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docx
- 文档编号:874423
- 上传时间:2022-10-13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38.65KB
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docx
《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道德的概念——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也可概括为:
本质规定:
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作用形式:
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良心)。
作用方式:
善恶评价。
存在形式:
心理意识、原则规范、行为活动。
道德的特征:
1、规范性——道德的规范性,就是道德的约束性(三层约束:
社会整体对个人的约束;个人对个人的约束;个人对自己的约束)。
2、阶级性——道德是维护一定的社会和集团利益的行为准则。
3、共同性——同一社会的不同阶级、甚至不同社会的不同阶级的道德具有相同或相似性。
4、层次性——道德要求总是多层次的,既有最高要求又有最低要求
5、相对独立性——道德概念和习惯不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立即改变,而是需要经过一个社会实践的斗争和思想教育的过程。
6、理想性——道德是对善的向往与追求。
概念解析:
什么是“道德(morality)”?
什么是“伦理(ethics)”?
道德和伦理这两个词非常相近,在原始的语言意义上都与品格、习惯相关。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某人不讲道德”,而不说“某人不讲伦理”,因为通常我们将道德看作是个人修养方面的内涵,而伦理则属于社会秩序方面的规定。
道德的语义学解析:
在古籍中“道”“德”是分开的。
“道”即道路,后引申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或人们必须遵循的社会行为的准则、规矩、规范。
“德”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甲骨文中有记载,但含义很笼统,直到西周大盂鼎铭文的“德”才开始有“按规范行事有所德”的意思。
这里的“德”本义为“得”。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一)道德的起源
介绍非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观:
道德起源于神的意旨或上帝的启示;
道德起源于人类的天性或自然本性;道德起源于动物的本能;道德起源于人类的欲;道德起源是不可知的。
阐述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观: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的产生受到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制约。
1、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人类的道德生活本质上是对人们社会关系的认识和反映,道德的产生必须以人类社会关系的形成为前提。
2、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自我意识的产生,是标志着人把自身同动物区别开来的重要的一步。
当人开始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意识到自己与他人或集体的关系以及如何去调节这种关系时,作为自觉意识和人类精神自律的道德才能得以产生。
3.人的劳动是道德起源的历史前提。
劳动创造了道德主体;劳动创造道德需要;劳动提供道德产生和发展的动力。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在人的劳动过程中,产生着人们道德伦理上的交往,形成有关善与恶、祸与福、利与害等道德观念。
)
(二)道德的本质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1、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2、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3、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各种道德体系也必然带有阶级属性。
4、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以能动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和引导、规范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
案例分析:
1997年,广州。
一家公司进行公益活动,在全市的交通岗亭投放了三万把雨伞,供市民在遭遇大雨时无偿使用。
条件只有一个,即市民用完之后将雨伞在方便的时候交还给市内的任何一个岗亭。
一个月以后,这家公司重新清点雨伞,发现全市岗亭回收的雨伞仅有六把。
1996年,瑞士伯尔尼。
市政府为了方便市民,在大街上投放了八百辆自行车。
这些自行车没有上锁,任何人都可以骑,骑到目的地就地摆放。
一年以后,市政府重新清点自行车,发现八百辆自行车一辆不少,有的还被翻修一新。
问题:
可否从上面的例子说明伯尔尼市民的道德素质比广州市民的道德素质要高?
伯尔尼市民与广州市民道德行为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讨论:
既然经济决定道德,为什么延安时期经济落后,人们的道德水平反而高;今天经济发展了,人们的道德水平反而下降了?
提示:
与延安时代比,今天的道德水平真的降低了吗?
-------注意道德现象与道德本质的差异;延安时代的道德是战时状态的非常态表现(人员的绝对纯化、经济的赤贫、国难当头的现实是延安时代的特殊社会背景)
结论:
经济决定道德是从终极意义而言;经济发展与道德发展具有不同步性。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一)道德的主要功能
概念:
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
集中表现:
↗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
主要功能:
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
1.道德的认识功能
概念:
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借助形式:
道德观念、道德准则、道德理想等
认识对象:
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自己对家庭、他人、社会的义务和责任……
目标——使人们的道德实践建立在明辨善恶的认识基础上,从而正确选择自己的道德行为,指导自己的道德实践,积极塑造自身的道德人格。
2.道德的调节功能
社会调控:
↗“文”—教育、习俗、宗教、艺术、道德。
↘“武”—政治、法律、制度、军队、警察、法庭、监狱。
概念:
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际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这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
主要形式:
道德评价。
力量支撑:
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
如果道德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就能引导和激发人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调节社会整体和个人的关系,使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逐步完善和谐,使人们的行为逐步从“实有”向“应有”转化。
道德评价的涵义与作用:
(1)涵义——道德评价是指社会成员凭借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等力量,采用一定的道德标准,以动机与效果、目的与手段的统一为依据,去判断个体行为的道德价值的一种活动。
(2)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第一,道德评价是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在大学生个体行为中得以实现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第二,道德评价是道德从意识形式转化为行为实践的杠杆。
第三,道德评价是形成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条件。
第四,道德评价是调节大学生行为的重要手段
道德评价的形式:
道德评价主要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等形式进行的。
(1)社会舆论。
社会舆论是指人们用语言或文字对社会活动中的人或行为事件所发表的带有某种倾向性、具有约束力的较为一致的意见。
如: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千夫所指,不病而死”、“唾沫星子淹死人”、“口碑”……
(2)传统习俗。
传统习俗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和积累起来的,已被人们普遍承认和熟悉的道德传统和行为方式。
(如:
汉族的婚嫁习俗与云南摩梭族的走婚习俗不同,从而人们对不同民族的婚嫁事件的道德评价就会不同。
)
(3)内心信念(良心)。
内心信念,指的是行为者发自内心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真诚信服和强烈的责任感,也即我们所说的“良心”,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深刻的道德认识、强烈的道德情感和坚定的道德意志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心理驱动力和需求。
道德评价的标准与依据:
(1)道德评价的标准:
善恶是道德评价的一般标准;而利益标准是善恶标准的最终根源。
道德原则和规范标准则是善恶标准的具体体现。
(2)道德评价的依据:
坚持动机与效果、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是道德评价依据的重要原则。
唯动机论 ↗康德“善良意志”“义务心”。
↘董仲舒“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唯效果论 ↗西方19世纪功利主义者边沁、穆勒。
↘南宋某人“功到成处,便是有德;事到济处,便是有理”。
注意三点:
①考察动机时,分析其客观性
②考察效果时,分析其全面性
③考察动机与效果的联系时,要注意它的过程性
(二)道德的社会作用
概念:
道德的社会作用——指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
善德的作用:
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在阶级社会中,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稳定;
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泥俱黑。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孔子《论语·为政》: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有耻且格。
”
良心啊良心,你是圣洁的本能,永不消逝的天国的声音。
是你在妥妥当当地引导一个虽然是蒙昧无知然而是聪明和自由的人,是你在不差不错地判断善恶,使人形同上帝!
是你使人的天性善良和行为合乎道德。
没有你,我就感觉不到我身上有任何优于禽兽的地方;没有你,我就只能按我没有条理的见解和没有准则的理智可悲地做了一桩又一桩错事。
——[法]卢梭
在看到道德具有重大的社会作用的同时,也必须看到道德发挥作用的性质并不都是一样的。
道德发挥作用的性质与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相联系,由道德所反映的经济基础、代表的阶级利益所决定。
恶德的作用:
“自从阶级对立产生以来,正是人的恶劣的情欲——贪欲和权势欲成了历史发展的杠杆。
”----恩格斯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在人类历史上,适应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和历史条件,相继出现过不同的道德类型。
不同类型的道德源于不同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具有不同的内容与特征。
从发展的观点看,它们都是人类道德走向成熟的必要环节和阶段。
(一)原始社会道德(风尚习俗)的特征
维护氏族整体利益是原始道德的基本原则,氏族成员的共同利益成为评价人们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天然标尺。
原始社会道德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1)以维护血缘集体的共同利益和全体成员的自由平等为主要内容的原始集体主义,是原始社会道德的基本准则和最根本的特征。
(2)道德观念的贫乏、直观和含混。
(3)道德生活的朴素性、道德现象的单一性、道德意识的简单性。
(4)道德调节的狭隘性、简朴性、外在性和权威性。
(二)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等级特权道德及特点
1.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等级特权道德
(1)贯穿这两个社会形态并在其中起主导地位的道德原则是忠于君主。
(2)维护人身依附和宗法等级关系,是这两个社会所公认的道德要求。
(3)鄙视劳动、歧视妇女、主张男尊女卑也是这两个社会共有的道德要求。
(4)奴隶阶级和农民阶级道德的基本原则,主要是争取人身自由,反抗压迫剥削。
2.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道德的特点
(1)奴隶主道德和封建道德进步中夹杂着退步,退步中伴随着进步的现象,构成了它的最基本的特征。
(2)与原始道德意识混沌朦胧状态相比,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道德成为独立的社会上层建筑成份和意识形态。
(3)政治道德化、道德宗教化,也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道德的一个基本特征。
(三)资本主义的金钱自由道德
1.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道德关系中最基本的道德原则。
2.“自由、平等、博爱”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但具有巨大的局限性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加强 道德修养 锤炼 道德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