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docx
- 文档编号:8754673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4
- 大小:20.97KB
大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docx
《大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
大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
以下是关于大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大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
同伴交往指的是同伴之间通过接触而产生的相互影响的过程。
同伴关系不仅是人际关系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且它在儿童社会化和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幼儿来说,进入幼儿园后他们开始试探着与同龄伙伴平等交往,这样有利于他们形成自尊、自信、活泼开朗的性格,有利于促进其社会化及心智的发展。
人的交往合作能力也应该从这一时期就开始着手培养,对克服纠正幼儿的缺点具有重要作用,鉴于笔者从事幼教工作的实际,对教师如何培养大班幼儿交往能力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大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存在的现实问题:
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培养幼儿与同伴的和谐关系是每个家长和教师的共同责任和心愿,然而从现实问题入手,幼儿同伴交往的现状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同伴交往中幼儿存在着攻击性行为,主要表现为骂人、打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损坏别人的活动成果等。
攻击性强的孩子非但不能满足他们自身的需求,反而增添了许多不安全的因素。
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其他幼儿产生了回避、拒绝的心理。
随着道德感的发展,他们不喜欢和那些在他们看来“干坏事儿”的“坏孩子”玩。
第二,幼儿在合作性游戏中总会因规则不统一、角色
分配不称心、玩具使用不合理等诸原因而发生矛盾、冲突与对抗。
第三,孩子们活动时都喜欢和能力强的幼儿在一起,因为他们能促进活动向更高层次发展。
能力差的孩子在活动中非但不能出谋划策,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有时甚至显得笨手笨脚,故此遭到同伴的“排斥”.
第四,在幼儿时期幼儿普遍存有爱美倾向。
干净、漂亮能迅速吸引对方,使交往的对方产生亲近感。
反之,如果幼儿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穿着不够整洁,则遭到排斥。
第五,不同家庭结构存在幼儿交往经验上的差异性,家长的抚养方式,过度包办,使幼儿的交往实践得不到锻炼,导致幼儿间社会性发展的不平衡性。
第六,当前在儿童同伴交往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以自我为中心。
二、大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未来社会需要我们的下一代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
而幼儿期是社会性萌芽时期,喜欢伙伴;但同时由于心理发展又处于“自我为中心”的阶段,由于缺乏经验不知道如何与别人正确的交往,交往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冲突,具体的原因如下:
第一、大班的幼儿已有想与人交往的意识,他们喜欢同伴和集体的游戏,但由于幼儿年龄心理特点是“自我为中心”,加之独生子女的优越地位,使得他们之间难以就某一问题达到共识,且互不相让,不愿意向对方妥协。
两者互相冲突的矛盾结果,就是攻击或争吵的现象。
第二、现在的孩子都是独子,他们与成人相处的时间长,成人总是习惯顺从孩子的意愿,满足他们的欲望。
当同龄人之间进行活动时,都想得到最好的。
第三、现在的家庭住宅都是单门独户的,限制了幼儿之间的交往,也限制了幼儿的活动空间。
再加上电视、VCD、电脑丰富多彩的内容,更是影响了幼儿的交往机会,使幼儿不知如何与人交往合作。
第四、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和爱惜,当孩子要与同龄人交往时,往往担心自己的孩子会吃亏或委屈,就限制或减少孩子的交往。
三、对大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培养的对策:
儿童交往的需要是与生俱来的。
儿童也只有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才能真正得到孩子式的兴趣和欢乐,他们的社会性才能得到逐步发展。
要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意识和技能,幼儿园不仅是孩子活动的天堂,交往的场所,也是对幼儿进行交往、合作技能培养的最佳场所。
因此,老师只能循序渐进、分类指导、各个击破、才能达到事半功倍整体推进:
第一、利用身边的人和事,设身处地的诱导是交往能力培养的基础:
颜颜是个个性和口语表达能力比较强的孩子,但在动手能力方面比较欠缺,在操作活动时,只要看到比自己好的作品就“破坏”,常常引得同伴的埋怨,老师的批评对他的教育似乎起不到效果。
有次,颜颜与陈谦在结构区建构一辆很有创意的汽车,我及时地表扬了他。
颜颜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十分自豪。
当他们在为自己建构的汽车做最后的工序时,培豪的汽车缺少一个轮子就趁颜颜在寻找玩具时卸他们汽车的轮子,在卸轮子时把汽车弄坏,一看到自己的汽车坏了,颜颜就与陈陈争吵起来,而且哭得特别的伤心。
看到这情景,我有意说:
“你很伤心哦?
”颜颜说:
“我是很伤心,这是我和陈谦一起拼的汽车,培豪把它弄坏了,我当然很伤心。
”“真可惜,这么漂亮的汽车坏了,是会伤心的。
不知道你以前把小朋友的东西弄坏了,他们会不会像你一样的伤心?
”“肯定也会伤心。
”……通过交谈,我让颜颜体验了别人被他“破坏”作品时的心境。
这样,通过这种移情的教育方式,逐步改变了他以往“妒嫉”的心理,也使他逐步懂得珍惜和尊重别人的劳动,学会了与人和谐相处。
再如,班上有二个幼儿在纠纷时,一个孩子打到另一个孩子的鼻子,流了鼻血,这时,许多的孩子就开始起哄:
“该死了,叫老师不让回家。
”“打110,叫公安局来抓你。
”“叫老师中午不让你吃饭。
”等等。
看到孩子一副“幸灾乐祸”的表情和“落井下石”的心态,我组织大家讨论:
“如果你做错了事,你希望得到老师和小朋友的批评还是谅解?
为什么?
”大家的回答都希望得到谅解,也保证下次不会在犯。
老师有意的说:
“不是吧,我刚才听到的好像不是这样,要不xxx小朋友做错了事,你们都要求老师对他进行惩罚,甚至要求老师不让他回家。
”听老师怎么一说,大家都你看我,我看你,低下了头……
第二、让幼儿在交往合作中感受到愉快的体验是交往能力培养的关键。
我们知道,交往、合作的动机性是个体愿意与别人接触、活动、合作并得到接纳、认可的动机,人在与别人交往合作的过程会感到愉快,否则会感到寂寞和孤独的。
幼儿喜欢和同伴一起交往也是基于这种心理的需要。
在幼儿的活动中,老师需要更多的注意积极的社会行为,注意通过每次活动,让幼儿充分感受与同伴交往带来的乐趣和满足,从而激发幼儿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
例如:
分组活动能使幼儿体验到同伴多样的兴趣、情感、智慧和集体协作的力量,能经常考虑到共同的需要和目标,增强集体责任感。
如结构游戏“快乐的动物园”、“美丽的社区”;组画“神奇的海底世界”“我设计的汽车”等,当幼儿看到一幅幅通过交流合作完成的美丽作品时,那种美好的情感体验和自信心、自豪感悠然而起;提高幼儿在交往合作中的愉快体验。
如,在科学游戏《气球吃什么?
》的活动中,我给幼儿每人一只气球,要求他们想办法不但要给气球充气,还要不让气球里的空气溜走。
幼儿根据经验用绳子绑。
刚开始,大家想到的都是自己绑气球,结果发现气球还没有绑紧,气球里的空气都溜走了,他们请我帮忙,我让他们自己想办法。
经过数次的失败后,有的孩子就商量一起合作:
一个抓住气球,一个绑,结果可想而知了。
当看到他们开心的在玩顶气球的游戏时,我也感受到了他们合作所带来的乐趣。
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不仅帮助幼儿逐渐习得交往合作的策略,也体会了合作的快乐和必要。
第三、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是培养交往能力的根本:
在实际工作中,幼儿在游戏时也经常出现交往缺失,如有的是自己玩自己的,有的虽坐在一起却很少相互合作和交谈,甚至还会有一部分孩子因为争抢玩具而出现吵闹现象。
遇到这些情况,我采取了一系列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方法促进幼儿学会交往。
利用平日合作好的小朋友为大家讲一讲他们合作的方法,请大家参观他们合作后完成的作品。
同时利用故事、诗歌的形式,如《人多力量大》、《我们的小手真能干》等让孩子们理解合作的重要性。
在游戏活动中看到合作的好现象时,在总结时我一定会讲给大家听,同时还经常请小朋友们来讲一讲“你今天跟谁合作了,做了什么?
”“你们是怎样合作的?
”“为什么要合作呢?
”等等,帮助幼儿树立合作意识。
有了合作就会有交往,就会学习商量着解决问题,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也掌握了新的交往技能。
但是许多孩子都愿意自己玩儿,不愿意等待,不愿意互相谦让。
针对这些情况,我设计了象“趣味接龙”、“你拼完了我来接”等游戏放在语言区或益智区,首先请两名幼儿玩儿,这样你一个我一个就玩开了。
若游戏特别好玩儿,三、五人都来玩了怎么办?
我告诉孩子们:
“谦让也是一种本领,小朋友们掌握了这个本领,那么你的好朋友就会越来越多。
”我设计了孩子们在交往中学会谦让,又在相互的谦让中懂得了如何去交往。
同时,在游戏中教师会制定一些基本规则,而孩子们也会根据当时实际情况自己制定一些新的、临时性的规则,所有这些都需要参加游戏的孩子来遵守,否则就会出现矛盾。
遇到这些情况,我会提醒幼儿严格遵守规则,让他们知道遵守规则是玩这个游戏时必须做到的,从而帮助孩子们将活动继续进行下去,以便更好地完成活动内容。
第四、正确对待幼儿交往冲突,帮助幼儿克服交往障碍,是培养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孩子们发生交往冲突和障碍时,我觉得作为教师不要急着参与评价和硬性指导,要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孩子们通过争论、评价、以及七嘴八舌的讨论等都会学会交往的新技能。
孩子们在交往中发生冲突是很正常的,因此我在处理幼儿交往冲突时经常采取冷静、淡化的态度,鼓励和启发幼儿自己解决问题,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交往。
比如,有一天玩活动区时,建筑区的楠楠跑来告诉我说东东不让他搭房顶还拆了别人的建筑,委屈得眼泪都快出来了。
而东东见楠楠来告状,也不知所措地站在那儿。
我问清了情况,知道是两人意见不一造成的,当时我就故意轻描淡写地说:
“这么个小问题呀,你们商量一下怎么解决吧,我想用不着我帮忙,对吗?
”说完用鼓励的眼神看着他们,他俩互相看了一眼:
“那好吧”.过了一会儿他俩兴奋地拉我去看,嘿,一座很漂亮的大厦建成了。
试想如果我当时强制性地批评楠楠或东东,或者是主观上提出指导意见,那么我想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件好作品,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失去交往的机会。
第五、举办亲子活动,增加交往的机会是培养交往能力的平台。
愉快的交往经验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增强又会引发更强的交往主动性,两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亲子活动深受家长和孩子们的喜爱。
在家长的陪同下幼儿心情愉快,情绪放松,在活动中能大胆地表现自己,大方地与人交往。
因此,亲子活动也为幼儿创设了愉快的交往机会,是提高交往能力的最有益的活动之一。
我们在进行“小小蛋儿把门开”的主题活动时,开展了“有关蛋的”亲子探究活动,邀请家长参加我们的活动。
孩子兴奋地在展台前,向家长和小朋友介绍“各种各样的蛋”及蛋制品,和小伙伴一起学一学“蛋宝宝滚一滚”,一起探究怎样让“蛋宝宝”站起来,在家长的帮助下,煎一个鸡蛋送给好朋友吃等。
在这样的活动中,他们是活动的主角,教师和家长是配角。
无拘无束的他们感到特别有趣,无形中孩子们既扩大了自己的交往范围,同时又享受到快乐,并体验到交往的乐趣及同伴之间的友好相处、互相帮助的快乐,从而发展了交往能力。
第六、家园配合,强化幼儿良好的交往技能合作性行为是提高交往能力的必由之路。
苏霍林斯基说过:
“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
”社会行为的学习,交往合作技能的培养是一个长时间的连续过程,家长和教师只有一致要求,共同培养,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首先,我们与家长有很好的沟通,让家长了解交往合作技能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家长自觉地参与到教育中。
其次,指导家长教育的方式,让家长在家庭中有意识的培养。
如邀请友伴来家里做客,注意观察孩子是如何与别人交往,交往技能如何,在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
由于现在的孩子都是独苗苗,家长比较少机会看到、了解到自己的孩子在群体中交往与合作等方面的能力,我们就协助家委会组织家庭春游或秋游,一方面陶冶情操,感受大自然的美;另一方面让家长观察自己的孩子在群体中交往与合作的能力表现如何。
第三、指导家长当孩子表现出良好的交往技能和合作性行为时,成人要用抚摸、拥抱、奖励等形式对孩子进行肯定,使孩子的交往与合作行为得到强化,既培养了幼儿的独立性,也增进了与人交往的能力。
第四利用家长开放日、上门家访等形式,与家长交流。
要求家长适当地让孩子“参政议政”,不要总认为孩子小,总是摆出“长道尊严”的面孔来对待孩子,其实家庭中的大事,孩子可以知道的应该让孩子知道,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家庭的一成员。
特别是涉及到孩子的问题,更应想到孩子,听听他们的想法和意见。
要提供更多的交往机会:
如应适当地带孩子进入自己的社交圈;外出作客时,尽可能带孩子参加;如家中有客来,要让孩子参与接待,让座、倒茶、谈话……不要一味地将孩子赶走,要创造平等和谐的交往氛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
“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如何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如何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是我们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总之,要提高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既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光凭说教就能达到目的的,而是需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为孩子创设各种交往合作的环境,并进行细心的引导与指导。
只有这样,才能结出累累硕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班 幼儿 同伴 交往 能力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