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教学案例.docx
- 文档编号:8723757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678.31KB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教学案例.docx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教学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教学案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教学案例
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前后知识联系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两个数大小的基础上,来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高矮、长短、轻重等,为学习厘米、千克、克、吨的认识打基础。
表1:
《比较》单元前后知识联系
已学相关知识
单元主要内容
后续学习内容
一上:
比多少
比大小
比多少
比轻重
比高矮
比长短
二上:
多厘米的认识
三上:
千克、克、吨的认识
(二)单元学习内容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大小、多少、长短、高矮、厚薄、轻重等的比较。
本单元的学习要点如下:
表2:
《比较》单元学习内容
课题
知识
方法
核心素养
过生日
比体积的大小、多少
观察
操作
想象
推理
空间观念
度量意识
推理能力
下课啦
比高矮、长短、厚薄
跷跷板
比轻重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一)学科性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厚薄、轻重,体验
并积累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
2.经历“比一比”的过程,同时与他人交流比较的方法,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二)创新性目标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2.发展推理能力。
(三)教育性目标
养成善于倾听、勇于表达、反思质疑的良好习惯。
三、单元三课规划
(一)原教材教学规划
表3:
《面积》单元原教材教学规划
内容
建议课时数
情境课题
知识课题
过生日
比体积的大小、多少
1
下课啦
比高矮、长短、厚薄
1
跷跷板
比轻重
1
练习
运用巩固
1
(二)单元三课教学规划
表4:
《面积》单元三课教学规划
目的
课型
内容
建议课时数
知识概览
单元课
比较
初步感知比较,了解生活中华常见的比较
1
知识形成
学时课
过生日
比体积的大小、多少
1
下课啦
比高矮、长短、厚薄
1
跷跷板
比轻重
1
知识应用
整合课
比较的相关练习
1
四、单元三课实施
(一)单元课教学案例
1.学习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
2.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厚薄、轻重,体验并积累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
(2)经历“比一比”的过程,同时与他人交流比较的方法,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3)发展推理能力。
【学习重点】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厚薄、轻重,体验并积累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
【学习难点】经历“比一比”的过程,同时与他人交流比较的方法,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3.学习过程
(1)谈话导入——引入新知
师:
(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苹果),这里有两个苹果,要送一个给疼爱你的妈妈,你想送哪一个?
抽生答(我想把这个大的送给妈妈。
)
师:
表扬你,懂得分享,也懂得谦让。
刚刚老师留意到你在分配苹果的时候,先对这两个苹果的大小进行了比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与比较有关的知识。
(板书课题)
【评析】通过生活中具体的情景自然而然地引入了课题,让学生了解到数学是来自生活的,同时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比较的意义。
在这个环节中涉及了人文培养,鼓励孩子学会分享懂得谦让。
(2)初步概览——整体把握
师:
请快速在《目录》中找一找关于分类的知识是哪一个单元,对应的页数是从几页到几页?
(生翻阅目录并找到页数范围)
师:
请快速翻阅数学书18页——23页,找到并标出课题,数一数有几课?
师:
说一说分别是哪些内容?
(生翻阅并回答《过生日》《下课啦》《跷跷板》)
师:
接下来的时间我们就要对“比较”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整体的单元学习。
【评析】通过概览要求这一环节,帮助学生明确我们接下来的单元学习任务是什么、在什么位置,对整体内容,有了最初的认识。
(3)逐课浏览——领悟学习
师:
这个单元的3课内容,每一课到底在研究什么问题呢?
前面我们已经有了单元课学习的方法,我们以第一课为例,谁来说一说你应该做些什么?
抽生答:
自己独立阅读书上的资料,边读边做好勾画,带着一看标题“学什么”、二看绿点“有什么”、三圈重点“是什么”、四想问题“为什么”的要求把学到的和不懂的记录下来。
师:
请看要求:
(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1.首学:
生独立阅读教材,并做好勾画、批注
2.互学:
四人小组交流想法
(1)一人说(说本课主要讲的是什么,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其余生听并做好补充;
(2)每人说一课,1人做好简要的勾画和记录;
(3)准备分享
3.群学:
抽小组上台汇报交流,全班补充质疑,生生交流。
【评析】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有了单元课学习的方式和方法,所以直接布置任务,运用四学活动,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体现的淋漓尽致。
同时通过互学和群学环节让生与生充分交流/质疑,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4.共学:
教师梳理知识,建立知识体系。
老师把孩子们说到的进行了一个大概的整理
过生日
比体积的大小、多少
怎么比?
下课啦
比高矮、长短、厚薄
跷跷板
比轻重
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这个单元有了整体把握,知道本单元我们要学习这些内容,那对于每课中具体的道理和孩子们的疑问,我们会在接下来的学时课中继续深入探讨。
【评析】单元课的共学环节,对前面三个环节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提炼,帮助学生总结形成知识体系。
在这个环节中更多是老师的梳理,对单元内知识进行梳理,沟通内在联系。
4.板书设计
过生日比体积的大小、多少
比较下课啦比高矮、长短、厚薄
跷跷板比轻重
【评析】教师的板书尤为重要,学生会自觉的觉得老师写下来的东西就是重要的东西,不仅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同时通过有条理的板书,能够让学生对本单元的整体知识更系统化,有助于帮助学生进行整理记忆。
(二)学时课教学案例
☆案例1:
过生日
1.学习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第一课《过生日》
2.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正确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多少;
(2)在“比一比”的操作活动中,经历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过程,并学试解释自己思考过程,积累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
(3)3.养成细心观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以及大胆表达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能够正确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多少;
【学习难点】经历“比一比”的过程,同时与他人交流比较的方法,并尝试解释自己思考过程。
3.学习过程
(1)情景导入
师:
(主题图),图中讲了什么事?
图中有什么?
抽生答(1个大西瓜,1个西红柿;3个大小不同的盘子;1张大桌子……)
师:
你真是个能干的孩子,不仅会细心观察,又能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
(出示蛋糕图,提出问题:
哪块蛋糕最大?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
【评析】通过出示情景图,让学生学会观察和表达,在表达的过程中学生会自然而然的对某些物体进行已有经验的比较表达。
利用生活情景来入手,更贴合生活实际,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新知探讨
根据已有生活经验生能够直接说出谁大谁小,但是生可能说不出为什么。
师:
出示图片进行模拟演示(动态展示:
出示一个完整的蛋糕,分成相同的两部分,再继续分,体会1是2的一半,2是3的一半,3是整个的一半,所以3最大,1最小)
师:
(出示情景图)哪杯饮料多哪杯饮料少?
生:
3号最少。
因为这三杯水的高度是相同的,但是2号最粗,装的水最多;3号最细,装的水最少。
师:
你拥有了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你看到了这三杯水他们的高度是相同的。
在水的高度相同时,杯子越粗,装的水越多。
师:
老师这里也有两杯水(拿出提前准备好的两个高低/粗细都不同的装满水的瓶子)这两瓶水哪瓶水撞得比较多?
能一眼看出来吗?
为什么?
抽生答:
无法一眼看出谁多谁少,因为高低/粗细都不同。
师:
的确,当这两个量都不同的时候我们无法直观比较,你能想个办法比一比吗?
同桌交流。
抽生分享方法,全班共同验证是否可行。
(一瓶倒完另一瓶倒进去;倒到两个完全相同的水杯里看哪杯水位更高)
师总结:
你们的方法真多,其实这些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把高矮或者粗细这两个量统一一个量,这样我们就可以只管比较谁多谁少了。
【评析】通过三个情景对体积的比较,从最开始的直观经验,到确定一个量相同,到最后两个量都不同的比较,层层递进,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到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旧知解决新知的能力,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3)小结本课
师:
学完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抽生答:
合理即可。
(4)巩固训练
书P19第1----3生独立完成,核对答案
P19第4题:
相同的水,喝得越多,剩的越少
P19第5题:
同样的糖,水越少,混合后越甜
【评析】通过小结让学生对本课进行一个回顾和总结,加深对本课知识点的印象;同时及时的训练让学到的知识进行应用和拓展,运用已学到的知识点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数学师来源于生活,也要运用到生活。
(4)板书设计
过生日——比大小,多少
直观对比;统一高度比粗细;没有标准的时候找一个标准;
☆案例2:
下课了
1.学习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第二课《下课啦》
2.学习目标
(1)在比一比的活动中,能够正确比较两个物体间的高矮、长短。
(2)清楚在比较高矮或长短时,需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初步学习借助标准进行比较的方法。
(3)经历与他人合作和交流比一比的过程,并尝试表述自己的发现。
【学习重点】能够正确比较两个物体间的高矮、长短。
【学习难点】如何体会比较的标准
3.学习过程
(1)情景导入
师:
(主题图),孩子们,想知道淘气和笑笑下课了玩什么吗?
一起来看看。
抽生描述情景图
【评析】利用生活情景来入手,更贴合生活实际,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新知探讨
师:
有同学在比谁高谁矮。
说到比高矮,老师一直想知道班上某两个孩子谁高谁矮,请他们上台来比比。
(甲踮脚,乙不踮脚)全班不同意。
师:
我明明看到甲同学要高一些,你们怎么不同意呢?
师:
那比高矮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抽生答:
要不能踮脚。
师:
我听明白他的意思了他说要都不掂脚,也就是说要在同一平面,站直了比较。
师:
这里有两根绳子,你能看出来哪一根长哪一根短吗?
(绳子围成一团,生无法直观比较)
师:
你有好的方法来比一比吗?
(抽生上台演示比较过程)
师:
他是怎么比的?
谁能来说一说?
抽生把比较绳子的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
先把绳子拉直,然后再把一端对齐,比另一端长。
师小结:
绳子要拉直,一端要对齐。
师:
用这种方法和同桌比比谁的绳子长。
生同桌合作哦,独立完成比较的过程。
师:
两个小朋友一起走了一段路,他们的起点一致,终点也一致,那他们走的路一样长吗?
生会出现争论,师出示情景图。
师:
的确,只有起点和终点我们无法比较谁长谁短,就像绳子一样。
绳子我们要拉直来比,可是路没有办法拉直,你有什么办法吗?
(在课件上把线路用不同颜色分成一小段一小段。
让生思考这条路一共有多少条小段。
)
生独立观察并比较,同桌交流自己比较的方法;抽生上台指着图说方法。
师小结:
先数有几段边线,再比较。
【评析】先通过生活中的直观比较高矮让生体会应统一同一起点,对后续学习比长短要对齐一端做铺垫。
同时利用实物操作,让学生充分感知和运用,引导学生说出比较的方法,梳理过程,明确对长短的方法和步骤。
(3)小结本课
师:
学完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抽生答:
合理即可。
(4)巩固训练
书P21第1----4生独立完成,核对答案
【评析】通过小结让学生对本课进行一个回顾和总结,加深对本课知识点的印象;同时及时的训练让学到的知识进行应用和拓展,运用已学到的知识点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数学师来源于生活,也要运用到生活。
4.板书设计
下课啦——比高矮,长短
比高矮:
统一起点,
比长短:
拉直,对齐一端,比另一端;
两端对齐,中间用小单位去度量;
☆案例2:
跷跷板
1.学习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第三年课《跷跷板》
2.学习目标
(1)在比一比的活动中,能够正确比较两个三个物体间轻重。
(2)结合生活经验,在掂一掂等活动中进一步体验两个物体间的轻重比较。
(3)经历与他人合作和交流比一比的过程,并尝试表述自己的发现。
【学习重点】能够正确比较两个或三个物体间的轻重;
【学习难点】用文字合理准确的描述对比过程
3.学习过程
(1)话题导入
师:
猜谜语:
一匹马儿两人骑,这边高来那边低,虽然马儿不会跑,两人骑着笑嘻嘻
抽生答:
跷跷板
【评析】利用谜语激发孩子兴趣,引出本课课题跷跷板。
(2)新知探讨
师:
对于跷跷板,你有什么认识?
抽生答:
跷跷板压下去的那端重,翘起来的那端轻,如果跷跷板平着就是一样重。
师:
老虎,狮子还有豹子在玩跷跷板的游戏,狮子和老虎比,谁重谁轻;老虎和豹子比,谁重谁轻?
抽生答,注意语言的准确描述:
狮子和老虎比,狮子重,老虎轻;老虎和豹子比,老虎重,豹子轻。
师:
那狮子,老虎和豹子,谁最重,谁最轻呢?
你是怎么知道的?
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生先独立观察比较,利用已有经验同桌之间互相描述自己的比较过程及方法。
抽生分享自己的方法。
师进行梳理:
狮子比老虎重,老虎比豹子重,所以狮子最重,老虎最轻。
谁能像老师这样说一说谁最轻呢?
抽生描述。
有了刚才的比较经验,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活动,出示活动要求:
(同桌合作,3个物体,用手掂一掂先比较两个物体之间谁更重;然后说一说三个物体谁最重,并说清楚理由)
师:
老师这里有两个大小差不多的苹果,谁来掂一掂?
抽生上台掂一掂,发现重量接近无法判断谁重谁轻。
师:
你有好的方法来准确比较出谁重谁轻吗?
抽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可以称一称,可以放到跷跷板两端,用天平……
师:
同学们提到了天平,拿出你们的天平,说一说为什么天平可以比较出到底谁重谁轻呢?
抽生说天平的原理:
天平就像跷跷板,压下去的那端重,翘起来的那端轻。
同桌合作用天平比一比,并用语言准确描述两个物体的轻重。
完成书上第三个绿点圈一圈。
师:
大的物体一定重吗?
【评析】通过谜语引出跷跷板,并了解跷跷板原理后进入教学会让教学更轻松;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语言描述的准确,比较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要明确说明是谁与谁进行比较。
同时通过掂一掂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在环节三中,两个物体质量接近无法通过掂一掂来比较的时候引出测量工具,感受测量工具的必要性。
(3)小结本课
师:
学完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抽生答:
合理即可。
(4)巩固训练
书P23第1----4生独立完成,核对答案
【评析】通过小结让学生对本课进行一个回顾和总结,加深对本课知识点的印象;同时及时的训练让学到的知识进行应用和拓展,运用已学到的知识点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数学师来源于生活,也要运用到生活。
4.板书设计
跷跷板———比轻重
跷跷板/天平:
压下去的那端重,翘起来的那端轻
狮子跟老虎比,狮子更重;
狮子比老虎重,老虎比豹子重,所以狮子最重。
(3)整合课案例
1.学习内容
整理复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包括对几种比较方法的巩固练习和综合运用。
2.学习目标
(1)能熟练比较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和轻重。
(2)能够运用语言准确描述出比较过程和理由。
(3)运用已学的知识和经验解决未知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能熟练比较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和轻重。
【学习难点】
已学的知识和经验解决未知的问题
3.学习过程
(1)回忆旧知
师:
我们这单元的三个课,分别讲了什么呢?
全班共同在师的带领下回忆旧知:
过生日中:
比较两个事物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等,要以其中的一个事物作为参照,或者说以其中的一个事物作为标准,然后再比较,这样就能说另一个事物比作为标准的那个事物大或者小、多或少等。
比多少:
下课啦一课,比长短:
常用的方法注意要一端对齐,也可以采用数格比较,或对称比较。
比高矮:
注意在同一平面上去比较。
跷跷板一课:
下沉的一端重,翘起的一端轻。
三个事物比较,可以先两个两个比较。
然后根据比较的结果,得出三个事物比较的结论。
【评析】通过全班性的回顾总结,把本单元的知识点再次进行巩固和总结,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2)巩固训练
完成题单一,全班订正答案
【评析】本环节是基础题型的练习,针对本单元所学的三课重所提到的几种比较方法和策略进行训练。
(3)拓展思维
完成题单二,逐题交流,抽生交流分享自己的方法。
【评析】本环节是一个拓展。
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解决在学时课遇到的一些掌握不牢的难题和一些新的题型,通过再次的讲解和巩固,综合运用本单元的整体知识来分析问题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同时教会孩子运用已有经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4.小结本课
说一说这节课你的收获。
题单一————基础填空
1.
2.
3.
4.
5.
题单二————应用拓展
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比较 小学 数学 一年级 上册 第二 单元 教学 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