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周围的空气培优训练附解析经典.docx
- 文档编号:8739024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196.44KB
我们周围的空气培优训练附解析经典.docx
《我们周围的空气培优训练附解析经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们周围的空气培优训练附解析经典.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们周围的空气培优训练附解析经典
我们周围的空气培优训练(附解析)经典
一、我们周围的空气选择题
1.已知:
,下图表示一定质量的
和
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
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A.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B.生成
的质量
C.固体中
的质量D.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由于KClO3中的氧元素全部转化为气体O2,故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应该随着反应的进行不断减少,但由于、MnO2在这个反应中,起催化作用,它的质量不变,故氧元素质量不会变为0,正确,B、生成O2的质量应随着反应的进行不断增大,错误,C、MnO2在这个反应中,起催化作用,它的质量不变,错误,D、由于固体总质量减少,而钾元素质量不变,故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应增大,错误,故选A
考点:
化学反应中各物质量的变化,催化剂的特点
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最好选择的物质是()
A.铁丝B.红磷C.镁条D.木炭
【答案】B
【解析】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原理:
利用物质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左边集气瓶内气体体积变小,压强变小,从而在外部大气压的作用下使烧杯内的水进入集气瓶,通过测量进入集气瓶中水的量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中对可燃物的要求:
(1)只和空气中的氧气而不和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发生反应;
(2)生成物是固体而不是气体,(3)反应不能太剧烈.
A、铁丝只能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在空气中不燃烧;故A错误;
B、红磷在空气中能燃烧,只和空气中氧气反应不和其他物质反应,生成物五氧化二磷是固体;故B正确;
C、镁能在空气中能燃烧,不但能和空气中氧气反应还和空气中的氮气、二氧化碳等反应,且反应太过于剧烈,不好控制,容易使集气瓶炸裂等;故C错误;
D、由于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是二氧化碳气体,补充燃烧时所消耗氧气的体积,不会形成压强差;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3.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据此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砷原子的质子数为33
B.氯原子的M层电子有7个
C.图中只有一种金属元素
D.砷、硒、溴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族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符号前的数字是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原子内的质子数,砷原子的质子数为33,该选项说法正确;
B、M是第三电子层,氯原子的M层有7个电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C、图中只有一种金属元素,即锗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D、砷、硒、溴在元素周期表中处在同一行,属于同一周期,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D。
4.2019年3月28日上午,生态环境部召开2019年3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表示,截至27日10时,事故点下风向1公里出现苯超标现象,2公里和3.5公里处各项污染物浓度均低于标准限值。
下列有关苯(C6H6)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苯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
C.苯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1:
1
D.每个苯分子里含有3个氢分子和3个氧分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
苯的化学式为
,属于有机物。
【详解】
A、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A不正确;
B、苯的化学式为
,则苯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故B正确;
C、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故C不正确;
D.每个苯分子里含有6个氢原子和6个碳原子,故D不正确。
故选B。
5.下列对有关实验异常现象的分析中,合理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瓶底炸裂﹣﹣铁丝没有制成螺旋状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进水量偏少﹣﹣未冷却到常温就打开弹簧夹
C.将未打磨铝丝插入氯化铁溶液中无明显现象﹣﹣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
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比燃烧的镁带质量大﹣﹣有的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B
【解析】
【详解】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瓶底炸裂,是由于瓶底未加少量的水或细沙,故A不正确;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进水量偏少,原因可能是未冷却到常温就打开弹簧夹等,故B正确;
C、将未打磨铝丝插入氯化铁溶液中无明显现象,是由于铝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在其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铝的薄膜,故C不正确;
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比燃烧的镁带质量大,是由于镁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镁,所有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D不正确。
故选B。
6.下列能够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A.HB.H2OC.H2D.2H
【答案】C
【解析】
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氢气分子所以答案选C。
7.图甲为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图乙为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镁离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
B.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镁原子的质量为
D.镁元素位于第三周期
【答案】C
【解析】
【详解】
A.镁离子是镁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后形成的,核外有两个电子层;
B.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C.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而非镁原子的质量;
D.镁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故位于第三周期。
故选C。
8.下列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能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的是()
A.木炭B.镁条C.蜡烛D.红磷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详解】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错误;B、镁条能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正确;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能产生无色、无气味的气体,且在瓶壁上有水雾产生,错误;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白色固体,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较为简单,只要观察过实验,并记住现象的描述,即可轻易解答,
9.分类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下列图中的包含关系,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酸是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电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酸性溶液包含酸溶液,中和反应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是交叉关系,盐和氧化物是并列关系。
【详解】
A、酸性溶液包含酸溶液,故A选项错误;
B、中和反应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是包含关系,故B选项正确;
C、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是交叉关系,不是包含关系,故C选项错误;
D、盐和氧化物是并列关系,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
区分应用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关系等是解题关键。
10.下列图象表示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
A、氯酸钾受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固体质量会逐渐减少直至氯酸钾完全分解,得到的氯化钾质量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正确;
B、氯酸钾受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固体质量会逐渐减少直至完全分解,因此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会变为0,故选项不正确;
C、氯酸钾受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做催化剂,质量没有发生改变,而固体质量会逐渐减少,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会增加,但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起点应该在纵坐标上而不是0,故选项不正确;
D、氯酸钾分解需用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才能产生氧气,因此氧气的起点应该在横坐标上,故选项不正确。
11.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相关变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正确的有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①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该过一段时间才有氧气生成,故错误;
②二氧化锰在在这个反应中是催化剂,质量不变,故正确;
③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一段时间才有氧气生成,生成的氧气逸散到空气中,氯元素的质量不变,固体的质量减小,根据固体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
可知,固体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会变大,反应停止质量分数会不再变化,正确;
④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一段时间才有氧气生成,生成的氧气逸散到空气中,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不断减小,但不会减小到了0,因为二氧化锰中含有氧元素,故错误;
故选B。
1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时,必不可少的一组仪器是()
A.试管、酒精灯、铁架台、集气瓶、胶头滴管
B.酒精灯、水槽、试管、集气瓶、量筒
C.铁架台、烧杯、集气瓶、玻璃片
D.试管、铁架台、集气瓶、玻璃片
【答案】D
【解析】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时都有用到的仪器有:
铁架台、试管、导管、集气瓶、玻璃片等仪器。
用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时,不需加热,不用酒精灯,故A、B错;两种方法都无需使用烧杯,故C错。
故选D。
1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答案】B
【解析】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错误;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正确;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在空气中仅能出现红热现象,错误;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生成四氧化三铁是结论而不是现象),错误。
故选B。
14.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在试管中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随着反应的发生,纵坐标表示的是( )
A.高锰酸钾的质量B.氧气的质量
C.锰元素的质量分数D.固体物质的质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加热高锰酸钾会生成氧气,反应过程中高锰酸钾的质量逐渐减小,完全反应后高锰酸钾的质量变为零,与图像不相符,故A错误;
B、加热高锰酸钾会生成氧气,反应开始时氧气的质量应为零,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质量应该是不断增加,完全反应后质量不变,与图像不相符,故B错误;
C、锰元素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反应过程中的固体质量不断变小,所以锰的质量分数会不断的变大,与图像不相符,故C错误;
D、加热高锰酸钾会生成氧气、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所以随着加热的不断进行固体的质量不断减小,直至反应结束后只剩下锰酸钾与二氧化锰,与图像相符,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确定正确的图像。
15.下列是化学实验小组的四位同学在实验室做有关氧气的性质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小林将盛有红热木炭的燃烧匙从瓶口往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
B.小兵准备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在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他未将集气瓶中的水排完就停止收集
C.小芳在将细铁丝绕成螺旋状之前先用砂纸把铁丝打磨光亮
D.小琴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引燃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后立即将其伸入集气瓶中
【答案】D
【解析】
【详解】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先引燃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待火柴快要燃尽时再将其伸入集气瓶中。
所以小琴的操作错误,故选D。
16.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的呼吸作用是氧气的重要来源
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C.氧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刺激性气味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自然界中氧气的重要来源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不具有可燃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C、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
氮气占78%、氧气占2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7.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时,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
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A.用排水法收集O2时,集气瓶装满水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
2时,导管伸入到集气瓶
的底部
C.用排水法收集O2时,导管口冒出气泡,立即收集
D.用排水法收集O2,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用排水法收集,集气瓶中装满水,可以把集气瓶中的空气排尽,故正确;
B、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导气管伸到集气瓶的底部,可以把集气瓶中的空气排尽,故正确;
C、用排水法收集,没有等到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就开始收集,原试管内的空气进入集气瓶,故错误;
D、用排水法收集O2,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可以防止空气的进入,故正确;答案:
C。
18.小东通过查阅资料,根据铁在空气中生锈的原理,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中的饱和食盐水、活性炭会加速铁生锈)。
已知广口瓶有效容积为242mL,实验8分钟后打开止水夹,水从烧杯流入广口瓶中的体积为48mL。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的不足之处在于实验前广口瓶底未放少量水
B.通过分析本次实验数据,可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19.8%
C.若实验药品充足,时间足够长,可十分接近拉瓦锡实验的结果
D.此实验可有效解决拉瓦锡实验中的汞污染问题
【答案】A
【解析】
【详解】
A.纸袋内的铁粉与氧气、水充分接触,在氯化钠的作用下,锈蚀速率加快,但是集气瓶内无需事先加入少量的水,故错误;
B.进入广口瓶内的水的体积即为消耗的氧气的体积,也就是广口瓶内氧气的体积,所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故正确;
C.若实验药品充足,时间足够长,铁粉锈蚀可将广口瓶内的氧气完全耗尽,则实验结果就与拉瓦锡实验的结果十分接近,故正确;
D.拉瓦锡的实验中用到的药品是金属汞,汞有毒;而该实验中用到的是铁粉、活性炭粉、氯化钠等,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故正确。
故选A。
19.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用托盘天平称量10g固体药品时,先放砝码,后放药品
C.用滴管取细口瓶内的液体时,先将其伸入液体内,后挤压取液
D.加热KMnO4并用排水法收集O2的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会收集不到所制取的气体,造成药品浪费;故A错误;
B、用托盘天平称量10g固体药品时,先放砝码,后放药品,直到天平平衡为止;故B正确;
C、用滴管取细口瓶内的液体时,应先在外面挤压橡胶乳头,赶净空气后再将其伸入液体内;故C错误;
D、先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再把导管移出水槽.这样随着试管的温度越来越低,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就越来越小,内部大气压变小,在外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槽内的水就会被顺着导管压到试管内,可能使试管由于受热不均从而炸裂;故D错误;
故选B.
20.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关于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B.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C.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和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答案】B
【解析】
A、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故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正确;
B、氧气是难溶于水的气体,错误;
C、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正确;
D、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和生物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正确。
故选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们 周围 空气 训练 解析 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