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说课稿5篇.docx
- 文档编号:8757302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9.37KB
小学语文说课稿5篇.docx
《小学语文说课稿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说课稿5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说课稿5篇
《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下面我将从设计理念、教材解读、教学方法、教学预设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设计理念
在新课标指导下,我本着“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真实基础为教学起点,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目标,力求为学生创设愉悦、轻松、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和语文实践环境,引导学生立足文本语言,凸现语文本体,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弘扬人文,积淀精神;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
下面,我就“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先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
二、教材解读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文章描写我国边疆地区的一所大青树下的小学,在学校里,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服装,把学校装点得绚丽多彩;古老的铜钟,还有凤尾竹,更增添了学校的乡村气息和民族特色。
来自不同民族的学生,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孩子们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连小动物也来聆听读书和来看热闹,可见对孩子们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羡慕。
这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体现了学校团结的氛围,反映了学校的欢乐、祥和气氛。
课文中联系课文内容,配备了精美的插图。
课文层次清楚,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
除对学校美丽与团结的描写是本文的特点外,在语言表达上也很有特色。
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教学我安排两课时来完成,下面,我就具体说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
会写“晨、绒”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文中的词语。
2.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读出对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喜爱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情感目标:
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感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难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三、教学方法
基于对教材这样的理解,本课我遵循“以学定教、以人为本、以读带讲”的基本思路,在语文教学中,要讲究训练的科学性,体现训练的层次性。
我设计以下手段:
1.品味重点词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主要是让学生品味“安静”“热闹”这两个词,并注意教学方法的变化。
组织学生从“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些句子中体会当时的安静;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校园里为什么这么安静?
”,从而懂得这些表现安静的句子的含义。
在让学生体会热闹中,通过想象大家除了可以在大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外,还有可能做什么?
通过学生大胆而丰富的想象,使下课后的热闹与上课时的安静形成强烈的对比。
2.加强读的具体指导,我不赞成纯技巧的朗读指导,但是我认为建立在文章内容基础上的朗读技巧的指导还是必要的。
注意读的层次变化,从自由读到指名读,加强读的评价,再齐读,再指导。
在反复朗读中,引导感悟,激发情感。
3.强学法指导。
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
通过圈划,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通过读,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表现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比较句子,促进语感。
四、教学预设
研究了教材、确定了教法、学法,为了体现我的设计理念,我预设了以下环节。
一、歌曲引入,介绍资料。
1.播放音乐(或视频)《爱我中华》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引导交流,了解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
初步了解课文中涉及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3.导入课题,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教师配乐范读。
了解文中的有关民族。
2.初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自学生字,读通句子。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顺序。
四、自主品读,自我感悟。
五、自主学习,深入探究。
(一)抓住重点句段,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
1.“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感悟各式各样的民族服装鲜艳夺目,使学校更加美丽。
2.“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
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通过想象,感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
3.“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通过山花烂漫的环境,衬托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
(二)抓住重点句段,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团结。
1.“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感悟同学们的团结。
2.“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
”抓住“不同民族”“同一间教室”“一起”这几个词语体会孩子们虽然民族不同,但他们团结友爱,不分彼此。
(三)抓住重点句段,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欢乐。
1.“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通过感情朗读,读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的欢乐。
(四)抓住重点句段,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祥和。
1.“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
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
通过问题进行感悟:
(1)你们认为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小朋友是如何上课的?
(2)他们是这样读课文的?
(3)如果你是一根树枝、一只小鸟、一只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呢?
(4)为什么不直接写孩子们学习认真,而要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侧面烘托孩子认真学习。
——意思讲到就行)
六、总结课文,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带着赞美,带着自豪,带着骄傲美美地读课文。
七、联系实际,课外延伸。
1.为什么一个边疆的大青树下的小学会如此美丽,如此团结,如此祥和,如此欢乐?
(民族之间团结互助,是一家人。
)
2.是啊,“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我们五十六个民族手牵手,心连心,永远是一家人!
正因为我们都生活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幸福,如此欢乐!
大青树下的小学才会如此美丽,如此团结、祥和!
3.让我们一起再听《爱我中华》。
八、板书设计:
一是突出主要内容,写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特点;二是表现表达的情感自豪与赞美;三是能给孩子们直观的形象,教给孩子们整体把握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
《大自然的声音》说课稿
一、说教材。
《大自然的声音》是一篇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课文。
这篇文章应以读为本,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激情,在读中体验、品味。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订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8个会认字及相关的词语,熟练书写13个字。
了解拟声词的不同结构,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不同声音所表示的不同事物。
2.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
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及叙述的顺序,想象课文中描述过的声音,抓住重点词句感受大自然的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课文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及词语,了解拟声词的不同结构,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不同声音所表示的不同事物,积累象声词。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
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
2.课文重点是第二至第四自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知道大自然有哪些美妙的声音,并感受美妙的声音,想象文中描述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说说自己有些什么新的发现。
教学难点:
1.对文中总起句,教师应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了解句子地内容及在段落中地作用。
2.知道大自然有哪些美妙的声音,并感受美妙的声音,想象文中描述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3.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法、学法。
这篇课文浅显易懂、生动有趣,在教学中应以读为本,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入境、想象、美读、感悟,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激情,在读中体验、品味,让学生真正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1.创设情境,走进文本: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
教学中我创设了情境,让大自然带领学生聆听了一场特殊的音乐会,缩短了学生与文本的空间距离,让学生置身于自然之中,俨然是大自然中的一员,在情境中感知,体会到大自然声音的美妙,与文本产生了共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美读感悟,放飞想象:
在教学中始终以“大自然中这些声音真是太美妙了”贯串始终,重点指导学生美读课文,抓住描写声音的词,边读边思考,大胆的展开想象,有感情地读,配乐读,自由读,分组读,师生合读,全班齐读,在读中生成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感受风声的美妙,水声的有趣,动物声的快乐,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感。
3.拓展延伸,提高能力:
布置学生课后在大自然找一些新发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扩大视野,增长知识。
让学生在课内外的学习中提高语文素养。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学开始,我先向学生播放一些自然界的声音,通过欣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交流“现在是什么季节?
你是从哪里感觉到夏天已经来临?
”在交流中使学生更近一步接近文本,很自然地导入课文的学习。
(二)整体感知,扫清障碍。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两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通过同座互读,互相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在全班交流中说说自己喜欢的生字的识记方法。
对于会写字,引导学生在开火车读中,说说自己读到的字在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三)厘清文脉,了解文意。
要求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标记自然段。
看看课文中介绍了哪几种大自然的声音?
很自然地使学生了解到课文介绍了风、水、动物的声音。
在读中标注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初步接触拟声词。
以上过程为学生继续学习下文做好了铺垫。
(四)探究交流,品读感悟。
1.大胆想象,美读悟妙,感悟风的声音。
首先,播放手风琴变奏曲,教师根据节奏的变换范读相关句子,让学生在音乐的变换中体会微风和狂风带给人不同感受的对比。
然后出示相关句子,指名美读,指名赛读,男生女生合作读。
引导学生抓住“轻轻柔柔”“呢喃细语”来体会微风的温柔;“激动”“力量”“威力”体会狂风的雄壮,从而感受到风声的美妙。
通过有感情朗读读出风的美妙。
2.直观感知,美读悟趣,了解水的声音。
指导学生通过感情朗读和理解文中重点词句了解演奏会的精彩场面。
通过教师引读、配乐读、合作读来感受歌唱的绝妙。
在感情朗读中,体会“淙淙、潺潺、汹涌澎湃”感受水声变化的美妙。
真正感悟到——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3.角色体验,美读悟乐,欣赏动物的声音。
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中,还会有哪些动物的叫声?
鼓励学生模仿出相应动物的叫声。
在激发了学生极大的热情的时机,课件出示文中相关的句段,通过指名读,教师引读,同座轮读,小组赛读。
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每个角落都有歌声,快乐无处不在。
(五)探究交流,品读感悟。
教师导言——大自然的声音太美妙了,真有“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的感受。
这样吧,让我们全身心地走进大自然,静心聆听这场天籁之声的音乐会。
鼓励学生有感情地配乐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六)总结写法,拓展延伸。
1.总结全文,引导学生了解先总述后分述的写作方法。
2.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用心灵去感受那些美妙的声音,模仿课文第四自然段,把有趣的发现写下来。
(七)说板书设计。
我用课文的关键词的方法来设计板书,结构清晰,简单明了,比较简单直观,目的是引领学生厘清课文的叙述顺序,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海滨小城》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课文《海滨小城》是一篇写景的美文,全文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写的是海边美景,第二部分写的是小城美景。
这篇课文文字精美,条理清楚,应重在让学生从视觉上去感受,从文字上去懂得海边小城的好看,因此,我把这课的教学目标定为观赏为主,运用为辅,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去观赏海边美景,激起他们对大海的憧憬之情。
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课文通过大海——沙滩——庭院——公园——街道的顺序进行叙述,使学生学会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和叙述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2.熟读课文,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按照空间变换顺序记叙的方法。
3.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学习第一段的写法,从不同方面把一个地方的景色写具体。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滨和小城各有哪些美丽的景物及其特点,从中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难点。
1.理解本课是从海滨和小城两个方面来介绍海滨小城的景色的,学习这种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五、说教法。
1.观赏法:
本课目标既是观赏为主,那样教学教程中,我将观赏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从进课堂开始,带领学生观赏海边风光的图片,到分析课文时,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精美的语言。
整堂课让学生在美的画面与语言中去感受小城的美丽和整洁。
2.提问法:
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缺点,在教学中,力求做到深入浅出,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以激起学生探究交流的兴趣与信心,接着“顺承”“深化”,带出这堂课的重点与难点,逐个击破。
希望以此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从而解决重点,突破难点,达到目标。
3.练习法:
本课纵然是观赏为主,运用为辅,但也不能疏忽运用带给学生的积极作用,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两个仿写练习。
运用练习法以突破难点和反馈课堂教学效果。
六、说学法。
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
要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转变,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的对学生引导、点拔和培养。
对照教法和教学内容,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创设了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解决学生自己在学习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激发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热情,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学生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环境中阅读课文,培养了他们收集、初步处理信息的能力、自学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七、说教学程序。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借助相关图片,教师简单介绍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学习课文内容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了解大意。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课件出示阅读要求,引领学生对教材独立探究。
通过合作交流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根据课文内容划分段落。
(三)范读课文,质疑明标。
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标出不懂的内容。
听之后用简单的话说说自己的感受,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共同制定学习目标。
使学生的进一步明确了方向。
(四)学习第一至三段。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教学时应充分体现“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乃教学之宗旨也。
作为授课者,应在读上下功夫,以读代讲,让读贯穿阅读教学的整个过程,使得学生通过自读感悟,感悟文中所蕴含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在读中升华情感,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与文章产生共鸣。
在这部分课文的教学中,我以朗读为主要方法,采用默读、轻声读、集体读、个人读、感情引读等不同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在学完这部分课文后,引导学生总结学法,(读,找地点,标景物;读,抓特点,体会美;读,有感情,读出美。
)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学习第四至六段。
在第四至第六自然段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小城的公园更美”“小城的街道也美”感受小城的美丽、整洁,领略作者地点转换的写作方法及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描写的方法。
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因此,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
于是,学生的朗读自然就会带上感情色彩。
同时,我还因势利导,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这样,不仅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也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更是一次最自然的思想教育。
(五)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课文小结是全文的点睛之处,通过小结我使学生更深刻懂得海滨小城是美丽的,我们要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
(六)作业练习,丰富知识。
1.课件循环出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观赏,是学生从总体上了解课文第一部分写海滨的景象。
由远及近,先写浩瀚大海的景色,再写海滩的景观。
这部分突出景物色彩的描写,文中描绘的景物色彩斑斓:
有蓝色、棕色、银白色、灰色、金黄色、青色……这些丰富多彩的颜色,展示了海滨的美丽。
课文第二部分写小城美丽的景色。
分别描写了小城的庭院、公园、街道三处景物,突出了美丽、整洁的特点。
课文先写海滨,再写小城,把小城放在海滨这个大的背景下,更加突显小城的美丽。
2.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写一个片断。
学习第一段的写法,从不同方面把一个地方的景色特点写具体,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八、说板书设计。
本课时采用对应式的板书,便于体现出海滨小城的特点;便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记忆;体现了文章的重点,使板书真正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花的学校》说课稿
一、说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把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摆在首位。
在第二学段还要求“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学贵有疑”,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必然前提,能抓住要点,抓住关键提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种能力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课标中还强调“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
因此,本节课我注重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语言积累的意识。
二、说教材
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流畅的笔触,勾画出甜美纯净的儿童世界。
顽强活泼而且具有丰富细腻想象力的孩子,在看到六月里雷电交作、风雨交加之后青草地上冒出的花儿时,就在自己想象的天空里自由驰骋起来。
他把未冒出地面的花儿想象成地下学校上学的孩子们,在墙角旮旯冒出来的零星小花是犯错误被罚站的小孩儿,大雨来时,花儿们便衣着鲜艳地冲出学校度假了,而花儿们这么急切地生长是因为要回家找他们的妈妈。
作者巧妙地从孩子的眼中叙出花儿们的活泼、可爱、美丽、向上,充满了儿童情趣。
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朗读指导,读出花孩子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勇敢坚强、活泼向上、童真童趣。
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认读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2.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质疑、表达、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养成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
2.体会课文丰富细腻的想象。
三、说过程
(一)谈话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的伊始通过“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的谈话式导入,激发学生对花儿学校的兴趣。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鼓励学生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标出小结,进行质疑。
旨在引导学生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引导学生抓住要点、抓住关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种质疑能力对学生的阅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细读解疑,深入理解。
引导学生通过细读文本,解决疑问,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情感体验,结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结合活动与练习中的“默读课文,讨论及交流”和想象涂画的内容,体会花儿们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积极向上。
(四)品读感悟,积累语言。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感受作者的语言风格,并积累文中的好词、好段。
力争熟读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五)拓展想象:
想一想,在花儿学校里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
说一说,写一写,小练笔。
看谁想得奇妙,写得美妙。
(六)感悟积累:
轻声朗读课文,再次体会课文优美的意境。
熟读课文一、二、六自然段,背诵下来,积累优美的词语。
(七)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希望你们也能用童心感受生活,用你们童真童趣的语言记录这美丽的世界。
四、板书设计
把课文的内容用精炼、简洁的词语进行概括性的说明。
这样,简单明了,条理性强,脉络清晰,有助于学生理清文章线索。
既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又反映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金色的草地》说课稿
一、说教材
《金色的草地》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的是生活在乡下两个小朋友的故事。
课文先讲兄弟两个在住处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
课文接着写了“我”无意中发现草地的颜色在不同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再仔细观察,又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
最后作者总结全文,可爱的草地和有趣的蒲公英给他们生活带来了快乐,还给他们带来了探索发现的喜悦。
课文描写“我”和弟弟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情节真实生动,使人不由自主地产生会心的微笑;课文结尾以孩子的眼光和心理,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讲了蒲公英颜色昼夜发生的变化及进一步抒发了自己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本文语言优美平实,内容也较简单,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体验“美”的好教材。
这篇课文意境优美,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真童趣。
课文不仅为我们再现了俄罗斯乡下金色草地的神奇和美丽,让我们体会到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而且还向孩子们渗透了观察、了解自然的意识和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由于本课是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对课文内容初步的感悟能力,遇到疑问也有了一些初步的理解分析能力。
根据这样的学情和课标对本学段的具体要求,我预设了以下的学习目标:
1.知能目标:
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课后“蒲、英、盛、耍”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词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