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香港教育与课程改革.docx
- 文档编号:8747258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0.08KB
浅析当代香港教育与课程改革.docx
《浅析当代香港教育与课程改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当代香港教育与课程改革.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当代香港教育与课程改革
浅析当代香港教育与课程改革
摘 要:
香港是亚太地区乃至国际的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及其地区贸易中心。
香港的经济和社会 发展迅速,被世界冠以“亚洲四小龙”之一的美誉,其中,香港的教育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为了促进社会的发展,香港发起新一轮的教育与课程改革,在这一轮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中,我们可以看到香港教育与课程改革所取得的累累硕果,其中便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经验与教训。
关键词:
香港 教育 课程 改革
香港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简称HKSAR,是亚太地区乃至国际的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及其地区贸易中心。
香港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迅速,被世界冠以“亚洲四小龙”之一的美誉,其中,香港的教育为其经济和社会的迅猛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近几年,香港发起新一轮的教育与课程改革,一经实行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支持。
香港的教育与课程改革在短短不到十年的过程中取得了重大的成果。
在原有课程改革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整与规划,逐渐摆脱了泊来式的教育模式,形成了香港自己的办学特色。
一、人才是香港的唯一资源
自1841年开埠以来,香港由一小渔村发展成为一个国际金融商贸中心,成为世界大都会之一。
香港除了拥有世界上最优良的海港外,并没有其它天然资源。
香港人口超过660万人,其中学生大概占六分之一,人才便成为香港的唯一资源。
香港政府认为教育是社会文明昌盛的基石,是香港赖以成功的支柱,是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的阶梯。
香港政府针对本地的教育实行优先发展的战略措施。
对教育的重视首先体现在对教育经费的拨款上,每年在教育上所投资的资金占政府经费的25%,占全民全年生产总值的%,总开支约,并且政府对教育的投资仍在持续增长中。
由此可见香港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把对全民的教育也摆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上。
二、香港回归后的教育改革状况
精英教育——普及教育
由于香港受英国的教育模式的深远影响,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实行的是精英主义的英式教育模式。
幼儿教育学制2至3年,初等教育学制6年,中等教育学制5年,大学预科教育2年,本科教育3年。
也就是6+5+2+3的英式学制。
在这期间学生要通过多次严格的考试进行筛选与淘汰,最后只有一小部分能进入大学的预科进行学习,合格之后进入大学继续深造。
当前,香港的教育模式逐渐走向一种普及教育,从小学升入初中这个阶段开始不设立公开考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在九年普及基础教育之后,进入高等教育之前,只设立一次公开考试,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受教育的机会,并预计从2009年开始,全面推广实行初等教育学制6年,中等教育学制6年,高等教育本科学制4年的教育模式,也就是6+6+4的我国大陆的普及学制。
单轨学制——多轨学制
香港长期以来沿袭英式的单轨模式教育,是一种人力配对的教育模式,经过残酷的竞争与淘汰,只有少部分学生能进行继续教育。
而在当代,随着香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逐渐形成一种多轨制学制的教育,除高等教育院校以外,香港政府还设立了特殊教育、成人教育、公民教育等部门,进行人才开发战略,向社会各个领域输送不同的人才,进一步向社会普及教育,实行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
英语主流——母语主流
香港教育所存在的“殖民主义”色彩,还表现在教学语言上。
教学语言一直是香港教育问题的核心,百多年来,英语始终是香港的官方语言,从1866年开始,英语就被政府列为必修科目,所有政府学校必须实施英语教育。
学生几乎都用英语进行学习,严重的忽视了对母语的教授与应用。
当代,香港政府已经大力加强了学生以及整个社会对中文的学习,逐渐形成了以母语为主,两文三语的局面。
官僚监控,中央集权——专业领导,赋权增能
英国政府在管制香港的过程中,建立了一种政府权利高度集中、大权集于港督一身的政治统治模式。
在早期,香港的教育决策权属于港督和行政局,并对教材进行着严密的控制。
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种教育政策凌乱,缺乏整体规划的状况得到了改善。
香港政府先后成立了教育统筹委员会,课程发展议会,香港学术评审局等多个组织,多位教育界人士、社会专业人士对教育改革当中的众多问题进行综合性研究,并提出系统的政策建议。
政府还实行权利下放的政策,即赋予学校的校董会更多的决策权,更好的运用学校资源,由校董会来负责学校的教育质量,维持学校的运作。
唯“英”是重,关门封闭——与国际接轨
由于历史原因,香港教育一直遵循英国的教育模式,单一且陈旧,不与外界联系,发展迟缓,长期存在着自发性与无序性,教育质量也不高。
而今的香港教育增强了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以多种方式进行实验性改革,开阔眼界,逐渐形成了与国际接轨的趋势。
自满停滞,千篇一律——竞争意识,百花吐艳
由于香港早期是一种人力配对的教育模式,香港的学校基本不存在竞争问题,再加上香港教育的决策权掌握在港督和行政局手中,早期的香港教育呈现出一种自满停滞,千篇一律的状态。
随着教育的日益普及,全民受教育的机会趋于平等,私立学校逐步淘汰,全港%的学校属于官立和资助学校,为香港近80%的中小学生提供学位。
学校的差别日益缩小,很多学校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社区内建立良好的口碑与声誉,才能赢得更多的学生与家长的信任与青睐。
三、香港课程改革大方向
随着香港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也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
从1998年开始,香港政府便对教育班底进行改组并进行社会动员,草拟了教育改革的相关文件。
至2000年,香港政府开始全面推行新修订的教育改革政策,按部就班,由小到大的进行彻底的改革,并预计于2009年完成全面改革。
具体内容
删减课程,高举能力
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学校对学生的必修课程都进行了适当的删减,空出一定的时间用于学生的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以便在毕业后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
教导学生学会学习
在删减课程,高举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在教育过程中更加注重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自己阅读和进行专题研习的能力,经过老师的指导,学生自己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
鼓励统整,实行多元化的课程
针对学科与学科之间知识的交叉和融合来进行课程整合,遵守相互整合的学科之间的互助互动的原则,注重跨学科与交叉学科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激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课程进行改革,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从各种团体活动和竞赛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意。
全人发展
根据社会的需要,学校将重点逐渐转移到培养学生的素质与能力上。
学校不希望学生毕业后仅仅只是一个会看书的书呆子,而是着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观念与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
实施手段
上下结合,鼓励引导
香港教育管理过度集权的情况已经不再存在了,由于香港政府对教育与课程改革的重视,政府机构联合学校与各种社会咨询组织以及学生家长共同促进改革的实施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政府、学校与社会组织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相互配合,相辅而行。
循序渐进,不求一致
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行,香港政府实行循序渐进,不求一致的形式,即不要求各大院校在短时间内统一完成改革任务,着重强调踏踏实实的小步骤前进,力求每一步都稳扎稳打,不盲目的寻求统一步调。
软硬兼施
香港政府为了推动全社会的教育改革,运用银弹政策,拨款近5亿建立了优质教育基金,鼓励学校创新。
除此之外,还实行了一系列的软、硬政策来加强改革实行的力度。
四、课程改革的效果与问题
香港在实行教育与课程改革期间,通过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协作,取得了显着的成效,逐渐形成了香港自己独有的办学特色,但仍有很多方面显现出不成熟的缺陷,也是香港政府在今后进行改革的重点。
课程改革的效果
竞争化,活力化
由于香港教育与课程改革的实施,政府将权利下放到各个校董会,各学校为了扩大生源,学校间的竞争逐步加强,也由此使各个学校办出了自己的特色,改变了原先千篇一律的办学模式。
问责化,智能化
政府赋予学校校董会更大的决策权及灵活性,更好的运用学校的资源,但学校必须按照更严谨的程序来策划、推行及评估各项活动。
学校根据新措施编订学校行政守则及其他参考资料,并定期向有关部门公开发布,进行自评与外评。
专业化,进取化
香港教育与课程改革所制定的一系列关于加强师资力量的条款,规定对在岗的教职工实行强制性的继续学习与培训,从而也使学校、教师更具有专业化,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课程改革中的问题
管理主义,指标泛滥
香港政府虽然将权利下放到各大院校的校董会,形成了学校自己进行自我管理、自己负责招聘教职人员,负责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维持学校运作的状况,但政府却制定了非常严格和繁杂的指标,政府、各大院校以及社会定期要对学校进行评估,学校也要定期进行自评,并面向社会进行透明性的公布。
这种做法一方面进一步增加了学校的透明度与政府、社会对学校的监管力度,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
但另一方面由于评估过度,使各大院校为了达到各种指标而疲于奔命,不利于教育整体素质的提高。
竞争激烈,市场操作
由于教育改革对各大院校所带来的各种压力,使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为了争取更多的生源,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声誉,学校的运作日益呈现商业化的趋势。
这种趋势是与教育改革的目标相违背的,不利于香港教育与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师劳担重,士气低落
教师承受着政府与学校的双重压力,一方面政府规定教师只有通过严格的测试,在达标过关后才可上岗,并且还定期实行强制性的教师培训;另一方面,学校为了增加生源,也对老师进行高标准的要求,不达标准则不予录用。
教师教学负担过重,人手紧缺,虽然政府为了提高师誉实施设立了教师节,以及行政长官优秀教学奖等政策,但仍然没有避免教师士气低落的这一现状。
五、香港教育与课程教学的研究趋势
香港政府针对当下教育与课程改革中所出现的问题,着重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与研究:
实用主义挂帅,侧重于实施。
研究与实施密切配合,注重行动研究,着重解决在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
重视研究成果,特别是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影响,推动改进工作。
研究课堂学与教的效能,进行课程评价和教材分析。
开发校本课程,总结经验,优化教学。
小班化教学效能研究与母语教学成效研究等。
六、对香港教育与课程改革的思考
香港教育与课程改革的彻底性
香港的教育与课程改革在短短的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在香港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管与支持下,有条不紊的稳步发展着。
不求快,不求统一,而是由小到大的,一点一点的,彻底的全面的推行改革政策。
将其逐步的渗透到整个社会,最终达到全面改革的目的。
香港教育与课程改革的有目的性
香港教育与课程改革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研究与实施齐头并进。
紧密与社会需求相连接,目标明确,进行长远规划。
大胆借鉴国内外的优秀教学成果,吸收消化后,在自己原有的教育构建上进行本土化的改革。
而我国内地的教育实践中存在着比较明显的盲目性,对于借鉴国外的优秀教育成果,也只是简单的生搬硬套,没有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吸收与消化。
由于我国内地目前的考试制度,各个学校仍实行原有的教学方案进行授课,将一切重点都放在分数上,也是阻碍我国内地教育改革发展的因素之一。
综上所述,香港的教育与课程改革的发展之快,是与香港政府敢于大刀阔斧的改革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响应分不开的。
由于内地与香港的经济、物质等基础有众多不同之处,在很多方面也不能一概而论。
但是香港对教育与课程改革的政策、实施方式等都是很值得我们内地去借鉴学习的。
对于深化教育与课程改革,势必需要做出更加艰苦的探索,我们应该充分的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提高自身,迎接挑战。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教育的前景将会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姚素珍.香港中学文学教学研究.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12
2、卢乃佳.香港教育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2007-8
3、梁一鸣.香港教育与教学研究发展方向.2006-1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析 当代 香港 教育 课程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