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公开课教案教学内容.docx
- 文档编号:871981
- 上传时间:2022-10-13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2.63KB
陈情表公开课教案教学内容.docx
《陈情表公开课教案教学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情表公开课教案教学内容.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陈情表公开课教案教学内容
陈情表公开课教案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李密的《陈情表》。
宋代学者说:
“读诸葛亮《出师表》不堕泪者,必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堕
泪者,必不孝。
”
《古文观止》也评价,这篇文章吐露的是“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篇流传千古的至孝美文。
二、结全学案复习字词
我们要想读懂这篇文章的内涵,首先就要弄懂文章的意思,因为字词始终是学
习文言文的基础和重点,所以我们先来检查一下大家对学案上重点字词、特殊文言现象的掌握情况。
我们还是以组为单位,四组。
第一组一起吧,来完成重点字词的注音及通假字这一部分。
第二组找出句中的古今异义并解释它的古义和今义各是什么。
(派一名代表来完成吧)
第三组来完成一词多义这一部分。
(一起,还是派个代表?
)
(对一词多义我们如果掌握好的话,对于提高我们翻译文言文的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
第四组同学来完成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这一部分。
(还是找个同学代表吧,他说的不准确的地方,大家再补充)
通过以上检测,证明大家已经为学习这篇文章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我相信这样大家就能更加深刻地去领会文章的内涵,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情感了。
三、读课文
文言文学习最好的方法就是诵读,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轻声朗读这篇文章。
诵读
时要注意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你领悟到感情。
(配乐朗读)
(点评读:
大家读的非常的流畅、整齐,但是感情不足,相信我们在分析完文章之后,大家一定会读得更好。
)
四、分析文章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陈情表”,“表”这种文体,我们在初中就接触过,学习过
《出师表》,
(幻灯片:
表:
古代一种文体,是古代臣属给君王的上书,内容多为劝谏、辞免、庆贺、贡物等。
它与一般上书奏折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常含有表示陈情、诉说心曲的意思。
)
这篇文章的题目就叫“陈情表”,那文中是谁向谁陈情,说的又是什么事呢?
(生:
……)
师:
是李密向晋武帝陈述自己家有祖母需要奉养,不能应诏赴任的实情。
李密写这篇表文想要达到的目的,用原文的话回答应该是(“愿乞终养”)。
关于李密、关于晋武帝,以及当时的情况,也就是写作背景,在我们的学案中都有详细的介绍。
从中我们可以简练地概括出,晋武帝执意要李密出山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拉拢人心,显示皇恩浩荡,因为李密在蜀汉曾经做过官,出使过东吴,具有一定的外交才能;另一个原因就是李密因孝闻名,借李密来推行自己以孝治天下的国策。
可是李密家有96岁的老祖母,夙婴疾病,且李密又是蜀汉降臣,心系蜀汉,故无法也无心出仕,因此写了这篇奏章推脱朝廷的任命。
但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李密陈情的对象不是一般的读者,而是靠杀戮和阴谋夺得政权,为人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司马炎,那李密要如何去构思这样一篇文章,如何去表达才能既不招祸,又达到自己的目的,让皇上答应他的请求呢。
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重点。
那么通过刚才的介绍,我们应该明确,在李密写给晋武帝的这篇表文中,主要是牵涉到了三个人物,他们是(祖母、晋武帝和李密自己),
那围绕着三个人物的关系,李密都陈述了哪些方面的情呢?
(谁来说说,通过之前的阅读,你所体会到的有哪些方面的“情”)
(生:
……)
师:
文中李密陈述的自己对祖母的孝情,对晋武帝的忠情,还有自己内心当中因身世凄苦,因不能做到忠孝两全而产生的苦情、为难之情。
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李密是如何来陈述这些“情”打动晋武帝的。
首先我们来看课文的第一段,李密上来就说: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我因为命运不好,从很早的时候就遭遇了不幸的事情。
)
这句话在这一段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总摄、统领的作用,统领全段)
为什么说是统领全段呢?
(因为下面李密就把他遭遇的不幸一一地给我们分层列了出来)
我们看看都有哪些不幸,分几个层次?
(四层,第一层是?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见背”“志”“夺”什么意思?
《孔雀东南风》“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府吏见丁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我怎么样。
——父死母嫁。
从小就无父无母确实让人同情。
第二个不幸是?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从小就体弱多病。
这也幸亏有祖母的慈爱、关怀与精心照顾,才得以存活下来,所以李密怎能不由衷地感激祖母的抚养之恩呢。
第三个不幸是?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家中人丁衰微,内外无亲。
交代这一点,家中基本什么人也没有,就我一个,还有什么作用?
——为下文作者强调对祖母“区区不能废远”作好了辅垫。
作者尽孝责无旁贷。
第四个不幸是?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祖母长年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
前面李密已经说了,家中能尽孝的就他一个人,所以可以说李密现在是祖母唯一的感情支柱和生活依靠,他怎能对祖母置之不理呢。
)
从以上的不幸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早年是李密孤苦多病,祖母照顾他,而后来则是祖母年老多病,李密照料祖母。
他们之间的这种祖孙情和一般的一不一样?
(不一样,是一种特殊情境下的孝情)这样他们祖孙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概括为?
(相依为命)李密和祖母相依为命,这样的意思在第三段中也有照应,有强调,大家找一找看看是哪些句子。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
那我们现在来分析一下,作者开篇便述说自身遭遇不幸的苦情,以及和祖母相依为命的关系,目的是什么?
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生:
……)
师:
让晋武帝了解自己的苦处,并以此表现祖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情深似海,希望借此能够打动晋武帝,博得他的同情,使其能设身处地为自己想想,不再征召自己出仕。
那作用呢?
想一想,分析一下,这一段在全文内容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
或者说为作者达到自己上表的目的,起到了什么作用?
(生:
辅垫……)
师:
为下文提出“愿乞终养”的请求作好了必要的铺垫。
在感情基调方面这一段又有什么作用?
(生:
……)
应该说第一段的这些描写是凄楚哀婉的,是感人肺腑的,这就奠定了文章悲凉的感情基调,让晋武帝一开始便落入了凄苦悲凉的氛围之中。
所以我们在读这一段时,一定要注意语速要放得慢一些,语调要低沉一些,应该读出(沉重、凄苦),似乎在叙述一个悲惨的故事一样。
我们一起把第一段读一下。
(读第一段)
李密本不能出仕,但朝廷却又对他步步紧逼,我们把朝廷逼迫的句子读一读。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
上至中央下到地方,从大家读的语气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什么?
(各级逼迫的那种“急”。
)那面对朝廷的步步紧逼,李密陷入了怎样的处境当中?
课文是怎么说的?
(生:
“臣欲奉诏奔驰……实为狼狈”)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处境?
(进退两难的窘迫境地,忠孝不能两全)“进”难在哪?
(进则无以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退”又难在哪?
(退则不能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朝廷的“知遇之恩“体现在哪?
(“察臣孝廉”“举臣秀才”“拜臣郎中”“除臣洗马”)李密列举这些想说明什么?
我李密不是一个心里没数的人,我对朝廷的器重充满了感激,就像他说的“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这样,(“臣欲奉诏……”)这几句话我们就可以说是李密的真情流露,既有忠诚之心,又有孝顺之情,但忠孝不能两全,似乎让读的人也不由得为他着急。
我想晋武帝当时也一定会有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所以我们在读这一处时要读得快一些,读出前面的感激,后面的急和为难来。
我们一起把第二段再读一下。
(读第二段)
晋武帝看到文章这里,我觉得应该能有点被这份苦情、孝情、忠情打动了,但是,李密此时并没有直接提出“终养祖母”的请求,为什么呢?
(时候还不到,时机还不成熟)。
因为啊,李密知道,如果马上提出要求,凭他蜀汉旧臣的特殊身份,晋武帝一句话就可以把他驳得哑口无言。
下面我们就假设一下,你们就是晋武帝,李密说我和祖母都挺苦的,我现在要奉养祖母以尽孝心,所以我不能出去做官,你们会怎么说?
(生:
……)
师:
晋武帝可能会说,既然你要奉养祖母以尽孝心,为什么在蜀汉时你又出来做官呢?
其实大家一下子就能想到,这也就说明这个问题是很明显的,李密之前多次“辞不就职”“辞不赴任”,晋武帝产生猜疑之心这很正常。
古人讲,一臣不事二主,如果李密不出来做官,就有不事二主的嫌疑,不事二主就意味着对晋武帝不满,这就极其危险了。
李密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下面他必须去把这个问题解释清楚,打消晋武帝的疑虑,表明自己的忠心。
他是怎么说的?
(“臣少仕伪朝,历职朗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实际上说了这么多,李密的中心意思他想说明什么?
谁来给大家解释一下。
(生:
……)
师:
中心意思就是想说:
自己现在不出仕做官,绝不是要保守什么名节,唯一的原因就是祖母年纪大了,已经气息奄奄,朝不虑夕了。
况且我对新朝给我的恩遇,充满了感激,我一个亡国贱俘,怎么敢有什么非分之想呢。
你想,听了这样的表白,感激之词,晋武帝还会有疑虑吗?
(没有)甚至还有可能龙颜大悦呢。
我们再看这一段的第一句,李密还提到了“圣朝以孝治天下”这一晋朝的治国纲领,这又有什么作用?
(生:
……)
师:
为自己孝敬祖母不能立即赴任,找到了理论依据,将自己的行为纳入到晋武帝的治国体系中,使之产生认同感。
就是说,我李密尽孝心,顺应当时原潮流,符合晋国的国策,虽是个人私事,但也是忠于晋武帝的表现。
如果说前面是“动之以情“的话,那这一部分就是”晓之以理“了,于情于理,我李密对祖母都应是“区区不能废远”,让人无法拒绝这合情合理的请求。
我们还可以再想像一下,晋武帝如果有胡子的话,读到这里他一定会捋着胡须频频点头。
文章写到这,可以说李密已经完全打动了晋武帝那颗冰冷的心。
在此基础上,李密提出了自己“愿乞终养”的请求,而且还提供了一个能够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
(先尽孝,后尽忠)
理由是什么?
(“臣密今的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即在短暂的时日里,我奉养祖母,以后所有的时间我都可以向您陛下尽忠,也就是说,终养祖母不会有碍于我报效国家,两者可以并行不悖,只是有先后缓急之分而已。
最后李密又再表忠心,他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在李密这一番以“孝”为中心,环环相扣,入情入理的陈情之后,标榜以孝治国的晋武帝,就不得不答应李密的陈请了。
史书上记载:
“晋武览表,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
”让照顾祖母的任务,由地方官和李密一起分担。
还感叹说:
“士之有名,不虚然哉。
”从这惊人的效果中,可见这篇奏表写得多么成功。
李密面对的不是一般的的读者,是晋武帝,有要求不能直接说,所以我们就看到了这样一篇精心构思的文章,(幻灯片)以情动人,以理喻人,合情合理,环环相扣,不仅打动了晋武帝,我想也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
(二)
但是一篇文章光有好的构思还不够,还要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这样文章的力量才能发挥出来。
《古文观止》评论《陈情表》的语言,说它“至性之言,悲恻动人”;有人说,《陈情表》有很高的语言艺术,它的语言是有形的,有声的;读《陈情表》你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看到帝王微笑背后的恼怒,看到作者诚惶诚恐的怖惧……;你还可听到少年的无助哀叹,老人病中无奈的呻吟,孝子恳切的哀告,帝王严厉的呵斥……
下面就请大家再次轻声朗读课文,把你认为好的语句画下来,读出来,然后结合文章的构思及内容,来说一说这些语句有什么特点,好在哪里?
重点赏析语段(句式,用词,修辞手法,表情达意的效果):
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
引导:
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直陈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只影单,孤独寂寥,极为形象地表现出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陈情 公开 教案 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