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六年级上册美术电子教案.docx
- 文档编号:8740193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40
- 大小:38.74KB
精品六年级上册美术电子教案.docx
《精品六年级上册美术电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六年级上册美术电子教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六年级上册美术电子教案
备课教案
科目美术
年级六年级
教师
第一学期
学期授课计划
周次
章节
内容
课时
累计课时
主备人
1
第一课
《徐悲鸿与奔马》
1
1
2
第二课
《戏曲人物》
1
1
3
第三课
《水墨人物》
2
2
5
第四课
《画家林风眠》
1
1
6
第五课
《蔬果造型》
1
1
7
第六课
《秋之韵》
1
1
8
第七课
《做做陶艺》
1
1
9
第八课
《中国扇子》
1
1
10
第九课
《小小果壳箱》
1
1
11
第十课
《流动的风景线》
1
1
12
第十一课
《公交站台设计》
1
1
13
第十二课
《街市新貌》
1
1
14
第十三课
《生活与科幻》
1
1
15
第十四课
《窗外的风景》
1
1
16
第十五课
《新家园》
1
1
17
第十六课
《金银器》
1
1
18
第十七课
《中国的文化与自然遗》
1
1
本学期学科课程标准摘要
本册教材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是课程价值取向的核心,首先是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美术教学,让学生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学会美术思维和创作的方法,能用美术语言和视觉的方法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学生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法参与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其次是情感目标,通过美术教学,引导学生从生活的点滴去发现美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在欣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时,能初步了解中西方美术的差异与融合,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和珍惜人类文化艺术遗产的态度。
本册教材重难点:
结合日常生活,引导学生发现美并能创造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综合运用小学阶段所学的美术技法进行绘画创作或工艺制作。
初步了解中外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提高审美能力,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
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创设文化情境,涵养人文精神。
确立学生的主题地位。
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和探究性学习。
重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
恰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广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小学电子教案
学科:
美术
课题:
《徐悲鸿与奔马》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了解徐悲鸿的生平与艺术成就,感受徐悲鸿笔下的奔马的艺术特点与精神内涵。
比较分析,了解徐悲鸿所画的马和现实生活中的马有什么不同,并临摹感受。
提高美术观察与欣赏能力,加深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感悟徐悲鸿奔马作品的精神内涵。
教学准备:
(学生)水墨画工具。
(教师)课件、水墨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通过视频播放,欣赏马奔跑的动态。
2.教师提问:
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画马的名家,同学们所熟知的有哪些呢?
3.学生举手回答:
引出徐悲鸿与他所画的奔马。
二、了解画家的艺术人生。
1.请学生谈谈自己所了解的徐悲鸿。
2.教师进行总结,简单介绍徐悲鸿的生平。
三、欣赏徐悲鸿奔马系列图,让学生感受徐悲鸿结构严谨,用笔纵放淋漓的画面中,把马的形体表现得十分强健而丰腴,纵横驰骋,气势磅礴,观之使人倍感精神振奋。
1.教师提问:
我们所欣赏的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刚才我们在视频中所看到的自然界中的奔马有什么异同?
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动势、力量、注重笔墨意趣。
四、欣赏郎世宁《八骏图》局部,学生对比,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郎世宁笔下的马在表现技法上有什么不同?
1.郎世宁所画的马形体结构、皮毛质感、体积空间都画得细腻逼真。
2.概括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点:
大气磅礴,用笔潇洒。
感受中西绘画手法的融合。
五、感悟徐悲鸿的艺术思想,他曾说:
“我画马,其实也牵着思想的马。
只要出笔,便会情动于衷。
”
六、掌握方法,尝试体验。
1.出示徐悲鸿画马步骤图,分步骤讲解怎样用笔用墨。
2.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大胆表现,画出自己心中的奔马。
七、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1.让学生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学生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来加强对作品的理解。
2.欣赏同龄人的作品,感知用笔用墨。
体会我国国画艺术的魅力。
3.课后收集奔马作品进行欣赏与临摹,体验用不同的表现方法进行表现
八、预习下节课的内容,准备所需资料和工具。
批注或调整:
→通过对著名画家生平以及代表作的了解,让学生对中国美术发展史有一定的了解,从而达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
板书设计:
第一课徐悲鸿与奔马
1.你所知道的我国画马的名家都有哪些?
2.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自然界中的奔马有什么异同?
3.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郎世宁笔下的马在表现技法上有什么不同?
教学反思:
小学电子教案
学科:
美术
课题:
《戏曲人物》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通过收集资料和欣赏戏曲表演等活动,了解中国戏曲的艺术特色及戏曲人物的表演特征。
运用水墨画的基本技法表现学生喜爱的戏曲人物。
通过欣赏和表现戏曲人物,让学生感受戏曲的魅力,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戏曲艺术,了解戏曲人物的服饰和装扮。
教学难点:
用水墨表现戏曲人物。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戏曲人物图片、戏曲人物有关故事等资料;准备水墨画的相应工具。
(教师)课件、水墨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纪律,安定情绪,进入学习状态。
二、激趣导入:
欣赏京剧开场音乐进课堂。
三、感知引趣。
1.分小组交流各自收集和准备的有关戏曲资料,表扬准备了资料的同学。
2.教师小结有关戏曲表演及戏曲人物的知识。
3.欣赏戏曲表演片段,学生感受并模仿戏曲表演的动作造型,体验其表演特色。
4.欣赏艺术作品中的戏曲人物,观察分析如何用水墨表现戏曲人物的神态、动作等主要特征,体会夸张、变形的艺术作用。
四、尝试探趣。
1.作业要求:
用水墨的形式表现自己最喜爱的戏曲人物。
2.依据自己收集的图片或心中的戏曲人物形象进行大胆自由地造型表现,教师在创作中给予学生鼓励与及时提示,引导学生观察和体会水墨语言的大胆运用。
五、评价延趣。
1.把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自评、互评,进一步开拓学生思维。
2.教师总体评价优点及存在问题,评价要点可以是水墨语言的自如运用,戏曲人物的动作、神态的表现等方面。
3.欣赏不同的材料表现的戏曲人物,体会文化与生活的关系。
六、课后延伸。
课后请学生关注身边的戏曲表演,并尝试运用更多的材料来表现戏曲人物。
批注或调整:
→通过对戏曲的简单了解和分析让学生对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文化有知晓,达到弘扬国粹的效果。
板书设计:
第二课戏曲人物
京剧四大行当:
生、旦、净、丑
教学反思:
小学电子教案
学科:
美术
课题:
《水墨人物》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基本知识及其艺术表现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引导学生在欣赏、分析、感受的基础上,研究与尝试用中国水墨画的形式表现身边的人物,初步掌握水墨人物画基本的表现方法与步骤,表现出人物的生动特点;提高学生的水墨表现能力和对水墨画的热爱。
教学重点:
对于水墨人物画特点的了解与表现方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
学生对水墨人物画造型的掌握及墨色关系的处理。
教学准备:
(学生)中国画的工具、自己的照片。
(教师)学生作业、教学课件、教学演示的工具与材料,选一个特点明显的模特。
教学过程:
一、引入学习,揭示课题。
1.出示两幅作品:
一幅油画人像作品、一幅水墨人像作品。
2.引导学生观察与感受:
你知道它们是什么画吗?
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的?
给了你怎样不同的感受?
3.进行交流,教师小结,提出学习的要求与课题——《水墨人物画》。
二、了解知识,感受水墨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1.以小组为单位,把梁楷、刘国辉、蒋兆和的三幅水墨人物画作品分别作为每个小组的研究资料:
你知道有关这位画家其他的情况吗?
他的这幅水墨人物画作品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他运用了哪些水墨画的表现技法?
除了他以外,你还知道哪些水墨人物画家?
2.小组探究,然后进行集体的汇报与交流。
三、学习表现的方法与步骤。
1.选出一位同学作为模特儿,与学生进行交流,研究表现的方法:
他有哪些特点?
我们可以先画什么,后画什么?
人物不同的地方可以用怎样不同的表现方法来进行表现,如头发、皮肤等?
2.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教师可适当进行现场的演示,要注意不要完全用教师自己的理解与方法进行强化的演示与解说,要充分地尊重学生的感受与想法,教师做完善、补充、展现等,以免除教学演示的负面作用。
3.请学生概括与总结表现的基本步骤,教师肯定与补充。
四、布置作业。
以自己的照片或同学的形象为模特,用水墨画的方法创作一幅水墨人物画,要表现出人物的特点与水墨的趣味,还要注意画面的构图。
五、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课堂小结,作品展示与评价。
1.教师组织部分学生展示作品,请同学猜猜画中的人物是谁,并评一评画得怎么样,有什么进一步的建议。
2.评价可以着重在画面的构思与人物的形象上展开,关注学生表现的自由性与生动性。
批注或调整:
板书设计:
第八课水墨人物画
教学反思:
小学电子教案
学科:
美术
课题:
《画家林风眠》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了解画家林风眠及其作品的艺术台特色,初步学习彩墨画的表现方法。
通过对比欣赏、递进式体验感知作品的独特韵味,尝试彩墨画的用笔、用墨、用色技巧。
感悟画家的人格魅力和坚持不懈的艺术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林风眠作品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彩墨画技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
(学生)毛笔、生宣纸、水彩或国画颜料、墨、水、毡垫等。
(教师)多媒体课件、毛笔、生宣纸、水彩或国画颜料、墨、水、毡垫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
1.出示课件。
有一个人,被称为中国现代画坛的杰出画家,当代艺术教育的奠基人。
以为中国现代绘画的启蒙者,开创了彩墨画的新纪元,至今仍极深远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后辈画家。
2.教师提问:
猜一猜,他是谁?
3.学生回答,教师揭题并板书:
画家林风眠
二、讲授新课。
1.初步了解:
林风眠生平介绍。
2.教师介绍林风眠的艺术人生。
三、作品初赏。
1.师生一起欣赏教材中的《三月梨》、《秋之湖》、《琵琶仕女》等作品。
2.教师提问。
问题一:
画家林风眠的作品表现了哪些内容?
(静物、仕女、芦苇、鲜花等)
问题二:
你能感受到作品中彩墨交融的独特效果吗?
3.学生欣赏、讨论,教师总结。
四、笔墨体验。
1.学生作业:
仔细观察林风眠作品的用笔、用墨和用色,并尝试用笔蘸上颜料或墨,结合水在宣纸上临摹林风眠的作品,感受其用笔用墨。
2.要求:
构图饱满、形体概括、用笔简练、设色明快、鲜亮。
3.教师指导,鼓励学生大胆作画,敢于用墨、用色,敢于下笔。
五、作业评价。
请学生对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略作评价,加以鼓励。
六、课堂总结。
教师总结:
林风眠作品有如此强大的影响力,在于他一生勤奋笔耕和“融会中西”的创新思想。
我们做任何事情,只有不断努力,不断创新,才会有生命力。
七、课后拓展。
尝试以生活中常见的景、物为对象,用彩墨画的艺术形式去表现。
批注或调整:
板书设计:
第四课画家林风眠
1.林风眠
2.作品:
《三月梨》
《秋之湖》
《琵琶仕女》
教学反思:
小学电子教案
学科:
美术
课题:
《蔬果造型》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根据蔬果自身的特点加以想象进行夸张装饰,掌握蔬果造型的基本方法。
运用蔬果变化多样的质感、肌理及形状,采用削、剪、拼、插等方法设计制作出情趣盎然的蔬果造型。
体验蔬果造型的乐趣,善于发现并表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点:
运用多种方法创作出有趣的蔬果形象,激发学生创造美、表现美、用美点缀生活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
有针对性地进行联想,创作生动的蔬果造型。
教学准备
(学生)参考教科书设想自己想要的造型,寻找合适的蔬果。
牙签、切刀、彩纸等工具。
(教师)课件、示范作品、蔬果、刻刀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演绎,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蔬果:
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形状及颜色特点。
2.观察自己带的蔬果的外形有什么特征,准备将它变成什么?
怎么变?
(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想法。
)
3.揭示课题。
二、深入感知,发挥想象。
1.变变变,我是怎样变出来的?
(指向蔬果造型的不同方法。
)
2.变变变,看我有几变?
(指向相同蔬果的不同造型。
)
(1)萝卜变变变。
(2)茄子变变变。
(3)菠萝变变变。
(4)生姜变变变。
(5)变变变,大家一起变。
(指向多种蔬果的组合造型。
)
三、熟悉技能,尝试表现。
1.变变变,我来变一变。
分小组将收集到的蔬果展示出来,展开联想,然后集体交流一下想法。
2.指导学生根据联想的形象在蔬果的基本形体上用刀切、割或挖,做出作品的大致造型,进一步塑造。
3.教师提示学生正确使用刀具。
(注意用刀安全。
)
4.分组自由创作。
四、展示评价。
1.这节课你对自己完成的作品满意吗?
2.自评、互评、教师鼓励性评价。
五、课后拓展。
1.这节课你开心吗?
2.课后你会尝试做更有趣的蔬果作品吗?
批注或调整:
→通过小游戏,是学生体会生活的乐趣,学会观察生活、享受生活。
板书设计:
第五课蔬果造型
教学反思:
小学电子教案
学科:
美术
课题:
《秋之韵》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感受秋天的收获与色彩缤纷之美,掌握用秋天植物材料造型的方法。
利用植物的原始形状或纹理来造型或运用一些简单的美术形式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理解。
从自然、生活等角度引导学生感受秋天不仅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更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培养热爱自然和生活的情感,增强对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意识,热爱保护大自然。
教学重点:
用植物材料表现对秋天美的感受;有机渗透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
植物材料的运用和创作主题的结合。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各种秋天的树叶、树皮等材料,手工用白乳胶、水粉笔一支、剪刀。
(教师)课件,秋天的树叶、树皮等材料,手工用白乳胶、水粉笔一支、剪刀。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欣赏一段时长2-3分钟的关于秋天的视频,让学生从视觉上有更直观的感受。
2.说一说:
能用最美的语言描述你喜爱的秋天吗?
(在视频欣赏、图片感受、身边亲历之后谈感受。
二、欣赏评述:
1.讨论所谓“一叶知秋”,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多彩的季节,随风飘落的秋叶缤纷满地。
你有办法留住秋天的美吗?
2.美就在脚下,你发现它们了吗?
这些树叶美在哪里?
。
三、技法探究
1.每一片叶子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就像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创作的想法一样。
2.仔细观察自己捡到的叶子的形状、颜色有什么特点。
3.拼摆游戏。
和同桌一起拼摆一下自己的叶子,根据形状和颜色,启发学生讨论该材料最适合表现的形象。
4.想一想:
除了变换角度,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联想?
(上下左右旋转、正反面、叠加、适当裁剪、各种植物材料组合)
四、评价交流。
1.欣赏学生作品,师生共同探究这些拼贴作品的制作方法。
(材料、技法、粘贴的顺序等)
2.师生共同讨论综合材料的运用需要注意的事项。
(布局、预先拼摆、拼贴先后顺序)
(3)工具使用注意事项。
4.自选作业。
(1)可以用树叶、树皮、草、枯枝等材料拼贴一幅作品。
(2)可以用以上方法拼贴设计一枚独特的书签。
五、展评拓展。
1.教师巡回指导,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学生互相观赏。
2.师生互评;学生自评。
3.学生自我小结实践心得,说一说自己满意的地方和需要完善的部分。
4.拓展:
收集落叶和种子、剪刀、双面胶等,可以在课余制作信纸、贺卡等
批注或调整:
板书设计:
第六课秋之韵
1.秋天是什么样的?
和其他季节有什么不同?
2.秋天美吗?
美在哪里?
教学反思:
小学电子教案
学科:
美术
课题:
《做做陶艺》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了解陶艺的制作方法,进行立体造型练习。
欣赏中外优秀的陶艺作品,在实践中用捏塑、泥片、拉坯成型等方法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提高对陶艺作品的审美能力和立体造型能力,感悟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了解陶艺的相关知识及简单的技法。
教学难点:
选择合适的技法制作陶艺作品。
教学准备:
(学生)陶艺制作主要工具材料一套,袖套、围裙等。
(教师)课件,陶艺制作的主要工具材料,生活或艺术陶制实物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欣赏东汉时期的陶艺作品《绿釉陶水亭》图片,感受该作品的艺术魅力。
二、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隋代陶艺作品《彩绘伎乐陶俑》图片,了解彩陶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三、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做做陶艺》
四、引导学生欣赏不同时代不同地域文化的陶器,了解陶器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五、引导学生欣赏现代名家的陶艺作品《碗》、《狗》,说说这些作品各自的特点。
六、欣赏比较:
与古代的陶艺相比,现代陶艺作品有什么新颖和奇特的地方?
七、想一想:
为什么人们说陶艺是“土与火的艺术”?
八、引导学生认识陶艺制作的主要工具和材料,了解陶艺制作的整个流程。
九、玩一玩:
感受陶艺制作的主要工具和材料,掌握陶土的特性。
批注或调整:
板书设计:
第七课做做陶艺
1.什么叫“土与火的艺术”?
2.《绿釉陶水亭》
3.《彩绘伎乐陶俑》
教学反思:
小学电子教案
学科:
美术
课题:
《中国扇子》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扇子的历史、相关知识及认识扇面绘画的特点。
学习运用水墨画的方法创作扇面画,初步培养学生的国画创作能力。
通过欣赏和创作扇面画,激发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增强他们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对中华扇子的了解、感受与创造。
教学难点:
中华扇子文化内涵的了解与感受、水墨表现的构思与构图。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扇子艺术的资料,宣纸、毛笔等国画作画工具。
(教师)实物扇子、范画、国画作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1.教师出谜语:
打开半个月亮,收到兜里可装,来时荷花初放,去时菊花天黄。
(打一生活用品)
2.学生猜谜。
(谜底:
折扇)
3.学生交流有关扇子的知识。
4.师生小结扇子的作用。
(如消暑纳凉、卖钱、装饰、艺术品等)
二、欣赏扇子。
1.学生共同欣赏扇子艺术作品,并说说欣赏感受。
2.学生介绍扇子的历史、种类和艺术特色等。
3.教师小结:
扇子的种类繁多,按材质分有羽扇、檀香扇、纸扇等,按形式分有团扇、折扇等。
4.小结:
中国传统艺术源远流长,也有很多书画家在扇面上题诗作画,形成了书画艺术中的“别体之作”,扇子也由此成了融书画、工艺于一体的精美艺术品。
三、尝试创作。
1.教师拿出一把实物扇子,和学生一起认识扇子的结构。
(扇面、扇骨边、扇骨等)
2.教师范作,学生观察。
(注意扇子的形状、水墨渲染效果及用笔的干湿浓淡等)
3.学生尝试创作:
用水墨画的方式设计扇面,进行构图练习。
四、教师指导。
针对同学们创作中的问题和优势作评价。
五、小结延伸。
1.表扬作业优秀的同学,指出存在问题。
2.下节课进行染色练习,准备好工具材料。
批注或调整:
→通过对扇子的简单了解,让学生对中国的传统工艺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怀。
板书设计:
第八课中国扇子
1.我国的扇子文化。
2.扇子的种类:
(1)按材质
(2)按形式
教学反思:
小学电子教案
学科:
美术
课题:
《小小果壳箱》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让学生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形式和各种污染形成的原因,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相关内容,使学生知道保护地球环境的重要性。
了解果壳箱的结构和功能等,初步学习果壳箱设计的基本知识,能够设计出造型既有个性又美观的果壳箱,并运用立体纸工的形式来表现。
通过果壳箱的设计与制作,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用纸张等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造型新颖的果壳箱;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让学生感受到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探索创新。
教学准备:
(学生)彩色卡纸或瓦楞纸,剪刀,美工刀,固体胶或双面胶等。
(教师)果壳箱图片、范作。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1.生活中的部分果壳箱存在哪些问题?
如:
有的果壳箱造型设计比较单调,色彩比较单一;有的果壳箱敞开口散发出垃圾的异味;有的果壳箱标有垃圾分类,但实际是名不符实;有的果壳箱投入口太小,不方便投入;有的投入口加盖,市民怕碰脏手,影响市民投放……
2.请同学们想一想,果壳箱的设计应该有什么要求?
(新颖、美观、实用)
3.今天我们开展果壳箱设计大赛。
出示课题《小小果壳箱》。
二、引导欣赏。
(出示果壳箱图片和范作,学生欣赏)
1.果壳箱有什么作用?
为什么要进行设计?
同学们知道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吗?
果壳箱不仅能使我们的环境变得干净,好的设计还能美化我们的环境。
2.说一说这些果壳箱在造型上有什么创新之处?
3.学习书中果壳箱模型的制作步骤。
三、指导创作。
1.外形的设计新颖,强调与环境相协调,根据主干道、商业街、公园、娱乐场所、内街等不同环境设计不同样式。
如在公园内可设计一些卡通形象、动物形象;在校园或图书馆内可设计一些书籍的形状……
2.功能的设计。
如既是果壳箱又可以是养花的架子,具有双重功能;设计“会说话的果壳箱”,当你投入垃圾时,会说“谢谢你为环保做出的努力”、“欢迎你再来”等语言;设计“会唱歌的果壳箱”,当你投入垃圾时,会响起音乐;设计“会走路的果壳箱”,当你需要扔垃圾时,一招手果壳箱就会向你走过来……
3.装饰与色彩设计应与环境相协调。
4.果壳箱上应标有醒目的标志。
四、布置作业。
1.用纸张等材料设计制作一个造型新颖、功能独特、装饰美观的果壳箱。
2.功能设计创新可另附文字说明。
3.提醒学生制作过程中的安全性。
五、作业展评。
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
批注或调整:
→本课是与同学们息息相关的垃圾箱制作,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们知道乱扔乱放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 六年级 上册 美术 电子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