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结构模板方案.docx
- 文档编号:8761085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43
- 大小:267.14KB
主体结构模板方案.docx
《主体结构模板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体结构模板方案.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主体结构模板方案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项目概况
工程名称:
旭日上城二区建设项目E组团15#、18#、21#楼、配套设施及5#地下室
建设地点:
南京市浦口区泰山街道柳州路
建设单位:
南京红太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南京金宸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
南京国通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1.2建筑概况
本工程为旭日上城二区建设项目E组团15#、18#、21#楼、配套设施及5#地下室,由15#楼、18#楼、21#楼及5#地库组成,总建筑面积约为10.61万平方米。
本标段内各单项工程主要建筑概况如下:
栋号
层数
结构类型
设计年限
高度
建筑面积
设防
烈度
场地
类别
起
止
地下
地上
地下自行车库
地上
占地
总面积
15#楼
-2
34
剪力墙
50年
-5.6
99.85
966.37
30776.29
947.04
31742.67
7度
Ⅲ类
18#楼
-2
33
剪力墙
50年
-6.1
94.05
931.99
23951.95
727.10
23951.95
7度
Ⅲ类
21#楼
-2
34
剪力墙
50年
-6.1
98.7
933.45
30891.02
929.71
31824.47
7度
Ⅲ类
5#地库
-1
/
框剪
50年
/
/
/
/
/
20110.36
7度
Ⅲ类
总建筑面积
106136.62
15#楼地下室负二层层高为2.7m,负一层层高为2.9m,首层层高为4.2m,上部住宅层高均为2.85m;18#楼地下室负二层层高为2.5m,负一层层高为3.6m,首层层高为2.9m,上部住宅层高均为2.85m;21#楼地下室负二层层高为3.2m,负一层层高为2.9m,首层层高为2.9m,上部住宅层高均为2.85m。
第二章编制依据
南京金宸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15#、18#、21#楼施工图纸,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及相关规范:
类别
名称
编号
国标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279号
国标
《工程建筑标准强制性条文》
房屋建筑部分2002年
国标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2011
国标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4-2011
国标
《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国标
《建筑荷载规范》
GB50009-2012
国标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行标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
JGJ59-2011
行标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33-2012
行标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JGJ80-2011
行业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2011
行业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范》
JGJ33-2012
行业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2012
行业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
JGJ104-2011
国标
《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
GB/T50328-2001
第三章施工安排
3.1施工部位及工期安排
栋号
基础阶段
主体阶段
15#楼
2014年4月1日-2014年6月13
2014年6月14日至2015年7月4日
18#楼
2014年4月25日-2014年7月8
2014年7月9日至2015年7月8日
21#楼
2011年6月10日-2014年10月31
2014年11月1日至2015年10月13日
3.2劳动组织及职责分工
3.2.1管理人员及职责分工
项目工程师
负责项目全面技术工作
施工员:
1、负责工程的放线、标高并保护控制点。
2、对工种进行技术交底。
3、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控
模板负责人:
1、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
2、对模板工程施工进行控制。
3、负责模板检验批的自检。
质检员:
1、对模板质量进行控制、检查,对不合格督促整改。
2、组织检验批的验收。
3.2.2施工班组人员组织及职责分工
项目技术部
技术负责人:
1、负责全部技术工作
2、负责技术交底
木工工长:
1、对模板加工、制作、安装向工人技术交底。
2、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控。
质检员:
1、对模板工程质量进行监控、落实不合格项目的整改。
2、负责项目的自检
测量员:
1、配合项目部测量、放线。
2、控制墙、柱、门窗洞口的位置。
3.2.3工人及数量安排(各楼号)
基础工程
主体工程
木工
30
30
电气焊工
3
3
压力焊工
8
8
第四章施工准备
4.1技术准备
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项目施工员、质检员、技术员熟悉图纸,认真学习掌握施工图的内容、要求和特点,同时针对有关施工技术和图纸存在的疑点做好记录,通过会审,对图纸中存在的问题,与设计、建设、监理共同协商解决,取得一致意见后,办理图纸会审记录,作为施工图的变更依据和施工操作依据。
熟悉各部位截面尺寸、高,制定模板初步设计方案。
4.2机具准备
主要机具及工具备详见表
机械名称
型号
单位
数量
圆盘锯
MT500
台
6
压 刨
MB104-1
台
4
套丝机
Z3T-R4
台
8
电 钻
6-03mm
把
20
刨 床
MQ423B
台
4
4.3材料准备
工程模板采用1.5厚多层板,木枋采用50×100,Φ48钢管、扣件脚手,隔离剂采用脱模剂。
根据现场场地及施工进度情况,制定好材料进场计划,合理安排材料进场时间。
所有材料进场后应作好检验工作,根据有关规定进行抽样试验,要绝对保证各种原材料的质量,杜绝不合格的材料进入下道工序。
木模板进场制作后应进行检查,所用材料(面板、背楞、对拉螺杆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同时进行外观检查,主要检查内容如下表:
模板制作允许偏差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mm)
备注
1
平面尺寸
2
尺检
2
表面平整
-2 0
2m靠尺,楔尺检查
3
对角线差
3
尺检
4
螺栓孔位置偏差
1
尺检
第五章主要施工方法及措施
5.1模板及钢管配备
考虑地下室、底层、各配制一套模板。
进入标准层后,墙板配一套,现浇板配三套,不影响现浇板拆模时间,地下室和地层模板拆除后,改做它用。
施工中模板工程所用材料:
墙板、浇板采用15厚多层板,方木规格50×100。
支模用钢管采用规格采用φ48*3.5。
5.2隔离剂的选用
本工程的隔离剂选用脱模剂。
5.3模板设计
5.3.1垫层模板体系
垫层厚度100厚,垫层模板采用50×100mm木方,沿垫层边线设置木方,木方支撑在基坑壁上。
5.3.2底板模板体系
底板采用砖胎膜。
5.3.3集水、电梯坑模板支撑体系
集水、电梯坑处模板由于混凝土面高度不一,模板支立时有一定的难度。
既有考虑高差,又有考虑混凝土对模板的上浮力。
模板可设计成顶部空缺的六面体,并利用底板的钢筋与六面体顶部的钢管焊接以固定模板不上浮。
如图
5.3.4墙模板支撑体系
地下室墙体厚度为300,标准层墙体厚度为250、200.墙采用0.915×1.83m,15mm多层板,50×100mm木方作竖楞(木方均经过压刨找平)间距250,Ф48×3.5mm钢管作横楞间距500,φ12mm水平间距550mm竖向间距500mm对拉螺栓,螺栓用聚氯乙烯管穿套(地下室部分不用),待拆模后回收再用。
其中地下室采用φ12mm@450止水对拉螺栓螺栓。
5.3.5梁模板支撑体系
梁规格为200*390、150*450、200*950、300*550、300*450、300*400、200*600、200*500、200*450、200*400等。
梁底模、侧模都采用15mm多层板,50×100木方作背楞间距250mm,支撑系统采用落底式脚手满堂支撑,双扣件搭设(扣件的每个螺帽应拧紧,紧固力矩应达45-55kn),加横楞并利用支撑体系将梁两侧夹紧,立杆沿梁跨度方向间距700mm;梁两侧立杆间距600mm;水平杆步距1500mm,与顶板支撑连成整体。
当梁高大于700mm小于1200mm时,在梁h/2处加φ12对拉螺栓间距700mm加固。
对于跨度大于或等于4m梁,按全跨长度千分之二起拱,起拱从支模开始进行(通过调节支杆高度调整底模各部位的标高),然后见侧模和底模连成整体。
5.3.5顶板模的支撑体系
5.3.6顶板模板支撑体系
顶板模采用15厚多层板,钢管双扣件满堂支撑体系。
本工程进入标准层后层高为2.85m,立杆间距为(b)1000,步距(h)为1500。
模板下采用50*100单面刨光方木间距300。
层高4.2米楼层立杆间距800,步距1500。
如图
模板接缝处均设木龙骨,保证拼缝平整。
顶板铺设完成后及时进行标高及平整度的抽测,检查模板支撑体系的稳定性。
厨卫间降板在支撑钢管时相应的进行相应调整,并在模板铺设完毕时立即复核,使降板高度达标。
平板钢筋绑扎完毕后,在降板处支设模板,使降板处板厚得以控制。
飘窗部位采用悬挑模板进行二次浇筑。
5.3.6顶板模板支撑体系
底板后浇带支撑如下:
楼面后浇带处根据钢筋绑扎间距配置相应模板,隙缝处使用钢丝网堵漏。
地下室顶板后浇带处支撑系统使用独立配置,后浇带周边支撑系统拆除时,此处不拆除。
5.4模板的制作
5.4.1模板的制作要求
柱、梁的模板制作必须满足截面尺寸,两对角线误差小于1mm,尺寸过大的模板需进行刨边,否则禁止使用。
翘曲、变形的方木不得作为龙骨使用。
模板表面平整度控制在2mm以内,拼缝小于1mm,模板必须具备足够的刚度、强度、稳定性。
5.4.2模板加工管理:
模板加工完毕后,必须经过项目经理部技术人员、质检人员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对于周转使用的多层板,如果有飞边、破损模板必须切掉破损部分,然后刷封边漆加以利用。
5.5模板安装
5.5.1模板安装的一般要求:
竖向结构钢筋等隐蔽工程验收完毕、施工缝处理完毕后准备模板安装。
安装柱模前,要清除杂物,焊接或修整模板的定位预埋件,做好测量放线工作,抹好模板下的找平砂浆。
5.5.2模板安装要求:
(1)底板模板安装顺序及技术要点:
积水坑、电梯井模板采用12mm竹胶板按坑大小加工成定型模板。
模板固定要牢固,并用钢筋将模板拉在底板钢筋上,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模板上浮。
(2)墙体模板安装顺序及技术要点:
1)模板安装顺序:
模板定位、垂直度调整→模板加固→验收→混凝土浇筑→拆模。
2)技术要点:
安装墙模前,要对墙体接茬处凿毛.用空压机清除墙体内的杂物,做好测量放线工作。
为防止墙体模板报部出现漏浆“烂根”现象,墙模安装前,在底板上根据放线尺寸贴海绵条,做到平整、准确、粘结牢固并注意穿墙螺栓的安装质量。
(3)梁模板安装顺序及技术要点:
1)模板安装顺序:
搭设和调平模板支架(包括安装水平拉杆和剪力撑)→按标高铺梁底模板→拉线找直→绑扎梁钢筋→安装垫块→梁两侧模板→调整模板。
2)技术要点:
按设计要求起拱(跨度大于4m时,起拱2‰),并注意梁的侧模包住底模,下面龙骨包住侧模。
(4)楼板模板安装顺序及技术要点:
1)模板安装顺序:
“满堂式”脚手架→调整顶部横杆高度→架设板底排木→拼装顶板模板→拼接板、梁、墙接点→模板调整验收→进行下道工序。
2)技术要点:
楼板模板当采用单块就位时,宜以每个铺设单元从四周先用阴角模板与墙、梁模板连接,然后向中央铺设。
按设计要求起拱(跨度大于4m时,起拱2‰),起拱部位为中间起拱,四周不起拱。
(5)柱模板安装顺序及技术要点:
1)模板安装顺序:
搭设脚手架→柱模就位安装→安装柱模→安设支撑→固定柱模→浇筑混凝土→拆除脚手架、模板→清理模板。
2)技术要点
板块与板块竖向接缝处理,做成企口式拼接,然后加柱箍、支撑体系将柱固定。
5.6模板的拆除
5.6.1墙柱模板拆除
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能保证其表面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后方可拆除,拆除顺序为先纵墙后横墙。
在同条件养护试件混凝土强度达到1.0MPa,先松动穿墙螺栓,再使模板与墙体脱开。
脱模困难时,可用撬棍在模板底部撬动,严禁在上口撬动、晃动或用大锤砸摸板,拆除下的模板应及时清理模板面和大模板面板边混凝土残渣且每次进行全面检查和维修,保证使用质量。
5.6.2门洞口模板拆除:
松开洞口模扳四角的扣件和限位钢管,松动模板,可用撬棍在模板底部撬动,禁止从垂直面砸击洞口模板。
防止门洞过梁混凝土拉裂,拆出的模板及时修整。
所有洞口宽>1M时拆模后立即用钢管加顶托回撑。
5.6.3顶板模板拆除:
顶板模板拆除参考每层每段顶板混凝土同条件试件抗压强度试验报告,跨度均在2m以下,强度达到50%即可拆除,跨度大于8m的顶板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100%强度后方可拆除外,其余顶板、梁模板在棍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强度后方可拆除。
拆顶板模板时从房间一端开始,防止坠落人或物造成质量事故。
顶板模扳拆除时,不能硬撬模板接缝处,以防损坏竹胶板。
拆除的竹胶板及木方要码放整齐,并注意不要集中堆料。
拆掉的钉子要回收再利用,在作业面清理干净,以防扎脚伤人。
5.7日常模板的维护及维修
5.7.1模板使用注意事项:
吊装模板时轻起轻放,不准碰撞已安装好的模板和其他硬物;模板吊运就位时要平稳、准确,不得兜挂钢筋。
用撬棍调整大模板时,要注意保护模板下口海绵条。
严格控制拆模时间,拆模时按程序进行,禁止用大锤敲击或撬棍硬撬,以免损伤混凝土表面和棱角。
模板与墙面粘结时,禁止用塔吊吊拉模板,防止将墙面拉裂。
拆下的模板,如发现不平或损坏变形,应及时修理、平整。
模板在使用过程中应加强管理,分规格堆放,及时修理,保证编号的清晰。
拆模时要注意对成品加以保护,严禁破坏。
5.7.2竹胶板的维修:
多层板运输堆放防止雨淋水浸,竹胶板严禁与硬物碰撞、撬棍敲打、钢筋在上拖拉、振捣器振捣、任意抛掷等现象,以保证板面不受损坏;切割或钻孔后的模板侧边要涂刷,防止水浸后引起覆膜多层板起层和变形;覆膜多层板模板使用后应及时用清洁剂清理,严禁用坚硬物敲刮板面;对操作面的模板要及时维修,当扳面有划痕、碰伤或其他较轻缺陷时,应用专用腻子嵌平、磨光,竹胶板一般周转次数为9次,当拆下的模板四周破坏、四边板开裂分层时,将模板破损部分切掉四周刷封边漆,然后重复利用。
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查方法
1
基础轴线位移
5
尺量检查
2
柱、墙、梁轴线位移
3
尺量检查
3
标高
用水准仪或拉线和尺量检查
4
基础截面尺寸
±10
尺量检查
5
柱、墙、梁截面尺寸
+2、-5
尺量检查
6
每层垂直度
3
线垂或2m托线板检查
7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1
用直尺和尺量检查
8
表面平整度
3
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9
预埋件中心线位移
3
拉线尺量检查
10
预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移
3
拉线尺量检查
11
预埋螺栓中心线位移
2
拉线尺量检查
12
预埋螺栓外漏长度
+10、0
拉线尺量检查
13
预留洞口中心线位移
10
拉线尺量检查
14
预留洞口截面内部尺寸
+10、0
拉线尺量检查
第六章注意事项
6.1一般要求
6.1.1模板上架设电线和使用电动工具采用36v的低压电源。
6.1.2登高作业时,各种配件放在工具箱内或工具袋内,严禁放在模板或脚手架上。
6.1.3装拆施工时,上下有人接应,随拆随运转,并把活动部件固定牢靠,严禁堆放在脚手板上或抛掷。
6.1.4设防雷击措施。
6.1.5安装墙柱模板时,随时支撑固定,防止倾覆。
6.1.6预拼装模板的安装,边就位、边校正、边安设连接件,并加设临时支撑稳固,
6.1.7拆除承重模板,设临时支撑,防止突然整块塌落。
6.1.8在架空输电线路下面安装和拆除组合钢模板时,吊机起重臂、吊物、钢丝绳、外脚手架和操作人员等与架空线路的最小安全距离符合表8—10要求:
外电显露电压
1kv以下
1—10kV
35—1lOkV
154—220kV
330—500kV
最小安全操作距离(m)
4
6
8
10
15
6.1.9安装整块柱模板,不得将柱子钢筋代替临时支撑。
6.1.10吊装模板时,必须在模板就位并连接牢固后,方可脱钩,并严格遵守吊装机械使用安全有关规定。
6.1.11拆除模板时由专人指挥和切实可靠的安全措施,井在下面标出作业区,严禁非操作人员进入作业区。
操作人员佩挂好安全带,禁止站在模板的横杆上操作,拆下的模板集中吊运,并多点捆牢,不准向下乱扔。
拆模间歇时,将活动的模板、拉杆、支撑等固定牢固,严防突然掉落、倒塌伤人。
6.1.12拆模起吊前,复查拆墙螺栓是否拆净,再确定无遗漏且模板与墙体完全脱离方可吊起。
6.1.13雨、雪及五级大风等天气情况下禁止施工。
6.1.14基础及地下工程模板安装时,先检查基坑土壁、壁边坡的稳定情况,发现有滑坡、塌方危险时,必须先采取有效加固措施后方可施工。
6.1.15操作人员上下基坑要设扶梯。
基坑上口边缘lm以内不允许堆放模板构件和材料,模板支在护壁上时,必须在支点上加垫板。
6.1.16模板放置时不得压有电线、气焊管线等。
6.1.17大模板放置角度大干其自稳角。
6.1.18清理模板和涂刷大模板隔离剂时,必须将模板支撑牢固.两板中间保持不少于6cm的走道。
6.1.19模板拆除时严禁使用大杠或重锤敲击。
拆除后的模扳及时清理混凝土渣块。
由专人负责校对模扳几何尺寸,偏差过大及时修理。
6.1.20板、梁保证三层支撑,且支撑点在同一位置。
6.2大模板堆放要求
6.2.1平模立放满足75o-80o自稳角要求,采用两块大模板板面对板面对放,中间留出50cm宽作业通道,模板上方用拉杆固定。
6.2.2没有支撑或自稳角不足的大模板(阴阳角模、异型角模)存放于专用插放架里,存放地点硬化,平稳且下垫100-106mm方木。
6.2.3大模板按编号分类码放。
6.2.4存放于施工楼层上的大模板必须有可靠的防倾倒措施,不得沿建筑物周边放置,要垂直于建筑物外边线存放。
6.2.5平模叠放时,垫木必须上下对齐,绑扎牢固。
6.2.6大模板拆除后在涂刷隔离剂时要临时固定。
6.2.7大模板堆放处严禁坐人或逗留。
6.2.8大模板上操作平台应有护身栏杆,脚手扳固定牢固,备好临时上人梯道。
第七章计算书
墙模板计算书
墙模板的计算参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2)、《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11)等规范。
墙模板的背部支撑由两层龙骨(木楞或钢楞)组成:
直接支撑模板的为次龙骨,即内龙骨;用以支撑内层龙骨的为主龙骨,即外龙骨。
组装墙体模板时,通过穿墙螺栓将墙体两侧模板拉结,每个穿墙螺栓成为主龙骨的支点。
根据《建筑施工手册》,当采用容量为0.2~0.8m3的运输器具时,倾倒混凝土产生的荷载标准值为3.00kN/m2;
一、参数信息
1.基本参数
次楞间距(mm):
300;穿墙螺栓水平间距(mm):
600;
主楞间距(mm):
500;穿墙螺栓竖向间距(mm):
500;
对拉螺栓直径(mm):
M12;
2.主楞信息
主楞材料:
圆钢管;主楞合并根数:
2;
直径(mm):
48.00;壁厚(mm):
3.50;
3.次楞信息
次楞材料:
木方;次楞合并根数:
2;
宽度(mm):
50.00;高度(mm):
90.00;
4.面板参数
面板类型:
胶合面板;面板厚度(mm):
15.00;
面板弹性模量(N/mm2):
6000.00;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c(N/mm2):
13.00;
面板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
1.50;
5.木方和钢楞
方木抗弯强度设计值fc(N/mm2):
13.00;方木弹性模量E(N/mm2):
9000.00;
方木抗剪强度设计值fv(N/mm2):
1.50;钢楞弹性模量E(N/mm2):
206000.00;
钢楞抗弯强度设计值fc(N/mm2):
205.00;
墙模板设计简图
二、墙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
按《施工手册》,新浇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按下列公式计算,并取其中的较小值:
F=0.22γtβ1β2V1/2
F=γH
其中γ--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
t--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取2.000h;
T--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0.000℃;
V--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2.500m/h;
H--模板计算高度,取3.000m;
β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200;
β2--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0.850。
分别计算得17.031kN/m2、72.000kN/m2,取较小值17.031kN/m2作为本工程计算荷载。
计算中采用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F1=17.031kN/m2;
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F2=3kN/m2。
三、墙模板面板的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
根据《建筑施工手册》,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
计算的原则是按照龙骨的间距和模板面的大小,按支撑在次楞上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面板计算简图
1.抗弯强度验算
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M=0.1q1l2+0.117q2l2
其中,M--面板计算最大弯矩(N·mm);
l--计算跨度(次楞间距):
l=300.0mm;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q1:
1.2×17.031×0.500×0.900=9.197kN/m;
倾倒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q2:
1.4×3.00×0.50×0.90=1.890kN/m;
其中0.90为按《施工手册》取的临时结构折减系数。
面板的最大弯矩:
M=0.1×9.197×300.02+0.117×1.890×300.02=1.03×105N·mm;
按以下公式进行面板抗弯强度验算:
σ=M/W 其中,σ--面板承受的应力(N/mm2); M--面板计算最大弯矩(N·mm); W--面板的截面抵抗矩: W=bh2/6=500×15.0×15.0/6=1.88×104mm3; f--面板截面的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f=13.000N/mm2; 面板截面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M/W=1.03×105/1.88×104=5.5N/mm2; 面板截面的最大应力计算值σ=5.5N/mm2小于面板截面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1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主体 结构 模板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