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的屈辱与抗战笔记整理.docx
- 文档编号:8746390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56.35KB
近代史的屈辱与抗战笔记整理.docx
《近代史的屈辱与抗战笔记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史的屈辱与抗战笔记整理.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近代史的屈辱与抗战笔记整理
专题二:
屈辱与抗争
1804~1949
中国近代109年是一个三维一体的历史
屈辱史:
受到外来侵略,半殖民地化一步步加深民族危机一步步加重。
抗争史:
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停止对外来的抵抗。
探索史:
爱国志士思考、探寻中国为什么落后挨打?
中国应该如何做?
如何发展?
为了中国富强,进行了无数次探索
一、屈辱史
(一)山河破碎——领土主权被破坏
1、割占中国领土
(1)英国割占香港地区
a:
鸦片战争后,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通过《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
c: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通过《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新界”地区。
三个都是不平等条约
(2)日本侵占台湾
a:
日本发动甲午战争,通过《马关条约》割占中国台湾
b:
日本并吞琉球,改为冲绳县
(二)主权残缺
1、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海关主权
(1)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取得协定关税的主权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
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就落入到所有与中国通商的资本主义国家手中
协定关税值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日益降低
(2)片面最惠国待遇
(3)外国列强把持中国关税权利
一方面:
引进西方先进制度和观念,促成了西方近代外交制度与思想在中国的移植。
另一方面:
外国列强把持关税权力,对中国实行了经济侵略。
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压制了民族资本发展。
2、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1)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取得领事裁判权
美国在《望厦条约》中扩大了领事裁判权
为何清政府接受此项条款?
1.中国人认为夷人是外化之民,不值得以中国之礼教之,对于夷人向来是执行宽大羁縻政策,任其自理自治。
2.怕惹麻烦。
3.认为当时在中国的外国人只有千余人,分散在各自口岸,似乎问题不大。
4.清政府对国际法和近代领事制度无知。
(2)中国的司法主权在一次遭到破坏
观审制度:
1.即使外国人是原告的案件,七所属领事官员业有权前往“观审”,中国承审官应以礼相待。
2.如观审官员认为审判有任何不妥之处,可以提出新证据,再传原证甚至参与辩论。
会审公廨:
1.凡涉及外国人的案件,必须有领事官员参加会审;
2.凡中国人与外国人间的案件,若被告系有约国人,由其本国领事裁判,若是无约国人,也必须由其本国领事陪审。
3、设立“国中之国”——租界
(1).列强在中国设立租借。
1845年,英国首先在上海设立租界。
1849年,法国在上海设立租界。
1863年,美国在上海设立租界。
1863年9月,英美租界合并为公共租界。
(2)租界成为“国中之国”
a.工部局——设立于公公租界
b.工董局——设立于法租界
SOLO题
一方面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
另一方面对中国也带来了有利的影响
1.将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城市规划带入上海
2租界有利于中国现代化进程
3爱国人士利用租界从事革命活动
(3)中国收回租界
(4)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狂潮
瓜分信号:
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法俄德)
瓜分形式:
强租租界
(三)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与经济转型
1、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1)向中国输入鸦片,掠夺中国财富
A。
主要输入国家:
英国日本
B。
输入的危害:
白银大量外流,影响清政府的财政收入、银贵钱贱,农民负担加重;
人民吸食鸦片,身体素质下降;士兵吸食鸦片,战斗力下降;官员吸食鸦片,饼和走私犯勾结,政治日益腐败。
(2)发动战争,掠夺巨额战争赔款
日本是索取战款最多的国家
(3)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4)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
主要手段:
开设工厂,开办银行,开采矿产,修建铁路,提供政治性贷款。
思考:
列强的经济侵略对中国造成什么影响?
一方面:
1.对中国经济造成严重破坏,白银大量外流,影响到清政府的财政,中国海关乃至整个经济命脉都被列强掌握。
2.银贵钱贱,农民负担加重。
3.官员和走私犯勾结,政治日益腐败,这些都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
另一方面:
1.是中国被迫卷入了资本主义经济市场,自给自足经济逐渐解体。
2.同时也给中国带来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促进了中国现代化的起步。
2、中国经济转型
(1)中国民族经济的产生:
鸦片战争后
(2)初步发展:
19世纪末《马关条约》前签订后。
(3)发展的黄金时段: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思考:
为何一战期间成为中国民族资本发展的黄金期?
内因:
1.受“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部分商人开始投资建厂。
2.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扫除了阻碍民族资本发展的严重阻碍。
3.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措施。
4.北洋政府为了取得资本家的支持,做出了有利于发展民族资本的表示。
5.群众性的抵制日货运动也在一定的限制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剥削,扩大了民族资本的国内市场
外因
6.群众性的抵制日货运动也在一定的限制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剥削,扩大了民族资本的国内市场
7.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本国战事,无暇顾及中国,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8.欧洲国家将国民生产主要满足战争需要,自产无法自给,因此扩大了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为中国民族资本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国际市场。
(4)中国民族经济再双重压力的阻挠下艰难发展。
1.本国封建势力阻挠和破坏
对民族资本主义收取重税。
市场购买力低下
2.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严重压迫。
帝国主义企业:
资本雄厚、规模达、技术先进,有不平等
条约的保护
中国民族企业:
资金少、规模小、技术落后,并且严重依
赖外国。
在竞争中明显处于不利局面
(2001年)甲午年状元张謇被甲午战争的败局震惊,毅然挂冠
从商。
此举表明他(A)
①把救亡图强作为时代的使命
②视创办实业作为救国之要途
③用实际行动来批判科举制度
④认为经济是政治改革的基础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05年)民国初期,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导
致“短暂”的主要原因是(C)
A.北洋政府对民族工业扶植不力
B.封建自然经济的束缚
C.一战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
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2004年·天津文综)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进入了进
一步发展阶段。
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元以
上的企业有数十家,其中面粉、纺织、化工业生产水平居
全国前列。
我国民族工业在此期间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内因是(D)
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
B.欧洲列强在一战期间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各种实业团体广泛建立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二、抗争与探索
(一)洋务运动同光新政
1、含义与背景
在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过程中,清朝封建集
团中逐渐形成了一批具有买办性的官僚军阀,采用一些资本
主义生产技术,以达到维护封建统治目的。
2、指导思想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简称“中体西用”)
3、目的
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维护清王朝的体制和统治利益
4、代表人物
中央——弈訢、文详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崇厚
5、主要内容
(1)创办近代企业
①为“自强”创办军事企业:
第一个军事企业——曾国藩在1861年创办的安庆军械所;
最大的军事企业——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
②为“求富”创办民用企业:
第一个民用企业——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
其他还有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唐山——胥各庄铁路、
上海机器织布局等
大多采用官督商办的形式
(2)培养近代人才主要是培养翻译和科技人才
①开办新式学校
总理衙门下设的同文馆(1862年)、
上海的广方言馆、福州船政学堂、天津电报学堂
②派遣留学生
最早容闳建议曾国藩派学生到美国
(3)创建近代海军
北洋水师(李鸿章创办,后发展成北洋舰队)
南洋水师
福建水师
6、结果和作用
结果:
由于专制政体和守旧思想的阻挠,洋务运动并
没有使中国真正富强,最后在甲午战争失败后破产
作用:
迈出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第一步,刺激中国资本主义
的发展
要求进行政治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
(二)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改革
1、变法的背景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奠定
了一定的阶级基础
(2)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加重
(3)洋务运动破产,要求改革政治体制的呼声逐渐高涨
2、序幕1895年:
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第一次群众性的爱国情愿运动
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兴起。
3、宣传
维新派办学会,出版刊物,宣传维新思想,成为维新派
人士的重要活动阵地。
具体有:
北京:
康有为,强学会、《中外纪闻》
上海:
梁启超,《时务报》
天津:
《国闻报》
长沙:
谭嗣同,南学会、《湘报》
4、高潮百日维新:
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
1898年6月11日:
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维新重要内容
政治上:
裁撤闲散重叠机构,取消旗人寄生特权,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上:
设立农工商总局、铁路矿务局
文化上:
废八股,设学校,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政治上
5、失败
光绪帝推崇变法,希望以此能够夺回大权,引起了慈禧的不满
慈禧因此百般阻挠变法,最终变法失败
6、作用
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大大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三)辛亥革命
1、孙中山领导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894年创立兴中会,这是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1)创建中国第一个民主革命组织
提出: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2)创建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
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提出: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民族民权民生
以《民报》作为机关刊物
(3)组织和领导武装起义
2、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1)武昌起义取得胜利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并取得胜利
各地革命党人纷纷响应,先后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
(2)成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
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3)宣统帝退位,清朝统治结束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
3、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进行独裁统治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4、中国陷入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近代政治体制改革受到严重挫折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向
西方学习的三个层次
洋务运动:
器物层次的学习
戊戌变法:
制度层次的学习
辛亥革命:
思想层次的学习
(四)新文化运动
1、开始: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口号:
“民主”与“科学”科学:
人们要用科学的观点、态度看待社会发展
3、主要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陈望道
4、内容
前期:
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化;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后期:
十月革命以后增加了宣传马克思主义
1918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最早向中国人介绍了
马克思主义
(五)五四运动
1、爆发原因
根本原因: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民族资本力量不断壮大
直接原因: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2、过程
①6月3日之前,中心在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力。
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还我山东”等口号。
②6月3日之后,中心转移到上海,以工人为主力。
3、结果
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免去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职务
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重大胜利。
4、意义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中共成立的历史条件
①阶级基础条件: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
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②思想条件: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③干部条件:
中国部分先进知识分子接受并传播马克思主义;
④组织条件: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2、中共一大的召开
内容:
出席“一大”的代表共有13人,此外有两名共产国际代表
①通过了中共党纲:
确定了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
规定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和党的纪律
②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
运动
③决定建立全国性的工会组织
④选举了中央领导结构
内容:
(七)国民革命运动
1、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主要内容有:
①通过国民党新的党纲、党章、改组的具体办法;
②同意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③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④正式决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⑤选举了有中共党员参加的国民党中央委员会
2、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北伐战争爆发:
1926年7月,蒋介石任总司令,革命革命军进行北伐。
3、国民革命的挫折
(1)国民党内部的分裂
左派:
以宋庆龄、廖仲恺、何香凝等人为代表
坚持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主张继续与共产党合作
右派:
有以蒋介石为首的新右派和以汪精卫为首的老右派之分
他们都不主张继续与共产党合作,积极准备夺权
(2)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失败
蒋介石在上海制造“四·一二政变”
许克祥在长沙制造“马日事变”
汪精卫在武汉制造“七·一五政变”
(八)农村包围城市
1、中国共产党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开始
1、中国共产党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开始
1927年7月,南昌起义
1927年9月,秋收起义
1927年12月,广州起义
学习俄国走“城市包围农村”的道路,但终告失败
2、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
夺取政权的道路
俄国:
工业革命开始,工人大量集中在城市
中国:
国民党盘踞城市
广大的农民在农村
2、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
夺取政权的道路
(1)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927年毛泽东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2)革命根据地力量加强
朱德、毛泽东井冈山会师
(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召开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第一次代表大会
3、红军的反“围剿”和长征
(1)红军取得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蒋介石先后对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动了四次“围剿”
红军采取了游击战战术,取得了四次反“围剿”胜利
(2)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由于“左”倾机会主义错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3)遵义会议的召开与红军长征的胜利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召开
会议内容:
批判了王明等人的“左”倾错误,
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会议意义: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共
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长征结束:
1936年,红二、红四到达陕北
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意义:
革命保留了核心力量,沿途宣传了中共的革命主张
扩大了中共的影响,完成了中共的战略转移。
长征经过:
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
(2005年·江苏)大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对其后中国革命的
发展仍具有重要作用。
下列表述与次结论不相符的是(A)
A.直接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
B.扩大了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
C.宣传了共产党的革命
D.为革命的继续发展提供了借鉴
(2002年)“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秋收时节
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引自毛泽东1927年作的一首词0这首词赞颂的是(C)
A.上海工人起义
B.南昌起义
C.湘赣边界起义
D.广州起义
(2003年)遵义会议就红军未能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损
失惨重的主要原因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多数与会者认为是由于(C)
A.敌我力量对比悬殊
B.红军尚无作战方针
C.军事指挥严重失误
D.敌军采用碉堡战术
(九)抗日战争
1、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
成立伪“满洲国”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中国由内战走向联合抗战的转折点
3、抗日战争爆发
(1)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
1937年,日军制造“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
中国也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
毛泽东认为,战争应分为三个阶段:
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
(2)防御阶段:
1937年7月~1938年10月
国民党正面战场成为抗战主战场
淞沪会战
忻口会战(平型关大捷)
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捷)
武汉会战
(3)相持阶段:
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主战场
中共领导下:
①开辟敌后战场
②开展多种形式的有效的人民战争
③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伪军
与此同时,日本在占领区也实施了暴行
(4)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
签订投降协定,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即将公布于世的张学良回忆录,引起了海内外
史学界的关注。
这主要因为张曾经是(C)
A.北洋军阀的少帅
B.东北易帜的领袖
C.西安事变的主角
D.抗日前线的英雄
(十)解放战争
1、国共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
为调集军队争取时间,假意谈判
2、解放战争的进程
(1)1946年6月:
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
(2)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及其被粉碎
解放军采取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而不以保守地方为主
的战略方针,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
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被粉碎
(3)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及其被粉碎
华东、西北野战军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陕甘宁
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4)“三军配合,两翼牵制”,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将战争引向国统区
由刘邓大军实施中间突破,直趋大别山
由陈粟率华东解放军主力,挺进豫皖苏地区
由陈谢率太岳兵团为右后一军,挺进豫西地区
三军配合
以西北解放军在陕北出击榆林,调动胡宗南军北上
以山东解放军在胶东展开攻势,继续把进攻山东的国民
党军队引向海边
两翼牵制
以西北解放军在陕北出击榆林,调动胡宗南军北上
以山东解放军在胶东展开攻势,继续把进攻山东的国民
党军队引向海边
三军胜利会师,三个解放区联成了一片。
(5)战略决战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6)北平和谈
(7)渡江战役后,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被
推翻
为争取时间,国民党再次使用和谈伎俩
被中共识破,和谈最终破裂
4月23日,占领南京,国民党在大陆统治覆灭
(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10月1日
(2001年)1946年6月,国共两党全面内战爆发,其时世人议论
纷纭。
下列评论中,哪一种更接近事实本质?
(C)
A.煮豆燃豆萁,相煎何太急
B.楚汉相争,成者为王败者寇
C.“五四”以来,社会势力演化之必然
D.玩偶皮影之戏,列强其后也
(2004年)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在
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
打趣地说:
“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这是因
为中国人民解放军(C)
A.粉碎了胡宗南对延安的进攻
B.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
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
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
三、人口与土地
(一)人口增长
1、近代历史上,中国人口增长缓慢
(1)原因
外患严重、灾害连年、战乱不断、民不聊生、卫生医疗条件差
(2)表现
1850年中国人口4.3亿,1949年中国人口5.4亿
2、新中国人口的快速增长
(1)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
①国内长期和平稳定②经济迅速增长
③医疗条件不断改善④人口死亡率下降
⑤毛泽东的错误号召
(2)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的问题
①人地矛盾突出②资源消耗增大
③就业形势严峻④生活质量下降
⑤国民素质难以提高
3、马寅初《人口论》与计划生育政策
(1)马寅初提出“新人口论”
(2)1978年《宪法》将计划生育政策规定为中国的基本国策
(3)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及其效果
中国少出生人口约一代人
人口的生活质量和教育水平大幅度提高
(二)土地制度
1、新中国初期的土地改革
背景:
解放区大部分土地私有
措施: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实行土地改革
2、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背景:
片面强调“一大二公”
过程:
1958年开始了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结果:
严重挫伤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
农业生产收到严重影响
3、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措施: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效果:
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80年代后,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城务工,推动中国经济发展
2005年,取消了农业税
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新中国建立后的外交政策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际环境及中国的外交原则
1、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敌视与封锁
政治上:
不承认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经济上:
对新中国进行封锁禁运。
军事上:
包围威胁新中国。
2、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
打扫好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一边倒”
①实现全国解放
②不承认国民政府时期的外交,重新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③倒向苏联
(二)抗美援朝战争
四、新中国建立后的外交政策
(三)重返国际舞台
1、中国与苏联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1950年,中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自己的外交准则
3、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日内瓦会议宣告了美国孤立新中国阴谋的破产
4、中国积极参加并促进了亚非会议的圆满成功
在这次会议上,中国系统阐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周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5、中国彻底打破被孤立和封锁的局面
1971年10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中日邦交正常化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五、思想解放与科教兴国
(一)思想解放
1、新中国历史上的“左”倾错误
文革虽然结束,但是“左”的思想依然存在
华国锋提出了“两个凡是”的错误主张
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3、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主要内容:
①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
实际的思想路线;
②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口号,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③加快农业发展,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健全党规党法,审查和纠正历史上
的冤假错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共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新课标提醒:
新中国成立至今,我们可以分为这么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
1949年-1978年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第二个阶段:
1978年-在各方面取得成就,不断向前
(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1)基础教育的发展
1986年,国家颁布实施《义务教育法》
(2)高等教育的发展
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制度实施“211工程”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右图是一份地方报刊的号外,它说明当时的社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近代史 屈辱 抗战 笔记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