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学习笔记知识分享.docx
- 文档编号:8708289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4.76KB
财政学学习笔记知识分享.docx
《财政学学习笔记知识分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学习笔记知识分享.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财政学学习笔记知识分享
财政学学习笔记
财政学
学习记录
《财政学》有一个对象,即政府的经济行为;《财政学》有两条基本原理,即公共产品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财政学》涉及到以下经济学家:
即斯密、瓦格纳、凯恩斯、萨缪尔森(1970)、阿罗(1972)、布坎南(1986)、拉弗、米尔利斯(1996)、马斯格雷夫、罗森、史密斯(2002)、马斯金(2007)、奥斯特罗姆(2009)等。
一个对象,即政府的经济行为:
廉价而又高效的政府、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政府、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的政府。
两条基本原理,公共产品理论:
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公共选择理论:
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当代财政学是界于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
特别是随着20世纪60~70年代公共选择理论的兴起,人们越来越重视通过完善政治决策机制提高公共部门配臵资源的效率。
一、导论
私人个别需求:
通过市场提供的私人产品满足的需求。
社会公共需求:
由政府提供的用于满足社会的公共产品的需求。
特点:
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需要消耗一定的社会剩余产品;不是简单的个人需求的叠加。
公共部门的活动方式:
公共支出和公共收入。
公共部门活动的范围:
1、自由主义;2、干预主义;3、两种方式相结合的方式。
财政:
是指国家通过其政治强权,通过集中一部分社会财富的方式来满足公共需求,并通过此种方式来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以达到资源优化配置、收入公平分配、稳定经济的目标。
二、财政职能
财政职能:
即是政府财政所要达到的经济功能。
包括:
优化配置资源、收入分配、稳定和发展经济。
其中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包括:
直接方式:
直接累积税和直接转移;间接方式:
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方式。
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生产能力的提高,也包括经济结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综合指标的提升。
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而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累积阶段。
因此,在西方的经济学理论中,将研究发达国家的理论称之为经济增长理论,将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理论称之为经济发展理论。
财政职能与公平效率的准则:
效率是指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
帕累托最优原则,使得经济的资源配置达到最优。
公平是指在产品分配中注重公平原则。
通过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来评判。
三、西方财政理论
古典财政理论:
1、亚当·斯密的财政理论:
其主张自由经济,提倡自由放任,反对政府管制。
其认为,财政的支出应该量入为出,应该尽量减小。
认为公债支出加重国家复旦,主张公债有害论。
在针对税收时,其提出了“平等、确定、便利、最少征收费用”的原则。
2、大卫·李嘉图的财政理论:
其主要贡献是提出赋税总论和赋税论。
在赋税总论中,其提出了税负转嫁理论和等价理论。
前者是关于纳税人通过一定手段将税负转嫁给其他人的理论,而后者是关于国家的债务支出是与以后的税收收入相等的。
其次,李嘉图还提出了减轻税负等古典经济学的理论。
3、瓦格纳的财政理论:
瓦格纳的财政理论是建立在国家职能和社会政策思想理论基础之上的。
其认为国家的财政收入是应该按照国家的具体职能进行划分和征收的。
其还认为,财政收入不应该只满足才正需要,也应该满足社会政策需要。
此外,其反对自由经济,主张一定的政府管制。
4、庇古的财政理论:
其财政理论是建立在其社会福利经济的基础之上的。
其提出了:
国民收入量最大,社会福利最大;国民之间分配越公平,社会福利越大。
其在税收中,提出了税收最小牺牲的原则,主张纳税的社会成员的边际相等原则。
当代财政理论:
1、凯恩斯的财政理论:
其认为应该加强政府管制,限制自由竞争和自由经济,以促进经济的增长和财政的增收。
其提出了:
改革税收体制和税率;开办公共工程;举借公债,增
加财政赤字;建立社会保障体制,增加转移性支出。
在这个基础上,其提出了周期预算平衡和充分就业预算两大预算理论。
2、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派的财政理论:
认为凯恩斯主义无效;认为政府支出会导致对私人支
出的“挤出效应”。
3、供给学派的财政理论:
其否定凯恩斯主义的财政理论,坚持萨伊定律,认为供给会自动
创造需求;其认为税收量与税率不一定成正比;其认为边际税率增加会降低人们的工作的积极性;主张降低税率,减少社会福利支出,减少对企业的限制。
公共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也叫公共选择理论或者社会福利经济学。
其是研究政府行为的一门科学。
其指出,通过政府的政治手段和公共的选择,来达到社会福利实现的和资源最大化、最优配置目的。
其领军人物—布坎南。
四、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
是指一国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和政治职能,通过将财政收入集中起来的资金,有计划的进行再分配的活动。
其支出的原则是:
优化配置资源的原则、收支基本平衡的原则、讲求效益的原则。
财政支出的分类:
费用类别分类、经济性质、国际分类。
经济性质分类:
购买性支出(指国家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活动)、转移性支出(由政府单方面地将资金无偿的转移给社会成员的支出)。
购买性支出改变需求结构和需求总量,而转移性支出则是直接改变收入水平。
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标注:
绝对指标(指一定时期内的财政支出的数量)和相对指标(则是指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
瓦格纳法则:
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也应该随之提高。
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因素【注意与财政投资规模的影响因素相区别】:
1、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经济发展阶段);2、政治因素(政局是否稳定、政治的行政效率);3、社会因素(人口状态、文化背景等)。
财政支出结构:
1、财政支出的用途;2、财政支出各部分所占支出总量的比重。
如何衡量支出结构是否合理:
1、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以及该阶段上政府追求经济目标;2、财政支出中各个项目之间的相对增长速度。
财政支出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其科学性配最为根本的是要讲求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佳效率;其民主性最为重要的是遵循财政支出的公平性原则。
财政支出效益【注意与财政政策效应相区别】:
是指财政支出活动中,财政资金所产生的效益与成本或者是回报与支出之间的比例。
有几种分析方法:
1、成本—效益分析方法;2、最低费用方法;3、公共定价法。
公共定价法:
由于政府也要提供大量的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市场性商品”,那么这些物品也涉及到同其他商品和服务一样的问题,即是价格确定。
其包括,纯公共定价(政府对自然垄断行业的定价)和管制定价(政府对管制性行业的定价)
公共定价方法:
1、平均成本定价方法(政府在保证企业收支平衡情况下,采取尽可能使其经济福利最大化的定价方式);2、二部定价方法(即是与使用量无关的按月或者按年支付的“基本费”、二是按照具体使用量的“从量费”);3、负荷定价法(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使用量而制定的价格)。
五、政府购买性支出
财政投资:
国家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而实行的以国家为信用主体的,将财政收入的资
金集中性、政策性的投入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投资。
其包括:
无偿拨款和有偿使用。
可采取三种形式:
1、无偿拨款;2、财政性贷款;3、国家资本,并收取收益的投资,以股本出现。
财政投资与其他投资的区别:
1、资金来源不同;2、资金使用范围不同;3、投资规模不同;
4、投资的管理形式不同。
财政投资的范围:
1、基础产业;2、高新技术产业;3、农业。
财政投资的范围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考虑:
1、市场固有缺陷;2、我国政治经济制度,国有企业应该占有主导地位。
财政投资规模的影响因素:
1、国民经济收入的量;2、财政收入占国民经济的比例;3、累积率的高低;4、累积基金在投资和国家储备的分配比例。
财政投融资:
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和政策,以信用的方式、间接的投资而产生的资金筹集和使用的活动。
财政性投融资的现实意义:
1、建立健全我国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2、弥补财政预算的不足,实现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3、加快产业调整的速度;4、建立统一的财政投融资体系,强化资金管理,是发展我国财政信用的需要;5、是扩大开放、加强国际经济交流、积极利用外资的重要手段。
行政管理支出:
是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政府和各个机构部门,为了维持其职能运转的支出。
其考察应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从生产性角度而言,其是社会财富的虚耗;2、其次,其又不是纯粹额度“虚耗”,其是为了维持社会秩序和为公众提供服务;3、其是属于消费部分,消费是拉动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因素。
行政管理支出的管理:
1、对支出规模建立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指标;2、加快政府体制改革,提高行政效率;3、加强行政管理支出的监督,避免滋生“腐败”的现象。
科教文卫事业费支出的管理原则:
1、保障该部门的资金需求得以满足;2、使支出的效率最大化,“少花钱,所办事”。
政府采购:
政府为了维持其日常职能的运转或者为了向公共提供服务需要,通过法律程序,在法律的监督下,通过对国内外产品和服务的购买。
政府采购原则:
1、“三公原则”;2、政府主导原则;3、与政府目标相关性;4、效率原则。
国库集中收付制:
又叫做单一账户制,指国家财政部门,在委托银行或者金融机构开设统一账户,将国家财政资金统一管理,归口管理,所有财政性资金的收付、运作都通过这一账户进行的支付制度和体系。
我国国库集中收付制的特点:
1、财政部门统一设立财政账户;2、在总账户下,分设账户;
3、实行资金统一支付;4、所有财政资金的支付都通过该账户。
国库单一账户:
财政账户,是财政部门在中央银行或者委托的金融机构开设的账户,所有的财政性资金的运作都统一到该账户下运作的账户。
我国初步建立的收付集中制的特点:
1、资金层级较多;2、支付环节较多;3、管理分散,重复设置多头账户。
完善我国集中收付制的措施:
1、各部门加强配合,形成改革合理;2、将强收付集中制的配套措施的建设;3、建立现代化电子支付系统;4、实行资金市场化运作和管理;5、加强业务培训与财务管理。
六、政府转移性支出
社会保障(支出);国家通过法律程序,通过对社会财富和产品在分配,建立起的社会保障基金,在发生风险时候,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水平,维持一定的社会需求量,从而形成的支出。
社保支出内容:
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社会救助。
社保模式:
公保自助型(强调保险原则、强调权利与义务原则、保障基金以保险费为主);福利国家型(不强调保险原则、不强调权利与义务原则、保障基金以税收为主)。
西方国家的社保的特点:
1、社保基金来源稳定;2、项目繁多;3、由政府统一管理;4、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
我国社保几个改革的要点:
1、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2、建立稳定的基金来源;
3、建立科学的监督和管理体系;3、加快社会保障的立法体系。
财政补贴:
其是指一种能够影响先对价格,从而影响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水平的支出。
包括:
价格补贴、企业亏损补贴、农业补贴以及其他补贴。
捐赠:
一国政府向另一国政府或者国际组织无偿性的转移支付。
债务支出:
一国政府支付对内或者对外债务的偿本付息的转移性支出。
税式支出:
国家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通过对特定的征税对象,实行税收优惠,以减轻其税收负担,从而实现预定的经济目标,而形成的支出。
分为:
照顾性税式支出(是指在纳税主体因为客观原因而无法缴纳税款时,实行的税收优惠政策)和刺激性税式支出(是在国家为了提高经济效益、使得资源配置最优化,而对特定的征税对象实行税收优惠的政策)。
税式支出的形式:
税收豁免、税收抵免、优惠退税、加速折旧、盈亏相抵、税收还贷、税率优惠、延期纳税。
税式支出的预算控制:
1、非制度化的临时监督与控制;2、重点项目的预算控制;3、全面的预算控制。
七、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广义上指,既包括国家通过其政治强权取得的无偿性的社会资金收入,也包括其通过国家信用形式取得的有偿资金收入。
包括:
税收收入、专项收入、其他收入、国有企业亏损的补贴。
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2、价格水平(其取决于引起价格上升或者下降的原因;现行的财政收入制度);3、税收多少。
财政收入增长的来源:
1、来源于国民生产总值的总量;2、价格的再分配,即“通货膨胀税”来源。
八、税收收入
税收,是指为了满足满足社会公众需求,通过国家的政治权力,对社会剩余财富和产品的再分配的规范形式。
三性:
固定性、无偿性、强制性。
税基:
据以计算应缴税款的总额。
我国的税率种类:
定额税率(按照单位征税对象直接规定的税额)、比例税率(对同一征收对象,划分不同比例,均规定相同的征收额)、累进税率(针对同一征税对象随数额的增大其征收的比例也随之提高的税率,表现为将征税对象按照数额大小进行划分成若干等级,不同等级适用于不同税率)。
累进税率的类型:
全额累进税率(是指把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都按照超额税率,即最高税率进行征收)、超额累进税率(将征税对象划分为若干不同的部分,对每一个等级的征税对象,运用不同的税率进行征收的税率)、超率累进税率(是指将征税对象数额的相对率划分为若干等级,每个等级针对相应的税率,一定数量的征税对象也可以适用不同的税率)。
税收原则:
公平、适度、法制、效率。
税负转嫁:
纳税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将税收负担转化给其他纳税人的手段。
税负转嫁的类型:
顺转、逆转、混转、税收资本化(是指购买者预期预付税款时,在购买时就从价格中做一次性扣除,实为卖出者支付的一种形式)、消转,(即是生产者通过降低税收的成本,使得其能在利润中相抵冲的形式,实为自己承担的形式)。
税收效应:
指税收对收入、社会需求、商品抉择、劳动力供给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税收中性:
一是指,税收的边际牺牲成本是以全社会的支付为底限的;二是指,税收不应该对市场产生不良的影响。
税收制度:
一国对其税收征收办法、税率结构的总规定。
九、非税收入
非税收入,是指财政收入中,除了税收收入之外的收入。
来源:
经营和财产收入、管理费和收费、罚款和没收、政府雇员和其他各级政府的雇员缴款。
西方国家的非税收入含义:
1、征收主体是各级政府;2、其次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公共目标和需求;3、其非税收入的征收范围限定在一定的收益原则确定特定消费者的公共产或者劳务的项目内;4、其基本特征是非强制性和偿还性;5、依法进行和确定。
我国非税收入的内容:
预算内非税收入、预算外非税收入、制度外收入。
利弊:
一般认为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的非税收入可以刺激经济的发展。
其认为,一国的非税收入是税收的补充,可以弥补建设资金的不足;此外,非税收入具有与税收不同的特点,其具有较高的灵活性等特性;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财政收入的不足。
但是在我国非税收入却存在着较大的弊端:
1、规模失控;2、结构失衡;3、管理混乱,秩序失衡,容易滋生“腐败”。
行政事业性收入:
是指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为了加强社会经济、技术管理和为社会提供具体的服务而收取的费用或者基金。
一些地方和部门未经批准乱收费、乱设基金的问题突出,造成资金的浪费,也滋生了腐败的现象。
而制度外收入也出现了名目繁多、乱收费等现象。
费改税:
费改税的内涵:
1、将费改变成相对固定的税收,解决费用“越位”和税收“缺位”的局面;2、其次通过费改税健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深化财政体制改革;3、通过费改税全面规范政府的收入机制,使之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其思路是:
先中央后地方,逐步在全国展开。
先清理后规范,逐步纳入统一预算:
1、赋予地方政府一定税收立法权;2、推行政府改革,转变政府职能。
十、国债
国家信用,指的是,以国家为信用主体的资金筹措和使用的信用。
其形式包括:
信用收入和信用支出。
国债的功能:
1、平衡财政收支,解决资金短缺的状况,为社会建设募集资金;2、是国家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衔接点,加强了国家宏观调控的力度。
国债的结构:
期限结构、利率结构、种类结构、持有者结构。
国债结构的优化:
调整期限结构;调整利率结构;调整持有者结构;调整品种结构;调整资金运用结构,充分发挥国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国债的适度规模理论:
是指国债应该使得国债的积极影响达到最大,换言之,其应该使得正面效应大于负面效应。
国债适度规模的衡量指标:
负债率=国债余额/当年国民生产总值;借债率=当年发行的国债总额/当年国民生产总值;债务依存度=国债发行额/当年财政收入的总额;偿债率=还本付息总额/财政收入总额。
国债市场:
一级市场(发行市场)、二级市场(流通市场)。
发行方式:
公募方式(不指定具体对象,向社会公开募集发行对象的国债发行方式);私募
方式(不向社会公开募集,而是向一些特定的机构募集;荷兰式招标:
是一种统一价格的招标,是按投资者的最;垫头交易:
亦称“信用交易”,是客户凭借自己的信用;外债:
一国政府、机构对境外债权人的负债;外债功能:
弥补财政赤字,平衡政府的国际收支;筹集;国家预算:
是一国编制的,一定时期内的(通常是一年;国家决算:
是国家按照预算,根据法律程序进行执行,;国家预算的功能:
1、
方式(不向社会公开募集,而是向一些特定的机构募集的方式)。
荷兰式招标:
是一种统一价格的招标,是按投资者的最高支付能力为基础的招标方式。
美国式招标:
是一种多种价格的招标,以一般投资者的支付能力为基础的招标方式
垫头交易:
亦称“信用交易”,是客户凭借自己的信用,通过缴纳一定的保险金给经纪人,取得信用,在交易时,委托经纪人进行买进或者卖出的交易方式。
外债:
一国政府、机构对境外债权人的负债。
外债功能:
弥补财政赤字,平衡政府的国际收支;筹集资金;外债调节经济功能是“增量型”的。
国家预算:
是一国编制的,一定时期内的(通常是一年)的财政收入、支出的计划,其也称为政府预算。
国家决算:
是国家按照预算,根据法律程序进行执行,对预算执行的结果,用以反映国家年度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表和文字说明。
国家预算的功能:
1、财政分配资金的主要手段;2、是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3、综合反映和监督国家的经济运行状态。
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略);增量预算(国家在以往的基础之上,按照新财年的经济增长情况而增加财政支出的预算)和零基预算(国家不以往年财政支出为依据,而是根据对经济发展局势的预测而进行的财政支出的预算方式);要素预算(预算支出项目是按照工资、劳务费等项目而列出的预算)和功能预算(财政预算是按照所达到的功能而安排列出的预算)。
预算年度:
是指任何一个国家预算编制和实现所需要的时间期限。
国家编制预算的原则:
公开性、完整性、可靠性、统一性、年度性。
国家预算管理:
是国家依据法律法规对预算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进行组织、协调和监督等活动。
预算体制改革的措施:
编制部门预算(将一个部门预算内外资金都统一纳入预算管理,全面反映部门各项财政性资金的收支情况,增强预算的完整性、公开性和透明性)、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政府采购制度、收支管理两条线(是指政府对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等非税收入与发生的支出脱钩,收入上缴国库或者财政账户,支出由各部门提出申请,核查后予以拨付款项的资金管理模式)。
部门预算特点:
完整性、细化性、综合性。
优点:
克服代编预算的方式;统一预算分配权;调整批复主体,利于及时批复;严控年初预留机动财力,减少机动权,防止二次预算;预算编制的时间提前。
十二、预算管理体制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
处理一国财政体系中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一项基本制度。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核心,是各级预算主体的自主程度以及集权和分权的关系问题。
主要是由:
预算管理级次、预算管理权的划分、预算收支范围的确定和预算调节制度的安排等部分组成。
类型:
高度集中的预算管理体制;以中央集权为主,适当下放财政权的体制;中央对地方实行多种形式的预算包干体制;建立在分税制基础上的分级预算体制。
国家预算管理层级:
根据一国的政权结构和行政区域的划分的规定的一级政权一级预算管理体制。
分税制:
是在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行政事权的范围上,主要按照税收来划分各级政府的预算收入,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负有明确的平衡责任,各级次间和地区间的差别通过转移支付进行调节的一种国家预算管理体制。
特点:
规范性、层次性、法制性。
政府间转移支付,指各级政府间或者同级政府间,通过无偿性转移支付来调节收支不平衡的一项制度。
财力性转移支付:
为了弥补财政实力较弱的地区,均衡地区间的财力差距,实现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的均等化,由上级政府安排给下级政府的补助支出。
资金接受者,可以自主安排资金用途。
专项性转移支付:
上级政府委托下级政府或者为了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委托下级政府代理一些事物而进行的补偿设立的专项补偿资金。
资金接受者必须按照委托事项进行使用资金,不能擅自安排。
怎样进一步完善分税制改革:
1、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事权范围和各级预算主体的支出职责;
2、逐步调整和规范收入划分;3、完善转移支付制度;4、调整省一级的以下财政体制。
十三、财政平衡
如何理解财政平衡:
财政平衡是一个相对概念,有结余和略有赤字都是财政平衡的表现形式。
在预算表里,财政平衡
赤字财政:
是指国家有意识的用赤字来调节经济的一种措施,即在编制预算时,就安排列有赤字的财政收支计划的一种政策。
硬赤字:
(经常收入+债务收入)—(经常支出+债务支出)
软赤字:
经常收入—经常支出【现多采用】
年度预算平衡、周期预算平衡理论、功能财政理论(充分就业预算理论)。
结构性赤字:
指一国在充分就业状态下,所出现的财政赤字情况。
周期性赤字:
是在实际情况超过结构性赤字的情况。
结余的处理:
1、资金闲置;2、偿付往年的赤字;3、投入到国民经济部门。
赤字的处理:
1、用往年的结余偿付;2、向银行借款;3、发行货币;4、举借国债。
铸币税:
国家加大发行货币量,从而更大范围的控制了资源,在“暗中”形成的一种征税。
通货膨胀税:
是指国家的货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的货币发行量,使得货币持有者有所损失,而损失的部分就相当于国家的一种“暗中”征税。
十四、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
一国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而对财政资金的收入、使用以及其平衡结构做出的决策。
财政政策的目标:
经济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收入的合理分配。
财政的功能:
稳定、发展。
财政政策工具:
国家预算、财政收入和支出。
传导机制:
财政政策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标,通过一定的媒介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整体。
包括:
价格水平、货币供求、收入分配。
财政政策有效性的评价:
是指,财政政策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如果达到了则认为其有效,反之无效。
或者可以指其到达目标与其成本之间的比例是否最大。
其评价公式:
财政有效性=财政的积极作用/(财政研究费用+财政执行费用+财政补贴费用)。
效应偏差:
是指财政政策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偏差。
包括人为偏差和自然偏差。
人为偏差的原因:
1、对经济局势的认识不清;2、对政策有效性不了解;3、主体行为不规范。
政策搭配理论略(见西方经济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财政学 学习 笔记 知识 分享