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蒙山中学初三初三化学上册期中综合试题.docx
- 文档编号:8756367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406.64KB
上海蒙山中学初三初三化学上册期中综合试题.docx
《上海蒙山中学初三初三化学上册期中综合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蒙山中学初三初三化学上册期中综合试题.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蒙山中学初三初三化学上册期中综合试题
上海蒙山中学初三化学上册期中综合试题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蒋争凡教授研究组发现,锰离子是细胞内天然免疫激活剂和警报素。
在元素周期表中锰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为25B.属于金属元素
C.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5D.相对原子质量为54.94g
2.锌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必须微量元素。
下图为锌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锌属于非金属元素B.锌原子的中子数为30
C.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gD.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Zn2+
3.下列各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4.宏观辨识和微观剖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及化合价均未发生改变
B.参加反应的
和
的微粒个数比是4:
3
C.反应涉及到的物质中,
是由原子构成的单质,只有
属于氧化物
D.该反应生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质量比时3:
20
5.“天宫二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作催化剂将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
已知Fe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则Ni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B.+2C.+3D.+4
6.对于下列几种化学符号,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H②Fe2+③Cu④P2O5⑤Fe3+⑥NaCl
A.能表示一个分子的是①④⑥
B.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是③④⑥
C.②⑤的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D.④中的数字“5”表示五氧化二磷中有5个氧原子
7.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B.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C.空气中氧气质量占空气质量的21%D.空气中的氧气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8.已知A+3B=2C+3D中,已知2.3gA跟4.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
又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23B.46C.92D.96
9.在一密闭的容器中,一定质量的碳粉与过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容器内各相关量与时间(从反应开始计时)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10.如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
B.生成物不属于空气质量标准监控对象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质量比为7:
22
11.硒元素有防癌抗癌作用。
硒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及硒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数值为4
B.硒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硒原子的质子数为34
D.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
12.下列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
A.
B.
C.
D.
13.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粒子共能表示四种元素
B.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c、e
C.图中b粒子的化学符号为Mg2+
D.图中d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14.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物与生成物共有3种物质B.反应后原子个数增多
C.该图可示意CO与O2的反应D.反应物中元素的化合价都为0
15.下列对化学用语中“2”所表示意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A.Ca2+中的“2”表示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B.H2中的“2”表示两个氢离子
C.2Mg中的“2”表示两个镁元素
D.2NH3中的“2”表示2个氨分子
16.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B.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CO能与许多金属氧化物反应
C.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D.水墨画可长久保存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17.苏州盛产杨梅。
杨梅中含有丰富的叶酸,对防癌抗癌有积极作用,其化学式为Cl9Hl9N7O6。
下列有关叶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叶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1g
B.叶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C.叶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质量比为19:
19:
7:
6
D.叶酸由19个碳原子、19个氢原子、7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
18.硒元素具有抗衰老、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功能。
在硒的一种化合物硒酸钠(Na2SeO4)中,硒元素的化合价是
A.-3B.+6C.+4D.+7
19.下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
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A.①变红,③不变红
B.④变红,③不变红
C.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
D.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
20.质量相等的两份氯酸钾,只向其中一份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同时放在两只试管内加热。
下列有关放出氧气质量(g)与反应时间(t)关系图象(图中是a纯氯酸钾曲线,b是混有二氧化锰的曲线)其中正确是
A.AB.BC.CD.D
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
21.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干燥、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
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氧气,请回答:
①装置A中所标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②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填写仪器序号字母)。
③生成氧气的时候,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如果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备并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某实验小组所选用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E→D→C,请回答:
①写出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
②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
③若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装置F,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2.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2)若用装置B收集氧气,进气口应为____________端(选填“a”或“b”);
(3)对比装置C和D,可以得出关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连接A、E、F进行实验,A中所加药品不同,F中所加药品相同.
①若实验时E中蜡烛熄灭,F中溶液变浑浊,则E中现象说明A中产生的气体所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实验时E中蜡烛燃烧更旺,F中溶液变浑浊,则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3.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推断物质的组成是认识物质的一种方法。
研究水的组成就是利用了这种方法。
电解水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1)经检验,电解水只生成了氢气和氧气,确定了水是由_____和_____组成的结论,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是_____。
(2)已知相同状况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具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由于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
1,推求出水分子中_____和_____的个数比为2:
1,经进一步科学确认,得出水的化学式为H2O。
(3)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该反应中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_____。
(4)相同条件下,氢气和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相同的,每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气体的质量如下:
气体
氢气
氧气
每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气体的质量
1.63×10﹣3g
4.34×10﹣3g
则相对更易溶于水的气体是_____;由此你认为在水的电解过程中,生成氢气、氧气的体积比可能_____2:
1(填“大于”或“小于”)。
24.实验室现有氯酸钾、稀盐酸、过氧化氢溶液、石灰石和二氧化锰及以下仪器,请用所给药品和仪器完成下列问题:
(1)图1是某同学利用塑料瓶和其他用品设计的制备气体的装置。
①铜丝网内的固体药品是_________;②该装置在操作上的优点是:
便于_______,利用图2中的仪器也可以组装具有相同优点的制备装置,你选用的仪器是_______(填字母)。
(2)补充一种仪器__________(填名称),并用上述药品及图2中的H和_____________(填字母)来制备一种气体,产生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3)若用图3装置收集和验满O2,应将______________放在________(填“b”或“a”)导管口来验满。
(4)某同学用图4装置收集并测定CO2的体积。
①请把图4装置补画完整____________;②若图4中没有装满水,对收集的气体成分__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影响。
(5)通过对比分析图5中实验①②的现象,证明CO2能与水反应,则观察到现象是_______
25.现有以下常见化学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
(2)可用作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或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序号),其中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用CO气体还原CuO的实验应选____装置(填序号),原因是_______。
(4)装置⑥可以用于气体的收集,请用图中“a”或“b”填空:
当收集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的CO2气体时,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应从_______通入。
当收集难溶或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如H2、O2、CH4)时,采用排水法收集,先将集气瓶装满水,再将气体从_______通入;若要将瓶中气体导出,应将水从_______充入。
(5)实验室常用块状硫化亚铁固体与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H2S)。
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硫化氢气体,仪器B是圆筒状玻璃容器(带密封盖),底部放有带孔塑料隔板,其他夹持装置已略去。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往A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关闭止水夹,将A容器适当上移或下移,若_______,则气密性良好。
②制备硫化氢气体时,块状硫化亚铁固体先放在_______(填“A”或“B”)容器中,连接好装置,打开止水夹,然后_______。
26.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装置如图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
a_____;b_____。
(2)实验室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和收集装置是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
装置A试管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_____。
收集完气体后,检验氧气的方法是:
_____。
(3)装置B与D组合,可以制取多种气体:
①制取氧气,所用的药品是_____和_____。
②若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③用D装置收集气体,其原因是_____。
④在用B装置制取气体时长颈漏斗下端应伸入液面以下,原因是_____。
27.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
(1)量取8mL稀硫酸,应选用________
(2)胶头滴管用过后应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烧瓶制取蒸馏水时,烧瓶的底部应垫放___________
(4)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先把玻璃管的一段____________
(5)实验室用如图装置制备氧气用于性质实验。
欲调整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应调节图中A、B、C哪个旋钮:
______
28.(实验回顾)18世纪末,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里和卡文迪许把“易燃空气”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后盛在干燥、洁净的玻璃瓶中,当用电火花点火时,发出震耳的爆鸣声,且玻璃瓶内壁上出现了液滴。
一年之后,拉瓦锡重复了他们的实验,并做了一个相反的实验:
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枪管,得到了“易燃空气”。
这里的“易燃空气”是指_____,拉瓦锡通过上述实验得到的结论是_____。
(实验重现)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体验科学家们探究的过程,在创新的基础上,在实验室中重做了上述两个实验,做法如下:
实验1:
水的通电分解实验,如图1所示,接通电源,看到了两电极上开始产生气泡,一段时间后两玻璃管内的现象是_____。
实验2:
“易燃空气”与氧气混合后的点燃实验。
实验室现有过氧化氢溶液、氯酸钾、二氧化锰、稀硫酸、锌粒和图2所示的常用仪器。
(1)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较多量的“易燃空气”,且可以随时补充液体,你选择的仪器有_____(填序号),药品是_____,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
(2)该兴趣小组的同学把“易燃空气”与氧气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盛在干燥、洁净的玻璃瓶中,用电火花点火,顺利完成上述实验。
(3)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决定利用制得的“易燃空气”和空气继续进行探究,他们取7支试管,依次盛水90%(体积分数)、80%、70%……再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易燃空气”,而后分别把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的火焰,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序号
1
2
3
4
5
6
7
“易燃空气”体积分数(%)
90
80
70
50
20
10
5
空气体积分数(%)
10
20
30
50
80
90
95
点燃现象
安静燃烧
安静燃烧
弱的爆鸣声
强的爆鸣声
强的爆鸣声
弱的爆鸣声
不燃烧不爆鸣
分析表中信息可知,在混合气体爆炸范围内,“易燃空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所以我们在点燃“易燃空气”之前必须要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D
解析:
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A、原子序数为25,故A正确;B、属于金属元素,故B正确;C、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5,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故C正确;D、相对原子质量为54.94,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故D错误。
点睛∶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
2.D
解析:
D
【解析】
A、锌的汉字名称偏旁是“钅”字,锌属于金属元素,错误;B、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锌的原子序数30,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锌原子的核电荷数、质子数为30,不是中子数是30,错误;C、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符号是“1”,不是“g”,常省略不写,错误;D、根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锌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Zn2+,正确。
故选D。
点睛:
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
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3.A
解析:
A
【解析】
A.图中含有一种物质的分子,属于纯净物,该物质的分子中含有两种原子,属于化合物;
B.图中含有三种物质的分子,属于混合物;
C.图中含有一种物质的分子,属于纯净物,该物质的分子中含有一种原子,属于单质;
D.图中含有一种物质的分子,属于纯净物,该物质的分子中含有一种原子,属于单质.
【点睛】化合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分子中含有不同的原子。
4.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分别是镁和二氧化碳,生成物分别是氧化镁和碳,反应的方程式是:
2Mg+CO2
2MgO+C,由此可知:
A、由方程式可知,碳元素从CO2转化为C,镁元素从Mg转化为MgO,碳元素和镁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故错误;B、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
和
的微粒个数比是比为:
2:
1,故错误;C、反应涉及到的物质中,
是金属镁,由原子构成的单质,
和
都属于氧化物,故错误;D、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质量比是12:
[2
(24+16)]=3:
20,故正确。
故选D。
5.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由题干可知,Fe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而氧元素的化合价一般为-2价,若设Ni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原则得:
x+(+3)ⅹ2+(-2)ⅹ4=0,x=+2,故B选项符合题意
6.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元素符号的意义:
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③金属、稀有气体、某些固态非金属单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还表示该元素的单质;
离子符号书写:
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带电荷的数值,数字在左,正负号在右;化学式书写:
显正价的元素其符号写在左边,显负价的写在右边,化合价的绝对值交叉约减,得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数字为1时不写;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
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Fe2+、Fe3+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原子变成离子的过程中原子核不变,故质子数不变,Fe2+、Fe3+质子数相同。
7.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得到氧气,正确;
B、空气污染物包括: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正确;
C、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错误;
D、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正确。
故选C。
8.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D的质量为:
2.3g+4.8g-4.4g=2.7g,设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
则
=
,解得x=46,故选B。
9.A
解析:
A
【解析】
一定质量的碳粉与过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A、气体的分子数不变,C+O2
CO2,故A正确;B、气体的质量应增加,故B错误;C、氧气是过量的,固体质量最终应变为零,故C错误;D、任何一个化学反应都必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D错误。
10.C
解析:
C
【解析】
由题目所给信息判断该反应为:
2CO+2NO=2CO2+N2,通过该反应将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减少有毒气体的排放。
生成单质为N2,故A正确;
空气质量标准监控对象为: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臭氧,故B正确;
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故C错误。
两者的质量比为:
14×2∶2×(12+16×2)=7∶22。
故本题选C。
点睛:
注意把握反应特征及物质的性质。
11.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34=2+8+18=x,x=6,说法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
B、硒带“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说法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
C、由硒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可以看出:
圆圈内的数字是34,则硒原子的质子数为34,说法正确。
故符合题意;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说法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D
解析:
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知,A.B.C.均正确。
D.应左物右码,故D错误。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13.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a和e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图中共表示4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c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8,为原子;e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b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镁离子;化学符号为Mg2+,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图中d粒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小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A、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物与生成物共有3种物质,故A正确;
B、由微粒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故B错误;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不能示意CO与O2的反应,故C错误;
D、反应物属于化合物,元素的化合价都不为0,故D错误。
故选A。
15.D
解析:
D
【解析】
A、Ca2+中的“2”表示一个钙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错误;B、H2中的“2”表示一个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错误;C、2Mg中的“2”表示两个镁原子,错误;D、2NH3中的“2”表示2个氨分子,正确。
故选D。
点睛:
掌握化学符号中不同位置的数字表示的含义是解题关键。
16.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故A说法正确;
B、CO具有还原性,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CO能与许多金属氧化物反应,故B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故C说法错误;
D、水墨画可长久保存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17.B
解析:
B
【解析】
A、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错误;B、叶酸分子中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大于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故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正确;C、叶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质量比=
=228:
19:
98:
96,错误;D、一个叶酸分子是由19个碳原子、19个氢原子、7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错误。
故选B。
18.B
解析:
B
【解析】
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硒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1)×2+x+(﹣2)×4=0,则x=+6价。
故选B。
点睛:
掌握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是解题关键。
19.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二氧化碳能使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变红,不能使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变红,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故选D。
20.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催化剂只是改变了化学反应速率,根据氯酸钾制取氧气的特点,不加催化剂时产生氧气的速率慢,加入催化剂后产生氧气的速率加快,因为b加入了二氧化锰,但a没加,所以在速率−−时间关系图上,b的斜率应该比a大,因为氯酸钾的质量相等,所以a与b产生氧气的质量是相等的,因为氯酸钾在一定温度下才能分解,所以初始阶段没有氧气生成,故选C。
【点睛】
图像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位置、变化趋势、终点位置是否正确。
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
21.分液漏斗A→D→C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水蒸气或干燥气体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
【分析】
【详解】
(1)①仪器a是分液漏斗,故填:
分液漏
解析:
分液漏斗A→D→C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水蒸气或干燥气体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
【分析】
【详解】
(1)①仪器a是分液漏斗,故填:
分液漏斗;
②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浓硫酸有吸水性,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要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氧气,仪器的连接顺序为:
A→D→C;故填:
A→D→C;
③生成氧气的时候,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
;
(2)①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故填:
CaCO3+2HCl=CaCl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海 蒙山 中学 初三 初三化学 上册 期中 综合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