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能源装备行业发展规划.docx
- 文档编号:8750364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5.02KB
清洁能源装备行业发展规划.docx
《清洁能源装备行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洁能源装备行业发展规划.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清洁能源装备行业发展规划
清洁能源装备行业发展规划
——20xx年
清洁能源,即绿色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物、能够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能源,它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动力,大力发展产业,优化要素配置,构建产业新体系,拓展发展新空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产业“由大变强”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了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推进未来几年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按照“领先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和“产业倍增”的战略部署,结合区域产业发展情况,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路线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产业发展和应用为导向,明确目标任务,开展专项行动,实现产业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和可持续发展,大力推动区域产业发展应用。
二、指导原则
1、因地制宜,示范引领。
着眼区域实际,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步研究制定适合区域特点的能效标准。
制定合理技术路线,采用适宜技术、产品和体系,总结经验,开展多种示范。
2、坚持总量控制。
继续严格控制产能盲目扩张,把调整产业结构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推进联合重组,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生产集中度。
3、坚持创新发展。
围绕战略性新型产业,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产业创新,加快产业现代化进程,不断提高产品档次,提升企业效益。
4、坚持融合发展。
推进业态和模式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强化产业与上下游产业跨界互动,加快产业跨越式发展。
5、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尊重企业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创新经营模式和业态,推动联合重组,增加有效供给,促进优胜劣汰;健全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支持政策,搭建服务平台,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6、坚持协调发展。
注重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合理布局,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有序发展。
三、产业发展分析
清洁能源,即绿色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物、能够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能源,它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
消耗后可得到恢复补充,不产生或极少产生污染物。
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水能,地热能,氢能等。
非可再生能源:
在生产及消费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包括使用低污染的化石能源(如天然气等)和利用清洁能源技术处理过的化石能源,如洁净煤、洁净油等。
目前,中国是国际洁净能源的巨头,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风力与环境科技公司的发源地。
我国作为能源消耗大国,对能源可持续性尤为重视。
近年来,为了清洁能源更好、更快的发展,相关部分陆续出台了相关的利好政策,使得清洁能源取得长足发展,累计装机规模节节攀升。
2018年10月,发改委、能源局制定发布了《清洁能源消纳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清洁能源消纳行动的工作目标及具体指标。
以风电为例,2010-2017年,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呈上升趋势。
截止2017年末,我国累计装机容量达到了188392MW,在全球累计风电装机容量的占比上升为34.94%,较上年上升0.24个百分点。
2010年以来,我国风电行业发电量逐年增长,从2010年的430亿千瓦时,增长到2017年的2695亿千瓦时。
2015年,中国风力发电量为18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1.94%。
2016年,中国风电发电增长25.73%,上涨到2113亿千瓦时。
2017年,中国风电发电增长27.56%,上涨到2695亿千瓦时。
清洁能源作为新兴产业,其作用和影响力越来越大,潜在经济效益和社会利益巨大。
清洁能源产业化速度加快,还将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因此,未来几年内,国内电源端投资将继续向清洁能源倾斜,前景大好。
四、区位环境分析
高质量发展势头良好,主要指标保持全国同类城市前列,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xx%左右。
新动能加快成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经济总量比重达xx%,数字经济占比xx%左右,五大产业基地建设全面提速,构筑起高质量发展强大支撑。
当前,地区正处于高质量发展关键时期。
要准确把握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坚定必胜信心,保持战略定力,集中精力做好事情。
要看到,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促进地区崛起等国家战略叠加聚焦,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战略机遇。
必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城市,加速迈向国家中心城市和新一线城市。
当前时期,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地缘政治复杂变化,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
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
总体判断,既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必须着力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机遇与挑战并存,有利和不利因素迭加同在。
发展机遇:
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国家加快推进“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有利于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综合实力优势,抢占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制高点,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打造产业竞争新优势。
面临挑战:
改革攻坚面临严峻挑战。
政府与市场关系尚未完全理顺,市场化改革不到位,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没有有效发挥,多年积累的体制机制矛盾有可能进一步凸显。
国有企业活力不强,非公经济发展不充分,部门履职尽责不到位等现象依然存在,从根本解决制约全面振兴发展的体制粘性问题复杂而艰巨。
优化结构面临艰巨挑战。
产业发展面临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减弱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育不充分的双重压力,工业比重偏低、牵动力不强,仍是制约加快发展的最主要的结构性矛盾,结构刚性问题短期内难以化解,新旧动能协同拉动的格局尚未建立。
科技与经济发展融合度不够,集聚资金、人才、技术能力不强,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面临严峻挑战。
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递减,消费增长趋于平稳,对外贸易规模偏小,保持中高速增长面临严峻挑战。
工业反哺农业作用不突出,县域经济规模小、对全市发展带动能力弱,生态优势、资源优势未能有效转化为经济优势,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
紧紧抓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窗口期,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用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力,用发展新动力开拓发展新空间。
优化市域发展空间。
明确发展定位,更好促进各板块形成统筹联动、合理分工、各具特色、功能衔接的融合发展格局,提升城市整体发展能级。
加强市级统筹,制定全市产业布局规划,引导重大项目向重点园区集聚、特色产业向特色园区集聚,实现布局优化、错位竞争、特色发展。
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推广新型孵化模式,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
发展天使、创业、产业投资,探索多元化方式建立产业基金。
深入推进“个转企、小转规、规转股、股转市”,支持更多优质企业上市挂牌,鼓励企业通过资本运作做强做大。
推进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推动一二三产相互渗透、跨界融合,催生更多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
加快推进“制造+智能”“制造+网络”“制造+服务”,让融合发展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大力培育网络服务平台,提高平台的集聚效应和市场价值,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
提升产品价值空间。
弘扬“工匠精神”,推动“精致生产”,施行“精益管理”,专注质量、品牌和标准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名品名牌培育,以质量和品牌提升增强有效供给能力,实现产品由价格竞争向质量竞争、品牌竞争转变。
加强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以品牌塑造产业形象,推动发展迈入品牌时代,努力建设“质量强市”示范城市。
全面提升开放水平。
抢抓国家“一带一路”重大开放机遇,做到对内对外开放齐抓,努力形成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开放格局。
加快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
着力推动开发区转型发展,主攻高端人才、高端技术、高端产业的集聚和培育,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使其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的主要载体。
形成对外开放新机制。
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健全有利于合作共赢并与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相适应的体制机制。
五、发展目标
到xx年,产业结构明显改善,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高端产品自主保障能力增强,高端技术推广应用,能耗水平进一步降低。
六、主要任务规划
(一)强化政策落实,优化产业结构
以新型工业化为牵引,加快推进消费升级,开展示范试点,推进新型产业发展,不断扩大应用市场。
协调各部门职能部门,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加快结构调整步伐。
促进全行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增长。
(二)加强区域品牌整体推介
发挥引导作用,聚集国内外优势企业,开展产品展示、专题推介会、信息发布会,维护区域品牌,积极参加对外交流、商贸及会展活动,通过专业策划,集中区域产业优势,突出区域特色,。
(三)优化组织结构
支持优势骨干企业以技术、资本、资源、品牌等为纽带,实施跨地区、跨所有制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要素配置效率。
支持中小加工企业发挥机制灵活、贴近市场、专精特新、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优势,加快自主创新,着力发展面向消费市场的产业产品服务。
形成个性化发展,大中小企业协调并进的发展格局。
(四)实施产业集聚发展工程
依托优势企业,整合要素资源,支持区域以产业为特色的产业基地建设。
产业基地要根据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实行“差别竞争、错位发展”,完善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聚。
七、实施保障
(一)加强技术指导
各地应建立产业现代化专家委员会和关键技术人才库,负责对本地区产业现代化项目建设方案和应用技术进行论证把关。
分层次培养产业现代化领军人才、中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
加强产业现代化实训基地建设,建立各种类型的产教联盟,建设大批量的高技能产业技术人才队伍。
(二)推动区域交流合作
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采取园区共建、技术合作、资本合作和贸易换资源等多种方式,加强与市场需求大的沿线国家开展贸易合作。
加强同区域内优势产业合作,在重点领域合作实现突破,合作取得积极成效。
(三)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完善由有关部门参加的项目产业化发展的部门协调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和沟通协调,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形成部门合力。
围绕规划目标任务,统筹规划,强化配合,抓紧制定项目产业化发展规划,积极推动重大任务落实和重点工程项目实施,确保规划落到实处。
开展扶持项目产业化和项目龙头企业发展有关政策落实的调研,特别是项目龙头企业在税收、水、电、用地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的落实。
(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
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参与产业发展。
(五)发展总部经济
积极吸引跨国公司、国内大企业集团总部、区域性总部以及营销、研发、财务等职能总部落户。
制定总部经济发展重大政策、战略规划,在总部企业财税、用地、人才等方面完善政策体系。
适当放宽总部企业所需人才的户籍管理,在置业、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领域对专业人才予以便利。
(六)加强宣传推广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自媒体等各类媒体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科普教育,普及产业发展理念。
通过现场会、论坛、展会、专题报道等形式,积极宣传产业发展优势、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典型案例和先进经验,增强公众对产业发展趋势和相关技术、产品的认知和接受度,营造推广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促进产业发展。
(七)注重规划引导
各地区要针对本地区产业发展特点和市场需求现状,加强对产业发展规划的引导,做好本地区规划与相关规划的衔接,发挥规划的指导性,强化规划的约束性和权威性,引导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八)强化产业行业监管
认真贯彻执行产业政策法规和产业行业规章、标准,加快产业行业监管办法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推动产业企业标准化建设。
加强产业经济运行分析和市场需求预测预警,规范产业信息报告和发布制度,为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九)创新融资渠道
建立、完善政策引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产业投融资机制。
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行业产业项目信贷支持力度。
通过制定发布行业产业鼓励发展目录等方式,引导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社会资金进入行业产业。
(十)政策法规鼓励支持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积极寻求国家支持产业产业发展的相关资金,对于国家级大型产业项目建设、国家积极支持的产业项目建设等,积极申请国家相关对口资金支援。
搭建融资平台。
探索建立产业发展基金,积极发挥融资平台的作用,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产业业发展。
优化产业用地政策。
结合实际情况,多途径优化产业用地政策,解决产业发展用地的瓶颈问题。
附:
重点工程项目
——重点工程项目:
xxx有限责任公司xx项目
一、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
(一)项目名称
xx项目
(二)项目建设性质
该项目属于新建新建项目,依托当地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创新氛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全力打造以清洁能源装备为核心的综合性产业基地,年产值可达149000.00万元。
二、项目承办单位
xxx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始终坚持“人本、诚信、创新、共赢”的经营理念,以“市场为导向、顾客为中心”的企业服务宗旨,竭诚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一流服务,欢迎各界人士光临指导和洽谈业务。
公司以负责任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符合法律规定与标准要求的产品。
在提供产品的过程中,综合考虑其对消费者的影响,确保产品安全。
积极与消费者沟通,向消费者公开产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努力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公司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持续推进产品升级,为行业提供先进适用的解决方案,为社会提供安全、可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公司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总体原则基础上,坚持优化结构,提质增效。
不断促进企业改变粗放型发展模式和管理方式,补齐生态环境保护不足和区域发展不协调的短板,走绿色、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道路,不断优化供给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提升创新能力为主线,降成本、补短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战略合作单位
xx(集团)有限公司
四、项目提出的理由
当前时期,国内外环境仍然错综复杂,我国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
抓好支持和改革开放新机遇,适应引领新常态,加快发展推进转型升级,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一)发展机遇
政策支持凸显新优势。
国家支持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设立自贸试验区,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四化”同步激发新产业。
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孕育着巨大发展潜能,国家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不断推进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和人才为本的战略,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培育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全面深化改革释放新红利。
推进改革创新,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有利于培育和释放市场主体活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
(二)面临挑战
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技术创新应用为核心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发达国家纷纷再工业化,比我国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加大力度承接产业转移;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还在持续,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地缘政治经济博弈错综复杂。
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要素优势正在减弱,结构调整矛盾依然突出,经济运行潜在风险加大,资源环境和气候变化约束趋紧。
进入新常态后,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增长放缓;与先进城市相比,经济规模偏小,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优,城乡发展不够均衡;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三个转型”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未来五年是的产业结构转型关键期、城市发展转型加速期和社会治理转型深化期。
产业规模偏小、龙头企业偏少,土地资源与环境约束进一步趋紧;劳动力成本上升,现有产业面临竞争力下降的压力;科技创新迅速发展,抢占新兴产业发展先机和制高点的竞争日益激烈,产业结构转型进入关键期。
社会利益格局和需求日益多元化;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传统社会治理体系和水平与市民群众的期望仍有较大差距,社会治理转型进入深化期。
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推动科技、要素、产业、产品、组织、管理、品牌、业态、商业模式全面创新,破除制约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发挥创新对拉动经济增长、推进结构优化、促进动力转换的乘数效应,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二)加强创新能力建设。
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平台为支撑、市场为导向、政策为保障,完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
(三)拓展发展新空间。
以优化空间结构、推进集中发展、增强承载能力为重点,挖掘区域发展潜能,激发区域经济活力。
(四)构建产业新体系。
紧扣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
(五)推进金融创新。
发展银行、保险、期货、证券、基金、信托和租赁等金融业,运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提升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能力。
(六)发展互联网经济。
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变革的重大机遇,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促进信息网络技术全方位应用。
(七)构建发展新体制。
加快形成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
五、项目选址及用地综述
(一)项目选址方案
项目选址位于xx产业园,地理位置优越,建设条件良好。
(二)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66666.60平方米(折合约100.00亩),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规划建设要求。
五、土建工程建设指标
项目总建筑面积71999.93平方米。
六、项目进度规划
本期工程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4个月。
七、投资估算及经济效益分析
(一)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项目预计总投资40878.47万元,其中:
固定资产投资29146.77万元,流动资金11731.70万元
(二)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项目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149195.03万元,税后净利润18947.78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9600.57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5.38%,全部投资回收期4.41年。
——重点工程项目:
xx(集团)有限公司xx项目
一、项目建设单位
(一)建设单位
xx(集团)有限公司
(二)公司基本情况
面对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的新常态,公司在企业法人治理机构、企业文化、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着力探索,提升企业综合实力,配合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
同时,公司注重履行社会责任所带来的发展机遇,积极践行“责任、人本、和谐、感恩”的核心价值观。
多年来,公司一直坚持坚持以诚信经营来赢得信任。
公司秉承“诚实、信用、谨慎、有效”的信托理念,将“诚信为本、合规经营”作为企业的核心理念,不断提升公司资产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
未来,在保持健康、稳定、快速、持续发展的同时,公司以“和谐发展”为目标,践行社会责任,秉承“责任、公平、开放、求实”的企业责任,服务全国。
二、机遇与挑战
未来五年,地区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从国际形势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
从国内形势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
“十三五”地区发展面临着许多难得的机遇,主要表现为:
国际经济和区域经济格局的深度调整为地区跨越式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开放性机遇;国家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性机遇。
同时,当前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承载着既要如期脱贫、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要推动转型升级、跨越式发展的双重历史使命。
综合判断,当前时期是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地区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和全面推进依法治省迈出坚实步伐的关键期,是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是“四化”同步的加速推进期,是抢抓机遇进行开放型经济建设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总体是有利因素大于不利因素,机遇大于挑战。
地区上下必须树立问题导向及机遇意识,积极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认清跨越式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担当历史责任,走出一条超常规、以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为着力点的跨越式发展的路子,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一)推动管理创新
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以统筹科技资源改革为主攻方向,以资本为纽带、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力争在军民深度融合、科技成果转化、金融创新、人才培养和激励、开放创新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二)加强科技创新
强化知识创新。
加强管理、信息与通讯、材料、航空、航天等重点学科建设,建设一批基础研究品牌学科和精品专业。
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及重点龙头企业,建设国家实验室。
加大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围绕可能产生颠覆性突破的重点领域进行战略布局。
增强技术创新。
依托国家重大技术创新工程,组织实施省级重大科技专项。
吸引世界知名跨国公司和创新型企业来陕设立研发机构,鼓励省内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与国内外机构建立科技合作机制。
(三)强化产业创新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拓展产业链,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互动,实现技术链、资金链、服务链融合发展。
三、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xx项目
(二)项目选址
xx产业示范基地
(三)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33333.30平方米(折合约50.00亩),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规划建设要求。
项目总建筑面积48999.95平方米。
(四)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项目预计总投资21727.72万元,其中:
固定资产投资18781.50万元,流动资金2946.22万元
(五)资金筹措
该项目现阶段投资均由企业自筹。
(六)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项目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63145.37万元,税后净利润5160.54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3465.05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7.65%,全部投资回收期5.33年。
(七)进度规划
本期工程项目建设期限规划34个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清洁 能源 装备 行业 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