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培养工作总结.docx
- 文档编号:8751667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5.04KB
研究生培养工作总结.docx
《研究生培养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生培养工作总结.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研究生培养工作总结
研究生,培养,工作总结
篇一:
研究生培养工作总结
抓内涵促发展大力提高我校学科与研究生教育水平
——研究生部、研工部XX年工作总结
XX年,研究生部、研工部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坚强领导下,在机关各部门、各学院的支持与配合下,紧紧围绕学校“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提高培养质量为根本目标,大力加强学科和人才培养内涵建设,稳步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深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优化研究生成长成才环境,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学科建设新成果不断涌现,内涵建设不断深化
获“十二五”省高校重中之重一级学科、重中之重学科、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各1个,省重点学科11个,数量位于全省前列。
1.学科平台建设有了重大突破,学科层次和水平再上新台阶。
为了实现学科的新一轮科学发展,一年来学校注重学科内涵建设,统筹规划,积极组织“十二五”省各级重点学科的申报工作,“纺织科学与工程”获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生物学”获省重中之重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机械工程”正在评选中);“应用经济学”获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企业管理、设计学、应用数学、凝聚态物理、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植物学、流体机械及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材料学、岩土工程等11个学科获省高校重点学科,为“十二五”我校实现新一轮学科交叉、寻找新的生长点、学科建设再上新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2.多渠道争取支持,学科建设条件得到加强。
在省重中之重学科、重点学科建设经费资助的基础上,积极拓展经费渠道,“服装与产品创新设计平台建设”获XX年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流体机械及工程”和“心理学学科建设”项目获XX年资金支持,经费总额405万元,进一步夯实了我校学科建设的基础。
3.加强评估,规范管理,学科建设的基础得到夯实。
对学校各类学科建设项目实施科学管理,我校“区域经济学”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应用化学与生态染整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省重中之重学科顺利通过省教育厅的验收。
对“材料学学科二期—功能性纤维实验室”、“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纺织服装计算机视觉检测实验室”2个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
术学科—物联网研究基地建设”、“美学-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涉海材料与纤维交叉学科建设”3个浙江省提升地方高校办学水平专项资金建设项目进行了检查。
同时,积极组织18个学科参加教育部学位中心的第三轮学科评估,正在进行中。
4.严格导师遴选条件,提高并扩大导师队伍的质与量。
今年进行了新一轮的导师遴选,新增博士生指导教师11人,学术型硕士生指导教师122人,专业学位硕士生指导教师75人,进一步扩大了我校研究生导师队伍,为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开展导师招生资格审核工作,实现职岗分离,确认498人具有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实行导师岗位制,进一步强化导师负责制。
对新增指导教师开展上岗培训,明确导师在研究生的学习指导、思想教育、生活指导等方面的责任,明确培养程序,强化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进一步增强研究生导师责任意识。
三、招生制度改革持续推进,招生规模继续突破
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实施优质生源工程,推进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
本年度共招收各类研究生达1006人,招生规模继续突破。
招生工作安全有序,全程零纰漏、零投诉。
5.招生规模继续突破。
在学校领导的积极努力下,积极争取研究生招生指标,招收规模继续突破。
今年招收博士研究生招生24人(较去年增长9%,全国平均增长3%);学术型硕士研究生617人(与去年基本持平,全国平均下降5%);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334人(较去年增长75%);非全日制工程硕士20人,研究生课程进修班3人,留学生8人。
今年各类研究生总人数1006人,其中学历教育研究生人数较上年度增长13%,招生人数和增长幅度均位于全省前列。
6.实施优质生源工程。
学校将“985”、“211”重点高校生源录取率作为学院年终考核的重要指标,积极与浙江大学、东南大学、东华大学等生源较好的高校联系组织调剂生源,鼓励导师以学术声望吸引高质量考生,全年共录取43名985、211高校生源。
加大对考生综合素质、发展潜能方面的考核力度,进一步扩大导师(组)在招生中的决定录取权,修订《浙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与录取工作实施办法》,将复试权重提高到50%,“综合面试”、“业务课笔试”、“外语听力及口语测试”三个环节有一个环节成绩不满60分,实行一票否决制。
加大接收推免生的力度,强化硕博连读制度,提高硕博连读生在博士生中的比
例,今年共招收硕博连读研究生2人,录取XX级推免硕士研究生32人,XX级推免硕士研究生36人,保证研究生学习和科研的延续性。
7.改革招生指标配置方式。
推动招生指标向培养质量高、学术水平突出、科研能力强的导师倾斜,修订《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方案》,以科研经费、研究成果作为学院指标分配的重要因素,同时与导师规模、生源状况、培养质量紧密挂钩。
拓宽招生专业和领域,我校XX年博士招生专业共有2个一级学科、4个自设二级学科覆盖5个学院,XX年硕士招生专业13个一级学科、41个二级学科专业覆盖12个招生学院,鼓励更多的学科采用一级学科招生培养方式,招生考试的自命题科目更加科学。
8.加强招生宣传的力度。
学校通过教育部官方网站、中国教育在线、中国青年报等媒体开展强大对外宣传;赴山东、河南、甘肃、湖南、黑龙江等地参加招生现场咨询会,发放宣传资料30000余份;在分析我校优质生源地构成的基础上,结合学科特点,先后赴嘉兴学院、台州学院、丽水学院、湖州师范学院等省内高校进行了招生宣传;各学院还主动组织考研动员大会,鼓励本校学生报考母校,同时,委托校研究生会在校内分发研究生招生宣传手册,利用校广播台开展校内招生宣传。
9.规范管理,加强监督,招生工作全程零纰漏、零投诉。
命题与制卷环节强化保密意识与安全责任制。
分管副校长牵头对全体命题教师和涉密工作人员开展了保密教育,签订了保密安全责任书。
启用校保密室进行全程监控录像,校纪委对监控录像实施六小时回放制度。
试卷的印制、寄发与回收、拆卷、分类等各环节规范管理、操作有序。
我校XX年考生考点分布在全国199个地市招办,较XX年增涨了%,涉及55个科目共1589份业务课试题。
完善复试录取工作机制,强化监督管理。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录取工作领导小组,加大统筹协调的力度,各学院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领导小组,确保复试过程和复试结果的公平、公正。
校院两级分工明确、责任清晰。
复试录取过程实行监督巡视、信息公开和投诉举报制度。
学校成立由纪委书记任组长的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督查组,学校将复试录取工作实施办法、考生成绩、复试结果和拟录取名单及时对外公布。
纪监处面向全社会公布了举办电话和举办邮箱,24小时接受社会和考生的申诉、投诉和举报。
复试全过程录音录像,确保能够经受得住社会与
考生的质疑。
加强网络监控,注重宣传引导,确保了招生录取工作安全有序。
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研究生培养质量得显著提高
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研究生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在浙江省硕士学位论文抽检中名列前茅,2个学科抽检成绩位列全省第一,学位论文抽检成绩优秀率位列全省第一;实现了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的重大突破。
10.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为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从XX级开始,博士研究生实行以年为基础的弹性学制,硕士研究生实行以年为基础的弹性学制。
托科研项目强化导师资助制,导师从自己的科研课题中给予博士生800元/月的助研资助,非定向博士生最低可从学校及导师处获得XX元/月的助研资助。
给予高年级学术型硕士生100—200元/月的助研津贴,XX级导师的资助经费已基本到位,培养机制改革已获得广泛认可。
实行毕业答辩与学位答辩分离制度。
11.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对XX级研究生的第一外国语授课学时学分和留学研究生两门公共学位课授课学时学分进行了科学调整,并积极鼓励相关学院开设外语类选修课。
大力开展研究生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全年立项教改项目10项、课程建设项目7项,19项教改项目和15项课程建设项目通过中期检查,21项教改项目和13项课程建设项目通过结题验收。
另选出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推荐申报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项。
大力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习基地建设,在继续建设现有的2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示范基地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共批准设立了校级研究生教育创新示范基地20个,为构建和完善校、省两级研究生专业实习教育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积极组织实施研究生创新教育,今年共立项研究生创新研究项目50项,推进研究生科研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2.进一步优化培养方案。
针对博士和硕士不同层次研究生,以及学术型和专业学位不同类别研究生的培养要求,加强分类培养的系统设计。
组织制订XX级研究生培养方案47个,其中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3个,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9个(含留学研究生3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5个。
另外组织各专业学位领域制订专业实践教学大纲,明确专业实践的教学目标、内容、安排和管理。
13.加强对培养过程的质量监控。
加强研究生培养督导工作,先后对研究生课程教学进行了3次随机抽查,对XX级183份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进行评价,对XX级学位论文中期检查汇报会开展了督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加强整改。
实施论文盲审制度,全年盲审论文3批404本。
继续实施学术报告会制度,将学术报告纳入培养环节,已成为加强研究生学术训练的重要载体。
实施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评审、论文中期检查、预答辩、和答辩会公开制度。
14.健全学术不端行为的防范与惩处机制。
对学术不端行为实施评奖评优、学位授予一票否决制;强化导师对研究生论文发表、论文送审的知情权、监督权与责任担当;开展专项检查,推动学位授予工作中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建设。
15.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并取得新的标志性成果。
一是省硕士学位论文抽检成绩名列前茅,生物学、艺术学学科抽检成绩位全省第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经济学学科抽检成绩列全省第二,学校学位论文抽检平均成绩分,列全省第一,抽检论文优秀率%,列全省第一。
二是优秀学位论文取得重大突破,获XX年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7篇(位列省属高校第3);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1篇,实现了零的突破,也是同批获博士学位授予权高校中最早进入“百篇优博”提名的高校之一。
三是毕业研究生与学位授予人数达到历史新高。
全年毕业研究生775人,其中博士生毕业1人,硕士生毕业774人;授予研究生学位807人,其中博士学位1人,学术型硕士学位717人,专业硕士学位56人,在职攻读硕士专业学位人员申请工程硕士学位21人,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人员申请硕士学位12人。
四是研究生在学科竞赛中佳绩不断。
在全国第九届数学建模竞赛中,我校研究生获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在第八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华东赛区比赛中,我校研究生获团体三等奖3项、个人三等奖1项和个人优胜奖8项。
五、加强和改进思政教育,研究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素质不断提高大力加强研究生思政工作体制机制建设;狠抓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与学风建设,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拓展工作领域,切实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确保了整个研究生培养工作大踏步往前走。
本年度研究生就业率达%,签
篇二:
高校研究生培养办XX年度工作总结
高校研究生培养办XX年度工作总结
XX年,研究生培养办在学校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学校的重点工作,以学校办学特色为指导,依托各学院党政领导、广大导师、研究生秘书和研究生教务员,以深入实施研究生培养质量工程为主题,不断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强化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努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经过扎实工作,研究生培养的创新意识、责任意识不断增强。
过去的一年研究生培养公室坚持思想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政治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同时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学习,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办公室内部团结协作,服从校领导和教务部各项工作安排,同时与各单位紧密配合,顾全大局,本着服务学生,服务老师为宗旨,努力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尽职尽责。
现将XX年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共同实施“英才计划”和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为促进创新人才培养与教育工作的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落实国家高等教育要服务于经济建设的战略决策,开拓我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生培养办与创新学院和相关学院一起试行“本—硕—博”连读培养模式,此培养模式将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所共同实施,计划从XX级新生中遴选45人,组成英才班。
其一、二年级教学根据其培养目标特点着重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大三根据培养大类方向
。
2年我校研究生公派留学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共有15名研究生被国家留学基金委录取为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3人录取为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显示了学校近年来强劲的发展实力和发展水平,更多的学生由此走向国际学术的舞台。
此次公派工作的圆满完行,得到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奖励,在XX年申报工作过程中,我校可以按计划数的150%申报。
11月,根据国家留学基金委的统一安排,XX年出国攻读博士学位和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申报工作开始启动。
为做好我校学生的申报工作,研究生培养办及时组织召开申报工作咨询会,宣讲XX年国家公派留学政策并解答同学们在申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目前,我校同学申请国家公派工作正在按照原计划稳步进行。
四、组织第九届研究生数学建模比赛,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旨在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被教育部列为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之一。
目前,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已成功举办八届,并逐步成为广大研究生探索实际问题、开展学术交流、提高创新能力和培养团队意识的有效平台,进一步推动了研究生教学改革,增进了各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我校在历届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均获得佳绩。
第九届研究生数学建模于XX年9月23日举行,为了做好本次比赛的组织工作,研究生培养办与数学学院一起,共同完成了前期的报名、筛选和组队等相关工作。
我校共有13个队、39名同学参加第八届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
同时,研究生培养办与数学学院对参赛队员进行了组队,并在比赛前进行了相关培训和指导,为队员发挥水平,提高成绩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经过激烈竞争,我校代表队获得了一个一等奖和三个三等奖的好成绩。
五、研究生质量工程建设
根据《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精品教材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文件要求,对XX年度项目进行评审、立项,对XX年度项目进行验收。
3月,在征集XX年度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申报指南的基础上,研究生培养办组织XX年度研究生质量工程项目的申报与评审工作,此次评审进一步优化了评审专家,以校内外专家
相结合的方式组织评审专家,确保评审的公平性;同时将教学研究项目按大类分项,增强了项目评审的科学性。
通过评审,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立项17项,其中2项为重点项目;研究生精品课程5项;研究生精品教材4项。
经过认真讨论和研究,对XX年度各项目的支持经费做出调整,更趋合理,进一步明确项目负责人的责任,有利于调动项目负责人的积极性,使项目建设更加有利于促进我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XX年5月,研究生培养办组织专家对XX年研究生教改、精品课程、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进行结题验收,本次验收共分两组,所有项目负责人对本人主持的项目进行了答辩。
XX年度共计25项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13项精品课程和6项研究生精品教材项目通过验收,其中,2项教学改革项目、1项精品教材项目延期。
12月,研究生培养办启动XX年度研究生质量工程各项目的申报工作。
六、修订/制定博士、硕博研究生培养方案
11月,为更好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2020年)》,使我校博士研究生教育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合肥工业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总体要求,结合我校研究生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具体内容,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各类创新型人才,研究生培养办于XX年11月组织相关学院对博士、硕博培养方案进行重新修订。
七、XX年新增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录入工作
XX年我校新增一批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XX年开始招生,为确保XX级新生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6月初研究生培养办组织开展新增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工作,研究生培养办利用暑假组织人员对新增方案进行系统录入,确保XX级新生培养工作顺利进行。
八、加强研究生培养费的使用和规范校外委托培养博士收费
为规范研究生培养费的使用,研究生培养办与财务部共同制定《合肥工业大学关于导师培养研究生经费管理的暂行规定》研究生答辩酬金和毕业论文印制费(标准如下表)将实行导师包干制,由学院集中造表,分管研究生领导签字、领取,这些经费将不再办理报销手续,剩余经费由导师负责用于培养研究生其他费用支出。
规范校外委托培养博士收费。
篇三:
研究生院XX年工作总结
研究生院XX年工作总结
第一部分XX年的工作目标
在学校党政统一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国家和学校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以学校“内涵建设年”为契机,以服务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培养质量为核心,全面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完善质量保障监督体系与奖助体系,继续实施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科学道德与学风教育,努力开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新局面。
第二部分工作举措与成效
一、分类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
1.完善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
为强化创新能力培养,促进各培养单位形成各具特色的培养模式,确立了化学学院等16个研究生培养单位为我校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单位,各试点单位根据本单位学科特点制定了具有学科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方案。
对XX年拟获硕博连读和直博生资格的研究生,首次进行了外语能力测试并采用外语上机考试方式,考核通过并最终定硕博连读研究生468人,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87人,获得直博生资格的研究生将获国家奖学金。
2.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工作,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努力培养适应专业岗位的综合素质,形成产学结合的培养模式。
完成了“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验收工作,法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硕士(车辆工程领域)三个单位顺利通过教育部验收;组织了“吉林省启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我校临床医学硕士专业成为吉林省首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完成了“吉林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验收工作。
XX年我校确定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和生物工程、软件工程、环境工程领域等六个专业学位种类(领域)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全部顺利通过项目验收。
为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全校已建设72个研究生实践基地。
3.加强课程建设
重视发挥课程教学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
增强学术学位研究生课程内容前沿性,通过高质量课程学习强化研究生的科学方法训练和学术素养培养。
构建符合专业学位特点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加强案例教学,探索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
继续实施了“吉林大学高水平研究生课程体系和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计划”、“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建设计划”、“吉林大学研究生海外优质课程引进计划”和“吉林大学优秀研究生教材出版资助计划”。
对XX年确立的“吉林大学高水平研究生课程体系和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建设项目”进行了验收。
课程建设共完成课程课件214门,授课视频36部,组建教学团队34个,出版教材13部,教改论文83篇;充分
利用海外优质教育资源,推进我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对英国专家SusanFernie讲授的《人力资源管理》等15门引进的海外课程进行了资助;对通信工程学院赵晓晖教授主编的《现代信号处理》等11部高质量研究生教材的出版进行了资助。
4.继续实施研究生创新激励计划
发掘研究生创新潜能,鼓励研究生自主提出具有创新价值的研究课题,在导师和团队指导下开展研究。
为支持研究生适当延长学习时间完成高水平研究,继续实施“高水平博士学位论文培育资助计划”,经各培养单位推荐,专家组审核,XX年共有7名优秀的博士研究生入选该计划,此项工作对鼓励博士生潜心科研、勇于创新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继续实施了“吉林大学研究生创新研究计划”、“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交叉学科科研资助计划”等资助计划。
资助项目共发表SCI论文181篇,EI论文71篇,CSSCI论文62篇,核心期刊论文43篇,会议论文56篇,发明专利61项,其他期刊论文6篇,研究报告7篇和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
XX年,我校有27篇博士学位论文被评选为吉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9篇硕士学位论文被评选为吉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5.调整博士学位申请者(学术学位)学术成果要求
根据我校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实际情况,比照与我校处于同一水平的其它高校的博士学位申请成果要求,并结合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论文发表的周期等客观条件,在经过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对我校博士学位申请者的学术成果要求进行了调整和提高。
新的成果要求从XX级博士研究生开始执行。
希望通过该项措施,进一步促进我校
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校科学研究整体水平的提升。
二、完善质量保障与监督体系
1.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
起草了《关于加强吉林大学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监控的若干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研究生培养各环节考核流程,明确考核要求;
2.强化质量在资源配置中的导向作用
根据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完善博士生招生计划管理办法有关工作的通知》(教发司[XX]208号)文件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完成了我校XX年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博士生招生基准规模测算工作。
3.加强学位授权点的评估和管理
根据XX年对12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4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的校内自评估和XX年我校43个一级学科参加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结果,完成了《吉林大学学科自评估分析报告》和《XX年全国学科评估-吉林大学参评学科分析报告》(上、下册)。
报告以翔实的统计数据,从师资队伍、科研水平、研究生培养质量等方面对我校相关学科的现状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总结,并通过与相关院校的对比,明晰了我校学科建设的优势和特色、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以求达到以评促建和明确今后发展目标和方向的目的。
报告已向第九届学位评定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进行了汇报,并分发到全校各有关管理部门和各研究生培养单位。
4.建立学位论文质量跟踪评估制度
建立了对已授予学位的学位论文进行质量跟踪评估的制度。
委托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估处对我校XX学年度获得学
位的200篇博士学位论文和380篇硕士学位论文进行评审。
通过引入第三方评估,对加强我校人才培养质量外部监督体系的构建、客观地反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研究生 培养 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