社日的景象。
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临近。
展现了社日的喜庆热闹。
王诗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来写社日。
诗人没有就作社表演热闹场面着笔,却写社散后的景象春社散后,人声渐稀,到处都可以看到一种情景,即一些为庆祝社日而喝得醉醺醺的村民,被家人邻里搀扶着回家。
“家家”是夸张说法,说明这种情形之普遍。
不正写社日的热闹与欢乐场面,却选取高潮之后渐归宁静的这样一个尾声来表现它,是颇为别致的.
【解析】【分析】
(1)C项,“诗人对诈伪的官场心灰意冷,只想在家乡安度晚年,忘掉朝廷国事”错误,对照诈伪的官场,于家乡纯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但诗人虽貌似闲适,却未能忘情国事,秉国者目光短浅,无深谋长策,然而诗人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否极泰来,这种心境和所游之境恰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传诵千古的“山重”“柳暗”一联。
故选C。
(2)陆诗中,“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意思是“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正面展示社日的热闹;再看王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意思是“天色已晚,桑树柘树的影子越来越长,春社的欢宴才渐渐散去,喝得醉醺醺的人在家人的搀扶下高高兴兴地回家”,这里没有直接写社日的场面,而是写春社三后的情形,采用的是侧面烘托的手法。
考生从这两个角度分析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⑴C;
⑵陆诗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来写社日的景象。
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临近。
展现了社日的喜庆热闹。
王诗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来写社日。
诗人没有就作社表演热闹场面着笔,却写社散后的景象春社散后,人声渐稀,到处都可以看到一种情景,即一些为庆祝社日而喝得醉醺醺的村民,被家人邻里搀扶着回家。
“家家”是夸张说法,说明这种情形之普遍。
不正写社日的热闹与欢乐场面,却选取高潮之后渐归宁静的这样一个尾声来表现它,是颇为别致的.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2)诗歌的对比阅读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一道题目中出现两首诗歌,另一种是运用一首诗歌和课本中的一首诗歌进行对比,一般选择课本的首歌都是要求背诵的名篇。
命题方式有比较异同、相同点或不同点,有时给出比较的对象,有时不给。
如果给出就按要求进行比较,如果不给可以从诗歌的意象的选取、诗歌的意境特征、情感差别、手法的运用、写景的角度、诗歌的格调等方面着眼分析,此题为比较异同,并且给出比较的范围,较为容易,结合诗歌作答即可。
注意意境的概括和手法的分析。
本题的考点是比较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的同异。
情感比较题首先要读懂相关诗句的内容,然后分析情感的异同。
回答时,要先回答相同点,再结合相关内容分别答出不同点。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
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消魂。
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注释】一向:
一晌,一会儿。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起句“一向年光有限身”直抒春光易逝,盛年难再之叹,造语精警,动人心魄。
B. 正因为人生短暂,所以“等闲离别”——次平常的分别,也会让人“黯然销魂”。
C. “酒筵歌席莫辞频”是写词人在饯别的宴席上频频举杯,借酒浇愁,聊以自遣。
D. 结句是说与其徒自伤感,不如抓住眼前欢乐,体现词人想摆脱痛苦,把握当下的人生态度。
(2)本词“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与晏殊另一首《浣溪沙》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都是历来为人称道的名句,请分别从景物选取与情感抒发的特点上说说它们的不同之处。
【答案】
(1)C
(2)①景物选取:
“满目山河”取景大、笔力重,“落花风雨”虽回到眼前,但整体上以大驭小,气象宏阔;“无可”两句“落花”“归燕”选取的都是庭园中眼前所见的景物,选取的景物小,细腻轻巧。
②情感抒发:
“满目”两句情感抒发强烈深重。
“空”“更”修饰念远、伤春,形成递进,加浓了感伤的气氛;“无可”两句抒情含蓄深婉。
花的凋落让人无可奈何,归来的燕子却似曾相识,其间意绪蕴含丰富,耐人寻味。
【解析】【分析】
(1)C项,“酒筵歌席”并非是“饯别的宴席”,并且“莫辞频”的“频”是“频繁”的意思,意即不要推辞酒筵歌席举行的频繁,不是“频频举杯”。
故选C。
(2)根据对题干的理解,考生要注意从“景物选取”和“情感抒发”两个角度去赏析诗句,例如从景物角度,题干所给的两句诗句,要注意从景物描写意象的大小上去分析和作答。
从情感上要注意把握抒情的情感特点上去区分,何为情感特点,例如抒发强烈的悲痛之情和委婉缠绵的伤痛之情,是有区别的,考生要注意认真思考和区分。
故答案为:
⑴C
⑵①景物选取:
“满目山河”取景大、笔力重,“落花风雨”虽回到眼前,但整体上以大驭小,气象宏阔;“无可”两句“落花”“归燕”选取的都是庭园中眼前所见的景物,选取的景物小,细腻轻巧。
②情感抒发:
“满目”两句情感抒发强烈深重。
“空”“更”修饰念远、伤春,形成递进,加浓了感伤的气氛;“无可”两句抒情含蓄深婉。
花的凋落让人无可奈何,归来的燕子却似曾相识,其间意绪蕴含丰富,耐人寻味。
【点评】⑴此题是综合考核诗歌鉴赏能力,做题时要注意全面理解诗歌。
诗歌鉴赏的技巧:
一是读题目,推测诗歌内容;二是读作者,了解作者生活的朝代和思想;三是读注释,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四是抓关键词,推出诗歌的内容。
⑵本题考查的是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注意题干要求。
做题时,先要全面理解诗歌内容,抓住关键词句弄清诗歌表达的中心主旨;其次根据题目找到重点词句,结合全诗组织答案。
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贺新郎
(南宋)刘过
弹铗①西来路。
记匆匆、经行十日,几番风雨。
梦里寻秋秋不见,秋在平芜远树。
雁信落、家山何处。
万里西风吹客鬓,把菱花、自笑人如许。
留不住,少年去。
男儿事业无凭据。
记当年、悲歌击楫②,酒酣箕踞。
腰下光茫三尺剑,时解挑灯夜语。
谁更识、此时情绪。
唤起杜陵风月手,写江东渭北相思句。
歌此恨,慰羁旅。
(注)①《战国策》记载,冯援怀才不遇,牢骚满腹,曾靠在柱子上弹铗唱道:
“长铗归来兮,食无鱼。
”②《晋书·祖逖传》记载,祖逖统兵北伐,渡江时击船楫立誓:
“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
(1)“菱花”是生活用品________,“杜陵”指诗人________。
(2)结合具体词句赏析本词的抒情技巧。
【答案】
(1)镜子;杜甫
(2)①借景抒情,借雁信落、家山何处、萧瑟秋景等表达自己的羁旅愁绪。
②运用典故抒发情感。
借冯援弹铗抒发怀才不遇之情,借祖逖中流击楫抒发昔日豪情壮志,用典妥贴自然,切合当时的情怀。
③直抒胸臆,结句“歌此恨,慰羁旅”,直接倾吐出诗人“西来”路上壮志难酬之恨和羁旅漂泊之苦。
【解析】【分析】
(1)本本题中,题干中明确说是“生活用品”,据诗句“万里西风吹客鬓,把菱花、自笑人如许”的意思为“行进在边塞路上,瑟瑟西风还吹拂着我的鬓发,更显得凄惨悲切。
对镜自照,这一切令人可笑!
”知“菱花”为镜子;“唤起杜陵风月手”的意思为“现在我真想唤起像诗圣杜甫那样的知己”知是杜甫。
(2)诗句“秋在平芜远树。
雁信落、家山何处”的意思为“原来秋天就在杂草丛生的平坦宽阔地,就在远处的水中沙洲里边。
无限秋意勾起我思乡之情,但是好久没有家中的音信了,我想托付大雁代我传书,可是国破家亡,如今的家乡在哪里呢?
”,诗人借助秋天的景物描写表达“慰羁旅”之情;诗句“弹铗西来路”的意思为“西行路上,我像战国时齐人冯谖一样弹铗而歌,心怀壮志难酬之情失意而行”,“记当年、悲歌击楫,酒酣箕踞”的意思为“回想当年,我像祖逖一样击筑而歌,豪情满怀。
酒酣之后,便把双腿伸出来坐下,一副狂傲不羁模样”,诗人借这两个典故抒情;结句“歌此恨,慰羁旅”的意思为“抒发自己心中的怨恨、乡甩的痛菩和帅恚难酬的悲愤,以慰藉我这浪迹天涯人的愁苦”来直抒胸臆。
故答案为:
⑴镜子 杜甫
⑵①借景抒情,借雁信落、家山何处、萧瑟秋景等表达自己的羁旅愁绪。
②运用典故抒发情感。
借冯援弹铗抒发怀才不遇之情,借祖逖中流击楫抒发昔日豪情壮志,用典妥贴自然,切合当时的情怀。
③直抒胸臆,结句“歌此恨,慰羁旅”,直接倾吐出诗人“西来”路上壮志难酬之恨和羁旅漂泊之苦。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文学常识重在平时的积累和整理归纳。
在识记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作者所处的朝代,可按作者所处朝代的先后顺序对作者排列识记。
另外应特别注意文学常识中的专有术语和并称,弄清楚其内容。
⑵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
第一步:
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
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
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古意
[唐]李颀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须如蝟毛①磔②。
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注:
①蝟毛,即猬毛,比喻胡须稠密。
②磔,zhé,张开。
(1)“事长征”的意思是________,交代了“男儿”________的身份。
(2)诗歌运用多种手法刻画“男儿”形象,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答案】
(1)从事远征;边疆从军的“勇士”(或军人,将军)
(2)①外貌描写,“须如蚜毛磔”,须发又短又多又硬,显出“男儿”勇猛刚烈的气概;②心理描写,“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尽显刚勇犷悍的男儿本色;③环境渲染,“黄云陇底白云飞”。
雄伟葬苍的塞上风沙,烘托出志在报国的硬汉豪士的形象;④人物衬托,“使我三军泪如雨”,一曲出塞声,三军尽落泪,从侧面表现了铮铮男儿亦有思乡柔情。
【解析】【分析】
(1)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
“男儿事长征”,意思是,男子汉当以国事为重,从军远征。
交代了“男儿”勇士或军人的身份。
(2)本诗刻画了一个从军塞上猛勇粗犷的男儿形象。
从事长征的男儿是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的幽燕一带人。
他胡须又多又硬,勇猛刚烈,他在马蹄之下与伙伴们打赌比输赢,战场上视死如归,奋勇杀敌,令敌人畏惧。
本诗塑造男儿形象,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相结合的手法。
正面描写主要运用了外貌描写“须如蚜毛磔”和心理描写“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侧面衬托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环境的渲染和烘托,“黄云陇底白云飞”,一种是他人的衬托,“使我三军泪如雨”,这种烘云托月的手法,含蓄而精炼。
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即可。
故答案为:
⑴从事远征;边疆从军的“勇士”(或军人,将军)
⑵①外貌描写,“须如蚜毛磔”,须发又短又多又硬,显出“男儿”勇猛刚烈的气概;②心理描写,“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尽显刚勇犷悍的男儿本色;③环境渲染,“黄云陇底白云飞”。
雄伟葬苍的塞上风沙,烘托出志在报国的硬汉豪士的形象;④人物衬托,“使我三军泪如雨”,一曲出塞声,三军尽落泪,从侧面表现了铮铮男儿亦有思乡柔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
⑵本题考查分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具体考查塑造人物的手法。
诗歌塑造人物形象时,主要通过人物的直接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神态),以及间接烘托(环境、情节、人物的衬托)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形象特点。
解答此题,先指出塑造人物的手法,再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宋)苏轼
霜余已失长淮阔。
空听潺潺清颍咽。
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
三五盈盈还二八。
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注释】宋哲宗元祐六年八月,苏轼出守颍州,作此词。
苏轼恩师欧阳修四十三年前守颍州时作《木兰花令·西湖南北烟波阔》,苏轼作此词时欧阳修去世已二十年。
长淮:
即淮河。
颍:
颍水,淮河支流。
西湖:
此指安徽阜阳西三里的西湖,为颍河合诸水汇流处。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片写词人泛游颍河时的见闻和感受,“空听”一句移情入景,将眼前所见的实景人格化。
B. “佳人”一句写欧公当年所做诗词几十年后仍被传唱,欧公的为文、为政、为人可见一斑。
C. “草头”一句承接上片,与曹操《短歌行》中“譬如朝露”一句表达的含义有异曲同工之妙。
D. 结尾写“西湖波底月”,以景结情,在淡泊凄清的秋水月色中收束全词,给人赏心悦目之感。
(2)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
【答案】
(1)D
(2)①悲秋之情。
深秋时节,淮河失去宏阔的气势,颍水潺潺似在呜咽,触发了诗人悲秋伤时之情。
②伤逝之情。
光阴流转如电,草露倏忽而逝,十五圆月到十六即缺,皆令人不由感叹生命无常,短促易逝。
③怀人之情。
欧公早逝,当年识翁之人,今存者只有自己及西湖波底之月而已,物是人非,表达了对恩师欧阳修的崇敬、怀念之情。
【解析】【分析】
(1)D项,“在淡泊凄清的秋水月色中收束全词,给人赏心悦目之感”错误。
结尾写波底之月,传达出因月光之清冷孤寂而生的悲凉伤感,在淡泊凄清的秋水月色中化出淡淡的思念和叹惋,令人感慨万千,怅然若失。
故选D。
(2)上片写自己泛舟颍河时触景生情。
作者于当年八月下旬到达颍州,时已深秋,故称“霜余”。
深秋是枯木季节,加上那年江淮久旱,淮河也就失去盛水季节那种宏阔的气势。
“空听潺潺清颖咽”,水涨水落,水流有声,这本是自然现象,但词人却说水声潺潺是颍河幽咽悲切,抒发悲秋之情。
“草头秋露流珠滑”,深秋的晚上,已经开始降下露水,露珠晶莹剔透且圆润光滑,但却不能长存。
“三五盈盈还二八”点明月亮阴晴圆缺的状态。
词人以露珠的流逝与月亮的圆缺慨叹时光飞逝、人生无常。
“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四十三年过去了,现在能记得醉翁的人还剩下几个。
恐怕只有作者与这倒影在西湖水底的明月。
作者以拟人化的手法写西湖月能“识翁”,含蓄写出欧阳修在颍州时常常夜游西湖,用西湖见证醉翁在颍州的所有功绩。
表达了对恩师欧阳修的崇敬、怀念之情。
故答案为:
⑴D;
⑵①悲秋之情。
深秋时节,淮河失去宏阔的气势,颍水潺潺似在呜咽,触发了诗人悲秋伤时之情。
②伤逝之情。
光阴流转如电,草露倏忽而逝,十五圆月到十六即缺,皆令人不由感叹生命无常,短促易逝。
③怀人之情。
欧公早逝,当年识翁之人,今存者只有自己及西湖波底之月而已,物是人非,表达了对恩师欧阳修的崇敬、怀念之情。
【点评】
(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2)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
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
从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
8.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齐安郡后池绝句
杜牧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注释】此诗作于杜牧受人排挤,被外放为黄州刺史之时,“齐安”是黄州的郡名。
(1) 诗人在该诗写“夏莺”之“啭”和“鸳鸯”之“浴”有何作用?
(2)请结合全诗赏析“尽日无人看微雨”。
【答案】
(1)以动衬静(反衬或衬托)或渲染出一种幽寂的氛围,有利于作者孤寂之情的抒发。
(2)(第一种答案)该句意为:
整天都没有别人来这里欣赏微雨中美景。
“微雨”,奠定了整个画面的大背景,给画面增添了迷朦之感。
“无人”,直接应和了整首诗幽寂的氛围,同时又与抒情主人公形成对比(衬托或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 诗歌 鉴赏 专项 训练 答案 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