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考试复习.docx
- 文档编号:8763706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30.25KB
新闻学考试复习.docx
《新闻学考试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学考试复习.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闻学考试复习
新闻学考试复习
绪论
1、谈谈新闻学与广告学的关系
新闻学是一级学科新闻传播学下属的二级学科,而广告学则是下属于二级学科
传播学下的一个三级学科。
2、了解新闻学的学科框架(了解)
一、概念:
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一门学科,探索新闻现象的发生、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二、基本内容:
新闻史、新闻业务、新闻理论
●新闻史:
考察和研究有史以来人类新闻传播活动的产生、发展历史。
包括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比较新闻史等方面的研究。
●阐释新闻活动特别是新闻传媒发展状况和规律评价新闻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
●新闻业务:
总结、研究各种新闻业务和操作技巧,包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评论、编辑、新闻摄影、电视节目拍摄与制作,节目主持、电子媒介新闻学、网络新闻,新闻策划、公共关系甚至报刊发行、广告经营等媒介管理与经营内容
●专业新闻工作的操作技能和理念
●基本技能:
采访、制作、编辑、评论
●基本理念:
真实、全面、客观、公正
●新闻理论:
主要总结、概括和阐明新闻活动和新闻事业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规律。
●媒介与新闻管理
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新闻学的基本框架。
徐宝璜1918年在北京大学的讲座讲义《新闻学大纲》1922年出版、
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
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也在20年代出版,
三部著作构筑了我国早期新闻学的基本框架。
3、什么是新闻写作的五个W、什么是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
新闻写作的五要素(五个W)
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
这实际上就是新闻写作学上的五个W,一则新闻,要比较完备地交代事情的经过,就要具备这五个要素。
后来,人们又加上一个要how如何,就变成五个W加上H,构成新闻写作六要素。
拉斯韦尔五W模式(记忆方式:
谁对谁通过什么途径说了什么,取得了什么效果)
谁
who
说了什么
saywhat
对谁
towhom
通过什么途径
throughwhichchannel
取得什么效果
withwhateffect
4.【四种主导性的新闻学理论】(了解)
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①报刊独立自由,不收政府干涉
②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是行政、立法司法外的国家第四势力/权力
③“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
④对事实的信念
2.社会责任论:
①对每日的事件给予真实全面和理智的报道,并将他们置于能显示其意义的特定的前后联系中
②报刊要成为”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
③反映社会各个集团的典型画面
④要澄清和提出社会的目标和价值观
⑤要“完全接近每日的信息”
3.发展新闻学:
国家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是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新闻媒介必须服从服务、促进国家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
4.党报理论:
新闻媒介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即宣传工具,必须无条件的宣传当合政府的方针、政策、法规条文】
第一四章
⏹1、什么是邸报?
(重点)估计是简答题
⏹邸报,又称邸抄、朝报、条报
⏹--中国汉、唐出现,宋朝盛行
⏹内容:
皇帝圣谕、皇室动态、朝廷公告、大臣奏折。
包含政务信息
⏹对象:
皇亲国戚,政府官员。
非大众
⏹传播:
有限派送。
非市场流通,自由买卖
⏹人员:
邸吏,无自己采写的新闻
⏹作用:
政府发布信息、进行宣传的工具。
⏹“邸报不是报纸”--不是现代新闻传媒仅转抄政府所发布的材料,没有编辑部也不采访新闻,不是报纸
⏹邸报是政府公报的始祖。
中国古代社会没有提供新闻传媒产生的条件
2、勒温B=F(P.E)公式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试用这个公式来说明近代报纸诞生的基本条件。
(估计是论述题)重点
提出者: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和传播学家勒温(卢因)
公式:
B=F(P.E)
⏹B表示行为(Behavior),f表示函数(function),P表示人(Person),E表示环境(Environment)。
⏹勒温的公式指出,人类行为是人及其所处环境的函数。
人的行为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新闻传播的出现并不是从人类诞生时就随着产生,而是经过漫长发展,具备一定的社会条件才能产生的。
⏹
(2)近代报业产生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答:
1、社会对新闻的需求。
经济上生产力发展,商品经济繁荣,城市出现,贸易扩大;
2、政治上旧新闻体系瓦解,新的新闻体系建立政治环境相对自由;
3、传播媒介成熟。
造纸术、印刷术,文化水平提高。
4、需要一定的从业人员的参与和公开有目的性的活动
5、什么是亲身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
并举例加以说明?
(了解)(可能会问:
新闻活动的渠道)估计是填空题
⏹亲身传播(人际传播):
⏹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播
⏹1、最初是一种面对面的传播方式。
⏹2、当代人际传播的新变化:
电话、电报、传真、电子邮件、通过QQ、e-mail等即时交流工具
优势:
1、简便、直接,有明确的对象,传播信息针对性强,属于定向传播。
2、有反馈、互动好,容易建立好感和信任关系。
劣势:
速度相对较慢,传播范围窄、数量少、保真度差
⏹群体传播:
●一个人面对一群人所进行的传播。
●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传播
●讲课、报告、传教、讨论会等活动。
●面向比较确定的对象和人群。
●传播状态介于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之间
●不同群体的传播状态有很大差异
⏹大众传播:
●专业传媒机构对大众的传播。
●她通过中介和载体的传播,最大的特点是面向全社会的传播,是面对不特定人群的传播。
●优势:
速度快、范围广、数量多、质量好(信息保真度高、清晰度高)
●劣势:
受限制,有障碍、间接、反馈少、互动差
第二章
1、什么是突发性新闻与延缓性新闻?
(了解)
♦突发性新闻对出乎人们预料而突然爆发的事件的报道。
♦延缓性新闻是对逐渐发生变化的现象的报道。
2、什么是硬新闻与软新闻?
硬新闻--决策、行动。
是关系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
包括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制订好变化、政局变化、重大灾害事故等等;那些权威性、指导性或宣传性强的新闻也是硬新闻。
软新闻--娱乐、消遣。
是指那些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
关乎趣味、不关利益。
软新闻的公开发表也没有时间的紧迫性,但讲究写作技法
第三章
1、什么是信息?
(估计是名解)
⏹信息是客观事物存在的方式和状态的自身显示,它是标志客观事物间接存在性的哲学范畴。
⏹首先,信息是客观事物存在的方式和状态的自身显示。
强调自身显示则在于强调客观事物是信息之源,是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东西。
⏹其次,它是标志客观事物间接存在性的哲学范畴。
表明信息不是客观事物本身,但显示着事物的存在方式及状态特征。
简单地说,信息是客观事物存在的方式和状态的自身显示,是一种间接的符号化的存在。
一般分广义、狭义、一般信息三类。
广义所有对象在相互关系作用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
狭义能够消除受信息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一般与人类的认知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
2、简述信息的基本特点?
(重点)
①共享性或称使用不灭性。
这是信息和物质的显著区别。
单一的物质无法共享和同时占有,而信息能够共同享用和占有。
正由于信息的共享性,才使信息得以传播。
新闻机构发布一条消息,可以使亿万受众同时享受。
②扩缩性。
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可以压缩也可以扩展。
信息具有扩缩性的特点决定信息开发的多层次性。
因此,一个新闻题材,可以写成简讯、短消息、短通讯、长通讯乃至几万字的报告文学。
③组合性
两个以及两个以上的信息的有机组合,可以产生出新的信息来。
对信息进行组合的能力,反映出每一位记者的水平。
新闻界越来越认识到:
新闻背后的新闻往往比新闻本身还重要。
只有真实地反映一个事物和另一个事物的联系,我们才能揭示出新闻背后的新闻。
一条信息和其他什么信息组合起来,是揭示新闻背后新闻的关键所在。
④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
人们对信息的认识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而也会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信息。
更多的是从传播者的角度看。
⑤相对性。
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更多地是从传播者的角度来看的,而信息的相对性主要是从接收者、受传者的角度来表述的。
信息的相对性,要求我们新闻工作者了解、熟悉受众的需要。
3、什么是宣传?
(估计是名词解释)
宣传就是借助于某种特定的信息及其传播来影响他人态度和行为的各种活动。
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考,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其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
宣传首先需要借助某种特点的信息及其传播才能发挥作用。
宣传还往往借助于学术、教育、广告和文艺等形式或一定的载体进行
4、新闻与宣传的不同点
宣传
新闻
出发点
宣传者传播概念获得生存发展
满足受众的需要
归宿点
人们接受理解支持它
没有主观意图,受众自己决策
传播方式
常需重复
一次传播
传播要求
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无形的意见
5、什么是舆论,有哪些基本特点?
⏹舆论在英语中为“publicopinion”,解作“公共的意见”,它是指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内,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或社会上有争议的问题所公开表达出来的大体一致的意见或态度,属于一种社会评价或社会思潮。
㈠公开性。
它是对有争议问题的公开评价和议论,是广为流传的一种社会评价或社会思潮。
㈡公共性。
这种公共性具体体现就是舆论指向的公共性和作用目标的公共性。
㈢急迫性。
舆论涉及的都是近在眼前而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是舆论的急迫性。
㈣广泛性。
舆论的广泛性是指舆论存在范围的广泛性和影响范围的广泛性。
㈤评价性。
舆论是一种意见,它不是一般的客观陈述,带有明显的主观倾向,也就是具备了一种评价性。
6、新闻媒介对舆论的影响作用
一.反应和代表舆论:
舆论是公众的言论,是民意。
反应舆论,就是反映公众的意见、愿望呼声和要求。
二.引发和形成舆论:
新闻媒介根据舆论形成的客观规律,向公众传播新近发生的情况信息或者对新情况信息发表意见,引起公众的关心,成为公众一时议论的中心话题,从而形成某种社会舆论。
三.引导舆论
(1)通过持续不断的信息流,构筑现代信息环境,作用于人们的认识,引导舆论。
(2)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意见表达引导公众意见。
第十四章新闻选择
1.什么是新闻选择?
有哪些环节试简述之
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加以鉴别,选出新闻媒介值得传播的事实,就是新闻选择,选择事实是新闻工作中的决定性意义的环节。
因此选择事实进行新闻报道必须是新鲜的可靠的、去掉假的、旧的空的试试留下真的新的事实。
环节:
决定性意义的环节选择事实,
主要环节采访、写作、编辑、
2、什么事新闻价值,简述其内容
新闻价值:
客观事实所具备的能够满足受众共同需求的那些特殊要素的总和
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
六要素:
时间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实用性(具体见笔记)
美国学者华连提出了构成新闻价值的10种最重要素质的见解:
这十种要素是:
1、时间性;2、空间性;3、重要性;4、独特性;5戏剧性;6、斗争性、7、离奇;8性的因素;9情趣;10、猎奇。
3、什么是新闻敏感?
什么是宣传价值?
•新闻敏感
•是指传播者依照新闻价值尺度对新闻事实所蕴涵的新闻价值的含金量进行预测、判断和捕捉的能力,是指新闻传播者发现和判断新闻价值的灵敏度和正确度。
•就是迅速判断事实的价值的本领,善于选择事实的本领。
宣传价值
就是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和某种政治集团、利益集团,能够证明和说明他们的主张和价值取向的基本素质和特点。
宣传价值的素质包括五个方面,称为宣传价值“五性”。
①与新闻媒介所持的政治主张、价值标准的一致性
②针对性:
针对社会上的各种猜忌、怀疑、歪曲、流言,选择事实进行有的放矢的宣传。
针对性越强,宣传价值越大。
③普遍性:
事实中所包含的思想观念对广大受众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知道作用,从而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启发人们去思考。
④典型性:
事实不但要合作者的思想观点相一致而且能够有力地说明观点,所宣扬的实例能以一当十、以少胜多,使人信服口服。
⑤时宜性:
有些新闻要选择适当的时机来发表,才能收到更大的宣传效益,避免引起补益药的思想混乱。
4、什么是把关人?
举例说明。
把关人又叫守门人,是指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传播者在新闻传播的每一个环节中,都从众多过量的新闻信息中进行选择,控制信息的流量和流向,直接影响受传者对信息的接受与理解。
具体地说,新闻记者、编辑、总编都是新闻的守门员。
有时候,各级宣传部门的官员、政府和企业的新闻发言人等等,也是新闻的守门员。
5、请就校园或身边事写一篇新闻,并说说它的新闻价值
第六章新闻媒介的性质
1、网络新闻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可能是简答,记得要稍微解释下)
v网络媒体是一种具有鲜明特性的新媒体,主要有:
v1.传播的快捷和时间上的自由性
v就时效性而言,传统媒体无法和第四媒体相比。
目前,互联网可以用每秒45兆的速度传输信息,速度极快,且不受印刷、运输、发行等因素的限制,可以在瞬间将信息发送给用户。
网络媒体在传播时间上不仅具快捷的特点,而且有明显的自由度,可以轻易做到随时发布、即时滚动发布各类信息。
v传播时间上的自由性还表现在传播本身的可往复性。
与网络易于检索、特别是大时间跨度的检索相比,传统媒体不可同日而语。
v2.传播的全球性和空间上的无限性
v今天互联网已经发展成一个联通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亿多万台主机、拥有近10亿多用户的动态网络。
任何信息一旦进入互联网,几乎就可以同时被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网民看到,从这个意义上说,互联网是惟一全球性的媒体。
v与传统媒体在地理空间上的阻隔、人为干预、甚至被中断相比,网络媒体传播空间不分地域、没有疆界,可以说,全球互通互联的电子网络有多大,网络媒体的传播空间就有多大。
v传播空间的无限性是指网络媒体本身在新闻和信息容量上的无限性,由于信息存储空间的优势,借助于搜索和链接功能,网站做新闻,可以比任何传统媒体做得更丰富、更饱满、更精彩。
网民看新闻,不仅可以看这条新闻本身,而且可以查看相关报道、相关网页,还可以访问相关网站。
3.传播的交互性和方式的多样性
v网络媒体既可以是单向传播,也可以双向甚至多向传播,信息的传播具有很强的交互性,网民与网站之间、网民与网民之间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即时沟通,实现互动;其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可以利用BBS、聊天室、网络电话、QQ、MSN等工具即时沟通。
v4、网络信息的相对无阻碍性和无控制性。
v互联网的出现,使地球真正成为一个村落,真正实现了传播的全球性和信息资源的全球共享。
它把信息流通的物质障碍彻底消除了。
网络信息就像每天升起的太阳,流向和照亮每一个角落。
我们可以在互联网自由地登陆世界、了解世界。
v互联网还具有无区域性、无中央控制性和无政府主义的特点。
2、问什么说手机正在成为一种新媒体?
v首先,手机已经成为数量特别庞大、使用非常普及的信息载体。
v其次,手机已经逐渐演变为一种向不特定人群公开传播的大众传媒,初步具备了大众传媒的功能和特点。
v手机作为一种信息终端,已经具备了新闻信息载体的功能。
在互联网之后,手机正成为了一种新的媒体形式。
手机比互联网更进一步,实现了在移动中“随时随地”获得信息的梦想。
v第三、手机媒体不仅传输文字信息,而且传输彩色图片、声音,初步具备了多媒体功能。
即将在我国上市的第三代数字手机(3G手机)具备了更多的多媒体信息传输和服务的功能,特别是在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上的提升,使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
手机将发展成为更加名副其实的新媒体。
3、什么事媒介融合?
指各种新闻媒介的相互融合交叉。
在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基础上,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等新老媒体在形式和内容上走向一体化。
第六、十、十一章新闻传播事业
1、新闻事业有哪些基本的社会功能?
新闻传播事业的社会功能,是指新闻媒介对社会所能发挥的作用。
㈠报道新闻传播信息(沟通情况,提供信息)
报道新闻、传播信息是新闻媒介最基本、最主要的社会功能。
新闻媒介的其他功能都是建立在这个最基本功能的基础之上,由它生发开来的。
㈡进行宣传,整合社会
新闻媒介的宣传和整合的功能是多方面的,而且在现代社会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㈢反映舆论,实施监督
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主要体现在对国家政府决策过程、决策施行结果和相关决策执行人物的监督。
当然也包括对社会公众人物的监督。
在一些西方国家,新闻媒介自称是除立法、司法、行政之外的第四势力,它对立法、司法,尤其对行政当局实行舆论监督。
㈣传播知识,提供娱乐
新闻媒介被称为“人民生活的教科书”,是传播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的有效途径。
提供娱乐已成为新闻媒介的基本职能,享受娱乐也成为相当一部分受众接触新闻媒介的主要动机之一。
㈤提供商情,赢得利润
一方面,媒体提供商业信息和广告,另一方面,媒体作为独立的经济单位,也进行商业化经营,并赢得利润。
2、什么是”魔弹论”、两级传播理论、刻板印象论、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
魔弹论:
19世纪二三十年代
主要观点:
魔弹论”认为,大众传播领域就像一个射击场,媒介具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威力,信息传播者发出的信息击中受众,就像子弹击中靶子一样,受众只能应声而倒。
评价:
1.魔弹论”把受众看作消极被动的信息接受者,是孤立的、毫无个性的一盘散沙。
2.魔弹论代表了典型的以传播者为中心的传播观念,受众只不过是传播者施加控制的对象而已。
缺陷:
以偏概全,缺乏科学的分析和检验
二级传播:
————美国传播学家拉扎斯菲尔德
由“大众传媒——舆论领袖——受众”构成的传播过程,关键是舆论领袖。
显示人际传播在大众传播中的关键作用,特别是意见领袖(舆论领袖)上通媒介下联公众,其传播更具针对性,影响大众的态度和行为(概念往往先从无线电广播和包括刘翔舆论界的领导人,然后再从这些人流向人口中不那么活跃的部分。
)
传播的三个层次:
信息、情感、影响,大众传播在第一个层面效果显著,人际传播在二三层面效果显著。
不仅在政治领域,而且在购物、时尚及其他零都有影响。
刻板印象:
指个人受社会影响而对某些人或事持稳定不变的看法。
积极:
直接按照已形成的固定看法即可得出结论,简化了认知过程,节省了大量时间、精力。
消极:
在被给予有限材料的基础上做出带普遍性的结论,使在认知别人时忽视个体差异,从而导致知觉上的错误,妨碍对他人做出正确的评价。
李普曼在《舆论学》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看法,后来被其他研究者称做“浇铸铅版论”和“刻板印象论”,意思说,人们生活在狭小的空间里,对于该环境中的生活的某一类人或某一类事形成固定、概括、笼统的看法,这种看法一旦形成难以改变,人们常常用这种刻板的印象和成见去理解和接纳外界的信息。
所以作为新闻传播者,只能了解他们的成见,投其所好,才能受到预期的效果。
固定成见论,注意到了受众的作用,但对受众特点的认识上存在较大偏差,不能及时跟上受众不断变化的步伐。
议程设置功能:
新闻媒介选择并突出报道某些内容,从而使这些内容英气公众的注意和重视。
“议程设置功能”作为一种理论假说,最早见于美国传播学家M.E.麦库姆斯和D.L.肖于1972年在《舆论季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题目是《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
⏹议程设置功能的作用机制
知觉模式——媒体的报道与否,直接影响公众对其的感知
显著性模式——媒体对少数问题的突出强调,会引起公众对这些问题的重视
优先顺序模式——媒介对一系列议题的不同顺序的报道,会影响公众对这些议题的重要性的判断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主要观点
⏹M.E.麦库姆斯和D.L.肖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大众传媒能突出事件的重要性,有效地设置“议题”
主要观点:
1.在当代社会,大众传播媒介参与了“社会现实的构建”,影响了人们头脑中对社会现实的构想。
2.在当代社会,大众传播媒介从每日每时所发生的客观事实中挑选出极少数加以广泛传播,从而影响到受众对社会事务轻重缓急的考虑。
3.时间早大众传媒中出现的频率,是受众赖以判断该事件重要性的主要依据。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特点
1、“议程设置功能”假说的着眼于传播过程的最初阶段,即认知层面上的效果。
大众传媒的效果主要是“想什么”而不是“怎么想”
2、“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暗示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
大众传媒是环境的主动建构者
3、“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着眼的是传播媒介的日常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活动所产生的影响。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不足
忽视了受众一方的作用,即它只强调了传播媒介“设置”或形成社会议题的一面,而没有涉及反映社会议题的一面。
“新闻媒介并没有随心所欲地为公众设置议程的力量”。
沉默的螺旋理论:
1.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
2.意见的表明和成吗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
3.大众传播通过营造“一件环境”来影响和制约舆论。
要点:
1.舆论的形成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人们对“意见环境”的认知心理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2.经大众传播=强调提示的一件由于具有公开性和攒吧的广泛性,容易被当做“多数”或”“优势“事件所认知
3.这种环境认知所带来的压力或安全感,会引起人际接触中的“劣势意见的沉默”和“优势意见的大声疾呼”的螺旋式扩展过程,并导致社会生活过程中占压倒优势的多数意见——舆论的产生。
第九章新闻自由和社会控制
1、什么事新闻自由?
新闻自由就是公民自由地拥有出版权、采访权和发布权,主要体现在新闻传播者所拥有的新闻采访与报道的自由,以及发表意见和开展新闻批评的自由。
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公民个人所想要的自由
●新闻机构和新闻记者所享有的自由。
国家赋予公民和传媒进行新闻活动的权利。
主体:
●公民
●新闻传媒机构和从业者
●新闻传媒机构和从业者的特殊性,以实现公民的新闻自由为前提。
国际新闻学会提出的新闻自由的四个标准:
自由采访、传播自由、出版自由、表达自由(具体见第九章笔记)
2、为什么说新闻自由是伟大的口号
㈠新闻自由绝不仅仅是报刊的专利,它决定着人们的信仰、思想自由信息交流的自由和人身自由,至今新闻自由还是西方发达国家最基本的社会价值观念,也是联合国宪章所规定的各国公民的权利
㈡新闻自由和司法自由是现代化国家的两大基本标志:
新闻自由的目的是确保信息的自由流动,这是确保公民知晓权进而参加国家、地区公共事务的前提,也是国家政权、企业、假条对外界变动即使作出决策的前提条件。
㈢不管西方还是东方新闻自由仍然是一种理想追求和伟大的口号
3、世界各国新闻法规的三种形式?
①以立法形式正式颁布的《新闻法》,欧洲大多数国家都采用这种方式
②以最高法院和上级法院的判例为标准来审理的判例法
③将新闻有关的条文写入《宪法》《民法》《刑法》
第十二章新闻媒介的受众
1.什么是受众?
泛指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在新闻传播领域,主指报纸读者、广播听众、电视观众和互联网点击者。
2.从拉斯维尔的五W模式看受众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地位。
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取得什么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受众是新闻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闻学 考试 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